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3: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姓名:聂化东

学科:初中思想政治

职称:中学一级 电话:8952261 邮编:271029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二中学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下面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

一、发挥思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现代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材虽然将每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已经确定,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加工。具体要做到:

1、关注学生,即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讲“我知我家,我爱我家”这一框题时,我上课前就做好了调查工作,知道了学生其实很爱自己的父母,只是现在和父母在学习与娱乐、穿着与打扮等许多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沟通,矛盾很多。导致孩子嫌父母唠叨而父母则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亲子关系紧张。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我将学生所关心的这些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上有所借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教师,即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在讲“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框题时,如果仅仅照搬教材,直接讲述教师工作的特点是爱、敬业、奉献等,所以我们应该爱自己的老师。这样一来,知识也许灌输给了学生,但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我在处理这一块问题时,想到了要充分运用教师自身资源。上课时,我请来同学们喜欢的老师和学校知名的、优秀的老教师,使学生有机会和他们近距离接触,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如:你怎样看待学生?你工作以外大多数时间在做什么?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显得很清贫。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我们的教师现场回答,如:在我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一位有三十几年教龄的、优秀的老班主任说出他的工作以外大多时间都用在与学生交流或者家访上面了。另外一位令学生钦佩的老教师说,一个国家、民族要想发展立于世界之林,必须要有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师,哪怕再清贫,我也无怨无悔。听着一位位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言,以及他们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感人事件,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特点,真正达到“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也不能搞应试教育那一套,“我讲你听”的灌输教育。而要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小品、故事、讨论及情景体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参与到活动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趣味引课,引起学生注意

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此我在初三复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利用未来的广告的《心在一起》:“由中央台的一些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鞠萍等人,画面反映的是不让孩子被过往的车所溅起的水弄脏衣服而抱起一小姑娘„„”来设计引课, 教师问“能想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有关哪方面的?”学生很感兴趣的将广告歌从头到尾唱出来并异口同声的说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师跟着提出: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它包括哪些方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找出问题同时总结出其解决 问题的办法。

2.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首先问学生: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哪些不和谐呢?学生能列举出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逃税,同学间的打架等。接着教师提问:这些现象发展下去有哪些严重后果?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要这样做?请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做出阐述。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而此时再对学生进行爱惜资源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人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要和谐等,效果很好,学生感兴趣。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3.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你真棒”是不少教师很喜欢用的一句激励性评价语。而我认为切忌这样简单、重复、机械的评价。因为现在的学生对教师表扬时的语态、动作、表情、语言的丰富性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用心去爱学生、表扬学生,如果学生真好真棒,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要言简意赅的点到位才能达到表扬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指出学生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好”、“不错”、“很好”之类的简单评价。

诚然,要使自己的语言能评价到位并且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提升,这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多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把握好激励性评价应用的“度”,才能真正使其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等功效,真正体现其激励功能。

(三)、作业的布置:

以往我们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简单、重复、量大的题。学生觉得枯燥没兴趣,不喜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作业不做或随便做一下应付老师,教学效果不理想。本学期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我采取了一些尝试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作业形式来完成教材的作业内容。

1、手抄报的形式。在第一单元“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学习中让学生围绕有关家庭方面、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等方面自制小手抄报,学生兴趣浓厚,作业上交及时且质量高。

2、调查表的形式。在学习第四单元有关诚信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出一份有关诚信的试卷。并用这份试卷亲自到本班同学中做诚信调查,教师做辅助指导,效果良好。

3、自制图书的形式。在学完“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后,作为教学的延伸,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题,可通过看图书或上网查资料等方法去了解你所感兴趣的国家和民族,然后把大家的作业装订在一起,做成本班有纪念意义的图书。教学实效不错。通过这学期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将学科教学与课程教研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的一生作奠基。

(四)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表现出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渴求,培养起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活动实践”和课外活动,尤其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

二、运用语言的情感诱导功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温和的语言、慈祥的表情、信赖的目光、文明的行为等都可作为动力,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句情绪激昂的话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情感诱导,包括语言诱导、目光诱导、身教诱导等方面,有“万能信息的载体”之称的语言,在实施情感诱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情感诱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用于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影响学生思想、品格、道德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通俗、直观、风趣、幽默,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假如在教学中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甚至词不达意,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善于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语言,实施情感诱导,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以名人为榜样,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无论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不能不靠意志来支撑。

