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5 03:1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

精神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精神疾患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和预后、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疾病负担和生命质量问题的提出,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使得精神医学日趋受到重视。因此,精神医学在医学生的临床教育、临床培训以及今后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精神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精神医学的课程、电化教学及临床见习,对精神疾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在毕业后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整体观念,分析问题,诊断疾病,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精神医学的概念;熟悉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了解精神医学的发展及其分支。

2.掌握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动作行为障碍、自知力等常见精神症状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熟悉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的定义及表现;了解意志障碍、注意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3.了解精神检查的方法与内容;了解精神科诊断原则;了解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5.掌握谵妄、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其他器质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6.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与转归; 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原则;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

7.掌握抑郁障碍、双向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熟悉恶劣心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了解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

8.掌握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性障碍与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别;熟悉惊恐障碍、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 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各类神经症的发病机制或危险因素。

9.熟悉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定义和服务重点;了解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发展历史、组织形式和专业技能要求。

10.掌握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及共同特点;熟悉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的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了解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的病因与治疗原则。11.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和分级标准;熟悉各级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治;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合并的其他精神障碍。

12.掌握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儿童孤独症、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了解其他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13.熟悉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了解其他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14.掌握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和抗躁狂药物的药理作用、分类、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处理;熟悉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了解抗焦虑药物、益智药及其他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

15.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司法与精神卫生均自学。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精神医学的概念和疾病模式的转变;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精神医学的分支;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第二章 精神症状学

概述;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注意障碍;动作行为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第三章 诊断学与分类学

诊断性交谈;精神科病史采集;精神检查的内容;特殊检查;诊断原则;分类学。第四章 病因学

概述;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学说;其他生物学因素;发育因素;社会因素;神经病理学。

第五章 谵妄、痴呆和其他认知障碍

谵妄;痴呆;可疑谵妄和痴呆的评估与诊断;特异性器质性精神科综合征;神经 系统综合征;常见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第六章 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与发病机制;预后与转归;治疗及预防。第七章 心境障碍

抑郁障碍;恶劣心境;双相障碍。第八章 神经症性障碍

焦虑障碍概述;惊恐障碍;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

第九章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概述;综合性医院心理卫生;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发展历史;联络精神医学的组织形式;相关的专业技能要求;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治疗设置;神经影像学在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应用潜力;会诊-联络精神科医生的临床检查技能。第十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第十二章 精神发育迟滞

概述;临床表现与分级;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类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治疗。第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评估;发育性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亲子关系障碍;抽动障碍。第十四章 老年精神医学

概述;老年期痴呆;其他老年期精神障碍。第十五章 治疗学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躁狂药物;益智药;物理治疗;工娱治疗。

四、课程见习内容

1.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和书写;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末氏病或血管性痴呆或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和书写。2.精神分裂症的病史采集、精神状态检查及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病史书写。

3.情感障碍的病史采集、精神状态检查及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病史书写。

4.神经症的病史采集、精神状态检查及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病史书写。

5.电休克治疗及步骤;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精神医学〗(季建林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实用精神病学〗(夏镇夷、徐韬园、张明园、颜文伟、郑瞻培等); 3.〖诊断学〗(第五版 陈文彬主编)。

第二篇:精神医学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三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三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编辑本段《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

(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四)预防保健(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10分)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 图书馆(室)

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医院管理(140分)

(一)、组织管理(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三)财务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 逐步开展成本核算。(四)设备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 验收 入库 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 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3、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 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 同位素室 配电室 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八)环境管理(17分)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4、污水 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一)医疗管理(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二)、护理管理(75分)1、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2、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4、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6、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8、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9、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

10、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45分)1、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

2、“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3、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四)医院感染管理(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五)输血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5、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60分)

3、重点专科(60分)(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4、护理(20分)(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

(一)教学 科研管理(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3、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4、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并建立备课 评教 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6、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 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子

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 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北京回龙观医院始建于1986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社会康复为一体的首都大型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是北京大学教学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教学医院、中法友好合作医院。创办了中华精神卫生网。2002年12月,全国第一个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我院成立。医院占地面积147543平方米,设置病床1369张,职工1200余人。

