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11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拼组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范文模版)

图形与拼组

教学目标 1.借助操作、观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3.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小鸟做个家吧!

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黄房子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谁来说一说?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提高。

3.蓝色房子的前、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种图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点拨:我们用边来给它起名,因为它有5条边,所以叫五边形。

4.红色房子的前、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种图形有什么特征?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依次分别完成自主练习中的1、3、4、5、2、6题,并及时进行交流与评价。

2.试一试练习后的聪明小屋。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第三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教具准备: 主题图。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新课探究

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 法

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

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反馈练习

随堂测试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图形的运动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推理 表内除法

克、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1题和第118页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呃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新课探究

二、复习练习

1、口算练习。

32÷4

81÷9

15÷5

24÷3

42÷7

40÷8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图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出示图 学生读题

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2×4

45÷5

56÷8

9÷7

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3、用竖式计算

45÷6=

56÷9=

63÷8=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9、10和第118页第11题。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板书课题.新课探究

二、复习统计

(1)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2)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3)练习二十二第10题出示图。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练习。

(4)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体验一下旋转现象。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画正字 图形的运动

平移

轴对称图形

旋转 教学反思

第五时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3和第117页第8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混合运算

新课探究

一、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领不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2)对比练习

30÷6-3

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4)买东西。

故事书20元/本

钢笔10元/支

笔记本5元/本

书包45元/个

①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买1本书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③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0÷6-3

1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4题和第117页第5、6题以及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学难点近似数的理解。教具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新课探究

一、知识回顾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答: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知识

1、读数、写数的复习①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小黑板)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你能来读一读吗?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O或两个O,(),末尾的0()

2、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二千七百四百六十三千零八十九六千零五二千八百零六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说说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哪一位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练习二十二第4题。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数的组成

①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例:2700由()个千,()个百组成的。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

②练习二十二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③练习二十二第13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复习近平似数练习二十二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习二十二第15题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反馈练习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的复习,提高口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笔算加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

3、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 口算,估算。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万以内加减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新课探究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口算:全班讲评,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订正。让学生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评,学生说说怎样算的,特别是800-260,当十位不够减时,该怎么办。提问: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3、复习近平似数

出示第5题,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二、复习估算

1、第8题:500元钱,可以买哪种自行车和哪种电风扇?你是怎样搭配的,把方案写出来。提醒用估算的方法完成。

学生在汇报时,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00元钱购买吗? 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复习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合适单位的填写,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具准备 洗衣粉、盐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克和千克。新课探究

一、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进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学生回答。

2、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

3、直观感受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出示:1块口香糖重1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盐重1千克。

4、进率关系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

1千克=1000克

5、测量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2分硬币重1()

一袋瓜子重200()一支牙膏重150()

一头牛重300()

一小瓶金龙鱼油重1000()

一只鸽子重250()一个西瓜重4()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200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1000克铁()1千克棉花

600克()6克+200克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练习二十二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好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115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提高本学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

2、通过综合练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新课探究

二、数与代数的练习

1、出示第114页第1题

2、找出这些算式中的除法式题。同桌之间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3、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社么?

4、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学生独立练习。说一说运算顺序

5、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6、2708接近几千?学生回答。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7、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体交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三、图形的练习出示第115页第2题

1、照样子剪一剪。学生动手剪。

2、找出你剪的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用彩笔描出他的对称轴。展示学生的作品。

3、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平移、旋转现象吗?学生回答。

4、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独立思考、分组交流。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什么方面还要加强?

