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

时间:2019-05-15 03:0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

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

嫩江县第四小学 林丽娜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礼仪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三、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 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 grandm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 and 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ri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 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礼仪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牵涉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礼仪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礼仪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靖江市城南办事处中心小学 周锐 ***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在学习餐具时引入西餐的餐具摆放,在教学食物单词时,比较中西方饮食习惯差异等。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反映。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体会和理解,致使学生不知道在何种场合下该说什么话,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具体为: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7.了解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节假日。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加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是包括了学习和了解与语言有关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以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英美国家的人们爱吃牛肉、鸡肉、鸭肉、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中主意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3B Unit7 At a snack bar中,教学内容为食品类单词(rice、fish、beef、noodles、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 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How about……?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西方在用餐方面的不同之处,再出示两个分别代表中西方国家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晚饭分别吃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个人小结: I’m Chinese.I’d like some rice, some fish, some vegetables and some soup.I’m English.I’d like some hamburgers, some chicken and juice.After dinner, I’d like some dessert.这时学生会问:What is dessert? 教师回答:It’s something sweet,like pudding, fruit or ice cream.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C部分的语言文化内容融入了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教学4B Unit9 Breakfast B部分的单词:plate, knife, fork, spoon, chopsticks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3B学过的摆放西方餐具的方法,边摆放边用英语描述如: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The fork is on the left.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Wu Yang is from China.He can use chopsticks.Mike is from America.He can use fork and knife.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从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自己的祖国、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在教学一些独特的节日如Halloween、Christmas、Easter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介绍一下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吉祥物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学生在找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切身体验一下西方人欢度圣诞节的一些风俗和习惯。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了解圣诞节的有关风俗和习惯,并布置教师,还在上课时带来一棵圣诞树(Christmas tree)和一些小礼物(gifts),教师装扮成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边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边将小礼物分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将自制的圣诞卡片(Christmas Card)送给其他同学,同时播放Merry Christmas,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这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精神空前高涨,如能积极与“圣诞老人”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等。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之外。

三、深入挖掘语言素材,开展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联系和活动中,言语表达及行为要符合文化规范,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一些句子和特定词汇的教学方面,语言更有明显的文化积淀的内涵。我们平时常常忽略,如单词、句子结构、语法构成等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素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thank you.若不想要,只要说声No, thanks就行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美国家人们直率的不同文化。

又如学生们都知道teacher一词翻译为中文是老师的意思,于是相应地把“周老师”称为“Teacher Zhou”。其实,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职一种职业,但在中国有尊师的传统,“老师”一词已不仅仅指一种职业,更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正式由于存在这些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解释:周老师= Teacher Zhou。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的称呼“王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W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因此教师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让学生逐渐改变中文式的思维方式,逐步学会用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通过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主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将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学会语言,掌握语言技能,又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的能力。

2.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在教学中导入的文化内容要浅显易懂,有些内容只要点到为止,让学生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语言。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3).3.孙春玲、冯国平.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误区及对策.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6).4.焦新荣.设计制作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英语周报,2004(31).

第三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太多的变化,英语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英语课程的新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透过斑斓进行思考,我们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很多情况下我们传授的仅仅是语言的知识,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恰恰被我们所忽略,很多的学生在现实的英语交际中,言不由衷或是词不达意,也就是所谓的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文化背景、人文思想等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英语中文化的导入的运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小学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认知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它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开阔视野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学简单化、书本化,只着重单词与段意的理解,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的跨文化目标,诸项跨文化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我们教师是否能够挖掘出教材的文化因素,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下面,本人将从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文化导入的形式以及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来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内容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90)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这就是由于缺乏交际文化知识而导致的交际失误。

既然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导入的内容可以偏向于交际文化知识。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人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所以,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能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而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又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学生齐声说:“Good afternoon,teacher”,教师应该告诉学生,“teacher”这个词在英语里不能作为称呼语用语,这个

句子应

改为:

Good afternoon,Mr.Liu/Ms.Xu,Mrs.Brown”等。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二、文化导入的切入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正所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所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引导他们去辨别语言差异,自然成为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

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当我在讲解到关Thanksgiving,Ladies first,Hamburger,Sandwich,”等方面课文知识时,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知欲望,这样他们不但记住了一些英语单词,而且还知道了西方的感恩节和万圣节的来源,以及这些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经常吃的三明治、汉堡包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男生也开始透露出了绅士风度。就这样,通过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教授“food and drink”以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让他们对于中西方的饮食以及饮食习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人人有话所讲,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高度热情。由此可见,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

