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重点6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来源:www.xiexiebang.com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162-165)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P172-179)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P179-182)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四、常用方法:
1、心理测验
2、评估性会谈
技术: 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
3、其他方法 :观察法、自述法 三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P188-194)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概念: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意义:
①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②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③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P193)
1、行为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一、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基本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定义: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④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情境教学
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1、定义: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设计实施五特征:
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四、个别化教学:
1、基本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货摊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④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2、经典模式
①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献最大: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③掌握学习(布卢姆)
第二篇:秘书心理重点
秘书心理学复习重点
1、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三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
2、你是如何理解秘书角色的?
(1)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2)其主要交往对象是领导及领导班子;(3)秘书与领导是相互影响的;(4)秘书与领导存在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5)秘书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领导交代的事情,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请求领导的指示。等等。
3、秘书与领导正确的交往心理:(1)自觉为领导服务心理(2)主动工作心理(3)具备非角色交往心理(4)艺术交往心理
4、秘书角色健康条件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
5、秘书的自我管理包括哪些管理?
(1)时间管理(2)目标管理(3)情感、情绪管理其中,自我管理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最先去做。时间管理的目的 应该达到三效即效率效果效能
6、“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审美需要。
7、秘书不是领导的保姆,而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8、激励员工不仅要给予奖励,也要靠惩罚。
9、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10、秘书人际交往的原则:(1)尊重原则(2)平等原则(3)互利原则(4)信用原则(5)相容原则
11、认知偏差对秘书交往的影响: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定性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仁慈效应
12、“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涉及案例分析,参照书本第183页案例题。相关内容有:秘书处理与领导班子的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1)坚守领导班子组织规章的原则(2)遵守职权划分、单向请示的原则(3)遵守对同级领导人一视同仁的原则(4)坚持有利于领导之间团结的原则
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1)摆正位置,自觉服务(2)正确领会、贯彻、执行领导意图(3)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办事能力
13、领导对秘书影响的心理依据(1)依从。依从是一种低层次的遵从心理,它是被影响对象对产生影响着的一种不自觉的遵从。(2)认同。认同是较高一级的遵从心理,它是建立在人际吸引基础上的人际间的影响方式。(3)内化。内化是遵从心理的高级形态,它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影响方式,是被影响着对影响着的一种自觉的追随。
14、领导对秘书影响的主要方式:(1)感染(2)暗示(3)服从 15秘书与领导的交往:领导可以影响秘书,秘书也可以影响领导,二者相互影响的心理依据是依从、认同、内化。
16、秘书不仅要为领导服务,也要为领导班子服务。
17、秘书个体的心理特点:(1)自我平衡(2)协作心理(3)趋利避害心理(4)分享心理(5)适应心理
18、掌握秘书团体协作的重要性(1)团队有助于探索问题,集思广益
(2)可以减少工作的冲突,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3)工作更加具体,易于贯彻执行(4)还有利于满足个人心理需要
19、安排布置会场应遵循的心理原则(1)协助领导精简会议的原则。
(2)注意会议气氛的原则。(3)合理布置会场的原则。
20、秘书群体心理优化的目标(1)心理认同(2)心理相容(3)心理互补(4)心理适应
第三篇: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重点参考)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重点参考)
答辩者的心态
1、怕遇到强者
(1)专业学识不够,心虚。
(2)案例并非自己所做,心虚,怕问到疼处,不知如何回答。(3)心理应变能力不强,言语善辩能力不强,难自圆其说。(4)对答辩信心不足。
2、怕被追问
(1)论文缺乏真实性,主观描述过多。(2)对个案中的症状认识不清。
(3)对所选用的咨询和治疗方法缺乏理论支持和必要的解释。(4)对量表的使用依据不足。
(5)对个人成长中的事例难自圆其说。
3、怕被揭穿
(1)个人成长过程缺乏社会的支持。
(2)个案不是自己亲自经历的,论文显得单调泛味,禁不起推敲。(3)案例分析不全面,或切入点不对,但后来才发现。(4)对引用的理论观点了解的不深。
4、怕失败(1)怕考试。
(2)怕成为“万一”。(3)侥幸和依赖心理。
答辩者常出现的问题
1、一进场就发慌,身不由己。
2、理论基础不扎实,怕被盘问。
3、运用的咨询方法不能给予清晰地解释。
4、对专家的质疑不能给予说明。
5、语无伦次,不善言辞。
6、强词夺理,不服专家的评估。
个人成长报告部分常提问的问题
1、个人成长的事例是否真实? 对应:
(1)如实回答。(2)自圆其说。
(3)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虚心接受。(4)不要强词夺理。
2、个人成长与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之间是否有的必然关系? 对应:
(1)着重放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应,社会的反映和支持上。
(2)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泛咨询的事情发生,并从中感悟到心理咨询工作的高尚。
(3)自己现在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继续深造,向专家们请教。
3、成长中的事例是否可以说明你已经在心理素质上具备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
(1)强调自己有很强的愿望,很愿意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人,同时也帮助自己。
(2)强调自己的人格特征,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条件。
(3)强调自己已探索了多年,有信心在专家进一步的指引下,真正从事这一职业。
4、在帮助他人的事例中,你是否运用了心理咨询技术? 陷阱提问!
