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5篇

时间:2019-05-15 02: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

第一篇: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

静安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 语文试卷 2014/1/

一 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诗书画的关系

启功

1书与画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穷的争论。但题目所逼,又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途人以强同”。

2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成语中最为“书画相并论”者所引据。3我认为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写字的工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果上有其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廊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子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本身的相同。书与画,以艺术品种说,虽然殊途,但在人的生活上的作用,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为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在一个国家民族中,既具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经历,直到今天还在受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又不但在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中如此,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广 1 于工具、点划、形象、风格等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

6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由于种种条件,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

(二)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

(三)共同表现方法:用某些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

(四)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

(五)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足以使人看到甲联想乙,所谓“对竹思鹤”、“爱屋及乌”,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协调,否则即被认为不协调。

7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在本民族(或集团)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或与别的信号结合,而成新的文化艺术品种。

8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如把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它的雷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也有绝不“入诗”、“入画”的东西和绝不使用的手法。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

9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那些特征,也可算做“信号”中的组成部分。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

10再总括来说,前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

的一种“信号”。

(选自《启功全集》第三卷《论诗书画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略有改动)

1.解释第①段加点词“马蜂窝”在文中的意思。(2分)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书画同源”的含义。(3分)3.第⑥段说“信号”能“由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下列与此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望梅止渴 B.饮水思源 C.见鞍思马 D.见花思蝶 4.概括上文内容要点,填入第⑩段空缺。(2分)

5.依据全文内容,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按神话说,人类同出于亚当,夏娃,源相同了。② 可见“当流说流”是现实的态度。③ 因此,源不等于流,也无法代替流。④ 但同:“源”之后,当前的“流”还同不同呢?

⑤ 为什么后世还有国与国的争端,为什么还有种族的差别,为什么还有语言的翻译呢? A.①⑤②③④ 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③②④ D.④①③②⑤

6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7.第②段列举了“麻雀最招讨厌”的原因,概括原文内容,填写下面空缺。(3分)

第一,他们数量最多,诡计多端;第二,狡猾,大不怕人,不会轻易上当;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④段对麻雀做窝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什么?(3分)9.第⑦段画线句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3分)10.第⑧段内容对刻画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11.对本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说麻雀吃蜂蜜毁灭了有益的昆虫,文中“有益”或“无用”是以人为核心的评判。

B.第⑤段说对猫“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与后文说猫善于曲意逢迎的特点相印证。

C.第⑥段说猫“寻求爱抚”,强调了猫内心对人的极不信任,即使接近人也是为己所用。

D.布封本事博物学家,他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细节描写,使他的文章成了优美的文学作品。

12.本文写动物渗入鲜明情歌,后人对此褒贬不一,任选下面一句话,简析并进行评价。(6分)(1)它们既贪得无厌又数量众多,干尽蠢事而且一钱不值,羽毛毫无用处,肉也不能作美味佳肴,叫声聒噪烦人,行为无所顾忌,十分令人讨厌。(见原文第①段)

(2)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见原文第⑤段)

(三)默写。(8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倩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6)青天有月来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把酒问月》)(7)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8)无情最是台城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台城》)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①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经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4.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照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推测下,本诗的“悲”“崖”和_______________在古代是押韵的。(1分)

1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16.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脚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汉窦婴字王孙。汉孝文帝窦皇后从兄子也。封魏其侯为丞相。后乃免相。及窦皇后崩。婴益疏薄无势。黜不得志。与太仆灌夫相引荐交结其叹。恨相知之晚乎。

孝景帝王皇后异父同母弟田蚡为丞相。亲幸从衡。使人就婴求城南田数顷。婴不与曰。老仆虽弃。丞相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灌夫亦助怒之。蚡皆恨之。

及蚡娶妻。王太后 6 诏。列侯宗室皆往贺蚡。灌夫为人狂酒先尝。以醉忤蚡不肯贺之。窦婴强众与俱去。酒酣灌夫行酒至蚡。蚡曰。不能满觚。夫因言辞不逊。蚡遂怒曰。此吾骄灌夫之罪也。乃缚夫谓长史曰。有诏召宗室。而灌夫骂坐不敬。

并奏其在乡里豪横。处夫弃市。窦婴还谓其妻曰。终不令灌夫独死而婴独生。乃上事具陈。灌夫醉饱事不足诛。帝召见之。婴与蚡互相言短长。帝问朝臣。两人谁是。朝臣多言。婴是。王太后闻怒而不食。曰我在人。皆凌籍吾弟。我百岁后当鱼肉之中。及出蚡复为婴造作恶语,用以闻上。天子亦以蚡为不直。特为太后故论婴及市。

婴临死骂曰。若死无知则已。有知要不独死。后月余蚡病一身尽痛。似有打击之者。但号呼叩头谢罪。天子使咒鬼者瞻之。见窦婴灌夫共守笞蚡。蚡遂死。

(选自[南北朝北齐]颜之推《还冤记》)