思品课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比较抽象,重知识,轻实践,趣味性少,学生初学时会感到很难懂、难学,对学习思想品德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往往无精打采,消极应付。如果学生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学好这门学科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学生的实际,我在开学初的教学中,除了及时培养学生对课任教师的信任和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外,还要在教学中经常用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依靠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在智慧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信、向上的积极心态,让学生不断地战胜自己。同时联系书本上学到的内容,用科学家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和创造发明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四、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是信任,尊重、赞许与鼓励就是对学生最大的信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注意了解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成绩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自己的智力水平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较相差并不大,只是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只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有失误时,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允许再尝试,给学生自尊、自由和自主。被人尊重是情感的最基本的需要,十五六岁的学生需要教师的了解、呵护,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赞许。因此,在课堂上,我从来不当众批评或讽刺挖苦学生,在课堂提问前,总是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后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更是关注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获得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信、自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实践证明,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五、学会感恩,增加学习的动力

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从而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感谢大自然。用《后天》等灾难性影片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斜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想想那些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海啸、泥石流、台风、沙尘暴„„吧!

(2)感谢父母。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生命,把我养育。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我组织召开了一期“感恩父母”的主题家长会!在这个家长会上好多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了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希望!孩子们终于明白父母、发誓要恩父母,回报父母!

(3)感谢老师。我应该感恩老师,是他们赐予我知识,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粘满双手的粉笔尘。很多时候家长老师为孩子们付出多少,孩子们并不明了,这就需要沟通,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和学生们贴在一起,给他们讲教育家的故事和身边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知道教师工作的伟大,从而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再行动上学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颗感恩之心!

(4)感谢生活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把一些励志、感恩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在书香中学会感恩; „„现实生活中《2003,中国之痛》、《2004,感动中国》、《2005,感悟瞬间》《背后的故事——走进千手观音》……这些节目能够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可爱、美丽的人,同时鼓励孩子们也去做一个感动小组、感动宿舍、感动班级、感动学校的人!在这样的感染之下,我们班级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是孩子们把感恩之心化为实际的行动。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 要 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们的关系是辨证的。智力因素是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是培养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强化和保证作用,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非智力因素促智力发展:培养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动机, 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激活情感, 增强学习效果; 砥砺意志, 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自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以非智力因素促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培养 兴趣 动机 情感 意志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老师们过多的重视语文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生硬呆板的习题课。语文所特有的丰富的情感、感悟、熏陶的教育方法已经荡然无存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于厌恶语文了。既然如此,又谈何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呢?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人智力因素而言的。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以非智力因素促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和利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开发呢?通过自己将近八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眼界,兴趣还能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心理有好奇、求新和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而语文教学故事性又特别强,因此,语文教学就不能人云亦云,总按一个模式进行教学,而要教出新花样,使学生觉得上每一节课都有所得,感到新鲜。我的做法是:

1、激发兴趣,唤起心理需要。

刚踏入中学校门的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能产生一种新鲜感。教师可利用其新鲜感而激发其学语文的兴趣。第一课堂,先叫一学生在黑板上书“人”字,接着在“人”字上作文章,讲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气魄;莫泊桑的“平凡中透出神奇,质朴里窥见光华”的名篇佳作„„并相机而导:学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是学做人。最后再抛出几个问题:你们能说一说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吗?你读过他们的文章吗?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为什么规定进复旦大学的理科生,大一时必修语文?这些问题既能很自然地将小学学过的与初中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巧妙地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好,数理化也难以学好;语文学不好,将来工作也不易做好。中学的语文内涵丰富,只要努力,学好语文会使人聪明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下课了,学生仍在纷纷议论着。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创设了一种充满魅力的课堂,这样的因时而启,相“机”而发,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还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这正是恰到好处地培养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如果问他们原因,多数人会说,每课都是分段、总结段意、总结中心思想,老是这一套真没意思。因此我根据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避免教学程式化,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如我在教学文言文《伤仲永》时,不是直接讲解文意,而是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反复诵读,领会文意,然后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结果学生学得都不错,还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采用了学生谈收获和提疑问的方式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回答积极,抽象的课文变得具体易懂了。又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来演故事,学生演得逼真,其他同学看得入了迷,学习兴趣大增。总之,只有教学方法新颖多样,才能使学生日渐感到上语文课是新鲜活泼、充满乐趣的。

3、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

在教学《荒岛余生》一课,我在开头引入时说:“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几句简单的导入语,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举例导入、设疑导入、想象导入、比较导入、释疑导入等,只要你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导入,一定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精心设计回味无穷的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结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好的结尾会使人有“余音饶梁,三日不绝”之感。如在教完《荒岛余生》之后,我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学生感到新奇,积极开动脑筋。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如何想尽各种办法,让人们发现自己,并安全获救的。好的结尾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形式活泼多样