三、文化导入的形式

英语文化导入主要包含词汇的文化内涵、文化典故与约定俗成等文化背景知识。如前文所述,英语课轻松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所以,丰富的英语课堂形式,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导入模式,也是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重要部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学得文化背景知识。因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平时较少的接触到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的相同。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在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很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去,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课余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是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来提高学生其对英语运

用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等等。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他们在校内外时能与英语打交道,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还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地去参加英语活动,帮助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话题谈论,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等,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让其对“文化”的认识更高,更全面。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民主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所以,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另外,“I(我)”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打招呼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就拿称谓为例,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cousin可指代所有伯父、叔父、姑妈、舅舅、姨妈的孩子,而且没有性别区分,而在中文中有明确的称谓,如堂兄、堂妹、表兄、表妹、姨兄、姨妹。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亲属关系复杂,有明确的区分,而西方的小家庭,没有区分的必要。

四、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

文化和语言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彼此难分,我们应该把英语教学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英语教学不能把目光集于语言系统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只能是“雨过地皮湿”,没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应该走进历史。纵览诸多语言现象,就事论事显得苍白单薄,反倒说不清楚。总而言之,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根植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

对于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渗透,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却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融合为一个整体,而是为传授文化而讲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语言就没有它的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人们认可。语言为文化而创造,也因文化而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文化导入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性致使英语教学应有二

者相融的指导思想,即因为人们在某种情景下,需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相应的语言材料才会应运而生。语言材料此时所承载的意义远不只在它的外延内容上,而更是在于其表层下的深层文化意义,即词语的社会文化色彩、民族情感、心理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内涵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了这种指导思想,语言的学习才能变得容易,而且也会更具生命力。所以,这样的英语教学首先要求师生有跨文化的意识及敏感性,教师既要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熟悉英美文化又能从中西文化对比中凸现语言使用的差别,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文化浑然一体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交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小学生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变成“哈韩族”、“哈日族”、“哈美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完全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懂的英语。

【参考文献】

[1]布鲁纳着,邵瑞珍译.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界,1998.[3]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1996[4]陈琳、王嫱、程晓堂:英语课堂标准解读,2003.5 [5]沈小明:在游戏中学英语:小学教学研究,2003.5 [6]许爱君: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7]李秀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导入”设计 [8]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8.85.[9]彭晓蓉.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J].宣传与文化,1999.52.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06年11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摘要: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

刻的影响,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 文化教学。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述了文化教学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 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 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对学 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适 时引入文化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常会在其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是人类

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 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不 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特征。1.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背景、风俗习惯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 语言中表现出来。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极 其深远,其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已成为具有类似特征的人的代

名词:Shylock(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指贪 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2.文化决定和制约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了不同的语言特征,文化对语言起

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表现 得尤为明显。例如龙在中国是吉祥与高贵的化身,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成语家喻户晓,但在英语中却代表着邪恶、凶猛。所以人们在翻译亚洲经济四小龙时,译成the four little tigers, 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虎是代表朝气蓬勃、坚韧不拔、努力奋 斗、充满希望的事物。

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文化和语言的这种密切联系说明,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 语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与所习得的目的语有关的国家或 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和文化隔离开来,从而造成了英 语学习中文化层面上的障碍。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在帮 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 文化因素,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且要使学生对异域 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1.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说话的对象、话 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得体语言,这就 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比如:一位学生向外教请教了几个问 题之后说“:l’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这使外教觉得 很尴尬。此类脱离英语特有语境的中国式客套话,并不鲜见。学生遇到交际上的困难,并非语言不过关,而是因为对英语中 的文化信息了解太少。

2.文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本族语对学习外语的

干扰而忽略了其本身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在外语学习中,教 师组织的课堂是学生主要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所需要掌握 的文化背景知识往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因此,在英语教 学中,教师应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传授社会文化 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初 步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应注重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

养为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交际文化 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 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课堂内教学和 课堂外教学。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课堂内的文化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 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①首先要过词汇关。在词语教学中,一直以语言知识的传 授和句型操练为重点,似乎只要掌握了语言规则、词汇和语法 就能轻松自如地用外语进行交际了,其实并非如此。例如, “freeze”这个词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科书中往往是这样解释 的“:freeze”其意为“冰冻、结冰、使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 枪支的美国,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 许动)这个词而被枪杀的报道也不是什么新闻了。这说明不了 解目的语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运用外语,从而也就达不 到运用英语交际的目标。

