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教学
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教学
————————
康法德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四个基本理念。提出这些理念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四个基本理念最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这就必须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是有效的体育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是下一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我国学者张璐文指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物力)内带来了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的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教学的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以为,有效的教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果,即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非常吻合。有效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目标追求,是追求高效率地达成预期的目标。
2.有效率,即教学活动能够以较小的教学投入产生较大的教学(产出)效果。
3.有效益,即教学活动有好的收益,并能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教学活动的结果能够符合社会与个体的教育要求。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确目标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这里设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包括知识性目标、技术技能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三部分; 第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更高的体能与技能水平上完成;
第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以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
第四,适时地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一个清晰的反馈;
第五,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三、有效体育教学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的潜能,是经验的激活、丰富和提升;体育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改善;情感的丰富、细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运动技能的形成、巩固与熟练。有效体育教学主要体现在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管理和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一)有效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从一开始就应给学生建立明确的规范和体育学习常规。体育教师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已经订立的规范和常规,不能意气用事,而应根据规范行动。另外,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惩罚手段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体育教师惩罚的是事情,而不是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迅速制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使这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许有人会说,“新课程既然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常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常规的概念。教学常规是指对教师在开学前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及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方面的规范性要求。应该说传统体育教学常规中绝大多数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一般的道德规范。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心中主要指还要不要统一教案格式、要不要学生整队和报数等一些规范。
回顾近20年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旧的教育观念和师道尊严的影响,体育教学中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并不显著的问题,就是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如队列操练、队形变换的口令,所运用的动作概念、提示语言等都具有权威性。所有这一切,让我们习惯了一个事实:体育教学似乎非如此不可。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必须按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的同时,其实也将教师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体育课的确有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作用,体育课上如整队、做操、立正、稍息等的确不可废除,换言之,体育课并不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操练,更不能认为没有这些就不是体育课。事实上国外的体育课就极少进行队列操练,因为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康体魄,因此,应该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逐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种新的教学常规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尝试和学习,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和意识的形成,而不应以牺牲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代价去追求整齐划一。
有效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为学生提供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学习什么”、“如何进行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首先,能够引导学生愿意,甚至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其次,提出适当的问题,即提出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以后继续回答问题,反之,学生回答问题老是失败的体验,加之被老师或同学冷嘲热讽等,可能导致学生以后害怕甚至拒绝回答问题;再者,体育教师能够提出清晰明确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回答。学生如果清楚地知道体育教师要求他回答的问题,以及问题的顺序,就能很好地回答问题。
体育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学习内容上。体育教学活动转换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信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体育教师的意图,跟上体育教师的安排。体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期待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能够热情地、清晰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鼓励的信息。在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中首先是自我概念的信息,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期待,充分激发与调动学习热情的信息,其次是与运动技能认知概念相关的信息。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师明确地知道自己负有指导责任。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有所收获。
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尽量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与练习。如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摒弃单纯的“传授式教学”。传授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并不重要。换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对技术技能的教学,我们不必过分强调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因为我们体育课培养的不是专业运动员。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只要一提到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总能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系统性地传授技术动作。例如,教篮球的时候,一些教师,总是从原地运球开始,然后依次教投篮、行进间运球、再是变向、急停等等。到这些动作学完了以后,才让学生进行比赛。然而我们都知道,学生偏偏喜欢的就是打比赛,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对篮球有兴趣吗?我们为何不从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开始,让学生自我感觉需要学习篮球技术技能的时候再去教技术呢?因此,我们说,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提前安排,有了兴趣,不怕技术技能学不好。
还有,在体育教学中,个别体育教师不管执教的班级人数多少,男女生结构比例如何,总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有的甚至一学期下来班级分组形式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学生还会有什么新鲜感?学生练习的密度还能保证吗?当然,也许有人说,现在的体育评优课不是不再测密度了吗?但如果没有练习时间的保证,新课程的一切理念就会落空。
另外,有的体育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该校体育组全体成员帮助搞教学设计、写教案、准备场地器材,据说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到了比赛那一天,用中巴车运来一车上课需要用到的器材(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效益可言?在大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我们的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上好每一堂课,向每一个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让体育教师腾出时间搞教育教学研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为每一堂体育课都这样兴师动众地去准备。我们需要的是花少量的准备时间,使用简单的器材就能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真实课堂。
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愉快地进行运动的机会和情境,促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有效的体育教学指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信息。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的有关反馈,以及提供影响学习成绩与效果的具体细节的反馈,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影响他们所学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具体要求。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教学?
