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

时间:2019-05-12 22: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

第一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

图形的平移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

1、例2,第27页练习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长方形纸片、图画纸、制花边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教师:很好,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教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课件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课件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估计有的学生会说移动了6格,有的会说8格。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

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视频展示台上边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是两个长方形间相隔6格,说8格的是从位置①的某个点到位置②相应点相隔8格。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

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则可以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①的长方形上找一个点A闪烁,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闪烁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教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8格呢? 学生:8格。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离。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②。教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离。现在我们回到开始上课时看的图片中,(课件出示例2)这也是一个平移现象,把它和刚才的长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会回答:相同的是和长方形一样都在平移而且都是点到点之间的平移;不同的是长方形是沿水平方向平移而图片中的点是沿竖直方向平移)

教师:在方格纸上竖直平移了多少格呢?

如果学生能直接看出来,教师给予表扬;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看出,仍可以在方格纸上用学具操作后再说出平移了5格。

教师:现在你又能说说是怎样从位置③平移到位置④的?

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能说完整:是从位置③向下平移5格到位置④的。教师: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师:很好!我们观察平移现象时就应该注意观察图形的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板书:方向距离。(2)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学得不错,(课件出示三角形移动的情景图)你能再说一说三角形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吗?

学生:三角形从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教师:不错,(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呢?小组讨论,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操作完以后抽学生展示汇报,汇报的结果可能有两种: 学生1: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学生2: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③。教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种方法,你们赞成哪一种呢? 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教师:我们就以第1种方法来研究(课件演示三角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再到位置③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次我们研究的平移和前面我们研究的平移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我们研究的是1次平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2次平移。教师:对,你能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的吗?注意两次平移都要介绍清楚。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把同学们的说法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像这样介绍: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

学生一起介绍一遍。

教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刚才同学们汇报的第2种方法吗? 学生:能。抽学生介绍。教师:同学们在介绍的时候把两次平移有顺序地介绍清楚了。你觉得在介绍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有顺序地介绍,还要注意把两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介绍清楚。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在完成第2题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沿一个方向平移制成的各种花边。教师:这些花边漂亮吗? 学生:漂亮。

教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花边呢? 学生:想。教师:请同学们在桌上挑一个老师给你准备好的你喜欢的图案,用这个基本的图案在作业纸上画出美丽的花边来。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你准备怎样画呢?能说说在画花边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这个基本图案在作业纸上平移,就可以画出花边。但是在平移时,要注意图案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特别是距离要相等,这样设计出来的花边才好看。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设计花边,然后抽几个画得好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同学们的花边设计得真漂亮,你能用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墙报、装饰你的家吗?大家课后可以试试看。

第二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平移(一)

图形的平移教案

(一)魏俊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

1、例2,第27页练习六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教师:很好,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教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课件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课件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估计有的学生会说移动了6格,有的会说8格。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

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视频展示台上边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是两个长方形间相隔6格,说8格的是从位置①的某个点到位置②相应点相隔8格。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

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则可以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①的长方形上找一个点A闪烁,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闪烁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教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8格呢? 学生:8格。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离。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②。

教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离。(2)自学例1的第2小题(巩固平移的判断方法)

把它和刚才的长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1)自完成例1的第2小题。完成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会回答:相同的是和长方形一样都在平移而且都是点到点之间的平移;不同的是长方形是沿水平方向平移而图片中的点是沿竖直方向平移)(预设:无论取哪一个点作为观察点,都要找准平移后相对应的点,再数两点之间的格子数。)教师: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师:很好!我们观察平移现象时就应该注意观察图形的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板书:方向距离

2.分层教学三角形平移。

你能再说一说三角形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吗? 学生:三角形从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

教师:不错,(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呢?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设计意图: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汇报的结果可能有两种:

学生1: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学生2: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③。教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种方法,你们赞成哪一种呢? 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

前面我们研究的是1次平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2次平移。

描述三角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两次平移都要介绍清楚。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后汇报。

如:我们可以像这样介绍: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学生一起介绍一遍。

教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刚才同学们汇报的第2种方法吗? 学生:能。抽学生介绍。

教师:同学们在介绍的时候把两次平移有顺序地介绍清楚了。你觉得在介绍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有顺序地介绍,还要注意把两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介绍清楚。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在完成第2题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四、活动小结:可见做习题的重要性。同桌两位同学一人提出平移要求,另一人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具进行平移。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难点: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电脑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谈话: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隋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出示小汽车图:如果现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

(2)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从家到学校的多种平移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3.画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4)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