注:①骂座:谩骂同座的人。②凌籍:侵陵,欺侮。③直:有理。

17.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亲幸纵横(3)先尝以醉忤蚡

(2)当鱼肉之(4)论婴死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2分)

A.乃缚夫谓长吏日 乃上事具陈灌夫醉饱

B.而灌夫骂座不敬 王太后闻,怒而不食

C.奏其在乡里豪横 竇婴还,谓其妻日

D.宁可以势相夺乎 天子亦以蚡为不直 19.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与太仆灌夫相引荐,交结甚欢,恨相知晚也。

(2)及出,蚡复为婴造作恶语,用以闻上。20.本故事出自《史记》,《还冤记》对此进行改写,鲁迅称其“引经史以证报应”,结合第③段,试作分析。(2分)

21.概述本文章第②段内容,不要超过50字。(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

游鲦亭记①

欧阳修

禹之所治大水七,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胸中亦已壮矣。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舍汪洋诞漫,壮哉勇者之所观!而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盖其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

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鲦亭”。

注:①游鲦:游动的白色小鱼,语出《庄子》濠梁论辩故事,此处寓自得其乐意。②诞漫:广阔无垠。③击壶而歌:语出《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22.第①段“其为汪洋诞漫”中的“其”指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回答)(2分)23.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24.根据上下文和相关注释,推测第③段吾兄欧阳晦叔“击壶而歌”的原因。(2分)25.联系全文,对第③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段首强调,在一般人意识里,“壮者”不必登上高山临近大河,就能体会山水之乐。

B.欧阳晦叔家居荆州,“临大江”,却“规地为池,方不数丈”这种选择,令人赞叹。

C.本段突显“壮”“勇”“乐”“适”等关键字眼,运用对照手法,文气流畅,脉络清晰

D.作者认为欧阳晦叔与享受濠梁之乐的庄周的人生旨趣相通,故名其亭日“游鲦亭”。26.用一句话概述本文主旨。(2分)

二 写作(70分)27.作文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的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漏个人的相关信息。

第二篇:静安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4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比喻可能引发争论的书画关系。

2.(1)共同的工具和共同的表现手法:写字和作画都用毛笔,某些书家的画与字笔划调子相同;

(2)书与画在人的审美欣赏上有共同之处。

3.D

4.共同工具、共同好恶、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5.B

6.(1)引出诗画关系话题。(2)展开讨论:作者认为“书画同源”不如“书画同核”概括得准确;“核”是一种共同“信号”;(3)结论:书画相互影响却各自独立。

(二)7.(1)麻雀生存、繁殖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2)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大。

8.(1)这些细节描写是为了让读者清楚地认识麻雀窝的地点、构造以及麻雀的特殊能力;(2)增添

文章趣味。

9.(1)猫的食物充足,(2)但它狡诈邪恶,将伤害弱小动物当成乐趣。

10.(1)与第⑤段说猫“挺可爱”照应;

(2)与上文的批判性评价形成对照,给人留下关于猫的全面印象,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11.C

12.句1:作者明确表示了对麻雀的厌恶,认为麻雀不能“吃”“用”,且给人类带来麻烦,因此一钱不值。句2:作者断言猫天性狡诈邪恶,驯养不能改变其本性,只能使其更虚伪;作者对猫的嫌恶之情溢于言表。

带有情感描写动物,能使文章妙趣横生,增强感染力;但以人类为中心评判其他动物是不妥的;我们应尊重万物、观察并理解它们。..

(三)13.(1)唤取红巾翠袖(2)砌成此恨无重数(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香雾云鬟湿(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我今停杯一问之(7)书当快意读易尽(8)依旧烟笼十里堤

(四)14.迟、时、知

15.D

16.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五)17.⑴肆意横行⑵违逆,得罪⑶以„„为鱼肉,任意欺凌。(意动用法)⑷定罪,判罪

18.D

19.(1)(窦婴)与太仆灌夫互相推崇,交往非常融洽,只恨相互了解得太晚了。

(2)等到出来后,田蚡又编造一些窦婴的坏话,让皇上听到。

20.田蚡仗王皇后之势欺侮窦婴,导致灌夫和窦婴被判死罪,这真实的悲剧;作者将田蚡的死亡与窦婴的冤魂相联系,宣扬了因果报应思想。

21.(1)灌夫顶撞田蚡被处死;(2)窦婴上书为灌夫鸣不平,触怒太后;(3)皇上最后判窦婴死罪。(六)22.长江

23.第①段写长江的壮观,是为了和第②段写狭小的游鯈亭作对比;为下文表现吾兄的品格做铺垫。..