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教学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四个基本理念。提出这些理念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四个基本理念最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这就必须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是有效的体育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是下一阶段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我国学者张璐文指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物力)内带来了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的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教学的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以为,有效的教学至少应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果,即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非常吻合。有效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目标追求,是追求高效率地达成预期的目标。
2.有效率,即教学活动能够以较小的教学投入产生较大的教学(产出)效果。
3.有效益,即教学活动有好的收益,并能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教学活动的结果能够符合社会与个体的教育要求。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确目标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这里设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包括知识性目标、技术技能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三部分;
第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更高的体能与技能水平上完成;
第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以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
第四,适时地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一个清晰的反馈;
第五,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三、有效体育教学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的潜能,是经验的激活、丰富和提升;体育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改善;情感的丰富、细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 成与完善;运动技能的形成、巩固与熟练。有效体育教学主要体现在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管理和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一)有效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从一开始就应给学生建立明确的规范和体育学习常规。体育教师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已经订立的规范和常规,不能意气用事,而应根据规范行动。另外,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惩罚手段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体育教师惩罚的是事情,而不是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迅速制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使这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许有人会说,“新课程既然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常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常规的概念。教学常规是指对教师在开学前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及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方面的规范性要求。应该说传统体育教学常规中绝大多数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一般的道德规范。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心中主要指还要不要统一教案格式、要不要学生整队和报数等一些规范。
回顾近20年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旧的教育观念和师道尊严的影响,体育教学中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并不显著的问题,就是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如队列操练、队形变换的口令,所运用的动作概念、提示语言等都具有权威性。所有这一切,让我们习惯了一个事实:体育教学似乎非如此不可。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必须按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的同时,其 实也将教师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可喜的是在这次小学体育教师的优质课评比中,这样的命令式口吻已很少出现了,但在初中个别教师的课堂中依然存在。体育课的确有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作用,体育课上如整队、做操、立正、稍息等的确不可废除,换言之,体育课并不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操练,更不能认为没有这些就不是体育课。事实上国外的体育课就极少进行队列操练,因为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康体魄,因此,应该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逐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种新的教学常规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尝试和学习,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和意识的形成,而不应以牺牲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代价去追求整齐划一。
有效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为学生提供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学习什么”、“如何进行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首先,能够引导学生愿意,甚至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其次,提出适当的问题,即提出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以后继续回答问题,反之,学生回答问题老是失败的体验,加之被老师或同学冷嘲热讽等,可能导致学生以后害怕甚至拒绝回答问题;再者,体育教师能够提出清晰明确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回答。学生如果清楚地知道体育教师要求他回答的问题,以及问题的顺序,就能很好地回答问题。
体育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学习内容上。体育教学活动转换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信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体育教师的意图,跟上体育教师的安排。体 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期待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能够热情地、清晰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鼓励的信息。在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中首先是自我概念的信息,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期待,充分激发与调动学习热情的信息,其次是与运动技能认知概念相关的信息。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师明确地知道自己负有指导责任。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有所收获。
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尽量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与练习。如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摒弃单纯的“传授式教学”。传授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并不重要。换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对技术技能的教学,我们不必过分强调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因为我们体育课培养的不是专业运动员。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只要一提到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总能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系统性地传授技术动作。例如,教篮球的时候,一些教师,总是从原地运球开始,然后依次教投篮、行进间运球、再是变向、急停等等。到这些动作学完了以后,才让学生进行比赛。然而我们都知道,学生偏偏喜欢的就是打比赛,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对篮球有兴趣吗?我们为何不从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开始,让学生自我感觉需要学习篮球技术技能的时候再去教技术呢?因此,我们说,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提前安排,有了兴 趣,不怕技术技能学不好。
还有,在体育教学中,个别体育教师不管执教的班级人数多少,男女生结构比例如何,总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有的甚至一学期下来班级分组形式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学生还会有什么新鲜感?学生练习的密度还能保证吗?当然,也许有人说,现在的体育评优课不是不再测密度了吗?但如果没有练习时间的保证,新课程的一切理念就会落空。
