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点滴感受
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点滴感受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且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也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提高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伙伴教学法、适时表扬法。
1.系统讲解法
系统讲解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这种教师的过多传授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的针对性,便于学生掌握。
2.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母亲节贺卡”,其中包括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3.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么坐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一帮一教学法
一帮一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
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6.适时鼓励法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少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无穷的自信心,让学生不断地去研究、探索,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学生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引导我们探索新的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
(责任编辑 刘新蕊)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点滴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点滴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各地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在此得到同行们的指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学以致用,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们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其中有美丽的图画、精彩的贺卡等,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二、“任务驱动”,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此任务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任务是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教学时,我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几个更小的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进行修改。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隐含在3个小任务中。另外,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个机器人。由于学生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二)任务设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一课时,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其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各种各样的桥”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赵州桥”课文引入,设计的任
务是:“仿照介绍赵州桥的方式,从网上收集资料,利用PowerPoint组合成一篇介绍性的演示文稿,可以介绍著名的桥梁,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三、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课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超级玛丽、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四、启发想像,唤起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也很少商讨与争论。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作者说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这样,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体育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设计学校新大门上的题词;
制作班级课程表、设计校运动会的会徽、口号、班牌、班徽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五、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要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衣食住行五十年”一课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在Word里合成研究报告,并加以美化修饰。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第三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周公渡中学 束冠兰
新大纲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实施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让他们写出激情飞扬、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构思巧妙,内容新颖的好作文,这就要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下面我就将本人的点滴感受简单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首先,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结果学生的作文真实感人。
第二,要表现作文个性化。作为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其他的干扰和限制。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规律性,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
第三,应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老师,希望尽快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而老师批改总需两个星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批改,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敲击学生心旋的力量。即使认真地讲评,由于教师唱的是独角戏,被表扬的学生有兴趣,而多数学生则漠不关心,写作差的学生,害怕成为反面典型而忐忑不安。因此,教师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批改。
让学生修改作文,要有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教师在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通读后,先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研究体裁是否正确,立意是否积极,选材是否得当,然后再从小处审视,语言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等,随后用标准批改符号标出。第二步,让学生集体修改。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批改要求和评分方法,让学生分别讨论,推荐出好的,在全班作为范文宣读。第三步,学生互批,小组互批,平行班之间互批等。要求学生批改后认真写好评语,并签名以示负责,然后教师抽查,肯定批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让学生再批一遍,吸取同学的意见,这样以来,学生既扩大了同篇作文的阅读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篇:亲子活动点滴感受
亲子活动点滴感受[论文]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信任、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班还未进行过这样的活动,为了使我们的家园联系取得更好的交流,我们举行了这次一次环保时装表演活动。我感觉到亲子活动它有很多的好处…...1、家长对环保认识的的提高
让家长了解人类在创造财富和文明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不过不加以制止,地球上就到处是垃圾。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把垃圾分类,把有用的垃圾加以利用,使之变废为宝,再声资源的使用同样是保护地球。如唐子扬的妈妈第一次用了马甲袋做了衣服,后来发现马甲袋易破,后来有改用了服装袋,而且还利用了废旧的录音带。可见她对环保有了一定认识。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也不能一一举例,但是从这些可以发现我们的家长在不断的变化也改变。
2、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可以加深亲子的交流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是可以利用的垃圾,所以我们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收集一些制作环保服装的废旧材料,在互相的合作中加深交流的机会。我发现我们家长收集的材料也比较的新颖,多种多样,有竹笋的壳、有泡面的盒子,有叶子,有水果冻盒子、录音带子等等。
3、让家长和孩子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环保服装,提高动手的能力
我们要求家长利用身边一切有利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做服装,如:用报纸做 衣服、用雪碧瓶做帽、用塑料纸做裙子等等。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的参与性也很强,做的衣服都是五彩缤纷的。有裙子、有婚纱、有帽子、有裤子、有挂件、有包等等。好象开一个服装展览会。
4、幼儿园在家培养孩子走时装步是锻炼孩子自信心的良好机会
一件漂亮的环保服装如果没有加上基本的时装走步,那么就不完美了。所以我们教师在幼儿园里训练孩子的基本走步。可以说孩子们对服装表演的欲望非常的强文档仅供参考