②其次要加强对于句子结构中隐藏的文化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Book 3,Unit7)ARose Is a Rose一 课的“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一句时,告诉学生此句出自美国 女诗人Gertrude Stein的作品,她诗歌的特点就是通过词语的重 复(repetition)来起到强调的作用,此句就是为了强调文章的标 题“a rose is a rose”。

③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课文 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作品做出评价。如在学习There is Only Luck《(大学英语》,Bok2,Unit7)时,应先向学生介绍美国 是一个犯罪率比较高的国家,讲清street crime,crime preven-tion,the possession ofguns by American individuals等情况,就使 学生深深地领悟到作者说“There is onlyluck”的真正含义。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

面了解一个文化的内涵,课堂文化教学主要起示范引路作用。而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 好的延续和补充。

①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

品。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深入和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了解它所 反映的文化背景。

②组织英语实践活动。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与外教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宿迁学院外语系,江苏宿迁223800)刘强胡伶俐 ○教学研究 100 文教资料2006年11月号下旬刊

接触,在日常交往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既练了口语也交流 了文化;其次通过开设讲座、借助音像资料等方法,使学生把 语言与其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感受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 系;还可以通过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沙龙,组织英语文化 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不仅利于对语言的理解,还利于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只 有时刻注重英语语言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灵活、得体和 有效地使用语言。只有注重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 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HOLYBIBLE(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1995.[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E.萨丕尔.语言论:语言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2.[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摘要:互动式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

走势,随着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我院壁 画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两年来笔者将互动教学运用 于壁画设计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结合高等艺术院校 “壁画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互动式教 学方法”进行教学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壁画设计教学研究 一“、互动式”教学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思考 壁画是环境的艺术,它具有从精神方面展示建筑空间的

功用目的和文化内涵的作用,它赋予建筑以生命和灵魂,它要 求与建筑具有相得益彰的谐调感。壁画设计应能整体地考虑 到建筑的外部环境特色、建筑自身的风格、建筑的材质和壁画 所在环境的色调以及壁画的内容、表现形式等等。重视艺术 观、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壁画教学的根本。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 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 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方法、能 力、过程、价值观、态度的训练,改变了课程设置从专业到专业 的单一技术性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具体体现。充分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质,增强竞争优势,拓宽专业知识层 面,对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个性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起到了良好 的推动作用。

壁画设计是伴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 “互动式教学法”改革的目标,是要转变以往课堂教学过于注 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创 新精神的塑造。本研究是为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学 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独立创作与个 性化设计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为了培养学生新的观念,新的思 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课题就“壁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运用 新型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从而希望达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 教学质量之目的。

1.我院“壁画设计”课程普通教学模式的不足

陶瓷学院自《壁画设计》课程开设以来,抓住机遇,坚持教 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克服办学条件的困难,为适应 时代发展需求的趋势,不断开拓和调整学科的知识结构,锻 炼、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和创作群体。20年间,经过差不多三 代人的努力,可以说,初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体系。但传 统的壁画教学方式多是教师为讲清某一理论观点而举几个具 体实例作为证明,其效果与互动教学中来自实际的创作方案 构思、分析、身临其境的策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从实际 中反思、总结出理论这一升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相差甚远。我院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教师已习惯于满堂灌的封闭 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

一、呆 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引发不起学习兴 趣,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惰性状态,其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因 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想办法使学生充分 调动自身学习的内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多地去关心 学生如何学习。

2“.互动式教学”在壁画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互动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 改革尝试。主要体现在:(1)教育观念的变化。(2)高校教育功 能的转变。(3)高校培养目标的转变。双相互动教学法本质上 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它可以吸收“讲解接受”“、问题教 学”“、探究———发现”“、掌握学习”“、开放课堂”“、合作教学” 等传统或现代教学模式的特长或优点,为我所用。其在教学中 发挥的作用主要有:(1)激发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积极性。

(2)促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角的高度兴奋 状态之中,便于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大大提高了学生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受到了难得的挫折 教育。

如同有些边缘学科那样,壁画设计涉及到很多门类学

科,壁画的创作设计需要调整、综合各方面的关系以寻求完 美的答案。壁画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总是依附于特定的建 筑,因此它应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和建筑的功能、环 境相谐调。

结合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上作了如下研究:(1)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使“教”

与“学”互动。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 图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应用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余小荔石小涛章婷 ○教学研究 101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桂林市榕湖小学 邹琳

