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一篇: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沁阳市第十一中学 职金环

摘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化学教育也随之产生了转变。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进入了化学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情境 兴趣

情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自身进一步发展有一种愿望,对社会期望行为表现出亲近和关切,在行为后自觉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化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离不开化学的进步,具有良好的化学修养,用化学来充实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丰富人生走向成功的前提。“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情景交融的地步为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和完美的生活,所以在化学的教育中有动之以情,用之以情,有感而发,学好化学和教好化学有一样的重要,以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之中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兴趣高涨,提出化学变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经过多种教育改革,用情感教育以成为现在的热潮。化学的教学在课堂内分为理论部分教学和实验部分教学。

一、理论部分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1、在教学情景的设置中贯彻情感教育

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和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于积极`肯定情绪想联系的个性倾向。毫不夸张的说,情感是化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兴趣是化学学习中的催化剂。学生对社会热点有一种新鲜感及了解内容的强烈欲望,因此要把握好理论和社会的联系,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全面发展和变通走向。人的任何心理过程和行为总是带有某种情绪色彩,对人的环境应起着这样和那样的作用。所以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景设置中应考虑到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心理压力大,耐挫折能力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差;学习目的性模糊;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心理疏导。所以在情景设计中应该指导他们学习的目的情感符合社会的需要、明确社会价值方向,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而设计情景完成教学内容。

2、以情育情,发挥教师主体性,学生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重要反映。健全人格应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才能在学习之中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正确树立学生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有差别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意承认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教师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

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的组织讨论教学

陈景润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在化学的教学中课堂问题与讨论至关重要。有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发言讨论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并积极鼓励这一部分学生的讨论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要求教师以指导的形式组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练习和提取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问和答的过程中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生一起改善课堂环境或以分组形式或以坐位形式来进行生生交流,使教室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乐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讨论能力也是学习化学疑点和难点的一个方法。

4、结合社会生活所需增强学科兴趣和情感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

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二、实验部分教学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我们的情感载着我们的行为,教育心理学曾用性格差异来划定学生发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的化学教育要用情必真,实验要用情必慎。陶行知说的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1、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

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2、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因此化学实验部分,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综上所述,化学的教学中应该综合化学理论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在情感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动之以情,用之以情。泰戈尔说:“感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没风帆船就不能航行。”所以,学生学习化学的感情应该和教师教学的感情产生共鸣,以生动的故事启迪学生的心灵,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陶冶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师应该注意情感的投入,用“心”去感知,去调动学生的感情,把学生引向课堂、引向教师、引向未来。教师应该和学生心连心、同欢乐、共忧愁。化学教师的情感育人的途径很广泛,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讲授到各种实践活动,从教材到各种教具等。具体说来,主要是教师通过完善自身、情理交融,依托于化学事实、化学概念和原理,通过化学实验、化学课外活动,借助于各种练习、复习和小结以及学习考评等。在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的状态下,熏陶、渗透、感染、点化,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著 《道德情感教育初论》和《情感德育论》

2、严康 著 《情感教育在培养数学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刘康宁 白志新 著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4、胡振开 主编《教育心理学》

5、卢家楣 主编《心理学》

第二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容县高中化学组:杨树文

53750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谈几点看法。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

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

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

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2008年九月荣获玉林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三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融美于情;寓情于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1

情感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有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丰富资源,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社会服务。化学内容枯燥琐碎,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主动探究,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一、爱心激励,真情感染

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拥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有一颗热爱之心。有了爱心,才会产生激情,有了激情,才会真情感染。教师对学生有了热爱之心,就会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希望每一个学生成就梦想。教师的爱要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通过自己的信任和和期待,通过自己的激励和行动去传递,让学生因喜爱j教师而热爱化学,学习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上课睡觉,这是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兴趣的表现。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不关注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以一颗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一次我问一位学生,某同学为什么上课睡觉,他说,老师在一次提问时,某同学回答错误,老师以嘲讽的口吻批评了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没有面子。随着时间推移,教师早不放在心上,而学生依然耿耿于怀。是啊,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我找到该生真诚表达了我的歉意,得到学生的理解,这个学生又燃起学习化学的热情,成绩一直保持前列。

