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

时间:2019-05-13 03: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

第一篇: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

感受古诗文散发的芬芳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我校开展了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已有经典的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我对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接触大量的古诗文,况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也还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每学期开学初就列出应诵读的课外古诗文的篇目二十篇及具体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二、每天固定诵读的时间,并做到持之以恒。

规定学生于早自修时间的前十分钟为诵读古诗的固定时间,坚持每周三次。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及优等生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利用语文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还利用周六时间诵读给父母听,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签字。坚持天天积累,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被。

三、教师潜心上好教材中的古诗文,以此点燃学生诵读课外古诗文的激情。1.引导学生读出真情

古诗文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老师必须让读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读不是单一空白的读,要细化读,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让读使诗歌在课堂中化静为动,并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那么老师的范读首先必须具有感染力。同时老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学素养,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能感动,与诗人心灵交融。

2.引导学生领悟文本

古诗文的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这很大程度上得依赖情景的创设。然而合理有效的情景的创设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有又是一根软肋,我们创设情景的时候不能过于注重外在的花哨,而与文本本体的意境隔着一层皮。要尽力与文本浑然一体,让学生置身其间,才能与课堂的意境浑然一体。如:王崧舟老师教的《长相思》中情景的创设为我们的古诗教学以理性的启迪。他让学生耳畔环绕着丝竹民乐《琵琶语》,眼睛看着静态却与文本亲和的故园,在加上王老师深情委婉的陈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德性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于是学生发挥想象,有乡村乐居图,有月下思念,更有妻儿在春天嬉戏的情景„„由于老师创设的情景与文本非常贴近,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是多么深切啊!

3.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与诗人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搭建桥梁,来连接作品中诗人心灵与学生的心灵。这是诵读教学产生魅力的关键。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朗读有功底,朗读处理有技巧,可更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髓,传达作品的美妙之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作者内心,进入感性和理性的深切体验,与作品产生同振共鸣,为之动心、为之动情。如我也尝试过《长相思》的教学:我在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诵前都得重视营造或渲染氛围,学生读起来就会很投入。为了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老师可以这样深情地说:“故园的画面多美好啊!但是此时这些画面都破碎了,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亲人的团聚,没有郊外的踏青,这里只有„„接着学生读《长相思》。老师再引诵: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这样使学生就能进入作者身心分离的世界,再读《长相思》,效果就不同了。老师唯有时时处处营造情景,学生才能用真情去读好每一句诗。这就是教师借助诵读架起了作品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从而带学生走进作品、走入作者的内心。

4.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诵读 正因为古诗文教学要通过诵读来传达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相异会有不同理解,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可以依据诵读教学所提供的作品作蓝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作品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的处理,灵活地加以运用,展示出学生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创作品。这样诵读会由于学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演绎而显得精彩纷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现代的朗诵自然地转换成古典的吟诵,甚至可以把诗歌的朗诵转化为歌唱。如我在上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曾作过这样的尝试,带领学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中,让学生自然地唱起来,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因为不同的诵读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

①范读:教师或学生的在教学起始时的诵读,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的心灵交流的桥梁。

②独诵 : 让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体现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经验、思想素养的二度创作的成果。

③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④诵读比赛 : 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视野。5.走近诗人,充分挖掘背景材料

在上古诗文以前,老师得和学生共同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去诵读,有助于理解诗的内涵。如教古诗〈〈泊船瓜洲〉〉,我就颇有这方面的体会。通过全面的背景资料的了解,我认为与其说这首诗是思乡诗,不如说是恋乡诗更为确切。资料表明,王安石在政治舞台多年经历风霜雨雪,他一心想变法革新,改革时局,虽得到宋神宗的赏识,可屡遭顽固派的极力反对,无法推行新政,宰相职务被罢免几次。该诗写于他再次入相(1076年),从家乡出发赴京路途中,泊船瓜洲古渡之时。虽然再次入相,给了他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机会,但他毕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政治家,对前途不抱有幻想,反而有丝丝忧愁。此时此刻,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他在想,什么时候事业有成,在明月清辉之下,我将回到故乡;万一事业受阻,这撒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基于此,引领学生抓诗中重点词,体会到诗人虽然归心似箭,但还是觉得归期难卜,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孤寂与忧愤;感悟到诗人想早日脱离官场返回故居的愿望,诗人的心一直是向着家的,对家乡非常思恋,非常热爱。当时,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中,王安石的恋乡情怀深深地润泽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充分挖掘背景资料有助于对诗的意境、诗境、诗情的深刻理解。对老师,对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心灵上更是一种提升。

