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3:3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采用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在作文教学正式开始前对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在新学期伊始和每节课前进行,新学期伊始的诊断性评价以问卷调查和前测的方式进行,每节课前的诊断性评价以访谈和前测的方式进行。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使用将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诊断性评价;作文教学;应用

一、诊断性评价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作文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我们注重写作方法训练,却忽略了在作文课程开始前,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我们往往是按着自己的计划在进行作文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可能的发展水平。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年初或学期初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进行。诊断性评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重诊断,这里的诊断,要求把握被评价事物的两种状态:症状诊断和原因诊断。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找出所评价的事物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可行的措施。二是重治疗,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诊断性评价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课前先了解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写作,建构自己的写作观,也是确定最近发展区,在最佳期限内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

二、诊断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诊断性评价可以在学期伊始、单节课前分别进行。在学期伊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某一类文体写作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写作的兴趣如何。单节课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某一作文训练重点的了解情况。下面将针对这两个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实施策略进行举例说明。

(一)学期伊始的诊断性评价

教师在学期开始时,特别是在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需要对学生本身的写作水平与写作兴趣进行摸底,这样才能合理制作一学期的写作训练计划,而且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

若是新接手一个新班级,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困难与优势以及需要的帮助。对于写作困难与写作优势的确定,我们可以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分类。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内容的重点是题意、内容,表达项的重点是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发展等级涉及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四项。我们据此确定了六项写作困难与写作优势,并下发如下的问卷调查表,如表1所示。

在学生填写诊断表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诊断的目的、意义,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学生在符合自己现状的选项上打钩,在需要的帮助一栏可自行填写。教师把表收上来后,将学生填写的前三列信息代码输入计算机,将所有的表格汇总到一起就得到了全班的作文自我?断情况,如表2所示,这样每位同学的作文情况一目了然。

表2反映的是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研究表2,我们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状况,并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写作困难和优势进行再次评判,和表2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学生是否在写作上有所进步,检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成效。

在此表1和表2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全班各项的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全班在各项上的总体数据,这样既有了每个人的作文水平诊断,又有了整体的作文水平诊断。例如:我们可以将全班写作兴趣分布、写作困难分布、写作优势分布用饼状图展示出来,根据每一部分对应的饼状清晰地看出学生兴趣分布以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最大优势是什么。

(二)单节课前的诊断性评价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诊断性评价应用于学期开始前,其实诊断性评价也可以用于每次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然后决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单节课前的诊断性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访谈、前测的方式进行。

1、访谈

利用课余的时间找学生交流,可以搜集学生已有的想法,询问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诊断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的“缺陷”,有利于因材施教,也为编制前测题打下基础。不仅如此,个别的访谈也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

2、前测

在课前编制前测题,检测学生现有的水平,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针对作文教学单节课的前测,我们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诊断。例如在开始教议论文片段前(学生在议论文课文学习中已经知道基本的结构,只是对于写作比较生疏),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写议论文的一个片段,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议论文片段进行评改,评改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何处。我们可以在批改前制作一个表格,用以评价学生的等级,如表3所示:

制作这个表格有几个好处:首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只用打五个等级。其次,方便教师统计学生各项的评分,就可以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存在的困难最大,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最后,当教师展示评价标准给学生,学生就可以通过对照评价标准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从而指导修改以及下一次的写作。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是讲――写――改――评的模式,其实在“讲”前加上一个“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教师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有重要作用。

三、小结

传统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在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这一环节,从而使作文教学变得千篇一律,孔子也曾说过要因材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学的重难点也应该不同。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就应该在课程开始前,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但是也要注意,我们的诊断性评价是为了辨认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态度、习惯,以便在课堂上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在课下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单独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为了分别出学生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等级。诊断性评价是改变我们教学策略的重要一环,我们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都应该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朝辉主编,教学论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06,第263-264页.[2]胡斌,基于班级作文博客的作文诊断性评价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7卷11期.[3]李伟成,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4]袁维新,运用诊断性评价揭示学生的前概念[J].生物学通报,2003年06期.[5]李永斌,诊断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07期.

第二篇: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解释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编辑本段 方法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编辑本段 目的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结果性评价 解释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编辑本段 方法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终结性评价 解释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编辑本段 方法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编辑本段 特点

终结性评价不仅应用在教学领域,已逐步扩展到商业、社会、生活、政治的各个领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目录

定义 原则 特点

途径与方法 合作评价展开

定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 的学习过程,使学生 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激励性原则

5、情感原则

6、可行性原则。

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形成性评价分为六个阶段:

1、自评(Design Review)

2、专家评价(Expert Review)

3、一对一评价(One-to-One Review)

4、小组评价(Small-Group Evaluation)

5、实地评价(Field Trial)

7、进行中的评价(Ongoing Evaluation)

