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区域活动为例,谈谈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支持与引导。
以区域活动为例,谈谈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支持与引导。
答: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活动,它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得和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首先,谈一谈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支持。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主要包括直接的支持和间接的支持。直接的支持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眼神、表情、动作等方式,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促进活动的发展。间接的支持是指教师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营造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提供,等等。
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尽力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以消除幼儿的顾虑和压力,帮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像巡警一样,到处观察是否有幼儿做出“出轨”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马上给予制止。在这样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欲望和行为都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尽量少发号施令,多观察、多倾听,多以商量的方式引导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的心理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举一个结构游戏的例子: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班上的几个幼儿正在用积木搭建马路上的汽车,有幼儿提出把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去,可是用什么来造高速公路呢?这时候,一个幼儿把几个塑料篮子里的积木都倒了出来,用这些塑料篮子拼在一起当高速公路。跟我配班老师看到了,马上批评:“看你们把玩具倒得到处都是,不好好玩,尽捣乱,赶紧把篮子放回去,把玩具整理好。”一个幼儿自主性探索的游戏被迫终止,幼儿迫于老师的权威,只好按照要求去收拾玩具了。
如果在这次游戏中,老师能以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方式,并积极地鼓励、肯定,适当地加以引导,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不应该带着“顽皮、不听话”等主观臆断来否定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行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鼓励、肯定和支持他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使幼儿不仅遵守规则,而且满足自主探索的欲望。
另外,老师也要宽容幼儿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失误。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尝试着探索、操作,但是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想法并不完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时,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幼儿产生这些想法的直接动机,并及时帮助幼儿树立重新尝试的信心,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
在美工活动区,有一个幼儿用颜料粉刷小兔家的新房子,可是我们老师提供给幼儿的画笔太小,粉刷起来太慢,于是,就想将房子放倒,将颜料直接倾倒在墙面上,结果可想而知,弄得满地满身都是颜料。看到这样的结果,幼儿感到很懊恼、很后悔,等待着教师的数落。
做为我们教师轻率地批评幼儿,就会大大挫伤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当支持幼儿、启发幼儿,与幼儿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共同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谈一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引导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引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引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朱文轩小朋友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毛毛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引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价值,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表现行为,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与引导,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有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着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规程》和《纲要》确定了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各个教育领域,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由此意义出发,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幼儿游戏,并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教学中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与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游戏活动的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游戏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的游戏活动)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参与、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情节是虚构的、内容角色来源于生活;其特征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其定义是幼儿喜爱的、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基本活动,是现实生活反映的活动。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除了刚才介绍的《规程》和《纲要》中对幼儿游戏重要性的阐述,现推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样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以“幼儿为本”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 ;我们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价值体现有:
1.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发展。发展运动技能、锻炼肢体肌肉动作、增强适应能力。
2.游戏促进了幼儿认知发展。(1)感知能力得到提高。(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3)语言能力得到发展。(4)想象力得到发展。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学习各种社会角色、摆脱自我为中心。
4.游戏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5.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初级的学习行为。
三、幼儿游戏的类型 幼儿游戏的类型多样,因不同的分类依据而不同。比如: ◆按认知理论分(皮亚杰):
1、实践性游戏(机能性游戏)
幼儿反复练习感知觉动作。如:反复地丢拣玩具或物品
2、象征性游戏
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如:用小篮代替汽车方向盘、“假装咱们受了伤”
3、有规则游戏
