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选修课程

时间:2019-05-15 02: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音乐选修课程》。

第一篇:高中音乐选修课程

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的开发和实施

依稀记得那是2008年的暑期,在北京一家并不起眼的音像店,无意间翻到了《绝美的颤音》(六人无伴奏清唱“国王歌手”合唱团跨界精选)专辑,封面上印着“世界一流的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组合”、“用人声模仿各种乐器,惟妙惟肖”这样令人惊鸿一瞥的词句。自此,“阿卡贝拉”进入了我的视线,而这张《绝美的颤音》专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伴奏人声天籁的喜悦。

随着资料的挖掘,曾经禁锢在好奇迷雾断层里的“阿卡贝拉”被逐一拨云衔接。联想到目前我们的高中学生音准、节奏能力的欠缺;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意识的淡薄;多声音乐思维的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培养等问题,我一直在找寻一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多声部歌唱能力的教学载体和方式。我相信,作为人声艺术的典范,“阿卡贝拉”蕴含着的宗教、无伴奏、多层次、B-box等元素,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更能 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主动性;它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因子,又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2012年,乘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春风,我开始了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的开发和实施之路。

一、设计以“阿卡贝拉”为教学内容的高中音乐歌唱教学选修课程开发方案

1.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人声极致“阿卡贝拉”》作为国家设置的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一个类属,除了“歌唱”模块应具有的歌唱基础技能及歌唱表现力,更强调在良好的音准训练、准确的节奏练习、理想的音色变化、多声部作品训练等方面全面拓展作为“歌唱”模块的知识深度和趣味性。为此,我制定了全面的学习目标。比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我紧紧抓住“阿卡贝拉”的显著特征,选取典型的音乐风格进行作品的风格把握训练,包括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乡村风格、布鲁斯风格、RAP风格、节奏布鲁斯、Reggae风格和拉丁风格等,而每首练习曲都由旋律、节奏、贝司和鼓四个声部组成,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的律动中表现同一首作品时做出不同的处理;而在过程与方法上,尤其注重通过欣赏、演唱、创作及表现进行多元性拓展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创造活动,从而能及时根据作品的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合作伙伴和音色变化,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在亲身参与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初学“阿卡贝拉”者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而高中生年龄和性格的矛盾性特征使他们想表现,又害怕出丑。因此,选取合理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是很重要的。学习初始,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阿卡贝拉”歌曲获得对“阿卡贝拉”直观的听觉感知和兴趣后,我尽量避免对初学者而言还显专业生涩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代之以用简单的模仿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歌曲的表现中来。带领学生玩切分节奏,体验不同速度、不同风格的切分节奏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比如,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和声,让学生体验和谐音程的色彩和泛音带来的神奇听感,然后把节奏与和声结合起来,配上歌曲旋律和人声打击,一首简单的“阿卡贝拉”歌曲就编配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演绎,使学生明白在“阿卡贝拉”歌曲中,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哪怕自认为自己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在人声打击声部中体验到表现音乐的快感,从而在这样一期一会的精彩中,感受学习“阿卡贝拉”的快乐。

3.认真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高中生喜欢“阿卡贝拉”的潜台词可能还是流行音乐,学习之后他们还会发现,阿卡贝拉的渊源、流派以及对现代合唱的影响等,其实远不止于流行音乐的浅层表象,这恰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引发思考的角度。于是,我依据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编写了一本符合高中生兴趣、能力和需要的“阿卡贝拉”教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教程内容分美丽的“阿卡贝拉”、准确的节奏练习、良好的音准训练、理想的音色变化、多样的风格演绎五章,涵盖了“阿卡贝拉”的起源及发展、简易节奏创编、卡农多声部练习、人声打击、器乐模仿、古典风格和流行风格等13节共18个课时的内容。在歌曲的选择上,注重吸收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比如,我们既有《绿袖子》、《寂静之声》这样的传统民谣,也有Hey Soul Sister、Butterfly这样的现代金曲;既有《卡农》、《剧院魅影》这样的经典传颂,也有《甩葱歌》、Rolling in the Deep这样的流行歌曲;既有《夜来香》、《南海姑娘》这样的国语经典,也有Rhythm of the Rain、《天空之城》这样的外国曲目;既有When a Child is Born、Alleluja这样的宗教天籁,也有《植 物大战僵尸》、《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音乐„„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潜藏着“阿卡贝拉”的发展脉络以及宗教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对抗、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微妙关系,使“阿卡贝拉”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多声部歌唱教学,更是一种浸润着文化、承载着跨文化意识培养希冀的有效载体。

