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一、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和搏斗中逐渐积累了拳打、脚踢、劈、砍、刺等基本的攻防技能中形成发展的,也是武术形成的基础,至今仍在传承着武术,主要是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然成为了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了。然而,在中国武术享誉全世界的同时,在我们国家却仅有少部分人在继承和发扬,这种传承状况令人担忧。我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多达1.5亿以上,如果加上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占到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多。而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广大青少年 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重任。因此,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
二、武术在我国中小学普及现状
从全国中小学武术开展的情况来看,中华武术还没有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而不少学校体育课中武术的教学内容太少、太单调,并且缺少连贯性、系统性。武术教育很不健全,甚至落空。所以武术学习主要还是在武术馆培训和业余体校中开展的比较多,从而导致武术这个项目成为了极少数人学习的运动项目,这严重影响了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储备。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中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校,但是它们大多都是属于民办,这样就存在着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武术进入中小学的优势
1、政府的宣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强调身体健康第一。而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体育课应适量的增加有关中国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2、传统武术自身的优点
一个事物与同类其他事物相比较才能有特点和体现其独具的功能.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更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武术与其它体育項目(体操、球类,田经等)的、区别,具有“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空手道、賠拳道.泰拳等)相比,其区别 明最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武术的特点
2.1.1、动作具有攻防及技击性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的技击规格与 技击厚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贾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击的核心。
2.1.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用;所 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 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 吸、动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 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2.1.3、内容丰富多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幼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人的需要,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是何种职业,都能在武林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性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武术的作用
2.2.1壮内强外,延年益寿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将武术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是因为中小学是我们开展武术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体育的落实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习练武术正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相对其它的运动项目具有自身的优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例如长举类套路,包括屈伸.、回环、跳跃、平衝、翻腾、跌扑等动作,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参与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强少年的发育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又如太极拳和许多武术练功方法,都注重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动作舒缓均衡,静中寓动,动中求静,神气内守,内外兼修,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从而达到内壮外强,延年益寿的目的。
2.2.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 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
2.2.3、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把武德作为择人的先决条件。“武以观德”、"习武以德为先”、“来曾巧武先明德”等武训说明了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等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解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2.2.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中动作的节奏美;踢、打、摔、拿、跌等巧妙的结合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可以引人入胜,即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武术在中小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众对武术的错误认知
武术本身有其技击的功能,正是由于武术有这个功能,使得武术被误认为是了暴力和血腥的代名词。所以使得人们觉得学习武术就是为了单纯的搏杀格斗,学习了武术就会变得喜欢争强好斗。同样的如果武术进入中小学,让学生学习武术会使得学生变成只想争强好斗,而不想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家长与群众认为在中小学中不宜开展武术课,而这种肤浅而片面的武术认知,会影响到各个教育的主管领导,,从而导致武术在中小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没有办法开展。
2、领导对开展武术的不重视
众所周知,在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为了能够让学生考好成绩,上至各级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至中小学校的校长、班主任,都是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到了主体的位臵,一切以学习文化课程为中心,而把德育和体育两个重要的基本点归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就严重影响了武术在中小学里的开展。
3、师资力量的不足
在我国所有体育教师里有从事武术教学的本身就已经很少了,而且大部分都还还是武术专业的教师,真正武术专业的教师更是少的可怜。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武术课的教学与发展。
4、场地器材的不足
在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等方面,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都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和数量不等的场地和器材,但是却很少会有武术专用的场地和器材,大部分学校都说是由于资金的问题,所以,才没有建设武术专用的场地和器材,但这样的理由并不能服众,应该说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不如西方的体育项目,从而掩盖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得不到发展的事实。
五、如何让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发展并壮大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武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是上好武术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学校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录用等多样的形式对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包括武术理论、武术技术、教学效果等)进行检验,推动武术在中小学中持续健康的发展。加强教育制度改革
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武术段位制,这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和动力。让武术项目列入中考、高考体育考试项目中,这样就会使各级中、小学校重视武术、发展武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无形中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还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让武术健身操也进入中小学校的课间操。我国的武术人才众多,对于编操、教学都并非难事,但还是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才能在校园中更好地推广,方能使武术健身操在课间操当中真正的得以实施。
3多举办武术形式比赛或活动
在学校动员更多的学生参加武术竞赛活动。还有各个中、小学校应该把武术列入学校体育比赛项目中,并制定出武术竞赛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校内或在校外之间进行武术竞赛活动,活跃学校体育文化的气氛,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从而可以逐步让学生形成长期武术锻炼的习惯。
六.结论
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武术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不断加强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武术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武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加强教育制度改革,多举办武术赛事,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徐.武术的人格塑造功能.中华武术,2004,(1).
