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

时间:2019-05-15 03:3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

第一篇: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

让幼儿园的课程透出农味

(教育经验)

青县曹寺幼儿园王媛媛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耕耘收获着。自2011年课题申请成功后,我们就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中间有上级领导们的大力支持,有园领导的一扑纳心,更有课题组姐们的团结协作。我们的课题名称是“本地农村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研究之:课程‘农味’化研究”“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在尽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收获,我觉得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我们意识能力的加强,我们的孩子在课题的研究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时间是最好的验证,我们已经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成功转型为科研型幼儿教师,这是最值得我们开心的。研究的经过是枯燥的、盲目的、布满挫折和疑惑的但是我们都克服过来了,面对自己辛苦研究的成果,我们觉得还远远不够丰硕,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收获和经验。

一、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

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本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开展活动的“新教材”、“活教材”。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周围的环境有亲切感,有探索奥妙的先决条件和美好愿望。因此,我们顺其自然,让幼儿贴近生活,亲近自然。我们在开展活动时,紧紧围绕一个“农”字,让农村的环境、农作物、农产品展现在幼儿面前,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

1、主题墙的设计充满农味

在第一次农味主题墙饰的设计时,我以农村幼儿熟悉的秸秆、玉米粒、芦苇、蒲棒等和幼儿一起制作了“开心农庄”这个主题墙。在第二次主题墙设计中我用当地大棚种植的培养盒做成了现在使用的这面主题墙“爱”,现在主题墙的设计我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发展和孩子的参与而不是以前的只注重美观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最大使用率。除了设计充满农味的主题墙在课程的发展上更注意凸显农味。

2、课程的开展凸显农味

在研究中我开展了“找春天”“秋天里”“下雪了”等主题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采摘、去触摸、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如用我们亲自采摘的野花野菜进行艺术插花;用柳条编草帽、花环、长辫;用玉米皮、糜子编织草垫;用玉米芯、橡皮筋作拉力器;用玉米、大豆串项链、手链;用小葫芦、小麦作沙锤;用麦秆吹画;用棉花、棉壳进行粘贴;用玉米、大豆、高粱、南瓜、葫芦等装扮我们的小超市和绿色长廊。

3、种植活动让幼儿回归农味

我园地处农村,农作物物品丰富,乡土资源更是取之不尽,黑黑的泥巴随处可见,黄黄的野草唾手可得,还有各种水生物、种子、树叶等,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孩子提供乡土资源奠定了基础。因此充分挖掘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将这些教育资源和新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同时,感受农村的美,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知识。种植区和自然角是幼儿身边的一个自然小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常见的种子和农作物作为种植的对象,在每一类植物旁边贴上标签名称,养护需要的条件,并让幼儿参与管理,每天引导幼儿观察,进行简单的记录,直至收获。例:种子发芽活动中,幼儿把种子种在泥土里,过了几天,有的芽没发出来就烂了,有的刚发芽就枯萎了,有的刚长出叶子就被虫吃掉了,孩子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积累到了有关植物发芽的经验----种子发芽需要水,但又不能浇水太多,种子发芽后需要阳光,有了虫就应该喷点杀虫剂、、、、、孩子们通过主动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有时,教师还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种植方法,按幼儿的意愿,对同一种类的植物尝试不用的种植方法,比较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他们的出芽率,生长速度等,激发幼儿探究精神。整个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建设性的提问和不间断的引导,孩子们对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种植中享受各种乐趣,获得各种经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

二、自制连环画书拓宽农村孩子的阅读空间。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将幼儿喜闻乐见的绘画手段运用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体验-赏析-绘图-讲述”四步走的教学,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绘画表征能力,引发了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此基础上,遵循生态教育的理念,顺应教师的研究思路,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我们的农味课程为连环画的素材,让幼儿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创作源泉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思想画下来,丰富幼儿的思维和创作能力。其中创作的连环画有:找春天、种植山药豆、瓜架下、参观大棚、等等。这样的模式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提升绘画和阅读能力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让民间游戏重回农村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一直坚持“每天保证孩子最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搜集整理适合幼儿玩的民间体育游戏,将部分游戏进行一定改编使之适合幼儿特点及时代特点,还将幼儿一些创造性的玩法整理形成新的玩法,让孩子玩出健康的体魄,玩出快乐的心情,锻炼想象力和创造性。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组织教师、家长和幼儿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比如,玉米皮制作的蒲团,大大小小,可作飞碟、可作游戏坐垫、可作中标物;“泥工系列”、“一纸多玩”、自编绳系列等等。“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能促进幼儿敏捷的思维和机智灵活的反应能力;“跳房子”、“跟皮筋”等游戏能锻炼了幼儿的弹跳力;“扔沙包”等游戏能锻炼幼儿的手臂力。“旧瓶装新酒”还别有一番滋味:将民间传统游戏重新开发再利用,效果很好。创新性的玩法填补了农村幼儿园匮乏的户外活动器械,解决了经典游戏难以开展的问题。