二、构建以“阿卡贝拉”为特色的高中音乐生本“动态选修”课程实施方式

1.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现代“阿卡贝拉”的表演形式除了传统的合唱队形式外,还可以是两三人的重唱形式,结合舞蹈或表演的三至八人小组合演唱形式,也可以是现代化的、根据声部需要而配置人数的“人声乐队”演唱形式。为使单

一、单项的歌曲教学变得灵活互动,我让学生根据每首歌曲各自音高、声部和风格等特点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形成自助合作。这种自主自助的动态分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们在除音乐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外,更以乐见其成的方式参与其中,了解到自身的所长所适。课堂中,我积极发挥每位学生的歌唱热情,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动态合作方式,力求人人构成和声、随时变换伙伴。学生在个人歌唱到多人小组再到全班合作歌唱的多种形式中,感受到每一位个体的重要性,整个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歌唱水平,课堂的展现永远是流动、清新而生机勃发的音乐场景,教学也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

2.充分估计学习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

由于学生从小接受的音乐教育程度及自身音色特点、歌唱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更正视学生的差异,抓住学生认知心理、量力分层、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层层设疑,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交流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喜悦和认知心理的满足,做到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歌曲的特点,按照各个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表现能力水平,提供弹性的学习方案,按照歌曲的音准节奏、音色情感和创编合作等方面逐层提出要求,设计出符合歌曲演唱特征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方案,实行阶段性达成,使学生们在歌唱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3.适时更新考核方案,为学生完善多元的评价体系

歌唱考核常常是一种伴随着紧张的回溯教学效果的手段。因为紧张,学生往往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他们的表现也基本与个人歌唱素养和音乐美感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以往歌唱考核中内容单

一、形式单调的现象,我制订了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案。考核以专场演唱会的形式,侧重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作能力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有两两合作的现场抽签考核方式,如《欢乐颂》旋律的演唱,现场抽签决定唱单音和唱旋律的人员,再由唱单音的同学抽签唱哪一个单音,这种随机合作的方式,会让学生在表演中认识到自己的所欠所缺;而各小组合作表演的专场演唱会,我更能从他们的歌曲选择、默契程度、表现能力及演出效果等方面看到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诸多方面,从而做出真实合理的评价。

以演唱会的形式进行考核,从学生的表演中回溯教学,教学中所执着的一切,都将会有具体的浮现,这是放松的,也是真实的。或许,直到要考核,学生们依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程度,但是,在他们歌唱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超越本身就是最完美的成绩。

三、探索以“阿卡贝拉”为演唱技巧的高中音乐个体“复合演唱”训练路径

1.分层训练听唱能力,为学生夯实基础的自我积累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歌唱学习的基础。

高中生平时听惯了流行歌曲,对音高的听觉积累较少,且歌唱练习缺乏,音高概念模糊。所以,唱歌跑调普遍存在。

为夯实学生的听唱能力,我将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培养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多种形式的听觉练习,除了听自己的唱,更强调“监听”其他声部,仔细分析其他声部的音高、音色、吐字、换气的特色,听整个音乐的纵向(和声)结构与横向(乐句)发展。我曾用最朴素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通过以一位同学只唱同一个单音,另一位同学唱旋律的两两合作的训练方式,培养他们对音准的敏感度。经过“听”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敏感度有了较快提高,在音乐的表现上,无论是音准的把握、音色的调整、乐句的呈现、情感的表达等也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的歌声也具备了较好的融合性。

2.不断拓展多维技能,为学生提升全面的歌唱素养

再高涨的热情,没有音准、节奏、视唱、练耳和声乐等技巧的熟练运用,同样会在“阿卡贝拉”的前行中止步。因此,在技术、音乐和创作等方面不断拓展多维技能是提升歌唱素养并唱好“阿卡贝拉”的关键。

