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

时间:2019-05-15 02:5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

第一篇: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

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初探

三新小学 宋邦鹏

内容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交往互动的课堂才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构建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与学更加和谐统一,向有效教学发展。

关 键 词:修养 素质 理念 自主

互动

和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教学,教好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即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快乐地教。现在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多种多样,但这些都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发展,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我们首先要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数学教师的师德的核心;其次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有爱心、责任心才能接纳你所教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还要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我们今天同样可以说“教不可以已”、“教无止境”。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多学点理论,再做点试验,写点文章。无数事实说明,一个数学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一个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知识面不广的教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力。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学习并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学习如何去教,勤于思考教学技巧,即要了解怎样讲,学生才会听;其次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数学语言艺术。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三种,这些语言在应用过程中有它自身的特点。

三、转变理念改变方式

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通过动手操作,采用画、剪、折、拼等手段来探究和获取新知。教学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放手让学生任意地等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采用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对折便得到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推导。先制作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用拼接的方法,可以得出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其中的一个三角形面积便是这个长方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长)×高(宽)÷2(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四、还给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六、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教材更需要与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七、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语文等学科富有情感的学科那么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努力做一个学生信任、喜欢、尊敬的教师吧!

2012.6.6 2

第二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秋华)

汉中市汉台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学校:汉台区新民中学题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者:向秋华时间:

2011年6月22日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年轻班主任的心得体会

内容提要: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对分数和名次的过分关注,更是疏远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就必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绝不能在师生之间制造紧张,造成师生隔阂。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融洽相处。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班主任

在学校教育关系中,主要由师生关系组成。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最为敏感。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对师生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成功的实践。春秋时,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引起学生的无限敬仰与尊重。战国时,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鼓励学生后来居上,超过老师。

起吃饭、谈心,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二、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个层次:(1)教可以促进学,即“教然而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师虽以教人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能者为师。(3)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学生不应“书云亦云”,“师云亦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鼓励质疑。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结我的班级管理,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实践证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关键。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不足,我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年轻班主任,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易于沟通,这是优势,但要把握度。有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为融洽师生关系,盲目与学生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无话不说。二是为树立威信,板着脸,装老沉;或凭一付大嗓门让学生“敬畏”三分。要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凶;爱严相济,德威并重,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这个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多方总结。

(二)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班主任,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与激励。也就是说,你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的准备,而且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活水。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你需要随时总结、积累,什么样的学生,应该给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些应该是自己常思考 的问题。只有勤思考,善学习,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随时随地灵活的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个人形象和仪表,这既包括穿着打扮,外在形象,也体现在言谈举止等方面。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和常识修养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仪表方面:整洁中渗透美观,大方中孕育典雅,朴实无华而不呆板;在语言表达方面,坚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同时长于幽默暗示,富有启发性。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克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更能为人接受。”在行为方面: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班级管理,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不是规章制度的罗列,而是以科学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只要对班主任工作热心,对学生有爱心,发现问题细心,处理问题精心,思想工作耐心,做事情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育家陶行知曾写过这样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我想这也是所有年轻班主任,甚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数学学习发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数学学习发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进入中学十多年来,我用真心对待我的工作,用真心对待我的学生。用真心,我感受到了学生给我的爱;用真心,我感悟着我和学生的点点滴滴……。下面谈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数学学习发展?

(一)、从思想和人际关系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要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温暖帮助。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学生。了解的内容: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而且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不仅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等。俄国著名文学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叱骂。当然,更不能由此而对学生放松了要求,尊重、爱护学生更应把严格要求学生作为工作的主要准绳。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我曾经问过许多学生,对于“你喜欢怎样的老师?”这一问题,绝大部分的同学是这样回答的:教学时严肃认真、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没有偏见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当然,对于班内的优等生,教师很容易做到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则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学习、生活上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心、从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想这样的老师一定会深受学生爱戴,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容易建立。

2、了解学生,让学生当主人。

对学生要有研究。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培养自己“非中心化”的能力,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教师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3、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

其次,教师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向师性”,即模仿教师的各种言行。因此,教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就有明显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教之”,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这样学生便于接受,也会觉得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便于建立。

(二)、从教育教学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大课堂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