另外,有的体育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该校体育组全体成员帮助搞教学设计、写教案、准备场地器材,据说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到了比赛那一天,用中巴车运来一车上课需要用到的器材(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效益可言?在大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我们的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上好每一堂课,向每一个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让体育教师腾出时间搞教育教学研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为每一堂体育课都这样兴师动众地去准备。我们需要的是花少量的准备时间,使用简单的器材就能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真实课堂。
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愉快地进行运动的机会和情境,促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有效的体育教学指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信息。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的有关反馈,以及提供影响学习成绩与效果的具体细节的反馈,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影响他们所学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具体要求。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实有效的体育课 堂教学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三篇: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
效
教
学
一.基本介绍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三.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1.关注全体学生
每位教师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要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2.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化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再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3.关注测性量化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具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有效教学主张科学的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4.实施反思教学
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有效教学。5.有效教学核心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
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6.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四.有效教学途径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五.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二)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处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直觉;
(四)鼓励学生学业求助的行为;
(五)以学生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
(六)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有条理地思考
有根据地思考
批判性地思考
反省性地思考
彻底地思考
思维的品质:
流畅性;原创性(独到性);深刻性;敏捷性;精进性。
(七)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
产生想法;发展想法;促进多元理解
学生的想法之间要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建构
(八)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知识;
2、用自己的话解释;
3、解变式题,解相关问题;
4、解综合问题,实际问题。
(九)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
(十)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十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十二)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制定行为改进计划
(十三)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十四)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提供选择
(十五)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
(十六)、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六.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基本假设:第一、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谓最优化教学肯定是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第二、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是随着学习能力及其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教学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域,学生即使单凭自身力量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应对自如。原理一: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
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总是洋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它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成效最佳;为创造和谐一致、富有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与人为善、情绪稳定、真诚可信和认真负责的品质,既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主体来对待,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原理二:学习的机会
如果教学时间能充分用于课程学习,课堂管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就能提高学习的成效。学习机会原理关心的是:如何将学习时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用在与课程有关的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总是尽可能的把教学时间花费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他们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强,按时上下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转换紧凑,并要求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作业的布置具有最佳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原理三:课程一致性
课程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有机的整合为一体,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案。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东西的手段,为他们将来承担社会角色、发挥个人潜能打好基础。课程目标体现在各种学习的结果上,如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基本素养,这些都是社会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围绕课程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促成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体现学科之间内在一致、结构清晰、联系紧密和便于应用的特点。原理四:建立学习定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初步的结构来帮助学生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提示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得他们做好学习准备,实现学习定向。导入的具体方式有:说明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出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告知学习活动所要求的反应类型等等。在导入新课前,教师通过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明确学习的价值或应用前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或要求还可以是:关注具体的学习目标、概略介绍内容要点或主要步骤、预先检测将要学习的要点、事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等。原理五:连贯一致的内容