在歌唱的技术面上,我侧重进行呼吸练习、共鸣空间的练习、母音统一的练习、音域扩展与音域统一的练习、花腔练习等发声训练,并进行圆滑唱法、断奏唱法、滑音唱法、持续音唱法、力度变化练习、音准练习等多种风格的演唱,与此同时,突出“阿卡贝拉”的歌唱特点,加入了鼓与Bass两种人声乐器伴奏的演唱训练;在歌唱的音乐面上,注重在和声音准、声部的平衡度及音色的融合度等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声部和谐练习,做到多维度、多技术、多风格的训练提升,以达到“阿卡贝拉”精致融合的人声效果。比如,为把握声部的平衡度,需要深入分析歌曲的音乐织度、各声部的音域、曲风的差异,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然后去协调声部间的音量比例。比如,早期音乐不着重于浑厚的低音,而黑人灵歌却需要浑厚的低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歌曲风格的不同,调整声部的平衡比例;在歌唱的创作面上,这是“阿卡贝拉”最自由、灵活也是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在。节奏如何变化、伴唱的每个音节是唱有词意的歌词或唱一些没有意义的词、乐器如何模仿、歌曲风格如何变换、B-box如何加入„„这无穷的创作乐趣和联想的空间早已超出了学习初始学生仅仅基于兴趣的选择,而成为学生拓展多维技能,提升歌唱素养,发挥创作才能的有效手段。

3.用心捕捉艺术意蕴,为学生积淀深远的艺术文化

优秀的歌者展现给我们的不只是美妙的嗓音,更是一种诠释、一种文化。西方中古时期的教堂调式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应属最简单不过的单音歌曲了,可是唱过的人大概都觉得其旋律虽简单,要唱出意蕴却很难。李振邦神父曾说:“这些不依固定拍子进行的自由节奏歌曲,听 起来是一尘不染的纯精神体,没有笨重的脚步,只有热情的祈祷,最适于表达脱俗的宗教情愫。”我想,任何纯娱乐性或功利性的歌唱,定然无法诠释出深藏在作品中的那份哲理、诗情或神韵。对于每一首歌,我要求学生不仅仅只是表现出歌曲的音韵美,更要表现出歌曲的情韵美;既要有原作品风格的保持,也要有自身演绎的新意,养成深入理解歌曲,进一步内化歌曲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诠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蕴,我通常与学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歌词、乐思、结构设计和表情记号等音乐元素,并设法了解词曲作者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努力感觉作者创作本意的暗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转换成歌声。比如,When a Child is Born这首歌,了解中发现,以此曲作词的歌有好几个版本,但是只有强尼・马修(Johnny Mathis)演绎的英文版本常作为圣诞歌曲来演唱,因此就明显地带有宗教色彩和西方基督文化的印记。为了表现这种文化的氛围和风格,演唱时就需要清晰柔美的音色,吟唱的语调,细腻的波浪式的起伏推动,以增添歌曲的静谧感与圣洁感。

四、促成以“阿卡贝拉”为兴趣视角的高中音乐群体“多元合唱”自主发展

1.深度唤醒歌唱意识,为学生增强无穷的学习动力

“阿卡贝拉”的发展从宗教到流行,虽历经几个世纪,却依旧保持了歌唱艺术生态的绿色。当大多数学生听着千篇一律的歌曲,“阿卡贝拉”凭借其特有的无伴奏、多声部、纯人声,神秘而迷人地独自绽放。

为了有效唤醒歌唱意识,增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我们充分利用“阿卡贝拉”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搭建学习的平台。

(1)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通过动画的虚拟爵士鼓,引导学生模拟鼓、开合钹等声音,使这些原本很枯燥的专业练习变得生动而富有韵味,这也是“阿卡贝拉”中人声取代打击乐后,体现表演者音色的灵活多变、模仿乐器的栩栩如生并最令人称奇的部分;借助生活中听到的自然声响来模拟发声,使多声部的人声伴奏变得亲近而易操作,辅之以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浓浓的表现欲。

(2)丰富课外平台多元性。通过教师节文艺演出、元旦文艺会演、社团展演及“阿卡贝拉”专场演唱会等为学生搭建歌唱表演的舞台。广泛运用校卡拉OK比赛、校英语歌曲比赛、各级各类合唱比赛等赛台促进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广播教歌、艺术馆开放、校外表演舞台等,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艺术才能的绽放提供机会,以比赛、表演和自我练习等多种手段,促进歌唱形式的多元化。