中学生活泼好动, 富于幻想, 但注意力不够专注或不能持久, 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知识基础及心理特点, 将教学形式设计得活泼多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学习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好争、好胜的心理,教师适时地开展故事演讲、成语接龙、改错别字、书法等多项活动及比赛。初一上学期学生自学专题《狼》后,我让学生也来一场辩论,狼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学生热情高涨,三人一伙,五人一组,查找资料,编写提纲,主持人、辩手均由学生自己推选。辩论会气氛热烈,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但道理越辩越清,最后看法得到统一:看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尽量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看狼不能只看到狼这个个体,要看到在大自然的食物链中,它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辩论会的成功,使学生受益匪浅,倍受鼓舞。以后,在学了《七颗钻石》和《皇帝的新装》后,又自发地进行了课本剧表演。从别班同学的羡慕眼光里,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这些活动及比赛中,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追求,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师还可借助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等教学手段改变教学形式.二、激发动机,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密不可分。巴班斯基指出“任何活动(其中包括学习活动)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具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内需”的欲望;其次,教给学生以应有的知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1、进行学习语文目的教育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著名数学家上海复旦大学原校长苏步青教授在《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谈到: “(某些大学生)曾是数学尖子, 入大学后慢慢掉队, 有的竟然需要补考;有的论文内容相当好, 但文字表达很差;有的因没弄懂题意而做错习题;有的因语言表达不妥而将正确的题写错?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 若语文不及格, 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父亲是著名的数学家, 杨振宁读中学时, 他父亲延师为他逐字讲解《孟子》, 他能全文背诵。他曾饱含着热情地强调, 青年时代念过的微积分等等远不如这个重要。平时多用类似事例教育学生, 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在学习、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同时还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通过挖掘课文的思想、知识因素, 使学生认识语文是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文学素养、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意义, 就会产生学好语文的心理倾向, 进而形成学好语文的积极动机。

2、激发语文学习需要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则是一切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引发维持和加强的动力源泉。需要愈强烈、愈迫切,由它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就越有力。语文教学中的需要激励,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促使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行为求得自身的满足;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单调的教学形式,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 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把教学内容向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延伸,课内教学也要形式不拘。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学生看到语文的广泛应用及自己的差距, 容易激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心理需要。

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是需要激励的关键。自尊是学生对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等方面的愿望的心理体验;马斯洛关于需要的金字塔形象地表明,只有实现了“尊重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境界。一个学生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也就丧失了自信力这个成功的第一要素,其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话一句,更不用说有什么成就了。

3、榜样教育,激发动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中学生模仿力强,又常以自己崇拜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学中我经常借助榜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学《邓嫁先》一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了邓嫁先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而成为“两弹元勋”的,同时,我也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熟悉的优秀同学,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在班里树立典型,以此渠道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拼搏,激起酷爱学习的动机。

三、发挥情感因素,增强学习语文的效果

苏霍梅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尤为如此。常言道:“文以情动人”。哪一篇课文不饱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适当的方法,适时的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呢?

1、披文入情

著名“情感派”语文教学名家于漪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谈艺录》)。教师自己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因此,教师在调动自己的情感后,一定通过言行和声请等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触动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教育。若教师自己缺乏情感,那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如我在备《警察与赞美诗》一课时,深深的被作者那“含泪的微笑”所打动。我是用这样的导语引入新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有一系列小人物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都有着悲惨的命运。他们为了生存,在生命线上苦苦的挣扎者:有被资本家榨干血汗而成为骷髅般的“芦柴棒”,有被社会压迫得精神上已经麻木了的阿Q,有被封建礼教吞噬了魂灵、最后沦为“木偶似”的祥林嫂,而外国文学中的那些小人物又具有怎样的命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对一些小人物的回忆,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凋动起来,学生就会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认真地阅读课文揣摩苏比这个人物形象。

2、语感传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严谨、简洁、意深、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形成一种魅力,扣人心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学习之情,促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于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用充满情味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的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世界,使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她在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山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就会充满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会成为一道有光彩,充满某种精神,饱含某种情味的语流,潺潺流过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

3、评价激情

在课堂上,不管是正的评价或是负的评价,学生都需要,他会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公平的待他。哪怕是一种表情,一个手势的评价都会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评价要有精当的指导性。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能笼统含糊。如评价学生的朗读,用“读的不错,谁再读一段?”就不如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望今后继续努力”的评价。这一分为二具体而辨证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了努力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爱后的温暖”。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化否定性评价。如“你坐下”“不对”“谁再说说”,这种倾盆冷雨式的评价就浇灭了学生求知的火苗。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分析《孔乙己》一文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写出孔乙己的什么性格?一个学生答道:“虚伪”,老师并没有进行简单的否定,而是用了分析性的评价:“你想想,‘虚伪’是把真相隐藏起来给人以假相,而此处的孔乙己是真的有钱,并且一个个地捻出让人看。„„”这样的分析就能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钻研的欲望。