总觉得要说的还有许多,总之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它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蕴藏着的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客观上形成了我园幼儿教育的特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最为重要的是,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得到了很大提高。虽然课题研究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对农味课程的开发利用还将继续。

第二篇:农村幼儿园课程管理

幼儿园课程质量是衡量一所幼儿园水平的重要指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育人目标的载体,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力,是体现幼儿园质量、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日活动皆课程,为了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稳步实施,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原本性、传承性和发展性,我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组织。(1)组织机构

课程活动领导小组,业务领导小组,年级组,主题承包人,直接实施者—各班任课教师。(2)有效运作策略

1、明确职责、相互合作

园长全面负责、把舵、调控;业务园长负责指导学习、游戏等的组织与实施,负责保教秩序、课程建设常规的落实;课题组负责关注研究方向与动态,常规教学与非常规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年级组长,负责把握教材分析、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年级组课程实施的容量与质量;主题承包人--各班班主任,全员全程质量管理责任。

2、同时还邀请县教研员成为课程实施的专业指导者,阶段性参与课程审议,帮助教师清晰课程理念、指导规划与实施、给予教育理论的辅导,参与阶段或终端评价等。另外还有家长也会间接、非正式地参与课程活动,如支援幼儿活动材料,担任编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课程管理上要统整。对课程计划、课题计划、学科计划的统整,在每个主题实施阶段,各相关责任主体能对课程内容、课务安排做结构性分析:常规课程与拓展课程,主题内容与非主题内容,传承部分与突破部分„„

3、“一日活动皆课程”常规落实

我们必须对一日活动、一周计划甚至一个主题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处处有教育、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围绕某一知识点或具体的活动内容,形成多个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充分表现表达。这些系列活动有各类学科集体教学、各类游戏、动手制作以及劳动等多种类型。所以,在主题实施中融合性安排“动手表现”、“快乐”活动;在主题环境中,创设和利用“巧手区”、“展示空间”;逐步优化“动手做”教育活动模式。

二、积累详实的课程实施资料。

过程性资料:文本资料,主要是孩子的学习记录类;电子资料,主要是老师工作记录、相关背景材料;音像资料:主要是孩子活动的照片、录像,研讨课、特色活动的录像等。

对主题名称、主题思路或前言、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主题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主题反思与评价、主题管理,一定要搜集所有的过程性资料,并由主题第一责任人负责,主题结束后一周内完成。

三、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园长能否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专业能力。因此,对于园长来说,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课程管理效果。

首先,要给予教师相应的课程决策权,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自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计划,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调整活动的进程,根据活动的需要布置和更换教育情境,并允许教师自行选择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工具、方式,等等。

其次,在软件资源配置中给与教师支持和服务。比如增加幼儿园书籍资料、网络资料途径等,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新思想。社区、家庭等一切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可利用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充分地利用在课程设计中,管理者也有责任协调和各方面的关系和力量,使之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再次,为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服务。幼儿园课程管理者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应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幼儿园,接触多种外界信息。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将自己的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批判反思,并将此作为自己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行动依据。

四、立足山区实际,幼儿园课程适当地、灵活地本地化,以便更适合教育山区孩子。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我们在有效显现幼儿园课程的传承性上,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利用本土特有的课程资源,从本园的条件出发,以省编教材为主,逐步建立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计划,并灵活的执行。

我认为为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园和当地的课程资源,多渠道、多方位的与幼儿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我们乡村幼儿园更可以借助并发挥农村的特点和结合孩子爱玩的天性来推进课程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机灵活变动,逐渐建构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化课程。

