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马哈鱼的悲壮洄游有感
大马哈鱼的悲壮洄游有感
关键字: 大马哈鱼 洄游 繁殖 目的
摘要:大马哈鱼历尽千辛万苦,逆流而上,到千里之外的出生地繁衍后代,为了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它们必须不顾路途遥远,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地生殖,这一路它们要翻越一道又一道障碍,经历一场又一场磨难,它们养活了无数的天敌,它们也塑造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它们是无谓的勇士。
一,关于大马哈鱼的传说 :
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请玉皇大帝,向东海龙王借鱼救饥?”玉帝便令东海龙王派一条黑龙带领鲑鱼前来镇守这条江,人马得到鱼吃,力量倍增,大获全胜。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便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所以便把鲑鱼叫作“大马鱼”。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有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人追到乌苏里江边,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粮草又断,十分危机,此时一谋士便向什尔大如献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向东海龙王借鱼以解燃眉?”黑龙闻知,复率鲑鱼来到乌苏里江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便是今天的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乌两江。赫哲人称“大马鱼”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做“大马哈鱼”。二,大马哈鱼的形态:
大马哈鱼一般体长60厘米左右而侧扁,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背鳍起点是身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颌骨明显,游离,后端延至眼的后缘。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眼小,鳞也细小,作覆瓦状排列。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到了产卵场时,体色更加黑暗,而北美的大马哈鱼产卵时体色变红。三,大马哈鱼的洄游行为:
大马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的仅为秋型。大部分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产卵的仅为少数。它们沿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辛劳,每昼夜可前进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还是急流瀑布,都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扰,直到目的地。成鱼进入淡水生殖期间后便不摄食。大马哈鱼对产卵场的条件要求很严,环境要僻静,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5-7℃,底质为砂砾地。产卵期为10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前雄鱼用尾鳍拍打砂砾,借水流的冲击,形成一个直径为100厘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圆坑,称为“卧子”;雌鱼产卵于卧子内,同时雄鱼射出精液。雌鱼并以尾鳍反复拨动砂砾,将卵埋好。产卵后雌雄鱼长期徘徊于产卵场周围。它们由于经过长途而艰辛的洄游,洄游其间又不再进食,加之筑“卧子”产卵,体力消耗殆尽,产卵后的大麻哈鱼,体色黑暗,体质消瘦,遍体是伤,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因此产卵后7-14天即死亡,艰苦地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任务。终生只繁殖一次,产卵量在4000粒以上。
受精卵孵化出的仔鱼喜欢潜伏在石砾间黑暗的地方,长至5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沿途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或死去的母体;到达海口时,逗留一段时间,即向远岸迁移;到达性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或死去的母体;到达海口时,逗留一段时间,即向远岸迁移;到达性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正象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马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育肥、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