研究表明,围绕着基本观点,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和保持的效果好,且便于应用。教师应该清楚的讲解,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说明和给予示范时,有效的教师表现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排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明确、一致的特点。教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采取小步循序渐进,运用节奏、手势和其他口头交流的技巧来帮助学生理解;尽力避免笼统、含糊的用语和东拉西扯的讲解;教学结束前,要复习要点,再次强调基本概念,布置相关的问题和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教材内容以及在新的情境中如何加以应用等等。原理六:深入细致的对话讨论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教师运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处理和思考内容,理清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观点的启示,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并运用所学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或实现较高层次的迁移。精心设计提问的先后序列,以系统有序的方式来展开内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并在对话讨论中彼此分享各种认识。通常,最初的课堂对话讨论可能是问答式的,随后,会逐渐转向生生、师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不同见解的提出。原理七:练习与应用活动 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机会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的东西,并需要得到如何改进的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练习是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达到应用自如,而不是仅仅依靠试误的方式来学习。要让练习取得成效,不仅要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而且也要及时得到反馈: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者肯定的赞赏,帮助学生依据目标明确其进步程度,了解并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原理八:支持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所提供的一切帮助,都要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教师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充分多样、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忱,使学生经历一种意义学习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无休止的机械重复。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精心选择内容、课堂呈现和监控调节。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活动中要提供指导和反馈,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全班进行反思总结。教师还要评估学生学习的质量,当学业表现不够理想时,教师就要提供补救教学和相应练习,以便使其达标。大多数情况下,作业只有经过老师的讲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理九:学习策略指导
教师应该向学生示范和指导各种学习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研究表明,作为学习策略的各种技能,只有经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并促成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以后,才会真正被学生掌握并取得实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命题性知识(做什么的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如何去做)和条件性知识(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做)。策略教学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尤为必要,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学科领域的策略外,教师还应该示范和指导学生一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如“复诵策略”(通过重复加深记忆)、“精细加工策略”(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内容并且将他们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组织策略”(梳理内容、理清结构和加深记忆)、“理解监控策略”(努力运用适当的策略帮助理解,确保其达成学习目标,必要时加以调整)和“情感调节策略”(维持注意力、专心致志,尽量减少焦虑和失败的忧虑)等。原理十: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具体任务的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开发学生认知和元认知潜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事先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向学生示范如何认真倾听、分享体会、吸收别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建设性的处理分歧等。原理十一:聚焦学习目标的评估 教师要采用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业的进展情况。有效的教师运用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自己如何改进教学,并不全是为了给学生定等打分,他要兼顾各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评估看成是一项连续不断的工作,同时也是单元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评价结果,教师要仔细分析,看看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是否有错误的地方需要纠正,课程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包括评估本身是否还需要完善等。原理十二:成就期望
优秀的学校常常体现出强有力的教学领导,追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教师对学生有能力取得好成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学生取得优良成绩往往同教师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分不开。这些教师坚信:学生是有能力学习的,教师也有责任、有能力教好。教师对学生学习效能所抱有的期望,一方面会对教师自身所作的努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学生的期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这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持有的基本信念,应该在教学中努力贯彻。在进行个别辅导和提供反馈时,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而不是拿他与别人做比较,或者只看他在班级的成绩位次。教学评价关键的作用是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这些教学原理带有普遍适用性,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七.给教师的建议
1、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您务必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别忘了以您自己的方式向学生问好;下课铃声敲响之后,如有可能,您最好不要急着离开教室,也许有学生需要您的帮助,当然,还不要忘了向学生道别;
2、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监护: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是学生的监护人,您务必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切忌麻痹大意或心存侥幸;
3、教学是一种仪式,当您走进教室时,务必带着课本、教案和学生名册;还有,希望您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欣赏进课堂;
4、教师的仪容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提议:美育,从教师的仪容开始;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着装,努力做到整洁、大方、庄重、体面;教师的言行切忌粗鲁、低俗,而应该文明、和蔼与慈爱,为此,我们提醒您除了注意措词,还需要注意说话的声调与音量;
5、我们提倡对学生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将讥讽、挖苦、轻蔑等等变为宽容、惋惜和同情,当发现学生的不足时,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能够克服掉这个弱点,你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可爱”;
6、如果您有吸烟的习惯,请不要在公共场合以及学生出没的场合吸烟;相信您会模范地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如“爱护我们的绿地,爱护学校校园的一草一木”。
7、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给自己多一点积极的、乐观的心理暗示。
收集整理人:黄文兴
第四篇: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教学提倡老师少说精讲优释,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的不苦“学”的不累,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关注什么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脚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
(二)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化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化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三)关注教学的可测性。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四)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备好课;
2、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5、合理利用多媒体;
6、营造和谐课堂氛围;7.及时教学反思。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要做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在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练习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丰富多彩有“味”练习,学生往往趋之若骛,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3.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有“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常常因遗忘而出现思想干扰或障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同时,“艾宾洛斯遗忘曲线”证实了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教师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时间也应由短而长,以确保练习的最佳效果。
总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使练习的设计趋于多元化。教师应该因人因材,适实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让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
第五篇: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书 名: 有效教学 作 者:崔允漷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