24.(1)吾兄有大志而处卑位,老而无成,与王处仲吟诵曹操诗句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相通;

(2)借慷慨悲歌开阔胸襟,在方寸之地寻找内心浩然之乐。

25.A

26.本文颂扬了作者兄长“处卑困而浩然”的广阔胸襟。

第三篇:2019年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

静安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荡胸生层云。《望岳》 2.,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3.回看射雕处。《观猎》 4.,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星汉”的意思是。(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 而写。(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紧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1)使者及门()(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

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 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 D.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

1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 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5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年画:中国人特有的民间艺术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大多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喜庆吉祥之意。在中国,一提起过年,几乎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期中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关于年的美好记忆。

②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 “画帖”,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由此定名。

③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④年画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年画内容有金鸡、春牛、胖娃娃、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chōng jǐng,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袛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⑤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式是在宋代。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渐渐淡化,而以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主。因而,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也得以发展。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⑥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从题材内容,而且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版式里,都能一眼识别出来。可以说,年画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间文化内涵。

⑦近年来,传统年画似有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趋势,但其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即便它不再彰显,也仍然会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chōng jǐng 15.文章第②-⑥段具体介绍了年画的、特点、和。(6分)16.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回文中的第几段?为什么?请具体说明理由。(5分)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我们熟知的三大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均为明代开始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都是作为门画在中国人过年时张贴的。B.我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C.我国年画起源于汉代,正式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D.各地年画都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18.近年来,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年画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像右图这样的新型年画,正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它既是年画,又是漆画;既有年画的传统风格,又有漆画的金属质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图片说明,具体分析右图是怎样体现年画传统风格的?(4分)

【图片说明】这幅年画的主要色调是红色,画面正中是一口铜火锅,人们围在锅边载歌载舞,把丰收的麦穗源源不断地投入锅中。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花生失窃记

①晴朗的午后,正在阳台上看书,如一丝飞絮飘过,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

②那时,我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是个二楼朝东只有12平米的小房子,东窗之外,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关虎屯”的村子。顾名思义,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训,你想啊,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但好在有墙,我们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妈妈在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下午收,却发现只剩一半了,傍晚,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起。

④门打开,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那少年低着头,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随时准备挣脱抓着他的铁腕,落荒而逃。进门坐定后,少年偷偷地抬起头,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老头申明来意:他是隔壁关虎屯的农民,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等他发现时,花生已经被他们吃掉了不少,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好让他记住: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⑤说实话,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而且多半是关虎屯的人,但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而少年也不过稍稍有点顽劣罢了。后来,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方急着道歉,还要打孩子。另一方则忙着劝: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教育就行了,千万别打孩子!

⑥而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之间有高墙之隔,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窗台。偷花生变成了一种挑战:它既考验你的胆量,又衡量你的智慧。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

⑦夏日午间,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午睡正酣,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只有南窗下的泥地里,几只觅食的母鸡在东啄啄西叨叨,时不时的“咕咕咕”地炫耀着她们的发现,偶尔还有几声蝉鸣撕扯着灼热而慵懒的空气。

⑧这时,一只竹竿偷偷伸来,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见无人察觉,才奋力捅,“啪啦”一声,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有几颗花生眼看要掉在地上,随着一个漂亮的滑步和一声快活的口哨,他们平安地和朋友们会合了。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他们靠近,“好,都装好了!俺马上回来。”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的另一侧。

⑨在牙齿的配合下,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这时的袋子,像一夜之间身怀六甲的人,大腹便便却还要承载主人想飞的愿望。“接住!”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一个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姿势虽不雅观,效果倒还不错。

⑩墙那边只听“好咧”,紧接着“扑通”一声!张开怀抱迎接战利品的“海盗”,没料到,这袋劫掠来的花生竞“重如泰山”。一个立足未稳,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墙这边的少年已经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天然屏障”,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⑾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

⑿“俺俩本来是打赌嘞,看谁能翻过这道墙。谁知道,看见簸箕里的花生,俺就馋了……后来,俺想着城里人有钱,不吃白不吃。再后来……再后来……没想到你们……对不起,俺错了!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我还在发呆,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

⒀多年后想起此事,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似乎仍在眼前,我忽然明白,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19.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交代了儿时“我”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B.写“关虎屯”民风剽悍,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C.两次出现的“墙”既指实际的墙,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D.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

20.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4分)

21.第⑤段画线句“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中的“这一幕”指的是,而它“着实令我们吃惊”的原因是。(4分)22.联系上下文,第⑿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2)。(6分)23.对“人生重要的一课”所阐释的道理,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B.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先入为主。C.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D.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E.勇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材料一】最近,一档“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见字如面》引起学校师生的极大关注,该节目形式极简,一人,一桌,一信而已。但在众多喧闹cáo zá的节目中,它却以最朴素的真诚的方式直抵人心。书信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富有独特的mèi lì。节目将一封封感人的书信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让我们再次发现汉字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家国情怀。

【材料二】“见字如面”,意思是见到字就如见到本人,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从前的书信是这样,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样知此。观赏它们时,就如面对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他们有的棱角分明、中规中矩(A),有的如行云流水,舒展飘逸(B),有的狂放恣肆、洒脱不羁(C)。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手如面”。24.请根据材料一中的拼音,将词语写在答卷的田字格内。(4分)

25.书法课上,老师设计了“见字如面”的主题活动。请你从下面三幅名家书法作品中任选两幅,看看它们分别和材料二的哪组画线词语相对应。(填字母编号)(2分)

(一)(二)

