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3: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端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端午教案》。

第一篇:端午教案

《端午日》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 李翠玲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分析领悟清端午节的内涵和意义,培养自身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热爱。【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串粽子香,情浓在故乡;一杯雄黄酒,游子天下走。多少年来,这些深深的记忆,总是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向世界各地。但是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就是那份深深的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这一颗小小的粽子,就像是乡情的感叹号,深深的眷恋就像是那丝线,紧紧的把她缠绕,只等端午这一天,慢慢地把她解开,细细地用心品味。对于炎黄子孙来说,粽子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端午节的分量,就是祖国在心中的重量。

二、名称诠释: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三、端午节的来历:

1、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据闻一多考证,端午节实起源于吴越一带的祭神仪式,居住水泽之畔的先民出于对水的恐惧,故以划龙舟,投祭物(粽子)的方式以求得与龙神的沟通。他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指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2、传说故事

①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②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③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四、端午节习俗:

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1、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2、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5、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饮雄黄酒: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第二篇:端午教案

一、导入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二、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三、2013年的节日

正月初一

2月10日,春节 正月十五

2月24日,元宵节 三月初八

4月4日,清明节 五月初五

6月13日,端午节 七月初七

6月13日,七夕节 八月十五

9月19日,中秋节 九月初九

10月13日,重阳节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五、端五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五、端午节传说 传说一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 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二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传说三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六、端午风情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七、端午各地风俗

端午节风俗习惯---全国各地端午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

端午

【唐 文秀】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代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对于陆游来说,这个端午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啊!下面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八、视频

第三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合作努力取得胜利”这一道理,感受“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

2、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元宵、端午、清明)

师:大家来看一首诗,看看它是写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是怎样的的,大家知道吗?(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问:作者是谁?(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多媒体补充展示)师: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听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音。

蘸(zhàn)酒 茶峒(dòng)泅(qiú)水 擂(léi)鼓 .... 老鹳(guàn)呐(nà)喊 戍(shù)军 ...

2、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

时间顺序

(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文中写了湘西的哪些端午习俗?分别用短语概括出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找出能够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三、深入研读精彩段落(赛龙舟场面)

师:课文详写了赛龙舟这个习俗,请大家找出这个精彩的场面读一读,并思考: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 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研读讨论

(一)作者写赛龙舟的场面调动了我们的哪些感官?龙舟上有哪些人?他们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了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互相讨论)

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 色彩(红)

桨手:划船

带头的:指挥

鼓手:鼓点使鼓手合拍,鼓舞士气

外貌描写

头上缠裹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

挥动

指挥

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拼搏精神。

研读讨论

(二)在喧闹的锣鼓声、嘹亮而粗犷的号子声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红玉击鼓)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战场、打雷、赛场„„)

虚实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场面,又写了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研读讨论

(三)师: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谁呢?找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对观众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两岸人呐喊助威

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这个场面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

研读讨论

(四)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都显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师总结: 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从龙舟比赛中,我看到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引申: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四、研读精彩段落(追鸭子)

1、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一下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

(赛船过后„„于是长潭换了新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为什么会吸引你?(热闹,有趣)

2、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学生展示片段描写)

五、小结:同学们喜欢过端午节吧?为什么? 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悬艾草,系绒线,吃鸡蛋„„)

其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构成了我们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多样性,大家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端午节的习

俗,感受我们中华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吃肉(略)

赛龙舟(详)详略得当 追鸭子(较详)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教学后记:

第四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代有位诗人文秀写过这样一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道出了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你知道是哪个节日吗?(端午节)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我们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呢?(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因而就有了竞渡、包粽子等风俗,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端午节其实是人们祭奠和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后来就成了一种习俗流传至今。那么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是不是都相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板书:端午日

沈从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特色。

沈从文,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那我们就随着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湘西,去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希望今天和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上面的两个目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三字短语“动词+名词”概括)第一问:①穿新衣 ②画王字 ③吃鱼肉 ④赛龙舟 ⑤追鸭子。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茶峒人端午节这天的重头戏是什么?(赛龙舟)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文字(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龙舟赛场面的气氛。(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气氛的?可以相互讨论

交流、明确: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引出正面描写。

2、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的选手了,其实还有一批人,他们虽然是这场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是谁?赛手们在同心协力、奋力争先,拼搏向前,那岸上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讨论、交流、明确:两者相似点在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联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引出侧面描写

3、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交流、明确: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他们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总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4、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呢?(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5、那他们图个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讨论、交流、明确:图的是欢乐、热闹。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奋力拼搏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其实,在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还是拉拉队员,尽管得到的奖品值不了什么,拉拉队连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只有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

6、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了,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7、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四、拓展延伸

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现场观看的话,请你试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什么方法?(提示: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擒抓

守株待兔)

五、归纳要点:

今天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紧张、激烈。当然我们现在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精神,我想这也是端午节赛龙舟的真正意义所在。

六、课后学习:描写一朵花的美丽

第五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是什么?(生: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出问题。(1)端午是什么时候?(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注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要特别关注。2 小组检查生字,谁对了就是“生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绳子的实际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请大家准备好!

课件出示要检查的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它同学听后评议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指导性的评价。3.指导书写:午、米、真。

师:这三个字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预设)生:“午”字的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米”字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不要倒插笔顺;“真”字里面的是三横。

教师示范写,学生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4.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节“叶、分、豆”。

学生仿写。教师选出写的较好的字进行展示,并授予这些学生“小书法家”的称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午 米 真

节 叶 分 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端午粽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

1.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通过“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2.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谁能说一说?预设生;吃粽子、打电话问候、父母带着自己去见外公外婆..........3.教师总结:老是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然后,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粽子。

4.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作者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粽子,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读,并及时给与评价。

(2)师:这么“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预设生:清香。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预设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那吃起来味道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又粘又甜。

(4)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说明了什么?用温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花样多。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多,外婆还会让我们带回去一些分给邻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份“节日的祝福。”

6、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个别同学知道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10.端午粽

看 闻 尝

清香 青白红 又粘又甜

下载端午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示范识记生字,学生朗读感悟,反复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二.教......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湘西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 3、体会赛龙舟活动表现出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强化......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端午日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习场面描写方法,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2.过程与......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1 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作者山东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浆手的风采,明白“......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