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2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

第一篇: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

Lesson8 Who is he?(Let’s talk)教案设计

单位:河东中心小学 作者:袁佳丽

联系方式:***

Lesson8 Who is he?(Let’s talk)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科普版小学英语第二册(三年级)Lesson 8 Who is she?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人的称谓词 brother sister father mother teacher(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句型 Who is he/ she? He/She is(my)…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新单词 mother father teacher 学会区分运用人称代词he和she.能用句型Who is he/she? He/She is(my)进行问和答。

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句子创设情景会话。

四、课前准备。

人物图片、单词卡片、卡通照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1.课前唱一首儿童歌曲“我还有点小糊涂(熊出没主题曲)”。一边唱一边跳。

2.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老师先带着学生有节奏的读一遍,再让学生跟着录音说一遍。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先拿出一张熊大熊二的图片,介绍单词“brother”,并互问 “Who is he?” “He is my brother”,同时把单词写在黑板上。把一张双胞胎姐妹图片贴在黑板上,并互问“Who is she?” “She is my sister”,向学生介绍单词“sister”,同时把单词写在黑板上。接着再介绍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mother(grandma), grandfather(grandpa).” 同样把单词写在黑板上。再拿出一张教师的图片,教师自问自答案“Who is she? Oh, she is teacher.”并把teacher写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一张龙凤胎,学习短语“look like”和句型“She looks like you.”,并把look like写在黑板上。

2.教师出示放大的本课插图。Now please listen.老师边指图片边说

:“This is Jim.This is Steve.And this is Eve.She is Steve’s sister.She looks like Steve.Steve is Eve’s brother.He looks like Eve.Steve and Eve are brother and sister.” 老师说两遍后问学生look like 是什么意思,并告诉学生:这里的look不是“看”而是“看上去”的意思,like不是“喜欢”,而是“像”的意思。老师放录音,学生逐句翻译。

Step 3 Practice

1.把Let’s talk中的句子Who is he?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出句子意思。然后再写出Who is she? 学生对比区分he与she。

2.师生互动。教师指着学生中的一个问Who is he/she? 让学生们回答He/She is …

3.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新词,先让全班学生读,再让小组读,最后让个别学生熟练的读出单词。

4.教师把分别写有等单词的卡片发给学生,做游戏。教师读单词,让拿有这个单词卡片的学生站起来并大声读出这个词。通过对单词的认、读及游戏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地掌握词汇。

5.教师指图,学生分小组进行轮流的问答操练。对单词和句型进行反复的操练。并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6.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将收集的照片逐一显示在屏幕上问学生:“Who is he/she?”那个学生就回答:He/She is my______.”把那个学生请到前面来,再找一个学生来,两人对照片进行实际的问和答。

Step 4 Homewrok 1.抄写第八课单词,每个两行,家长报听写。

2.朗读第八课单词课文十遍,背诵第八课课文,默写第八课课文。每天听半小时磁带。板书:

Lesson 8

Who is he?

Who is he ? He is my father.brother.Who is she? She is my mother.sister.teacher.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简单的实验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试管、油、水、蜂蜜、牛奶等

分组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滴管、蜡光纸、上述四种液体各一杯、实验记录等

学生准备:事先分组,明确分工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液体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认识一种物体,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看、闻、摸、尝等等)

2、出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师问:这是四种液体,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动作夸张,语气神秘)

3、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认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观察的方法去认识。如:看、闻、尝等方法。

4、观察完毕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并说说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

(二)初步猜想

1、我们认识了这四种液体,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试管。你们最想怎样做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并且引导学生把这四种液体倒在试管里。

2、猜想:假如我们把这四种液体倒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想,并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三)验证猜想

1、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

2、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并根据实验记录去完成实验。

3、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四)深入探究

1、这样的结果,大家事先有没有想到?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老师事前也做过了这个实验,也感到非常地困惑。事后,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采集了一些数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什么吗?出示几种液体的密度,让学生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2、学生小结:……………………

(五)继续猜想

1、出示塑料板,你们想做什么实验?引导学生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板上,比较它们流下的速度

2、那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让学生自由说,把实验的要求和规范说出来

3、假如我们把这四种不同的'液体同时到一点在斜放的塑料板上,这四种液体会怎么样?

4、那么,老师再请大家来猜想一下:这四种液体中,哪种流得最慢,哪种流得最快?为什么?

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并交流学生设计实验交流时,让学生边说边演示

(六)课堂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的性质:密度、粘稠度)

2、我们小组还想研究……引导学生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如:表面张力、毛细现象、溶解等

3、我们准备这样去研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确定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等,然后交流认识液体

4、认识四种液体

液体特点

认识方法

液体名称1号2号3号4号

5、我们是这样设计我们的实验的:

实验步骤(倒入液体的顺序)实验现象(写出或画出)1、2、3、4、结论

继续研究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液体流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2、我们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拓展研究

1、我们还想研究

2、我们准备这样去研究:

附录2一些液体的密度液体名称密度(克/毫升)

液体名称密度(克/毫升)

水银13.6

海水1.03

蜂蜜2.3

水1

硫酸1.8

植物油0.9

牛奶1.1

酒精0.8

四种液体的密度

液体名称密度(克/毫升)

油0.9

水1

牛奶1.1

蜂蜜2.3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课堂教学:

第一节

执教时间:5月26日——5月27日

一、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多做练习,进行有趣的造型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可能的话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送给父母、老师或同学。

第二节

执教时间:5月30日——5月31日

一、引入课题。随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二、出示图1

这些作品都是在名作的基础上用电脑加工后的作品,请你说说观后感,你猜猜他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制作过程复杂吗?

2、教师演示。

(1)打开画图界面,双击打开图2

(2)请学生猜一猜着两幅画是怎样变化的?