可见,教师批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要爱心激励,真情感染,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收获。

二、展示学科之美,融美于情

化学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有待人们去观赏、去挖掘、去探究。化学是美的世界,它的美表现在内容美,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化学美还在于化学现象之美。化学现象以物质丰富多彩的颜色、立体多样的形状、多姿多彩的变化引起学生美的感觉。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吸引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总是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

化学的美需要教师用美的语言去表达,去激励。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内容美,可以概括学习的知识,勾勒其美的实质。可以抓住化学现象的形式美,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牢记于心。

化学世界之美,还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氛围,再现美的世界,体验妙趣横生的化学之美。此时,学生能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那么,学生一定会陶醉在美的化学世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优化提问,寓情于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疑难问题,有了疑问,需要具有克服疑难问题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坚强的意志、无所畏惧的精神。解决了疑难,学生就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就会产生释惑后的成功喜悦。

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紧扣教材,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间按一定的个数比进行的,单个的微粒非常小,肉眼看不见,也难于称量,那么,我们怎样把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这样设问,是利用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进惊奇的世界,让他们去探究。

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设疑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纵横联系,让知识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温故知新,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开启新知识的探索。

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难易适度。问题容易,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关注学情,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求知欲望,保持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

四、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化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最直接的内容。所以,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紧密联系实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时代的关联,体验到时代的气息,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教师要以情激情,用自己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一旦被激活,其学习的激情就会因此而释放、爆发。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胡勇电话:***

重庆市永川区金龙镇金龙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语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真情带动学生的真情,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情感的升华,进而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情

教学情境的设置主要是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而学生预先蓄积的与作品情感气氛相协调的情绪,会增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制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从而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去。

(一)充分利用好导语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语正富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会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因此教师设计导语要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富有文采、充满感情。而教师在给学生说这些导语时更要情感饱满,切合课文的感情基调。

比如四年级课文中的《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童年是美好的,在每个人记忆的花园里,总会有一些常开不败的花朵,给人留下永久的回忆。同学们,你有过在雨中嬉戏的经历吗?(学生回答)可是你有过在桂花雨中陶醉的经历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一切都沉浸在花香里。你抱住那桂花树,使劲地摇,尽情地摇,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落在你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满身都是。你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都陶醉了,你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然后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顺势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美丽的桂花雨,和作家共同分享童年的欢乐。”这段导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然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摇桂花的场景,激起学生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向往,也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

多媒体不仅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而且图象活动变化,能展开情节,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情感的激发正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往往对桂林山水美景缺少直观感受,如能用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桂林山水独特的景便可历历在目,理解背诵也就容易得多了。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却是不可多得。在教学中如果能将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身体力行带动情

教师自身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并因此会带动学生的情绪体验,转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这无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情感,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也才能真

正溶入作者的思想境界。

(一)语文老师要有真情

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马斯洛理论讲,人人都有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的需求。当学生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爱的满足后,自然会以真情回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与学生及时的进行感情的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心满意足。而这种美好的情感会在教师长期的真情带动下潜滋暗长,进而转变成学生对语文老师的爱,对语文课堂的爱。

(二)语文老师要像演员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放得开,能够在不同的课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带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教师放得开,学生自然能放得开,也只有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全身心神游在课堂故事的演绎中。

三、指导学生读出情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饱含浓浓情感的课堂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澜释放出来,那么此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把朗读当成一种表演,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次自我实现的机会。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讨论之后学生马上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这种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更好的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发展自己的情感空间。

四、探究文章主旨,悟出情

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而文章的主旨让我们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譬如我在教授《火烧云》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课文描绘了黄昏时分火烧云的出现直至消失的整个过程,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也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而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感悟。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我就让学生们把它改成课本剧去演,教学《精彩的马戏》时,就让学生真实的看一看马戏团表演,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课文理解更透彻,对作者情感领悟更深刻。