总之,课内古诗文的教学,对学生有着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样还能愉悦学生的心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趣味盎然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学生已积累的古诗文,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从中真正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如组织班级“经典诗文擂台赛”、“经典诗文朗诵会”,组织学生自编经典诗文“手抄报”、开展“诗配画”活动等。还组织了“解读唐诗70首”、“古诗词表演"组织“古诗抄写书法赛等活动,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极大地丰富了经典诗文诵读教学形式,坚持做到每月有活动。还可将古诗文有机地渗透于各课教学之中。如:将学过的古诗引入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毅力教育、尊老教育等;引入语文教学的阅读课的导入部分,也可用于课的结尾„„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诗意飞扬。如上阅读课文《庐山云雾》一课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庐山自古以来以它的秀丽而闻名遐迩,有多少文人墨客对它赞叹不已,有李白、苏轼等,你知道多少赞美庐山的古诗呢?当学生回忆起来,纷纷作答时,老师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诵读积累古诗文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曾经哺育出了既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古诗文,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学生沉浸于古诗文的魅力之中。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还须不断实践与探索的。

第二篇: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

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

----怎样转化英语学困生

花朵在每个人的眼中、心中都是非常漂亮和美好的事物。尽管花瓣有大有小,只要我们尽心的去给它捉虫、浇水、施肥,它都能散发它独有的芬芳。都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每个学生就是一片花瓣。只要我们用心去栽培,他都能散发他独有的芬芳。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英语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在刚刚接触英语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英语渐渐褪去它神秘的面纱,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所学内容的增加,学困生的队伍也会逐渐壮大。面对这些学困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该如何让这一部分花瓣散发芬芳呢?

为了更好地转化学困生,我先对他们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新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在失去了初学英语的新鲜感后,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时常在手中的东西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耳听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写或是偷懒少写,应付了事,所以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自身性格的原因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胆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如果不提问他们,他们就一言不发。每当老师提问时,他们总是表情紧张、含糊不清一带而过,由于胆小,生怕说错单词、读错句子或发音不准受到同学的嘲笑。时间一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说了,出现害怕的心里,畏难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逐渐形成了“越不想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这种恶性循环。

3、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

有一些学生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但是学习的方法总不得当,要么死记硬背,在英语下面标注上生硬的汉语意思,不仅读音不准确,还常常让人啼笑皆非;要么前面学后边忘,花了功夫,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不会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上不来。

4、缺乏家庭教育和辅导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也很重要。由于各个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无暇顾及学生的作业,致使学生缺乏家长的监督;或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给予辅导和帮助,致使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巩固与练习跟不上。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一份关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树立自信心。

一般学困生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我们要经常接近他们,鼓励他们,发现一点长处就及时表扬。上课时针对他们的情况,尽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爱护和信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树立自信心的最大动力。

二、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和信心是困扰英语学困生的最根本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僵化,缺乏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发英语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活泼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法,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人生不可缺乏的内力,作为教师尤其不能损失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学困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授课中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些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一提到英语学习,只知道读与背,无法摆脱汉语思维影响,不能主动地有计划地学习,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坚持“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因势利导,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又是教师思想观点,道德情感,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教才有说服力,所以教师要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要我们用爱做基础,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关心他们,相信这项任务能够早日实现。

第三篇:让语文教学飘出浓浓的芬芳

让语文教学飘出浓浓的芬芳

靳立静

摘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飘出浓浓的芬芳?告别内容分析式教学,让生本课堂植根于每位教师心底。以生为本的教学,怎能不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让高效课堂在语言训练中落地生根,高效课堂在语言训练中落地生根了,语文教学这朵奇葩怎能不芬芳四溢?搭好读与写之间的桥梁,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由意到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芬芳自然扑鼻而来!传统的语文元素不能丢:传统的语文元素散发着古色古香,语文教学中保留着它,怎能不沁人心脾?