(三)26.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曾接触过一些与书信有关的经典诗文。请根据你的积累,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两题完成。(4分)(1)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秋思》)

(2)这学期学校里掀起了读书热潮,一些同学觉得自己读书过目不忘,便贪多求快。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大家读一读 朝的(人名)写给他弟弟的一封家书,思考其中“读书以过目成通为能,最是不济事”这句话的深意。

(3)想象你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许久都没有家人的消息。就在此时,你收到了一封家人的来信,你的心头不由得涌现出杜甫的名句:“,”。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每空3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1.决眦入归鸟 2.晨兴理荒秽 3.千里暮云平4.谈笑有鸿儒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4分)6.银河(2分)7.C(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8.《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重修岳阳楼(3分)

9.(有)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3分)10.B(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11.(1)到,到达(2)全部,详细地(4分)12.A(3分)

13.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3分)诚实正直(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14.憧憬(2分)

15.称呼变化 历史发展 文化内涵(6分)

16.第⑤段。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三大年画之乡均为明代兴起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在明代得以发展,与第⑤段说明年画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吻合。(5分)17.D(3分)

18.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和图片说明,从该年画的色彩、线条、内容以及寓意等方面分析即可。(4分)

示例:这幅年画的主色调以红色为主,色彩鲜明喜庆,线条单纯流畅,描绘了人们围在红彤彤的炉火边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面,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都符合传统年画的风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19.D(2分)

20.比喻 生动地写出少年因看到“我”家简陋的条件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内疚脸红的样子。(4分)

21.父亲带着偷了花生的儿子主动登门道歉。(2分)这完全出乎我们对关虎屯人一向剽悍难驯、胆大妄为的固有认知。(2分)

22.(1)通过对少年的语言描写,写出他对我们的歉意,补充交代了他偷花生的缘由(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带着点游戏和恶作剧的性质),表现少年天真顽皮又不失淳朴的性格,与我们先前对关虎屯人的恶劣印象形成鲜明反差,(2)也与上文对少年偷花生的充满童趣的描写形成照应。(6分)23.C E(4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24.嘈杂 魅力(4分,错一字扣1分,另书写酌情给分0~2分)25.(一)C

(二)A

(三)B(2分,三幅中任选两幅)

26.(1)行人临发又开封(2)清 郑燮(郑板桥)(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分,3题中任选2题)

第四篇:2018年高三语文浦东新区一模试卷

浦东新区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 __·远浦帆归》)(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1.(1)落花水香茅舍晚 寿阳曲(2)侵晓窥檐语(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空1分)

2.(1)D(2分)(2)A(3分)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会以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韧,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我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对巴黎,在楼上望着屋檐与瓦片,就有许多小说要写,因为在巴黎街头和屋檐下有着无数的人物与故事供他选用,但他如果来到人烟稀少的喜马拉雅山,就可能車手无策,一筹莫辰。而这正是诗人思如泉涌、放喉高歌的时候,因为塑造人物与故事不是诗的必备要件,诗人需要的是激情、心境。灵感与想象,是情感与意念的直接表达、但他面对一坐喧熟同、杂乱纷扰的城市时,他或许会感到烦躁困惑,诗心难见。因为山色水光自然之美的诗意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一座城市的诗意是要靠诗人的嗅觉去寻和发现的。这正是现代诗人面对城市的一种困境、挑战与尴尬。

④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山水诗、田园诗,此后又有边塞诗、咏史诗、怀古诗等,却无城市诗的名目。

⑤然而,中国古代无城市诗的名目,并不等于就没有城市诗。如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所写的七言歌行《长安古意》,就可说是我们最早而相当完备的城市诗,极写长安城里的街市繁华和形形色色的城市生活。骆宾王《帝京篇》紧随其后,可惜借学问友挥处过多,不如《长安古意》通篇铺陈渲染有致。词本艳科,多写花前月下,男女离愁,然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篇,却偏写杭州‚参差十万人家‛的城市风光,可说是古代第一首‚城市词‛,而关汉卿所写的散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尽管写法、情调与柳永不同,但也写尽了‚百十里街衝整齐‛的杭州城市美景,可说是古代第一首以城市为题材的‚城市曲‛。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平心而论,若就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诗实崛起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大大推进了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城市诗也随之兴盛。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都是描写巴黎的,至于美国庞德的《地铁车站》、桑德堡的《雾》、《芝加哥》等,早已成为城市诗的名篇。

⑦当然,诗与小说尽管都是文学,由于艺术表现的特质和属性不同,二者对城市的表现视角和能量也各不相同。小说可以展现一座城市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写出千奇百怪的市民形象,此其强项;诗在这方面的能量不及小说、但她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这又是小说所不及的。我们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应从小说中去寻找;而要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则不得入从诗中去寻找,由此可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诗人与小说家同样重要。

