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起创新的桥梁》说课稿(模版)
《搭起创新的桥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搭起创新的桥梁》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五课第二框的内容。它是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一主题单元里的最后一框,这一单元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为九年级学习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基础。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求异等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教材安排了“让创新思维闪光”和“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两个层次的内容。、内容的编排,体现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此,本课可以说是整个单元的各项教学目标的综合,在整个单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创新的精髓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生除了懂得创新内涵和基本要求外,难在真正的落实到行动,因此“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科技的发展靠创新,把握好好奇心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去实践。为此搭建起创新的桥梁。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较差,教师需要及时点播,帮助学生形成结论。
2、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
(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活动探究法: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积极探索性得以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以其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乏味的知识生动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个 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学法: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上重要的是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所以,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创造的火花才会闪现,个性才得以发展。
4、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教学,形象直观,容量大,引发学生兴趣。
5、教材处理
本框两个标题,在讲授时,把二者整合一下,融为一体,作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这一主题下进行,打乱教材,增添新故事,让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
6、设计理念
(1)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作为新课程构建的基础,努力开发和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如时事资源、生活资源、音像资源、教材资源、问题资源、学科资源、活动资源,以及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等。
(2)遵循“常态、简约、本真”的原则,力求真实、简洁、实用,以服务学生为本,追求原生态的有研究价值的教学。(3)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设计思路。除授课开始的“新闻播报”外,主要设计两大板块:一是感悟创新,二是践行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一教学环节要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合理紧凑,活动安排适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已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课前预习案】
(1)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大到发明家,小到普通老百姓的创造发明的事例。
(2)小组同学对感兴趣的某种物品进行“寻根溯源”,了解最初的发明者。如纸杯、方便面、空调、电视机等。
【课内探究案】
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板块: 一:新闻播报(4分钟)
八年级的新闻播报,是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尽量与教材同步的材料,提炼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并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课前向全体同学播报收集的新闻材料,并组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予以总结评价。
【其目的是开发利用时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感悟创新(25分钟)
(一)感性篇:列举实例,领悟创新的魅力,初步了解创新的方法。
第一:播放视频----实地体验 “鸟巢”令世人惊叹的科技含量,让学生感受科技的 巨大魅力。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明白世界上如此独一无二的“鸟巢”,完全是智慧的结晶,是创新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第二,先让学生列举身边物品课桌不断改进、创新的方面,再列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课桌,引导学生观察、想像、质疑等,启迪创新思维,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
第二,展示图片“可调式书桌洞”,观看录像“新型课桌”,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过程并谈感悟。教师适时追问、点拨、总结。
【此处材料的选取具有以下特点:
(一)这些都是同学们的同龄人的创意,容易引发心理上的认可和情感上的共鸣;
(二)“可调式书桌洞”选取的是学生搜集到的创新事例,有利于鼓励学生搜集、提炼最佳信息;
(三)两材料均属于热点和焦点问题,而这些创新正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其直观的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时时、处处、人人都可创新,而且创新有“法”可循。】
(二)理性篇:进一步把握创新的方法,并体悟其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第一:精选课本中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典型案例。第二:展示同龄人的创新故事:
(1)展示莱芜陈毅中学刘子洋发明通用计算器的事例。(采访视频)(2)初中女生发明“自动铅笔多芯器”事例。
让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创新的方法,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总结。【本环节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资源。重点选取典型案例,重新设计问题,既避免了预习时学生可能产生的枯燥,又将整课内容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归纳篇:知识小结,让学生用公式表示本课学习的内容。
【“公式”一般是数学等理科的学习方法,此处用做本课的小结,也算是“创新”。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提升,也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算是对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三、践行创新
1.展示篇:创意无限,变“废”为宝。(7分钟)
生活中有许多“废品”,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报纸、奶盒等,让学生想个妙招让它们变“废”为宝,争做小小发明家。
【让学生畅所欲言,获得体验,提高认识,使学生明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积累知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2.责任篇:放眼世纪大难题。(4分钟)
课件展示“21世纪科技10大难题”,让学生谈感想。教师顺势总结,结束全课。
【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世纪难题,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是通过学生的感受和教师的激情,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目标。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与创新结伴而行,再一次“搭起创新的桥梁”。】 四:收获园地:(3分钟)
学生闭上眼睛静想一分钟,然后各抒己见,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升华。】
五、教师寄语:(2分钟)
创新—我们的责任!创新—任重而道远!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各种创新型人才,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像,勇于质疑,勤于实践,练就创新的本领,老师相信总有一天这些世纪难题会被攻克,我们更期待着这个奇迹就发生在在座的同学们身上,让我们一起加油!六:板书设计
搭起创新的桥梁
创新=?+?+?+?+?+?……