(2)评价要有强烈地启迪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有位老师向同学们问道:为什么用“水晶”来比喻小浩波的眼睛?学生答道:“纯洁无暇”,如果到此,老师只给一个简单而肯定的评价,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老师接着问道:“为什么不用‘玻璃’作比呢?它不也是透明的吗?”从而使学生悟出了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浩波童真的纯洁和可贵。这种启迪性的评价比老师简单的否定或一味把答案交给学生就更有启发性。

(3)评价要有热切的激励。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试想,在课堂上,你总是斥责学生东也不是,西也有错。学生见你上课心理就发怵,哪里还谈得上被吸引?如果我们多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艰难求索获得胜利的甜蜜,使之积累愉悦,积累成功,积累甜蜜,你的教学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四、磨砺意志,保证语文学习顺利进行

意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所谓培养意志,也就是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培养自制力,学会积累知识。教学中,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学习的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觉得上课时间长坐不住,希望早点下课而神不守舍,这些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与困难作斗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品德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具备科学世界观的人,才能为伟大的目的而表现出坚强的意志。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素材,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意志坚强起来。

2、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之自信、勇敢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必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习只能以失败告终。而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即使暂时落后或失败了,只要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成功也就不会遥远了。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我让学生思考:别人能学好语文,自己为什么学不好?一个人学不好出生以来就一直接触、学习、使用的母亲语言,自己服吗?你应当怎么办?应当急起直追!赶超他人,超越自我!然后从课本入手,从基础知识入手,在各种语文训练中注意知识的难易度,让大多数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结合学习中出现的难题,重点指导、突破,从而使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感到最苦闷和灰心的是书面表达题。大部分学生一遇到此类题目就“跳”过去,空着不做。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都说这类题太难了,就是硬答,一般也不正确。对这种望难生畏、避开难题的心理和做法,我送给学生一句话:世界上最怕的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要他们敢于面对难题的挑战,把困难当作磨练意志的磨刀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说:“我行!”消除了惧怕困难、不自信的心理障碍之后,再结合具体题目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答案。这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增强,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3、给学生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困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来说,好比是“磨刀石”,当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并实现了一定的目的时,意志力就会得到发展。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热情地鼓励他们,想办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难度较大的作业,教师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如背诵较长的古文,可以把课文分割成几段,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背完指定的段落。

4、充分利用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勤奋的学习性格

针对初中学生“三分钟热血”、毅力不强性格不定性、凡事图省事等特点,我时常送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业精于勤,荒于嬉。”“干劲,像一根奇特的焊条,它能帮助你把理想与现实紧紧地焊在一起。”并要求学生找一两个适合于自己的警句抄录在语文课本最醒目的地方,以时时激励、鞭策自己始终勤奋不懈。

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自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目的。

1、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

4、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几点粗浅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袁振国 《教学策略》

刁生富 《学会学习》

吴效峰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吴效峰 《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三篇: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3862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3862.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简红光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近几年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逐 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至于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本文拟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方面 提出一些浅见。

一、情境刺激

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因素是情绪、情感,而人的情绪、情感和动机、兴趣的产生受外部世界情境刺激等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语文教 学课堂的兴奋度。

这种情境刺激首先表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其次,是在语文老师教学的方法上。根据刺激物和刺激方式的 不同,我们可以将各种情境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实体情境。指有形的、实在的物体、物况情境,如课堂里展现的各种的实物、标本;根据语文教学的需 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工厂、新村、矿山、街道的各种现场等。这类情境 实感性强,易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2.模象情境。指根据相似原理,运用语文教学各种模拟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现事物形象。如模型展示、图画 再现、音乐宣染(配乐诗或配音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把文字形象化,句子趣味化,学生学习起来便会兴味 盎然。

3.语艺情境。指通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绘形、绘声、绘色地描摹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以激发学生的 情绪、情感和想象、联想。

4.问题情境。指通过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热 情。如,通过语文教师提出激疑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带着解疑的欲望去学习新课,以激起其对学习的求知欲。

二、活动陶冶

苏联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心理学的根本概念,活动与意识的统一是基本原理。人的心理在人的 活动(包括游戏、学习、社交、劳动等)中形成,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又在人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 的活动在人的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人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认识和创造的外 部世界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心理的全部发展过程。人的心理是在个体与外部对象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规律,人的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外部对象活动的内化,而外部对象活动又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化。智力因素是这 样,非智力因素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活动原理,坚持 在活动中陶冶。

