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第二部份――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它是在上节课学生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以简易相片架的设计作为案例,通过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各主要因素,也是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结构设计和技术设计一样,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案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多方案的形成和強调设计的创新。
运用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从而初步体验结构设计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增加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设计相片架的内容,让学生亲历简易相片架设计过程,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二、学情分析
虽然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且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具有多元性,而且这些因素都不可缺少。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确定侧重哪些主要因素,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实物演示和动手实践等活动,要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要仔细分析结构的功能,同时需要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权衡,才能正确地把握侧重因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易相片架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通过对简易相片架的多方案中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分析、比较和权衡,学会对影响结构设计中侧重因素的选择,并能做出模型。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式相片架、相片若干张、相片架学具等
五、教学组织形式:
每3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和制作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校要建体育馆在建之前要干什么?结构的设计。
(二)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结构设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都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 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 产品将会造型单
一、功能单调, 那些大型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等 更是无法产生;生产活动中, 产品制造技术、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技术等, 都离不开结构的设计和研究。
(三)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 应满足设计规范, 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例如, 儿童自行车的结构设计, 首先应以代步、锻炼儿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设计目标, 同时要满足童车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如自行车的链轮、链条、车把、车闸有一定的要求,否则设计应视为不合格。
(四)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安全因素, 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 的使用寿命等。(五)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1、“相片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下图的填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选择相片架, 不仅考虑造型、材料、稳定性等因素, 还考虑相片架的颜色、造型与房间的整体是否协调,相片架的摆放方式与房间的空间关系等。例如,房间内的桌子比较小,而房间的墙上有大面积的空白,此时就可能会选择悬挂式的相片架,而不会选择用支架式的相片架
2、先分析相片架的结构中的构成(通俗地讲组成):
先出示几个典型的相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一般相架的结构组成:
框架、玻璃面板、底板、支架等组成(其中相框与支架这两个是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部份,接下来就分别就相框和支架分别展开讨论)
3、分析相框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强度)
在取放相片时,相框的构件需要承受一定的外力,所以在相框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相框的强度。
一般相片都是长方形,所以见到的长方形框架为最多,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强度较差,容易变形。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第27页上面彩图与方案A,讨论方案A的设计者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相片架美观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有一个相互制约的问题。分析彩图中相框是如何妥善解决的:综合考虑,在框架连结处加了一个小三角,既增加了强度,又不影响美观。
提问:如何增加强度,你有何高见?(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老师展示方案B相框与底板镶嵌结构,增加了强度。
● 展示无框架相片架!(观察实物和图片)
这一展示引起一番议论。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强调创新是设计的本质。无框相架是一种创新!设计没有框架的相架的关键是采用了一种新的连接方法:采用了有弹性的金属夹(见附照片),把玻璃和底板夹住。结构设计上有改进,往往可以形成相片架的创新。(展示几个无框相片架及材料创新的学生作品——牙签相片架)
⑶分析支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稳定性)
在讲支架时,通过可以展示实物或PPt图片几种支架的结构。
○讨论支架的功能(支架的作用在于能支撑起相框并使之不易翻倒)
○要增加支架的摆放稳定性,用什么方法?(这里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降低重心的位置、增大支撑面或改变结构的形状。)
小试验:给相架一个大小相同的力F,看下面哪个相架容易倒。
结论:改变形状、降低重心可以增加稳定性。
○展示新型的支架。(实物和图片)
先出示一只支架。问:这象什么?(实物长板凳相片架)
再出示一个支架的相框,将相框放在支架上
教师旁白:其实它就是一个支架。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组合,不仅支架有创意,而且它还是一个无框相片架。
○最后展示一个有人文特色的作品(小鹿相片架)
(4)相框与支架之间的连接
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相框与支架间可以是铰连接,也可以是刚连接,或是其它连接方式。
(三)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分析,构思一个简易的相片架方案,提出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能方便地取放相片。
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相框不易松动;相框与支架连接牢固。
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4.相框的尺寸合适。
(四)小组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与评价要求:
(1)功能的实现;
(2)如何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3)有何创新之处?