⑧然而,小说家可以从俗,诗人不会。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学的纯择性和高贵品质,在诗人身上也许会闪现得更多一些。这也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所不可缺少的。尽管小说及其派生的电影、电视剧已走进城市人的文化生活,但它无法建构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虽然诗一再地被边缘化,但她仍是一座城市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志。人要诗意地栖居,除了内心,在其生治的环境中也应有诗性的存在,如果周围全是市侩气,那是无法‚诗意地栖居‛的。诗可以使一座城市变得更美好,用诗人李琦的诗来说:‚有诗人的城市就是一座好城‛(有删节)

3.第②段列举了多个例子,对其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典型事例阐述诗歌小说各自的文学渊源。B.两类事例侧重突出了小说与城市的深厚关联 C.具体阐明了小说产生发展与市民需要的关系 D.用事实论证诗歌与城市繁荣发展的互道关系

3.(3分)D(诗歌与城市之间并不是互逆关系,文中也没有论述)

4.本文标题是“诗与城市”,为何文中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小说与城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大量笔墨写小说与城市,实际上在全文形成了诗歌和小说在文学创作渊源和艺术表现特质的差异对比(2分),一方面揭示诗歌在城市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原因,(1分)另一方面更凸显诗歌对表现城市精神风貌和提升精神高度的独特价值。(1分)

5.根据文意,给第⑤段空行处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2分)

5.原文:中国古代诗、词、曲中都有专写城市,以城市为题的作品,只可惜无人冠以“城市诗”的名目罢了。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中国古代有写城市的诗歌”大意的,即可得1分;回应段首句,惋惜没有“城市诗没有名目”得1分简单复制抄写段首句不得分

6.下列对“城市诗”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诗,城市诗自然是由城市诗人创作的。B.城市诗是在城市小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二者是相互促进。C.城市诗是以城市为题材,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D.城市人的内心只要有诗性存在,城市诗就不会一再被边缘化。

6.(3分)C(A城市不必然产生城市诗,文中也没有表明城市诗一定是由城市诗人创作。B关于城市诗和城市小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D文中没有涉及前后两句的因果关系。)

7.今年9月,一列“特别有文化”的地铁列车缓缓驶出2号线人民广场站,车厢拉手和壁贴上精心印制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雪莱《爱的玫瑰》、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四十首中外诗歌。这些诗与现代城市没有直接关联,请结合本文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答案示例:

①生活环境是需要有诗性的存在的(或者:城市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品格)。

②地铁是城市最具代表的公众场所,选用古今中外高品格诗,有意识地营造诗意氛围,③可以让步履匆匆的市民在不经意中感受诗意,浸染文化意趣,④培养和提升市民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

评分说明:(1)思考诗与城市精神的意义,既考虑到诗对环境的价值,又考虑到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值。在论述中还能有意识地抓住事件的特点展开。给满分。(2)思考诗与城市精神的意义,考虑到诗对环境的价值,以及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值。但在论述中不能有意识地抓住事件的特点展开,或者展开不充分。给3分。(3)没有结合事件分析,只是直接点到诗对环境的价值,以及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4)直接摘录文中的句子,如“生活的环境中也应有诗性的存在”,“诗可以使一座城市变得更美好”,最多给2分。(5)抄录文“中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不得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天空的道路 傅菲

①到瓢里山,已是傍晚,雪花铺在草坪上,一片银白。瓢里山,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名字,一座誉为候鸟天堂的内湖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都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岛上没有酒店,向导把我送到他的一个叫鲅鱼的朋友家夜宿。

②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成蕤,但我还是像患了周期性躁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今年二月,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一场意外的雪,给了我去鄱阳日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雪景,群鸟歌舞。

③被范仲淹誉为‚小南海‛的瓢里山,屋舍稀落,掩映在‚白‛树从中。树是槐树和香樟,高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像披戴雪花编织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在银色湖面上游弋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起,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白皑皑的草地融为一体。皱鱼的房子是用鸫卵石砌的,房顶用密密匝匝的芦节盖实,屋后的小院通往一片开阔的鱼塘。鲅鱼对我的意外造访,很是兴奋,说:‚僻壤之地,喝点酒驱驱寒吧。‛鲅鱼的房子不大,有四个房间。我们喝酒的厅堂摆了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西房是卧室,有一个书橱,满满地排列着有关鸟类的书,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

④鲅鱼四十五六岁,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原来在城里的一个文化单位上班,经常陪一些摄影家到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那些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死,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蒙难的地方,盖了这片陋舍,辞了职,离了家,与鸟为邻,与湖为伴。湖边的夜晚,犹如糨糊,浓稠,黏湿。呼啦啦的风扑打着门窗,窗外银白蒙蒙那是寂静和落寞的颜色。东边的房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东房走去。我也跟着去。东房铺了一张床,床上有四只鸟,鸟的身上穿着旧衣服缝制的小袄,样子有点滑稽。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过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乌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呃呃呃地叫,像歌女练声,体形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白鹭羽腿很长,啊响啊,叫声里透露出一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叫声尖细,嗨嗨嗨,羽毛灰色或白色。‛

