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徜徉端午教案
徜徉端午,沐浴乡情
——语文与劳动技能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教学设计
遵化市西留村中学
冯国英
一、设计理念
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社会的大视野中,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走出闭塞枯燥的的课堂,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接受爱祖国爱家乡的的陶冶,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
二、教学目标
1.在搜寻端午文化中,进行访问和网络搜索技能的学习与实践。2.在端午文化的徜徉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3.在端午节日的享受中,感受浓浓的乡情和融融的亲情。
4.在端午文化的表演和挖掘中,培养书法、写作、歌唱、舞蹈等丰富的语文能力。
三、课前素材收集和准备
1.民间采访:到民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民间故事、传说等(屈原的故事)。
2.网络查询:了解祖国是怎样重视传承端午文化的;检索韩国是怎样重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
3.查阅图书:五十六个民族是用那些方式庆祝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民俗。4.网络收集:关于歌颂端午节的文章以及优美诗句。
5.小试牛刀:写出自己的参与端午节活动的体会文章,像报刊杂志、教育网站投稿。6.小组合作:设计自己最满意和最拿手的汇报方式(书法、绘画、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等形式)。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动阶段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中华民族神圣的节日——端午节,知道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
2.对,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3.你们想过上一个幸福、充实富有文化气息的端午节吗?(想)
4.那好,我们这节课就和大家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庆祝端午语文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徜徉端午,沐浴乡情。老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全面的了解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丰富的民俗和文化,受到一次乡情和亲情的熏陶和感染,温暖我们的亲人,愉悦我们的身心。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我们能在语文能力上得到锻炼,在语文素养上的提高。
二、点击课件,了解课前实践活动的目标 课件展示
徜徉端午,沐浴乡情
——语文与劳动技能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教学设计 1.在搜寻端午文化中,进行访问和网络搜索技能的学习与实践。2.在端午文化的徜徉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3.在端午节日的享受中,感受浓浓的乡情和融融的亲情。
4.在端午文化的表演和挖掘中,培养书法、写作、歌唱、舞蹈等丰富的语文能力
三、了解活动的任务 ⑴课件展示
1.民间采访:到民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民间故事、传说等(屈原的故事)。
2.网络查询:了解祖国是怎样重视传承端午文化的;检索韩国是怎样重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
3.查阅图书:五十六个民族是用那些方式庆祝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民俗。4.网络收集:关于歌颂端午节的文章以及优美诗句。
5.小试牛刀:写出自己的参与端午节活动的体会文章,像报刊杂志、教育网站投稿。6.小组合作:设计自己最满意和最拿手的汇报方式(书法、绘画、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等形式)。
⑵.学生提出任务不清楚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⑶.和学生商量,还有哪些文化内容和任务需要前期准备的。
四、组织的设置和建立 组织的设置: 1.民间采访小组。2.网络查询小组。3.图书查询小组。
4.文学创作、书画创作、手抄报编辑小组。5.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表演小组。组织的建立:
1.组长的选定:一是毛遂自荐,二是组员推荐。
2.组员的选定:自由报名,班委会和老师协调人数。
五、教师的建议
1.注意分工合理,发挥个人的特长。2.注意活动的紧凑性。3.注意活动中的安全性。
4.及时留下小组活动的成果。尤其是书面的成果,要及时记载。
二、奠基阶段
一、建立实践活动汇报演出组委会
1.组委会负责督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和成果。负责汇报小组工作的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师生协商解决。
2.组委会和老师协商汇报演出的设计。
3.教师要定期了解活动的进程,对文艺节目表演的项目,要加以指导,为汇报表演奠基。
二、设计实践活动汇报演出的节目单 1.选择和训练主持人。
2.拟定实践活动汇报的节目单。
三、小型彩排阶段
1.了解各小组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节目的编审。2.对各小组汇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三、汇报阶段
举行汇报演出,展示全班活动成果。
1.丰富端午节的知识:由民间采访小组、网络查询小组、图书查询小组的代表逐一汇报。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日的对联 2.吟咏端午的文化: 端午节的诗词曲赋 3.歌唱端午节: 端午节的歌曲
歌颂端午的书画展览 端午节的舞蹈 欢庆端午手抄小报 4.享受端午:
板书设计:
徜徉端午,沐浴乡情 目的:敞开胸襟,激发潜能;
徜徉端午,沐浴乡情
要求:方式灵活,团结协作
口语交际,认真把握
教学反思:把劳动技能和语文课溶为一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探究者。老师也恰恰成为了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也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
遵化市西留村中学
冯国英
第二篇:端午教案