为了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课程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努力挖掘并优化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把它们的潜在价值整合到课程建设中,逐步建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当然,所有这些探索,都应该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课程的安排一定是适合于孩子所需要的和孩子所必要的。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以改进儿童的态度习惯,个人方面能得到自由发展。(一)、因地制宜,将幼儿园课程本地化

幼儿园课程在应用和不断更新时,要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应用。

九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古齐鲁交界之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本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东边有东镇沂山,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农产品、土特产相继上市,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各种资源和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和挖掘,形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这些也是幼儿喜欢的,正符合了幼儿园课程应是孩子感兴趣的,这样孩子才会看一样喜欢一样,喜欢一样便学一样,才会去探索。使得孩子们的兴趣、话题也随之产生。因此,我们首先做的是立足于本土特色开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适宜的课程资源。如:夏季是草莓上市,我们组织各班开展有关“草莓”的主题活动:小班幼儿摸摸、看看、闻闻、说说、吃吃,发展孩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和积极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中班开设系列区域活动,既丰富了对农产品的认识,又发展了孩子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班可开展“开心农产品”活动,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山林亲自采摘,来到农家观摩劳动的全过程,鼓励孩子向农民提出自己的疑问,尝试制作等„„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艰辛,体验着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又如秋季,黄花梨、苹果等农产品相继上市,我们带着孩子走进梨园、苹果园,让孩子参加采摘、装运,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了解有关梨和苹果的知识,体验劳动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民俗节日适当进行拓展和补充。比如元宵节里,我们这儿的人们祭天神、放花炮、吃水饺、挂灯笼、踩高跷,远比课程里的内容丰富,一定结合实际给幼儿拓展出去,让幼儿对端午节有更丰富的认识。而在端午节,山区是没有赛龙舟的,比如九山的端午里只是吃粽子和蛋,老人们说,只要吃了端午节的粽子和蛋就不会在高温热天中暑,老师还给讲屈原的故事呢。同时,还可以学习本土特有风景名胜,如齐长城遗址,是远近闻名,许多专家都来考察,怎能不让幼儿来了解呢。“万亩黑松林—国家级4a旅游胜地”“东镇沂山尘霭和云海”“沂水谷”,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的镇村是个历史悠久文明而美丽的家园。自己知道了,才能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家园,长大后把好的东西推出去。

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些内容与本地实际情况的不相符,山区的孩子与发达城市孩子的生活环境的差异比如:小班的课程文本中《了不起的轮子》中讲到溜冰鞋,农村的幼儿没有见过,更没有玩过,放到他们的面前也不知是干什么的,就更不知道有几个轮子了。这样就变得很抽象,并且没有学习的真实性。特别是小班的《吃果实要吐籽》中,农村的孩子能见到普通的大众水果,如:苹果、香蕉、葡萄、桔子、橙子等,但对弥猴桃、荔枝、桂圆就很少见到,知之甚少,火龙果、开心果等更是听都没有听说,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在吃的时候要不要吐籽了。中班课程中提到的电梯、交通标志、公共图标等,在农村,孩子是很少见到的,老师讲起来是很抽象的,这样,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和主题墙去帮孩子认知,对于一些书面称呼:“外婆”、“外公”、“吻”、“螳螂”等要跟九山的方言结合起来,不然孩子不知所云。所以在安排课程时定要注意到本地人土风情等资源的情况。

二、结合实践,将幼儿园的课程园本化

任何一个幼儿园课程都不是一个封闭的文本,而是一个开放的实践系统。而我们选择一个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课程,需要我们与它产生交互,从而使这个课程越来越适合我们的孩子,这个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实践、研究的重点,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主要是替换。即在某一主题活动中对一些不适宜本班或本地孩子的活动内容进行替换。如《我周围的房子》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活动《认识小区标记》。在农村,我们并不是以“社区”的概念来划分居住区的,因此,孩子对小区不了解,更没见过“小区标记”,从这个意义来说本活动对于我们农村孩子并不合适。于是我们认真分析它的目标(幼儿认识住宅楼的各种标记,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注意安全,遵守公共场所的各项规则),我们发现它的重点是认识各种标记及指示牌,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于是就设计了另一活动《认识公园里标记》进行替换,带领孩子来到幼儿园旁边的公园、楼道甚至住房区,对涉及到的指示牌一一认识。最终达成了目标,只是组织地点、组织形式不一样。