烈,特别是让 大班的几位幼儿表演了以后孩子们就不时的模仿。而且节奏感,步子的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像我们班的 姚家琪以前的她是一个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人家走步她总是在旁边看,但是自从看拉大班几位幼儿的表演她的积极性突然增强了,爱表现自己。而且走起来的 步子特别的到位,特别的好看。可见这样的一次活动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特别调动了孩子们表演的欲望。活动后家长的反映也很强烈,范苑的妈妈说“女儿今年上中班了,这次老师的邀请参加了这次活动,亲历了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活动是创造孩子、家长、教师一起活动的空间,更是三者情感交流的还形式。女儿感到新鲜,我们也感觉很不错。蔡川页的爸爸说“作为爸爸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只是做做游戏,但是让她知道付出和回报,得到和失去,胜利和失败的经历,更加深了我们父女的交流。希望学校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可见家长对这次活动的反响还是很多的。
总之套用几句我们家长说的话“亲子活动这种生动、活泼、有效的教育形式不仅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也能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找对数
对家长的说明:
此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感知语言的韵律,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建议: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着,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
可以有几种形式:
开始的时候,家长说,孩子对
当孩子对儿歌的内容基本了解后,家长与孩子一起说。
当孩子把儿歌的内容都记住了,让孩子说,家长对。
当这首儿歌熟悉后,可以适当改变内容,如哪个爱在水里游,可以回答“鸭子爱在水里游”,也可回答“鱼儿爱在水里游”。附:儿歌《我说一,谁对一》
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儿?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象把扇儿。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你说五,我对五,梅花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用头会顶球?你说九,我对九,海狮用头会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又本事?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第五篇: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点滴
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点滴
董堡乡中心完小
戚禹芬
新课程标准要求:“汉语拼音的能力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编排13课,同时编排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那么,在农村小学的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使农村孩子对枯燥的汉语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学生自我拼读的能力,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呢?笔者结合这几年来对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农村汉语拼音教学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众所周知,农村学生缺乏学前的教育,起点比较低;刚踏入一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讲,是一种陌生的东西;并且汉语拼音教学枯燥乏味,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学生学得快,同时也忘得快)的确是事实。在教学中,要想是学生更好学习汉语拼音,学好汉语拼音,就要得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单韵母“o”时,我以顺口溜的形式教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o”像什么呀?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星星、有的说像锣鼓面、有的说像棒棒糖„„。经过引导,一个个顺口溜从孩子的口中蹦出来:“一个圆圈ooo,一双眼睛ooo,一轮明月ooo,„„”这些顺口溜既形象又有趣,既让学生记住了“o”读音和形状,又能让学生记得牢,不忘记,学生的兴趣也不知不觉提高了。
当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单纯的顺口溜并不能使小孩保留有很长兴趣的,在教学中,我还不失时机的利用了儿歌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如读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并且还辅助于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汉语拼音,如:学生戴着字母头饰上台,一边用动作展示a、o、e的样子一边介绍自己。“小朋友好!我是o。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的回答:“o,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整节课孩子们都兴趣盎然。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点也不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编顺口溜、做游戏、唱儿歌等方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孩学兴趣的方式),我都会针对知识点的不同,把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地创设情景,找好规律,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汉语拼音
农村的小孩起点相对低,基础差,但“玩”也是农村小孩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抓住小孩的这个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情境,寻找规律,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汉语拼音,其实教学效果也不错。
如:教学j、q、x和i、u、v相拼的规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但是重点,也是天大的难点,无论教师怎样强调,学生总是掌握不了。后来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j、q、x带着小i出去玩,小i也要去,急得哭了,j、q、x说:‘你先擦掉眼泪,我们带你去。’小i忙擦掉眼泪,拉着j、q、x的手出去玩了。”在故事的情景中,让学生去理解j、q、x与i相拼规律可能难度太大,要求过高,学生也不容易掌握。接着用游戏配上儿歌,加强训练,通过做游戏“找朋友” 创设情景,让五位同学分别戴着j、q、x、u、i、ü 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i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i、ü头上的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然后学儿歌“j、q、x真顽皮,见了鱼眼就抹去。”通过学习儿歌,得出j、q、x与i、ü相拼头上两点要去掉的规律,即符合小学生“玩”的特点,在情景中又帮助学生加强了记忆。在后来的作业和测试中,j、q、x和i、u、v相拼的规律的相关题中,学生轻而易举的就完成,再也很少出错。
在后来的汉语拼音教学中,一旦遇到类似的重点或难点,我都会创设情境,因地制宜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读着儿歌或顺口溜的形式教学,很多枯燥乏味的知识都会“活起来”,会按自己设计的教学途径去实现,也就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农村学生更要重教学的过程,充分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
农村学生大多地处偏僻的山村,见识少(见的少,想到的也不多),更不用说有什么经验可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方法的教给。如复韵母的教学是汉语拼音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年龄较小,复韵母的数量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学习后学的快也忘得快,甚至多数学生不知该怎样去读才是。这就要在方法上下功夫,使之记得牢,难忘记,不但见到就会读,而且学会自己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一年级汉语拼音复韵母部分,一共编排成五课,24个复韵母。每课都编排四至五部分内容,每个复韵母都配有一幅图。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看图,如:ai、ei、ui时,第一幅图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通过看图,“挨”“矮”提示“ai”的音,接着看第二幅图和第三副图提示的是“ei”“ui”音,看懂了图然后才开始进行练习认读,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会达到心中有图,口中有音,图文结合,记忆也就会更深刻了。
但是,复韵母的出现并不时随时随地都都配得有图,关键是学生见它到就要会认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到复韵母的共性,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在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ai、ei、ui图形后,再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如:发ai时,先张大嘴巴发a音,口型由大到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些,中间气不断,一气读成ai。学生掌握ai的发音方法后,在单韵母a、o、e、i、u、ü发音的基础上,其它复韵母也依葫芦画瓢,教师加以引导,适时的纠正学生的发音,再加上声调反复读,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谁都知道这是在教学中强调“教”的方法,对于农村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汉语拼音的学习不仅是“学”的问题,更应该是启蒙教育中怎样“教”问题,决不能含糊,更不能小视。因为教师的教,对农村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影响非同小可,决定于学生以后怎样去学,能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发展的问题。
当然,汉语拼音教学不但是一门“教”的学问,也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的艺术。《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学会汉语拼音就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教学中,我们农村教师只有充分领会新课标精神,不断创新,创设情景,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只有以满腔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找出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些乐趣和规律,循循善诱,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生成为拼音学习的主人,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