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六年级《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六年级《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能够向下并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并通过瓜皮拱的受力情况推测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因。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边实验边改进,不断加深研究。
2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并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2.知道抵住外推力,可以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瓜皮拱的受力情况推测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因。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图片:各种拱形结构的建筑物(课件出示)——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拱形结构,板书拱形)
2.古今中外,从城市到相间,拱形建筑到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拱形。
活动2【活动】研究拱形
(二)研究拱形
1.人们为何要将建筑物做成拱形?你是怎么想的?,真的如大家所说,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导入及板书
2.要研究拱形的力量,必须先要制作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演示纸拱的制作)
3.猜猜看,这个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也就是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4.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测试一下,请大家先了解一下实验的要求:(课件展示)
5.分组实验探究
6.交流板书:可承受一定的压力
7.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拱足怎么啦?)板画(师板画拱形——同时介绍拱形的拱顶和拱足)
(1)拱足向外移动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拱顶受到的压力到了拱足变成了向外的推力,拱足部分真的有两个外推力吗,我们不妨体验一下:两人合作,一人拱顶处使力,另一人两个手指抵住拱足,体验外推力;
8.除了外推力,向下的压力还有吗?(演示实验:沙平面受力压痕,板画完整的受力图)
9.现在谁来说说看拱形受力有什么特点。课件: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10.进一步探究:如果我们不抵住拱足处的外推力,拱就会变形,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纸拱不变形?(课件)这样做,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怎样,真的吗?那我就按照你们的方法来试试看(演示实验)
11.交流:发现了什么?(1)承载力变大,(2)板画:形状又有改变)
12.从中你会提出什么新的探究问题?(怎样才能使纸拱承载更大的压力;如果我们用四本书分别抵住拱足处的外推力,拱承受的力将会„„六本呢?真的如大家所说吗?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做,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课件4本书及温馨提示:6人一组,跨度不变,书本紧靠拱。
14.交流:说说你的发现——抵住拱足的力量越大,拱形承受的压力越大。课件: 结论
活动3【练习】延伸与拓展
1.研究瓜皮拱
课件:(1)梯形的五块瓜皮做成拱瓜皮为什么不垮呢?
(2)受压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课件结论:拱形受压,不单拱顶和拱足处受到力,其实拱形的每一个地方都受到力的作用。
瓜皮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的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所以在一定的重物下瓜皮拱不垮。
2.课件师述:拱形建筑,肯定不是靠人的力量抵住拱的外推力的,比如拱桥的拱足会顶住河的两岸,抵住外推力时需要的的力量来自于河堤的岩石或地面,力量强大,可以保证拱桥的稳定和坚固。
3.课件运用: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古代的城门大多是拱形?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1、第一个实验环节中(探究纸拱是否有力量)不该过早揭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化知识。
2、第二个实验环节应由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让纸拱不变形?”再由学生自主提出将拱足抵住。并设计实验。
(二)教学过程反思
1、教学板块衔接处不够顺畅,一时紧张竟遗忘一个穿插小实验(让学生两人合作用手指抵住拱足感受其向外推力)
2、由于时间控制不够到位,以致结尾处未对西瓜皮拱的承重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从而缺少对本课知识点的牵引与加固。
(三)存在问题反思
1、设计的教学内容环节较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教学板块设计意图应以学生探究为目的,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验证。
3、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精简,并出现了多次口误。这是不应该的。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整堂课学生们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掂一掂,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经过这次课堂教学的反思在日后的常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精炼,不断扎实自己的科学基本功,并时刻铭记新课改标准的要求、指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探究性学习,以“玩”的形式学习。
第二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课:
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
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
1、设计对比试验
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
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
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
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
1、游戏:捏鸡蛋
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然后让学生通过用手握、捏鸡蛋来体验,加深对“拱形的薄壳鸡蛋能承受较大力”的认识。
2、前面看到的图片,都是人们受了生物的启示。人们利用拱形的特点,设计出很多种拱桥。下面,请看有关拱桥的知识。(拱桥 历史发展 基本分类 中国拱桥 中国著名拱桥)
3、播放课件:
(1)、桥面在拱上方: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2)、桥面在拱下方:这种设计的有点是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拱形的力量,探究得很有力度,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弄清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的秘密。对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拱形,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拱形形状的物体。比如在我们的身体内就存在着拱形的物体。大家可以在下课之后去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拱形。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它们。
第三篇:拱形的力量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由于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受力的状况;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拱形比平形能承受更多压力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拱形结构与技术的结合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在结构性活动中构建“拱形由于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受力的情况。
教学准备:做拱形的纸(7),课件(教师用),铁垫圈,塑料杯、镊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上节课我们基于[各种形状的钢材]这一现象研究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谁能来说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与平的横梁相比,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呢?(预设:改变形状后,虽然减小了纸的宽度,但却增加了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2、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图片,在这些建筑在设计上都运用了一种形状?请大家仔细看是什么形状?(播放课件:拱桥、拱门„„)学生介绍发现——拱形(预设)
3、一问: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拱形设计会是什么原因?