当然,课程是行动的,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一日活动各环节。

三、特色化课程的开发

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孩子来讲,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都是在做游戏,不管是生活也好,游戏也好,孩子由此打下做人的基础和做事的基础。在农村,开展种植认识和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并特色加强。

幼儿园都有小小的实验田,可以开设特色种植课程,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良好的家园合作,一方面使教育的合力与一致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亲子互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为我园种植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种植特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作用,要明确:我们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更承担着创造、整合、调整、平衡课程内容的任务,有了这个自主权,要敢说敢做,从而使我们在实施中能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课程内容,开发出适合我园种植课程的活动或主题,园本化特色课程也是个动态的、灵活的、开放的,是师生、家园在实践过程中共建的

第三篇:让酒店个性化服务散发光彩

让酒店个性化服务散发光彩

酒店服务员是酒店品牌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如何提高酒店服务员个性化服务水平,让个性化服务在经营活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呢?

一、酒店服务定位在高起点。应根据酒店的规模安排素质较高的酒店服务人员,在服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酒店切实可行的服务规范,每个服务细节都要有严格标准,并把个性化服务贯穿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比如恒8连锁酒店就对酒店服务员有很高的要求,定期会进行培训和测评,力保让顾客享受到优质的服务。酒店的个性化服务是根据酒店的经营特点,在工作实践中客人反馈的大量事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推行个性化服务工作中,要求经营者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不能流于形式,这样,酒店服务个性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潜心研究客人消费心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客人在用餐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三、强化酒店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在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酒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服务意识绝不仅限于酒店服务员,全体员工都要认识到礼貌待客是酒店服务的核心,是赢得客源的重要因素。服务人员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学会观察和分析客人,了解客人的喜好和忌讳,以满足客人意识的需求。

四、提高灵活服务技巧。要求酒店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各项服务技能,而且要善于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灵活掌握好各种礼节,如问候礼节、称呼礼节、迎送礼节、仪表礼节等等。

五、酒店的设备设施要利于不同用餐客人的需求。一些个性化服务搞得好的酒店,利用微机建立客人用餐档案,详细记录了客人身份、性别、年龄、用餐口味特点、生日等等,还有的企业建立了常客登记表,记录客人用餐需求特点,并制定出优惠打折的办法。当酒店在经营中有新创举或到客人生日及时与客人联系,送去祝福,告知客人为之准备的礼品和企业新添菜点信息等,都会酒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以安徽省乡土地理为例

作者:张志帮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肥西县肥西中学 邮编 :231200 电话:*** 邮箱:zhangzhibang@126.com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以安徽省乡土地理为例

内容提要: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及地理教材中的重要性,新课标倡导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入地理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提高分析论证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实效性意义。

关键词:乡土地理 教材处理 综合素质

“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竺可桢教授的这段话讲解了认知的一般规律。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事物如山川、道路、天气变化等感知,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若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人翁情感。

1.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渗透的作用和意义。1.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乡土地理展现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直观生动的地理感性材料。在日常的地理必修知识教学中,乡土地理是最好的调剂和桥梁。在课堂中展示安徽乡土地理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共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很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一直处于死记硬背状态。其实,“地理不是地理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地理环境本身。”如果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体会到活学活用的乐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本乡本土的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创造性能力。

1.3.有利于开放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和基础的多方面因素致使高中地理课堂多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实际的师生互动往往难以展开,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研究性学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上网搜索、查找部门资料、定期观察、咨询走访等途径,将必修教材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明显作用,地

理教学正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深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使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向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其综合素质。

1.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乡土地理教学通过“乡情”教育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具体、扎实。它可以将生动具体的乡土地理材料与科学的地理观点转化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建设美好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为具体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之一。通过“乡情”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联系乡土地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有其特殊的效果,由于所举事例确确实实发生在学生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中,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是重要的素质教育材料。

2.乡土地理的渗透教学

考纲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安徽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主要的自然灾害;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如何从高一开始就把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中去,增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地方特色,实现统编教材与乡土地理的互补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重要任务。本人做法如下.2.1.课堂内的教学渗透

目前高中没有指定乡土地理教材也没有规定的教学课时,只能采取结合、渗透的办法把乡土地理知识揉合到高中必修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去。