坚持在活动中陶冶,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所谓活动,当然是学生主体的活动,不是语文老师“包办”,也 不是家长“代劳”,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没有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社会上某些 怪现象:如爷爷替孙子背书包,奶奶为孙子值日,妈妈为孩子做作业等等。这当然是错误的。正确的作法是贯 彻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倡的给孩子“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把儿童关在家中,让他 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经受锻炼;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把时间表排得满满的,要多给儿童空闲 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活动、去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在主体的各种活动中,在他们对待人、对待事、对待困难、对待成功和失败等各种矛盾中激发热情,磨炼意志,陶冶性格。在这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最 要紧的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兴趣活动,让孩子自己去活动和发展。

三、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指的是个体在取得的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心理研究认为,学生学习取 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学习取得成功,比如获得一种效益,解决一个难题,学会 一种技能,或者一次作业的优秀,一次比赛的胜利等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 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成为促 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当学习遭受失败,比如连连答题出错,作业失误,考试落伍等等,都可以引起学 生灰心、烦躁、自卑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挫伤学习热情。无论成功或者失败的情绪体验,都有一种循环反应。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学习与兴趣》一书中谈到关于学习“魔力圈”的理论,讲的就 是如何变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的“魔力圈”为良性循环的“魔力圈”。历来,人只认为是兴趣带来成功,殊不知,在幼少期,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在人的成长发展期,更多的是成功带来兴趣,有时甚至某方面的一次成功在 自己的成才道路上起关键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 的情绪体验,使之进入良好循环的“魔力圈”。

成功体验的关键在于成功。传统的语文教学采取“一律化”、“齐步走”,经常出现上等生“吃不饱”,下等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成功率不高;现代语文教学提倡“异步教学”,就使各类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 成功的欢乐。“异步教学”有这样几种: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异步——把学习过程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各 个学生都从独立自学中获得成功。二是作业异步——语文作业布置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情 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使上等生潜力得到发展,下等生也能拾级而上,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语文教学进度 异步——成绩好的可以超前;成绩差的允许先慢些,然后再快些。例如某校引进复式教学,根据学生语文成绩 参差不齐等情况,班级里实行分组教学,分上中下三组呈动态结构,定期调整,使各类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兴 趣,下等生也能抬起头来。

提倡分层次、分类型要求的异步作业。无论哪类学生,都不能使题目太易,题目太易,不仅不会产生成功 后的快乐,增强兴趣,反而会引起“没意思”感,挫伤积极性。科学的作法是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一定高的难度,让学生在“跳起摘桃”中感受到成功和胜利的欢乐与自豪。实践 证明,凡经过自己奋力取得的成功最能激励人、鼓舞人。语文教学开展“表现教育”。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 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成功。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从本质和主导方面说是个积极因素,引导得好,能 发挥大作用。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作业、活动中得到充分表 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在表现中优化个性。最近北京东城区开展的“表现——成功——快乐”的 三步曲,我认为是较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经验。

语文教学重视反馈强化。学生成功体验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自我获得的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 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我们要多通过肯定评价— —特别是在作文批改方面,使学生自我成功的内在体验因语文教师的反馈评价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差 生,更要多给肯定。如果对差生只看到其不足,只会使他们更加退避三舍,造成主体意识低下的恶性循环。在 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在学生尚未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之前不打分”、“不给坏分数”的作法很值得借 鉴。

语文教学要善于化败为胜。成功体验的核心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但是,成功体验再多,也难 免出现某些错误。出现失误怎么办?语文教师要注意优化接触方式,主动理解、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转化 “失败者”的心态,尽快从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这样,失败也可转化为胜利。美国心理学 家布鲁姆所调查的一位奥运泳将说,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当他进入另一年龄组后,每赛皆败,因此萌生放弃之 念,但他的父亲对他说:“等你赢了一场再罢休,不要因为输了就放弃。”结果赢了,他也不再想到要退隐。

四、非言语交流

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总是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 的。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非智力因素中,它总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 来。所以,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特别重视非言语交流的应用。

用系统观点看,非言语行动是人际交往中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国外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 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语文教师经常用于教学领域的有以下几种:

1.体态语。指以人身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动作等。这些在师生之间的交往、理解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然而这却常常被语文教师所忽视。有的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视和颜悦色为有失尊严,在语 文教学中很难给学生宽松感、愉悦感;有的只注意知识讲授中的传情入神,不注意自身体态表情给学生学习情 绪上带来的影响。殊不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都会给 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样,一个轻蔑的目光,一个冷漠的脸色,也会给学生造成压抑和挫伤。

2.人际距离。霍尔的经典研究认为,人们总是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某种距离。人际距离是情感活动的一个变量。日常生活,语文教学中确也证明,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情感性 质(爱或恨)与情感变量(强或弱)。人际靠近会在对方身上产生深厚的情感效应。据此,我认为,人际距离 是影响非智力因素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人际距离的调控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 “动之以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接近后进生,多给他们帮助和鼓励,使之不 产生被忽视、被冷落感,学生精神受挫时,教师有意靠拢他们,使之在感情上得到补偿,等等。3.语文教学的副语言。又叫辅助语或类语言。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的音量、音调、速度、节 奏和类似语言的笑声、感叹声等。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有偏见,尽管没有通过言语直接表示出来,学生 仍可从教师讲话声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或者欢笑、叹息中有所觉察,因而也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氛围优化

