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

时间:2019-05-15 02: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

《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火山喷发的新闻图片

学生观看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火山》一课

二、进行新课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看一看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播放火山的资料片

2、讨论: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

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

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3、认识地球的构造

谈话:学习火山,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就像整个鸡蛋的蛋壳,她是有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构成叫做地壳。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球最里层就像蛋黄一样叫做地核。地球就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幔温度大致在1000~3000℃之间,地核的温度约为4700℃。地球内部的岩石被高温融化为粘稠的像粥一样的物质叫做岩浆,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怎样呢?我们先做个游戏来说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地球内部构造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思考火山的喷发的原因)

4、游戏:吹气球比赛

规则:找两个同学吹,看谁吹得更大,直至将气球吹爆为止。

讨论:气球变大的过程中,里面的气体越来越多,压力会怎么样?气体从气球的什么部位冲出来,为什么?

同学们讨论回答:气球的压力越来越大,从气球最薄的部分冲出去。

教师:我们可以从这个游戏联想到我们学习的地球的知识,岩浆在高温和巨大压力下,也要冲出地壳,所以它会选择地壳最薄的地方,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5、模拟实验:火山的形成(1)、模拟实验

(2)、小组讨论:经过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火山喷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且岩浆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时,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是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结果。

6、认识火山的利与弊

(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的危害。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火山的资料,哪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补充图片资料

师总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烧毁森林、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气候、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

(2)、火山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 学生搜集资料回答。

师总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矿物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三、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1、对于火山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

2、收集资料,办旅游报

上课时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它们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四、总结概括,内化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火山喷发的教学视频中,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

探究欲望。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并且小学生只能从一些书籍里查阅一些资料,条件有限,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突破了难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学生很快就从实验中理解了火山喷发的原因。

第二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2、《火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山》。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教学中鉴于学生在生活中不可能亲眼看到火山喷发的样子,即使对火山有所了解,那也是肤浅的、基于表面的,所以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借助观察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进行合理猜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图片

2、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

3、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指导,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手段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

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提出想要了解火山的哪方面的知识,并加入火山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使他们对火山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长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和夏威夷群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其实大自然并不总是这么祥和,恬静,有时候她也会发脾气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 认真倾听).(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

师:谁来说一下,通过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除了在视频中看到的,你对火山还有哪些了解? 生1: 生2:

师: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覆盖了城市,夺取了人们的生命。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任何生物将不复存在,2000多年前庞贝古城,就是这样在顷刻之间在被掩埋在地底。(PPT图片加强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火山、初步研究火山怎么样?(师板书课题:火山)师:对于火山,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生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生

2、火山喷发的利弊

3、火山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

4、火山的种类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二、假设猜想、谈话: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去看个究竟就好了,但这可能吗?(不能)既然钻不进火山的肚子里,那我们只能从火山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刚才我们聊了火山喷发时的一些现象,你能通过这些现象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来推测出火山的成因吗?(小组讨论)

2.交流结果,引导学生猜想

师: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谁能推想到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什么成因呢?

生猜测:根据火山喷发时所呈现的外部现象:浓烟冒出、石块飞出和红色岩浆喷出、周围温度很高等等,来推断火山内部的成因:高温高压。

师小结:通过岩浆喷出,大家推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板书:高温高压)为什么岩浆只在这个地方喷出,而不在其它地方呢?(板书:薄弱地壳)

师:那为什么不是常年累月经常喷出?而是喷后要隔好长年月才有可能再喷呢?

师(总结):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岩浆就会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薄而出,形成了火山。对不对?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1.建立模型,设计实验

师:这只是咱们的推测,我们的推测是不是正确呢?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实验的器材:

师:如果用番茄酱来代替岩浆,用土豆泥来代替地壳模拟火山的喷发,那高温高压的条件应该如何产生?