2.1.1融合渗透法

安徽处于我国的中部位臵,秦岭淮河一线和长江一线从安徽南北部穿越,在具体的介绍中完全可以将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合入大区域讲解,也可将安徽看做为中国南北的缩影,如中国的地形为西部南部多山地,安徽的山地多位于皖西和皖南地区,中国的矿产资源为北方多能源矿,南方多金属矿,安徽北部两淮煤田,安徽南部有重要的金属资源矿城市马鞍山和铜陵。除此以外象安徽的气候,土壤,植被状况,地质状况皆可以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即不会额外增加课时,也可通过安徽的乡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况,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

2.1.2拓展延伸法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适当将其拓展,看能否在本地也找到这种现象,如介绍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现象时,可以结合安徽劳务输出大省的现状,结合同学身边的现状,有多少同学是留守子女,进

行拓展延伸。如介绍城市化发展扩散模式,我们可以以合肥为例,分析其是近域扩散还是等级扩散。讲解西南的地质灾害可以让学生分析安徽的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多发地点及成因等。这样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类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其解题水平。

2.1.3对比论证法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安徽两淮煤炭的发展,现在他们应该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说鲁尔区处于较高发展阶段,两淮地区属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我们能得出安徽两淮煤炭走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巩固了鲁尔区和山西煤炭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对于安徽南部的铜陵发展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稀土资源和华北、东北地区的石油资源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他们都面临共同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的转型。

2.1.4案例分析法

由于安徽地理位臵的独特性和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很多安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现状完全可以设计成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在长三角产业升级中安徽扮演的角色,合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皖南和皖西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由于所分析的为我们身边接触的事物,学生积极性高,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2.1.5例题巩固法

引用例题能快捷有效的巩固学习的地理知识,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在高考试题和其他模拟试题中皆有体现,如下题:

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质、空气湿度、干热风等因素影响。右图是安徽部分 地区小麦收割等日线分布图。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回答(1)~(3)题。

(1)导致安徽小麦收割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土壤肥力 D.降水(2)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A.选择了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小麦品种 B.土壤肥力低,小麦生长缓慢

C.地势低洼,光照不足 D.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小麦成熟期长 2.2.课堂外考证延伸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加之乡土地理知识内容多,较为分散,不可能将其全部融入课堂教学,所以在适当之际可以充分结合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渗透传递。

2.2.1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并不是指专门的研究,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外出安全隐患,不可能为一问题,而专门实地考证。具体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区域概况,和平时旅游的见闻等,作为资料加以整合。如结合春季的的倒春寒现象,夏季的梅雨和伏旱天气,台风天气等分析天气系统。如很多同学都去过巢湖,皖南的黄山,然后谈谈见闻,感想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分析的依据。

2.2.2影视观感法

影视资料是现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利用影视资料中的内容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力,如安徽的《新安家族》,《风雪大别山》和《美丽的中国》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电影的情节,促进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2.3主题活动法

在班级里布臵一块小的黑板,可以每天预告安徽天气,重大事件等,可以借助于黑板报或校报传递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资料:(10条)1.例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知识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0.8 2.谈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 《宁夏教育》 2009.1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激活地理课堂初探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6 4.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特殊作用 《学园》 2010.1

5.浅淡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福建中学教学》 1997.12 6.乡土地理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静爱 7.学习探讨生活中的地理—在课堂教学突出乡土地理 邓春梅 8.乡土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 高要市南岸中学 梁少泉 9.试论乡土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期刊资讯网 10.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第五篇: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

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那胸怀祖国的情怀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报告的老师。虽然报告已经结束了,可余音袅袅,很多细节,似乎还在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着、回味着。

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的课要上成家常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垂练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二、讲课的详细观点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1、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博导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2、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

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

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

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深到哪里去?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好些教师将文中的‚绅士‛一词浅表地解释为‚让女士先上救身船‛。其实不然。轮船即将沉没,但乐队仍在演奏,方寸丝毫不乱;船长完全可以活下来,但他选择以身殉‚船‛;即使逃,也逃得像个绅士,无论何种境地,保持从容不迫、镇定自如,不至于六神无主、惊惶失措;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依然勇敢履行承担职责,不放弃责任。这才叫绅士。这篇教材所蕴含的‚职责和责任的担当、承担责任的习惯‛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却被教师的浅层解读给遮蔽了。