北京回龙观医院设有普通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康复科、老年科、合并症科、中西医结合科、司法鉴定科、社会工作科等。特色门诊除普通精神科外还有儿童精神障碍门诊、酒依赖门诊、抑郁症门诊、护理咨询门诊、心理及睡眠门诊、社会心理康复训练室等多个特色门诊。在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车辇店胡同甲35号设有门诊部,在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设有抑郁症专家门诊、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诊疗中心和心理危机干预门诊。收治各种急慢性精神病、各种原因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人格障碍、心理障碍等患者。我院还是北京市唯一收治精神病合并肺结核、乙型肝炎和内科躯体疾病的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拥有睡眠脑电及诱发电位系统、眼动分析检查系统、脑功能生物反馈系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仪、认知矫正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为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辅助检查和非药物治疗服务。我院研制开发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心理CT”检查系统对各种人群进行包括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行为、睡眠、心理发育、性心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个人风格、职业倾向、婚恋和家庭问题、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和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等100多项的心理测查。该系统已应用于全国各大中小型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相关心理咨询机构。北京回龙观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科研技术队伍,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对精神疾病进行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物精神病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医院设有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精神药理研究室、脑电生理研究室、临床心理学研究室、精神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精神康复研究室、老年精神病学研究室、精神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室等。已取得卫生部、市科委科技成果奖42项,目前,承担着部、局、市级科研项目54项,中外合作项目10余项。我院参加了“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的调研与起草和卫生部、中国科协、市卫生局等多项精神卫生政策性研究。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展自杀干预门诊、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综合医院急诊就诊人员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开展向公众及心理危机高危人群宣传精神心理卫生及预防自杀知识;对自杀危险的个体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对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开展24小时联络会诊服务;对需要进行长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患者开辟门诊心理咨询;对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提供住院治疗;为轻生者亲友开办免费的情绪舒缓联谊活动;开通危机干预网站,进行自杀预防知识的宣教、培训等。在完成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我院是北京市精神病学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还承担着北京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华北煤炭医学院、山西长治医学院等院校的精神病与心理卫生教学任务。此外,承担了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吉利大学、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中心、阳光华人心理咨询中心等学校和机构学生的实习任务。并承办国家级、市级精神卫生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海文医院是经北京市卫生部门批准创办的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劲松南路路口,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作为北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北京海文医院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医院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示范单位、北京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医院制定“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战略,确立“以失眠抑郁科为龙头建设有专科特色综合性医院”的方针,重点关注专科、专病建设。失眠抑郁科人才众多,由国内具有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在治疗失眠、抑郁、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领域独具特色。同时,医院坚持以“保障身体健康”为已任,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星级专业服务、透明合理消费”的办院方针,用高品质的医疗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彰显浓郁的人文关怀,精心打造京城失眠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健康家园”。权威地位:国家级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基地 失眠抑郁诊疗中心是我院重点学科,作为国家级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基地,被权威机构指定为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单位。医院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绿色疗法、心理测试、心理疏导、治疗仪四联疗法,辨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顽固性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头晕脑胀、健忘多梦、倦怠乏力、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植物神经紊乱、多动症、癫痫、更年期综合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病因诊断,量化了“失眠”这一笼统的概念,避免了对“失眠”一味地应用西医镇静催眠药物的误区,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又可排除长年对西药的依赖性,治疗特点是疗程短,愈后不易复发,迅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无副作用,真正的绿色疗法,真正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先进技术:打造精神心理疾病权威科室

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体现出一家医院雄厚的实力,更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精神科诊疗设备如航天科技--可10分钟检测出病因的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可针对失眠、多梦、头疼、头晕等症状的详细病因;最新的超高集成(ExtraLSI)一体化设计的多导睡眠检测系统,可数据分割和重整,将一个数据按不同时段分割为多个数据,可为多动症、抽动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提供更精准的资料数据;集脑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磁生物及临床脑病治疗的脑神经康复治疗仪,攻克了传统物理因子难以透过颅骨屏障的难关,对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高新负电流技术结合传中医理论的雷电经络治疗仪,可通过经络学治疗精神衰弱、癫痫病、植物精神功能紊乱等精神精神障碍。资深专家:经验丰富医术精湛 如果把疾病比作一把难开的铁锁,那么一个好医生就是打开这把铁锁的钥匙。北京海文医院失眠抑郁诊疗中心拥有一支国内知名的资深专家队伍亲诊,他们在几十年的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对失眠、抑郁、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形成了自己一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同病种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具体分析具体治疗,其经验丰富,技术精湛,高超的医疗水平受到广大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好评和信任。人文服务:以人为本患者至上 医院内设候诊大厅、绿色诊疗区域、VIP温馨病房等。本院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医全程免费陪同,开通网络就医绿色服务通道,为患者营造一个家庭式的诊疗环境和场所,打造一流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看病全程优质服务,让患者倍感家庭的舒适和温馨。医院一直坚持“人性化”服务方式,推崇“一人一诊室”诊疗制度,不对外泄露患者任何个人资料,对患者隐私有绝对的安全保护,患者看病放心,更舒心。规范透明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价格透明、程序公开。创新管理:现代体制和谐医患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时代,在重视医疗技术的同时不可忽视了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医疗拥有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运作流程,做到真正的医疗管理创新。我院采取的是现代先进的管理体制、运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医院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建立了患者个性档案,定期回访,主动发现问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真诚的新型医患关系。医院以良好的医疗环境、合理的收费、一流的管理标准,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专业的诊疗团队、一流的诊疗技术、环境舒适的绿色人文生态医院--北京海文医院失眠抑郁诊疗中心期待每位患者的笑容!公益爱心传承,演绎医患深情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白求恩精神,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北京海文医院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经常举办大型名医会诊、健康知识普及、大型入社区和下乡义诊活动。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是患者真诚的信任和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患者亲切的称为“百姓满意医院”。未来,北京海文医院失眠抑郁诊疗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将一如既往继续坚持“奉献、敬业、求精”的管理新思路,以专科、专家、专治为特色,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和谐生活保驾护航,为成就北京海文医院品牌名院奋勇前行!