[2]邱丕相.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体育科学,2005,(2). [3]温祝英.略论7~12岁儿童武术训练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5,(4). [4]章钜林, 束纫秋.体育词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5]王占春, 何彦吉.中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6] 戴萍.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4(2).[7]百文飞.浅谈激励性语言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 2002(3).[8]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讨[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0]吕少军, 彭军.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2).[1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陈金(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年1期)
第二篇:论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论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言:
法是治国之本,是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起起小学生溺水事件及小学生被侵害案件,这一件件事件的发生,让人触目惊心,令人心痛。这些年幼的孩子无知行为及缺乏自我保护意思给社会、给家庭带来危害的悲剧,让社会、让学校意识到了加强中小学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加强法制教育,让法伴孩子健康成长。
二、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重庆电视台2013年11月25日播出了一段发生在重庆长寿区一居民小区电梯内一女孩摔打1岁男婴的视频引起,随后婴儿从25层坠落,重伤昏迷。但因为施暴小女孩是未成年,警方不予立案。事件引发各方热议。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如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学生围殴同学事件。
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的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五分之三性侵害受害者都是儿童。根据针对130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我国,22.1%的女生在18岁之前遭受过性侵害,而迫于施虐者的威胁或羞辱,以及家长或女童本身的隐瞒,此数据远比实际数据低得多。
2、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课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健康和人格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从小培养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认识一个,人格魅力的可贵,都是法治课的基本内容,如在“自由可贵,人格无价”一课中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每个公民的自由和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确,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它泼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它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学生通过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机警对人格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尊重他人人格,维护自己的人格的重要性明白了许多。这样无形中就为他们从小树立了健康人格打下了基础。
3、学习法制课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的益处,甚至对我们的整个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终生受益,反之若一个没有好的行为习惯,也将难以在社会立足和发展,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半夕所能养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要从小培养的,法治课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范本,它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有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有师与生父母与子女日常行为方面的等等,如遵守公共秩序课指出:社会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相应的准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它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既准确精细的法律条文叙述,也有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实力,还有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图片,可谓图义并茂,叙例结合,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它的编排合理,紧紧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相应内容,既让学生学起来有趣,又学的有用,总之法治课的学习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律观念,使法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法制教育将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社会,人生价值的判断与看法,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将使广大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上确保对人生的正确、恰当合理的看法。树立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因为它明确告诉我们做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应从小如何去对带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例:小学生要从小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残疾有困难的学生,不要自私自利眺不起人,不能自作主张,我行我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有事找大家商量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孩子一旦从小就有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判断那么将对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和发展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既形成自己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人生观。
5、开展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
1、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小学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中学法制教育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健全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项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动。
3、充分发挥法制教育课的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有奖征文、模拟法庭、“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等相关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教育图片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制教育活动的质量,将法制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4、完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制度。学校和政法部门积极联系,每个学校聘请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并由学校颁发聘任证书,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5、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家庭知识讲座、家校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普及活动,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远离网吧,健康成长”大型签名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7、积极开展调查与理论研究。针对当前“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独生子女”增多和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犯罪低龄化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开展工作的新机制与新途径,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三篇:中小学武术教材
中小学武术教材
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与载体,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注重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武术的教育功能,创编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新体育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的改革提出:打破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体系、改变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确定所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是:要符合学生运动的兴趣、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简单易行。这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展提供了机会。结合两地区武术的本土资源和武术教学现状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设想(1)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以武术基本动作武术游戏和趣味性为主。初中以简单武术动作组合为主,降低武术动作难度,并以武术操的形式表现出。高中武术教学内容可依据本土武术资源制定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以传统套路和养生保健为主。(2)注重武术授课对学生精神的培养,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联系起来。(3)注重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相结合,把适宜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项目要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优先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介绍武术养生理论、养生方法和武术锻炼方法,并与日常生活的应用相结合。充分展示武术融健身、防身、修身于一体的特色。1.丰富中小学武术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在武术教学内容制定的基础上,借鉴各学校的武术开展特色,创编相宜的武术操在中小学大课间进行推广普及,在组织教法上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组织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不断地促进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被教育领域所汲取,并由此应运而生了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如把动作制作光盘或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模仿和练习,不仅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还可以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外辅导,从而满足他们的学武兴趣与要求,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促进武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当然,仅靠平时体育课上的安排还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校、县、市级的武术教学观摩和比赛,促进武术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2.建立武术加分制度,与升学挂钩。