语文教学或学生学习语文应进行氛围优化。氛围优化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气氛宜人,特别是人际关 系和谐优化。

情绪是个体搞好学习语文的首要条件,而周围环境气氛,尤其是人际关系则是影响个体情绪的重要因素。

氛围优化强调环境气氛的暗示作用,它通过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以潜在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 生潜意识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优化的氛围如同演戏中的音响、灯 光、布景、色彩等因素一样有着强有力的激发情感作用。而人的情绪、情感都具有弥散、泛化的特性。凡愉快、兴奋等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各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干什么都情绪高、效果好;反之,凡恐惧、苦恼等 消极的情绪,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各区域处于抑制状态,干什么都情绪低、效果差。

怎样实现氛围优化呢?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学生生活环境氛围的优化,尽力使学生生活在快乐之中。只有愉 快地生活,才能愉快地学习。在精神上要多给学生快乐感、兴奋感;少给他们压抑感、恐惧感。要把“欢乐的 童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象小燕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展翅在生活的太空。语文学习虽然有紧张的一面,但“主 旋律”应该是快乐,这就不能片面宣扬传统的“苦作舟”的信条,而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各种艺术手段多给学生 创造“乐作舟”的氛围,使语文教学在愉快之中进行。

(作者单位:永定培丰学区)

第四篇:作文教学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文教学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会李文达中学

张海燕

[摘要]作文教学活动中,既包含着智力因素的参与,也包含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作文教学更需要把这两种因素密切地联系起来。但目前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传授写作知识和作文技巧,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写小作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通过作文评改多鼓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写小作

培养情感和意志

竞赛

鼓励表扬

作文教学中主体活动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活动。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等,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据教育家、生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我们在教学中提倡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狭义上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它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作文教学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激发兴趣,诱发动机,使他们具有稳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对指导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下面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用写小作打开学生写作的泉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现在不少学生平时闲聊时就高谈阔论,妙语连珠,给朋友写信时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但要他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时,却紧锁眉宇,东拉西扯或者三言两语,有的甚至还“谈文色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他们缺少写作的热情和写作的冲动感。当然,这与我们语文教师的作文命题也有不可推脱的关系。有时我们忽略了教学对象作为生命个体具有的丰富性和发展特征,忽略了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而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造成了高耗抵效的作文教学。有时我们光为了顺应教材要求,出的题目让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在作文中说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 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是说,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进而愿意动脑动笔,将它表达出来。

为此我选择写小作来改变学生的畏难心态。写小作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次数不定,一周一作或一周多作,不受体裁、题目、内容、表达等限制。它可以是感悟生活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缘事而发的洒洒万言。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把所见所闻写下来,而且不要求那么多“清规戒律”,让学生怎么高兴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就能得“优秀”。结果怎么样呢?一篇篇小作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成了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索的天地。在小作里有学生初涉人生的体验,有对语文学习的困惑,学生可以宣泄衷情,可以描绘人生,可以揭露丑恶。例如高三学生刚参加完学校“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科代表梁佩莲同学就在小作本上抒写感想:“18岁不需要矫情修饰,她本身就是一种芬芳,一种魅力,一种成长!18岁,我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翘首回望,昨日的一切一切仍历历在目,温柔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只想大声地向世界宣布:“18岁,我想握住你的手!”学习完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张晓风的《只因为年轻啊》,梁华同学就在小作本上表达与作者不同的思考:“只因为年轻啊,我们更懂爱!只因年轻,我们热爱生命,热爱阳光,热爱雨露。我们毫无保留地爱着一切美好和不那么美好的事物,我们的爱是那么强烈,如果你还年轻你会懂,如果你能体会,你会震撼。年轻的爱是没有负担的。只因年轻,我们的爱像一片轻轻的羽毛,悄悄地飘落在你的心湖,泛起轻微的波纹,却从不会起浪。我们能让你在平静的时候感受一丝丝温暖,不会热烈,但一定会余温不断。年轻的爱是纯洁的„„”不难发现,写小作还可提高学生的谴词造句能力,雕璞琢玉,映出华光。我想作文教学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在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拓宽写作天地,让他们自由写作,放飞思绪,天马行空去尽情表达,而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绪僵死在条条框框中。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意志培养