(1)注意不要强调自己在刻意使用什么方法,只是根据案例的需要尝试着使用某种方法。
(2)强调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优点,如擅长倾听、共情等,也承认自己的漏洞。
(3)强调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始使用某种咨询技术。
5、工作单位证明方面 陷阱提问!
(1)必须提前了解单位证明的单位情况,包括主要负责人、主要从事的业务、自己的角色及工作范围。(2)如果自己的案例分析与这一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出路,一定要会善变和善辩,能自圆其说。
(3)如在咨询公司工作,一定要说在配合心理咨询师或督导搞咨询。
6、你平时是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 陷阱提问!
(1)强调自己只是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而且是兼职工作。(2)有时是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做过几例心理咨询。
(3)注意自己的角色,只是咨询员或心理辅导员,千万不要以心理咨询师自居。
7、心理咨询工作的收费问题? 陷阱提问!
(1)以前的工作属于探索阶段,没有收费,做咨询员后,是协助心理咨询师做初步诊断工作,由咨询师收费。以后有能力从事心理咨询职业后会收费。(2)学校咨询,学生是免费的。
8、心理测验的运用问题? 陷阱提问!
如果在分析报告中显示有使用心理测验,那是在征求的求助者的同意和心理咨询师或督导的认可下进行的,千万不要说是自己确定并独立操作完成的。测验数据只是说明来访者的症状可能性,并非最后结论。
9、如果顺利考上心理咨询师,你准备怎么做? 陷阱提问!
(1)如果考上也只是说我刚刚迈进这一职业的门槛,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2)寻找适合自己能力所及的咨询群体或课题。(3)永远做专家们的学生。
10、你原来的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不太相符,你准备怎么做?
陷阱提问!
(1)因为有兴趣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2)心理学的知识与原来的工作存在着关系,可以帮助自己更成熟。
(3)希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朋友,不断完善自己的咨询能力。
11、何时何地做的艾克森个性测验?
(1)在培训过程中做的,测验结果是老师提供的。(2)委托什么机构做的,测验结果是某机构提供的。
(3)自己根据量表程序自测的(但要能解释清楚测量的程序)
个案分析报告部分提问重点
1、案例来源的真实性? 试探性提问!
(1)如实回答是否真实。(2)可能存在主观的描述。
(3)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们指正。
2、案例症状诊断的可靠性? 关键性问题!
(1)来访者的自我陈述、咨询员的观察、必要的测量。
(2)如实回答诊断的由来,自己诊断或在心理咨询师督导下诊断的。(3)可靠性是依据……
3、咨询方法选用的依据性?(1)个案症状的需要。(2)症状的主要潜在点。(3)容易进入咨询状态。(4)咨询效果的支持。
4、心理测量的必要性?
(1)并非对所有来访者都做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目的是对所诊断的症状的再确定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2)心理测量是在督导的认可和指导下进行的。
5、对咨询方法的深度理解情况?