2.有效激发内驱力量,为学生释放无限的学习潜能

选报《人声极致“阿卡贝拉”》课程,可以是为了培养兴趣,可以是为了调剂课业,可以是为了追赶潮流;也可以是为了结交新友,更可以是为了获取学分„„学生学习的初衷可能不尽相同。然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我从不忘时时自问:我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课程的开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显然,尊重学生兴趣绝不是兴之所至的随性歌唱。选修课程的开设要实现高效、高质,首先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不断质疑、碰撞,从而提升思维品质,释放学习潜能。“阿卡贝拉”以动态选修、同伴互助、师资交流、交流互访、参赛办赛等方式,以“阿卡贝拉”清唱社团、校合唱团为交流平台,学生从听歌、唱歌到记歌谱、配和声;从自娱自乐的演唱组合,发展为有使命、有任务、有规模、有管理的社团组织;从被动的学唱到专场演唱会的组织;从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到同伴间快乐的自主合作„„这一切的成长,是教与学平衡推进的自然的教学状态,也是“阿卡贝拉”选修课程所追求的理想和境界。

3.积极提供个性辅导,为学生建立终身的学习趣向

高中阶段是最美丽的青春时光,但是高中生涯却充满了忙碌和无奈。学业繁重高考压力之忧;无闲暇练习时间之难;频受家长和主课老师压制参加音乐活动之伤;只以流行歌曲为音乐全部内涵之悲„„音乐教师,纵使再以苦行者的姿势恪守音乐教学之职,也无力改变。但是,一条路要走下去,最初的梦想和精神一定要立于一尊而不偏不移。开设“阿卡贝拉”课程的初衷,正是希望学生能在提高多声部歌唱技能、享受多声部合作的过程中,让音乐成为学生掺揉着血肉、刻印着文化的精神支柱,为学生建立终生的学习趣向。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兴趣爱好、已有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积极提供个性辅导,针对性地找出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及所存在的弱点,提供相应的训练改进方法,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针对有器乐特长的学生,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和声的编配或人声乐器的即兴模拟和伴奏;针对有表演才能的学生,邀请他们对歌曲的表演进行动作的编排;针对音准、节奏感掌握较好的同学,安排他们担任和声部分的演唱,使他们在自己创造的多声部叠加的和声效果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针对独唱表现欲特别强的同学,则训练完善他们嗓音的个性和张力,使他们唱得有风格,唱得有品位。这样的个性辅导,是对学生已具特长的释放和加深,也是促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进一步学习,从而建立终生学习趣向的刺激和强化。

《人声极致“阿卡贝拉”》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之路,恰如我给自己铺设的一条芬芳的音乐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笑着走来,一路满是惊奇的发现。此刻,浮于脑海间关于音乐的最美丽的记忆,不是坐于音乐厅聆听音乐时的激动,也不是登台演出接受掌声时的炫目,而是在学校的艺术馆,在那间已显简陋的音乐教室,我和我的学生们沉浸于“阿卡贝拉”时的纠结挣扎和乐此不疲。曾经,“阿卡贝拉”只是我不经意的偶遇,却这样随课程走进了我的心间,走进了学生的心间,平淡而绚烂。那一首首我们一起唱过的歌,演绎着的是同学们的快乐、执着与智慧,留下来的,却是课程开发实施路上从稚嫩到渐渐沉稳的串串脚印„„

何春芬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第二篇:高中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

高中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遵循“规范+选择”、“合格+特长”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专长,调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的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及学校由学校教师申请开设的选修课程。

第三条 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申请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素质类、学科拓宽类、科技活动类、身心健康类和生活职业技能类。

第四条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选修科目。

第五条 学校教师均可以并应该向学校申请开设选修课,经学校审查批准后,才能开展选修课教学活动。申请时,须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参加选修的学生名单,确定选修课科目名称,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填写选修课教师登记表。任课教师原则上由开设该科选修课的申请人担任。参加选修的学生不得少于30人。

第六条 校本选修课教材或资料由担任该选修课程的教师选择或自行编写,经学校同意后使用。

第七条 担任选修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按必修课的教学要求,做好选修课的备、教、辅、评等常规教学工作。

第八条 担任选修课教学的工作量,由学校测评后计算课时,并按一定的标准计算课时津贴。

第九条 教务处对选修课教学工作进行考评,并纳入高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采用教师申报加分形式进行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时,由教师提供教学计划、教材或资料、教案、参加选修学生课节考勤表、学生成绩、教学成果、教学总结等资料。