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作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常常有 2 学生感叹生活的平凡、单调,拿起笔就无话可写。殊不知,一个人对生活有 情才能对生活有所发现,才能给他增添无限的情趣。现在学生作文的参考资料特多,他们喜欢运用“拿来主义”,把别人的文章或材料或主题“偷天换日”就成了自己的作文,由于文中大部分的经历感受不是他自己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没有新意和个性,还让人啼笑皆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个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也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热爱、乐观的态度融入生活。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一场精彩的电影,一本好书,一次登山踏青活动,一回献爱心捐款的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特的见解。生活经验唤起情感,再由情感激发写作欲望,学生自己愿意写、比老师要求写,甚至逼着写要更加有益。另外,意志的培养是作文的另一种内动力。作文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有时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有一个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就是意志。写作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我注意利用班上写作水平较高的尖子生,发挥“鲶鱼效应”。我请写作尖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心得体会,或谈谈写作教训、甘苦,以激起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平时作文训练后,我会选择一两篇优秀的作文采用教师朗读或尖子生自读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评析。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练就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我依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12个语文学习小组(4—6人一组),挑选一名负责任、能起到指导作用的同学作为组长,然后由组长根据写作需要进行具体分工,指导大家合作完成一篇作文。下周的作文评改课,小组长就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汇报本小组合作写作文历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得到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分语文学习小组不但培养学生互助相容、和谐负责、荣辱与共的合作意识,还教会学生用正当的手段积极地参与公平竞争,遇到问题怎样解决,这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3 特别是学校作文竞赛、征文比赛等脱颖而出的获奖同学,其所属语文小组的组员定会倍感自豪,从此更加努力,同时其他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也被激发起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现在不少学生看书只看故事情节,似乎看书的唯一目的就是知道书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文中的好词好句不会细细品尝,更不会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为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我不失时机地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例如在班上开展“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此外,还有“歇后语”比赛,“成语竞赛”,“一人说一个作文素材故事”,“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口头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本学期我在自己执教的两个平衡班上举行一次作文竞赛。竞赛时我按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他们分为四组,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性格等情况分别命四道不同难度的作文题让他们各自竞赛。水平相当的同学在一组,每组的前五名都是获奖学生,这样可以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从而增强更多同学写作的自信心:那诱人的果实,自己努力跳一跳,也能摘得到。

四、多加表扬,作文评改多鼓励

学生大多爱表扬,怕批评。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水平,同一个思想,同一种经历,同一等智力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意见是尊重的,又是敏感的。我们切忌以自身的好恶作为评定的标准,一棍子打死文中的不足。否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其实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其闪光点,无论是篇章结构、立意取材方面的成功之处,还是一个新颖的标题,几句精彩的议论抒情等等,甚至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的运用之妙,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就是位善于发现学生作文闪光点的人,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某个词用得好,她批个“好”字;某个句子用得好,画条曲线,她批个“妙”字;某篇文章写得好,她肯定会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宣传!如今我也为人师表,我也 4 学会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在批改和评语上谨慎行事,好作文毫无吝啬地打高分,写得不够好的作文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特别是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偶尔也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或一个精彩的片段)。例如前不久的学校运动会高三(2)班的“短跑健将”李玉兰同学在200米决赛中不幸摔了一跤,膝盖直冒鲜血,老师同学们都劝她离场,但她爬起来继续比赛,她强忍着伤痛拼力猛追,最终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为班争了光。她在一次小作中道出了自己的心迹,这是她高中阶段最后一次参加校运会,也是唯一没有拿到短跑冠军的一次,作文记叙了她参加比赛时的复杂感情,不少细节写得比较感人。我抓住这个闪光点在班上特意表扬和点评,从此她对待作文的态度明显认真多了。又如我班的区慧敏同学月测写的作文文笔不错,驾驽语言的能力较强,但结构不清晰,中心不突出。针对这点,我私下里极力表扬她的词汇丰富,文采飞扬,同时也委婉地告诉她作文的不足之处,希望她能用心把文章修改好,为班上奉上一篇优秀的写作范文。结果她修改后的文章大有进步,加上她情真意切的朗读,在课堂上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生应该具备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的习惯,形成较好的性格。我认为学生作文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例如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等。在评价过程中,我不但要求学生说出别人作文的优点缺点,还要讲出自己的道理观点以及觉得怎样修改才好。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另外,写作水平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激起了写作兴趣,接着还要不断地练习,笔耕不辍,再加上顽强的意志力,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假以时日,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成功的作品出现。[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和教师谈写作》(叶圣陶)《现代学习心理辅导》(连榕)

第五篇:谈聋校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聋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学校

朱官达

邮编 224400 摘 要:在聋校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笔者认为是可以更好地提高聋校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激发 培养

