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第一篇: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第七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标

二、课时安排:

7课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内容:

1、了解和熟悉我国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2、正确行使工业产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概念,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的法律规定,商标法和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注册原则、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和商标权的使用期限

4、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概述 第一课时 工业产权

【教学时间】2.15; 2.17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一)工业产权的概念

工业产权是指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工业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二)工业产权的特征

工业产权法

工业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保护、转让和使用工业产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上,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1883年,为寻求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秩序,比利时、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组成了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联盟。1967年,《巴黎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国际联盟事务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局合并,组成统一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为适应知识产权制度国际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巴黎公约》。我国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颁布了一系列 法律、法规,其中主要有《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另外,《民法通则》对商标权和专利权也作了原则性规定。【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专利法 第二课时 专利与专利权

【教学时间】2.21;2.22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1.专利

一般而言,专利作为一法律名词,具有三个含义:

2.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

(二)专利法

专利法是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和发明创造的使用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专利法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批准程序;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权的强制许可;专利权的保护以及专利纠纷的处理等。专利法律关系

(一)专利权主体

专利权主体是指依法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本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二)专利权客体

专利权客体是指专利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者是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非专利技术则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成果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技术成果。

(三)专利权内容

专利权内容是指专利权人在专利有效期间内享有的法定权利和承担的法定义务。

1.专利权人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

(1)实施专利的义务。专利权被授予后,专利权人就负有实施该专利的义务,专利权人有义务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使其服务于社会。

(2)缴纳专利年费的义务。专利权人取得专利后,必须按规定缴纳年费。年费缴纳为一年一次。【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专利权取得

【教学时间】2.26; 2.28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专利权取得

(一)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2.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二)专利的申请

专利的申请是专利权人向专利局请求授予专利权的行为。

申请人申请专利首先应提交法律规定的申请文件,否则该申请将不被专利局受理。我国专利法规定,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1)请求书。它是申请人要求授予专利的书面声明。其内容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这是具体阐述发明创造技术内容的书面文件。要求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作完整、清楚的说明,以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该项发明。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3)权利要求书。是具体说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请求专利法保护范围的书面文件。它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4)说明书摘要。它是对整个发明创造的概述,是一种供有关人员迅速获得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专利权取得

(三)专利申请的原则

(四)专利申请的审查与专利权的授予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采取早期公开、迟延审查制度;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取登记制度。

1.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

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经过受理、初步审查、公布、实质审查等程序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做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自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6个月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行政部门撤销专利权。专利实施

专利实施,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他人在中国境内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其专利方法的活动。

(一)专利许可实施

专利权人有权自己实施其专利,也有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

(二)专利的国家计划许可实施

实施专利不仅是专利权人的权利,也是专利权人的义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种实施又带有强制性。专利的国家计划许可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对重要的发明创造,通过国家计划指令推广应用的许可方式。《专利法》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计划,有权决定本系统内或者所管辖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持有专利权的单位支付使用费。我国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推广应用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

(三)专利的强制许可实施

强制许可是指专利行政部门依《专利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专利的一种许可方式。实施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在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专利局可以给予实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强制许可。

(2)专利权人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满3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

(3)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一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技术上先进,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实施的,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强制许可。也可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给予实施后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强制许可,取得强制许可 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另外,还应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专利权保护

【教学时间】3.5; 3.8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专利权保护

(一)专利权保护期限和范围

1.专利权保护期限

专利权保护期限,是指专利权自生效时起到失效时止的期间。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2.专利权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照片或者图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二)专利权终止和无效

1.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终止是指专利权在有效期届满而自然消灭,以及有效期未满前由于法定原因而消灭。专利权提前终止的情形有:

(1)专利权人未按专利法规定缴纳年费。

(2)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专利权终止,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2.专利权无效

自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及时审查做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经宣告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该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出的决定为终局决定。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发明专利无效或者维持发明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除《专利法》规定的例外外,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

(2)未经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外观设计产品的行为。

(3)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

(4)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非专利产品或者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冒充专利产品的行为。

(四)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对于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商标法

第五课时 商标与商标法的概念

【教学时间】3.12; 3.15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商标与商标法的概念

(一)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用以标明自己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生产者或经营者生产、销售的同类商品或提供的同类服务相区别的标记。

(二)商标的种类

1.按商标的结构组成或形态划分

按商标的结构组成或形态划分,商标可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

2.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

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商标可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品商标又可分为生产者的生产商标和销售者的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即服务性行业所使用的标志。

3.按商标的作用划分

按商标的作用划分,商标可分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者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4.按商标的知名度划分

按商标的知名度划分,商标可分为驰名商标和非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商品销售量大、具有良好信誉、消费者普遍知晓的商标。对驰名商标实行严格保护是一项国际惯例。驰名商标由各国自行认定。

5.按商标是否受法律保护划分

按商标是否受法律保护划分,商标可分为注册商标和非注册商标。

(三)商标法的概念

商标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用以确认商标专用权,规定商标注册、使用、转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标专用权法律关系

(一)商标专用权主体

商标专用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商标所有权的人。在我国,能够成为商标权主体的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以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

(二)商标专用权客体

商标专用权客体是指经过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即注册商标。在我国允许使用未注册商标,但不受法律保护。根据《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商标应具备的条件:

(1)商标应以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而构成,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

(2)商标不得使用下列文字、图形:①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②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③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名称相同或近似的;④同“红十字”、“红新月”的标志、名称相同或近似的;⑤本产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⑥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⑦带有民族歧视性的;⑧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⑨有害于社会道德风尚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⑩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商标专用权 【教学时间】3.20; 3.22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三)商标专用权内容

商标专用权内容是指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1.商标权人的权利

2.商标权人的义务

(1)按规定使用注册商标。商标权人应使用注册商标。如连续3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商标局可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应当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册标记“R”等。在商品上不便标明的,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标明。

(2)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质量。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3)按规定在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时,缴纳费用。商标专用权取得

(一)商标权取得方式

商标专用权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最主要的方式。通常所说的商标权的取得仅指原始取得。原始取得,又叫直接取得,即商标所有人对其使用的商标权的取得是最初的,而不是以原商标所有人的商标权及其意志为依据产生的。我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可见,我国《商标法》采用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原则,即不管商标所有人是否已使用该商标,只要该商标已经商标 局注册,商标所有人便取得了商标的专用权,有权排斥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未注册的商标,没有商标权,不受法律保护。

(二)商标注册原则

(三)商标注册程序

(四)商标异议、撤销与争议

1.商标异议

商标异议是指对于商标局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的不同意见。商标局应当根据异议人和申请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做出裁定。并将裁定通知有关当事人。当事人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注册商标争议

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与其 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商标相同或相似而发生的商标专用权归属之争。商标注册人对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注册在后的商标)提出争议的,应当在他人商标刊登公告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对于恶意注册商标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时效的限制。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依法做出维持或撤销被争议商标的裁定,书面通知当事人,并移交商标局办理。

3.注册商标撤销

对已经注册的商标,如违反《商标法》禁用条款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可以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对商标局做出的撤销注册商标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商标管理

(一)商标管理机关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各级工商行政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商标使用管理。对外贸易中的商标管理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对外贸易商标管理。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使用注册商标,应当在其商品或者包装上标明注册商标标记。商标权人如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或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或自行转让注册商标,或连续3年未使用,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应当保证其商品质量。

(三)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未注册商标的使用人如冒充注册商标,或违反《商标法》规定的禁用条款的,或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

(四)商标印刷管理

商标使用人凭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可以委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的印制商标单位印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种类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3)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第一,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第二,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第三,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得条件的。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一般不以是否存在损害事实为前提,也不以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要件(第2种侵权行为以及第4种侵权行为中的第1个、第3个情形除外),而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就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受理的商标侵权案件,对已构成侵权行为的,可视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1)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5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3)责令赔偿损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应被侵权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赔偿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2.民事责任

对于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直接向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3.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以及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篇:经济法律法规第六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第六章合同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内容: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纳的原则,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中,为了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了许多市场运行基本法律法规,《合同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法律,《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合同与合同法的概念,理解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原则,熟悉合同的种类和主要条款,是从事经济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合同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亦称契约。合同有多种类型。本章所讲述的合同是我国《合同法》中所称的合同,即由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同)。

(二)合同的特征

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点

《合同法》在指导思想方面,注意反映合同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保障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原则。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注重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又注重维护社会公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的原则;既体现现代化市场经济对交易便捷的要求,力求简便和迅速,又不损及交易安全规定必要的形式和手续。同时还注重了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做到概念准确,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明确,易于理解和适用。

《合同法》在立法内容上,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交易原则,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开始建立,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客观环境,比较全面、具体地规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运行规则,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被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纳的原则均在合同法中得到了体现;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合同订立的程序,其中包括电子交易等新型缔约方式;纳入了格式合同条款、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债权人的撤销权和代位权、合同的解释等一大批新的制度;在合同的效力、履行违约责任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对市场经济常用的十余种典型合同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某些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合同法加强了规制,如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赠与、建设工程分包与转包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三)合同法立法的目的

合同的种类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资格

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条款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法律行为。