第三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江丽芳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专业:医学类各专业 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2005年9月

一、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 2.智能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

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

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

(2)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加实验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创新,提高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5)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掌握微生物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可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考试中英语占有相当比例,要求通读以下英文书籍:

David Greenwood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5th Edition 3.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检查中的基本操作,了解诊断技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认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基础及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在教学上要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根据病原微生物学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分类介绍,重点介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典型病例为引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解决临床上与感染有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防、治问题奠定扎实的临床前基础;坚持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满足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要求,跟踪医学微生物进展,论述对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为反映学科间交叉和微生物现代化内容,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微生态概论、肿瘤相关病毒和医院感染等章节;为培养七年制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思维空间,适当介绍一些展望或有争议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牢固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第一章

细菌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

第二章

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及机制。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生化机制)。

第四章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及其作用机理。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增殖周期。

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机制(细胞水平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持续性病毒感染的原因和类型。

第七章

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条件及繁殖方式;真菌的致病方式及特点。第八章

衣原体的共同特点、独特的发育周期和形态染色。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螺旋体的共性、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染,致病及免疫特点,掌握外斐氏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机制及其特点。第十章

病毒感染的预防、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第十一章 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用途及其机理,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微生态失调及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第十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特点。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表面抗 原(HA、NA)的功能、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第十四章 肠杆菌科细菌重要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中的作用。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反应的原理、结果解释。食物中毒发生机理。霍乱弧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甲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共性及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

第十五章 葡萄球菌A蛋白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鉴定依据及耐药性在医学实践上的问题。链球菌分类及分型,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抗0试验(原理及应用)。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特点和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致病特点、检查方法(特别是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及防治。HIV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 各型肝炎病毒的的传播途径、基因组、与急慢性肝炎和肝癌的关系、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与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特点、所致疾病及预防方法。朊粒的结构与致病特点。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征、基本结构、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钩体病的防治原则。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传播特点。

第二十章 EB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性。

第二十一章 皮肤癣真菌的致病特点;深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形态结构特征和致病特点。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的概念、特点;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

(2)要求一般掌握

绪 论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郭霍法则。

第一章

L型细菌的形成与特性,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细菌的营养类型,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细菌培养基的类型与用途;菌落的概念。

第二章

质粒的分类,转位因子的种类,细菌突变的机制及规律。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的类型。第七章

真菌的菌落特征。

第八章

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螺旋体的致病性和抵抗力。立克次体的共性。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种类(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和机制。抗菌免疫机制。NK细胞的抗病毒机制。

第十章

抗病毒化疗剂及其作用机制。

第十一章 干热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第十二章 机会感染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三章 结核杆菌细胞壁成分的免疫原性及其致病作用;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应用价值;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及意义。流感病毒致病与免疫的特点、检查要点和预防原则。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四章 消化道传播微生物共同特征与分类。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人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及所致的主要疾病;人类轮状病毒结构、基因组、主要抗原、致病特点、检查方法。

第十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分类及分类依据,抵抗力。链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和抗原结构。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无芽胞厌氧菌一般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形态、染色与培养。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致病性;解脲脲原体的致病性;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和防治。HIV的生物学性状。疱疹病毒的共性、分类及疾病特点。

第十七章 HC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感染类型和检查((ELISA检测CMV IgM)。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抗原结构与分类、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中标本采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防治原则。朊粒的概念和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致病特点,检查、防治原则。狂犬病毒的防治原则。钩端螺旋体主要储存宿主和流行环节、免疫特点。伯氏疏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 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基因结构,掌握其致病特点。