正文: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也即从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要实现“从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如今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飘出浓浓的芬芳?

一、告别内容分析式教学,让生本课堂植根于每位教师心底。

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亲历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主质疑,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开始教学内容的定位就要体现“生本”理念。

如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首先,要关注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中国人提及“母亲”就会想起的第一首唐诗,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早时就能流利背诵了。如果教师在定位教学内容时,还是按照古诗教学的常规做法,先请学生读正确诗句,再让学生读流利,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在理解诗句时,仍然是逐字逐词逐句讲解,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内容势必让学生兴致索然。如此教学显然是无效的。接着,要关注“学生不知道的是什么”: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句看上去通俗易懂,实乃蕴含着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古时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针脚做得越细密,出门人归来得越早,座椅临行

要“密密缝”。知道了这一习俗后,学生才会由字面转化为画面,才会实现由语象到物象、意象、再到意境的提升,对于这两句的理解也由肤浅的字面意思上升到深刻的镜头聚焦,逐渐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情味、情韵。最后,还要明确“学生最难(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和生命的哲理是学生难理解的,将此作为教学的最难的内容来定位。以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定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拾级而上,逐渐发现文本的妙处,时时充满着惊喜。

以生为本的教学,怎能不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二、让高效课堂在语言训练中落地生根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实施预定教学目标,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训练。高效的训练具备哪些特点呢?

(一)依据文本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目标

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长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听说读写训练。其次,就是如何确定语言训练点的问题,语言训练点应该来自文本中的语言增长点,诸如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标点、精巧的句式表达、典型的段式结构、特别的谋篇布局、有效的描述手法等等。我们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技巧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得语言规律,积累言语材料。在此基础上实施语文教学的珍珠项链策略,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如记叙文《慈母情深》中有一段话,跟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很不相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进行教学时,抓住这个语言训练的点——精巧的局势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作者所才用的独特言语形式。他让学生想象:这段话跟我们平时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一是倒装,二是反复。接下来让学生换

位推敲——作者为什么将“我的母亲”放在句子的后面,为什么要重复写三次?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发现,这种“倒装”和“反复”的写法,强调的是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这样的描写就像特写镜头,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突出的是母亲的动作,对母亲为全家操劳的艰辛就有了更深的体验。王老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增长点,抓住这个变式句训练点,学生由此懂得了这个倒装的排比句式在文中的强调作用,这样的课堂就达到了语言形式和人文情感的水乳交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像王老师那样仔细推敲,找出课文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从词句、段落、标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中的可用资源,借此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发展学生的语感。

(二)营造语言环境,智慧地落实语言训练目标

语言环境,就是教学时教师借助必要手段所创造的教材环境、资源环境及学生所构成的课堂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教材文本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能从诸多语言训练点中选择核心价值点,有机整合、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然后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语言训练点由易到难地进行有序排列、有机训练,将富有创造性教学方案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有效的状态。贾志敏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语言习得,他教的课,总是在阅读中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语言训练。他执教的《中彩那天》第1、2自然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我们揣摩和推崇:贾老师出示“拮据”“梦寐以求”和一辆玩具汽车,请学生按序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段话的意思。(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接着,贾老师把汽车模型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的中间:“谁能再说说这两段的意思?”(生:虽然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拥有一辆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贾老师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贾老师又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生:父亲梦寐以求得到一辆奔驰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这怎么可能呢?)贾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额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中看出,一是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二是积累、内 3

化了“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会熟练地运用,而且概括了两段话的主要内容;三是对母亲说的“活得诚实,有信用”也深刻地理解了。真是把语言训练点融合在文本的感悟之中,让文本解读与语言训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高效课堂在语言训练中落地生根了,语文教学这朵奇葩怎能不芬芳四溢?