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教学中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以社会、生活为教育学习的大课堂,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加深学习知识的兴趣。

2、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通过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才能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注重培养学主的综合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

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关系可以更加和谐。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总之,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优秀教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宋邦鹏

优秀教学设计

三新小学 宋邦鹏

授课日期:2014.12.10 课 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9页例

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

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把2瓶水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瓶?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说明: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4、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1、2、3题。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出示例2。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3、做“想想做做”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

六、作业:P88-89/1.2.4.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二分之一,写成1/2。→分子 —→分数线 2 →分母 1/2>1/4 1/2>1/4>1/8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12.10 2

第五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音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良好的关系胜过任何教育”,一节音乐课需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更是需要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很多音乐课堂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和谐氛围在师生之间展开。因此,本文将试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主线,从开展民主教育、快乐教育等方面来创设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达到实现高质量音乐课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 幽默感 民主教育 快乐教育

人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在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由此可见,好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确实是音乐教学中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许多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和学生严肃认真的神情,扪心自问,这样的音乐课是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呢?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很多时候的原因还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想要改变课堂上老师的威猛和学生的顽强,变严肃教育为快乐教育的话,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首先应该掌握的。一.平等师生关系,变专制为宽容 在有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中学生的梦想是这样写着:我多想,老师的讲台是一个舞台,在那上边有教师的表演,也有我们学生的表演。在那上边,可以演正剧,也可以演喜剧,就是不要演悲剧。这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启示。相反它也同时告诫了我们,师生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个平等的关系下,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着对方。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便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想要真正“控制”学生,最佳的选择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民主引导者。和善却又坚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知识,不能高高在上地对学生的缺陷和错误加以指责,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我们都要予以鼓励,通过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决策来使每个孩子遵守秩序和规章制度。

老师不能对学生说:“我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那是专制独裁者的做派,我们要学着做一个民主的引导者,“我告诉你,我将做什么”,不要成为施压者,要成为激励者。其实,现在的音乐课堂形式还是以灌输式为主,根本无异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依旧被动,表面上看起来纪律秩序很好,但其实收效并不大,音乐教育的灵魂-审美,并没有被抓住,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要改变陈旧的命令学生服从的独裁方法,接受以自由和责任为基础的新秩序。教师既不过分宽容,又不过分严厉,做好师生之间的协调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为伍,在既不放纵又不压制的情况下指导他们。将民主式教学不仅视为一种手段,更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和学生一起承担起生活学习的责任。有的教师或许做到了表面上的谦虚,说自己是“三尺书生,一介微命”,但骨子里对学生往往还是居高临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成了皇帝,试问,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在一个本该欢娱的音乐课堂里营造美妙的气氛呢?良好的音乐课堂上,师生应该是不分彼此的,音乐所给予的是大家共同的享受,它不是老师专有的,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如果音乐课给大加呈示的仅仅示如此这般,那它和其他的学科在意义上就没有不同,中学的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

对于这种音乐课,我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作为民主教学的拥护者,我们应将所谓的自由哲学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自己作决断,掌握选择权,“真正的自由意味着(经济上,情感上)独立,意味着要有权利自己做决断,惟有如此,你才能免受命运,支配者的必然性控制。”①在课堂上要和孩子们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妙,音乐课上我们要更加注重相互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命令和高压手段来赢得学生合作,我们要时刻记住“空间有限,但心灵无限”。

二.寻找沟通良方,做和善的幽默者

要知道,除了家庭,对学生成长起重要影响的莫过于他们在学校的老师了。可以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不衰的,老师对孩子兴趣力的培养承担着莫大的责任,老师有责任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孩子不断成长不断提高的氛围。可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虽说算不上敏锐的判断者,但完全可以胜任“出色的观察者”这一称号。因此,老师的言行总能影响到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们而言,老师首先要学会友善和尊重,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生活在信任之中,只有当学生被尊重,师生关系平等化,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影响和决定着教育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②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课上,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应略有不同,不应以摘录讲义直接灌输,课本只是基本的参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单从音乐课来说,占有相当比例的当数幽默感。