订立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即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凡不具备法律资格的人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合同无效。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的资格。

当事人有权订立合同:

(1)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地与相对人订立合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地与相对人订立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是指18周岁以上的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是指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在其经营范围内有权与相对人订立合同。

(3)代理人代订合同,要有授权委托书,并且在授权范围内有权与相对人订立合同。

(4)财产所有权人有权签订以处分该财产为后果的合同。

(5)具有对外经营权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有权订立涉外经济合同。

合同订立的原则

(一)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是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都以平等的身份订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自愿是指当事人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订立合同,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订立合同的自由权,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公平是指合同内容合理公道;诚实信用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诚意,重合同、讲信誉,以正当的经济活动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以谋求利益,不能订立假合同,或者利用合同欺诈、坑害对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

(三)守法原则

守法原则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法原则要求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手续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只有遵守法律和行政法律,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而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当事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合同订立的程序

合同订立的程序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互相协商,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具体过程。通常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一)要约

1.要约概念和成立条件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的缔结合同的提议。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另一方为受要约人。

2.要约效力

要约一旦到达受要约人,即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要约,否则,要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

3.要约不发生效力或效力终止

要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要约不发生效力或效力终止:

(二)承诺

1.承诺概念

承诺是受要约人做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承诺成立的条件

3.承诺的效力

承诺的效力是指承诺引起的法律后果。承诺生效,合同成立,订立合同的阶段即告结束。

在下列情况下,承诺不发生效力:

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指合同当事人达成协议的表现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

(一)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对话方式进行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包括口头交谈和电话交谈方式。口头合同简便易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采用,如商店里的零售买卖。但是,口头合同在发生纠纷时,由于无据可查,举证困难,不易分清责任和做出处理。对于一些数额较大的重要的合同,不宜采用口头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除依法和依约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当事人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

(二)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书面合同包括普通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1.普通书面形式

普通书面形式即指书面合同书,包括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电报、电话、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和图表,也是书面合同的组成部分。书面合同应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法人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加盖法人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名盖章。

2.特殊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是指合同除文字表述内容外,还须履行某种特别程序方能成立,如履行登记、批准、公证等手续。登记,是指主管机关对合同进行登记或者公告。批准是指合同经法定批准机关批准后方能成立。公正是指根据公证机关对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作的公证证明。合同的内容

(一)合同内容的一般规定

合同内容是指合同的各项条款。一项合同,必然有许多内容,但各内容对合同的成立、履行所起的作用不同。例如,一份成套机械供货合同,如果没有型号、规格的约定,是不能履行的,如果没有约定技术资料、零配件,并不影响该合同的履行。据此,可将合同条款分为主要条款和一般条款。

1.合同主要条款

这是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条款,是当事人履行合同与承担责任的基本依据,是合同的核心部分。

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确

标的数量

质量

价款和报酬

履行期限

违约责任 解决争议。

2.合同一般条款

合同一般条款是指合同主要条款以外的不影响合同成立的条款。如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验收条款,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出租物维修、保养、转租、收回条款等。普通条款虽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但是它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合同内容的特别规定

技术合同的标的不同于一般合同,具有自身特点,它是人类的智力成果,是无形财产。基于其特殊性,当事人在约定技术合同条款时,一般应当包括: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

合同成立是指通过当事人的协商,彼此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合同成立,要约人与承诺人成为合同当事人。

(一)合同成立的条件

合同成立的条件是当事人之间协商确立一定法律关系的条件,它是合同成立所必要的事实。

(二)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方式

合同成立的时间方式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发生,正确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方式对当事人有重要法律意义。

(三)合同成立的地点

合同成立的地点关系到案件的管辖,对当事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承诺采取的方式不同,承诺生效的地点也就不同。①采用数字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一方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包括确认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

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有效合同。所谓依法成立是指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体条件是:①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法;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④合同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二)无效合同的类型

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是指由于法定原因,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效力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三)确认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无效和被撤销合同只能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确认权。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合同自订立起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对无效合同引起的财产后果作如下处理:

1.返还财产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撤销后,当事人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如果标的物已不存在或者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不能返还的,可用赔偿损失的办法抵偿。可见,返还财产有原物返还和计价返还之分。

2.赔偿损失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应当按照责任的主次、轻重,各自承担经济损失中与其责任相适应的份额。

3.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和可撤销后,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这是对故意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订立合同当事人的一种惩罚。双方都是故意的,追缴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的一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经从对方取得的财产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

第四节 合同履行和担保

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所应承担义务的行为。

合同履行以有效合同为前提和依据,凡依法成立的合同都是有效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该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对无效合同则无需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这一原则要求:第一,合同中规定的标的是什么,当事人就按什么标的履行,不能替代。第二,一方违约时,不能以向对方偿付违约金、赔偿金代替履行,对方要求继续履行的,应该履行。实际履行原则,是由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追求的目的决定的。有些合同确实不可能或不必要实际履行的,可以不实际履行。/p>

(二)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全面、正确地履行义务,也称适当履行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负有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对合同的任何条款都必须严格执行,即除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外,还必须按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价格、地点、期限、方式等全面履行义务,以保证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与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全面履行原则是确定合同是否履行,是确认违约的主要标准,是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和违约责任的尺度。

(三)守法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诚信以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及时通知。合同当事人遇有不能按照约定履行的情况时,应该将情况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及时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二,协助。合同当事人应尽量协助对方履行义务,对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提供帮助,确保合同的履行。第三,防止损失扩大。合同当事人遇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情况影响到合同履行时,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或减少损失。第四,保密。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对不准泄露的技术情报和资料(主要是非专利技术)进行保密。合同当事人互为债权人或债务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都将影响经济利益的实现。

合同履行的规则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时间准备。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合同实现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合同担保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

合同担保是指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切实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采取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措施。

合同担保具有预防性和从属性。预防性是指担保是在未发生违约的情况下采取的预防措施。从属性是指担保以所担保的合同存在为前提,并且随其履行而终止,被担保的合同无效,担保亦无效。

(二)合同担保的方式

第五节 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合同变更

(一)合同变更的概念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的变更,也就是对原合同的有些条款进行修改、补充。

(二)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变更的条件

合同变更需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成立的,因此,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合同。但是,任何人行使权利都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立法宗旨决定了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以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样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2.合同变更程序

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与协商订立合同的方式相同,也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首先由要求变更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合同建议,这实质上是一种要约。对方当事人接到建议后,应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如果答复是同意变更合同,则双方就达成了变更合同协议;如果不同意变更合同,则变更的要约未被承诺,原合同有效。不同意变更合同的答复必须明确表示,否则视为接受变更合同的提议。

合同转让

(一)合同转让的概念和特征

1.合同转让的概念

合同转让是指合同主体的变更,也就是在不变更内容的前提下,当事人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合同转让包括债权转让,债务转让和债权、债务同时转让。

2.合同转让的特征

(二)合同转让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转让的条件

合同合法有效是合同转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合同有效,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才能达到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如果合同本身无效,或者根本不存在合同,即使签订了转让的协议,合同的转让也是非法的,如果把无效合同转让给第三人,致使对方遭受损失,转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合同转让程序

转让债权的方式适用通知送达的方式,债权人应当将转让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自通知到达对方之日起发生转让效力。

债务转让或债权债务同时转让,适用协商订立合同的方式,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如债权人或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转让的,原合同依然有效。

债权人转让权利或债务人转让债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合同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条件,提前终止合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解除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发生了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方当事人行使的是协议解除权;二是出现了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律事实,一方当事人行使的是单方解除权。

2.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程序,依双方是协议解除还是单方解除而有所不同。

双方协议解除合同适用的是合同订立程序。当事人解除合同的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在解除协议未达成以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单方解除合同的程序适用的是通知送达程序。即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对方,自解除合同意思通知到达对方时即发生解除效力。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期限的,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也消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合同终止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

合同终止是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归于消灭。终止合同是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最终的、全部的完结。

(二)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1)债务已经按约定履行。即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实现了双方当事人预定的经济目的,合同自然终止。这种终止具有正常终止的性质,又叫做履行终止。

(2)合同被解除。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合同被解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终止。

(3)债务相互抵消。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任何一方可以行使债务抵消权。一般来讲,债务相互抵消需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双方互相负有债务;第二,双方负有的债务为同一性质;第三,须双方的义务均到履行期;第四,债权债务的性质可以抵消,即法律规定不能抵消或当事人约定不能抵消的权利义务,不能抵消;第五,当事人主张抵消的,应当通知对方。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提存是指合同履行期已届满,义务方将无法履行的给付提交转存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第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第二,债权人下落不明;第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第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标的物依法提存的,应当认定合同已经履行。

(5)债权人免除义务。债权人有权对自己享有的债权主张权利,也可以在不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放弃债权。如债权人放弃债权,债务人的义务得以免除,合同终止。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这是指由于一些法律事实(合并、收购、继承、婚姻等)的发生,合同主体发生变化,本为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混为同一个民事主体,原合同失去履行的必要性,合同关系自行终止。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的责任