在我国江河中产卵的大马哈鱼,每年秋季(9-10月)来临时,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不断前进,每昼夜前行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或急流瀑布,它从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挠和越过层层障碍,直至游到目的地,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大马哈鱼在前进中为了越过瀑布或障碍物时,以其尾部竭力击水,借高速游泳而向前上方斜跃出水面,跳往空中高可达2-2.5米。由于它善于跳跃,古拉丁文名取Salire,即跳跃之意,并衍化为英语Salmon。
大马哈鱼经过长途跋涉,且在洄游时不摄食,依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因而长途旅行,忍饥挨饿和生殖期间体力的消耗,大多数亲鱼瘦弱而多伤病,尤其是雄鱼,更是体力消耗殆尽。因此生殖后不久,雄亲鱼便相继死亡,完成了它毕生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部分雌鱼仍然返回海洋,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常态。而受精卵经2个月的发育孵化,仔鱼潜伏在石砾间黑暗处,待翌年4月开江后,幼鱼已长至5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先在沿海逗留一段时间后再向外海迁移。待长成性成熟后再返回出生地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四,大马哈鱼洄游行为目的意义的感想:
大马哈鱼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无畏的一生、凄美的一生、壮烈的一生„„
大马哈鱼的一生短暂,只有四年的生命。在繁殖季节,它们勇敢,坚决,执着。逆流而上,到千里之外的出生地继续繁衍后代。这一路上,它们要从多少虎视眈眈的捕食者口中或者爪下脱身?我们知道的是因为大马哈鱼的这一洄游,滋养了200余种的生物!它们要像鲤鱼跃龙门似的飞过瀑布,但飞过去的大马哈鱼,也许投入的是棕熊的大口。眼看要到了终点却也只能丧命于熊嘴中,但是没有一只鱼会掉头游走,它们拼命得游向终点然后寻找合适的地方产下粉红色可爱的小鱼卵。
大马哈鱼在产过子后,在静静的湖水中,再也没有一丝力气,就在那里燃尽自己最后的生命,然后无数的大马哈鱼翻着肚皮沉在水底,随波逐流„„就这样,大马哈鱼活着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的朝向自己的出生地游去,然后产卵,最后死在那里。
大马哈鱼之所以要洄游,那是因为大马哈鱼的卵只能在淡水中生存,为了自己的后代,也是为了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它们必须不顾路途遥远,千里甚至万里迢迢准确洄游到它诞生的淡水江河中产卵,或许它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产下后代,正是这种信念使它会用自己的身体跳过所有的障碍物,一直努力的往目的地游去。这或许就是他们生存的价值,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有这种本能和意识,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
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至今科学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人类对生命的定义是:能回应刺激、自我复制(繁殖)的物质系统。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现存的生命种群,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发展,逐渐适应了环境,才幸免于被大自然淘汰、灭绝。可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存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大马哈鱼,大马哈鱼是否真的有这种境界,我们不得而知。动物的牺牲只是为了实现生命存在的本能。动物是靠本能来实现生命意义的。
一年又一年,这种悲壮的场面,一直延续了千万年。大马哈鱼的故事,如此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依恋,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大马哈鱼,是故乡的守望者,是爱情的殉道者,更是生命的奉献者。
大马哈鱼死后,他的尸体逐渐腐烂,成为他们的后代赖以生存的养料和食品。大马哈鱼不仅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下一代的出生、成长,沿海一带,无数的动物,包括熊、虎、狮,当然,也包括狼。这些哺乳动物以及许许多多的鸟类,从海水里捕捞大马哈鱼的尸体,饱餐终日,不仅如此,这些大马哈鱼的残骸,被飞禽走兽随处丢弃在广袤的原始森林里,大马哈鱼腐烂、风化,由于它们本身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也就成为原始森林上好的肥料,在大马哈鱼的润泽下,一望无垠的参天大树闪现在人们眼前„„
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2010级动科2班
学号:2010513044 姓名:宋康
第二篇:一曲悲壮的歌 观《圆明园》有感
一曲悲壮的歌
——观《圆明园》有感 那已消失在远方地平线的圆明园将永远是中华子孙心上难以泯灭的痛,就像是黄昏中依旧站立于烈风中的荆棘鸟,用凄惨的声音唱着一首悲壮的挽歌。你们,听到了吗?