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的情节。如:体育游戏、棋牌游戏等 ◆按社会行为分(美国帕顿):
1、无所事事
幼儿不在玩,而是在东游西逛,玩弄自己的身体,或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事情或发呆。
2、单人游戏
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3、旁观行为
关注着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偶尔搭话或提问,但始终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4、平行游戏
幼儿单独游戏。玩具材料与其他人相类似,看起来好像是在一起玩,其实幼儿是在同伴旁边玩。
5、联合游戏
与同伴一起游戏。活动中出现相互模仿的行为,但没有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是凑在一起玩。
6、协作游戏
形成小组做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方法,通常会有一两个孩子组织指挥。
◆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前苏联学前教育学):
1、创造性游戏
(1)角色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2)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游戏。
(3)表演游戏:按照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有规则游戏
(1)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增进知识、发展智力。(2)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
(3)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4)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按幼儿对游戏的体验分(比勒):
1、机能游戏
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
2、想象游戏
模仿周围成人的某些行为,再现成人生活的游戏。
3、接受游戏
幼儿通过看电视、听故事而获得乐趣的活动。
4、结构游戏
幼儿用积木、粘土、沙或纸制品制作物品,进行造型活动。
◆我国目前常见的分类有创造性游戏和教学游戏。我们来看看示意图。
比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属于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就是教学游戏。
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化就是将教学融入到游戏之中,用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
今天我们主要来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一)体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体育游戏是由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组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情节和比赛因素,是综合了运动、游戏和指导三个要素的身体练习活动。1.体育游戏的内容
◆以基本动作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根据基本动作确立相对应的身体素质培养。2)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顺序和游戏目标选择内容。3)划分难度等级。
◆以游戏性质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模仿性体育游戏 2)竞赛性体育游戏 3)有主题情节的体育游戏 4)球类体育游戏 5)躲闪类体育游戏 6)民间体育游戏
◆以游戏器械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常规器械 2)传统民间器械 3)感觉统合器械 4)自制废旧器械
5)直接可利用的废旧器械 2.体育游戏的指导原则 1)经常性原则
体育游戏不能仅仅安排在集中教育活动时间内开展,应根据体育游戏的不同类别和特点,灵活、机动地将其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和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2)安全性原则
A考虑游戏范围、场地布置、参与人数、游戏器械的可靠性等。B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形成安全意识。C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运动。D动静交替 E注意因人施教 3)多样性原则
A设计符合幼儿兴趣的游戏情境 B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C专业的教师 4)发展性原则
尊重幼儿自身的动作发展顺序,考虑孩子发展的差异性,注意身体各部位基本运动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避免单调的身体运动专项训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各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体力较弱。
2.基本动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动作缺乏协调性和准确性。4.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
5.对游戏动作、角色、情节感兴趣,对结果不大注意。6.集体观念、纪律、配合、协调能力较差。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2.游戏情节要简单,角色要少。3.游戏规则要简单,易于遵守。
4.游戏中的基本动作练习的类型要少,最好只有一种。5.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师担任。中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体力比小班有增强。
2.动作协调性、平衡能力有明显进步,能辨别方向。3.有信心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
4.注意力易集中,能控制自己,在成人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5.喜欢有情节、角色、追逐性的游戏。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游戏情节可多样化,适当增加游戏角色。2.可进行多种动作的游戏。3.尝试简单的竞赛性游戏。4.引导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大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身体状况更强壮,体力更充沛。2.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动作的基本要领。3.动作协调有力、灵活自如。
4.开始具有组织游戏的能力,责任感、控制力和专注力逐步提高。5.喜欢挑战性游戏,关注游戏的胜负结果。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增加竞赛性的游戏。
2.游戏动作增多,难度也可增大。
3.游戏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复杂。4.可接受语言讲解。
5.增加游戏的复杂程度,可在游戏中加入更多的任务要求。
(二)音乐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1.音乐游戏的结构和内容
◆自娱性音乐游戏。是指幼儿自发产生的,没有目的,没有功利性,纯粹的自然游戏。如:自发的表演唱、自编的舞蹈、自由的表演等
◆教学性音乐游戏。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并组织的专门性音乐游戏。1)听力游戏
听力游戏是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听觉印象,提高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2)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是指以唱歌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享受歌唱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韵律游戏。韵律游戏是指幼儿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随着节奏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舞蹈动作。
4)节奏游戏。节奏游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来锻炼幼儿节奏感的游戏。2.音乐游戏的指导原则 1)随机性原则
应当在自然的状态下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2)趣味性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音乐游戏。3)活动性原则
应采用多样化活动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形体表现欲望。4)主体性原则