三、搭好读与写之间的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学,选材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要的。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训练。”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有思想,会表达,具体来说,就是要做两件事:一是由言到意,理解文本语言所包含的思想;二是由意到言,也就是将自己的思想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读写结合,一线教师总是困惑于为何训练频繁却收效甚微。语文课堂,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索如何在“读”与“写”之间搭好一座桥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以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于永正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崇。我们来看于永正老师教学“饱经风霜”一词:

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在旧社会里,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学生思考)

师:如果他才三十几岁,„„从头发到眼睛,到皮肤,到嘴唇,甚至包括他身上穿的衣服,会是什么样子?请你用一段话具体描写出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但是这段话里面不准有“饱经风霜”这个词。如果这段话写得好,就证明你们对“饱经风霜”真的懂了。

生:(学生用了5分钟基本写完)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也布满皱纹,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双脚光着,手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眼角也有三条皱纹,帽沿上也有许多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嘴唇上也有许多皱纹,耳朵冻得通红。我想,他拉车也拉不了两天了。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

这个教学细节,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教学价值——“饱经风霜”这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又体现了由意到言的融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饱经风霜”这个词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意象。通过读写结合想象“饱经风霜”的画面,是让学生通过品析言语表象,体悟“饱经风霜”这四个字背后的种种不能直白,但是必须去意会的东西。于老师在悄然无声中将读与写联系起来。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读与写之间,就这样架起了桥梁。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由意到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芬芳自然扑鼻而来!

四、传统的语文元素不能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精当了,但许多传统的语文元素却消失了,许多传统的语文学习好方法被摒弃了,语文课堂变得味不浓,气不纯。

(一)“听写”不能丢

听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融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规律、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多方面于一体的有效训练形式。

首先,有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其次,“听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速写能力。其三,“听写”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所以,听写不能丢!

(二)“背诵”不能丢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如果养成“日诵千言”的多读习惯,“娴熟于心”的诵读习惯,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思想有了,内容有了,语感也有了,语法、修辞、逻辑、文法都有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批注”要常用

“批注”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传统的好方法,它是读者在读书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注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批注,有助于讨论的充分展开,有助于学习材料的深入理解。

(四)“抄录”不可少

“抄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用专用积累本抄写下来,它是一种很好的搜集语言的方法。教材上有很多好的片断,如果能及时让学生抄写在自己的专用积累本上,一学期一本或两本,这样几年下来,学生积累的片断就非常可观,平时要求学生把记录的内容多读背,学生的语言就一定会丰富起来,讲话、作文也一定会大有起色。

(五)“默读”要成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我们的课堂,不必片面地追求“书声琅琅”的效果,更要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读。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默读促进思考,帮助理解。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若能反复默读,学生不仅能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还会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我们的课堂只有使默读得以回归,才能实现语文课堂“动”与“静”的平衡,“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

传统的语文元素散发着古色古香,语文教学中保留着它,怎能不沁人心脾?

怎样经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人总结了这样六句话,咱们共享:胸藏百汇任翕张------厚实积累;登高凭栏目千里------掌握课标;掀起她的盖头来-------吃透教材;千凿万磨始出山-------精心设计;一枝红杏出墙来-------培育亮点;映日荷花别样红-------形成特色。

让我们期待语文教学更加得芬芳四溢!