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动力前提先导源头前提过程
【课后拓展案】
调查身边的同学有哪些小发明、小制作?问一问他们是怎样进行的?利用当地的条件,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一件物品(例如:茶杯、黑板等)找出使用不便之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一项小制作或者小发明。
第二篇: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案
项目二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案
教师寄语:让创新思维闪光,搭起创新桥梁。【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掘自身潜能。
能力: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知识: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教学重点】:让创新思维闪光 【教学难点】: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新知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吧!)
1、一名初中生,在一次考试中不小心将铅笔芯弄断,耽误了测验时间,影响了成绩。于是,他就想制造一种不断芯、可装很多笔芯的铅笔。经过多次研究实验,他设计出“自动铅笔多芯器”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思考:该同学设计“自动铅笔多芯器”,的构想是从哪里来的?
2、搜集反映创新的事例和故事准备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共同提高(重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他们解决
吧。)
(一)让创新思维闪光
1、阅读教材P73页材料,说一说:从谢皮罗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一议:想像与创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如何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教材P73页材料,想一想:伽利略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1、阅读教材P76页材料,说一说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谈一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总结: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尝试创新、展示自我 活动一:激活你的思维
1、请用6根火柴棒,搭出4个三角形。
2、有10只玻璃杯,左边5只内有水,其余5只空着。现在规定只能动
2只杯子,如何才能使这排杯子变成有水的杯子和空着的杯子相交错? 活动二:展开想象的翅膀
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在家庭、学校的生活、学习用品中,(1)、你认为那些方面可以改进?(2)、说一说你这一创新的构思。
三、知识整合,构建网络(梳理问题及知识要点,查缺补漏!)创新=()+()+()+()+()+()
四、达标测试,牛刀小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单项选择题1.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A学会独立思考 B摆脱思维定势
C敢于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 D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创新来说(),A创新不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B只要敢于异想天开,不用实践就能够获得成功
C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创新起源于想象 D想象是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 4面对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应该()
A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不必学好文化课B碰到问题要按常规去做,要坚
持自己的思维定势C在生活、学习中不越雷池半步,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D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问,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算式。算来算去还是未有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
A.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B.求真务实,勤于观察 C.触类旁通,善于想像 D.学以致用,勤于实践
材料分析题 2009年临沂市 在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创新经验时,我国最高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闵恩泽说过: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知和集体智慧;在一首打油诗中,他写道:“市场需求,兴趣推动,苦苦思索,趣味无穷;灵感突现,豁然开朗,发现创新,十分快乐……”
(1)“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知和集体智慧”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6分)
(2)从材料中我们感受到闵恩泽创新并快乐着。无们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享受到创新的快乐?(6分)
【教学反思】
第三篇: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案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案
泽州职中 李艳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不要先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把观点、结论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在案例中,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权利、思考的权利,注重过程性,突出生产性。(2)合作讨论法:这种学生讨论法是建立在“生——生”之间的对话。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的互补与完善,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启发能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并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以其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乏味的知识生动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创设情境与活动,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一、学生展示 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古今中外发明创造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取得了这么巨大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是创新促进了科技发展,实现了科技强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搭起创新的桥梁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创新需要的条件。
板书:搭起创新的桥梁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一)创新思维在闪光
1.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三个故事:锯的发明、巧除积雪、发型师的故事。让学生思考:(1)鲁班为什么能够发明锯?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2)故事二“巧除积雪”中的孩子的想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故事三中发型师的做法又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同学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鲁班由于从叶子划破手的现象中发明了锯,说明他善于观察,所以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只要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寻找原因,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发现,可以说,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故事“巧除积雪”中的孩子大胆想像,甚至异想天开,反而被科学家认为是最可行的办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的想像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都可以逐一变成现实。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陶行知
(3).故事三中发型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回答了秃头男人的问题,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就需要这样一种求异思维的能力。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尝试解决问题。
1.一根粗细不匀的绳子烧尽要用1小时,只有绳子和火,如何用它来判断半个小时?