(3)教师演示:打开画图,利用复制粘贴,演示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4)即使你不会画画,只要你有金点子,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电脑美术设计》

(5)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学好电脑美术,点击画面,出现“掌握利器,胜人一筹”。

三、欣赏电脑美术作品

(1)、点击屏幕,播放课件

(2)、这些作品给你的感受和启发是什么?

(3)仅仅掌握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艺术贵在创新”。

(4)尝试练习:

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资料文件:D---神奇的电脑美术)

(5)教师示范:

(6)学生评价:

师:你认为哪位同学的作品比较有趣?为什么?不好看的是为什么?你能为他作修改吗?

(7)学生发言,教师操作

四、优秀电脑美术作品欣赏

1、欣赏名家作品

感受艺术家们的想象,“艺术的灵魂在于想象”,展示“广告创意”。

2、尝试联想:

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紧密联系,设计出画面简洁、立意深刻的好作品,学生小组讨论、建议修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作业讲评

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构思。

师:“谁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构思?”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简要点评。

2、教师选例评论:

师:“老师也选了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不喜欢的能说说理由吗?

——教师展示3-4幅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评论。

札记:电脑美术年年有,但知识点不同,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让前后连贯且难易适中,始终贯穿美术性,,不能把电脑美术上成信息技术课。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3、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红领巾数条、多媒体课件、钢琴、大队旗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用三种方式进教室,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风格的曲子的作用。第一次:播放《出旗》背景音乐,学生听着音乐踏着有力的步伐走进教室,把学生带入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中去。请学生说出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小结:曲子的名字是《出旗》。第二次:老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说出感觉。第三次:没有音乐伴奏,学生进入教室,说出有什么不一样。最后重新播放《出旗》,学生再次说出感觉。

小结:《出旗》是进行曲。

2、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说出进行曲的作用。

小结:能激发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的音乐就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3、请学生说出自己听过或学过的进行曲。

4、简单了解进行曲的节拍。

通过与三拍子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相比较,让学生知道进行曲一般为二拍子。

5、简单谈话,引出课题《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许多动、听等相结合的音乐环境,使学生简单了解进行曲,并初步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二)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1、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①学生带着思考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老师在关键处提示演唱感觉。)

问题一:歌曲的情绪怎样?问题二:歌曲属于什么风格?

小结:《队歌》和《出旗》一样都是进行曲。

②作品介绍: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它原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由周郁辉和寄明合作创作于1962年。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交流感受歌曲情绪以及简单了解队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分段欣赏,体会情绪

①出示第一段歌词:引导学生逐句欣赏,说出每个乐句表达了少先队员怎样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②跟着钢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③学生分组创编动作,老师适当参与指导。

④分组表演,师生简单进行评价。

⑤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说出理由。

小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具有不怕困难,不怕敌人,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长大之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聆听、感知、演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及说说喜欢歌词的理由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了解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所要具备的品质。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三)、总结下课:同学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得那样鲜艳,时刻提醒我们它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入队仪式结束,学生伴随音乐,踏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下面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二)玩中学

1.估一估。

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1) 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表象。

(2)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

(3) 学生独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2.摆一摆,填一填。

(1)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

(2)学生独立操作后,将获得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认真观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三)学中做。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

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49页“练一练”第2题。

4.先估一估哪个图形面积大,再量一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1)题,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如: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相等。

(2)有一块长8分米、宽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块和木板面积同样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块的玻璃?

(3)把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剪成8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相等,怎样剪呢?

(4)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4米。墙上有一块4平方米的黑板。现在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实践应用。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2)题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2)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3)室的窗户长18分米,宽15分米,三个相同的窗户至少要做多大的窗帘呢?

(五)思维题

有一张长100厘米、宽64厘米的纸,把它对折四次后裁开,有多少张小纸?每张纸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1.小黑板的作业。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和五星级的同步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抓住特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春天的景物的图片,搜查关于燕子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查资料知道小燕子有哪些特点呢?

(示例: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对农作物有帮助,是益鸟。她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景物。

2、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的燕子,并对春光中的小燕子作出评价。

4、出示课题并设疑:文中的作者将怎样描述在春暖花开、绿柳轻扬时节从南方赶回的小燕子?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1)读生字卡片。、重点指导“拂”的读音。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俊俏、吹拂、五线谱

4、指导书写。

聚:下面不是“禾”。

演:右边有一横,不要丢掉。、漾:右下部分是“永”,不是“水”。

四、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

1、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燕子从南方赶来。、第三自然段:写燕子的飞行状态。

第四自然段:写燕子像音符般停歇在电线上,谱成春天的赞歌。)

3、请学生图文对照,说说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观察的重点。

(作者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第一段写近处看到的燕子。第

二、三段写由近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态。最后写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作者的观察重点是燕子。)

4、结合学生读课文之前的看图情况,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播放歌曲《小燕子》)同学们,你们喜欢歌中的小燕子吗?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歌声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吧!

二、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填空题。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话写出了燕子的外形,都写了它的`哪些部位?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羽毛、翅膀和尾巴。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3)“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成了”这些词说明了什么?、(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4)课文中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凑成”能体现出燕子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外形特点。)、(5)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燕子很可爱。)、(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7)背诵第一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图文对照,自由读第二段,讨论交流。、①画出最能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一个词。、(光彩夺目)

②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一特点?

(这段共写了七种景物: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燕子。这七种景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春雨如丝、柳丝黄绿、叶子嫩绿、花朵五颜六色、小燕子活泼可爱,体现出了春天多彩的美。)

(2)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聚拢”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3)带着对春天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朗读这部分内容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燕子飞行3、(2)找出重点词,交流感悟。

通过“斜着身子”感受燕子飞行的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

通过“唧唧地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3)教师: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有怎样的感受?、示例:我仿佛看到了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阳光中,迎着微风欢快飞行的情景。这些自由自在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活力,真令人神往!