⑤这四只鸟,像失散离家的孩子,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一一伸长脖子,张开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它们就是鲅鱼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这四只鸟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但体质还没恢复,等过了雪季,阳春通暖,它们就可以回归自然,回到它们的另一个故乡。他的声调是散淡的,夹裹着幸福的忧伤。

⑥这个夜晚注定是漫长的——不是因为雪夜的惆怅和荒野的孤寂。我甚至想象不出,候鸟迁徙到西太平洋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他会不会一边割草养鱼,一边默念着时光,等待候鸟的来临?瓢里山的等待一年比一年荒老,这样的荒老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信仰。我反复咀嚼鲅鱼说的一件事:2000年冬,鲅鱼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十月,这只丹顶鹤平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夫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去年,丹顶鹤再也没来,鲅鱼失魂落魄,还为此喝闷酒,醉过不止一回。

⑦第二天早晨,太阳彤红地升起,浑圆、壮阂,映衬着无边的雪光,乌群遮蔽了天空,郄阳湖的涛声远远传来,依然令人惊骇。乌声此起彼伏,像音乐的海洋。我想起泰戈尔老人的话:上岸之前,我们是陌生人;来到你的岸上,我是你的宾客;离开你的岸,我们是朋友。

⑧那一只只鸟,就像一团团白色的火焰,在燃烧。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有删改)

8.分析第①段中加点的“巨大鸟巢”这个喻体的妙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巨大鸟巢”既形象地写出了小岛的外观特征,(1分)又呼应前句中“候鸟天堂”,突显其栖息功能,(1分)更暗含下文作者对鲅鱼精心呵护鸟儿壮举的褒扬之意。(1分)

9.第③段较为详尽地写了鲅鱼的房子及陈设,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直陈房子及陈设的简陋,(1分)展现鲅鱼生活之艰苦,(1分)暗示了鲅鱼悉心看护鸟类公益事业的忘我精神。(1分)

10.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宫,请联系全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前一句,运用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群鸟在朝霞映衬下飞舞的壮美景象,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1分)后一句既展现了鸟回归自然的自由之美,(1分)又赞美了鲅鱼们的大爱给鸟儿、给人类自己拓宽生命之路,也隐含深沉的呼吁之意。(1分)此段以诗意的文字收束全文令人回味,点明题意,结构也更为严谨。(2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满怀深情地褒扬了一位环保人士的坚守寂寞,呵护候鸟的大爱情怀。(1分)鲅鱼的离群索居,甘受艰苦与孤寂所换来的内心宁静、淡泊和大爱回归,(2分)对于当下社会中急功近利、浮躁空虚的公众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教育作用。(1分)评分说明: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怀,1分;根据文中内容理解鲅鱼的作为和价值(1分)

评分说明: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怀,1分;根据文中内容理解鲅鱼的作为和价值,分;针对当下社会公众的“急功近利、浮躁空虚”发现教育作用,1分,如果没有明确针对性,抽象空洞讲教育作用,不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

于中好

(清)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①,努力春来自种花。

【注】①风流子:词牌名 ②鞦杆: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木制作,故名 ③髀里令生肉: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12.“于中好”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别名又叫()。(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鹧鸪天 D.雨霖铃 12 C(1分)

13.以下评价最适用这首词的一项是()。(2分)

A.雄奇瑰丽 B.含蓄婉约 C.平淡自然 D.高亢豪放 13.B。选B得2分选C得1分(平淡合理,但并不自然)

14.整首词描绘了隐居的生活与情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上片借景抒情(1分),通过描绘静寂的园林、疏篱曲径和吟诗对弈的生活情景(1分),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之乐。下片以议论为主(1),前三句表达了伴以竹石、烟霞、樽酒安度年华的愿望;最后二句反用刘备典故(1分),认为叹老嗟卑实属自寻烦恼,进一步表达了对乐享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⑥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久之,秀坐事被收().(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15.(1)因犯„„罪(1分)(2)征召(1分)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旭狼狈营送()..A.尴尬 B.窘迫 C.急忙 D.疲惫

(2)寻而帝崩,事遂寝().A.耽误 B.平息 C.忽略 D.停止

16.(1)C(1分)(根据下文蒋秀对任旭的赞赏与愧疚,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2)D(1分)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乡曲推而爱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 为击破沛公军人 ..C.手书与旭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17.D(2分)(A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B项前者为“担任”,后者为代词,替”;C项前者为“给”,后者为“援助”;D项均为介词,“因为”)18.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咸和/二年卒/大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B.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C.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D.咸和二年/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竞不行。18.B 19.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任旭(任功曹)是真诚可靠的人啊!我没有听从他正直的劝导,而落到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真人”、“谠”、“以”“至于”、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各1分)20.《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个人品性和志趣方面(1分):“立操清修,不染流俗”“志尚隐遁”(1分);(2)多次推辞任命的表现(1分):“固辞归家”“辞疾不行”“守死不回”“旭固辞以疾,并不就” 等(1分)。