第四篇:让生命弥漫芬芳

让生命弥漫芬芳

————摘自三年前我的一篇日记

休了一周的事假,我回到学校,又将走进魂牵梦萦的班级。不知道为什么,走在通向教室的走廊上,竟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之感:“我的学生们在这些日子里有什么变化呢?想我吗?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的脚步欲快还慢——再给我一点时间吧,好让我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近了,近了,怎么没听到那熟悉而动听的琅琅书声,代之而起的是张楚同学的大嗓门:“不要吵了,好好自习。”我连忙走进教室,还没踏上讲台,同学们在一愣的瞬间马上欢呼起来:“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张楚紧紧拉着我的手,义愤填膺地说:“老师,王华跟刘强吵架,害得大家都不能早读了。”还没等我做出反应,惠林也站起来说:“老师,管龙上星期五没做值日就回去了。”紧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告状”之声不绝于耳,金星、璐璐、小林„„都上了黑名单。没完成作业、顶撞任课老师、捉弄小同学„„各种各样的“罪状”都有。一时间,我觉得胸中有一小簇火苗在往上蹿,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怒火中烧之势,但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回来上课的第一天,要有良好的开端,息怒,息怒!”

但是怎么处理这些事呢?怎么开始这一堂课呢?脑海中回想一句话:“能够在有爱、有期许、有鞭策与帮助的教室中

开始人生旅程的孩子,今后的路一定能够走得更好。”我踏上讲台,微笑着说:“这一节课是老师与你们久别重逢的第一节课。我想先听听你们在老师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有了哪些进步,做了哪些好事可以夸别人,也可以赞自己,让我高兴高兴好吗?短暂的寂静之后,雅雅先说了:“老师,第四周的星期日,宝玲、嘉玲和我出了黑板报,主题是‘学习雷锋’。王老师说我们的黑板报很好。”我颔首微笑,带头鼓掌。张家全也发言了:“老师,轩怡买了两本书放到图书角,一本是《唐诗三百首》,一本是《歇后语大全》。都很好看,我很喜欢,中午常常借来看。”我高兴地说:“你是一个热爱集体的同学,你是一个

好学的同学,都是好样的。”掌声再次响起来。就这样,又是你一言,我一语,耳边回荡着不绝的夸赞之语,心中涨满了喜悦。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就连刚刚上过黑名单的几位同学也受到了表扬。此时,他们可爱的脸上流露出些许惭愧,些许腼腆,更多的是自律的决心。

终于又有我说话的机会了,我说:“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后半句是大半班的学生跟我同时说出来的)?何况你们还是小小少年,难免偶尔会调皮莽撞。但每个人都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老师相信从现在起,能够天天听到咱们班更多的好人好事,是吗?”“是!”坚定、响亮、快乐的应答声和着热烈的掌声响遍了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过后,我对此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刚一见我就是“小报告”不断呢?其实跟我以前的处理方式有关。以前我是有“报告”必严肃处理,总要把“受举报者”叫来,将他的错误上纲上线,再反复教育。结果,“打小报告者”乐在心头,认为这样做很引起老师的重视,“报”得更勤了;“受举报者”怨在心头,从此想着一“报”还一“报”。班级中缺少一种宽容、互爱、轻松的气氛。我呢?两个字:累!烦!现在我明白了:学生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你对学生的无心之过小题大做,爱挑学生的毛病,那么他也就学会了吹毛求疵;你对学生的偶尔犯错表现得宽容大度,让他感受到充满爱心的鞭策和帮助,他就学会了自律自约,学会了欣赏别人。

我不由想起《教师博览》上的一句话:“宽容是生命的一种香味。”那么就让生命弥漫芬芳,我将在无比芬芳中开始新的教育跋涉。

寺儿卜中学 郑爱伟

第五篇:读书让梦想芬芳

读书,让梦想芬芳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俊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狄金森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一个荒芜饥饿的时代。这种荒芜与饥饿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生活的贫乏上。没有各种各样足够的食物,更没有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各样新奇的玩具和多彩的画册;但是我们的食欲出奇的旺盛,绝不像现在那些厌食挑食的孩子,需要妈妈到处追着去喂饭。妈妈偶尔做的一次面汤,包的一顿饺子,也会成为我们奢望的美味;菜园里的一只没太熟透的西红柿,都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来解馋。勉强填饱身体上的胃,精神上的孤独,如何慰藉呢?