应充分关注到幼儿喜欢参与和乐于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3.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做好充分的游戏准备
教师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来设计游戏,确立好游戏主题,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为幼儿准备充足的道具。2)有效发挥教师的角色影响
跟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角色应随着游戏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变化。要善于利用游戏性语言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应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音乐示范。3)合理地调控幼儿的情绪
要求教师能够将幼儿群体的情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兴奋水平上,有效地避免兴奋点的转移或扩散。
4)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音乐优美的韵律所创造出的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各年龄段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有强烈的情感依附要求。
2.具有“吸收和感觉”的学习特点。3.主要靠倾听积累音乐感觉和经验。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给幼儿多听音乐的时间,但不要过长,内容要经常变化。2.要运用身体语言与幼儿交流,表情、眼神要亲切。3.在集体游戏时允许各班幼儿玩自己的游戏。4.选择重复的游戏形式。中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有初步的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积累,更喜欢音乐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2.小肌肉群动作能力比小班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能够较熟练操作盒使用物体,也有兴趣探索各种打击乐器。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的选择,采纳幼儿的意见并将其运用到活动中。2.要为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和机会。3.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合作和配合的机会。大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自主控制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接受挑战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不满足于较简单的游戏活动,有设计、组织游戏的需求和能力。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的创意,采纳幼儿的建议,为幼儿自主游戏创造条件。
(三)语言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语言游戏是指以语言要素为载体,以兴趣为本位,从而达到娱乐或教育教学等目的而非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1.语言游戏的内容 ◆音能游戏
1)发声、听音、辨音的游戏。A 发声游戏。(特别适合小班)B 听音、辨音游戏。C 易发错音和较难发音游戏。2)声调的练习A 纠正方言的游戏。B 语调的游戏 ◆词能游戏 1)名词游戏 2)动词游戏 3)形容词游戏 4)代词游戏 5)量词游戏 6)反义词游戏 7)礼貌用语游戏 8)成语游戏 ◆句子游戏 1)句式游戏 2)缩句和扩句游戏 3)对话游戏 ◆故事等其他游戏 ◆识字、阅读游戏 2.语言游戏的指导原则
1)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体验游戏过程与提升语言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肯定性评价与建议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各年龄段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 1.注意和记忆时间短暂。
2.处于牙牙学语状态,词语贫乏,语音不准。3.语句不完整,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4.喜欢模仿、重复别人的语言。
5.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有与他人交谈的意愿。6.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方法:
1.关注幼儿情感,设定幼儿熟悉而有趣的游戏情节。2.游戏情节使用富有儿童特点的重复性语言。3.游戏内容以练习发音和听音能力的游戏为主。4.丰富幼儿的词汇,教幼儿学习说完整的句子。
5.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尽量使用正确的发音、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语法。中班
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
1.语言器官已发育成熟,已具备正确发音的生理条件。2.说话欲望比小班强烈,喜欢与同伴和成人交流。3.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5.词汇量比小班时有大幅度增加,在交流中开始出现复杂的词汇,但不准确、完整。幼儿语言游戏指导方法: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清楚地吐字,学习调整声音的强弱,富有表现力地讲话。3.按原有的语言范例添加、更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4.培养倾听习惯。
5.用暗示方法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6.学习正确运用各种动词,练习运用形容词来描述事物。大班
幼儿语言发展状况:
1.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理解加深,能掌握一些抽象、概括的词。2.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交恰当。4.能完整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或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
5.不仅能熟练地运用简单句,而且还会使用各种复合句,能够用连接词来连贯、有条理地进行独立讲述。
6.成人的语言修养、讲述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等因素成为幼儿语言模仿的对象。幼儿语言游戏指导方法:
1.利用各种条件间接帮助幼儿完成游戏。2.教师要成为观察者、评价者。3.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语言的指导。4.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四)数学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数学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通过生动有趣、具体直观的操作手段,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依托游戏来实现,以激发幼儿相互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好感,是数学启蒙的有效途径。1.数学游戏的内容 ◆ 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竞赛性数学游戏
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于中、大班,不仅能满足幼儿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运动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 口头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不用直观教具,只用口头语言进行的游戏。◆ 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幼儿对数、形知识的充分认识。◆ 数学智力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适用于大班。2.数学游戏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应将数学经验与概念隐藏在游戏的材料和规则中。2)趣味性原则
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富有童趣。3)差异性原则
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4)互动性原则
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3.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和方法 ◆ 数学游戏的指导方法 数学游戏的导入 1)从生活经验引发思考 2)巧妙运用生活情境 3)设置挑战性任务 数学游戏中的语言 1)准确表述 2)有效提问