途径与方法

这几年里,我们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课堂内外结合

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的学习在于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与课外的无限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英语、多听英语,和同学一同编英语小对话,一同表演英语节目。学生个人参与活动、习惯评比、小组评比、课前五分钟的自由对话或看图说话等,都是每节课必须进行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后自觉背诵课文、故事,或自学歌曲、小诗、小故事或一段对话,老师视其内容长短,给予学生五星或其他的评价;同时将每次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一个学月做一次小结,及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评价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设计一个表格档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说出所学的单词及句子,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是否能大声地唱出所学的英语歌曲,曲调准确,英语的语音基本正确;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英语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此外,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任务。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小学英语听说领先,因此听的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一直是定期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检测,听力所占比例为低段60%,中段40%,高段30%。在评价说话时,教师提前将说话内容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我们尽量把说话的评价过程变成英语的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要求孩子要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小伙伴,大声地说话,而小伙伴也要实事求是地给出一个评价。因此每次口语评价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孩子将已有知识自我整理并内化的过程,同时它还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绝好机会,学生在正确评价别人时,他自己的听力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每学期我们都定期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能力的测查,听、说、读、唱、演、做等,从多个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允许学生请教老师,请教同学,请教家长,多次反复进行,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对英语的测试减少了畏惧感,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等级评价,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优劣。1)自我评价

这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形成性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说出所学的单词及句子,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以致用”,和培养及提高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能力。2)互相评价

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重点在优点以及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学生互评的成功和自评成功一样,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通过评议,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树立“我也能做!”的信心。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他人、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合作和与他人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3)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确定目标,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体,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和缺点,教师评价还可适当运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采用学生行为评价表等。

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做出及时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化为他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教师设置即兴评价表格,以记录课堂即兴评价案例,注意收集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相互交流与探讨,从而找到更好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质量更优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标志,及时鼓励学生,得到奖励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标志贴到黑板上。使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当学生一旦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从而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做,尽管不一定会得到全班第一,但绝对能达到自我的第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展示他们的英语才能,从而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鼓舞着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合作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也是教育评价的主体,家长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家长对学生,教师及整个教育都会经常使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小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应采用多种方法: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小班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Great!”、‘Super!“、‘Wonderful!”、‘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小班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奖励制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共同参与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首儿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三类评价的异同 所谓诊断性评价,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诊断性评价是揭示学生的前概念的有效手段。具体地说,通过诊断性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前概念,查明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对策,促进学生实现概念的生成和转变。诊断性评价既需要以日常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定性分析,又需要以诊断性测验为主要手段的定量分析。这是因为,虽然诊断性测验能提供大量有关学生的前概念的信息,但是,诊断性测试题的编制与设计又必须以日常观察为基础,所以,在运用诊断性评价揭示学生的前概念时,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评价。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的,也不重视被评对象进行等级鉴定。而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评价,可以现作一些它们的比较与说明。首先,两种评价的目的不同。形成性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学习上,也就是说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现状和努力方向。而总结性评价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另外,两种评价所进行的时间不同。形成性评价是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评价,一般不涉及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对两种评价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学校基本上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其实两者都是教育评价的目的我想如果我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话那么对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有大有益处!不知大家认为对不对?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总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

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总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的非正式性评价

语文教学中的非正式性评价

[摘要] :非正式性教学评价是相对于正式性教学评价而言的另一种评价方式。其能够弥补正式性评价的某些缺陷,本文从语文教学的非正式性评价的实践出发,来研究和提高、丰富语文教学的评价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正式性评价;语文;教学

当前教学评价中的主要方式是正式性评价,包括考试、作业、知识竞赛和评价性的提问等正式活动,是教师通过相对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测验(通常是纸笔测验)工具,目标只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现和理解,是为了分数而考。评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重视书面的答题技能,忽视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只重视书上的标准答案,忽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只重视标准答案的统一性,忽视每个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也没有突破这一固守的模式。

1、关于非正式性评价

作为与传统评价模式相对的非正式性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进而形成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访谈、作业、练习、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与正式性评价相比,非正式性评价更关注动机取向、学习兴趣、努力程度、学习策略、意志品格、人格个性等,可以够弥补正式性评价的缺陷,评价内容的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多重性,融于过程的评价的即时性,结论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而非正式性评价正体现了斯塔弗尔比姆说的“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非

正式性评价表现出师生日常交往生活中的教育行为远程中,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于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他人、自己、教育现象的某种判断并加以反馈的一种评价。

2、非正式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非正式性评价包括观察、访谈、作业、练习、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

2.1观察法

观察法是非正式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就要求在行动上观察学生,诸如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学生如何使用教材、在小组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情况、是否懂得所学内容等,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那些内容,怎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生又喜欢哪些教学活动?等等,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文单元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对学习《请假条》《求职信》的热情,而对学习综合性的内容如《总结》等比较厌烦。通过观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策略和方法。