4、学生谈初步看法(预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拱形是不是真的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它的承重力到底有多大?[拱形的力量]
二、拱形与横梁承受压力的比较测试
1.怎么研究呢?是不是增强了抗弯曲能力还需要跟什么作个比较? 2.用同样厚度的纸条,分别搭一个拱形的纸桥和平桥,它们承受垫圈数量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4.演示实验,并记录(重复)。
5.从实验中[有什么发现]?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解释] 6.二问:为什么同样的纸片,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7.学生发表观点(并画示意图)
8.看来刚才的实验我们认为是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同学的观点,是吧?刚才在测试拱形承受力的实验中,谁还有其他什么发现?它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9.学生汇报交流,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师介绍拱形: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足)教师引导分析:垫片在拱顶的压力是向下的,而产生让“拱足”向两边外推的力是怎么来的?(并画示意图)
10.面对这种的一种现象,你又想怎样继续研究?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用物体抵住拱足能不能增强纸拱的承重能力?怎么做?
2、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3、如果用两本书抵住后真的增强了它的承受力,接下去你们还想怎么做?
4、实验、并记录。
5、学生汇总数据。
(1)分析、观察数据,对比拱足被抵住前后数据的变化,[有什么发现]?
抵住拱足的书本越多,能承受的垫片就越多。
(2)[怎么解释?]用物体抵住拱足能增强纸拱的承重力;
6、三问:为什么抵住拱足能增强纸拱的承重力?
7、学生尝试解释(追问:还是因为改变形状的原因吗?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对于结论的得出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8、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9、思考:是不是无限的增加两侧抵住拱足的书本,拱形的承重力也会无限的增加?
四、搭建一个瓜皮拱
1、谈话:说得真不错,为了表示奖励,今天老师送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
2、课后活动:冬瓜拱承重力挑战。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五、巩固落实
1、看教材,回顾所学
2、完成作业本,并记忆关键知识点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利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利用了拱形的力量,作为更富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拱形的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拱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第四篇:拱形的力量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边试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重 点:知道拱足两边的重物越重(扎实有力),拱形的承重能力就越强。难 点:理解拱形在承重时的力的分解与力的方向。
教具准备:实验用的卡纸若干张、垫圈、磁带盒、语文书、表格、冬瓜5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2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一倍厚的纸能承受1个垫圈的重量。
2、老师这里有2个垫圈,我想把它都放到纸桥上,你们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3、我们有什么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小组讨论)
4、交流解决问题:如变厚、折成瓦楞形。
5、出示拱形城门图片,我们把纸做成拱形,是否也能增强它的承重能力?(实验检测),揭题《拱形的力量》
二、新课教学 实验1 实验要求:将纸做成拱形,然后将垫圈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到拱上,观察纸拱的形状变化。
1、指导学生完成纸拱。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引出:拱在重压之下会不断变形,拱形具有外推力。
4、请同学们画出拱形在重压下的力的方向。
5、如果老师要在拱上多放几个垫圈,并且不让拱变形,你有什么办法? 出示提示
看看拱形在重压之下是怎样变形的?怎样使它不变形呢? 引出:在拱足的两边加重物。
实验2(书本)
1、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拱足间的距离,书本的放法等。
2、实验要求:在纸拱上放垫圈(一个一个地放中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情况?边实验边完成表格。垫圈数 2 4 6 8 10 12 14
拱的形状 :
测拱高:
发现: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4、交流汇报。
引出:拱在重压之下会不断变形 拱形具有外推力 拱的每一处都有外推力
5、请同学们画出拱形在重压下的力的方向。
实验3
1、怎样才能使拱形的承载重量更大呢?
2、讨论交流。(在拱足的两边再加重物)
3、实验。老师巡视并指导。
4、实验结论。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实验4 搭冬瓜拱
1、请3位学生合作搭一个冬瓜拱。(老师指导)2、2位同学用手抵住拱足,另一位同学不断往拱上放钩码,观察拱发生了什么变化? 3、2位同学用手抵住拱足,另一位同学用手用力压,边实验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小结
1、出示拱形的相关图片。
2、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五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
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能力目标: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知识目标:理解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8分钟)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块木块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个垫圈,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现在请同学们依照老师做的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2.出示多幅拱形建筑图片并欣赏美丽的赵州桥视频。提问:观察这些图片在建筑上有什么特点?拱形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拱形的力量》。
二、感受体验 激发情绪(25分钟)1.动手操作,验证假设
(1)当我们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再放上垫圈,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播放幻灯片。
(2)接下来,老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组内完成实验二,试着用书抵住拱足,测试拱足的承受能力。
(3)深入组内,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利用DV拍摄学生实验过程。
(4)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播放视频,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2.搭建拱形桥
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搭建拱形桥的视频,进一步深化拱形的神奇力量,让学生知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学生分组活动。两组学生分别在讲台两边桌上搭积木拱。其他同学观看,助威。(提示:注意积木的形状,要用物体把拱足处抵住。)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3.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拱形
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然后让学生通过用手握、捏鸡蛋来体验,加深对“拱形的薄壳鸡蛋能承受较大力”的认识。
视频:找找生活中的拱形。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拱形视频拱形使他们意识到原来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自己都见过或接触过,使用过,增强对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拱桥设计师,玩得很有兴致,探究得很有力度,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弄清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的秘密。对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拱形,起到一定的作用。想了解我们生活中的拱形的用途吗?(想)
请看大屏幕(课件内容:饮马大桥、涪江三桥、九州体育馆、市博物馆、国家大剧院… …)!
这些拱形建筑有的将承重部分下移更符合实际需求。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拱形形状的物体。比如在我们的身体内就存在着拱形的物体。大家可以在下课之后去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拱形。看能不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它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源于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四、知识检测(2分钟)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