念九州之繁荣,记中华之国耻。
——题记
今天已经是第三次观看《圆明园》这部科普片,然而每次欣赏都有着不一样的的感受。从起初的愤怒到后来的怨恨再到现在的思考,这部影片所带给我的已不再是知识上的拓展,更多的则是心灵的上碰撞。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盖神殿,那盖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粉脂。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中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皇家离园,很少有人能想象的出它最真实的模样。
只因那牡丹,便为此结下了子孙三代的情感;只因那一牡丹,便为世人打造出了这一旷世林园。
由雍正的建筑时的朴素淡雅到乾隆扩建时的气派奢华,无一不像我们展示着那时天朝的富足。从传教士王致诚的信中“中国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与它相类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筑方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唯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和英军随军牧师麦基的日记“中国皇帝的离宫在欧洲很有名,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中,我们便能足以感受到“天朝帝国”的威力。
然而正是因为这富可敌国的满足,这虚荣,这自大让圆明园在逐步走向不和谐,走向危机,走向遗址的边缘····
就像是马嘎尔尼勋爵所说的那样:“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外表和体积,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之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乾隆,这个功不可没但却自负的皇帝统治大清达60年之久,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然而,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世界一直在变。当乾隆陶醉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而大清却依旧按照2000多年前的模式运行,保守和自大正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当英国无情的用蛮力强迫打开中国大门之时,大清便从此被撕开了一道被侵略的口子······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大清帝国的武器竟然没有任何改变。面对敌人的长枪远袍,却只能是极差的低炮与长刀去应对。然而,中国勇士的无畏却无不令人折服。其自杀式的攻击震惊了当时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他说:“如果清军有很好的武器,很难想象他们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几个世纪前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就在八国联军毁坏圆明园中成为最后的挽歌。抢杀掠夺,放火摧毁便成为那时英法联军最痛快的活动,那充满欲望与贪婪的眼神让人永远也不能原谅他们的行为。三天三夜的焚烧,五座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了灰烬,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和焦土。黑色的烟雾遮天蔽日,就像圆梦园不散的阴魂。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更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
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也许我们想回到过去,去感受那天国的富足,林园的美丽;也许我们想回到过去,去告诫帝王的愚昧、科学的实力。然而,过去便已是过去,历史之所以叫做历史,便是因为他不曾重新来过。然而相信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过去的只有蛮力的战士,刻苦的努力,崇尚科学的睿智再加上民族的凝聚,相信这头巨狮会一天比一天强大,会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再次引领世界!但是,不管你身在何方,身处何地,请记得:心中有国,勿忘国耻!相信这也会是你前进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三文鱼的洄游人生
三文鱼的洄游人生
心中持有梦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让内心的坚韧伴随你走过通往梦想的曲折艰辛而又快乐的日子。我们可以选择碌碌无为,选择在一个小地方安稳地、宁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当你躺在床上的最后一刻,回望自己一生,如果你能说出“这一生值得了。”你,才是笑到最后的人,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
人生中有很多能让我们感叹的东西,有的时候这些事物小得我们都不曾发觉,就像加拿大三文鱼。三文鱼,日本人将之视为海鲜中的极品。但可以说,三文鱼是世界上我遇到过的最具冒险精神的,最有理想,最有抱负的动物。
在加拿大的新布伦瑞克省,有一个叫坎普贝尔顿村的村子被称为三文鱼的故乡,这个村子还为在1997年捕获的一条长8.5米重1吨的三文鱼按照原比例塑像。这就足见村民们最三文鱼的敬意和喜爱。三文鱼都出生在加拿大的卡皮诺河三文鱼孵化场。鱼卵受精后被藏在石头底下,以防止被其他鱼类补食。从鱼卵长成小鱼的过程中,也难免被捕食的厄运。在三文鱼一年的生长过程中,天上的鹰,水中的鱼和湖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捕食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文鱼艰难地生长,最后,每四条鱼中只有一条能够幸存。