第二十一章 皮肤及皮下感染真菌的种类,皮下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及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要求一般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

第一章

细菌的大小,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中介体的组成与功能,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形态学检查法;细菌的分类。

第二章

遗传与变异原理。细菌的变异现象,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抗菌药物的种类。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第五章

病毒的大小、形态、对称型、分类,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七章

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

第八章

衣原体的抗原结构和分类、防治原则。支原体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特点。

第九章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第十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意义;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制剂及应用。病毒检查方法、原理和结果解释。

第十一章 消毒剂的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十二章 生态学及微生态学的概念;正常微生物群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人体各

部位的微生态系;机会性致病菌的种类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微生物的种类。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 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种类。其他消化道传播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检查及防治。链球菌免疫性、检查及防治;B群链球菌和D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无芽胞厌氧菌的防治。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的抗原结构和免疫性。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密螺旋体。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和分类。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的种类。HDV、HGV、TTV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抗原组成与分型、微生物学检查。朊粒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其他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 人类出血热病毒的分类。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动物源性细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常见种类。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所用的方法。伯氏疏螺旋体免疫性及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等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其它人兽共患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第二十章 人类肿瘤相关病毒的种类。人疱疹病毒8型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第二十一章 真菌与肿瘤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绪

(0.5学时)

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2.5学时)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2学时)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3学时)

第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七章

真菌(1学时)

第八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防线菌(3学时)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1学时)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和防治原则(自学)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0.5学时)

第十二章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0.5学时)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四章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4学时)

第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3学时)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4学时)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2学时)第十九章

人兽共患的微生物(2学时)第二十章

肿瘤相关病毒(1学时)第二十一章

病原性真菌感染(1学时)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1学时)

第四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微生物的概念。

(二)掌握微生物的分类。

(三)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学习目的。

(四)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细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二)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方式。

(三)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

(四)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五)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六)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测量单位。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壁:主要组分-肽聚糖,G+菌和G-菌肽聚糖的差别;G+和G-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L型的形成;细胞膜:胞膜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细胞膜形成特有的中介体,参与细胞分裂、拟线粒体功能;细胞质:核蛋白体、质粒与异染颗粒;核质。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概念与功能;鞭毛:鞭毛的概念、数量、部位、化学组成、功能及致病性;菌毛:菌毛的概念、分类及功能;芽胞:芽胞的概念、形成和发芽,芽胞与医学的关系。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化学组成。

(五)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

(六)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和气体环境。

(七)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

(八)细菌的分类原则:细菌种、属、型、株的概念;细菌的命名法。

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毒的生物学地位、分类、命名。

(二)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三)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了解病毒干扰现象。

(四)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三)病毒的增殖: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五)病毒的分类。

真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性。[教学内容]

(一)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形态结构:单细胞、多细胞、孢子、菌丝;培养特性;抵抗力。

(三)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

(四)免疫性。

(五)防治原则。

细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

(二)掌握内毒素、外毒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三)掌握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

(四)了解感染的类型。掌握以下概念: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

[教学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概念。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

(三)细菌性感染的传播: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四)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概念。

病毒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教学内容]

(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途径: 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的概念。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性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真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教学内容] 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

抗感染免疫 [目的要求]

(一)了解抗感染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机制。

(二)掌握吞噬作用中吞噬过程和杀伤机制。

(三)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的机制。

(四)掌握抗胞外菌感染免疫、抗胞内菌感染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特点。

(五)了解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抗感染免疫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三)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四)抗菌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和补体的作用,细胞免疫的作用。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

(五)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NK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病毒免疫时间。

(六)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毒力、抗原性及耐药性变异。

(二)掌握与细菌变异相关的物质: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三)掌握细菌变异机制。

(四)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用途。[教学内容]

(一)遗传与变异原理。

(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的变异,毒力的变异,耐药性变异;与细菌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四)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目的要求]

(一)了解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二)了解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防治。

(三)掌握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四)掌握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教学内容]

(一)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三)机会性感染。

(四)医院内感染。

消毒与灭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用的物理灭菌器械种类和方法。

(二)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

(一)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紫外线、辐射、滤过除菌、超声波、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三)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微波的杀菌原理及应用。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许多化学药物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

(五)消毒剂的种类与作用。

(六)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及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二)了解病毒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三)了解真菌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四)了解常用疫苗及类毒素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五)了解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六)了解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一)细菌学诊断;病原菌检测;常用于细菌学诊断的免疫学技术;血清学诊断。