变更、转让、解除合同使一方造成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外,应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后,一般情况下会给一方造成损失,有些损失是可以免除责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有些损失不能免除责任,应当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六节 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合同责任的概念

违反合同责任是指合同的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亦称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和条件

(一)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出现违约事实的情况下,违约人仅在主观上有过错时才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讲,谁有过错由谁承担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违约如属一方过错,则由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如属双方过错,则应根据过错的大小、主次,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

2.赔偿实际损失原则

赔偿实际损失原则是指违约方支付的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因为违反合同约定而造成财物实际的减少、灭失、毁损或支出的增加,如运输中的货物毁损,运输费、保管费增加等;间接损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得到的预期利益。如,乙方未及时供应原料而造成甲方暂时停产而引起的利润损失。

(二)承担违约责任条件

1.有违约事实

违约事实就是指当事人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是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不履行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到了履行期,当事人根本不履行义务,如不按合同交付货物或价款;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是指当事人虽然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但是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

2.当事人主观有过错

过错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心理状态,分故意和过失两种。所谓故意,是指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合同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的后果,而有意追求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当事人主观有过错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

合同作为一种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一方违约,对其只能追究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表现为对违约行为人采取制裁措施和对被侵害的权利人采取补偿和救济的方法。

违约免责

(一)违约免责的概念

违约免责是指违约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情况出现时,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免责的条件

1.发生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造成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因当事人主观无过错,不承担违约责任。

2.法定免责条件

法律规定,在货物运输合同中,由于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和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而造成货物损失的,承运方不承担违约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免除承运方的责任,在于造成货物损失的原因不是承运方的过错。另外,在仓储合同中,因仓储物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仓储保管人不承担责任。

第三篇: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

经济法律法规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纠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

2.掌握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针对具体经济案例,判明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以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

2.能借助规范文本,参与办理企业开办登记及起草合同文本等法律活动。

3.能填制经济案件的仲裁申请书、起诉书和答辩书。

(三)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造就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法学基础理论部分

1.了解法的本质,明确我国现代法律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了解经济法简单的发展过程;理解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3.明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4.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理解经济法律行为和事件的概念,以及国家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手段。

(二)法律法规部分

1.公司法

明确公司的概念;掌握公司的特征和公司的分类方法;了解公司法的概念和作用。

(1)有限责任公司

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了解各级机构的职能。

(2)股份有限公司

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其设立条件、设立方式和设立程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权;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了解上市公司的概念、条件和程序。

(3)了解公司债券及发行条件;掌握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4)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2.企业法律制度

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及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概念;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掌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性质及职权。

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概念;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管理。

理解私营企业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私营企业设立条件;理解合伙和独资两种企业形式;了解私营企业的权利、义务和劳动管理等规定。

3.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的条件、注册资本和出资方式;了解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构。

理解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掌握其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掌握其出资方式和利润分配。

理解外商独资企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了解其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具体规定;掌握其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和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

4.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理解破产界限;掌握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掌握债权人会议性质、成员及其职权。

掌握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和解与破产企业整顿的条件和程序。

理解破产宣告的概念、破产清算的概念及清算组职权;了解破产资产、破产债务和破产费用的概念。

掌握破产债务的清偿顺序;了解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

5.合同法

掌握合同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合同法的概念和沿革情况;明确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理解合同订立的形式;掌握合同订立活动中“要约”与“承诺”两个过程的具体要求。

熟练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明确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理解缔约过失责任。

理解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掌握合同的履行和履行规则、抗辩权的行使和保全措施。

了解担保的法律制度;掌握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担保方式。

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的含义及具体情况;掌握合同解除条件及合同解除后的资产债务责任。

掌握违约责任的含义,了解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的免除条件。

6.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理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与检查;掌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裁办法。

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内容;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式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7.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掌握商标权法和商标权的概念;掌握商标注册原则、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和商标权的使用期限。

了解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了解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和注册商标专有权的保护方法。理解专利权与专利法的概念;掌握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概念;了解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和专利权的取得程序。

理解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失效;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内容;了解专利的强制实施和违反专利法的法律责任。

8.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理解会计法的概念;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了解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理解审计法的概念;掌握审计机关及领导体制;了解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

9.金融、票据法律制度

理解金融和金融法的概念;掌握现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的法律规定。

掌握票据的要领和特征;理解票据当事人的含义;掌握票据行为方式;了解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0.预算法和税法**

了解预算的概念和预算原则;理解预算管理体制和预、决算的编制程序;了解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了解我国现行的税种及其分类;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了解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三)经济纠纷的处理

1.掌握经济仲裁和仲裁法的概念;掌握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2.掌握诉讼的概念;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的审判机构和审判制度;了解诉讼管辖和审判程序。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一、导读

法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全民自觉地遵守法律是一个国家依法治国的基础,充分发挥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任务。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法的一般知识

法的概念

1、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构成。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处理就是法律规范具体要求人们如何行为的部分,包括可以如何行为、应该如何行为、禁止如何行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违反该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规范有不同的分类:

2、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称法的形式。法的渊源是指法获得成立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何种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的法律文件。根据法的历史分类可将法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根据法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类可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可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可将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适用主体可将法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可将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当今我国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3、社会主义法制与法的实施

社会主义法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将法律规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具体包括法的适用和法的遵守。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建立间接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措施。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适度干预”,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一)市场协调主体

国家作为市场协调主体,协调的客体是本国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协调的方式是法律手段和管理手段,协调的目标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运行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国家为了协调经济运行,必然对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加以调整,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通过经济立法不仅调整企业组织的外部关系,而且还通过制定一些法规来调整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关系。

3、市场运行管理关系

根据我国过去的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主体,在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在同等的法律条件下,实现经济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利益平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市场交易的基本追求和基本条件,而最容易影响经济公平的往往是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差别政策、税赋不公、分配不公、价格体制不健全、权力经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因素。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为了培育市场体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克服市场本身无力消除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需要国家的协调和加强市场管理。为此,我国制定了诸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来协调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管理关系。

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必须要国家出面强制实施互济互助、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和劳动者实行强制社会保险,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得到必要的安全保障,确保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情况下,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5、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是以人类为基本主体、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物质空间以及各种直接地影响人类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环境可分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震惊全球的“八大公害”事件频频发生,治理“三废”、加强环境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国政府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除了必须加强环境立法以外,更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治理与管理。人类要持续发展,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外,还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通常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它是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劳动对象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依法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发展。要想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沃土,还给下一代一片蓝天白云,需要亿万人几代的自觉努力,同时也迫切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法律干预。

第三节 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

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

经济法是与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决策,必须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法的作用就是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篇: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案

第一编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当代文学理论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形态

教学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大基石;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课时)基本概念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叫做文学学。它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逐渐明晰的划分历程。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与文艺学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

1、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同: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出公正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异:两者的方法不同。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或以某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文学史却要着眼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

2、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的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因此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同。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个别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而是要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普遍的艺术规律。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他们之间的联系:文学理论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观点原理和方法。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方法。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个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方面构成的。

世界 ↗↙

↖↘ 读者

作家 ↖↘

↗↙

作品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变过程和反馈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理论所规定的四个方面的任务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单社会生活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作品,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2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3文学作品作为本文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本文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接受论。4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其他活动有不同之处,而从总体 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构成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实践性、有一定的价值趋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多种视角进行研究,故文学理论的形态也是多元化的。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本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 文艺学 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课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从历史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具有下列三个基石

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充分实现,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创造。)

2、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3、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从经济角度,把依存性具体落实到生产操作和生产消费之上)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其次,必须以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来指导。

二、中国特色 强调中国本土特色

三、当代性

【本章思考题】

1、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编 文学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文学活动区别其它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质,从而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难点: 区别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了解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片面性;如何理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3课时)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按照第一章的观点,文学活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一、世界

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二、作者

三、作品。如作品的形式。

四、读者。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重要作用。

五、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

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它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交换关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特性使得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文学与经济基础具有间接的联系。故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过剩精力”的发泄。劳动说。(这是根本原因的解释)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提供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制约了早期文学活动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随着经济而发展,但并不完全同步。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学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课时)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

一、关于文学的几种概念

1、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2、狭义文学: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一速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二、文学作为文化。作为审美。作为惯例的各种表现。通过文学多层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文学最为合理的概念: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是一般的意识形态,也是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学是一般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属于意识形态话语。

三、文学与社会

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

四、文学与反映。

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总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自然和社会)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指其是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虽然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但它仍具有社会功利性。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形象:审美形象

理性:蕴涵理性因素。可以引导人们进入理性境界。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四节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话语蕴藉

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含义(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蕴藉性质。(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二、文学的定义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话语 话语蕴藉 文学

什么是话语蕴藉?请结合有关作品加以说明。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课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工人阶级和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珍品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米民族新文学。

【本章思考题】

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问题。

第三编 文学创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能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高度,理解和掌握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过程和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是艺术生产;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内涵的理解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课时)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1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存。

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1)两者并非绝对同步。(2)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它观念性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 2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它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艺术生产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4课时)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生产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二、艺术发现。

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特点是:(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结,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要有机缘。

(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是将透过自己独特的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