【参考译文】任旭,字次龙,是临海章安县人。父亲任访,是吴南海太守。任旭自幼丧父孤苦无依,儿童时期就勤奋好学,等到年长,树立洁美淡泊的操行,不沾染流俗,乡里人推崇爱戴他。郡将蒋秀赞许他的名声,向皇上请求让他担任功曹。蒋秀做官有贪污行径,常常不遵守法令,任旭总是严肃地向他苦苦劝谏。在蒋秀不接纳他的意见后,任旭就辞官离开,关起门来只做讲课教学,陶养心志罢了。过了很久,蒋秀犯事被收押,任旭急急忙忙筹划送他,蒋秀慨然叹道:“任旭(任功曹)是真诚可靠的人啊!我没有听从他正直的劝导而落到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不久任旭被考察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郎中之职,州郡接着举荐它为郡中正,但他坚决地请辞回家。永康初年,晋惠帝广泛征求有品德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太守仇馥举荐任旭品行高洁学识渊博,诏书下达到州郡按礼节让他出任。任旭认为朝廷有很多变故,他心里崇尚隐逸,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出任。不久天下大乱,陈敏作乱,江东有名的豪杰都被束缚(强迫任职),只有任旭和贺循守节不出,陈敏最终也不能使他们屈服晋元帝起初镇守江东时,听说任旭的名声,想召他担任参军,亲笔写信给任旭,想要让他一定到任,任旭以生病为借口坚决推辞。后来元帝晋升为镇东大将军,又征召他,等到担任左丞相时,又征召他担任祭酒,任旭都没有接受官职。中兴建,官署征召,正逢任旭为母亲服丧。在这个时候司空王导启设立学校,挑选天下精通经书的读书人,任旭与会稽的虞喜都因为玄学被召请。事情还没办成,恰逢王敦之难,不久皇帝驾崩,事情就停止了。明帝即位,又征召授又下诏书礼仪周备地征召任旭,诏令刚下达皇帝就去世了。咸和二年任旭去世,太守冯怀上奏章说应该追赠他九卿的职位,正赶上苏峻作乱,这件事最终没办成任旭的儿子任琚,官位到大宗正,在家中去世。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梅谱》序(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共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鸯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是....《梅谱》乃导师也。

【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焉 B.与 C.也 D.矣 21.C(1分)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运用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蝴蝶对纸上梅花“依依”和蜜蜂吃尽壁上梅花(1分),凸显刘雪湖画的梅花形神毕肖(1分),表现作者对其画梅之高超境界的赞赏(1分)2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23.D(3分)(对“歌弈之悟”的正确理解应是刘雪湖从歌弈中悟得的具体内容,在第③段开头刘雪湖之言即表现其从中悟出的内容,作者紧接着对其作出了解释,故选D。AB项均未从刘雪湖出发,C项为刘雪湖悟得此理的具体表现)

24.下列又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24.C(2分)(原文“得梅之趣”“得梅之苦“,应为不同的人对刘雪湖所画之梅的认识根据上下文,众人所识的应为刘雪湖所画之梅的真趣;结合作者所赞赏的刘雪湖之”心,梅之“苦“为孤寒本色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答案示例:本序首先点出“天下必传之心”“无几”的观点(1分),然后介绍刘雪湖学画过程及其作品的特色(1分),再进一步指出刘雪湖的艺术观点及成就(1分),最后交代自己重刻《梅谱》以传“雪湖之心”表达敬意。(1分)

【参考译文】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

三 写作70分

26.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如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高中一模语文试卷

南京市栖霞区2009年一模语文试卷

一(2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李清照《武陵春》)

(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3)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5),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帆”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意象,例如:“,病树前头万木春”,帆是一种希望;“,斜晖脉脉水悠悠”,帆是一种思念。

在主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你一起参加这次活动。

【网络传声】

2.看下面一位同学在班级论坛上发表的帖子,按要求答题。(6分)

每一朵鲜花都因为拥有一方净土,才会如此五彩斑lán;每一羽白鸽都因为拥有一片碧空,才会如此自由自在每一颗童心都因为拥有一个明净单纯的网络环境,才会如此朝气蓬勃幸福ànɡ然。我们盼望着能够在干净的互联网上自由自在地驰骋,我们盼望着能领略到窗明几净的网络新时代。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斑 lán()蓬()勃 ànɡ()然 驰骋()

(2)在方框中填入所缺标点。(2分)

【媒体挑错】

3.下面几则消息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大城市的办公楼、饭店和娱乐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已经不亚于室外,然而大多数市民对此很不了解,甚至莫衷一是。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生活聚焦】

4.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

(1)您身体不舒服时有前往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去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古都探寻】

5.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许多名胜古迹都题写有工整的对联。请根据对联常识和你对南京的了解,把下面两幅散乱的对联重新组合,符合相应的景点要求。(只填序号。2分)

①五更清晓数声鸡 ②矶头月涌千帆过 ③六朝豪华千古梦 ④江上风清一燕来

鸡鸣寺:上联 下联

燕子矶:上联 下联

二(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1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孟轲《孟子》)

【乙】

越心未平①,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②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③,视之以伍员④。未三、四级⑤,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说,俾嚭⑥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⑦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⑧,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⑨。明年,越入吴。