(1)对个案的咨询方法必须给予足够理由的说明。(2)对所使用的咨询方法必须有清晰地了解和解释。
(3)对其理论的创始人、基本步骤、咨询效果等能阐述出来。
答辩的应急措施
1、当你的论文被专家否定时。
(1)不要急于辩解,虚心倾听专家的评论。(2)在专家评论时,不时点头接受。
(3)注意被否定的部分,自己能否给予说明,以期得到专家的理解和认可。(4)承认自己的失误,希望专家给予指正。
2、当你案例的人物、情节被质疑时。(1)如是事实应该承认。(2)如有主观臆造应该承认。
(3)承认自己的经验不足,愿意接受专家的指正。
(4、如人物情节是真的,但写出来的东西令他人费解,要承认自己的不足。
3、当你所选用的心理测量被否定时。
(1)在社会上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切忌不要随便使用心理测量量表。(2)承认自己在诊断过程中的不成熟,希望通过量表加以确认。(3)或强调是在督导下进行的(但必须确有其事、其人)
(4)确认量表对自己的诊断的帮助。
4、当你的职业被质疑时。
你可能正从事其他的行业,如会计、律师、工商管理等职业,现在却要考心理咨询师,专家会提出质疑。(1)兴趣
(2)对现职业的帮助(3)对自己的帮助(4)曾对他人有过帮助(5)希望未来能使用
5、当你对所选用的咨询方法不熟悉时。(1)承认自己的不成熟。
(2)承认自己选用咨询方法的失误。
(3)强调自己正在探索尝试这一工作,希望专家多给予指导。(4)自己会吸取教训,不断提高的。
6、当你难以回答两种咨询方法时。
(1)现在常用的是认知、人本主义、行为、精神分析等。
(2)做为初学者容易混合一种以上的方法,如认知与行为、认知与精神分析等。(3)提前将这几种常用的方法之间的可比性进行总结。(4)如已失误,要虚心接受
论文答辩可能出现的情况
案例论文中可能会出现的前后矛盾或者数据不匹配:
有的论文咨询前没有做心理测量,咨询后又有写心理测量结果,前后不匹配。要做好这种错误的应答准备。
根据你的案例还可以做哪些心理测试,为什么?
有的论文没有做人格心理测试,但是却有写求助者“性格内向”等。要做好这种问题的应答准备。
有的论文会出现数据不匹配的情况,比如SCL测试,总分、因子分、阳性项目等不匹配,答辩老师可以会质疑,应做好准备。
补充:
(答辩时房间里3个评委,1个书记员,和1个答辩人。答辩人与评委面对面坐着答辩)进答辩室前,做几次长呼吸,切记紧张。因为毕静咱们是搞心理的,心理素质更需彰显。不要给评委留下狡辩、愤怒、激动的印象。对评委指出的不足,虚心接受,承认非常想进入咨询者的队伍,去帮助别人,但由于刚刚开始,还不熟悉,恳请评委给个机会,以后向专家经常请教,不断完善自我。
评委老师提的问题与你的论文关联度比较高。尤其是你文中的漏洞。
个人认为理解大意即可。关键环节,自己要熟悉,如你用合理情绪疗法,你说了什么让咨询者就恍然大悟了呢?