三、创作动机

获取一种动力。有远景、近景、主导非主导几种。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心理机制如下 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有(1)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上钩。(2)挨次扫描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想象与联想。

想象的三种形式(1)再现想象。这种想象是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再现。(2)比拟想象。这种想象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3)虚构想象。这种想象是凭空将此物想象为彼物,将无物想象为有物。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它具有三条规律

(1)接近联想。它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2)类似联想。它是将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3)对比联想。它是将两种以上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具有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的特点。

知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在艺术思维中直觉具有两个作用(1)作家对某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由此出发,可能构建一部作品。

(2)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理智与情感。

理智是作家有意识地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和规范力量。

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的方式。

综合。综合与拼凑不同。它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新颖鲜明的整体性。突出和简化。

突出有两种方式(1)浓涂重抹(2)淡化背景。变形和陌生化。

变形有如下几种方法(1)扩大法和缩小法(2)粘合法(3)漫画法。(4)夸张法(5)幻事法

陌生化:对熟悉的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来表现。

变形和陌生化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艺术效应,区别:如果说变形重在“改变”事物常形来创造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描写出来,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首次见到挂钟时的描写,就使用了陌生化手法。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2)注意词语提炼与技巧的运动(3)即兴与推敲很有学问。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艺术构思 灵感 陌生化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3课时)

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它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主要方法(1)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

(2)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融入其他生活素材。

第二节

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一、情感把握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涵者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比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等。情感把握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

诚挚性,比如鲁迅作品对中国国民的深切关注。高尚性。

二、形式创造。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

原则(1)从内容出发选择和创造形式。比如《边城》由于主人公是一位简单的女子,所以作品的叙事形式简单恬淡。

(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比如《简爱》的叙述方式,用第一人成的形式表现主人公的成长。重视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艺术真实

艺术概括 艺术形式

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科学真实和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第四编 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其中包括作品的样式及特征,作品的形式及构成层次,作品的风格,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的特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教学难点: 理解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课时)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二是采用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三、象征型文学

它是一种侧重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征。

四、几种文学类型的比较:联系与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于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这种意蕴或侧重主观,或侧重客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的抽象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概念。

(3)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和含蓄的。

(4)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 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歌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跳跃性(2)凝练性(3)节奏、韵律性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

二、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刻画,贾府的兴衰变化,以及对贾府的环境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小说的特点。

三、剧本

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比如曹禺的《雷雨》,在一天的时间内,反映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剧本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和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两者有如下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深入细致

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四、散文和报告文学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发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题材。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 诗

小说

剧本 散文

报告文学 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形态和文学对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形态和文学对象的理想形态(4课时)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本文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文学话语层、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话语层面。其特点表现在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及具有阻拒性。

文学形象层面。它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真实与假定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味层。

文学典型

一、定义。

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突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比如阿Q.文学典型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也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貌,它是特定的这一个)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2、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它的态度的变化。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

在当前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曾经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典型形象,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仍然需要典型,而且要与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伟大的时代。

文学意境

意境-----抒情性文学

意境的定义: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 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他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其实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文学才具有,在中国的文学、绘画等中,意境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与范畴。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1]情景交融。

在具体作品中,情与景交融的三种表现:

A:景中藏情。即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风格极为含蓄。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全不见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B:情中见景。作家往往直抒胸臆,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如《月下独酌》,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

C:情景并茂式。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送别之前,写了这一段深秋景物,显得凄婉忧伤。情与景完美的结合。

[2]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实境----如在眼前,是比较实的部分。虚境----见于言外。实境是逼真的景、形、境,而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永,余韵无穷。[3]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就有许多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如上一类的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鸟鸣涧》一诗刻划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进而“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籁无声,反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

4意境的分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一、意象-----表意型作品

二、观念意象。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形象。(文学意象都是观念意象)

它可以分两类:第一种是立意简单而明确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比如中国人过去新年要在门上贴门神,英雄佩带大红花,此外还有红双喜、五角星、十字架等等。

第二种是高级的观念意象,也就是审美意象。他是“一种理性观念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

比如麦尔维尔笔下的白鲸。

三、审美意象的概念: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他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与典型、意境一样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为了追求审美意象,文学家不惜以荒诞的幻象以求意念真实的表达,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实现最佳的意象组合。

四、审美意象的特征:(他是在文学作品中,审美理想表达充分的意象)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哲理性。

意象中象是表意之象,所以,意是本质,也就是要说明某种观念与哲理。形象只是载体。如《变形记》本质说明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象征性。

象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意义,二是意义的表现。我们直接看到的是外在呈现的 形象(意义包含在内),但这种形象是特殊的,即我们不能直接就它自身来看,而是要就它所包含暗示的一种较普遍的意义来看。-----这是判断象征意象的可靠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意象来说它具有强烈的“影射性”、象征性,有更深层的意义。比如,《凤凰涅磐》中凤凰集香木自焚以再生,就象征中国的新生,是一个象征意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是仅仅是一只神猴,而是作家自由理想的象征。)

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荒诞性。

荒诞性是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情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荒诞性并不等于荒唐可笑,荒诞性往往是一个外表,在内在它往往同内在的真实性、深层的哲理性紧密相连)荒诞的表现:

(1)形象上的荒诞性。《变形记》。格里高理变成了大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的思维。

(2)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等待戈多》、《秃头歌女》。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介入。

审美意象的创造是由抽象到具象的。即先有观念,然后寻找最适合的形象。这种选择需要作家哲理的眼光,作者为了表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极度冷漠的显示,经过思考,选择了夫妻对面不相识这样一个事件。卡夫卡选择了大甲虫。多脚、厚厚的甲壳,甲壳本是甲虫在自然界生存竞争中自卫本能长期进化的结果,正好与资本主义社会重重打击下人的自我保护本能相对应)。

五、文学意象的分类

寓言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它的特征在于有故事情节,故常见于叙事性作品。比如《等待戈多》中流浪汉戈戈、迪迪。《车站》

符号式意象。它指没有故事情节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以他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某些观念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一种表意的符号,所以称为符号式意象。分为两类,一是抽象式符号形式,二是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他们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如舒婷的橡树。

六、审美意象与典型、意境的不同。1侧重点不同。2形象的重要性方面不同。象征意象的本质在于“意”,形象只不过是意义或理想的载体,形象并不就是它本身,而是另有所指。如孙悟空、凤凰涅磐。但是在典型中,形象本身就是他们自身,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是吻合的,不可分的。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就是他们自身,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意境也是如此。所描写的都是实情实景,并无象征寓意,形象就是形象本身。

3、在形象塑造的思维方式上存在不同。典型和意境的艺术思维方式都是从具象到具象,而象征意象的思维方式却是从抽象到具象。

4、象征意象与典型、意境在形象形态上也是不同的。象征意象一般是一种荒诞的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人心营构之象”,已经不以„逼真‟为创造原则。而意境和典型的形象形态,一般需要与生活形态和自然形态一致,即必须遵循“逼肖自然”的法则。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典型 特征化 意境 意象

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什么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3课时)

话语-------沟通功能1描述外在事物------叙述事实为主的倾向------叙事类型

沟通功能2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表现情感意念为主----抒情类型 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

本章重点:分析 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即文学话语的叙事功能在叙事性作品中的表现)

叙事性作品是叙事这一特定叙述活动的产物,因而对叙事性作品的分析实际上也 就是叙事这种活动全过程的分析。

将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1)分析叙述活动同客观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叙事话语的内容中分析外部世界的事物进入文学话语后的形态特征(2)分析叙述话语的特征-----分析话语形式(3)分析叙说活动作为活动的特征----叙述动作分析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和叙事学

1、叙事理论西方与东方:(1)传统的叙事理论:A西方 侧重于叙事文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B中国。相对于西方,中国的叙事性作品,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诗歌等抒情性作品发达,叙述性作品如汉代的史传、六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元的话本,直到明朝,小说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比较成熟的小说,自明代小说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的理论。

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的代表是古典叙事理论和现实主义叙事观念。在传统的叙事活动中,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故事的内容,这是因为故是内容传统上具有实际功用。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英雄传奇等故事具有纪录民族的历史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念等功用,因而他们比较侧重叙事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是否真实可信,作品是否表达了正确合理的思想意义或道德观念等。他们主要关注的:叙事文学表现的生活内容---后人总结为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2)现代叙事理论: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叙事理论: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的研究思路转向了从许多叙事文本中寻找共同的东西,而不是像传统的叙事研究者那样研究一部作品的独特意义。他对俄罗斯民间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有7个范围的31个功能。后来在列维的传播下达到了法国学术界。这种叙事理论不像传统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同 的性质,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把故事的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叙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叙事的涵义和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同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的话语类型。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比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

我国的神话中也有一部分属于叙事性质的神话,比如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此后,还有比如说著名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圣经》都包含着许多故事。讲故事,就是叙事,它是所有叙事性文学的共同特征。

叙事的简单定义: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 用话语 虚构 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后果。(它不同于抒情性和表意性文学的特点在于叙事着重表现的是外在的社会存在)(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它是动态的,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是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价值在于揭示社会运动过程及其意义)(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文学与一般话语不同。文学不等同于历史。也不等同于科学。