(二)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病毒的分离鉴定: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三)真菌学诊断。

(四)特异性预防与治疗;人工主动免疫:死疫苗,活疫苗,新型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治疗疫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其他免疫制剂。

(五)感染的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的种类,药物的主要作用。病毒感染的治疗,抗病毒化学制剂,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的应用。

(六)真菌的治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耐药性的种类和产生机理。

(二)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性耐药,获得性耐药,染色体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控制。

(二)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三)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化脓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引起人类化脓性球菌的种类。

(二)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测及防治。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引起化脓性感染细菌的种类。

(二)葡萄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酶类和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所致疾病的类型(侵袭性与毒素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三)链球菌属:链球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有细胞壁成分(LTA、M蛋白)、外毒素类(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S和O)及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所致疾病分化脓性、中毒性和超敏反应性三类;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抗“O”试验。

(四)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生化反应(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五)奈瑟菌属:奈瑟菌属概述;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脑脊液/分泌物等)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脑膜炎多糖疫苗。

肠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一)了解肠道感染细菌的分类。

(二)掌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三)了解沙门菌属的分类。

(四)掌握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

(五)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六)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埃希菌属: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概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胃肠炎的种类;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分离培养鉴定,肠毒素检查,卫生细菌学检查。

(二)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鉴别培养基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内毒素、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所致疾病类型;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及时送检,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耐药性问题,疫苗应用。

(三)沙门菌属:沙门菌属的分类,致病沙门菌血清型;生物学特性:鉴别培养基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根据不同病程采取标本、分离培养鉴定,肥达反应;防治原则。

(四)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点、抗原构造与分型,O-1群(包括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O139群,抵抗力;致病性:霍乱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致病机理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

(五)副溶血性弧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嗜盐性、生长快)、抵抗力,所致疾病、防治。

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厌氧菌的种类。

(二)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三)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

(四)掌握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微生物检查和防治。[教学内容]

(一)破伤风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条件、破伤风痉挛毒素特点及致病机制;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类毒素、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伤口处理、特异性抗毒素、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引起疾病;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确诊、分离培养鉴定及动物实验。防治原则:及时清创处理,抗生素、抗毒素。

(三)肉毒梭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芽胞特点),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肉毒毒素及致病特点),所致疾病。

(四)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和分布。致病性: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厌氧培养。防治原则:抗厌氧菌药物。

呼吸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分枝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

(二)了解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三)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熟悉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

(五)熟悉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六)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

(七)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和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致病与防治中作用。

[教学内容]

(一)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及抵抗力、变异性(BCG及耐药性变异)。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菌体成份简介;Koch现象;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说明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关系。)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属有菌免疫;OT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有意义;浓缩集菌提高检出率;分离培养;动物试验。防治:BCG、抗痨药物。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

(三)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四)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菌体形态、Albert染色、异染颗粒)、培养(吕氏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产生条件、作用机制)。所致疾病;免疫性:Shick试验。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培养及毒力鉴定。防治原则: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治疗:抗毒素、抗生素。

(五)嗜肺军团菌的形态;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六)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所致疾病;免疫性;菌苗预防。

(七)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培养;所致疾病;免疫性;卫星现象;特异性预防。

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主要种类及代表菌。

(二)熟悉布氏菌属、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氏菌的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一)布氏菌属: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抵抗力;致病物质、炭疽临床类型。

(三)耶尔森菌属:鼠疫耶氏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变异;致病物质,临床类型;免疫性;菌苗预防;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与假结核耶氏杆菌的致病性。

放线菌与诺卡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放线菌的通性。

(二)熟悉衣氏放线菌对人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通性。

(二)放线菌: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致病性;与龋齿和牙周炎关系;硫磺样颗粒。

(三)诺卡菌:致病性。

螺旋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螺旋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生物学特性。

(二)掌握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致病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三)熟悉梅毒螺旋体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四)了解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概述:分布、种类。

(二)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与所致 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三)梅毒螺旋体: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免疫性;检查方法;预防原则。支原体和脲原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支原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

(三)掌握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种类、与细菌L型的区别。

(二)肺炎支原体: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感染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 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三)脲原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立克次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立克次体的形态、培养和传播媒介等特点。

(三)掌握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致病机制和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一)概述、共同特点与分类。

(二)普氏立克次体:形态染色、抗原构造、培养特性;感染途径、致病物质与致病机 制、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三)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染源、感染途径和所致疾病。

(四)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途径和所致疾病。

衣原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衣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衣原体的形态、培养、繁殖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三)掌握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共同特征。