第十条 教师能否开设选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将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版

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精华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

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民歌《牡丹汗》以及讲授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这三首民歌,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我将播放刀郎的《敖包相会》、韩红的《天路》、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三首歌曲的片段,配合三个民族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让他们对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

③下面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完整聆听后。我将提问: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我来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①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④之后老师带你们欣赏一首由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听后我将提问:同学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同学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将介绍西藏民歌的特征: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下面来请同

学们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⑤接下来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该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我来总结: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⑥最后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我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四、拓展

③聆听歌曲《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五、总结

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四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 林改峰

一、课程要求: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3、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1、怎样欣赏音乐

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民歌的概念、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

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类、历史和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古琴音乐、民族器乐:北方锣鼓、江南丝竹、近现代中国作品:交响乐,民族乐队作品

教学重点:区别传统器乐与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在审美及形态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审美的理念建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教学要求: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聆听京剧的唱腔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1、2、3、4、京剧 梅兰芳

老三杰 四大名旦 南梆子 四平调 教学重点:聆听京剧唱段,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腔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京剧的学唱模仿,重视表现其中的韵味。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大自然 和谐 和平

教学要求:欣赏有代表性的亚非代表性歌曲,感受体验亚非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呼麦 鼓舞 克隆中

2、萨朗吉

马林巴 教学重点:

知道亚非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中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走音乐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约德尔唱法

2、《风笛》

3、探戈

教学重点:认识欧洲 拉丁美洲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曲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

巴赫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巴洛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的音乐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巴洛克音乐

2、复调音乐

3、主调音乐

4、巴赫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辨、体验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贝多芬

2、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特点

3、《第九交响曲》

4、奏鸣曲

教学重点: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教学要求: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艺术歌曲

2、声乐套曲

标题音乐

民族乐派

3、舒伯特 肖邦

柏辽兹 李斯特

4、鳟鱼 魔王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流派风格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我的祖国》

2、《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3、《芬兰颂》

4、斯美塔那

5、民族乐派

6、交响诗

教学重点:介绍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教学要求: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德彪西

2、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新趋向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调性音乐

2、无调音乐

3、十二音音乐

4、现代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多种音乐形式的对比和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教学要求: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爵士乐

2、南部之子

3、迪克西兰爵士乐

4、自由爵士乐

教学重点:爵士音乐的特点和爵士乐队使用的乐器。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教学要求: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古琴

2、广陵散

3、流水

4、编钟

教学重点:了解伯牙、学琴、知音的故事,中国十大古曲。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歌曲所放映的时代思想。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体操 兵操

2、黄河

3、祖国歌

教学重点:理解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

教学要求:认识音乐家的基础上,知道这些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金蛇狂舞

2、毕业歌

3、黄河大合唱

4、聂耳 冼星海

教学重点:知道聂耳和冼星海在中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谁不说俺家乡好

2、祝酒歌

教学重点:中国新歌剧与传统戏曲的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八单元——中州梨园 豫剧

教学要求:感受豫剧音乐内涵与情感。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常香玉

2、豫剧

3、流水板

4、二八板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豫剧的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九单元——走向新世纪 教学要求:联系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乔羽

2、刘炽

3、《走进新时代》

教学重点: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表现,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的新时代。课时安排:1课时

五、音乐欣赏教学的要点和方法: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灵活多样的设计音乐鉴赏课的课型;

3、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六、考核

(一)、考核形式:欣赏著名乐曲,写听后感;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第五篇:高中音乐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教案 [1000字]

高中音乐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音乐组 郑希

二、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 完美结合。(十分钟)

1、分别欣赏三段舞蹈动作片段和音乐片段,请同学们找出相匹配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并从音乐节奏、音乐旋律和舞蹈律动和动作特点来分析作品。

《胡桃夹子》舞蹈动作片段 《踏歌》音乐片段

《踏歌》舞蹈动作片段 《黄河》音乐片段

《黄河》舞蹈动作片段 《胡桃夹子》音乐片段

(学生欣赏,分析、讨论)

舞蹈动作的抑扬顿挫;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无一不是在音乐节奏中体现的。但没有音乐旋律的衬托,舞蹈是难以表当然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示的,这样他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2、体验:让学生对《黄河》中的一至两个舞蹈动作进行体验。