◆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单一行动,独自玩,喜欢独占玩具,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
2.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喜欢最熟悉的生活内容的游戏。多半是与手中的玩具进行交流,而不是与同伴交往。
3.愿意与身边的伙伴玩重复多次的游戏。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能够满足幼儿独自操作玩具的需求。
2.提供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操作材料,材料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引起他们操作兴趣。
3.活动时间灵活,地点随意,内容自主,环境开放,可在区域中让幼儿进行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中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游戏内容和情节与小班相比更加丰富多彩。
2.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在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身边奥秘的兴趣日渐浓厚。
3.思维方式是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
4.渴望与同伴交往,但缺少交往技能,经常产生纠纷。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置身于数学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2.营造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按照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在材料提供中,注重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3.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参加创造活动,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培养幼儿专心致志的品质,树立其自信心。
4.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学习与别人合作。大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游戏的主题与内容都更加新颖、有创意。
2.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会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3.处于合作游戏阶段,能与同伴一起有计划的游戏。4.会协商解决简单的问题。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数学学习生活化,教师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
2.幼儿动手能力增强,要多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创造一定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培养幼儿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观察幼儿,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简单了解这几种教学游戏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有效地调动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幼教同仁的重视。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在针对幼儿游戏的内容以及指导这块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接下来我园老师将会为大家带来集体教学活动以及现场游戏互动,从中大家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发展,谢谢大家!
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而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化就是将教学融入到游戏之中,用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游戏中,能较好地完成目标,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中获得了相关经验。
幼儿园的教学和游戏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呢?我们认为要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首先必须在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的性质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循序渐进地进入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而不是片面化的认为,在一节教学活动后牵强的加入个别游戏,那就是游戏化的教学了。在教育实践中,如若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幼儿游戏就会成为“游戏幼儿”,教学活动也会由于搞形式化的一套而变得低效或无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作用具有互补性,这两者的优化整合能使整个的幼儿教育变得完善,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作为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应当被纳入教学指导的范围。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
举例(李敏活动中角色扮演游戏的意义)或是视频案例
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大量讲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如要求学龄前儿童会背多少唐诗,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用教会孩子多少学科知识来扩大知名度,而家长也多以孩子识了多少字或会多少算术题来评判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游戏化的活动就是避免这些小学化错误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幼儿园特有的教学。
总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我们的童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篇:《教师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游戏活动支持与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为了响应国家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与水平,集团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宽广的学习的平台,聘请了多位专家以多样化的形式展开了《教师活动支持与能力提升》的一系列培训来指导我们更好的为幼儿提供发展。通过学习,我对幼儿区域游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区域游戏是孩子情感宣泄的补偿,在其他时候孩子的内心情感随着环境有所变换,在区角活动时,内心压抑或者想表达的情感都可以有效的宣泄出来。
区域游戏能够看到孩子发展的现状,在区角活动中,老师最好的指导就是观察,观察孩子什么时候又什么样的需求,你怎样做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区域活动中要从“寓教于乐”的观念转变为“寓学于乐”。因为“寓教于乐的”主体是老师,而“寓学于乐”的主体是儿童,让儿童的自主性得到发挥,让孩子自主习得经验,能够自主调节自主发展所需求的精神与物质。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区域是孩子接触的最多的,要多角度的为幼儿丰富教育,充分利用好区域的作用,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同时还得注意一些容易出现问题,如语言区:
1、采光。语言区作为孩子的看书的地方,首先要有自然光,最好是里自然光成一个45度角,光线强烈时记得拉上纱帘
2、语言区设计风格单一。图示的摆放要体现多样性和逻辑性。
3、图书的投放未以幼儿为本。幼儿的书架或书柜不能太高,年龄越大,阅读材料应越丰富。
4、图书设置地点不合理。要动静分开,与表演区分开,给幼儿创设一个安静的场所。
5、阅读材料和内容单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多种书(图卡、图片、连环画、画报等),提供内容多样性的书(绘本类、科学类、游戏类、益智类、工具类、童话类等)。
6、7、选择图书或投放不符合年龄特点的书。
阅读材料没有分类摆放。摆放标志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制作。