(4)带着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燕子停歇的词句。、(2)出示句子: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教师:“落”字用得真好,你能体会到什么?

(“落”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

(3)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①教师:“痕”字用得很好,你能体会到什么?、(“痕”字写出了景物在远处若有若无的情景。)

②教师:为什么用“五线谱”打比方?(教师出示五线谱让学生了解。)、(电线的样子很像乐谱中的五条线,燕子停在电杆上很像音符。这个比喻与最后一句话相呼应,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这一主题。)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课件展示:在明媚的阳光下,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2配乐朗诵全文。

四、总结

1读完全文,燕子给你总体印象是什么?、(活泼、机灵、可爱)

2读完全文,你能体会作者在描写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赞美燕子,赞美充满活力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布置综合性学习

1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燕子。

2搜集并积累描写燕子的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文章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重点写了与春天一同到来的燕子这一美丽形象。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还要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

1.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上课过程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深入感悟燕子的外形美,飞行美,停歇美,以及燕子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合适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伊始,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继续学习。学完全文的内容,课件展示明媚的春光下,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3.注重朗读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会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一、情境引入

1.我们以前学过元、角、分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并把它写下来吗?

2.板书:6.11

仔细观察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3.这种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4.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认识

观察情境图 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情境图,在小组里自由的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引导学生说小数特点,是补充:这个数中的点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3、5、15、25等数都叫整数,像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0.50、1.06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三个部分

我们可以把小数分成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板书:1 . 06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赌一赌“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A。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6.11元,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B。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C。班内交流:6.11元表示6元1角1分。

生说想法,师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D。让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生独立思考后在书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A.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钱,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B。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用小数表示是:10.25元。

师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

C。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二页的“试一试“。生完成后在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的认识

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0.50读作:零点五零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5 3 ”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并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聆听、模仿、演唱杜鹃的叫声过程中,逐步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

3、在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难点】

曲谱的准确演唱及简单二声部歌唱教学 。

【教学方法】

图谱教学法, 情境法 等 。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今天的音乐课我要为你们介绍一位动物朋友,它的歌声非常有特点,听听看,它是谁?(播放布谷鸟叫的声音)

导出:布谷鸟。(又叫杜鹃)

二、歌曲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呢?仔细来听。

聆听后,出示课题《顽皮的杜鹃》,并有感情地读读。

2、模唱“咕咕”,激发兴趣

你能来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一起来唱唱它的叫声? 听老师唱的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出顿音记号)

【设计意图:歌词“咕咕”是整首歌曲的最大亮点,聆听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也要通过演唱带有力度记号的“咕咕”从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

3、复听歌曲,熟悉旋律

杜鹃的叫声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呢?听歌曲,数一数。哪一次的叫声不同?

【设计意图: 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4、师生合作,学唱歌曲

①合作演唱

②合作表演

当杜鹃高兴的时候,就会“咕咕咕咕”对着人们唱歌,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的样子吧。(师生呼唤;生生呼唤;全体跟随音乐呼唤)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真正的实现师生互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体现“生本智慧课堂”的要求】

③歌词记忆,先读后唱

仔细听,它到底都飞到了哪些地方?跟着伴奏有节奏的读一读?跟着琴再来唱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咬字吐字、节拍强弱及音调高低】

④歌词巩固

增加难度,能唱出来吗?

5、重难点解决

①感受低音

杜鹃哪里飞的最低,仔细来听?(师唱,图形谱)

杜鹃在起飞的时候是最低的,所以5的下面加了一个点,叫做低音点,像小轮子一样帮助它起飞,伸出手指画旋律线来感受。

②认识低音 找出其他低音并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曲谱学唱环节的枯燥,我将低音概念形象化,先感受,再由教师讲解,最后学生运用——找出其它低音并演唱,环环相扣,有趣易懂】

6、歌曲处理

当你走到草地上听到杜鹃唱歌,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才不会打扰它?(师引导生说出轻声,快乐等)跟伴奏完整演唱。

7、二声部拓展

优美的歌声吸引来了另外一只杜鹃,听听看它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来唱唱它的叫声(师弹琴,叫声唱“31”) 生生合作:

①两声部单独唱

②两声部分别进入,找音准位置

③完整分声部唱

④师生合作,进行巩固

⑤加入歌词,力度记号演唱

尾声处理:听听它们怎么飞走的.?两声部来接唱?一起飞走?分声部完整的来演唱,一起送小杜鹃回家。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5 3”音准已经熟悉的基础上,加入简单的二声部训练。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尾声处理等几部分,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并演唱,了解二声部演唱的要求,培养合唱意识】

三、《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森林深处的杜鹃鸟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歌曲

乐曲中的“咕咕”声是由单簧管演奏的。这首乐曲叫做《森林深处的杜鹃》,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作品,我们还学过她的的《狮王进行曲》。

3、复听歌曲

老师想邀请你们沿着脚印来呼唤一下森林深处的杜鹃。

【设计意图:单纯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仍然以“咕咕”作为主线,沿着脚印来表演,这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能更好地理解乐曲】

四、小结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增加词汇积累。

2、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学习运用。

2、了解成语的意思,主动积累知识。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歇后语,请学生读读,说说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讲:一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到。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是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歇后语是一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

二、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他错在哪里?请大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又给蛇添上四只脚,蛇是没有脚的。他错就错在这里,多此一举。

4、说一说《画蛇添足》的意思。

学生发言。

三、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本来无脚平空添脚

多此一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续编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2、先在小组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3、口述自己打算怎样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续编《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教具准备:

录音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弄懂课文内容。请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猪八戒的什么事?再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续编”是接在原来结尾继续讲述的意思。续编故事,首先要把故事情节弄清楚,然后从原来故事的结尾接着往下编。