内容摘要: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教师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树立文化意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一)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适当的语言文化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运用语言技能,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活用教材内容,渗透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

(三)融入节日文化,体验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巧借节日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不能单纯的进行语言教学,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树立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才能让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实践证明,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加强文

化意识的渗透是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途径。适当的语言文化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运用语言技能,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可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介绍日常英语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通过饱含着智慧的名人名言,弘扬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利用校园英语广播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班级还可以创设双语班风,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营造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使学生感悟多元文化。在教室的四周贴上富有英美文化气息的招贴画,如麦当劳的快餐广告画,动画人物Micky Mouse,《Daily life》的海报„„时常更换这些图片,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播放孩子们喜爱的英语歌曲,创造模拟英语真实情景的口语活动,充分利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创编一些国外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Bingo,填字游戏,猜谜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结合教材,渗透文化

有一位西方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话:“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最为小学生所接受。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这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得体的传递和接受信息,从浓烈的文化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文化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以追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我们一定要结合课文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相关背景知识,以便真正了解其内涵。如在教授颜色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解中英方文化对“颜色”的不同运用。如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虽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存有差异,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来表示,“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green”在英文里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经验、不成

熟;“blue”一词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中文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

2)在课文教学中渗透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询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女士年龄时,她们会婉转地回答道:“Sorry, it’s a secrect.”因为在西方,人们很注重隐私。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去向等属于个人隐私,他们是不愿意以这些内容为话题的。在学习了“food”后,我让学生表演Go to the KFC,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中西方食品展与“品尝“。让学生理解由于西方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快餐盛行,和中国人观念中的‘民以食为天’截然不同。又如我在教学Happy Birthday时,让学生担任售货员和顾客,模拟购买生日礼物:“Can I help you?Yes, I want a toy car for my friends.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 Good.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之后一起到小寿星“家”过生日,大家齐唱“Happy Birthday”,欢度生日派对!

“运用”是语言在“真实世界的排演。”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去参与、体验西方文化,如祝贺、写信、去医院、讲故事、旅游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看短片,观看录影碟,让他们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咀嚼其中的文化知识。迪斯尼英语动画碟“Magic English”深受学生欢迎,孩子们乐于模仿,个个跃跃欲试!学生还可以自编短剧进行表演,表演时,学生可以从细节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如打电话、日常交流(谈论天气)、西餐用餐礼仪(刀叉用法,食品种类,上菜顺序等)等等。通过“角色扮演”,小学生可以初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

3)在歌声中渗透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有趣的儿歌,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例如教授童谣“I’ve got a dog.You’ve got a cat.He’s got a duck.There in the lake.”,我让学生分组轮唱,并改编歌词,节奏逐渐加快,同学们唱得开心,玩得愉快。还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在学习关于London一课时,我让学生演唱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描写伦敦大桥正在倒下,人们奔走相告的情景,将他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何乐而不为?

(三)对比中西节日,体验文化差异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Day,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Easter,April Fool's Day,Mother's Day,Thanks Giving Day和Christmas Day等。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巧借节日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我在教学一些西方节日如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Easter时,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介绍一下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来历、节日吉祥物以及与节日活动等。最后由我进行总结补充。学生在寻找、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在西方国家,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万圣节Halloween(即西方的鬼节)。谈到鬼,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但提到西方国家的鬼节,孩子们却精神大增!10月31日,是传说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灯笼为鬼魂引路,模样恐怖,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款待还是恶作剧?”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送给孩子们。鬼节是如此的有趣、令人不可思议,孩子们盼望着下一个Halloween的到来。

每年12月,我校都开展以“Happy English!Happy Christmas!”为主题的口语交流活动,使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中西方不同的节日文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编短剧来反映中西方人是如何度过自己的重大节日的。如选择Christmas的同学,编排了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送圣诞卡片和圣诞礼物,吃火鸡、唱圣诞歌的场景;选择spring Festival的同学编排了全家包饺子,放烟花,收压岁钱的场景。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协作,精心编排设计,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孩子们在笑声中加深了对西方不同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激活了他们的创新和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英语、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和运用,只有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才能使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探讨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造句”

    “造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引子】 还记得小学学语文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造句”。时隔多年,还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我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断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人主张先教授词汇和语法,然后进行故事教学;有人则主张先进行故事教学,然后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你认为以上两种做法中哪一种的教学效果......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目录 一、 文化输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点在目前已成为共识。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学习第二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

    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初探五篇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初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