在全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在不断地向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靠近的同时,但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在领导、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的周围,学校的升学率丝毫不能怠慢,因为这也是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乃至学校存亡和改制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凡是中考甚至高考要考或加分的科目、项目,学校领导会十分的重视,那么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继续稳步推进中考和中招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体育考试不同地区有着相应的分值,并记入普通高中录取总分。在国家多次把武术项目列入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把武术内容列入中考体育加试、高考体育考试中,或作为特设项目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加分的政策,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中小学武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安排与地位,以及武术运动在这一代人中的影响与传承。设立地方武术项目体育特色项目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的号召,利用两地区武术运动开展的良好基础,和当前普通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队员招生的重视及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现状,强化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立武术项目的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把中小学学生中武术基础较好取得一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爱学勤学和善学。
胡利琼、邓国兵在《关于武术在中学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指出, 现在中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因循守旧, 调查反映武术课100%都是采用的老师喊口令, 做示范, 学生跟着模仿的形式, 学生的反映都是不满意, 武术成了枯燥的代名词。研究认为在教法上应尝试把“流行音乐”带入武术的复习课, 比如《中国功夫》、《霍元甲》主题曲等。再有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的因材施教原则。此文对武术的教学方法上的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吴健俊在《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中认为,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教学已得到一定的普及, 但是教学方法欠佳, 教学形式单一, 影响了教学质量。他也提出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同时提出以优美的体态语言和应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段全伟、胡玲等人认为中学武术教学在动作示范、讲解和纠正错误动作方面应该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周宇、边万忠在《武术学习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说到: 在武术教学中采用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法, 建议改变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全面评价, 可以改善武术课学习态度,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林越英、陈涵在《初中武术单元教学实验研究》一文中采用大单元和小单元的实验研究对照, 结果显示大单元教学方法比较有利于中学武术教学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文在研究教学方法上较有实践指导意义, 为大家研究武术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途径。
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武术段位制, 激发学生习练武术的动机。争取教育部门支持, 广泛开展学校武术比赛。
注释: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总之,中小学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武术教学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积极将武术这一独具特色的教材赋予素质教育之中。
第四篇: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孙晓娴 专业:初等教育学号;122170289 摘 要:中小学的学生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如果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他们以后人生的道路会起到阻碍作用。当今,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势在必行。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焦点,绝大多数是集中在孩子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而且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石,而且对国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对国家新鲜血液的培养。从民族精神,爱国情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使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以后是要为人师表的,所以更应该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家庭方面,现在独生家庭越来越多,许多独生家庭对独生子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和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在学校方面,频繁的考试,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使青少年学生不断陷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之中;在社会环境方面,网络盛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青少年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不
利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这会让他们陷入迷茫、困惑和不解之中,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的为他们解决,就会一直埋在心理积少成多,等到发现出现问题时,会比较难解决。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采用合理方式及时解决,为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和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素质和技能,而这其中,心理素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来抓无可厚非。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所以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学阶段,这个时期,是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对某些方面也比较懵懂,这时候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解决他们的好奇和疑惑,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个青春期。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个时期他们心理所出现的矛盾性和不平衡性,才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自控力差,承受能力不强和受暗示性强,比较容易做出错误的事情。所以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自控力,提高心理素质,改正错误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良好的品质往往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黄金时期,青少年正经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最容易遇到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
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几点是我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的看法。我认为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五篇: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孙晓娴 专业:初等教育
学号;122170289 摘 要:中小学的学生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如果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他们以后人生的道路会起到阻碍作用。当今,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焦点,绝大多数是集中在孩子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而且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石,而且对国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对国家新鲜血液的培养。从民族精神,爱国情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使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以后是要为人师表的,所以更应该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家庭方面,现在独生家庭越来越多,许多独生家庭对独生子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和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在学校方面,频繁的考试,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使青少年学生不断陷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之中;在社会环境方面,网络盛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青少年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这会让他们陷入迷茫、困惑和不解之中,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的为他们解决,就会一直埋在心理积少成多,等到发现出现问题时,会比较难解决。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采用合理方式及时解决,为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和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素质和技能,而这其中,心理素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来抓无可厚非。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所以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学阶段,这个时期,是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对某些方面也比较懵懂,这时候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解决他们的好奇和疑惑,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个青春期。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个时期他们心理所出现的矛盾性和不平衡性,才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自控力差,承受能力不强和受暗示性强,比较容易做出错误的事情。所以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自控力,提高心理素质,改正错误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良好的品质往往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黄金时期,青少年正经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最容易遇到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几点是我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的看法。我认为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