一群10多的孩子,竟然在大晚上翻山过河,跑到七八里路开外的村庄,去追赶着看一场露天的电影或一出拉场戏。最让我艳羡的,是那些有工作的经济条件好些的大人,会给自家的孩子买小人书。这种黑白的画册,长宽不过五、六厘米,巴掌大,每页图片的下面,是用文字简单描述的故事情节,在我们那时孩子的眼里,是无比珍稀的玩艺。谁有这样的小人书,我们会想方设法借来一读,甚至不惜用自己其他的心爱的玩物去交换借阅权。往往是借到书的一个人拿着书坐在中间,周围聚拢七、八个小伙伴,大家挤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任何一本小人书,我们都会认为是精彩绝伦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虽然当时有的字还不认识,但我们依然读得兴致盎然。在《林海雪原》《沙家浜》《杜鹃山》这些革命战争题材的小人书里,人民英雄与敌人斗智斗勇,令我们惊心动魄。像《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这些或悲或喜的情感故事,也令我们在懵懂中唏嘘不已。而那些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故事,《大篷车》《流浪者》《叶塞尼亚》,让我们这些从没走出过村庄的孩子,领略了别样的新奇与浪漫。

当我长大以后,看到这些故事的原著和影视剧的时候,仿佛故人重逢,从骨子里感到亲切。直到现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依然是杨子荣、阿庆嫂、雷刚,面对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时候,他们的机智和勇敢,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果说我的情感还够细腻,生活还算多彩,不能不感谢那小人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莺莺与张生,拉兹与丽达,他们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应是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精神的烙印。

一本百十来页的小人书,我们像咀嚼鲍鱼、鱼翅一样,细细品读,会读上个把小时,有时把那些精彩的震撼人心的地方,再翻回来重新玩味,常常读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字迹模糊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站起身直起腰,揉一揉酸痛的眼睛,带着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各自回家了。除了种小人书,我还有幸读到比我高年级的教科书,因为爸爸是当时九年制学校的语文教师,他带回家的那些书籍,我也会爱不释手。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漫长的夏日午后,那些外面白雪皑皑,屋里昏暗的烛光摇曳的冬夜里,读书就是我们的精神盛宴,曾填补了多少心灵上的寂寞与苍白!如果说到读书与梦想的关系,也许就是这些珍贵的文字,开启了我拥有更多书读更多书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那就是上学,因为热爱读书,我才非常热爱学校和学习生活,从不像现在有的的孩子,厌学逃学。渐渐的,我的生活中离不开书,他是我精神上的食粮与伴侣,只要能读书,即使我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带补丁的衣裤,也依然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内心无比的充实与温馨。多年以后我当了一名教师,我常对我的学生说一句名言:如果你拥有两块面包,要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告诉他们读书会让我们的梦想之花灿然开放,芳香四溢。

