第一篇: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维,深入和刻苦的学习。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的重点研究问题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我们周围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家庭保健,生老病死,环境污染等,告诉学生生物与医学的关系,学好了生物就是“半个”医生。介绍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例如: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加强学科整合,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DNA结构和复制”这一节,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进而提问:那么我们体内的DN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如何在我们与父母之间进行传递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DNA结构与复制,并思考几个问题
1、DNA的结构单位,组成层次?
2、DNA复制的特点、过程,然后播放课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妙语辅助生物课教学
所谓妙语是指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三、授课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在讲“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本上的实验,适当指导,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
再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 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 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 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
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 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 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 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 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 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毫无疑问,通过实验体现了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学校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此时需要教师能够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成功、欢愉的情绪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注意这一点,有时趣味性并不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学生笑过之后,只觉得很好玩,并无兴趣产生。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大笑时大脑皮层的某些中枢高度兴奋,会抑制其他的包括学习知识的有关中枢,因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小学
屈春艳
***2017、3、12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
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2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2006.05.09.中山大学出版社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州市文楼第一中学 刘艳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2006.05.09.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论文)
姓名:
裴
文
斌
单位:莘县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莘县魏庄初级中学
裴文斌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从何谈起,众说纷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思维探究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注意力依然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初中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积极参与,体验兴趣 在刚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可让学生翻开目录,熟悉本册教科书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他们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另外,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现学的青岛版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兴趣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习惯。数学是一门具有精确严谨思维形式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语言表达中逻辑推理中都要求精确、严谨。数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而过,要反复仔细地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因此,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数学中图表和图形很多,只有对图表和图形有了深入认识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细致的观察能力很有必要。学生对图表,图形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和边引导的方式。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叶老有一句非常简洁的教育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教师要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四)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习惯。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自己内在的思维活动展示出来,它必须灵活运用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式的,或是语言+动作,或是语言+图象;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如课后小结,概括本章的重点、难点等。交流活动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学与老师间进行,也可以与家长、与朋友交流等。
三、巧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情绪易变、心理起伏较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很重要,引入环节新颖多样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来。
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育学互动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在教材中还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试验演示。通过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加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挖掘学生潜能,领略成功喜悦 初中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教学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山东教育》2011、06 《中国教师报》2012、01 《数学课程标准》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秀教学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秀荣
单位:彩亭桥镇中学 电话:0315——6487200 邮编:06410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试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谁会不愿意学习?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进 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长此以往,定会受益匪浅。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数学,就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增强兴趣。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单纯从数学课本中学生很难领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数学知识。
五、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兴趣。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条有效途径。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其次,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说解题思路、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3.思维性作业,设置要认真思考的习题、应运题等。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等。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自己的努力日增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