(4)合作的感受……
(五)小结、布置作业
老师小结:相片架的设计最侧重的是功能、强度和稳定性。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侧重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必须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确定。
作业:请你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板、木条、竹子、牙签、贝壳等,制作一个相片架。
第二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安排了十五次作文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十五次作文内容涉及面较广,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活动的,有写物品的,让学生在各方面加以训练。在作文教学中,重点要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和基础训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
教学要求: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第一组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要把看到的写下来而且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并且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2、让学生能在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短文,并能做到有中心。
3、练习写人、写事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写人要写出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写事要写出事情的经过并且练习写作文提纲。
4、让学生熟练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写完作文认真修改的习惯。
5、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对症下药的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作文课进行作文教学,结合具体课文内容与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4、在作文教学中,继续执行作文教学实验方案,教给学生熟练掌握制定作文目标,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修改和欣赏别人和自己的作文,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5、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辅助训练,从每天早晨的说见闻和晨读到阅读训练以及每周的两篇日记一定要抓好、训练好。
6、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鼓励优生拔高,写的好的作文在欣赏课上让大家共同欣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7、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微机、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的兴趣。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第三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是衔接本单元第2课和第6课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设计思想: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可以通过课件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没有太大的难度。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教学难点: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我们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2、学生发言:
生:我认为有一个轮子在转动,一拉绳子,轮子起着润滑作用,旗帜就能轻轻升上去。
生:不对,如这样太费力了,应是有一个轮子当拉绳子时就会活动,使拉绳更垂直向上动力,故此,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到杆顶上了。
生:可在旗杆顶部把轮子固定不变,让它的绳子不会偏动才可以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升到顶杆上。
3、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4、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5、教师出示轮子并课件演示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设计意图: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及多煤体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新知识,而且也隐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作用”这一理念。学生在观察升旗过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通过体验、交流、汇集学生对升旗的认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课件演示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6、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哪个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并实际操作。】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
2、聚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4、分组讨论,作出假设,并记录。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8、分组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9、学生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10、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
11、小结:在生活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滑轮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的渗透。通过操作、合作探讨,学生已经自觉地理解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课后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装置,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使用。
第四篇:《祝福》教学内容分析
《祝福》教学内容分析
《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全篇充满了沉重的气息。不仅有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和意外灾祸的沉重描述,更有封建的礼教制造的压抑的精神氛围。文中故事是较易读的,但要理解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并非易事。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能自主选择恰当地课题,运用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xx级自动化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但对鲁迅的主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word、ppt等信息处理工具,会利用bbs进行交流,初步会上网搜索资料。
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文学研究。能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创造。
3、能联系生活,感悟作品环境,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教学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对学生的作品 进行广播。
软件:采用《天空教室xp2》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
2.学习地点:四楼微机室
3、设计课时:3课时
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个人评价包括:参与讨论、协作与 交流、作品创作
小组评价包括:协调合作、成果评价、创新能力
1、给学生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网络为语文服务,本质是工具性,关键是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而非技术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搞浮浅的热闹。
4、最终以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文学欣赏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为目的,以对课文的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为重点。
5、微机室学生思维不易集中,应加以注意。
第五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上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大的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儿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基本上是为第二个板块的活动服务的,但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呈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第二个板块所涉及的材料还教给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感情,还教给我们如何欣赏诗歌,如何读同一题材的诗歌。
教学目的:
1、充分感受古诗的意韵美、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组织好搜集和诗歌欣赏,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竞赛和诗歌朗诵会四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分为五组,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同时每组定一位组长作为讨论答题时的组织者。
2、平时背诵古诗作为活动的积累。
3、将本次活动需出示的图片,答题规则,题目等用Authorware制成课件。
4、每一关统计一下得分,最终总分前三名分获一二三等奖。
第一课时
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中诗的国度。
4.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中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第二课时
走进诗经、唐诗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第三课时
走进宋词元曲、现代诗(中国诗、外国诗)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世界(1)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拓展:你知道哪些词牌名?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称为词谱。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几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2)词人。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风格多样豪放雄奇,第一次将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中来。B.苏轼:说道辛弃疾,马上会想到宋代另一个词人苏轼,世人习惯将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豪放词风” 的词风定格在了“豪壮”上,而辛弃疾的词风定格在了“悲壮”上。
C.拓展: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词人?
(3)小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有词牌,同一词牌的作品也多,同学可选择一两个词牌进行实践活动,:”宋代有爱国词人,他们用行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同时也用奇妙的文字,抒写他们的“壮怀激烈”。同学还可选择爱国词人,进行实践活动。
2.《天净沙·秋》
(1)曲名:《天净沙·秋》“天净沙”曲牌名,秋是标题。数量:400多。你知道哪些?(2)曲人:
A.《天净沙·秋》作者是白朴。
B.元曲四大名家。(关、郑、白、马)白朴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元曲被称为四大名家。
(3)名曲。秋景。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白朴应被推为“秋意之圣”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4)小结:诗、词、曲是诗歌发展顶峰。词、曲可唱。3.《太阳的话》
诗人:艾青。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艾青的太阳诗很多,有《太阳》《黎明》《向太阳》《给太阳》《太阳的话》
拓展:你知道哪些现代诗人?郭沫若„„ 4.《白桦》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