8、缺少自制图书。可以和主题相结合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得到的收获可谓是盆钵满盈,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我具有了一些全新的观念之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对于班级里不符合、不适应、不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内容精心调整与更换,创设出既能让幼儿玩的high的,又能促进其发展的区域活动,使孩子真正的成为“游戏者”。
朝花幼儿园来广营园 周茜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区域活动为例
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区域活动为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幼儿园又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初级学堂,邓小平主席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幼儿园孩子年级过小,其教学策略自然不同于青少年,近年来各种教育策略创新也层出不穷,本文以区域活动为例,就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字:幼儿园;教学策略;创新;区域活动
传统的小班幼儿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统一教授一些生活常识,培养孩子一些自理能力和简单的课业知识。这样的统一授课虽然较好管理,但未免抑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而现在教学策略的创新,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下面将以区域活动为例,探索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创新的意义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纪比较小,通常在进幼儿园之前一直呆在父母身边,而小班教学正是使孩子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一个过程。因此小班教学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一般采取以教为主,养为辅的教学策略,即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也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想象力等等。此阶段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小班教学要以相对生动一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比如故事引导、音乐教学等等。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创新的途径――以区域活动为例
区域活动是指一种小范围的开放性教育,是通过各种材料、活动等是幼儿感知表象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能够使幼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一)智力游戏区
所需材料:游戏场地,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比赛。
原因:此年龄段幼儿对亲人的依赖感较强,处在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出现一些恐惧心理,直接表现就是沉默寡言,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新环境有很强烈的排斥感。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可以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减少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感。
(二)科学区
所需材料:教师可以在区域能放上不同颜色的纸,在展示板上放上做好的撕纸图案。
原因:此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接触事物不多,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局限性,因此想象力特别丰富。这个时候,我们只要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幼儿就能发挥无穷的想象。
活动效果:撕纸活动不同于剪纸,对于幼儿来说,安全性比较高。撕纸活动既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建构区
所需材料:此区域可以放置一些玩具积木。
原因:对于此年龄段的幼儿,玩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而搭积木对幼儿来说也是个学习的好方法。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构思、整体意识以及空间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四)阅读区
所需材料:一些带有卡通人物的图片或简单书籍,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图片或者书籍。
原因:此阶段的幼儿往往对一些卡通人物感兴趣,通过卡通人物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效果:幼儿在观看这些卡通书籍时,幼师可以结合着图片内容,将一些礼貌用语或者道德故事融入其中,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角色区
所需材料:放一些模拟的商品,让幼儿自主扮演买家和卖家。
原因:此阶段幼儿对社会的感知比较薄弱,代入感也不强。
活动效果:大家都知道,学习是由模仿开始的,而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更可以建立幼儿的基础社会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融入感。
(六)表演区
所需材料:用播放器播放一些活泼的儿童歌曲或播放一些舞蹈视频。
原因:幼儿对节奏感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比起空乏的语言,韵律的程度比较高。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更能使幼儿身心愉悦从而培养其开朗的性格。
(七)美工区
所需材料:教师在此区域放上空白的图画或白纸以及彩笔,让幼儿自主为图画着色或创作图画。
原因:此阶段幼儿对事物的集中力薄弱,但其对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和对事物的敏感度,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八)运动区
所需材料:幼师可以在此区域放入篮球、特定高度的篮筐,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投进去一个球算该组一分,以此累计。
原因:现阶段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会为他人着想,团队意识更不用提,通过运动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活动效果:通过一点时间的投篮比赛,每组的幼儿都会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掌,即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九)沙水区
所需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区域放置几个纸箱子,分别画上物体的形状,让幼儿比一比谁能先把手里的事物投放到正确的箱子中。
原因:此年龄段的幼儿分辨能力还很模糊,正是学习对事物认识的好时机,如此客观将行为模式和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能加强幼儿的无意识记忆。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和对事物分类的条理性,也能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总 结:
教学策略的创新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区域活动也是教学策略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区域活动材料成本都不算高,实现起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却会使儿童的接受程度得到很大的改善。传统教学往往是统一教学、发展共性,从而抑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从以上范例不难看出,区域活动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更加生动的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以学习、在参与中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在轻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综上所述,区域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个人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策略上保持创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10,(6)
[3]曾惠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新课程,2011(4).
