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和《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孔雀东南飞(并序)和《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培优教案
一.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 1.重点字词
(1)生字及易读写错误的字
①缢(yì)②箜篌(kōng hóu)③公姥.(mǔ)
④怀忿.
(fèn)⑤槌(chuí)⑥伶俜.(pīng)⑦葳蕤(wēi ruí)⑧玳瑁(dài mào)⑨珰(dāng)⑩拊(fǔ)愆(piān)否.泰(pǐ)鹄(hú)踯躅(zhí zhú)骢(cōng)镂(lòu)
赍(jī)鲑(xié)(yǎn)窈窕(yǎo tiǎo)戌(xū)傍(bàng)勰(xié)嵘(róng)擢(zhuó)机杼.(zhù)
泣涕.(tì)
脉脉(mò mò)
羁(jī)楛(hù)飞猱.(náo)剽(piāo)螭(chī)檄(xí)鲜卑(xiān bēi)逯(lù)
(2)通假字
①终老不复取.:取,通“娶”。②箱帘.六七十:帘,通“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③扬声沙漠垂.:垂,通“陲”,边境。④狡.捷过猴猿:狡,通“矫”,强健。⑤不得中.顾私:中,通“衷”,心里。
(3)词语解释 ①缢:吊死。
②驱使:使唤。③启.阿母:告诉,禀告。④何乃太区区..:愚拙,凡庸。⑤伶俜:孤单的样子。
⑥葳蕤: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⑦遗施:赠送,施与。⑧扶将:服侍。⑨感君区区..怀:这里是真情挚意的意思。⑩逆.以煎我怀:逆料,想到将来。
举手长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
愆违:过失。
便言:很会说话。
断.来信.: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娇逸:娇美文雅。
否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踯躅:原意是缓慢不进,此指缓缓地走。
本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是诗人着力赞美的正面人物。她的能织布,与小姑友爱,对丈夫体贴谅解,离开焦家时的装束等细节,表现了她的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兰芝无所畏惧。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不惜以生命作最后的反抗,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妇女的形象之一。
焦仲卿是另一个正面形象。他深爱妻子,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但他不如刘兰芝坚强,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最终以自缢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极端蛮横、独断专行,无视儿媳的勤劳善良的美德和儿子、儿媳的深厚情爱,是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人物。
刘兄是另一个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自私冷酷,是制造刘、焦爱情悲剧的又一代表人物。
2.《孔雀东南飞》中两位主人公双双自杀的悲剧意义
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仲卿、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
3.《孔雀东南飞》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本诗除了两位主人公外,还塑造了焦母、刘兄、媒人等十几个人物,他们身份、地位各不相同,而所有这些人物的语言都各有各的特色。这种个性化的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刘兰芝对婆婆说“受母线帛多,不堪母驱使”,表现了她的不卑不亢,很有教养。其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表现了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她对焦仲卿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焦母恶语威胁儿子说“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表现了她的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因此前人曾评论本诗道:“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有其声情,真神化之笔也。” 4.《孔雀东南飞》开头和结尾的特色 本诗开头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的诗句起兴,给全诗笼上悲剧气氛。诗的结尾又以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作结,这种使人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生离死别的“兴”的艺术手法,具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极富表现力。
5.《迢迢牵牛星》的鉴赏要点
本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它借牵牛、织女二诗不得团聚的神话,来抒写人间夫妇生死离别的哀怨。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将天上的星星赋予了生命,使他们具有细腻丰富的感情,读来真切动人。作者以浅近自然的语言,朴素平易的风格,把思妇、游子浓烈的思念之情,不能相聚之无奈,形象地展示于读者面前。
同时本诗叠音词的运用,也很好地帮助表达了这种思念的情感,如:“纤纤”描述了纤细柔美的织女之手,“扎扎”传递的不停的织机之声,让读者似乎看到织女与牛郎团聚,正在织机上忙碌的身影。全诗五句十行,连用了六个这样的叠音形容词,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既完美地表达了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节奏感。
6.《白马篇》中游侠儿的英雄形象
诗的开头就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少年英雄骑着饰有金羁的白马,轻快地向西北边疆驰去。接着介绍了他的来历——原来他是幽并一带的游侠儿,又以“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说明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下面以“勇武”“爱国”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勇武:先写他平时练武的情形。因为沙漠作战以骑射,诗中着重写他的骑射本领,无论左射、右射,仰射、俯射,简直是百发百中,矫健胜过了猴猿,勇猛如同豹螭。后写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从“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中可以看出他锐不可当,在战斗中有压倒敌人的气势。
爱国:“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写他在接到紧急军令后立即奔赴前线,表现他急国难的精神。“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表现了他在战斗中置生死于度外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而且他不仅不顾自己生死,连父母、妻子、儿女都不顾,这是何等广阔的胸襟!诗的最后,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高度赞美了少年英雄的爱国思想感情。