一、导入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二、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三、2013年的节日
正月初一
2月10日,春节 正月十五
2月24日,元宵节 三月初八
4月4日,清明节 五月初五
6月13日,端午节 七月初七
6月13日,七夕节 八月十五
9月19日,中秋节 九月初九
10月13日,重阳节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五、端五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五、端午节传说 传说一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 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二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传说三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六、端午风情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七、端午各地风俗
端午节风俗习惯---全国各地端午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
端午
【唐 文秀】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代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对于陆游来说,这个端午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啊!下面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八、视频
第三篇:徜徉书海,乐在其中
徜徉书海,乐在其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攸县明阳学校小学部五(1)班的叶婧楠。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徜徉书海,乐在其中》。
每天早晨,我们迎着朝阳来到了校园,就能看到一个醒目的标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这学习了五年的我从懵懂中感悟、理解,而今是多么的赞赏这句话。是啊,书,就像这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书,正如那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前行。徜徉在书海,我告别了稚嫩,告别了无知,感受快乐,茁壮成长。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成才的基石是“书”,许多故事都关于“书”。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这样的趣事无独有偶,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我想,这些读书之乐的故事大家也有所耳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刚上学时,我们还是一个个认字不多的学生,是老师,把我们引进知识的大门,经常选一些优秀的课外书让我们阅读。书,把我带到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和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勇敢可爱的小红帽欢聚在一起;书,把我带到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让我和植物、动物们一起窃窃私语,共享快乐;书,把我带到了历史长河,让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有英雄王二小、可爱的小萝卜头 ;书,还把我带到了诗词的海洋,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 好的课外书,好比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为我们开启智慧之门。读书,让我 了解到中国曾经的辉煌和屈辱;读书,让我 了解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和古巴比伦的灿烂辉煌;还是读 书,让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人生哲理。读书,开阔了我 的视野,读书,更教会了我 做人的道理。《孔融让梨》、《爱的教育》使我 懂得了爱和谦让;《海蒂》、《秘密花园》使我们知道了乐观向上;《草原上的小木屋》、《鲁滨逊漂流记》让我 学会了勇敢坚强„ „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使我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是啊,书海徜徉就像漫步于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齐放,百鸟争春,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神秘,收获快乐。通过读书,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写作.去年,我的一篇文章《真情》在明阳校刊《云帆》上发表,让我有对读书有了更大的乐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当你品尝着“书”这块营养面包,你一定会发现“乐”就在其中。让我们一起徜徉书海吧!
谢谢!
第四篇:徜徉的同义词
导语:徜徉的意思是表达悠闲地步行。那你知道它的同义词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徜徉的同义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徜徉的同义词 :
逗留、盘桓、彷徨、倘佯、徘徊、踯躅
【徜徉的意思】: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造句】:
1、徜徉在金沙滩,碧波涌涌人头涌涌,眼前的景色无疑会把你融化在海的怀中,让你陶醉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即使弄一身沙子,一个浪头卷过来,沙子瞬间就被冲洗地无影无踪,清清爽爽。
2、徜徉在油菜花丛中,溢出浓浓的菜花香味夹杂馨香的泥土气息泌人心脾。甜蜜的往事轻轻滑过心底,触动我的心弦。
3、微笑,再次微笑,让所有的微笑在快乐里徜徉而行,不让任何微笑滞留在生命的罅隙处。
4、思念是张温暖的床,任你再上边放逐和徜徉。
5、雨点轻敲窗,风吹散梦想,唯有你的模样,依旧在脑海徜徉。夜阑静心房,月明思念长,舍半生轻狂,只为拥你人生路上共翱翔。七夕将至,祝福并思念你。
6、可以在冬日的风雪中,徜徉一夜不归,就只为小院人家腊梅的芬芳。
7、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8、梦里的中秋,我就徜徉在母亲的温暖的目光里,口齿留香,留下的是母亲的味道。那时候的我,羽翼未丰,还没有离开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这时候的月,朦朦的胧,就着风,轻轻地伴我入眠。
9、我徜徉在人间,你在哪里呢?