二、怎样编故事呢?应该注意什么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讲:续编故事的关键是展开想象,但不是胡思乱想,要根据故事情节接着往下想。

三、你打算怎样编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发言。

教师讲:打开思路,展开想象,一定能编出大家爱听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六种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生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郭沫若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过渡:不同的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你能把这6个标点符号写进田字格里吗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 ”)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第一关: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这句该填什么标点?为什么?(4分)

1、一天 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

2、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总结:逗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第二关: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加什么标点?(5分)

1、你会做这道题了吗

2、不努力学习,难道能取得好成绩吗

3、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我明白了

总结:第一句叫疑问句,第二句叫反问句,第三句叫设问句,因为都是表示问的语气,所以都要用问号。

第三关:读读下面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5分)

1、为什么只摘花瓣 我轻轻地问

2、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摘整朵花

3、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小女孩含着泪花说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

小结:A.提示语位置不同,加的标点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划出提示语。B.学生说(要说出理由),教师加标点。(1)提示语在前,冒号加引号。(2)提示语在中间,把对话分成了两段,前面一段对话用引号,后面一段用引号,中间加逗号。(3)提示语在后,前面用引号,后面用句号。

小结方法:给对话加标点时,首先干什么?(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然后呢?(打提示语,看看在句子中的位置)最后加上正确的标点。

板书: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第四关: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 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

妈妈说 小明,你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

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 小明骄傲地说

儿子真棒 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 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懂的呢?

板书: 标点符号

, 。 ? ! : “”

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课后反思:

“标点符号”是本班学生掌握不好的一个知识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习作中。习作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真是错漏百出,而这些错误常常表现为学生不用标点、乱用、错用标点等方面。这也成为学生习作被扣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这节课的设计是在学习和借鉴了尤老师课的基础上,再结合简校和尤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而得出来的。拿着这样一份集中了多位老师智慧的设计稿,我心里有满满的信心,我想我会顺利地完成这节课。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课堂没能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尤其没能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冒号、引号的用法。

课下,结合众多老师的评课意见,当我再次回想这节课,审视这篇教学设计时,我似乎感觉到了本节课之所以没能较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原因所在。

1、教学例子欠形象、生动。

本节课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单个的一句话。这样学生读起来会觉得很无趣,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给这一个个孤零零地、抽象的句子加标点。如果能结合生活、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去读,相信他们就会更主动、积极,自然而然,也能饶有兴趣地去给这些情境加上标点符号。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指导不够到位。

正如各位老师所说,本节课在教学重难点处: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处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但是收效却甚微,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和自己的课堂引导有关。

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尤其是“提示语”在中间这样一种情况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确实是一个难点。备课之前我也猜想到,所以就计划着在这里会花大量的时间。首先先让学生从所做的例子中有所发现,自己发现“提示语位置不同,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就不同”这一规律,然后让学生分别总结出“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时分别加什么标点符号。最后就是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再做练习。从学生的堂上练习来看,学生依然没能很好地掌握“提示语”在中间这样一种情况。

课下,我想如果我能和学生一起去做一次给“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加标点符号的练习,并能边做边讲方法,效果是否会好些呢?如在做时告诉学生,写读读句子,然后画出提示语,紧接着就在提示语后加上逗号,最后再分别为前后两段加上引号。并给学生强调做所有带引号的练习时,首先都要找到提示语,找到之后就立马在它后面加上相应的标点,然后再给那些引用的话加标点。

当然,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我也尝试这样做了,确实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明白课堂上教师的方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方法指导清晰、明确了,学生学得才轻松、有效!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找准重难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想好如何攻坚克难,解决好这个难题。这是这节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彼得的心情。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懂得要回报父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特别的算式题,看到这一条算式你有什么疑问?生:0为什么会大于60

过渡:相信同学们对这个算式有着很大的疑惑,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个疑问。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引出“账单”,师:什么是账单?生:记录所买东西明细的纸条。在古代,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进行交易,所以账字的偏旁是贝字旁。)

3.齐读课题(2次)

二、初读课文。

过渡:妈妈的账单上面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下面老师考考你们掌握没有。

2.学生认读词语。

过渡:刚刚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下面请你用以下几个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

3.学生汇报: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

过渡: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让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呢?

1、指名读“彼得的账单”。

①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xx的孩子,因为他xx

②提问:为什么小彼得要开这份账单给妈妈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从文中寻找答案)

2.指名读“妈妈的账单”。

过渡: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指名读、齐读妈妈的账单。

句式:我觉得她是一个xx的妈妈,因为她xx

②对比妈妈和彼得的账单,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从付出和报酬两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妈妈的无私、无价)

过渡:这份账单承载着妈妈对彼得无私的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份爱的无私。

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又有什么反应呢?(羞愧万分)①现在让我们带着羞愧万分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②你从哪些词当中,感觉到了彼得那份羞愧?请你把它画出来,好好读一读。

③(引导看图读中体会)把小脸隐避起来的`同时,也想把自己的羞愧之心给藏起来。

④小彼得也没有讲一句话,但是,他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仿佛在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四、联系生活,熏陶感情。

1.妈妈为我们做的实在是太多了,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关于母爱的故事。

2.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妈妈都为你们做过什么?还记得吗?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妈妈说?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妈妈的账单,通过比较两份账单的不同,让彼得感受到妈妈无私的爱。这份爱不仅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懂事了。它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献给儿女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爱的账单。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和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机器人图片欣赏。

(出示图片)刚才你们欣赏的是什么?(机器人)

你们觉得机器人怎样?(聪明、能干、有趣、可爱)

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二、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学生齐读。

你们喜欢机器人吗?那我们就来说说机器人。(出示交际内容)

让我们展开想象,发明自己的机器人。请把你们画的机器人的画展示出来。

三、学生展示画,取名,开火车说出机器人的名字。

四、介绍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上台介绍后出示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五、开展口语交际:

现在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老师先去采访一位参赛选手,看看他是怎样介绍的?同时注意听清楚老师采访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出示)

1、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4、它有哪些本领?