我是听上次答辩的说,问你三级考了吗?说考了过了,一般都能过。不是我说的
最好提前一会儿去。假如你是11组。你可以问问从11组答辩出来的同学,老师都提了什么问题。以便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对自己的论文一定要非常熟悉,避免慌乱中出错
第四篇: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
用心关注,真情奉献
——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与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但是,这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其成长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需要老师去全面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一、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1.自信心强,但往往比较自负,甚至目中无人。成绩好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听多了表扬和鼓励,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因此,有时候会对家长的语重心长的教育不以为然,认为太罗嗦,面对老师善意的批评会产生抵触,认为是小题大做;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不屑一顾。认为太幼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有时会流露出压烦情绪等等。在与老师特别是和同学的交往中,会表现出有点漫不经心。学习心态主要表现为浮躁。高二(34)班的学生都很优秀,他们聚在一起,总奢望着一步登天。上课觉得老师讲得太浅,课后作业完成不重视基础。
2.学习情感比较饱满,但易发生心理波动,情绪化明显。经不起挫折。由于考试成绩好,学习有成就感,成绩好的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对学习的兴趣较浓,上课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家里跟父母亲发生了一点分歧,在学校和同学产生了一点摩擦,或者一次考试的失利,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批评等等,都可能引发他们较大的心理波动,影响他们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极和沉闷。例如我班的许康平同学,他总是抱怨学校不能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情绪受到很大的波动。
3.个人活动能力强,但集体合作精神不够,容易我行我素。这部分学生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和号召力都较强,但除了少数几位班干部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较积极外,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一方面会觉得自己被班主任冷落了,没受重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对那些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想甚至不肖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或合作共事,不能在集体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例如陈伟杰同学,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那是在浪费学习时间,长此以往,与同学逐渐隔离。
4.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嫉妒心理往往较严重,缺乏友好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凭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对同学之间竞争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缺乏“双赢”的理念和心态。表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崇尚个人奋斗,不愿意过多与同学交流、探讨,一旦被他人超越,则耿耿于怀,心理不平衡,乃至产生怨恨思想,嫉妒心较强。
5.成绩优秀,有一种优越感,但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热情不够。“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但有的学生的父母、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灌输一些诸如学习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思想,再加上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不正确的偏爱,使学生的上进心中掺杂了许多自私自利的思想成分,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他一切都无所谓,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放,这样的人,往往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然置之,对集体的兴衰和他人的冷暖毫无挂念,将来走上社会后,也难有大的作为,于国于民不可能有较大的贡献。
二.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一颗平常心。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意识,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是老师在思想上有偏信偏爱,对他们的成绩大加赞扬,对他们的缺点或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问题,二是同学们也因为其成绩好,而羡慕甚至崇拜他们,从而,养成其身上有一股骄狂霸气。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抱着“一视同仁”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对待学习先进的同学,对其成绩不抹杀,对其缺点不掩盖,不护短,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扫除他们的优越感,帮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与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技能,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成熟的心理体验。
2.抓好挫折教育,培养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树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人生态度。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是革命先烈、青年导师李大钊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即期望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敢于超越,乐于迎接任何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中不气馁。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成长过程较为顺利,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和老师的掌上明珠,很少受到生活的磨练和失败的考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那么美好,只有真、善、美,没有假、丑、恶,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或打击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因此,老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恰当的教育情景,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在他们的成功之途上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比如,在平时作业的难易程度及评价标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班级工作上,有意把一些较困难的事情交给他们做,故意“刁难一下”,逼其开拓思路、自我加压,全力以赴,同时,也要经常向同学们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强者如何战胜逆境的故事。网上的一些有关贫困山区的孩子如何战胜困难,有志青年如何身残志不残的典型报道,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同学们观看,使他们在体验学习的成功、思维乐趣,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也能品尝、了解到生活的复杂和人生的艰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在真正遇到生活中的不幸和学习上的挑战时,经受住考验,笑对人生。
3.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主要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功能,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通过“内省”、“慎独”、“躬行”等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对成绩好的同学来说,进行自我教育缺少的是引导而不是能力,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细心人,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和他们一起爱,恨和他们一起恨,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中发现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把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使自己由一个受教育的客体转化为经常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把“他律”和“自律”统一起来,为自身的成长乃至终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1.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成绩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同样要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这部分同学,尤其是要把握好一个“严”字。要从有利于其更快、更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到放心而不放松,表扬但不迁就。要用更高品位的目标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进取精神。高尔基说得好:“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在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把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事
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学习的激情上,鼓励他们不应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单纯理解和掌握上,而应当成为掌握知识多、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当然,对他们的严,归根及底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爱,对国家未来的爱。要做到严得有理,爱得真诚。既要防止超越学生的客观实际、揠苗助长式的过度的“严酷”,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疲于奔命,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又要反对只使用,不教育,只维护,不管理的“溺爱”,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优化班集体氛围,使成绩好的同学在互帮互学的集体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就感。在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中,组织他们开展先进生与先进生、先进生与后进生的“两个互助”活动,从而为优秀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班集体氛围。第一种互助活动,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通过互助活动,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志向更远大,成绩更优秀。第二种互助活动,可以充分地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力量,有效地防止学习生活中的两极分化,培养先进生的助人为乐思想,做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帮助同学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自我价值得到更充分的认同和体现,心胸变得更加豁达开朗。据科学论证,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植株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瘦弱,而与众多的同类一起生长时,则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英国著名的“卡迪文实验室”在80年间共出现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共生效应”。而这两种互助活动,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使这种“共生效应”在一个班集体范围内甚至更大范围内逐步变成现实。