它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文学话语之中,不能也不必要按照话语之外的资料来进行验证,可以说有自己的空间,对它的要求判断只能看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它是虚构的。

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就与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要产生审美效果,就必须使得作品与客观现实产生一定的距离,按照小说中世界的逻辑去思考。所以,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过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是直接联系着现实,但是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现实。比如《西游记》《红楼梦》。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性质

(1)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的解释。比如神话、英雄传奇。

(2)从叙事的方式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

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即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

叙述话语。----如何叙述故事内容,比如依照什么次序进行叙述,怎样处理叙述故事内容的轻重,哪些部分该进行场景的详述,乃至停顿叙述,哪些部分可以用概略叙述一笔带过,甚至干脆省略,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叙述等。

叙述动作----研究叙述话语的具体叙述状态----叙述者是以怎样的态度或表情对着什么人进行叙述的。叙述者怎样进行叙述的具体动作,当然在叙事作品中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叙述的声音中间接地推知叙述者的态度以及叙述动作的参与者—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叙述内容

故事

事件。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任何事件或叙述单位在作品中都处于一定的关系中,承担一定的作用(1)第一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逃婚、改嫁、捐门槛。

第一类的叙述单位还可以分为A:核心事件。比如《阿Q正传》中阿Q闹革命。B:辅助单位,它并不能改变事件的进程,而是使之延续并催化这个过程的完成,比如阿Q第一次进城,兜售城里的商品。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 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叙事作品中的情节(1)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事件在发展中展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发展过程。比如《祝福》(《老人与海》)中的情节。

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是事件、情节发展的动因,同情节相比较是第一位的。

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叙事作品中人物对故事来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事件过程发生的推力。

比如在以才子佳人为主题的小说中,主要出现的几个行动元。再比如以某项任务为结构线索的作品,比如《西游记》可以很明确的分出几个行动元。行动的执行者(唐僧师徒)-----帮助者(如观音)-----反对者(妖魔鬼怪)。角色。人物除了行动,还要具有鲜明的性格(个性及共性)。(典型)

场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场景。(如《老人与海》《祝福》)

二、结构

(1)表层结构。《竞选州长》几个叙述句1提名竞选州长

2、遭到攻击

3、退出竞选

(平衡---失衡----再平衡)

(2)深层结构。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

三、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要遵循逻辑(要让人能懂、每一类故事的特有的逻辑)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这样一个序列(1)行动的可能性(2)变为现实(3)取得结果

行动组合的典型1首尾续接式:后弈射日的故事

2、中间包含式:(具体的)比如《干将莫邪》

3、左右并连式:(不同视角)比如《卧虎藏龙》(玉蛟龙一方、李慕白一方)根据行动发展同人的计划和目的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改善:改善的可能性---改善过程----得到改善《窈窕淑女》

恶化:恶化的可能性---恶化过程(或没有)-----产生恶化结果(或没有)

第三节 叙述话语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1本文时间: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2、故事时间: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的节奏性:体现为时序、时长与 频率。

(1)时序。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

A:顺叙。本文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逻辑、前因后果)人们把按照虚构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的叙述称作“顺叙”。我国古代的传记文学、传奇、话本等叙事作品普遍采用这种叙述模式。比如古代说书人、章回小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顺叙讲求因果逻辑的清晰。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按照顺叙方式讲述的如《简爱》、《苔丝》。在中国的戏剧如《茶馆》。小说如《棋王》《孩子王》等等,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B:逆时序(倒叙、插叙)

倒叙:先讲结尾,后讲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作品比如《祝福》、《呼啸山庄》。插叙:在顺叙中,插入此前若干事件的片断。这样的作品在长篇小说中比较常见。比如《巴黎圣母院》《芙蓉镇》。好处:逐步丰富、立体。(2)时长。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比如《悲惨世界》的故事时长主要是从1795-1832年。《芙蓉镇》的故事时长是从1963-1979年。《百年孤独》的时长是百年。叙述速度=故事时长/本文时长

省略: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的时间不作叙述便跳过去。比如《芙蓉镇》中从胡玉音生下孩子小军后,直接跳到8年后的四人帮倒台。《茶馆》中的时间跳跃:从清末到民国到抗战,再到解放。此时由于本文时长为0,故叙述速度是无限大。休止:这是另一个极端。此时故事进展为0,时间没有变化,故故事时长为0,叙述速度也为0。

中间过渡状态。场景:本文时长与故事时长一致。相当于话剧中的场景被完全纪录。

概括: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或交待。比如《芙蓉镇》中的这样一段描写:“秦书田和胡玉音两个五类分子,每天清早罚扫青石板街,已经有两三个年头了,两人起的很早,他们一般都是从街心朝两头扫,一人扫一半。”(3)叙述频率。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1事件的重复:比如《西游记》孙悟空打妖魔鬼怪,如祥林嫂“我真傻”的讲述----事件类型的重复;2话语 的重复,反复讲同一类事件,比如《罗生门》《英雄》)视角(聚焦)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叙述人决定)

第三人称叙事。“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限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大于人物)多是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他们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再同一个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也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比如《美国的悲剧》《苔丝》《阿Q正传》《悲惨世界》。

第一人称。比如《简爱》《棋王》《尘埃落定》《干校六记》等。一种自己亲身经历,另一种以第一人称进行评价。第二人称:主要是戏剧作品。

叙述视角和人称的转化。比如《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进大观园

第四节 叙述动作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对虚构的内容而言,如何讲述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叙述的态度。叙述态度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评价。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叙述者和接受者。1叙述者(叙述者并不一定等于作者)[对叙述者的认识] 第一人称:日本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叙述者是一只猫。显然不是作者本人。鲁迅非常喜欢第一人称叙事,但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我,作为叙述者,显然不是作者本人。《祝福》《故乡》等作品也不能完全说是鲁迅。作品中有虚构的成分。《狂人日记》中的叙述者我,显然是虚构的。

2、叙述者与声音

声音:用什么语气或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不同叙述风格的表现手段。在不同风格的叙事作品中,叙述声音的表现不同,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在研究叙述声音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把叙述者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两类。

A: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比较传统的具有讲述故事风格的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往往能或多或少地听到。最典型的情况是叙述者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出场的第一人称叙述。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主语的存在而被读者注意到。到因为不是主要人物,所以这个“我”所说的话,常常与故事本身的进展无关,尤其是当这个“我”离开故事发表评论或议论时,叙述者的声音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B:隐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况。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最典型的例子是剧本。剧本除了少数提示外,故事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的。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叙述者的语言,因而找不到叙述者存在的政局。有的小说也采用叙述者的语言,即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叙述故事,叙述者的讲述行为被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给读者的印象也是似乎不存在叙述者。但是“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而是说叙述者处于一种“隐在”即不在场的状态。只要有故事,就有叙述者,只是这时候,读者不容易发现而已。(2)冲突。A在经典的叙事文学中,叙述者的声音与人物的声音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来自同一个叙述者的安排)但是B在现代作品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矛盾情况。(人物的自我反思)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的叙述。-----复调叙述。

叙述者的声音是理智的,充满理性的:“七月初,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傍晚时分,有个年轻人,走出他在C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那间斗室,来到街上,然后慢慢地,仿佛犹豫不决地向K桥那边走去”。(p2)叙述者和接受者

潜在读者(接受者):古代话本和拟话本出现的“看官”。隐含的接受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读者和隐含的接受者都是指作品文本的阅读、接受者。但是两者之间有重要区别。这是所说的读者是指在作品完成和发表后,实际存在的阅读或者聆听、观赏作品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隐含的接受者则是存在于作品文本的叙述动作中的虚拟的接受者。叙述者讲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也就是说讲述活动必然要有接受叙述语言的对象。这种关系在传统的叙事活动如说话艺人的“说话”行为中表现得很鲜明。即使是作为书面文学独资进行的叙述语言创作,作者作为叙述者在 叙述时心目中也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

在有的叙述中,叙述者会明确地将接受者指明。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叙述者没有任何面向接受者的表示。这只是表明不同的叙述者对接收者的态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有的叙述者不是面对接收者进行叙述的。不同的叙述者对接受者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叙述者希望接受者当作一无所知的路人,有的则希望接受者能像朋友那样更多地理解、同情自己。不论如何,这些接受者都是由叙述者设定的,是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这些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都是叙述者心目中理想的接受者。在叙述行为中叙述者期待自己的语言被理解,而真正的、完全的理解只能发生在叙述者自己设定的这种隐含的理想接受者的接受中。(读者与隐含接受者的关系:读者去靠近隐含的接受者)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行动元与角色

情节

2、情节和事件的关系如何?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3课时)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一)1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2抒情与叙事的差别:抒情侧重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 世界;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向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二)1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侧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也以抒情写意为主。

2分类:最主要的抒情诗。与西方相比,中国诗歌更侧重于抒情为主,西方哲理性、思辩性。(最典型)早在春秋时代“赋诗言志”便成为一种流行的风尚。它包括如

颂诗。最初也是一种歌,它可以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常用来歌颂神圣。我国的《诗经》中就不乏颂诗。屈原的《橘颂》。

