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图讲故事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反思
讲故事时儿童喜欢的事,本次的内容是“看图讲故事”,教材选取的是埃﹒奥﹒卜劳恩《父与子》系列作品之一。连环漫画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观看。在教学中,教师抓住“看图”这一切入点,让学生充分观察每幅图,弄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再完整的叙述每幅图的意思,这为后面的续编打好基础。在续编故事时,让学生根据前面几幅图的意思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再把原作与学生想象的画面相比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智慧,同时也为自己的创新而获得成就感。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完整,故事讲述较零碎,说明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这类学生是重点提升对象。
第二篇:看图讲故事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2017——2018学上学期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按顺序讲清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看图讲故事这种口语交际,还是首次接触。学习时,可运用观察法,按顺序观察每幅图,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再根据前面几幅图的意思,通过合理的想象、同桌交流,弄清故事会怎么发展,讲故事内容续编下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父与子》漫画】同学们,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次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二、欣赏漫画,想象画面
同学们,请自由观察图画,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按顺序一幅一幅交流。【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
2、对最后一幅图要想象得合理,与前面的图之间要有联系。
3、小组成员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的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第一幅图主要讲了晚餐时间到了,妈妈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准备开饭了。爸爸坐在桌旁,但儿子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2、第二幅图讲的是爸爸去喊儿子吃饭,发现儿子正趴在房间的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
3、第三幅图讲的是爸爸喊儿子去吃饭,儿子放下书走了。爸爸非常想知道儿子看的是什么书。
4、第四幅图讲妈妈和儿子在饭桌旁等了很久,却不见爸爸的影子,他们非常纳闷儿:爸爸在干什么?
5、第五幅图讲妈妈让儿子去喊爸爸回来吃饭。】
同学们,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请认真想想,事情会怎样发展?儿子去找爸爸,发现爸爸在干什么?他又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的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觉得爸爸一定是被那本书吸引住了,也在看书呢!
2、我认为,爸爸被书吸引住了,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儿子看着爸爸,也忍不住了,干脆一起趴在地板上看起书来,他们都忘了吃饭。】
三、补充想象,形成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故事,你认为怎样才能讲好?
预设:
【课件出示:
1、把这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了。
2、不能简单地把几幅图内容相加,这样故事不好听。】
同学们,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除了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还要补充些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要补充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表情等,这就能够丰富画面内容。比如,第二幅图中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的样子要讲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也产生好奇的心理,想去看那本书。】
同学们,谁来来试试? 预设:
【课件出示:“儿子!吃饭啦!”爸爸一边喊,一边来到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看得那么入神,连爸爸的喊声都没听到,他仍旧头也不抬地看着。】
同学们,你们听,加上动作描写的故事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也让我们好奇起来,儿子究竟看的是一本什么书?按照这样的方法,大家再来想象画面,把这些内容加进去,看谁讲得精彩,吸引人。
四、小组比赛,讲述故事
同学们,请自由练说故事。同学们,请在小组内进行讲故事比赛,比比,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生动?
同学们,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五、总结回顾,形成能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了有趣的漫画,讲了有趣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预设:
1、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才能弄懂图画的意思。
2、把几幅图连起来讲的时候,要按照顺序,这样故事才有条理。
3、我明白了不能只讲图上画了什么,还要推测图画里的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样故事才会更生动。
4、我感受到了这个漫画里的一家人非常快乐,他们的感情很深。
六、课外扩展作业
把故事完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看——想——说——听
第三篇:讲故事-教学反思
《讲故事》教学反思
南街小学
史珊珊 《讲故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之前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归一应用题和归总应用题。教学时我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伊始,我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学会有条理、有依据、有顺序地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教材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放在一起呈现,所以我在教学中使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两种题型算法上的不同,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以前在课结束时,我经常因为时间不够省略了让学生回顾、总结这一环节,总结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没有省略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研读教材,联系上下相关的知识点,沟通它们的联系,找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联结点,进行通盘考虑,才能体悟编者用意,做到心中有本,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加挥洒自如,尽情展示教学魅力,品味成功教学的喜悦。
第四篇: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看图讲故事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看图讲故事《梨子小提琴》
——李宇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中班语言 看图讲故事
活动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片中的角色,动作的变化,引导幼儿丰富发展故事情节。
2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小刺猬是用什么办法帮助了同伴,以及其它动物的表现。
3能一边看图一边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
2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你们还记得上次老师给大家讲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巨人到后来并没有新鞋穿,可是为什么他仍然快乐?今天,老师很想听你们来讲故事。
2讲故事前,我们来猜一猜,它们都是谁?(幼儿猜被覆盖的小猪,刺猬,河马。)
出示图1: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通过对动物动作的观察,引导幼儿展开想象,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猜猜是谁躲在树林后面。
(引导幼儿观察大灰狼的动作及神态,想象大灰狼的心里在想什么,并且,能用贴切的语气和形象的动作将大灰狼心里想的用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图2:
引导语:“接着,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后,请幼儿讲述。
预设提问:
小鸟,小猪,小刺猬,河马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是(小鸟,小猪,河马,小刺猬)你会怎么办?
(让幼儿认真的观察后,充分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帮助他们丰富语言。)
4出示图3:
引导语:你们猜猜,大灰狼吃到小动物了吗?为什么呢?
揭示图3,预设提问:
当凶恶的大灰狼扑向小动物时,我们的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后,说说自己对画面表现出的情节的理解。在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讲述时,教师用肯定的目光和动作对幼儿进行鼓励,并且,有意识的用幼儿可以理解的形容词丰富他们的语言。
5分组阅读活动:
每位幼儿一本图书,自由阅读,结伴讲述或听老师讲故事。
(大班后期,教师应更加注意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会对今后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个别自主阅读习惯不太好或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在老师的讲述中再次学习。)
6给故事起名字。
(给故事起名字,需要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较恰当的语言进行归纳,能对培养幼儿思维的聚合能力,语言的准确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连贯讲述:
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
(让个别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除了对其本身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附:故事
勇敢的小刺猬
小刺猬和小猪坐在岸边草地上玩着拍手游戏,河马伯伯泡在河水里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小鸟也飞落在河马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树丛中躲藏着一只大灰狼,他正盯着胖乎乎的小猪直流口水呢。
突然,小鸟发现了大灰狼,飞起来大叫:“大灰狼来了!”这时候,大灰狼正朝着小猪猛扑过来,小猪害怕得叫起来:“救命啊!”
河马伯伯对小猪喊道:“小猪,快到我背上来。”小猪急忙向河边跑去。这时,小刺猬团起身体,挡住大灰狼的路。大灰狼生气地大叫:“别挡住我的路!”说着,大灰狼对着小刺猬,狠狠地踢了一脚。“哎吆!”大灰狼大叫一声,痛得直跳。大灰狼带着受伤的脚逃回了森林,大家开心地笑起来,都夸奖小刺猬“真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