([唐]罗隐《吴宫⑩遗事》)

[注释]: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俾:使。③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④伍员:伍子胥,吴国大臣。⑤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⑥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⑦倡:宣扬。⑧这句意思是说:伯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⑨用事:专权,当权。⑩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B.增益其所不能 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C.王之兵疲矣 益州疲弊

D.亦不为百姓谋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下列每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视之以伍员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毕九层而不奏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10.用斜线(/)在乙文画线句子中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11.乙文中吴国有越国这个“敌国外患”,但还是灭亡了。吴国的灭亡符合甲文中所说“国恒亡”的条件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5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2.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13.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4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2分)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14.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15.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信 任

孙道荣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游玩东线。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选择两个代表性景点就可以了,上午游览郦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郦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点押金?司机摆摆手,“大哥,不用,我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拔出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兵谏亭,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人员,原来郦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一听,原来我们跑错了门。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笑笑,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他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让我们下车。我以为这次他应该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

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

我笑笑,“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用手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

他说的对,虽然我“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我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就冲这点,大哥,我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我也笑笑。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18.作者以“信任”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19.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他凭什么信任“我”?(4分)

20.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21.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22.右面一幅公益广告也跟“信任”这个话题有关,请仔细观察画面的文字构成,写出这幅广告的创作意图。(不超过10个字。2分)

三(50分)

23.享受一缕阳光,享受一杯香茗,享受一句唠叨,享受一次磨砺,享受一段情谊,享受一种思想,享受一种追求……整理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可以享受的美好事物真的很多,很多。

请以 “享受 ”为题写一篇文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22分)

1.(8分)(1)载不动许多愁(2)悠然见南山(3)草色遥看近却无(4)衡阳雁去无留意(5)醉翁之意不在酒(6)黑云压城城欲摧(7)沉舟侧畔千帆过 过尽千帆皆不是(每空l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

2.(6分)(1)斓 pénɡ 盎 chěnɡ(每处l分)(2);、(每处l分)

3.(3分)B

4.(3分)答案示例:①将近半数的人不愿去大医院就诊(1分)②主要原因在于药品价格高、费用高(看病贵)(2分)(意近即可)

5.(2分)鸡鸣寺:③①(1分)燕子矶:②④(1分)

二(45分)

(一)(15分)

6.(3分)(1)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缺一不可)(1分)

7.(3分)A

8.(3分)C

9.(2分)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

10.(2分)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每处1分,后一个在“于”后停顿亦可。)

11.(2分)符合。因为夫差杀了贤臣伍子胥,使得国内无法家拂士(1分);国外虽然“越心难平”,但是伯嚭蒙蔽夫差“四国畏王”,夫差认为没有敌国外患,因此最终“死于安乐”(1分)。(意近即可)

(二)(15分)

12.(2分)答案示例:不可放弃 努力(每个关键词1分,两个关键词都答到但不简洁扣1分)

13.(4分)(1)鲮鱼不吃鲦鱼;罗杰?班尼斯特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2分)(2)答案示例: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更具说服力。(2分。如果答第一个事例可以删,有一定道理可得1分)

14.(2分)B

15.(3分)内容上: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观点的感染力;结构上:篇末点题,强化中心。(意近即可。比喻1分,作用1分;结构作用1分)

16.(2分)D

17.(2分)答案略。作品、人物1分(写出一个成功人物即可),情节能印证观点1分(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失败的经历即可)。

(三)(15分)

18.(3分)①点明文章中心事件与“信任”有关;②点明文章主题(“赞美信任带来的美好境界”或“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近即可)

19.(4分)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没有让“我”预先付车费(2分)。信任“我”是因为看见“我”儿子吃完早点没有随手扔掉食品袋,证明“我”的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由此推导出“我”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不会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2分。仅摘引原文,未作分析,给1分)。(意近即可)

20.(3分)不能(1分)。因为“想了想”一词表明“我”当时心里还不太信任司机,不敢贸然把手机号码留给一个陌生人。(意近即可。2分)

21.(3分)答案示例:①习惯成自然的动作呼应下文我们生活“在这个诚信稀缺的年代”; ②司机并不信任所有的人,正因为如此,陌生司机对我们的信任就显得难能可贵。(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意近即可)

22.(2分)答案示例:诚信(言而有信)方能成人(两个关键词各1分)

三(50分)

23.(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书写(3分)

字迹清楚(1分);书写工整(1分);卷面整洁(1分)。

下载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三静安区语文一模试卷完整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上海各县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作文

    2014年上海各县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汇编:作文 宝山区 27.作文。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

    2018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二模试卷

    静安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8.04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1.注意: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

    高三政治一模试卷(黄浦)201312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014年1月8日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

    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

    金山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

    金山区2017-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7年12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分) 一、按要求填空。(7分) 1.(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

    2012_高三_海淀语文一模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 余音绕粱牵掣(zhì) 揆情度(duó)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上海市静安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初三年级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3.4 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

    2018届唐山一模语文试卷

    2018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