情诗:用来歌唱爱情的诗,在抒情性作品中,它抒发的感情作为热烈。《诗经》中的《诗.周南.关睢》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

哀诗:也称挽歌。用来吊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如楚辞中德《国殇》,《诗经》中的《黄鸟》等。

田园诗:如晋代诗人陶渊明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被后人称为“田园”诗派。如《饮酒》、《归园田居》。

山水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抒发作者情思的诗歌。晋代诗人谢灵运首开山水诗风。它所描绘的名山大川、湖光水色等,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涂抹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浸透着作者所寄托的情思,并留下时代的或阶级的印记。古代的山水诗,由于诗人不满现实,大都表现出寂然幽静的情趣和消极遁世的思想,也有的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山水诗的写作,要情调高昂,体现出时代的精神,使读者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古代的如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讽刺诗:高尔基的 讽刺诗《市侩颂》。苏轼的如《李氏园》、《荔枝叹》。戏曲:元代成熟起来的元杂剧,具有抒情的特点,无论是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是关汉卿的《窦娥冤》还是白朴的《梧桐雨》

(二)抒情与现实

抒情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

(三)抒情中的自我和社会 自我色彩

(2)意识形态性。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四、抒情与宣泄(宣泄是抒情的一个侧面,但不是全部)(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和思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抒情不是完全的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

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构成部分)

抒情内容是指本文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象征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抒情话语与抒情内容的关系:两者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的声音和画面形象之中,不可分离。读者直接读到的是抒情话语,通过抒情话语才得以体悟抒情内容。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

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它强调画面层和声音层的象征功能,强调呈现情感运动的形式。(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画面成为主观化的、感受之中的色彩和形状,直接象征性地表现了感受过程)

(诗人为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常对普通话语系统的改造,甚至打破已有的语言规范,创造出极为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结构要素: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一)声音与情感(1)诗与乐(2)声调与情调

双声:(声母相同)辗转反侧要有音乐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口。祖先们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了。早在《诗经》时代,他们就创造、使用了很多双声叠韵词(又叫联绵词)。双声,便是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辗转、参差、踌躇”等。叠韵,指的是两字的韵母相同,如“燕婉、窈窕、绸缪”等。

象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叠音:如李清照《声声慢》上片(3)情感与节奏

画面的节奏、声音的节奏、情感运动的节奏

(二)情与景

1诗与画2情景关系 3真与幻

(一)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如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作者因见到菊花在秋天生长的情景,而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触景而生的情,是“报与桃花一处开”。实际上,诗人咏菊喻志,表达了自己如果获得政权,就会给劳苦大众带来温暖的春天这一主旨。

(二)寓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景中含情。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诗人对鸣声诱人的黄鹂没有感觉,偏偏只爱涧边幽草,加上水急舟横、无人问津的郊野渡口景物描写,凸显了诗人恬淡悠闲的心境,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这种情景关系中,透露了诗人想有所作为而不得,思欲归隐而不能的矛盾痛苦,表达了诗人只好不进不退、无所作为的无奈。

(三)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人登台远眺,见苍茫的天空和空旷的原野,油然而生天地悠久,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慨叹;俯仰 今古,瞻望未来,表达了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

(四)缘情设景。是指诗人或词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在诗人或词人笔下,这一景物也含有某种感情的色彩。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意思是说花上溅滴愁人的泪;“鸟惊心”,意思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春天花开鸟鸣,本该使人欣喜愉快,但由于身处战乱,家人离散,花容并不能稍抑人的悲怀,鸟鸣却更增加人的愁思。诗句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色彩。(五)情景交融。诗词或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感情,或通过用景物描写来寄托、暗示感情,或化景物成情思。如屈原《涉江》中的“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写的是船行缓慢的景象,抒发的却是诗人眷恋国都关怀祖国命运的沉重心情。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如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1比喻和象征

2、倒装和歧义

3、夸张和对比 4借代和用典

二、抒情角色 1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2借景抒情 3代言的抒情方式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抒情

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3课时)

风格界定

1风格

在现实生活中,风格一般指的是人的作风、风度以及由之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行为特点。比如说这个人的风格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而这个人的风格是细致缜密、有条不紊等。

在文学活动中的风格通常指的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品的格调风貌也涉及到时代、民族、地域、流派以及文体自身。2风格的本质

一个论断:风格即人。(分析)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 整体 话语特色。

二、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

个性:日常个性和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关于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东西。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主要表现在个性气质、人格精深、艺术情趣、审美追求、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创作实践 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创作主体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可以从作品所显示的风貌格调,大致判断出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试述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它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能力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比如俞平伯和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3年8月的同题散文。(个性对风格的影响)

三、风格和话语情境(风格是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

话语情境是指本文中由词语(表现的第一要素)、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

(1)风格与词语(直观感受: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

这种格调并不是某一句话,而是作品的全部语言显示的总体的格调。鲁迅的严峻犀利又含蓄幽默;老舍善于运用北京口语,王朔的调侃风格。2风格与题材选择

不同体裁的作品要求不同的风格。比如议论文与记叙文、诗歌与散文。3风格与结构安排

不同的作者根据特定的生活内容和所要表现的主题与作家的审美趣味选择不同的结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低俗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复合式意识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儒林外史》采用的串联式,《三国演义》多线索与主线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王朔的《浮出海面》 4风格与形象创造

a 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边城》《活着》《芙蓉镇》/题材处理:三个王昭君。

B风格与人物塑造。(人物塑造体现一定的生活本质和社会面貌,还要体现作家的感情愿望和风格特点)

特别喜欢写某一类人,比如叶辛的知青。/不同不同 C 风格与环境描写。喜欢详细还是简略。四风格的特性

无论何种风格,只要称作风格,那么就都具有这样的特性。1风格的独创性。金庸/王朔/海明威 2稳定性

3多样性。总体而言的。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形成多样。

风格的形态

一、文学风格千姿百态,但是可以归类。风格的常见 简约和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简约和繁丰(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文体风格。其特点是简洁洗练,单纯明快,辞少意多。简约不是简单摹写,也不是简陋肤浅,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俭省,富有言外之意。其弊端在于易于导致不明的晦涩。海明威

繁丰不是不节约词句,任意衍说,而是内容充实、词藻丰富、描述详尽、篇幅较大。弊端在于容易流于冗长。

2、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刚健的作品、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具有阳刚之美。)

柔婉是柔和优美的风格形态。柔婉的作品,内在和美,外表秀丽,抒情表意曲折委婉,具有阴柔之美,给人娴静和谐的感受。李清照。

3、平淡与绚烂(平淡是少用辞藻,务求清真的风格形态。平淡的作品特点是单纯通俗、质朴冲淡,给人平实悠远的感受

绚烂是大量使用辞藻,富丽的风格形态。这种作品往往追求繁华奇艳、色彩绚烂。[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小名尤子。因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其代表作。词采富丽,绘声绘色。

4、谨严与疏放(谨严是指构思严密、文笔精细/疏放是指不加雕琢、率意挥写的风格形态。)

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文学风格

2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3风格具有哪些特征。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接受过程的阶段与规律,以及文学接受的高级形式----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和标准等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接受过程;文学批评

教学难点:理解几个基本概念:期待视野、填空、对话与兴味;理解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概念的内涵与区别。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3课时)

1文学接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与狭义:以时间划分):广义的文学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是近代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 和欣赏。

2文学消费的重要性:从观念形态到物化形态,使得文学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大机器迅猛发展,文学作品可以被大量机械复制的背景下,文学发生重大的变化(1)高雅文学(纯文学)和大众文学(或称俗文学)的分化与互渗现象比以往更显著(2)新的大众传媒如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也使得文学消费呈现新的特色。

名词解释:(重要)

1高雅文学: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高雅文学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其特点有: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上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鲜明的个性风格;诉诸读者以严肃的思考、体验和想象,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高雅文学有时又称作“纯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通俗文学:它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往往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1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学生产是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作家的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生产和出版从而将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化生产,如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等等的制作,文学传播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文学消费主要指读者的阅读。

2文学传播活动。(涉及到观念形态----物化为一定的形态,涉及到出版发行)历史回顾: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口头文学---口口相传; 印刷术----手工印刷----大机器生产的大量机械复制,它开始意味着作品与作者的分离,然后要听命于新的主人。文学书刊---声像作品)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接受范围。从特权到平民。(印刷购买—视听传播-----文盲)3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重点)

a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1)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作品

(2)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大众传媒发展后,文学消费包括文字也包括影像)

(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生产着新的消费者。社会导向作用,比如50年代的消费者和 现在的消费者)

b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1)首先,文学作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的实现(2)制约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方式比如读者对言情小说的需求于是被大量类似地复制出来。由于需求的不同,比如大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需求不同,生产的规模也不一样。(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历史回顾:文学消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偏离。古代:街坊传播/宫廷传播。现代:大机器复制导致消费者的分布广泛。到底是谁在购买?购买中价格的如何确定? A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的属性。商品,那么就要涉及到如何销售的问题。文化市场/艺术家发行量,签名售书促销/出版社千方百计出版畅销书。/文化工业)B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再生产属性:强调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问题: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因而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商品属性。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因而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精神享受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性质)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问题: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质?