师生交往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抵触,可见,教师教得好不好,不仅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有多丰富,还在于他是不是掌握了良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在于他是否懂得用幽默的言词来促进师生的交流。音乐教育之所以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就在于它有着“音乐”这一载体贯穿始终,这注定了音乐教育的非严肃性,它不是注入式教育,它应该成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教育,说穿了,就是一种快乐教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和善与幽默应该是营造快乐气氛的最佳催化剂。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一心想当歌唱家,可是说实话,他真有点五音不全。教育这种执着的学生确实很困难,倒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很会幽默,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机智,他写了一篇小随笔,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某女生来上早读,走在校外的小树林里,听到了几声狼叫,被吓晕了。查!原来是某某同学在练声„同学的幽默使那位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短处,从而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一位老师如是说。

连学生都懂得幽默的技巧,老师又为何不能做到呢?更何况,像在气氛如此活跃的音乐课堂里,我们很难用严肃的态度来教授学生。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幽默的说法往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通道。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幽默孕育着情感,孕育着创新,孕育着灵感,音乐教育需要幽默。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在音乐课上,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存在观点上的对与错,只有观点的不同。只有这样,才会有试生之间平等争论,在美国的课堂上,凡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所以,我们也就不能一味地表扬或指责学生,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不要用规定性的判断就熄灭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不论结果,只要孩子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及时了解,并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舞蹈来激发维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你的幽默,让孩子喜欢上你,也便是成功地让孩子爱上了你的音乐课。三.“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两大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这两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以“错误”为指导,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们的孩子都处于一种沮丧之中。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做错了„,” 或者“你不应该这样做„”,每一个人都在对孩子指指点点。表面上,我们是在帮助孩子成长,以避免他们走更多弯路,虽大谈素质教育,但行动上却只注意把重心放在以老师为主的教育上,疏不知真正能够促进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经验,不在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关心程度,而在于孩子能否运用自己的力量总结经验。

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老师和家长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冰心老人在92岁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可以很好地去理解,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灵感的东西,孩子又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音乐课上,我们要让孩子尽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尽量地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他们因“课堂”而带来的严肃感。要让他们知道,上音乐课也就和“玩”一样,要在课堂上保护好孩子“玩” 的权利,所谓的“像野花一样”也就是让孩子保留住他们的本性,显露孩子的童贞。

音乐课上,老师或许可以借鉴语文诗词欣赏课中的教学理念,讲究“一千个读者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重的是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音乐课同样也是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欣赏。思维的活跃和丰富是孩子的一种资质,老师作为连系孩学习的纽带,应该要做到松紧适宜,有张有弛。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往往都是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情况下才迎刃而解的。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但我认为,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予学生知识,更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除开学习,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恐怕非“玩”莫属了,音乐课上,老师要放下尊严,以和善幽默的态度与孩子一起“玩”音乐,不计较这种“玩”的水平有多高,不在乎这种“玩”可能会抹杀多少音乐性。关键要让孩子学会以一种玩的心态去学习,去接触音乐。如果说其他严肃学科无法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的话,那音乐课则是唯一最佳的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影响不小,代表人物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游戏”,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艺术”。音乐是艺术的杰出代表,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种“游戏”和“玩”放入音乐课中,孩子们在自由也即“野”的状态下接受音乐,喜爱音乐,用语言来解释音乐也变得多余。真正“自由”不仅体现在感受音乐的自由,选择音乐当然也同样需要参考学生们的宝贵意见,在音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孩子的水平够不够达到自己选择合适的音乐去聆听,不要担心他们选择的音乐会使你为难,老师只要去配合,也许教师并不一定会比学生更加先知先觉,也许通过如此调整,老师更加容易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心与心的交流会让我们最终形成共识,达到心灵之间的契合。

《新音乐课程标准》第1页是这样写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③可想而知,音乐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音乐课是一种非严肃教育,音乐教育要以快乐为本,但是,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的愉悦性,老师就必须保证和学生的平等身份,与孩子从师生变为朋友,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上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有效,音乐课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

注释:①鲁道夫· 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第14页,11行 2004年4月第1版

②赵宪宇著《教育的痛和痒》第109页第1行 2005年5月第1次印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7月第13次印刷

参考文献:1.鲁道夫·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2004年4月第1版

2.《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郭声健 著 2005年3月第1版

3.《教育的痛和痒》赵宪宇 著 2005年5月第1次印刷

下载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