2.2交流与访谈法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访谈或座谈是评价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需求的重要途径。如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教学完成后,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学生的语文学习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在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语文学习的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其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如召开课外阅读学习成果交流会,教师可以判断学

生阅读是否符合高品位文化要求,是否读完著作,阅读面是否广泛;表达交流过程中语言是否清晰、规范、诚恳、有感染力;对形成的知识是否积累丰富、完整、准确、灵活运用;自己的作品是否丰富、完整、有创意;是否有读书笔记,是否清晰、有条理等。交流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及时指导与跟进。这样,学生不会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学会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和感情。

2.3课外作业与练习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基础知识的作业后,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项目。在教授《激光与现代生活》和《眼睛与仿生学》这两篇课文时,有教师采取提前两周以抽签的形式将此自学课文以分组的形式布置下去,同时提出自学的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有关学习辅导材料、学习方法等。要求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分析课文,一组一篇,时间约20分钟左右,上台人数不限,形式不限。与此同时,每组派代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仪容仪表10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普通话流利、声音宏亮等20分;形式活泼,体现创新意识20分;重点难点50分)。到真正上课的那天,小老师们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思维活跃,反应激烈,课堂气氛比老师上课时要活跃得多了。讲课结束后,以小作文的形式要求对此进行评价,绝大多数同学评价中肯、客观;并认为以这种形式上课很受欢迎。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或采访提纲的设计等,肯定学生的文案策划等内容,并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制作多媒体的报告进行课堂演示。这样将教材的知识与

专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扣。

2.4资料收集法

在语文教学中,资料收集法对扩大阅读面,广泛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信息的好方法。如劳动部的语文教材,以经典文学作品(或节选)、现代文化散文居多,课文作者和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大多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复杂的人文背景。这些内容如果由教师在课堂上一一介绍,在有限的教学安排中不太现实,但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筛选、整合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既有利于加深印象,又能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话剧《雷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先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分工,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在此活动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我来查资料:即把本课的作者、写作背景、相关文章补充材料用资料的形式体现后分发给大家;让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以便下一步的教学。以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节省教师冗长的作品与作者介绍时间,预习的作用显而易见。

2.5讨论与辩论法

讨论与辩论法,就是采用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同学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问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正是在这种充满竞争和主动精神的活动中,大家掌握了知识,且记得牢,用得活。讨论有同桌、小组讨论两种方式。讨论是辩论的准备阶段。经过讨论,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至于辩论的具体方式,可以模仿电视上常见的辩论方法,如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10分。为了鼓励学生,老师可将每一堂课辩论成绩记下,期末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讨论与辩论法便于学生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除了交往能力外,讨论和辩论,还必将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文献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拾金不昧要不要报酬》为辩题进行的辩论会过程中,学生多方面地查找资料,并在学校、班级、宿舍等通过文字稿、广播稿、口头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辩论准备,同时,还让学生走出校门,关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不同角色的不同观点,对不同角色对此问题的观点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认识和体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2.6提问和置疑法

“课堂提问可以说是非正式性评价的一个基本方式”(《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是比较直接和及时的评价。语文教师的提问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采用各种提问技巧,运用幽默特别是自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如在《项链》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地采用角色转换法来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你是玛蒂尔德,你如何评价自己;他是玛蒂尔德,你如何评价他。学生便会出现畅所欲言现象。又在教

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每组轮流朗读课文,总结本段落从哪方面说明荔枝,此为必答;本段落说明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用抢答的方式,允许本组一至两个人补充。同时为鼓励每个学生都来发言,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问题的回答须由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或答错的同学来完成,答对的同学须将机会让给组内其他人。每组可选一种本组喜欢的颜色,所答内容由老师用本组喜欢的颜色的粉笔板书。最后以内容多而准确者为胜。教师给表现优秀组的成员的语文平时成绩适当加分。

同时,置疑或允许表达见解经常被作为一个班级学习气氛的标志,在我们的评价中也占据一定的地位,它是衡量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一个班级良好的学风的标志,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认可的。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置疑作出分析:所问的问题是什么程度的?它所反映的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应该做为调整“教”还是“学”的程序的意见?是不是遗留下来的以前的教学的问题?等等。它反映了学生学习态度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时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展示教学艺术、发挥个人所长的舞台。这样能很好地体现以评价促进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主体性。如有些老师为鼓励学生的提问和表达个人见解,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上课遇到老师提问,自觉举手回答答对,加2分;没有答对加1分;老师叫到答对者,加1分;没有答对不加分;被老师叫到黑板上做题,做对者,加2分;没有做对者不加分;自觉到黑板上做题做对,加3分,没有做对加1分。提出有独到见解 的问题者适量加分。每周评前三名,分别加3、2、1 课堂表现分登记在语文课堂记录本上。