3.学校和社会、家庭携手合作,做好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使学生能全方位地得到培养。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优秀学生培养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有机合成,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当代青少年社会生活与交往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成熟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不可能只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很好地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形成开放式的智育、德育、心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防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对于学校来说,从领导到教师,在学习上给予优秀生应有的赏识和肯定的同时,还要从政治上、思想品质上、身体素质上,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于社会来说,对人才的评价和聘用机制也要更加健全起来,注重德、才兼备,以才为核心,以德为基础和保证,强调全面发展;对家长来说,切不可只抓学习不及其余,更要全方位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敦促孩子再接再厉搞好文化成绩的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人生态度,提炼人品,陶冶情操,以崭新的朝气蓬勃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四.优化学习策略,学会探究式学习学习是一个学生的天职,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教育也要始终围绕学习这个中心来进行,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天智聪颖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绝不能说,这些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已经很成熟了,他们的成绩已经到了极限了,实际上,这些学生大多是依靠勤奋,靠的是自觉。因此,教师应象指导成绩落后的学生一样,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更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向着更高、更强、更优的的目标攀登。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9年11月25日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第一节 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道德。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道德是做人的根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最重要的就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第二节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一、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规范个人行为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按道德规范去行事,就意味着人的道德品质的高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就会非常和谐、有序。
二、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和法律虽然有区别,但是,它们的关系却是十分紧密的。
首先,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凤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其次,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是相互重叠的。
再次,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区别:第一,从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惟一的行为规范。
第二,从依靠的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则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腐败、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来进行调控的。
第三,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第三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第二,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第三,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第四,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第五,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第六,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第七,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一、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应和个人利益挂钩。
第二,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总体工程,要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在总体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抓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是抓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并和相应的奖罚、教育措施相配合。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职业道德: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写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边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
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
第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四、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第二,市场经济的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第三,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考试吧收集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第一,从所有制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主体是私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第二,从生产目的来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自己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虽然也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
第三,从分配制度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第四,从社会性质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它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中经济运行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运行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
市场经济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一,使资源尽可能有效地被利用,杜绝浪费。
第二,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高的部门和企业中去,使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第三,按照国家和人们的需要,首先把资源配置到国家和人们最需要满足的需求方面去。
第一章 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们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一节 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1、内容: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价值、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和企业形象十个方面。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现。
3、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
二、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
第二节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一、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三、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第三节 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为了某种经济利益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相互追赶、争夺有利条件的优胜劣汰的运动过程。
一、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三、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四、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1、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保守科技机密的重要条件。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精神动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努力钻研科学技术、革新工艺、发明创造的现实保证。
五、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工作中惜分珍秒,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减少厂房、机器、设备的损耗,节约原材料、降低废、次品率。
3、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就会保持协调、融洽、默契的关系,从而降低企业作为整体的协调管理费用。
4、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给社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产品,对顾客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文明礼貌、讲求信誉,就会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与政府社会和顾客的谈判交易费用。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是人的需求,是人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第一节 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一、人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人的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它自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道德的结构来看,人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内容;从道德可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则包含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三、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首先,唯有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和人生智慧。:考试吧网
其次,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经受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各样艰难困苦的考验。
最后,那些最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经过严格职业训练,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第二节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二、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人总是要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
一、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
二、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的工作。
三、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首先,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环节 其次,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考试吧收集整理
转帖于:心理咨询师考试_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