把三角尺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也可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篇:西师大版一班级数学教案___模板

西师大版一班级数学教案___模板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班级数学教案,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一:《7,6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洁数学问题的力量。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嬉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很多同学宠爱的水果,你喜爱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受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由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商量沟通。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看: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像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像?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觉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日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预备。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二:《8加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学问必需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聪慧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伴侣,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日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说:同桌沟通,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生说:信息:一组领了8瓶橙汁,二组领了7瓶橙汁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组领了6瓶矿泉水,二组领了7瓶矿泉水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商量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假如没有小棒,计算8+7应当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认真想一想,再小组沟通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同学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引导同学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②8加2等于10,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计算方法汇报

(5)方法优化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今日我们讨论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今日,我们要和潇洒哥一起进行闯关嬉戏。

1、第一关:摆一摆,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6=□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6时,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其次关:解决问题,看图列示

(4)第三关:开放题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规律:

1、其次个加数每次多1,结果每次多12、8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其次个数少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三:《9加几》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多向思维力量,进展共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索过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同学每人预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日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学问,有信念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老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提出数学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同学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看,图中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呢?

同学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嬉戏的,还有跳绳的。老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对同学的回答分别赐予确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问,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同学体会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老师点出答案。假如同学回答不上来,赐予鼓舞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状况不太好的状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老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同学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认真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觉,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同学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同学消失“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假如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同学有了这一剧烈刺激,唯恐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消失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同学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老师的确应当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同学动手圈一圈,让同学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老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同学回答后板书:9+3

老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连续板书:9+3=12)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同学独立思索后同桌或者小组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然后全班沟通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舞同学大胆说。

同学:我这样算……

老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伴侣算的一样?

同学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同学多向思维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获得胜利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留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商量,避开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状况消失)

谁到展现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依据同学完成的状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留意看。(有的老师认为应当让同学自己思索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劲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终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退课中的疲乏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老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伴侣的嬉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伴侣嬉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伴侣在做嬉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老师:请用你喜爱的方法算出9+5。

同学自行计算。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回答:我这样算……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由于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由于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老师:大家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爱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确很好,大家要多多用法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觉了,你们真聪慧。

【设计意图】让同学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同学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纳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舞同学多种摆法,依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同学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格外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对着9加几的算式,根据图中供应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同学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觉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其次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五、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学问,也能关心学习留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关心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班级数学教案

第五篇:(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乘整数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

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

(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1.7×60.3×120.8×35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假设1:学生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假设2: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1.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1.7×6就是6个1.7相加,即1.7+1.7+1.7+1.7+1.7+1.7 我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1.7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1.7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 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7×6=

1.7扩大10倍1 7

×6 ×6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同学做得对吗?二是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如果不是1.7×6的结果,应该把102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把这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学生:因为我们是把1.7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变,应该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0.217×6=102

1.7扩大10倍1 7

×6 ×6 0.2缩小10倍1 0 2

教师: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师: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 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就是把小数

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那么像这样的

算式大家会算了吗?

学生:会

教师:在这个菜市场里(指情景图)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0.20.3×12=3.60.8×35=28

1.71 23 5

×6×0.3

×0.8 0.23.62 8.0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发现什么?

学生: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教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 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师:刚才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学生:他们在计算一箱糖果的质量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汇报进行板书或者由学生直接板书,如下:

0.25×60=15

0.2 5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6 0 5.0 0

交流中可对学生作以下引导: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学生2:我认为把0.25看成25与60相乘时,不要把60后面的0忘了

如果忘了,积的小数位数就不准确了(可以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三、巩固运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你能不能注意这些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直接填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成功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未修改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为什么小芳家水费的问题没有同学解决呢?

学生:这是小数乘小数的问题了

教师:对!小数乘小数又怎样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以后再来进行交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简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二是重视把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需求

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能帮助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

?? ??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1、例2及第36页、第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梯形的面积 |西师大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积。2、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_西师大版-文档资料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学习,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能辨认和区分三角形、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动手拼、动口讲、数等活动,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达川区逸夫小学朱琪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

    语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目录(精选)

    语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目录 1、看海 2、古诗两首 3、三峡之秋 4、游漓江 积累与运用(一) 5、捅马蜂窝 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7、藏羚羊的故事 8、蝈蝈 积累与运用(二) 9、母鸡......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2016)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châ tuìã tóubá shâzhù lì mó câng lián yī ( )( )( ) jì sìqiâ yì róng yùjīng zhàndiǎn fànní j......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拼图(8)_西师大版-2019word文档

    图形拼图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小朋友们的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