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刚才同学们听了介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介绍机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个问题)

学生4人小组合作讲,推出代表上台讲。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A、想象要奇特、合理。

B、说得清楚明白。

C、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1、学生代表上台讲。

2、评出“最佳创意奖”。

3、宣布“最佳创意奖”名单,并表示祝贺。

六、总结: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大家发明的机器人也聪明能干。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大家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所有的理想一定会美梦成真。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1、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人?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聪明、能干)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4、他有哪些本领?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出示)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出示)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

课前谈话

一、导入新课

1、师:让两个学生到前面,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长方形,让他们俩比赛,看谁擦的快?为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并比划一下。

2、师:找到身边物体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3、课件出示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涂色,你喜欢哪个图形,为什么?

4、讲解面积的定义。

5、(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瓷砖,请你选择一种,为什么要选这样的瓷砖的面积?

6、比较三种瓷砖的面积的大小,(小组合作)(绿、红、兰)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7、数格子。(画格子)的方法。

(面积差距大用观察法,面积差距小用重叠法)。

8、出示小丁丁家的图形,比较他们的各个房间的面积的大小。

9、①储藏室与过道的面积哪个大?(过道面积大)

②丁丁的房间与过道面积哪个大?(一样大)分别让学生说是理由。

三、练习

1、练习做练习纸上第一题(卫生局15格、厨房11格、父母房间23格、客厅37格)说出自己数格子的理由。

2、游戏(课件出示)

(1)男同学紧闭双眼,女同学记正方形格子的数。

(2)请女同学紧闭双眼,男同学记长方形格子的数。

比一比,谁看到的图形面积大?为什么?

3、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哪个手指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图形。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出自己数的理由)

2、量一量,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五、设计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电扇、山坡、花瓶)

六、总结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

一、单元主题

xxx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4、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

5、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在教学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这两个数学名词需结合具体的图例,让学生搞清楚。学生在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画标准、使用尺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需从小养成。

六、课时划分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平均数2课时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大象保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娃娃的。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生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象很有力气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并学习一篇描述大象救护小娃娃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感悟理解

1、1、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2、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

3、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引导理解: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l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把故事的情节弄明白, 而感情到大象的勇敢和对主人忠诚温顺的性格。可让学生把课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和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的地方说一说。

1、说说大象是怎样救助 娃娃的?

2、1、主人把娃娃交给大象,鬣狗来犯,大象和鬣狗进行搏斗。

3、2、大象继续和鬣狗搏斗,最终把它们打败赶走。

4、3、大象成功地保护了主人的娃娃,卡林夫妻对它十分疼爱和感激。

4、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过程中渗透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

模块一

初读感悟:初识传统文化,了解写作方法(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导入本单元,明确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2.初步认识“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4.整体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开启单元学习,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1.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①学生自由交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②教师补充总结: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调研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课文体会内容: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民间风俗,品味艺术的精彩,再现古都风貌,通过四大发明和建筑的精妙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件结构图展示概括)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展开。单元初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继续进行学习。通过预学习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整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便更顺利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说一说,写一写,词句段运用

(一)按照流程图和例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

1.阅读蓝色方框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动词。

2.读下面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总结在段落中加入这些动词的好处:

①这些动词帮助读者准确了解造纸动作的先后顺序。

②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使得描写十分吸引读者。

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手工活动,借助动词思考活动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汇报,生生互改,教师提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思考例句描写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自由读例句,思考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总结归纳两句话的相同点:

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体现了事物的.一个特点。

②在描写的时候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语言十分生动,能用上恰当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好一件事物的一个特点。

5.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句子,相机指导。

6.写完后小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8.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走进课文学习之前,在之前的《赵州桥》一课中,学生已经通过分析学习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核心目标,园地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更好地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学中先利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收获一些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后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自主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

1.教师先呈现单元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单元重难点。

好处:整理出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单元任务,方便制定学习计划。

2.分享之前的经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从主题体会上,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了解感受进而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习作方法上进行能力提高,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有助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单元学习,达成核心目标。】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计划,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指导与评价。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计划。

板块二

落实计划,整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生字词。

2.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试着通过查词典理解或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小组交流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相互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将试着相互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

学生1:我不理解什么是“横跨”。

学生2:我来帮你解答。我查了词典,“横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延伸到另一个界限。在课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赵州桥从岸的一边延伸到对岸,连接了两岸。

4.将疑难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帮助理解。

5.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尝试标画,将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写出来。

6.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上节课提出的关于课文的问题,尝试相互解答。

7.再读生字词及课文,进行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熟练认读的目的。

板块三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尝试旁批。

《纸的发明》: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

学生:总分总结构,先总说造纸术有伟大贡献,再分说纸的发明过程,最后总说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发展。

师: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写作特点?

学生:课文中有的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能够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这些段落的意思串联在一起。

板块四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读四篇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二

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找信息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3.能在组内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并商量展示活动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收集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6.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4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整读课文,寻找信息

1.动态出示表格第1列,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

2.到课文中寻找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的内容。

3.动态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发现信息的关键性。

5.体会关键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动态梳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练习朗读四篇课文,并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课时2:

板块一

朗读课文,感受文趣

(一)朗读《古诗三首》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出节奏。

4.出示图片,理解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5.交流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

6.出示图片,背诵古诗。

(二)朗读《纸的发明》

1.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和记录方式的缺点。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内容。

5.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6.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讨论总结: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7.梳理纸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表格形式记录纸的演变过程。

(三)朗读《赵州桥》

1.播放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自读课文。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内容。

5.读第二自然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写了雄伟?哪些句子写了坚固?

