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和9的看图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8和9的认识看图解决问题
洋桥镇中心学校 何爱祥
教学内容:
P57用8和9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能独立地看图说图意思,并正确地列式计算。
2、熟练地进行8和9的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地口述题意,能看图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口算(略)
2、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二:新课学习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请同学们看课本的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动物们也都出来游玩了呢,在图上你都看到了那些动物?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鹅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刚才咱们做了个练习看图意思列出算式,现在咱们的小动物也可能用算式来算算呢,我想请同学们看看你能在图中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1、让学生观察小鹿,看看小鹿一共几只,有几只要去其他的地方玩,还剩几只?你怎么列式来进行计算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后集体交流。
引导:要求剩多少,应该怎样算?
算式里所有的数和符号都没有给出,同学们要根据数量关系自己选择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求还剩几只用
3、出示小鹅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图里的数据,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图里一共几只鹅?有些鹅要去其他地方了。怎么提问题呢? 岸上一共有8只鹅,有3只游走了,岸上还剩几只鹅?教师最后选定“剩多少只?”板书8-3=5(只)
4出示水果图片:先出示左边5个苹果,再出示右边四个苹果,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问题,老师最后选定“一共有多少个?”板书5+4=9.(三)、课堂练习:做p58第一题: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第2题: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看图提问题,学会了用8和9的计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设计:
剩多少只?(问剩多少用减法计算)9-3=6(只)
一共多少只?(问一共用加法计算)5+3=8(只)
第二篇:9《鲸》教案设计
鲸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鲸》这篇说明文在说明鲸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介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保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从而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世界的兴趣,学习作者介绍事物所采用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等资料。(2)搜集海洋生物的资料。(3)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趣启思
1.多媒体出示谜语:“似鱼不是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鲸)师:鲸以苍茫碧海为家,不畏两极之严寒,不惧赤道之酷暑,遨游在各大洋中。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引导学生读题后进行质疑。
如:鲸到底有多大?鲸是怎样呼吸的,怎样睡觉的?鲸的寿命有多长?
3.过渡:关于鲸的话题真是问也问不完,说也说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
设计意图:开篇以谜语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鲸。学生质疑课文题目,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生字会读、会认、会写。
(2)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理解。(3)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1)生字的读音。(2)书写生字。
①指导“肺”字的写法。
②引导学习本课生字,交流分享识记生字的方法。月字旁:腭、肚、肺、胎(都与人体有关)鱼字旁:鲸、鳍 熟字加偏旁:猪
形声字:肚、滤、胎、鲸、判、哺(3)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针对易错字进行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把带月字旁、鱼字旁的字进行分类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汉字的规律。
三、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讲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 2.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释疑。
3.梳理组内提出的问题,汇报交流所感所悟。第一部分:写鲸体形庞大。第二部分:写鲸是哺乳动物。第三部分:写鲸的种类。
第四部分:写鲸的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意在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使学生再现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同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教学重点,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明确方法(一)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了解知识。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写了鲸的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知道鲸很大的?作者是怎样把鲸的“大”写具体的?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2)出示课件,总结能体现鲸“大”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出示幻灯片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出示幻灯片③: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总结:从同学们读的这些语句中老师感受到鲸很大,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庞然大物)2.悟出方法,畅谈神奇。(1)指导朗读,再现鲸之“大”。
过渡:为了让别人感觉到鲸确实是庞然大物,你在朗读时要怎样处理,才会让听众觉得鲸果然体形庞大?