读书使我能够继续学业,19岁时,我考取了省内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大学图书馆里大量的藏书,几乎可以满足我读任何书籍的愿望。我如鱼得水,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日复一日,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仿佛拥有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我不止阅读科学方面的书,也喜欢历史地理书,当然最钟爱的依然是文学书籍。读了这些书,农村人的封闭愚昧狭隘在我的身上逐渐淡去;对自然的永恒,宇宙的广阔,人生的追求与价值,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认识。文学即人学,中国的古今名著,外国的经典作品,虽然没让我十分的事事洞明,人情练达,但面对人生中的阴晴雨雪,悲欢离合,我却能跨越时空,和古今中外拥有丰富心灵的人们,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加丰盈的精神力量。孔子的坚韧执着,教会我们在学业事业中孜孜以求,永不言败;庄子的游刃有余,让我们学会在紧张的生活中洒脱自如,宠辱不惊;孟子的浩然正气鼓舞我们坚守正义;墨子的兼爱非攻教导我们心胸博大。《三国演义》中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让我们感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水浒传》里的风起云涌,义薄云天,让我们领略快意恩仇,酣畅淋漓。当生活中遇见了不如意,《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会对你说,太阳会照样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觉得脚下的道路崎岖坎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会告诉你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为自己的卑微渺小而伤感,简爱会告诉你,在灵魂上我们是平等的;付出却没有成功,泰戈尔会对你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23岁时,我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从此和我的学生一起在书海中畅游。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京自由!”我们一起热血沸腾,豪情激荡。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一起轻声吟诵,陶然欲醉。读唐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感叹李白的飘逸奔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钦敬杜甫的悲天悯人。咏宋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欣赏苏轼的豪放旷达;“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们细品李清照的婉约缠绵。学生遇到困难,和他们一起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们在感动中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面对名利的诱惑,带领他们走近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浮躁的心情一扫而光,明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充实自我,内心平安,才是人生的真谛。朗朗的书声,让我们的课堂书香弥漫;因为读书,让我们的梦想照亮了现实,让我们梦想的的花朵含苞待放!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历练,成长,追求,享受。我们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也曾经挑灯夜读,闻鸡起舞,发奋苦读;但我们也在艰苦跋涉的途中小憩,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桃花灼灼、春光烂漫的时节,我们在芳草地上追逐欢笑,让青春生命的激情尽情绽放。在骄阳似火、令人烦躁的的夏季,即使是挥汗如雨,我们也会想方设法,让内心如饮清茶,如沐清风,让浮躁的心情,宁静清爽。当枫叶飘满小路,黄花满地堆积,天高云淡,我们徜徉在浅蓝的水湄,有风从双肩掠过,知道她在提醒我们光阴的荏苒。在冬天的雪地里,我们凝望一串串脚印,沉思生命的意义,季节的轮回。。。。就这样,在诗情画意中,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四季。然后,他们像一群白鸽,在我生命的诗行里放飞,飞向更加高远的天空。

精神的充实与愉悦,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如果说这就是我人生的理想,那么读书就是载我实现这理想的扁舟。如果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富翁,那么书籍就是我的财富。如果说我的心灵像一匹自由驰骋的马儿,那么书籍就是那一望无垠的草原。如果说我的灵魂像一只翩然起舞的蝴蝶,那么书籍就是那色彩缤纷的大花园。

亲爱的朋友们,热爱读书吧!在尘世的喧嚣中,放慢你匆忙的脚步,让清新的文字拂去你的仆仆风尘;在繁忙的工作中,留出心中一隅给阅读,让温暖的文字安抚你疲惫的心情。在迷惘困惑的时候,书会像灯塔,指引你前行的方向;孤独无依时,书就是你精神的家园,梦想的港湾。

读书,让生活多彩,让心灵宁静,让梦想芬芳。。。

建昌县第三高中 梅杰

2014年6月30日定稿

下载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经典古诗文散发语文的芬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以安徽省乡土地理为例 作者:张志帮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肥西县肥西中学 邮编 :231200 电话:13......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摘 要: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

    让酒店个性化服务散发光彩

    让酒店个性化服务散发光彩 酒店服务员是酒店品牌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如何提高酒店服务员个性化服务水平,让个性化服务在经营活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呢? 一、酒店服务定位在高起......

    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想让职业高......

    让文化由内而外的散发

    让文化由内而外的散发 兽药行业是一个快速崛起、发展迅速的年轻行业。行业历史较短是大背景,许多企业没有太多的文化积累是现实情况。但企业文化的生产多是为了对外宣传的需......

    让音乐课堂散发卓越的光彩

    让音乐课堂散发“卓越”的光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个日月,历经风雨彩虹、成功与失败;凝聚了多少教育家、改革家以及奋战......

    让幼儿成长档案散发光彩5篇

    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让幼儿成长档案散发光彩 ——浅谈幼儿成长档案创建中的误区与调整策略 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幼儿园 张瑾 电话:*** 论文类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