(二)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变种;形态染色、发育周期、培养特性、抗原构造与变异、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传播方式、血清型与所致疾病关系、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三)肺炎衣原体:感染途径、所致疾病和免疫性。

呼吸道感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

(二)熟悉流感病毒的防治原则: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致病性,病毒分离和鉴定。[教学内容]

(一)流感病毒: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变异和意义;培养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形态结构、抵抗力、致病性和免疫性、防治原则。(三)麻疹病毒:结构和H、F蛋白;致病性;与SSPE关系;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四)腮腺炎病毒:致病性;特异性疫苗预防。(五)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构和分型;致病性。(六)腺病毒:结构和分型、致病性和免疫性。(七)其他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

(二)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

(四)掌握轮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五)熟悉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肠道病毒的种类。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

(四)轮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五)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HAV、HCV、HDV和HEV核酸类型,掌握HBV的基因结构、复制方式。

(二)掌握HAV、HBV的形态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HCV、HDV和HEV的致病性;熟悉五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三)掌握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四)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教学内容]

(一)肝炎病毒的种类。

(二)HAV:形态结构与抵抗力,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主要传播途径,致病与免疫。

(三)HBV: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抗原组成;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与免疫机制;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预防原则。

(四)HCV:形态结构;临床感染特点,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HDV:形态结构与感染方式。

(六)HEV:形态结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七)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八)TT型肝炎病毒致病性。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的共同特点。

(二)了解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的基因结构。

(三)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四)了解登革病毒的致病特点。

(五)了解汉坦病毒的型别。

(六)掌握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复制方式。

(七)掌握汉坦病毒的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一)黄病毒属与甲病毒属的主要种类及共同特性。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形态结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传染源、传播方式);致病性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三)登革病毒传播途径;致病特性(免疫促进作用)。

(四)森林脑炎病毒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五)人类主要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六)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复制方式,培养特性,汉坦病毒分型;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

(七)新疆出血热病毒致病性。

(八)埃波拉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特点;预防原则。

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人类疱疹病毒种类。

(二)掌握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三)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种类、主要包膜蛋白功能;传播途径;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特性;了解疱疹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四)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

(五)掌握巨细胞病毒复制的时相性、传播方式;了解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方式。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六)掌握EB病毒的特异性抗原;两种感染形式;了解EB病毒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复制、感染类型)。

(二)单纯疱疹病毒:DNA结构、包膜蛋白功能、培养特性;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的特性;防治原则。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感染特性。

(四)巨细胞病毒:核酸结构、局灶病变特点、复制时相性;传播途径、感染特点(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输血感染、接触感染);CMV致癌潜能;预防原则。

(五)EB病毒:特异性抗原;感染细胞、感染方式、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六)简介人疱疹病毒6,7,8型。

反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反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

(二)掌握HIV的形态结构、复制方式、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临床感染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了解HIV的结构基因、免疫性。

(三)了解HTLV-

1、2型的基因结构、抗原组成;HTLV-1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反转录病毒的种类和特性。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形态结构,病毒复制,病毒的变异与受体,培养特性,抵抗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临床感染特点、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抗体检测,病毒及其组分检测);防治原则。

(三)HTLV-

1、2型的基因结构、抗原组成;HTLV-1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其他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的形态与基因结构。

(二)掌握狂犬病病毒的感染途径、防治原则。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三)了解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狂犬病病毒:形态结构,培养;感染途径;微生物学检查法(内基小体,抗原检测);防治原则。

(二)乳头瘤病毒:形态结构;传播途径;与宫颈癌的关系。

(三)人类微小病毒B19简介。

朊粒 [目的要求]

(一)掌握PrPC的功能,PrPC与PrPSC的区别。

(二)掌握Prion病的特点。

(三)了解主要的人、动物Prion病的种类。[教学内容]

(一)Prion 的发现及简介。

(二)PrPC的功能;PrPC与PrPSC的区别;PrPSC的复制。

(三)Prion病的特点。主要的人、动物Prion病的种类。

(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一)熟悉常见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

(二)掌握皮肤癣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

[教学内容]

(一)皮肤癣真菌: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着色真菌;申克孢子丝菌。

深部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熟悉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一)白假丝酵母菌: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二)新生隐球菌: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五篇:《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0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英文名称:preventive mediciney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100/6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医学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流行病学》 王建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 《卫生学》 仲来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

1、卫生统计学 第五版

方积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2、流行病学

第五版

李立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3、卫生统计学 第四版

倪宗瓒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4、医学统计学

陆守曾主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年

5、医学统计学

余松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6、医学统计学

徐勇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7、实用临床流行病学 洪军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年