3、非正式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倡和强调非正式性评价,是因为非正式性评价所提供的关于学生全面、活生生的信息,而非死板的分数,是别的评价所难以替代的,它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非正式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3.1在方法上将正式性评价与非正式性评价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语文正式性评价如考试等,其作用明显,虽然有缺陷,但不能全部用非正式性评价取代。实质上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各有优势和用途,既不会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如在正式性评价之余,加入访谈、提问、观察等方法,则更加全面、真实。所以,应该两者紧密结合,各取所长,才能相得益彰。

3.2在功能上,不要夸大非正式性评价。正如上面所说,非正式性评价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非正式性评价,似乎只要采用了非正式性评价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正式性评价的弊端,评价方面的一切问题包括终身教育、人文教育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把教学和评价引入歧途。

【参考文献】

[1] 高凌飚.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学科教育: 2006.[2]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及其应对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07.[3]教育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网上资料 2005 [4]李定仁等.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第五篇: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是学校在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兴趣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个人欣赏能力表达和个人音乐表现水平偏好的理解和尊重。音乐教学具体还应该包括对于学习态度的纠正方面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时注意力比较集中,那么,教师应该对其提出表扬。本文根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评价策略;教学计划;具体应用

前言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从考试成绩出发,而是应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入手,体现出多元化。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是打开小学生心扉的良好工具。小学生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指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坚持对学生群体开展“趣味教学法”,通过简单的游戏吸引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受到快乐,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欢快的节奏感。

一、推行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教学重点

早期的小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应该针对小学生感受能力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音乐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该采用更加活泼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听歌的辨识能力和节奏感的培养,而不应该在他们的识谱能力方面过于苛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基础科目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开叉学生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评价标准为如果学生参与活动面广,教师应该给予其鼓励,如果学生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音乐作品,教师应该在班级学习中给予学生点名表扬。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的应用

(一)鼓励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激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音乐教学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不仅会得到教师的点名表扬,还会得到口琴等小奖品的鼓励,如果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一直比较高,教师可以将其记录到学生的优秀评价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带动和感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欣赏作品的快乐和美好。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办法,将学生的音乐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于优秀作品的记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习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中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同时提高其应变能力。在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让学生重点进行“合唱”练习,通过集体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提高,在互相的影响下将音乐乐理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

(二)对学生开展竞争激励和非语言激励

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放牛郎王二小》、《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些作品的背景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高效地互动。为了加强学生的歌词记忆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歌词进行熟记。在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时,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并且不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三颗星”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但是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少许错误,那么教师在作业本上可以用“两颗星”的鼓励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如果学生仅仅是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但是却不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甚至还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那么教师在进行评价上只应该给予学生“一颗星”的鼓励。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标准的时候,可以用专业的图章来给学生加盖。对于小学生而言,星星图章的评价鼓励方式比较活泼,与学生活泼的性格相吻合,比较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评价,有利于打造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重视查漏补缺,开展情感激励

如果学生经常只能够得到“一颗星”,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误区,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以重点关注,并且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学习音乐知识的信息,积极投入到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去。教师在准备小学生音乐学习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取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部分,防止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这也契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教学方针。

在安排小学生进行音乐学唱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其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选取学生最喜欢观看的动画片主题曲来进行教学。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还有《机器猫》的主题曲也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补充材料,这样的曲目对于学生的情感成长有帮助,配合一定的情感激励在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借助学生的生活平台充分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和一定的探索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保持教学密度适当,并且音乐作品学习的难度递进次序合理,让学生先着重学习旋律比较简单、欢快而且歌词比较短小的歌曲,再去学习歌词比较长、旋律比较复杂的歌曲,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拥有更加完备的音乐基础。

三、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小学生尚且处在个人心智和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在音乐深层次知识理解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应该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感知能力加以培养。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音乐教育活动的展开,让学生能够学唱旋律简单但是经典的名优歌曲精选。保证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2]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3.[3] 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唐雪婷.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5] 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1.

下载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诊断性评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5篇

    浅析过程性评价与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具核心特点是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

    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一轮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种评价方法也充实着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以兴奋......

    过程性评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小编整理]

    过程性评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过程性评价概述 (一) 评价的本质和功能 评价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人们早就认识到评价的本质是对事物的过程的价值或量作出判断、决......

    激励性评价在思品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激励性评价在思品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一: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长得胖乎乎的,坐在教室的最后边的角落里。我喜欢叫他小胖,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成绩并不出色,但是他......

    “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忠岩(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反思性教学在国外大行其道,近年来在国内也备受关注。当代教育家熊川武教授认为......

    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五篇]

    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系 谷敏 【内容提要】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而怎样才能运用好语言,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探......

    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以前那种太重结论、单一的评价标准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