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4课时 认识图形|西师大版-2019精选文档
总复习
第4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和辨认。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梳理所学的知识,会分类,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入复习
出示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
师:你看它漂亮吗?你知道它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
二、指导复习,巩固深化 1.复习认识图形。(1)找一找,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种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①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
②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大。
③圆柱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都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④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到处滚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板书如下: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图形,你会用哪个词?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要予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回答:
①长方体、正方体很听话。②圆柱有时听话,有时调皮。③球很调皮。
(2)摸一摸,猜一猜。
各小组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四种立体图形。活动一:老师说名称,学生根据其特点摸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学生摸一个图形,但不拿出袋子,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学生按要求参与活动。
活动一开始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形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活动。(3)指导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认识图形”。
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如果学生把第12题中机器人的眼珠认成球要肯定。2.复习分类。
(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教师提问:要给这些人物进行分类,你可以怎样分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有的是按年龄分,有的是按性别分。只要学生的理由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2)巩固,加深理解。指导学生自定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汇报时同学说明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 学生小组活动,先观察,然后讨论,再汇报。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⑤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⑥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⑦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⑧按自动铅笔和不是自动铅笔分„„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两部分知识:认识图形和分类。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吧!学生畅谈收获。
教师可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强化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提问:大家再想想,这节课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复习?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复习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归纳出“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分一分”等活动,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提问: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有针对性地回答。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之后所进行的复习课,通过复习,一方面让学生回忆并更深一步体会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寻找图形知识间的联系,解决综合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更持久,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从最开始的“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以及后面的分类练习,我都力求做到全员参与。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各种立体图形的体验。学生回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后,我让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立体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了再认。在分类的处理上,我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铅笔,这个过程学生说得很充分,也很积极。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但课堂上学生显得过分的开放,因此在组织教学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如何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_西师大版-文档资料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学习,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能辨认和区分三角形、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动手拼、动口讲、数等活动,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结合实际生活准确认识三角形和圆。(2)难点:能准确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导学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教师:这节课就用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学生活动:
1、学生辨认,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做总结。活动2【讲授】个体自学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教学例2 抽象出三角形和圆
1、认识物体。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2、分一分。
教师:你们准备把哪些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3、画一画。
在本子上把这两类分别用一个非常简洁的图形画出来。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物体。
2.学生:独立分类,教师辅助个别生。
3.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和分法。
4、通过画
一
画
来
初
步
认
识
三
角
形
和圆。
活动3【活动】互助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互助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圆
1、教师:孩子们,我们刚刚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很像呢?(球)那它们是一样的吗?
2、师:请拿出手中的物体(硬币、红领巾、圆柱)和画的三角形、圆在小组内先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进入小组做指导找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小组合作观察并说一说)
3、小组汇报结果。学生在汇报时同样要求学生语言准确,小组之间经比一比。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5、总结:三角形和圆与正方形长方形一样都只有一个面。活动4【活动】展示评价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评价学习成果:说一说,评一评对三角形和圆的学习认识
1、师: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特体的面是三角形?哪些物体的面是圆?
抽生回答,其他学生是小老师。
(教室里三角板的面
班徽的面、杯子上下两个面它们是圆形)
2、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物体的面是三形和圆,你能说一说吗?(比如拉罐上下两个面、圆桌的面等等)
3、课件展示生活中学生很少见到的带有面是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找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
3、认真读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4、展示结果,集体评议 活动5【练习】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1、找一找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
2、各画一个
长
方
形和正
方
形、三角
形、圆。
3、剪下P103页的各种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学生活动:
1、学生数一数图中的长方形有几个。
2、数一数图中的正方形有几个
3、学生剪图形,拼一拼。
活动6【作业】课时小结,进行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时内容进行小结。
2、学生完成P30练习六第2、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2)学生展示结果,集体评议。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3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西师大版-2019精选文档
总复习
第3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意义的理解。2.能解决一些数目较小,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能解决一些数目较小,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夯实基础
1.教师先出示加法圆盘,让学生用9分别加上外圈的数。再出示减法圆盘,让学生用18分别减去外圈的数。学生口答完成。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8+7 5+9 15-9 12-3 5+6 4+5= 7+8-5 12+3-7 学生看题目在作业本上写出得数并讲评。
二、指导练习,巩固深化
(一)看算式编题
教师从刚才的口算卡片中选出加法、减法的算式各一道,请学生根据这2个算式各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1.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展示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并写在黑板上(2~3题)。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刚才我们编的加法应用题,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和同桌相互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小结:
(1)求两部分的总数用加法计算;(2)两个数比较,求大的数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2.编减法应用题。
教师展示学生编的减法应用题,并写在黑板上(2~3题)。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和同桌相互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来解决问题。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教师小结:
(1)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2)两个数比较,求小的数用减法计算;(3)两个数比较,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二)一图四式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图列出几个算式?与小组中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根据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图画应用题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16题。学生先看图,再和同桌交流说图意。
学生汇报图意时教师要强调大括号的含义及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四)图文应用题
教师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加、减法问题。学生举例说明。
1.完成教材第105~106页“练习二十二”第17、18题。
学生分析这道题是求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再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提问:先说说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和这道题的问题,并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第19题。教师提问: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
我看到从教室出来了5人;我看到先从教室里出来了2人,后来又出来了3人;我看到先从教室里出来了3人,后来又出来了2人……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是从整体上去研究一共出来了多少人;有的同学分别从前门和后门研究出来的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结合这道题的问题用两种方法算一算教室里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观察图,弄懂题意后独立解答。
注意第二个算式有两种答案:12-2-3=7(人)或12-3-2=7(人)3.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第20题。学生进行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在交流学生提的数学问题时,要让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五)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思考题 引导学生明白两点: 1.“准载客”的意思?
2.不论怎样租车,这17人必须全部上车。对有困难的学生不作要求。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白了加法和减法问题的区别,请大家再次回忆什么情况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求两部分的总数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求大的数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两数比较,求小的数用减法计算;两数比较,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师:在解决问题时,希望同学们养成先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能让你受益终身!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接下来,我选出加法和减法各一题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在学生编题汇报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加法应用题和减法应用题的各种题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通过编题学生对加减法应用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
这节课复习了本册书上所有类型的应用题,内容丰富,但题量相对较多。因此在有些题目的处理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没有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与反思。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第五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难点: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电脑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谈话: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隋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出示小汽车图:如果现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
(2)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从家到学校的多种平移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3.画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4)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
把三角尺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也可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