长成之后,三文鱼因为内心的召唤游向大海去环游太平洋游。面对三文鱼的是更加艰险的旅程。无边的海洋,凶猛的大鱼,还有人类的捕捞,让幸存者少之又少。最后在出发的河口,这只大军,只剩下出发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了。最值得钦佩的是在河口游向出生地的时候,三文鱼必须24小时不停地游以面对湍急的河流而不被冲走。人们讲不进则退,这个时候对三文鱼来讲,不进则是灭亡。
等到这些三文鱼游到目的地的时候,他们浑身发红,因为所有的体能都已被消耗。这个时候,公三文鱼开始产卵,母三文鱼开始受精。结束这个过程也就结束了一生,他们双双筋疲力尽地倒在湖里。
这就是三文鱼的一生。生生息息,世世代代都进行着同样的事情。
三文鱼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有人会问三文鱼为什么要环游。就让这些问题留给那些驻足不前的人吧。他们一辈子都可能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在同一个圈子,生活在同一种习惯中,生活的路径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生活没有亮点,没有起色,没有创新。试问,有多少人面对这样的生活能找到自我呢。
我们一出生并有了一个故乡,而人的一生的价值就在寻找自己灵魂的家乡。人出生的地点不能选择,而终点则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这是我们不惧前行的动力,是勇往直前的勇气。路上的艰辛我们都不畏惧,因为这将使我们与灵魂的家乡走得更近。读书的辛苦,找工作的辛酸,生活的压力,一切都可以坦然面对。让我们背起行囊坚定地往前走,朝向自己的梦想前进。
第四篇:百年悲壮
百年悲壮
———纪念辛亥革命
历史从1866年11月12日跨过的那一刻起,中国的未来注定不会平静。只因有一个名叫孙文号逸仙的婴孩如一个梦般轻轻落在了广东省香山县。
随着时间不紧不慢地诅嚼,一个心怀祖国,风华正茂的爱国青年看见可怜的中国扶趴在腐败的封建专制的脚底下,心中铭刻的八个大字时刻提醒着他:不做大官,只做大事。
于是,他的梦也装饰点缀了中国的梦。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才恍然大悟,治国民之身躯远不如唤醒国民心中久被埋没的民主科学。
将思绪追溯到1894年,他在多位爱国华侨的帮助下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为的就是推翻媚外崇洋共和国。历史的脉络告诉我们,理想总是很丰感,可是现实却很骨感。当明确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奋斗目标时,当兴中会成立时,当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时,当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时,1895年清政府如一般强有力的龙卷风,毁灭了这一切的准备,还杀害了陆皓东等人。
不流血的革命就不足以衬托中国五星红旗的鲜红艳丽,不悲壮的革命就无法将祖国身上深插多年的毒刺彻底拔除,不轰烈曲折的革命就无法迎来期待已久的胜利果实。
深邃的双眼与冷静睿智的独特思想将你从失败中拉出来,你逃离日本,在横滨设立兴中会,连身为日本人也被你那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感动,你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更让许多日本人纷纷赞助。
1900年6月,你看准时机,乘着义和团运动的高涨,你派郑士良到惠州联络会党组织起义,并派史坚如到广州策划响应。但日本禁止军火出口,并不准你们这群爱国革命者在台湾活动,起义军血战半个月,终因孤立无援,弹药用尽,史坚如在广州被捕遇害,惠州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失败不断打击着你那颗热血革命心,你深知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坚信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你明白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谓。
黄花岗起义因那七十二烈士的英勇献身革命而歌颂至今,保路运动更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响应中外,武昌起义的成功因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而使辛亥革命四字刻在每位国人心中。
我该如何向世人彰显你那颗风尘百年却永不沧桑与民同在的爱国之心?你的不朽与璀璨摄人的人格魅力早在世人心上竖起一座屹立不倒的纪念碑,你是革命的天才,中国因你的存在而更添光彩。
与你同在,百年悲壮,亘古孙文……
第五篇:悲壮的生命之歌
悲壮的生命之歌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
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火灾中蚂蚁自救的故事足可让我们动容动心。蚂蚁们抱成一个团,老蚂蚁们在团外,年轻的小蚂蚁们在团内,是老蚂蚁们的牺牲成全了小蚂蚁们的生存。人类也是同样的模式,正是由于我们人自身的自我牺牲才成全了人类本身的生存。我们父母对我们而言就是那些老蚂蚁,他们保护着我们,而对于我们的后辈,他们又成了小蚂蚁,人类就这么一层层的保护着,一层的生存着,以后呢?也是如此,这种生存模式,会永生吗?我们这些在这儿苦苦生存的个体,不过是个中间过渡,可曾在什么重大的意义,又何曾有什么特殊,如此多的努力,如此多的牺牲方能保护着生命,难道我们的生命及种族不正是如此脆弱吗?也许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这也是一种坚韧一种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