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如,一位新教师10分钟时间,让一个不喜欢语文的班级,爱上了语文。他是这样做的。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射‛字,请同学读,学生读‚she‛时,老师说不念‚she‛,学生很惊异。(为什么有些课堂上学生很疲沓,同未让学生产生惊异之感是有关系的,教师要善于把熟悉的陌生化--惊异,从而产生兴趣和需要)老师娓娓道来:‚射--从字形看,一寸的身子。就是矮,这个字就念ai。‛学生更惊异了。教师又板书‚矮‛字,并在矮字中间画上一条线使之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并解释说:‚矢‛就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射‛。教师说--对了。学生异常兴奋,感到汉字真有意思,教师趁热打铁,又举例进一步表现汉字的魅力和美。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强效的最高境界:老师一句话,影响学生一生。速算大师史丰收回忆自己怎么会走上研究算法的这条路上时,说过:小学时的一次数学课,在学完乘法后,他问老师:乘法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算,能不能从左往右算呢?老师说,那你试试看。正是这句话,让史丰收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与研究算法结缘。

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

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例子

一、语文课上,教师正范读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文章,爸爸如何如何,当教师正声情并茂地喊出‚爸爸‛时,一学生在座位‚唉‛了一声,教室里哄堂大笑。教师顿了一下,并没有瞪这个孩子,却说道:这个同学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进入了角色,带着情感。我们明天上课前,我们就花5分钟请他介绍一下他是如何能够这样投入的,并请他读给我们听听。这位同学当天晚上在家‚备课‛到了11时半。

李镇西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是哪四个?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了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同学们,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3、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很多教师听名师的课后东施效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思考到底从名师那里学什么。当然要学技巧方法,但不能只学技法,要学思想、观点、精神。某种意义上,它比技法更重要,它能出方法,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方法。名师如参天大树,树会开花结实,技巧如花和实,醒目、易得,但从别人那里摘来的花,很快就会枯萎腐败,因缺了思想的根。学名师,就要善于‚嫁接‛思想的根,而不只是摘花摘果。三学成长历程。没有谁天生就是名师。名师也遭遇过困难、障碍,看他是如何走出来的。如于漪老师,70岁时还讲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就是名师的品格!如今80岁了,还每年发表文章。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她回顾了自己在语文能力方面的成长历程,这本书也可看作是其职业生涯的自传。

说到语言,教师要有三种语言的敏感。一是对学科语言的敏感性;要能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用你的学科语言方式来表达;二是对学生语言的敏感。学生语言有错漏时,要及时纠正;有亮点、特长时,要积极鼓励,放大。如一次在常州听课,一男孩多次发言,内容说得很不错,但表达时‚那个‛‚那个‛不断;教师在评价时,只是关注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对其表达时的口头禅只字不提。试想,教师不指出,不纠正,也许孩子会‚那个‛一辈子。三是对教师语言的敏感。如听名师上课,要关注语言,培养倾听能力。

参加各种会议,也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如听别人表达时的视角,怎么表达才能打动听众,说服别人。当然含包括对自己语言的敏感。我的语言风格、优点、毛病。于漪老师在《用语言‚粘‛住学生》中讲述了自己锤炼语言的历程:初上讲台,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普通话不准,就下决心锤炼。于是每天上班边走边想,上课开始讲什么,转折处如何过渡……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一一回放,并思考如何改进、重建,如何让语言更生动、传神。几年后,一张嘴,就‚粘‛住了学生。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4)、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下载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摘 要: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想让职业高......

    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

    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 ----怎样转化英语学困生 花朵在每个人的眼中、心中都是非常漂亮和美好的事物。尽管花瓣有大有小,只要我们尽心的去给它捉虫、浇水、施肥,它都能散发......

    让音乐课堂散发卓越的光彩

    让音乐课堂散发“卓越”的光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个日月,历经风雨彩虹、成功与失败;凝聚了多少教育家、改革家以及奋战......

    让文化由内而外的散发

    让文化由内而外的散发 兽药行业是一个快速崛起、发展迅速的年轻行业。行业历史较短是大背景,许多企业没有太多的文化积累是现实情况。但企业文化的生产多是为了对外宣传的需......

    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

    感受古诗文散发的芬芳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

    让幼儿成长档案散发光彩5篇

    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让幼儿成长档案散发光彩 ——浅谈幼儿成长档案创建中的误区与调整策略 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幼儿园 张瑾 电话:*** 论文类别:学......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 09春学前教育大专 周维琼 调查时间:10月1日 调查地点:蔡郎桥 调查对象: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