回顾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审美或纯商品的东西。古今中外文学接受史也表明,文学消费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个人消遣,尽管它要经由个人发生。文学消费和接受总是或隐或显地、或强或弱地与特定的社会、民族、阶级、阶层以及集团的利益有关。文学消费和接受的实质,是通过艺术娱乐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播和再生产特定阶级、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当然,在文学生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意形不同。

功能:(1)模式1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如反动文人。(2)为被统治阶级服务。如高尔基的《母亲》。(3)中立。

一般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效果之中,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或更新消费者的艺术感受力,进而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感受力。(如美国神话)

四、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问题: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两重性,而文学接受纯属于一种精神范围内的活动。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只是针对阅读活动而言的。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化、经济、时间空间/除了阅读能力外,更注重个人的气质、年龄、职业、经历等,哪些人接受了文学作品?)。4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研究视角不同。二者的联系是: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一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1文学接受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这些部分并接受之)

认识价值: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

审美价值:情感体验、情感态度唤起。正反两方面,唤起真善美。形式美。文化阐释价值:民俗学、宗教学、哲学(比如现代主义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1952~)商州、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文学接受的整体性 文学接受的主体:作为认识者、审美者和文化阐释者的读者。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高雅文学 大众文学

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3课时)

文学接受的产生

期待视野

1定义。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很常见)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

文体期待。在电影中有类型片,比如看武侠片要刺激、激烈。恐怖片越刺激越好。在戏曲中有程式,在文学中同样有许多固定的文体对应某种程式,比如童话,比如词,读者阅读一篇词,诗歌,读者往往有所期待。形象期待。

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阅读武侠小说,其中的主人公一定是玉树林风,潇洒俊朗。

经典改编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新的改编经典现身荧屏,每每谈及也总有新意。近期荧屏上蜂拥而至的所谓翻拍“红色经典”,又引发了对经典改编的不同争论。是与非,功与过,改与不改,如何改,都需要艺术家切实把握好经典改编的尺度。人们期待视野中的经典和改编后的经典不可避免会有距离,一旦距离过大,也必然会带来误读,这不仅是对经典的伤害,也是对文化、对受众的伤害。而只有当人的期待视野和改编经典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定尺度时,人对于改编的接受才处于一个最大值。意蕴期待。希望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2期待视野的形成。

相关因素(1)世界观、人生观。(2)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3)特定的生理机制。

从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可以分为个人期待视野和集体期待视野。个人指一般的个体性读者阅读某一具体作品过程所拥有的期待视野。

集体期待视野则是众多读者的个人期待视野累积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性的社会性期待视野。比如才子佳人小说的流行、目前商战小说的走红、情感类小说的再度走俏。接受动机: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育动机 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三、接受心境:

接受效果问题的分析:鲁迅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大意是一部《红楼梦》,多情男女看到缠绵、禅学家看到“空”、易学家看到“阴阳”、道学家看到“淫”……。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设置了隐含读者。(1)创作动机决定(2)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3)选材及文体的特点。(行业小说)现实的读者与隐含读者的关系。对应或偏离、丰富。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理解与误解

正解与误解(读者的前理解、先入为主的思想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等构成对话关系,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存在不同与偏差)与本义相同是正解//与本义发生偏差则是误解 误解又分为(1)正误(2)反误

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触,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 作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这种误解看上去切合实际,令人信服。(事例:海明威/)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顺向适应:从头知道尾(言情小说/类型电影);定向联想 [往往创造性弱] 逆向适应:往往具有创造性。富有艺术魅力。(出人意料)

但是完全出乎读者意料则可能出现“完全遇挫”的情况。(极端个人化、结果往往很难实现预期目的)事例:对红色经典的改造如《沙家浜》另外如现代主义作品别人看不懂。

所以,真正赢得读者的作品应该是既有顺向适应又有逆向适应,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第三个阶段)

共鸣(高山流水:知音 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际遇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具有对话点)

原因(1)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平凡的世界》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作品发表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引起巨大反响,(2)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和作品中人物经验的相同或相似。《渴望》(3)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净化

它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另一个标志,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并与之形成 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精神调节、情绪排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的状态。领悟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一种更高境界,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与之形成共鸣、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读好书有这样的收获,豁然开朗。秦王:而此刻秦王明知刺客在前竟背对无名转身悟字,悟无名带来的残剑的字,一个八尺“剑”字。“我悟到了,琴棋书画剑本是相通,只是通往人生境界的途经而已。此字已达到最高境界,就是无剑,就是天下!”大敌当前反促成秦王悟字。“想不到我唯一的知己竟是我通缉的罪犯!”

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即文学作品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达到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三月不知肉味)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期待视野 正误与反误

2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3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3学时)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接受

(一)文学批评与创造的关系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造有着密切关系

1、文学创造及其作品是批评的前提与目标,文学批评的理论背景与价值取向,对作品具有筛选作用,从而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具有个体性,而文学批评则是要将个体化的创作经验上升为一种文学的经验。

(二)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接受

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与文学接受有着密切关系。

1、就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文学批评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接受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

2、从层次间分工协作而言,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鉴赏性接受 批评性接受

二、批评的意识形态性

(一)批评对象:作品是意识形态话语,批评是意识形态价值评价。

(二)批评效能:

1、批评话语必然体现出一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

2、对思潮、运动的评价是意识形态论争。

3、扶持文学新人,发挥其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

一、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一)伦理批评

又叫道德批评,以伦理道德为标准,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主张将文学和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

“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 伦理批评的基本特征:

1、历史的久远性

2、多样性

3、差异性或敌对性

(二)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历史功用和历史意义。

孟子:“知人论世” 丹纳:“种族、环境、时代” 社会—历史批评的特征

1、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2、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3、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

其一,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

其二,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其三,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作家的关系。

(三)审美批评

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为美是文学的本质规定性之一。审美批评的特征

1、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

2、具有“超功利性”。

3、经常是一种形象或形式的直觉批评。

(四)心理批评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心理批评的运作

1、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

2、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

3、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

4、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

(五)语言批评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作品的意图只需要从本文去寻求而无需从外部力量加以说明。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结构及其在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象征性。与语言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象征主义。

二、批评文体的多样性

1、论文

当代最常见的文学批评文体样式。

2、点评:

古代常见的一种批评文体。强调在阅读作品时的感悟与随想。金圣叹“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 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点评 2)《第六才子书王实甫西厢记》点评

3、以诗论诗体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评四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陶潜

4、随笔:

王蒙“欲读书结”:“欲读书者,处于未读书、不读书之狼狈处境而粉饰之也。……不学而不甘无术,便把浅层次的感想见解写出来,求教于善读书多读书者。”

5、序跋;

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序:“诗教观”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社)

6、评传体、书信体、对话体

1)评传体:古今中外作家评传

2)书信体:贺拉斯:《诗艺——给皮索父子的信》

单丁:《致斯加拉大亲王书》;《神曲》主题:“四义说”

3)对话体: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王朝闻《雕塑谈》《透与隔》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一)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黑格尔《美学》“美学与历史的统一”

2、别林斯基《关于批评的讲话》:

“不涉及审美的历史的批评,不涉及历史的审美的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3、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致拉萨尔》(1859.5.18)

(二)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

1、美学原则:遵循艺术规律,揭示审美价值: 艺术标准

2、历史原则:反映历史真实,坚持“知人论世”:思想标准

3、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辩证统一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标准的定义:

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评价文学作品价值的依据,它是一定时代的人们用以衡量文学作品思想上、艺术上有无价值或价值高低的尺度。包括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一)思想标准

1、高度的真实性:作品与社会生活

2、进步的倾向性:作品与作家意识

3、情感的健康性:作品对读者影响

(二)艺术标准

第五篇:陈炳文工作总结

陈炳文

2011-12-09

因对宏发企业精神“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认同,为学习体会这种企业文化,拓展知识、累积经验、锤炼智慧,于2011年10月8日走进宏发这个大家庭,现服务于宏发本部企划生产部。检讨是改善的前提,改善是进步的源泉。通过工作总结与检讨,可以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失,并以此为契机,改善自我、超越自我。藉此试用期将满之际,特就入职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向各阶主管汇报如下,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习情况

入职的第一天,部门经理找我面谈,布置了实习期的工作学习计划,并提供了很多的新人培训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和OA系统中的归档文件,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融入企业文化比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比较好,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这一切,首先得益于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

㈠ 成品车间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来到装配一部进行生产实训,再次步入基层,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与亲切,再次感受到基层员工的辛酸与坚韧。部里的同事,上至部长下至员工对我都挺热诚的,在她们的帮助与支持下,很快学会了继电器的基础知识,生产工艺流程,班组工作事务(工作安排,人员调动,现场确认,6S管理,生产进度跟踪,换单管理,异常处理,报表填写等事务)。