8、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吴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与监督》,夏玉宇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执笔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医学课程。学好本门课程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文件中的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结合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的有关部分,能正确运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熟悉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人和环境{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熟悉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迁移与自净

2、常用毒性指标

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4、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10学时} 第一节 空气 {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2、熟悉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教学内容]

1、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4、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5、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水 {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水污染与疾病;

2、熟悉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处理

3、了解饮用水水质标准 [教学内容]

1、水源的种类极其卫生学特征

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水污染与疾病

4、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地质环境与疾病的发病规律;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熟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一些疾病 [教学内容]

1、碘缺乏病

2、地方性氟中毒

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12学时}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并理解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的诊断依据。2.掌握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3.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职业病的健康监护。[教学内容] 1.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的概念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3.职业病的特点 4.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5.职业病的健康监护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6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气溶胶、刺激性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2.熟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毒作用机理及毒作用表现。3.了解: 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理化性质及接触机会。[教学内容]

一、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2.毒物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二、铅中毒

1.理化性质及常见的接触机会 2.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

3.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解毒治疗药物 4.铅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三、汞中毒

1.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2.常见的接触机会 3.急性临床表现特点

4.慢性临床表现特点及解毒特效药物

四、苯中毒

1.主要接触作业

2.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

五、刺激性气体中毒

1.常见刺激性气体种类

2.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3.化学性肺水肿的治疗控制措施

六、窒息性气体中毒

1.常见窒息性气体的种类及理化特性

2.H2S、HCH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特效解毒药及作用机理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产性粉尘、尘肺及矽肺的概念;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影响;矽肺的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预防措施。

2.熟悉:尘肺的分类;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及发病过程;矽肺的诊断依据。

3.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矽肺的发病情况。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概念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 3.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4.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影响 5.尘肺的分类

二、矽肺

1.矽肺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及发病过程 3.矽肺的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 4.矽肺的诊断依据

三、预防

1.三级预防措施

2.防尘“八字”方针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听觉适应及听觉疲劳的概念;中暑的分类及发病机理。

2、熟悉: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噪声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3、了解:生产环境中高温作业的类型;防暑降温的卫生保健措施。[教学内容]

一、高温

1.生产环境中高温作业的类型 2.中暑的分类及其发病机理 3.防暑降温的卫生保健措施

二、噪声

1.基本概念

2.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噪声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素与热能

{6学时}

(一)掌握营养素的需要量及供给量的概念。

(二)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三)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膳食来源及供给量。

(四)了解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五)掌握人体对热能的需要、供给量及来源。

(六)掌握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概念、种类,钙、铁、锌的生理功能,影响其吸收的因素及食物来源。

(七)了解维生素的分类,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缺乏病及食物来源。

第二节

合理营养

{2学时}

(一)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中国居民的合理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营养

{2学时}

(一)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要,掌握其喂养特点。

(二)掌握孕妇、乳母及老人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

{2学时}

了解营养与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关系及其膳食控制。

第六节

食物中毒

{2学时}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掌握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调查处理。

第七节

其他常见的食物卫生问题

{2学时}

(一)了解食物污染的分类。

(二)掌握黄曲霉毒素、N-亚硝基化合物、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三)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原则及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第六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理论4学时 实习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统计资料的类型,概括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同质和变异

二、总体与样本

三、概率

四、参数与统计量

五、抽样误差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一、数值变量

二、分类变量

三、变量的转化 第三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

考核要求

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理解:统计资料的分类。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统计资料的类型;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第七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10学时 实习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重点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t检验和u检验。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掌握参考值范围的估计。熟悉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二、平均水平指标

三、离散程度指标

第二节

正态分布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一、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三、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第三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t分布

三、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第四节

t检验和u检验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三、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四、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要求

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

理解: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t检验和u检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第八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6学时 实习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类变量资料的统2计推断方法:χ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常用相对数

二、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推断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三、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2第三节 χ检验

2一、χ检验的基本思想

2二、四格表资料的χ检验

2三、配对设计分类变量资料的χ检验

2四、行X列表资料的χ检验

考核要求

了解:定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2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方法;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χ检验。

第九章

秩和检验

(理论4学时 实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三种秩和检验方法,熟悉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及与参数统计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第二节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三节 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考核要求

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及与参数统计的区别。理解: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掌握:常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三种秩和检验方法。

第十章

流行病学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二、实验性研究

三、理论性研究 四、三类常用的观察流行病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二、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

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二、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三、比较的观点