6.自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朗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街市热闹的画面。

4.齐读最第一个自然段,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板块二

学以致用,拓展内容

1. 收集资料了解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板块三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时3

板块一

背诵读文,搜集资料

1.背诵古诗,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收集资料。

3.恰当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4.选择活动小组,制订活动开展计划、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后,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表格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务,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板块二

小组讨论,确定方式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

2.商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3.统计收集资料,发现不足,补充资料,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课时4:

板块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绍历史文化

1.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

3.请学生进行评价。

4.向介绍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奖励一张积分卡。

5.将你所介绍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并通过关键词语清楚地介绍,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介绍后还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模块三

梳理探究:归类识字,积累词语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复现本单元44个生字,8个多音字。

2.按结构和特点归类学习生字,正确书写36个生字和30个词语。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朗读课文,复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指你认做游戏读。

4.分类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根据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同音字、根据插图、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标示牌。

6.出示句子,补全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板块二

学多音字,据意定音

1.出示本单元多音字:累、切、便、鲜、爪、都、乘、笼

2.交流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3.查字典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4.生读多音字组词。

5.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多音字并组词填空。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

板块三

复习词语,积累词语

1.出示本单元词语。

2.生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

4.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5.出示日积月累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生读,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导学生思考四字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图介绍这些四字词语。

(4)开展游戏“对对碰”。

【设计说明:积累词语,感受词语所在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四字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课时2:

板块一

分类指导,归类书写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尝试分类识记: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独异佳 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欧洲 社

赵 省 县 匠设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3.学习第一组左右结构的字及特点:

左右同宽:欲 牧欧约

左宽右窄:创

左窄右宽:魂 借 酒何独 佳 伟 保 验 阿 洲社设计

4.学习第二组上下结构的字及特点:

上窄下宽:符 兄异录

上宽下窄:省 县 举 智

5.半包围结构:

匠 历 赵 存

6.独体字:

术史 且 册

7.上中下结构:

8.书写时要注意:

(1)观察田字格,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与占格。

(2)重点笔画书写时要注意:

牧:“牜”书写时最后一笔是提。

录:“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欧”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撇、横勾、撇、捺。

洲:“洲”先写三点水,再写点、竖撇、点、竖、点、竖。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一笔横不出头。

匠:先写横再写里面的“斤”,最后写竖折。

9.师范写。

10.生练习书写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评价。

12.修改后,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设计说明:在书写生字时,先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和重点压线笔画,形成习惯,再对重点笔画或易错笔画进行重点梳理,有助于学生在写字时可以规范书写。】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整本书导读: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相信你们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推荐一本介绍得更加详细的绘本——《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进热闹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胆猜测

1.看封面,认识主人公十三郎。

请你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是谁?让我们一起跟他走入这次惊险而又神奇的“旅行”……

2.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测。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猜一猜这本书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和不同?里面会有什么内容?(配合上学期学过的预测方法尝试阅读绘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开书,看一看这本书分为几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故事配图简单理解)

(四)阅读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读一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猜测是一个阅读者的好品质,更是一个好习惯,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一猜书中的内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浏览全书,掌握结构,接着阅读十三郎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初步体验,为后续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在绘本故事中,十三郎走过了许多地方,请你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给伙伴或者家人听。

模块二

整本书汇报:汇报交流,引发深思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交流阅读收获,感受画作之美。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热闹繁华的汴京街市,认识了十三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欣赏耐人寻味的古代画作。

(二)分享交流

1.打开书,翻到第二部分,这里有《十咏图》、《明皇避暑宫图》、《五马图》三幅画作,请你选择一幅画,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

2. 请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你感兴趣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组织好语言交流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感受中国古代画作的古典美,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精妙之处。】

3.你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请你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101个解读,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这些知识。

4.《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着许多人物与有趣的景观,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对作者张择端或者画作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设计说明:通过看“解读”,进一步了解画作,并感受北宋的繁华景象。通过与作者和画作中古人的“隔空对话”抒发对古代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业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创作后记,在这份后记里,你能看到作者整个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还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画面里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里有个人物,浑身画满了眼睛,他是什么人?又如,在这本书里,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还能看到哪些宋画的影子?这些设计都会在后记里解答。请你在课下仔细阅读后记,和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背诵《元日》)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春节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使这个活动与单元主题更密切,又和学生的生活更紧密。】

板块二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背古诗、图片资料介绍等形式简单展示)。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块三

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介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绍自己经历过的庆祝或民俗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讲故事、PPT展示、小报制作等均可)

5.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进行合作,锻炼合作能力。】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导选材。

(1)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范文指导。

7.学生独立习作。

板块三

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付现红

一、导入

1、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不断的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出示有关图片,出示课件图片太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说明文,面对光芒万丈的太阳,你想了解什么呢?

2、从这些问题中,我看出大家有研究科学的精神,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小科学家,把课文当成一份科学资料去读。那你觉得该怎么读课文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同学的这些建议,自己读书吧。

2、我要考考小科学家们,出示词语指名读。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都介绍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认识一些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1、你读懂了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它介绍了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学习1——3自然段。

(1)边回答,边填上表格的数字。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表中我们看出课文在写太阳的远大热时,用了什么来说明的?板写:列数字 用这些数字来说明有什么好处?