教学反思 第十、十一课时

测试

教学内容 测试期末卷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对本册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不漏。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教学难点 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教具准备 两张期末试卷。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期末模拟考,检测一下你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探究

一、按期末考的要求模拟考。

二、阅卷。

三、讲解试卷。

四、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交流。

反馈练习根据测试情况,找出错误题,反复练习。随堂测试 学困生个别辅导。

课堂总结 你还有什么没掌握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案

六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01页红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有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研究过很多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有哪些吗?(师一一贴出6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谈话:我们已经研究过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特征、周长、面积„„)板书:特点、周长、面积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学生回顾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复习与整理平面图形有关知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老师也可以就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复习进程。

二、复习整理:

1、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谈话: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表格、大括号、知识树„„)

谈话:这些方法都很好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师巡视,指导方法)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1)表格整理:

名称 特点 计算公式平面 图 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2(a+b)S=ab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4a

S=a2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S=ah 三角形 内角和180度 S=

ah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S=

(a+b)h 圆形 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C=∏d

C=2∏r S=∏r2

(2)大括号整理: 分两类:

分三类:

(要求学生指着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3)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4)评价这些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展示整理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点、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帮助学生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板书)这些图形是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说到线段你还能想到什么?(直线、射线、角)谈话: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你画的这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将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整理成如下形式)

谈话:为了更好地研究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3、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1)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自己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2)汇报展示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整理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整理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复习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一条射线长3厘米。

()(2)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3)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4)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6)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2、P106 T4

3、P106 T7

4、P107 T8

5、P107 T9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突出整理的方法

第一个红点的问题就揭示了这个思路:怎样整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针对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征、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立体图形从名称、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平面图形中分两类,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在出现了线段之后,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注重沟通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教材设计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概念、特征、关系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3.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本节课中设计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青岛李沧路小学

杨冬)平面图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03红点1 【教材简析】:该板块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集中整理与复习。意在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是学校绿化的平面图,图中都出现了那些平面图形。老师随着学生的口答将六种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师:这块地的大小就是指它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 板书课件: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做面积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形状特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 师: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请你们把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学生在自己的6个平面图形上写公式,同时指名板书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进行回顾,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二)沟通联系,总结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想说哪个说哪个)1.长方形、正方形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课件演示)[板书:测量法] 思考:正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为什么?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课件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底——长

高——宽)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将圆沿着它的半径等分若干份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板书:割补法] 3.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二倍。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拼凑法] 师小结:根据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的出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这是运用了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用到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如:分数除法是运用转化思想转化成什么来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106页第5题,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四)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合作拼图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道理?你能结合刚才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找找原因吗?

请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这6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间的联系把它们贴在一张卡纸上,并用箭头表示。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能最好地体现出这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交流小结

展示排列的网络图,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8题,完成后小组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张老师最近新买了房子,准备装修。经测量,卫生间长3.2米,宽2.4米,高2.8米。他打算在地上铺边长0.4米的防滑方砖。你能帮张老师算一算,他至少要买多少这样的方砖呢?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课后反思】:

本课体现了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又有所创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生动。1.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如本课任务的确定,公式的推导、网络的构建,教师均为学生提供了话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2.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

3.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青岛天水路小学

高德山)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03——104立体图形体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整理与复习【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发现,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由学生自主回忆知识,教师可以很好的洞察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1.开放题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请你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下图

师:瞧,美丽的小鱼住进了我们制作的鱼缸里,小鱼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能算出我的体积吗?”出示

2.趣味探索:

这是一个饮料瓶的示意图,饮料瓶的容积是1250毫升,里面装有一些饮料。将这个饮料瓶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厘米。瓶里的饮料是多少毫升?如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好孩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收获、谈感受,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为探究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知识。结合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突出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知识再现 在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给小鱼找家的情境,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那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回忆、再现。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沉淀,便于形成学习的平台 ,抓准基点展开梳理 ,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在师生共同回顾了各个知识点后,进行了整理归类,我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复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下载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图形与拼组》参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形的拼组教案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延 安市北关小学李娟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延安市北关小学李娟 教材说明:《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

    《图形的拼组》教案

    图形的拼组 厦门前埔南区小学李惠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

    图形的拼组教案

    图形的拼组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放大风车歌曲).同学们知道是电视中那个栏目的主题曲吗?对。是董浩叔叔主持的《大风车节目》,今天,老师也带来......

    一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拼组教案 新人教版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

    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3、培养学生的动手......

    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拼组等练习形式,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的关系。3.在图形的......

    图形的拼组数学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数学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拼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是在既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