第五篇:游戏精神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最能体现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快乐的主动活动的机会,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落实《纲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
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区域里玩得很开心,但有的孩子则在区域里找不到乐趣,这是为什么呢?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到底应该得到什么?游戏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胡伊青加的《人:游戏者》一书中说到:“能游戏并不等于能体认游戏精神,同样对游戏的研究也代替不了对游戏精神的拥有。”可见,游戏还包括内在的精神价值,游戏与游戏精神虽相互联系但互不等同,只有真正投入到游戏中的游戏者才能体会到。游戏精神是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持续而愉悦地体验到的一种自由平等、主动探索和开放创新的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人的幸福追求特别关注。换句话说,游戏精神是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或心理体验。所以,在创设幼儿区域活动时,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游戏精神”。
一、区域活动中的游戏精神之自主平等
在区域中,活动的主题不应是由教师设定好的,而是应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让幼儿自主地发起区域活动,这样的活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一天上午,小朋友们都围着优优在看着什么。教师走过去,悄悄地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发现优优手里拿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小酒杯,酒杯里面是一层一层的鲜美欲滴的水果布丁。旁边有个孩子认出来了,说:“优优,这是一个布丁杯,我也做过。”另外一个也嚷嚷着:“优优,我也做过,我还做过飞机呢,上面有螺旋桨,像真的一样。”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教师了解到这个东西是在一个工坊做的,就请优优坐下来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分享她的作品。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类似的东西,于是就请孩子们带来他们各自制作的小作品,有美丽的小公主、神秘的三叶草、憨态可掬的南瓜娃娃、晶莹剔透的水晶仙子„„看着孩子们欣喜的神情,教师组织孩子们成立了“工坊工作室”,由他们自己当小老师,教其他的孩子制作自己的拿手作品,之前没有太多人气的美工区,现在成了孩子们的首选区域。
二、区域活动中的游戏精神之主动探究
教师应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空间。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遵循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思想,让幼儿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参与探索过程、亲历探索方法、交流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我们在幼儿兴趣基础上预设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入新的游戏活动。
如,在区域活动《花样年华》中,幼儿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个区域如何命名?这个区域里的材料有哪些?有哪些民族的服饰可以进行装饰?新疆的小花裙用什么材料装饰裙边?蒙古的腰带上面的图案可以怎么来表现?汉族的手绢花可以怎么搭配色彩?各种服装如何摆放?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和幼儿一起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的方法,激发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三、区域活动中的游戏精神之敢于创新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在区域环境的设计上,应能使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氛围营造上,应是开放的、非正式的、温馨的,让区域真正成为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创新的游戏场所。
各区域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的合作以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将各个区域的隔断围挡挪走,将有助于各个区域间的互动。在手工区,幼儿用各种彩色礼品纸包装糖果,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扇子;在数学区,幼儿根据所选择的图形摆放高高矮矮的罐子,并根据罐子的数量在单子上盖上相应数字;在美术区,幼儿用各种彩色油泥制作物品,用各种彩色笔对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装饰。而对于在这几个区域中的幼儿,都可以自由地在“取货处”选取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装饰物,由“管理员”对照单子用对应的压花器做上标识后发给他们。
四、区域活动中的游戏精神之愉悦体验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幼儿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把有利于幼儿的参与和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其中,参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创设区域的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一起参与区域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幼儿获得参与感和主人感;二是指区域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条件,给幼儿提供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实践证明,幼儿在自己创设的区域中,感情投入、参与的活动兴趣很高。因此,在区域创设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幼儿有自己学习、动手的能力,着重考虑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区域的主人,从区域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区域活动不仅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为幼儿情绪情感和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科学探索兴趣、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不仅能够利用区域的各种材料,与各种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区域中的人进行自由的交往,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内在需要,又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j.胡伊青加,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李一新,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发展[j],教育研究,2006,4 [5]林白桦,大班区域游戏活动与综合性主题活动整合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 [6]陈玲,区域活动前幼儿最佳心理状态的调整策略[j],教学园地,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