预设一:个别有基础的同学进行舞蹈动作模仿。

预设二:没有学生主动模仿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行舞蹈动作体验。

师:舞蹈的表现需要表演者有很好的基本功,才能充分的体现作品的内涵。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很重要的。让我们从最基本的站姿训练开始。

三、体验实践:芭蕾手位组合(二十分钟)

1、正确的站资:

使颈、臀、腿在一条直线上。

2、手的形态:大拇指尖要轻轻地碰到中指的指根处,其它的手指稍弯一些挨在一起放好。这种形态只是在初学时才要求这样做。因为那时学生还不能有意识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动作,因而手指容易紧张。以后,手的形态变得比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

(学生做动作,老师进行纠正)

3、芭蕾基本手位动作要领讲解。

(一位手)

(二位手)(三位手)

(四位手)

(五位手)(六位手)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动作上的指

导)

5、视唱《天鹅湖》的主题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6、结合音乐体验。

要求:动作的连贯、流畅性,7、学生展示:芭蕾手位组合。(要求:面带微笑)

美律疏导:现代社会发展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别人对你的评价更多来源于你的印象,实际上也就是你的气质、你的亲和力、你的人格魅力。考大学许多专业需要面视,找工作面视更必不可少。所以一个人有好的素养和气质是何等的重要,他将伴随和影响你的一生。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不仅能学习到舞蹈方面的技能还能为你们塑造美的气质。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每一次练习的机会。

四、创编实践《天鹅湖》音乐主题。(十分钟)

1、动作创编

师:同学们感受了《天鹅湖》的音乐,优美、抒情,那么和音乐相吻合的舞蹈动作该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可以为音乐编配一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呢?

预设

一、个别学生动作展示。

预设

二、没有学生主动创编表演时,老师引导、示范个别动作。

师:老师也为音乐编配了简单的动作,可还没编完,希望同学们看完后能帮忙把后半部分的舞蹈动作编完。

2、教师表演舞蹈《天鹅湖》片段。

师:其实老师所表演的这段舞蹈中有很多动作是我们刚学习的芭蕾手位动作,只是加上了脚的动作,所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3、优秀舞蹈作品欣赏。

师: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需要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相结

播放经典舞蹈片段《千手观音》、《毕业班》等。(学生欣赏,教师做必要讲解,加深巩固)

五、课后作业:(一分钟)

1、为《天鹅湖》主题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2、以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的资料,模仿舞蹈中一两个基本动作。

六、归纳与总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最基本的站姿、坐姿做起,从日常的行为规范做起,塑造完美自我。让美点缀我们的生活,让美伴随我们成长。

七、教后记:

舞 动 的 旋 律

——走 进 舞 蹈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音乐组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郑希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学内容

(1)欣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观音》等优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3)创编实践《天鹅湖》主题音乐。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对舞蹈的重要作用。(2)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完美结合。

(3)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难点: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说教法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启发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4、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学有机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学法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掌握舞蹈技能。

四、说教学程序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创编体验

五、说课件

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体验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来总结。

目的:是为了课型更灵活,课堂气氛更活跃,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

下载高中音乐选修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音乐选修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这本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的中国小说特征,养成鉴赏及批评的......

    选修课程管理制度

    选修课程管理制度 一、高中英语任意选修课的含义及开设的目的 1.高中英语任意选修课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及对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知......

    高中音乐校本课程小结(5篇范例)

    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电影音乐鉴赏》学期小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电影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与学习,对电影音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

    食品安全 选修课程教案

    课题: 关注食品安全 课型 选修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近期我国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出现的原因,从中联系市场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透过社会......

    选修校本课程总结

    2012—2013年花样跳绳选修校本课程总结 体育校本课程——跳绳在我校已开展实施一年多了,在校领导参与指导、体育教师认真实施,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全校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使......

    高中选修课程之一《校本课程纲要》撰写的一般模式

    《校本课程纲要》撰写的一般模式一、一般项目 1、课程标题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课......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欧阳帆 摘要: 有效性,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益。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更高的知识和能力。音乐基础教育在......

    高中声乐教学大纲--音乐高考课程的教学大纲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声乐教学大纲--音乐高考课程的教学大纲- 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声乐教学大纲--音乐高考课程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