严格要求 提高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在聋哑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除要重视聋哑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外,教师还要注意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用坚强的意志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聋生一旦对数学发生了兴趣,就能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聋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时使中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之中,自然地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激发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完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后,教材最后的口算练习

(五)和练习六P17第17题有这样两道题:(240+36)÷6=,32×25= 一般情况下,解答前一道题前,不加训练,学生不会想到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广到除法,进行简便计算,而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数学练习课起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25+12)×4=(125+3)×8=(14+25)×8=(12+125)×8=(420+42)÷21=(34+340)÷34= 学生很快算完了前四题,后两题学生不能很快算出,有的学生按四则运算顺序计算,被老师否定,心里非常着急。这时教师提示学生用乘法分配律那样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犹如“柳暗花明又见一村”,心里非常高兴,兴致也很高,学得也很快。觉得这样算更简便,因而对简便计算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后一道口算题“32×25”,大部分学生觉得有困难,这时教师提示学生用乘法运算定律思考,这时,学生兴趣很大,大多学生把算式改写为:(30+2)×25= 进行计算,这时,教师指第二题“ 32×25= ”,让学生想:几和25相乘得整百数,学生会立即想到4和25相乘得整百数,教师再问:32里有几个4?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想到只要把32拆成8×4进行计算更为简便。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出10道可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让其它同学练习,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思维更为活跃、集中。许多同学写出了象:16×125= 36×25= 65×99+65=(120+24)÷12= 29×6+6=(25+125)×8= 这样的题目,这时课已止而学生的兴趣不止。

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认真钻研,认真挖掘,是不难找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被激发出来,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需要学习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学生就会从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而变得趣味无穷,从讨厌数学变为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持积极的态度。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时,她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操作,(1)要求把4个苹果平均分在两个盘子里;(2)要求把2个平均苹果分在两个盘子里;(3)要求把1个苹果平均分在两个盘子里。第一、第二次操作,学生没有困难,第三次操作,学生觉得非常为难,纷纷摇头表示不能分了;这时教师拿出一把小刀,边拿边问学生可不可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这时学生纷纷做出把苹果一切为二的动作,这时教师把苹果一切为二,分在两个盘子里,又问学生:这怎么用数来表示它?学生都说不会用数表示。这时教师及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大家想不想学习它?学生齐说想学会它。

这堂课,由于教师在课始就设计了学生认知的冲突,学生需要学习的心理非常迫切,因而这堂课学生学得非常主动、非常认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在巩固练习及课堂作业中没有一个学生出现一点错误,学生学习的效果出奇地好,再加上教师在这节课上适时地表扬,学生从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笔者认为:教师如果经常这样精心设计,使学生有学习的心理需求,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渐渐地学生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的。

三、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也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在我们聋哑学校数学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为学生作榜样,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他们;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例如:在我们聋哑学校,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进行审题,分析题意,再解答应用题的专项训练,中低年级学生自己解答应用题时,大多数学生是粗枝大叶地读一下题目,然后记下一个数字,再用“加”、“减”、“乘”或“除”号连接另一个数,接着解题,解完后也不检查验证是否符合题意。学生这样做错误率往往较高。我们教师不仅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示范,在巩固练习时还要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教完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五册——“万以内加、减法笔算”中的“应用题”P16的例题后,学生巩固练习和作业时,(如P18练习五第5题: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有故事书32本。连环画有多少本?)应培养学生这样的解题习惯,要求学生解题时:(1)认真审题: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略);(2)认真分析,①找出关键句(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②说出是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是故事书和连环画比,连环画多,故事书少);③对照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出已知哪个量,要求哪个量(已知了故事书有32本,要求连环画有多少本);④说出本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本题要求比一个数量多一部分的数量,应用加法计算)。(3)解答;(4)检查验证:是不是连环画的本数比故事书多。

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在较长时期内,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定型下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二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进行训练和强化。

总之,在聋校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笔者认为是可以更好地提高聋校数学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01-01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下载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5篇范文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杨 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中学) 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理论......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影响化学有效教学有两大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是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理论学习心得(五篇模版)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理论学习心得 上传: 吴发明更新时间:2012-5-19 17:16:23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几点实践(.doc(共五则范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几点实践 摘 要:近年来,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意识到过去的教学由于只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忽视了非......

    语文教学优化非智力因素初探

    语文教学优化非智力因素初探 目前,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教学实践的实际都充分证明,非智力因素既是影响学习质量能否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又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决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这个暑假中,我院所要求的关于真题的收集活动正式开展起来。虽然有点措手不及,不知所措。因为以前没有什么经验与先例,但是我还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格式......

    英语教学与非智力因素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利用摘要: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系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原因,说明了......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滁州市全椒县郑桥小学 刘成民 摘要: 根据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现状,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比城里孩子差,基于这些,加强农村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