2.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3.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杯子变成实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
4.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
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摆脱思维定势,求异思维。如果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将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可以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二)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活动三:多媒体展示两段材料 材料一:电报的发明 材料二:吴浪的小发明
引导学生思考:两段材料说明创新与知识储备、创新与实践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组同学讨论,并由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青少年要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当然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才会有所发明创作。
三、走进生活
尝试创新
1.走近榜样人物,反思自己的责任
多媒体展示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以及我们身边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同,使学生反思自己,只要培养创新能力,自己也是可以有所发明创造的。
2.生活中有许多“废品”,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报纸、奶盒等,让学生想个妙招让它们变“废”为宝,争做小小发明家。
通过让学生畅所欲言,获得体验,提高认识,使学生明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积累知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归纳总结
巩固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生活中你有没有困扰自己的问题?比方说要是有自动开关的水龙头该多好呀!怎样存放苹果才不会腐烂,使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苹果?…… 试着就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最后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六.板书设计
搭起创新的桥梁
创新=?+?+?+?+?+?……
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动力 前提 先导 源头 前提 过程
第四篇:”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
搭起创新的桥梁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式。学习重点: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学习难点:让创新思维闪光 学习过程:
环节
一、新课导入
初步感悟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创新者,但创新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我们都有创新的潜能。那么,我们应怎样搭起创新的桥梁,从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学习“搭起创新的桥梁”。环节
二、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
一、阅读教材P73---P75页。思考:怎样让创新思维闪光?(1)创新的火花不会凭空而来,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2)想象与创新的关系如何?(3)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例子中伽利略身上体现的可贵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这种品质? 学习任务
二、阅读教材P76――P78页。思考:知识积累与创新有什么关系?(1)
莫尔斯的例子给自觉什么启示?(2)为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应怎样做? 环节
三、思维互动
解难释疑
1、师生互动,组间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我们一起分析判断:
发明创造只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环节
四、知识整合 系统小结
让创新思维闪光(善于观察
见微知著;敢于想象
善于想象
善于质疑
学会思考)搭起创新桥梁
积累知识、勇于实践:识积累与创新的关系 环节五:夯实基础及时反馈
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
A学会独立思考
B.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C.摆脱思维定势
D.敢于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16岁开始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倘若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正是他运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提出了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相对论。这个事例说明(B)
①知识是不断积累的.②想象就是创新.③想像是进行创新的翅膀.④创新源自“异想天开”.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②③.3、下列关于创新与知识、观察、求异思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创新不需要知识积累.B、想象是创新的先导.C、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D、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4、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要做到(A)①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②要“空想”“梦想”.③要“能够想”.④要“善于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庄凯旋、张祚、王铭玉和郑嘉4名深圳学生设计出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中,机器人将树苗移出养护室,挖土、载苗、填土、浇水„„一系列困难的工作由机器人一手操办的“沙漠植树系统”。这说明了(D)
①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就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②这4名同学喜爱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③人人都有创新的灵感,发明创造不只是科学家们的事.④他们都有聪明的天资,这是不务正业的表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5、之所以要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因为(C)
A、创新只是青少年的事情.B、青少年思想活跃,更易于创新.C、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D、现在的青少年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6、下列哪些技术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A)