师:好,这些材料老师都给大家准备好了,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烧杯、玻璃长颈漏斗、三脚架、石棉网等。2.交流方案

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生汇报实验方案)

{ } 师:大家设计的很好,想一想在实验时该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对,要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还要注意火柴的使用方法,它不是吹灭的,而是甩灭的,并把它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观察实验现象时,不能在漏斗口上侧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还要注意小组内团结合作;最后还要做好实验记录。(发实验记录单)好了,开始实验吧!【结合假设,在头脑中初步想象勾勒火山形成的过程,把这个脑中虚拟的火山形成的过程,与生活中的某些材料进行类比,用语言把模拟虚拟火山形成过程的实验操作方法描述出来,并根据前面的推测,解释方案,制定方案。】(2)实施探究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3)展示交流,分析现象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 生1:我看到了 生2:汇报。

师:同学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已观察到番茄酱喷发的现象。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结合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解释一下地壳内部火山形成的原因? 生1: 生2: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已经观察到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那火山的成因是不是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呢?我们来看科学家的解释。

(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且岩浆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时,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是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结果。)

四、整理资料 学习新知

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的危害。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火山的资料,哪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学生回答。生1:公元79年,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一夜间,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等古罗马城市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死亡总数达到1.6万人。

生2: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山体崩塌后坠入海洋,产生高达30米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致使超过3.6万人丧生。

有提到维苏威火山和喀拉喀托火山的,教师可补充图片资料

师总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烧毁森林、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气候、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

2、火山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生:不是。学生搜集资料回答。

师总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矿物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2、提问: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五、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1、对于火山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

生1:我知道火山的种类?火山可以分为三种: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答,并解释三种火山的定义)教师附图片补充。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生2:…… 生3:……

3、有阅读过《地心之旅》这本科幻小说的同学吗?如果你还没有阅读的话,请在课下读一下吧!读完之后,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有关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或者画几幅科幻绘画吧!

板书设计 火 山

火 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分类:死火山 休眠火山 活火山

火山危害:影响气候 破坏环境

火山利用:建筑材料 地热资源 旅游资源

修改说明:

将图片改为视频,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有的学生文字表达水平欠缺,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补充。

反思: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是我们教师很好的教学资源。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本课的学习学生不是让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收获成功。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6

《火山》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试验,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发展好处,也有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模拟火山实验。

二、教材分析: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二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课借此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食物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另外,学生对于火山喷发对人们的影响更多地停留在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方面,而对于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则很少关注到,这也是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六、评价设计

对火山的形成及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开辩论。

七、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冷水

2、学生阅读材料: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火山喷发的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火山喷发视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 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学生观看视频。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4、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火山发生时的现象。增加视觉刺激,引发思考。带学生进入探究情境。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将探究集中在火山形因上。

二、活动推进,实验探究

1、谈话:通过观看视频透过现象结合搜集的关于火山的资料,小组交流,猜想火山的成因。

2、学生观察总结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喷发物

喷发的高度。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猜想火山的成因,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见解,开展辩论活动。

3、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5、谈话: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6、学生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分组实验。

7、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8、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9、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合理推理和想象。而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实验能力。学习模拟实验方法解决问题。

三、点播互动,建构结论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

5、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6、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7、教师播放课件:火山的形成动画。【设计意图】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而火山的形成动画则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对火山形成原因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谈话:火山喷发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大自然在创造美景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火山喷发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2、播放微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设计意图】

微视频的利用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视频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

五、板书设计:

地球内力作用

火山

发出巨大声音

喷出大量气体

落下灰尘石块

流出炙热熔岩

火山喷发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

火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

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3、观看“火山”的现场图片。

4、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5、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6、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7、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新知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3)播放课件

(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5)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

(7)谈话: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8)演示模拟实验: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9)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10)讨论: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11)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 火山爆发时现象:

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浓烟(冲向高空)灰、石块(落下来)岩浆(火红)

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

五、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教学反思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课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反思2(范文模版)

教学反思

本课《火山》,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是我们教师很好的教学资源。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视频、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并且农村小学生只能从一些书籍里查阅一些资料,条件有限,猜想环节是无效的,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突破了难点.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贪多嚼不烂,如播放火山喷发的图片,对预防知识讲解,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本课的学习学生不是让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收获成功。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病毒》教案

    第一课 病 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搜集病毒的有关资料,学会查阅、整理各种途径获得科学资料。 2、能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获得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教学设计2 3.地震 知识目标:1.搜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的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能力目标:注重......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 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作者:zhudeqiang 来源:会员文章发布时间:2010-09-08 10:43:31浏览次数:743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华澳小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参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参考 一、教材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观察蒸发现象、感受蒸发要从周围吸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