㈡ 零件车间实习

这段时间维持两周,先跟随零件计划熟悉ERP系统应用、零件属性(名称,图号,编号等)以及零件计划岗位知识。然后进注塑车间、金工车间、电镀车间实习。在零件车间主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车间的组织结构,人员信息。

2、车间的设备型号及其适用于制造零件类型。

3、各种零件的材料,模具信息,产能及加工工艺。

4、车间调度岗位知识及排产方式方法。

5、常见异常事件处理方法。

㈢ 生产准备计划岗位知识学习

这个岗位对口的部门比较多,对协调沟通能力的要求较高,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较高,除了要懂得计划员必须具备的管理知识之外,还要懂得机械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知识,所以这个岗

位更能锻练人,更具有挑战性。

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个岗位上学习已经一个月有余了,这段时间里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模具中心学习模具结构,生产工艺,排产方式方法。

2、通过认真学习《模具制造、检验、储存、维护管理规定》,掌握了模具制造及应用过程,模具制造管理,模具存储维护,模具事故处理、隔离、报废等流程知识。

3、学会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及《新品开发计划》来编制《生产准备计划》。

4、学会根据《生产准备计划》编排月度模具设计及制造计划。

5、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计划跟踪考核方法。

6、掌握模具设计更改下单及跟踪考核方法。

7、掌握模具ERP使用及PDM会签程序。

二、工作情况

在企划生产版块,主要是生产计划安排及生产管理两大方面的工作。虽然之前有从事过计划类工作,但在宏发,我是一名新人,在产品、人员方面,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主要以学习为主,在学习中工作。两个多月来,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㈠ 成品车间班组工作

通过一周的学习,班长开始让我代理班长职务一周,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开早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布置当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传达部门下达的信息。

2、监督6S工作,及时纠正员工不合理操作及不良习惯。

3、独立进行排产并下发排产单,填写各种生产报表。

4、设计抹布架标识,改变了原来员工乱拿抹布又没按规定放回原位的现象。标识张贴上去之后,责任明确,员工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抹布应该怎样叠放,放在何处。

5、设计校正人员按时登记产量表,原来还没有这个表格的时候,校正人员经常会忘记自己的产量,造成校正所报产量与后道产量不合,表格设计出来之后,校正人员每小时填一次产量,这样下来,校正产量误报问题得到解决。

6、与生产调度员、工艺员、物料员一起处理了115F外壳缺料异常;联系工艺员处理了一项设备异常。

7、收集各工序人员产量数据,通过重新调整各工序人员数量及位置,使流水线流得更顺畅,产量也有相应的提高。

㈡ 生产准备计划工作

1、参与编制2012年生产准备计划。根据《2012年宏发本部生产计划》,《2012年新品开发计划》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有用数据,测算2012年模具工装及备件的需求情况编制出2012年的生产准备计划。

2、参与编制2011年12月份模具设计滚动计划。根据2011年生产准备计划、老品模具使用情况及使用车间提出的模具补充申请以及11月份未完成项目编制12月份模具设计滚动计划初稿。组织模具中心、金工车间、自动化研究所讨论并确定模具设计计划。

3、参与编制2011年12月份模具制造滚动计划。根据新品开发计划,现有模具使用情况,上月未完成项目并结合模具加工进度编制12月份模具制造滚动计划初稿,组织模具中心讨论并确定模具制造计划。

4、参与2011年11月份对模具中心模具设计、制造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模具车间奖金计提办法》、《模具计划完成率考核办法》、《模具维修考核办法》对模具中心11月份奖金计提进行审查、考核。

5、模具设计更改下单及跟踪。认真阅读设计所分发的设计更改通知单(通知单有两种形式:书面的产品设计更改通知及OA下发的技术通知单,充分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根据现有模具状况及零件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模具更改计划,实时跟踪并考核更改完成情况。从接手这项工作到现在总共完成塑模更改19副,冲模更改25副。

6、老品补充新模具试流跟踪。新模具制造完成,按《试流管理规定》安排对新模具进行试产及试流。对需试流的注塑件、金工件跟踪注塑车间、金工车间是否在3 个工作日内完成生产并提交OA试流单;成品装配部门是否在4 个工作日内(需经绕线,7个工作日)完成试流。对无故拖期的人员,给予相关责任人或其部门主管30元处罚。

7、参与生产调度会,跟踪考核会议决议。到目前为止,总共参加了四次调度会,从刚开始什么都听不懂到现在基本上能够把整个会议的精神记录下来并形成会议决议。

三、心得体会

通过两个月的工作,个人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1、宏发是一所大学校―工作中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在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系统,各项工作流程非常清楚、表单十分详尽,大到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小到一个专案、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都是我学习的机会、都有我学习的地方。当然,制度完善了、文化成熟了,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空间了呢?也不是!我觉得做工作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创新也不是对以往经验的否定,好的原则和方向一定要坚持,否则就容易犯错误。

2、工作中要常怀感恩的心、感激之情―感谢主管给我历练的机会。入对产业、选对公司、跟对主管、做对的事,工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来宏发工作后,我庆幸自己遇到了魏经理、潘助理还有各位好同事,他们毫无保留地教方法、授经验。我非常感激主管的栽培,始终带著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珍惜每一次历练的机会,认真、专注、负责任地去做,心中时刻牢记一个概念:工作一定要做好。

3、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孤掌难鸣,任何一个人离开团队的支持,既便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取得长久的成功。记得在一部带班的第一天,巡线的时候,发现个别工序很堵,因此想调动个别人来填补拥堵的岗位,可是居然没人愿意听我的。那个时候感觉就是很失败,也体会到再好的想法和制度,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与协作,那都是一纸空文。在第二天开早会的时候,我特意提到此事,并分析说明人员调动的原因以及预期能产生的效果。通过这次沟通之后,在后面的几天里再也没有出现“不听调”的现象了。

4、关于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执行力强的工作团队,其项目推进及完成速度极快。对于这方面,在工作中我是这么做的,我会主动给自己定下时间表,需要当天完成的,绝对不拖到第二天;需要这个星期完成的,绝对不拖到下个礼拜;这一切,关键在于对待工作的一种责任感、一颗事业心。虽然,这不是执行力的全部,但是我相信,随著工作的深入,我会做得更好的。

四、发展愿景

1、继续学习,积累经验,为服务集团、服务同仁打下坚实基础。

2、尊重主管,服从管理,向绩优同仁学习,各方面争做同仁的楷模。

3、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公司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4、专注重复,挑战自我,坚持创新,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五、明年工作计划

1、根据2012年生产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每月底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模具设计任务、制造项目评审,合理安排模具制造,严格控制实施进度,确保模具产出与实际需求相符。

2、结合股份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要求,2012年生产准备工作将继续服务于股份公司各企业核心技术模具开发,并确保各项目按预定进度完成。

3、2012年新模具制造将会有所减少,模具中心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模具维护上来,加大模具维护的考核力度,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2012年模具、工装计划按3个月滚动计划实施。严格要求各使用部门积极配合,提前做好模具、工装的需求申请。另外,修订模具中心考核体系,激励模具中心更好的完成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确保各项计划项目按进度完成。

5、由于本部金工、电镀、注塑车间明年将划归金越公司,涉及到财务的独立核算问题,今后金工和注塑的模具订制均以合同的方式进行,因此2012年还要做好模具合同评审管理及相关程序文件修订并转变原来的工作观念。

6、为了更好地执行精益生产战略,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在编制模具设计计划的时候,严格把关,不设计生产没必要补充的老品新模具。

结束语:心胸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加盟宏发股份是我期待已久的夙愿,现在实现了,我非常感激给我这个机会的各阶领导。有公司提供的广阔舞台,有领导的信任和栽培,有同仁们的支持和配合,我将遵循“规范自我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认同企业文化,融入公司环境;积极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目标,坚定信念;冲刺美好梦想,追求绚丽人生”的方向继续努力。

我深信:我的梦想,将从这里延伸到未来!

以上是我入职以来的工作心得报告,恳请各级领导指正。

下载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祖勋规范五篇

    陈祖勋规范 一、科学规范绽放笑容 a、遵守校纪校规和社会规则。 b、凡事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遇到困难不躲避要勇于面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遇与别人矛盾时,无论对错都应......

    陈德炳个人简历1

    个人简历 • 姓名:陈德炳性别:男 • 籍贯:河南省信阳市民族:汉 • 生日:1992.11.30年龄:22 • 身高:170cm体重:60kg •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 联系:***1352925856@qq.com个......

    经济法律法规重点

    一、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的净资产为负,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有关资产:商业用房一间,账面价值100万元;机器设备一套,账面价值20万元;银行存款30万元;应收乙的账款30......

    地理教学论 (陈澄 主编)

    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把握发展前沿 探求教育规律 地理教学论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

    《凡卡》教案、简介(陈炳峰)(精选5篇)

    简介: 陈炳峰,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课题课程组核心成员,《山东教育》封面人物。从教12年来,先后获得“泰山十大杰出青年”,“泰安市骨干教师”,“泰安市......

    陈炳强小学体育工作总结陈炳强

    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陈炳强 2011年1月10日 本学期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从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了实施素......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童庆炳 主编)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_童庆炳_主编)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