(2)出示“我们看到的太阳并不大,实际上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说着太阳,怎么又说起地球呢?板写:作比较 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我们就知道太阳更大了。(3)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有1.5亿公里。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如果只用这两句话来写太阳的远、热,你们有没有兴趣来读?那课文又怎么来说远呢? 板写:举例子

老师今年40岁了,要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得有多大了? 那还别说,我小时候看到宇航员登上月球,我也梦想有一天能登上太阳去看一看,那该多爽啊!你们说说我这个愿望能实现吗?谁能说服我?小结:这里也用到了举例子。

3、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吗? 指名读。

四、阅读练习

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在介绍太阳时,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方法,使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太阳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你发现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出示:

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用上这些说明方法,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五、小练笔

同学们看这些说明方法对咱们的写作还真有用。我收集一些资料,读读想想他们有哪些特点?出示:

1、月亮距地球38万多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49个月亮等于一个地球。

2、语文书长

厘米,宽

28厘米,厚厘米。

你们能用上今天说学的方法将月亮的特点或语文书大小说清楚吗?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的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的很愉快的。(上课)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生读课题)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了解了女娲,想去欣赏这个神奇的故事吗?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师:哇,咱们三(2)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个个都读得这么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四、默读第一段,品读“可怕”

1、师:我们能读出这么多各自不同的感受,可真了不起!请看大屏幕

出示:

轰隆隆的响声 道道深沟 黑黑的大窟窿 熊熊大火

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写出了女娲补天的原因)

3、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神话中女娲补天的年代。请同学们划出女娲为什么补天的句子。谁来读一读自己划的句子。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1、看到这一幕,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请你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2、对比朗读,比较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

师小结:简单的两个词,却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情景的可怕,读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看来文章写得好不好,有时就是一字之差。

3、读着这句话,你会想到哪个词?(天崩地裂)你真聪明,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把这段话读成了一个词。

4、是啊,这黑黑的大窟窿,看着让人毛骨悚然,再加上这道道犹如猛兽大嘴巴似的深沟,似乎要将人类统统吞掉。

齐读,用你们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画面。

5、我们再来看看这场灾难中的人类,抽一生朗读。

出示“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自由练读。

认读“燃烧”,谁能最快发现这个词中的秘密?

这是由两个相近的词组成的词语,这句话里面也藏着像“燃烧”这样的词,那是谁呢?(围困 挣扎)出示卡片认读

(1)看这“围困”和“挣扎”,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似乎又听到了什么? 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人正受着痛苦的煎熬,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是人类在面临死亡时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多可怕啊!

教师引读:老师也很想和大家一起读,此时此刻,我们看见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一切,有谁不大声地喊:“(天哪,太可怕了!)

(2)天哪,太可怕了!谁能说说人们正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呢?(水深火热)

练笔:此时此刻,如果我是女娲,我想 交流

四、品悟女娲的伟大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三四自然段,看看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拿出笔来画一画。

生默读

1、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女娲是怎么补天的? 用五彩的石头来补天,这想象有多神奇呀!抽一两个学生回答。

板书:(找——炼——补)

2、哪些句子看出了女娲的了不起和神奇呢? 预设:女娲是个坚强、不怕辛苦的人。

(1)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又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

朗读指导。朗读评价。找得确实有些辛苦!找得非常辛苦!“终于”让你读出了什么?找到了五彩石,女娲是多么高兴啊(指导朗读)

抽生读---师范读----齐读,带着我们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点击)

(2)她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佷稠的液体。

朗读指导。强调五天五夜,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很高。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在这五天五夜里,女娲不敢闭眼,怕一闭眼神火熄灭了,怕一走开,五彩石出了一丝的差错„„即使热得头晕目眩,即使困得摇摇欲坠,女娲还是坚持着,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多么辛苦多么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呀)!

(3)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太神奇了,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齐读,感受女娲神力

(4)看屏幕上的动词,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女娲补天的情景吗?(同桌试讲,抽一生)创设情境,练习复述

五、过渡:孩子们,真是神奇呀,这一泼,泼出了五彩的云霞,灾难过去了,大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你们看天空多美好(课件)这(课件)教师深情朗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1、板书(五彩云霞)想像:看到这五彩的云霞,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女娲说句什么话呢?板书(了不起)

七、拓展,激发兴趣 孩子们,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完了,看来同学们被这个神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其实我们现在学的课文是作者根据《淮南子 览冥训》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最早的《女娲补天》更加瑰丽、神奇,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出示幻灯:古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还能看出来哪个句子是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吗?(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文中的三四自然段就是根据这一句话来写的。其实为了彻底拯救人类,女娲还做了几件神奇的事情。断鳌足以立四极,(传说当时的天空已经倾斜了,于是女娲又到东海抓来一只巨大的龟杀掉,砍下了它的四条腿,支撑在天的四面,把倾斜的天给扶正了)杀黑龙以济冀州,(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积芦灰以止淫水。(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也可以读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更多的神奇,去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敢和智慧。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古诗教学设计

1清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1、请学生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3、画一画,写一写。

2《乞巧》

教学目标:

1.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2.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放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片,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倾听。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和这个神话故事关系十分紧密,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

2、指名读课题,指导三声连读的变调现象。

3、看到这个“乞”字,我们会想到原来学的什么字?(区别记忆“乞”和气)

4、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乞巧节的资料。)

5、谁知道乞巧是哪一天?乞巧是什么意思?

6、谁来介绍一下诗人的资料?(交流资料)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1.那么,在七夕这天,天上人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书放到112面,大声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查,(课件)师相机评价。诗要读的字正腔圆,他还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的,再来练练,读出诗的节奏来。

3.好,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仔细听,他是在哪里停顿的?

4.生读,交流是在哪停顿的。大家听得真仔细,(课件)按照节奏来读,就能读出诗的韵味了。谁再来读?