10、我和他静静地徜徉,心和心的距离,确实非常远的。
11、如果有一天你不在我的身边,我会默默的在街头徜徉,在深夜回家,倚着墙角在想念中迎接黎明,没有人会知道我对你的想念,不会有人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12、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13、秋风宛如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女,她姗姗走过金黄的田地,徜徉于深幽的林间小路,她边走边唱,不是充满激情地唱,而是轻轻地哼唱,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玩弄一把又轻轻把。
14、世界最美的东西莫过水,时而无瑕温暖,时而雄浑壮阔,时而灵动可人……,徜徉其中,身心愉悦,感解之深,它让人真正领略了自然之美的催人欲醉的魅力,自然永远是伟大的工艺品。
15、时代的变迁,生死的轮回,历史长河滔滔,积淀下无尽的爱恨情愁。随着光阴的流逝,爱会退热,恨会淡化,情会漠然;愁,更会深埋尘埃。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唯有希望得以曼延。
16、陌上,云在笑,花弄影,蝶儿在花间翩然起舞。闲落灯花处,印象中,那些美到蚀骨的紫薇花,总是随风徜徉,清新馥郁的幽香便会扑面而来。
17、雾更浓了,失了楼台,迷了津渡,身在桃源,也“望断无寻处”。轻轻抬足,似欲御雾凌云而行;缓缓举手,好像仙池轻身飞舞……人们徜徉在雾的太虚幻境中,做着好梦,美梦。太阳滞留在雾的身后。
18、我们徜徉在这一片花海里,你在哪里啊?
19、青春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
20、朵朵白云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由地遨游,就像羊群在广袤无边的草原上徜徉。
第五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合作努力取得胜利”这一道理,感受“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
2、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元宵、端午、清明)
师:大家来看一首诗,看看它是写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是怎样的的,大家知道吗?(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问:作者是谁?(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多媒体补充展示)师: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听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音。
蘸(zhàn)酒 茶峒(dòng)泅(qiú)水 擂(léi)鼓 .... 老鹳(guàn)呐(nà)喊 戍(shù)军 ...
2、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
时间顺序
(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文中写了湘西的哪些端午习俗?分别用短语概括出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找出能够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三、深入研读精彩段落(赛龙舟场面)
师:课文详写了赛龙舟这个习俗,请大家找出这个精彩的场面读一读,并思考: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 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研读讨论
(一)作者写赛龙舟的场面调动了我们的哪些感官?龙舟上有哪些人?他们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了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互相讨论)
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 色彩(红)
桨手:划船
带头的:指挥
鼓手:鼓点使鼓手合拍,鼓舞士气
外貌描写
头上缠裹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
持
划
拿
挥动
指挥
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拼搏精神。
研读讨论
(二)在喧闹的锣鼓声、嘹亮而粗犷的号子声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红玉击鼓)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战场、打雷、赛场„„)
虚实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场面,又写了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研读讨论
(三)师: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谁呢?找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对观众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两岸人呐喊助威
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这个场面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
研读讨论
(四)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都显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师总结: 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从龙舟比赛中,我看到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引申: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四、研读精彩段落(追鸭子)
1、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一下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
(赛船过后„„于是长潭换了新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为什么会吸引你?(热闹,有趣)
2、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学生展示片段描写)
五、小结:同学们喜欢过端午节吧?为什么? 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悬艾草,系绒线,吃鸡蛋„„)
其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构成了我们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多样性,大家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端午节的习
俗,感受我们中华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吃肉(略)
赛龙舟(详)详略得当 追鸭子(较详)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