四、多病因论的观点

五、概率论的观点

第六节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考核要求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观点及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因的概念及学会如何进行病因推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二、病因模型

三、因果联系方式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致病因子

二、宿主

三、环境

第三节

病因研究方法

一、建立假说

二、检验假说

三、证实假说

四、病因研究实例 第四节

因果推断

一、排除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

二、判断因果联系

三、因果推断的标准

四、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判断病因的标准

考核要求

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及病因模型 理解:病因的研究方法。

掌握:病因的概念、病因假说的建立及因果推断标准。

第十二章

疾病的分布(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掌握描述疾病分布频率指标的测量,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

一、率和比的概念

二、发病指标

三、死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的流行强度

二、疾病的地区分布

三、疾病的时间

四、疾病的人群分布

五、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考核要求

了解: PYLL的概念及用途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理解: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掌握: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

第十三章

现况调查(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现况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况调查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

三、现况调查的目的

第二节

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一、现况调查的方法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第三节

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四、确定研究变量和指定调查表

五、资料的收集

六、资料的整理、分类及结果的解释

七、现况调查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一、现况调查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

二、现况调查中偏倚的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现况研究特点和目的;调查表的制定。

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和质量控制方法。

掌握: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的概念;抽样调查样本含量的估算方法以及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现况调查的设计及实施步骤。

第十四章

队列研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步骤及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熟悉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实例

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一、率的计算

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三、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

第四节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的偏倚

二、偏倚的控制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一、队列研究的优点

二、队列研究的缺点

考核要求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

理解:队列研究的特点、选用指征、研究目的与用途、研究类型及其选择、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质量控制手段、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计,累积发病率、发病率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第十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优点及局限性,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资料的分析方法,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二、实例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步骤

二、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

四、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五、偏倚及其控制

六、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考核要求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

理解:匹配的原理和方法、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分层分析的方法。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OR的含义及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十六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两个基本因素,熟悉传染病的爆发调查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第二节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二、传播机制与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第三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一、疫源地

二、流行过程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21世纪传染病的新动向

一、新世纪传染病流行的新特点

二、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

第五节 传染病的爆发调查

一、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概念

二、传染病爆发的类型、流行曲线及潜伏期的计算

三、调查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及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理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掌握: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染期、潜伏期、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及人群易感性的概念;疫源地的概念及疫源地消灭条件。

第十七章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督(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疾病的预防策略,掌握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预防措施,了解疾病监测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一、在宏观水平上制定预防策略

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四节

疾病监测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和种类

二、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三、疾病监测的步骤和内容

四、疾病监测系统

考核要求

了解:全球卫生策略的内容,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意义,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掌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具体措施,以及疾病监测的定义、步骤和内容。

第十八章

医院感染(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和现状,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及流行类型,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三、医院感染的特殊性

四、医院感染的现状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流行类型

三、流行过程特征

四、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三、医院感染的监测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和现状。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及流行过程。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章

筛检与诊断试验(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筛检的概念、目的与意义及应用筛检的原则,掌握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熟悉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筛检的目的与意义

三、应用筛检的原则

四、筛检或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

五、筛检试验的条件

第二节

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

一、真实性

二、可靠性

三、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第三节

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指标与标准

一、试验指标

二、确定与判断标准的原则

三、确定与判断标准的方法

第四节 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一、联合试验

二、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考核要求

了解: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筛检实施的原则。理解:筛检的定义、目的、意义,以及筛检效果评价。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常用指标。

第二十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疾病预后的意义,掌握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步骤,熟悉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以及临床疗效研究和疾病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二节

临床疗效研究

一、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三、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疾病预防后研究

一、疾病的自然史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方案

四、生存分析

五、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理解:疾病的自然史,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及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方案的制定。掌握: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章 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循证医学的定义、特点及实践步骤,了解Meta分析的步骤及偏倚的种类和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

三、循证医学的基础

四、循证医学的特点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三、严格评价证据

四、应用证据指导决策

五、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六、实例

第二节

Meta分析

一、概述

二、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三、Meta分析的常用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

四、偏倚的种类和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及其特点。理解:循证医学的定义及其实践的具体步骤。

掌握: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常用的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

四、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五、无

下载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神医学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麻醉、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用) Ⅰ前 言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四大前沿生命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 of Emergency 编写日期:2015-09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10030137 2. 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限选课/考试课目 3. 学......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 课程编码:10272003 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临......

    医学教学方法教学大纲

    《医学教学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医学教学方法 课程号(代码):501101020 课程类别:(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课, 实践课,选修课) 学时: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