五、结合生活实际谈出情

语文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情感熏陶自然也能联系到他们的生活实际。这正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关键步骤,因此语文老师不能单纯的就课文讲课文,应给学生留有生发的时间。比如我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假如明天是父亲节,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因为之前教师做了很多的铺垫,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纷纷举手直抒心声,谈了对父爱深沉的理解,对在外父亲的思念,对出门打工父亲的担心、心疼,以及对自己以前不懂事的歉意等等。甚至有些同学是含着眼泪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深爱恋之情。此时作者的情感已融入学生的心中,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六、课堂结语激发情

好的课堂结语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更是对学生进一步的启发,它能诱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涤荡学生的情感。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结语: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孩子们,让我们由衷的说

一声“爸爸,我爱你”吧!这样的结语再次激起了学生对父亲的热爱之情。《圆明园的毁灭》的结语: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老师想,我们心中有的不仅仅是对圆明园的爱,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考。这些结语有效地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熏陶,让他们胸中的激情继续涌动。

七、课外练笔写出情

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是课堂4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收获的情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随笔,日记,读后感,小作文等形式课外延伸语文的学习。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在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制一张贺卡,写出他们对父亲的祝福,让他们的情感在生活中继续流淌、延伸。

总之语文教师要对情感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将它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真情带动学生的真情,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情感的升华进而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 宁,《编制个性化的探究方案,培养积极学习情感》,《江苏教育》,2007年第9期

[4]吴云霞,《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刍议》,《新课改导刊》,2005年第2期

第五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说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江西省崇义中学

李霞

*** 邮编:341300

【摘要】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课堂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

策略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明确的表达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里的“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课堂亦是如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一、转变教学理念,适时在课堂上做好情感导向

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卢俊曾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地,课堂是感化学生的舞台,教师是这天地与舞台的楷模。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拥 有热爱事业的情感和责任感,健康充沛的感情与高尚的人格。我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面对乱世长沮、桀溺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就此选择做一个辟世之士,夫子却选择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孔子此时此刻的心境。学生马上讲出了孔子强烈的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情感,他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就此我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质在于追寻、创造意义,激发学生体会“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爱国之情,从而高效地、迅速地激发了学生感悟的潜能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人。

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功如果不过硬,缺乏教学热情,不善于表达情感,教学语言没有美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着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提高朗读能力,讲究语言艺术,丰富自己的情感,善于领悟和表现语言的美,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通过教学互动、相互感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刘协《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主经,理者文之纬。”情感是文章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这就要求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读者须“披文以入情。”

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凝结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不仅向学生提供着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如班固《苏武传》塑造的一个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忠诚感;司马迁《报任安书》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及其所表现出的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论语》可使学生获得严谨治学、为人诚实、胸襟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余等修养方面的人文精神;韩愈《祭十二郎文》诸如“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的措辞,可以激发学生情到深处以堕泪。

(二)拓展课外阅读中的文化视野和情感领域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家》《红楼梦》《高老头》等八部经典名著,就是有意识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神,了解中外文化背景,把握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 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享受到莫大的乐趣和情感体验,那么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二)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善于创设情境和激情,注重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断、自我教育,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情境和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段编成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形象美,而《荷花淀》、《祝福》等课文则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知美,领略美,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多像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很多作品文质兼美,应把讲解,启发有机结合,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主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孙博.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报,2003,(1).【3】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长沙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 第11期.【4】孔维民.情感心理学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韩新建.论中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23~25.【6】肖纯.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报,2005年.7月.

下载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田鹏飞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期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

    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

    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凤彪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3期 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习的动机维持......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

    刘彬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清源镇二中刘彬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学是指教......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同江市第三中学 王云峰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胡良松 雷功乾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已不......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夏丐尊综观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