四、再读古诗·品悟意境

五、指导读出是的韵律美

3登科后

教学目的:

1.了解唐诗的文学地位,背诵部分唐诗。

2.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中所体现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内容的领悟和诗歌的背诵。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德宗贞十二年(四十六岁)登进士第。十六年任溧阳县尉,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一生穷困潦倒,不苟流俗。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疾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证兴亡,陈词被风骨”之主张。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郊寒岛瘦”之称。“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

二、写作背景此诗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孟郊登进士第后作。唐制,进士考试春季发榜,新进士在长安城南曲江、杏园一带宴集同年,怡赏春光。诗中所言春风得意,马上看花,乃当时实际情形只写照。前人对次诗颇多贬词,如《青箱杂记》以为从《再下第》到《登科第》诗之一悲一喜,可见孟郊气量狭窄。(南宋曾造《类说》卷四引)然孟郊两次落第,多年困顿,一旦成功,自当喜不自胜,亦毋须深诮也。此诗造句颇工,其中“春风得意”云云已成为后人习用之成语。

三、注释

a)登科:考上进士叫登科。b)龌龊:指穷困局促、不得意。c)放荡:无拘无束。

d)马蹄急:马快跑。疾:快,迅速。

e)看尽长安花:唐代考中进士,特许春天到长安欣赏牡丹,很是荣耀。

四、译解当年穷困潦倒不值一提,今天登科着是骋心快意。迎着春风得意地让马快跑,一天看尽京城的牡丹花姿。孟郊仕途坎坷,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这时他心花怒放,写出这首七言绝句。

4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学习卜算子 咏梅,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梅花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卜算子 咏梅》。(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看诗题,指名回答。

3、诗人描写的景物体现什么情感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三.研读悟诗情 四.吟诵入诗境 五.延伸展诗兴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5偶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一)读通诗歌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2、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二)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三)读透诗歌

三、课堂小结

6《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三.研读悟诗情 四.吟诵入诗境 五.延伸展诗兴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7《望江南》

一、教案题目:《望江南》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和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翻译全文,理解每句诗词的深层次含义。

3、情感目标: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内容:

1、给词划分节奏,并带有感情的朗读。

2、分句解析,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所包含所表达的含义。

3、翻译全文,总结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相思是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新鲜的主题,老师这里有一首相思的词,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感悟感悟词的节奏韵律。你能否准确划出它的节奏?(3分钟)

2、请同学介绍一下作者温庭筠。(6分钟,花间派,花间鼻祖,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和韦庄齐名,时称“温韦”)

3、大声朗读课文,这首词中有哪些景物,表现了思妇什么样的心情?(7分钟,愁苦,相思)

4、分句解析,“梳洗罢”“独”“皆不是”等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思妇的心理变化过程。(20分钟,体会作者的用词的精炼及所表达的情感)

七、板书(4分钟)

望江南

梳洗罢 时间 早上

地点 室内 希望

人物 女性

皆不是 失望

白蘋洲 肠断

8凉州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班内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寄宿,让学生谈谈刚开始住校时想念家人的感受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一)读通诗歌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2、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二)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三)读透诗歌

三、课堂小结

9嫦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

4、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10金缕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诗句,齐读古诗。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介绍作者:杜秋娘,系金陵人,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杜秋娘“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朗读诗词。

(一)初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

(二)、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五、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11、题金陵渡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祜的诗题金陵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祜的诗《题金陵渡》。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张祜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2)津:渡口。(3)宿:过夜。(4)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5)可:当。(6)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7)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8)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3、教师讲诗意: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2、偶成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饶节的诗《偶成》。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饶节的诗《偶成》。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偶成:偶然成咏。(2)闭绿苔:诗人所居倚松庵院内已长出绿苔。(3)双飞:成双成对飞来。(4)两股:一作“两脾”,二者同,指密封储存花粉的地方。

3、教师讲诗意: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3、霜月

教学内容:【唐】李商隐的《霜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霜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注释

(1)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2)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3、教师讲诗意: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4、桃花溪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旭的诗《桃花溪》。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旭的诗《桃花溪》。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2)飞桥:高桥。(3)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4)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5)尽日:整天,整日。(6)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3、教师讲诗意: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5、春词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春词》。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春词》。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3、教师讲诗意:

译文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6、春雨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周邦彦的诗《春雨》。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周邦彦的诗《春雨》。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

3、教师讲诗意:长着小树林的土丘上传来耕田人的笑语声,姹紫嫣红的花丛外,不时落下一只白鸥。想知道入春以来,到底下了多少雨,野塘水四溢,已可来回荡舟。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7、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其一)教学内容:宋代诗人唐庚的诗《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其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唐庚的诗《《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其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2)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3)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4)尽:尽头。

3、教师讲诗意: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8、晚春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韩语的诗《晚春》。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韩语的诗《晚春》。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不久归:将结束。(2)杨花:指柳絮。(3)才思:才华和能力。(4)解(jie):知道。

3、教师讲诗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9、吴门道中二首 其一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孙觌的诗《吴门道中二首 其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孙觌的诗《吴门道中二首 其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吴门:今江苏吴县。

3、教师讲诗意:在河边的小村子里,有几间茅屋,屋前杨柳依依,翠绿色的柳条辉映着门窗。河边渡口有人独自站着唤渡。虽然时值黄昏,烟雨茫茫,但摆渡人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20、吴门道中二首 其二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孙觌的诗《吴门道中二首 其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孙觌的诗《吴门道中二首 其二》。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饶节。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吴门:今江苏吴县。

3、教师讲诗意:在翠绿的竹林中升起了袅袅炊烟,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走近才发现村里人家的门因下雨早早关闭。这时从竹林中传出阵阵鸟叫,可是偌大的竹林中却发现不了鸟儿的位置,只见到长长的藤萝和黄昏中的古木。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下载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普版三年级下册《Lesson8 Who is he?》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册《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人民小学:胡中杰 设计理念: 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会画简图分析重叠部分,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2.经历活......

    三年级下册howmany教学设计

    Ok,老师将要带领大家开始快乐英语之行了,你们高兴吗?Ok,let's go.我们先来做一个手指游look at my hands.Together,一起来。Good,真棒!接下来老师把一首快乐的歌谣送给大家,听的......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多动手 勤思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多动手,勤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多动手,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

    pep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Part A Let’s learn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Part A Let’s learn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

    三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默读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和语言的......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谢永琪 【设计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