(2)幻灯片出示数据,再现鲸的“大”。
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算算最大的鲸是最大的象的多少倍。
(3)总结说明方法。
①讲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我们可能没亲眼看到过鲸,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看到过大象,用我们熟悉的大象来和陌生的鲸作比较,说明鲸很大,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②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出示幻灯片: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鲸很庞大,大到什么程度?作者列举了“十六万公斤重”“两千公斤”“四万公斤重”“十七米”“十几头”这几个数字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
③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说实在话,最大的鲸世界上没几个人见过,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因此作者举了我国发现的一头鲸当例子,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感觉到鲸的大,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师: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变得生动,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往往是通过比较显示异同,突出特性,增强效果;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句子简明扼要,又准确具体,一目了然,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所以在读说明性文章时要善于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运用说明方法的妙处。
3.灵活运用,熟能生巧。
过渡:我们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描写一个事物。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出示幻灯片)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好茂盛的皂荚树,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遮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同学们想想怎样补充能让皂荚树更高、更大、更茂盛呢?你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1)学生自读,自悟,动笔写。(2)汇报自学成果。
(3)出示课外书中的片段,说说这些片段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2.默读思考:为什么鲸会变成鱼的样子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体形就变得像鱼,但它不是鱼,是哺乳动物。”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呢?请同学们根据本段内容并联系下文总结一下原因。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找出原因:
(1)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2)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3)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4.总结: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如果以后谁说鲸是鱼,我们不光要告诉他鲸不是鱼,还要跟他讲清楚为什么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三)自学第3自然段。
1.浏览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根据鲸有没有牙齿分为两类:须鲸和齿鲸。)3.总结:将鲸按照有没有牙齿分成两类,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4.出示录像:学生辨别是哪种类型的鲸并说明原因。(四)合作学习。
过渡:这样的庞然大物,它们都吃什么?怎样呼吸?怎样睡觉?生长规律如何?让我们小组合作进行深入学习。
1.出示学习参考:你了解到哪些知识?学会了哪种说明方法?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作者的语言准确、具体、生动?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 ”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____”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
2.学生逐个自然段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抓住要点指导。
4.师总结: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鲸的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鲸的生活习性是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呢?还可以写些什么?(运动、叫声、蹿出水面„„)这些也很有趣,但是作者为什么只写这四个方面呢?(因为这四个方面最能反映出鲸的习性特点,尤其是“呼吸和生长特点”,更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文后四个自然段分别说明了鲸的某一个生活习性,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说明事物时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渗透学法指导,达到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通过小组讨论,弄清楚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并养成深入探究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作业:你喜欢哪种动物,它有哪些特点,生活习性怎样?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
2.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鲸的特点,还学会了怎样描写动物,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具体,还可以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下节课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谁的习作中能用上这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将比一比谁笔下的小动物更具体、更形象。请同学们记住:说明方法用得巧,特点鲜明印象牢。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习作作铺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始终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科学素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以生为本,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让学生看、画、思、写,从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让语文课教学上出“语文”的味道来。
第三篇:9《故乡》教案设计
9《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3.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时数:
三时(其中,第一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时分析与探讨,解读文)
教学过程:
.导语: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
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情节的把握:
(1)以“
故乡、故乡、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
“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4.环境描写: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人物的把握:
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
(1)外貌:
(2)动作:
(3)对“我”的态度:
(4)对“生活”的态度: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B.杨二嫂:
(1)外貌:
(2)职业与性格:
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
(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7.小说主题探讨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8.作业:
(1)后练习三、四两题;
(2)配套的资料。
第四篇:看浪花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大海、浪花的挂图或投影仪,有条件可准备教学课件或影像资料。
2、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束、庄、捕”这3个字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读音。“号”是多音字,要注意。
“庄、稼、哗、矿”4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写字教学
“号”中间的横要长。
“捕、获”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3、词句教学
本文的词句通俗易懂,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理解感悟,不用过多讲解。对学生的理解不要做过多限制。如“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这一句较难理解,是讲阳光照在海面上,海面像发光的彩绸一样。有条件的班级可借助影像帮助学生理解。
4、朗读、背诵指导 可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用欢快的语气表达出3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神态和活泼可爱的样子。指导背诵的时候先可一节一节练习,然后背诵全文。
5、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巩固字义的练习,要鼓励学生组与课文不同的词语。
6、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以用2课时
三、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 导语:你们到过大海吗?大海里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3个孩子在海边看浪花,浪花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看着浪花又想些什么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7、看浪花(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A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了解全诗有几节。B 检查自学情况。C 学生质疑。(3)同学之间互相答疑,教师做点拨、讲解。(4)指导朗读、背诵。(5)进行识字、写字教学。(6)完成课后练习。(7)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放录像,让学生一边看着滚滚的浪花,一边想象浪花像什么。再说说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自己在想些什么。
第五篇: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小小组的学习,自主认识“省、店”等生字。在教师的指导下,端正地书写“候、惊”等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练读感叹句与反问句。了解“台湾、北京”的地理差异与气候差异。熟读第9自然段,积累第9自然段的语句。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1、了解“台湾、北京”的地理及气候差异,了解“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2、看图说话,积累词句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小小组的学习,自主认识“省、店”等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朗读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学习思考的好习惯。教学过程:导入:出示“雪景”图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在我们这儿能看到图上的情景,我们也能向图上的小朋友一样?揭题:看雪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初读课文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一读,也可以问问老师、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与同桌合作读一读。带着问题读一读,知道的在书上圈一圈。交流反馈指学生读课文,正音比着读,尽量让别人少发现你的错误学习生字[1]在小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生字[2]反馈交流:开双人火车拼读——单人火车拼读,说词——去掉拼音认读,遇到学生说到好词,指导理解,口头说话再读课文,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棒了。整体感知通过刚才与课文的亲密接触,小朋友们肯定能帮老师一个忙,谁能动动脑筋,让题目按老师的要求“长胖”些?(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学生自由准备,说你是在哪些自然段的帮助下,使题目长“胖”的?
5、朗读师生对话(1)小朋友,仔细地数数课文中有多少个“说”字,老师说了哪几句话,学生说了哪几句话?(2)到书上找找,划划,读读(3)引导学生懂得第9自然段也是老师说的,变成直接对话(4)师生对读全文(5)学生对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台湾、北京”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
3、了解现在台湾与祖国的关系第2课时课前准备: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
2、导下,3、学会看地图,4、通过交流,5、知道台湾、北京的地理位置,6、了解它们的气候差异,7、了解“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8、了解台湾与祖国的关系,9、懂得台湾是祖国不
10、可分割的一部分,11、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12、指
13、导看图说话,14、学习积累词句。
15、指
16、导书写个别生字,17、学会观察,18、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看图导入出示“玩雪”图,指导学生从近到远观察,说话出示第9自然段,读、诵、背,积累词句。解答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在台湾很难看到雪?”刚才第9节中美丽的雪景,快乐的场面,是老师在北京看到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地图,我们来找找北京。师指地图上的北京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北京的地理、气候资料书中台湾的小朋友很难看到雪。在地图上找找,台湾在哪里?指学生指出。指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台湾的地理、气候资料教师补充看地图的常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播放一段北京、台湾地理、气候的短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地的差异现在,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在台湾很难看到雪?朗读课文的第1句话
10、再读第9自然段
11、看不到洁白美丽的雪,玩不到快乐的雪仗,真是太可惜了。听老师说得这么好,小朋友们羡慕极了,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读好感叹号与问号
三、感悟提升
1、台湾小朋友怎样就能到北京来看雪,请你们帮他们想个办法?
2、学生交流
3、小朋友们提议真不错,我们确实欢迎他们来。可是他们今天要到我们这儿来,还没有同学们说得那么容易。出示一段录音: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或播放一段“海峡两岸”相关关系影像)
4、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迎来台湾小朋友,到时我们一定能与他们一起看雪。
四、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书写“候、接”
2、其余的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作业本作业
2、机动作业: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欢迎他们来玩。附板书:看雪台湾小朋友 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 看 真的 雪他们想到北京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