A、电话.B、信息技术.C、新材料技术.D、生物技术.7、2004年8月21日,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设立这一奖项,是希望(D)①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②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③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④青少年都能成为科学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十六大代表毛光烈说:“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从市场经济角度说,就是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企业实力。企业不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龙头,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就会丧失机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D)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④二战后,以电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薪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第五篇:《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了解观察、想象、求异思维、积累知识、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勤 于观察、丰富想象、敢于质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培养自己的 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为学生搭起创新的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创新的事例和故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2.布置学生搜集能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教学过程 一.感受创新 阅读感悟
有一名初中女学生,在一次考试中不小心将铅笔芯弄断,耽误了测验时间,影响了成绩。于是,她就想制造一种不断芯、可装很多笔芯的铅笔。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她设计出“自动铅笔多芯器”,并且将图纸、模型和专利申请书寄送到国家专利局。经过审查验证,“自动铅笔多芯器”完全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要求。于是,她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①该同学设计“自动铅笔多芯器”的构想是从哪里来的?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材料,感悟到生活中需要创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要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师生总结: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创新者,创新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我们都有创新的潜能。那么,我们应怎样搭起创新的桥梁,从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2)领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
①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将搜集到的反映创新的事例和故事进行交流,并尝试说出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初步领悟寻求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
②故事引导,共同探究
故事一:相传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扭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多次观察和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干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故事二: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决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边开发边学习新的知识,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故事三: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人们亲眼见到了长在“树”上的西瓜,这就是当地一些瓜农今年推广的“吊蔓西瓜”。
吊蔓西瓜栽培技术是由邯邰镇小流村的老瓜农刘三锁首创发明的。在长期的种瓜实践中,刘三锁发现用传统地蔓方法种植的西瓜不仅瓜形不好,而且瓜的质量也差。于是,他设想如果西瓜长在空中肯定要好得多。他开始试验给西瓜搭架,让瓜蔓顺着木杆向上爬,使西瓜吊在空中生长,当地村民称之为“西瓜树”。结果令人喜出望外,西瓜上“树”后由于上下四面见光透气,产量提高了近3倍,成熟期提前了5至8天,而且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许多,深受欢迎。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共同探究,进一步领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孙膑是怎样使鬼谷子满意“木柴无烟,百担有余”的7 ②比尔•盖茨退学反而成功了,是不是说明知识对激发创新的潜能没有多大作用? ③“树上结西瓜”是怎样成为现实的? ④这些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注意事项:
①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每一个故事的作用。
②利用好第二个故事,针对学生的疑惑,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究知识积累对激发创新潜能的重大作用。③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能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④师生总结:
A 创新二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B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尝试创新 活动一:激活你的思维
有4条小链子(见图1),每条小链子有3个环。打开一个环要花2分钱,闭合一个环要花3分钱。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闭合的。你的任务是要把这12个环全部连成一个闭合的大链子(见图2),但花钱不能超过15分钱,时间越短越好。活动二:展开想象的翅膀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设想在家庭、学校的生活、学习用品中:(1)你认为哪些方面可以改进?(2)说一说你这一创新的构思。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创新 走进生活: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王凯是一个电脑爱好者。在小学时他就对电脑感兴趣,现在他的电脑知识非常丰富,电脑应用能力也比较强。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里、市里的电脑设计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家对他的设计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王凯也想将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让王凯非常头疼的是几门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原因是他把不少的时间用到了学习电脑上。父母经常对他说:现在学习文化课是主要的,玩电脑是不务正业。并对王凯下了最后通牒,让他戒掉电脑瘾,专心学习课本知识。王凯感到非常苦恼。他认为,学好了电脑将来照样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为什么非要把所有的文化课都学好呢? 王凯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如果自己是王凯的同学,应该怎样帮助他解决这些烦恼呢? 有的人因为好奇而产生了对某一事物的浓厚兴趣,继而进行积极探索,终于有所发明创造;而有的人却因为好奇,染上了抽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嗜好。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 三.课堂小结: 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从小打好知识基础,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质疑、勤于实践,在未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