7.《饮酒》一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本诗写的是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仕途生活使他憎恨达官贵人的腐朽和官场的险恶,参加劳动使他感到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他实践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也接受了道家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蔑视权贵的思想。
8.《饮酒》一诗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自然,委婉含蓄。诗所描绘的就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诗人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毫不吃力,十分亲切。而诗人对自己要表现的和追求的,只是作些启示,并不完全道破,而是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例如诗人所追求的“真意”就没有直接说出,只说它存在于“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这两组景色之中。“采菊”两句,关键在“悠然”二字,它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自然融合的过程,如果不是“悠然”,而是有意“望南山”,人为地去寻“真意”,则失自然之趣了,这恰好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忘怀得失的思想境界。“山气”二句以太阳落山时,倦鸟也知还家,启示人们不要奔波于黑暗的官场之中,要应返回优美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三)例题精讲 1.例题: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 ① 面,月 ② 繁星满天。数只船 ③ 浦口,④ 声笛起山前。
①A.吹 B.掠 C.袭 D.拂 ②A.落 B.圆 C.明 D.上 ③A.傍 B.依 C.横 D.到 ④A.声 B.有 C.几 D.一 2.分析与解: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可推知①处应为D,即“拂”字。其次根据生活常识“月明星稀”,可推知“繁星满天”应是月落之时,即②处应为A,是“落”字。第③句并非言船只停泊何处,而是形容其停放之状态,故而当为“横”字,即C项。第④句并非言明有无笛声,而是说笛声忽然传来,划破恬静的夏夜空,因此④处选D,即用“一”字为好。
二.网上能力训练题
(一)能力训练部分
警句的安排上又有创新和发展。
D.“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一句,写白马带头金黄色的笼头,一白一黄,色彩鲜明,轻捷地奔驰在西北地区,何等有气势,表面写马,实则写人。
⑧以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C.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填空题
①汉朝时,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汉乐府在创作风格上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_____________,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_______________。
②《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________代_________编的《________》,原题为《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诗,与北朝的《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_”。
③曹植字_______,《白马篇》又名《________》,是他_____期的代表作品。④《古诗十九首》是______末年无名氏所作,最早见于萧统的《________》;刘勰在《__________》中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在《_________》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⑤陶渊明,一名_______,字_______,东晋田园诗人,《饮酒》是其名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既刻画了一个______的诗人形象,又表现出诗人____________的情趣。
2.提高性训练题
(1)阅读下列诗段,回答问题
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乙、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b.妾不堪驱使,待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①甲段诗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达全诗的内容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段a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段b处诗句,表现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是()A.勤劳 B.温柔 C.外柔内刚 D.坚强持重
(2)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少年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甲],池鱼想[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丙]深巷中,鸡[丁]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选出适当的一项()(a)少无适俗韵().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b)桃李罗堂前().
③子建,《游侠篇》,前 ④东汉,《文选》,《文心雕龙》,《诗品》 ⑤潜,元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田园,清静无为 2.提高性训练题
(1)
①采用了首句“起兴”的艺术手法,以美禽失偶起兴,为男女主人公的最终分离,渲染了悲剧的气氛。
②采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按照时间顺序,突出了女主人公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③ D(所列四项均属刘兰芝的性格特点,但要结合具体诗句侧重的角度加以分析)
(2)
①(a)C(b)A(c)C ② B(本诗表现了诗人回归故园的怡悦心情,所以“甲”“乙”两处应是“旧林”、“故渊”,“丙”“丁”两处都应是描绘鸡狗鸣叫的动词才可对应,因此选取“吠”“鸣”)
③ C(本项说陶渊明“安分守己”用词不当,而且“守拙”的意思应是“清贫自守”)3.研究性习题
(要分析解答这类问题,除了认真体味诗歌自身的内容,还须对两位诗人所处时代、身份地位以及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
陶渊明,东晋人,是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田园诗人。他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诗词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以铺叙、直接抒情为主,风格宏阔,苍凉沉郁,慷慨悲放。正因如此,陶诗与苏诗风格绝不相同,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
第二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第二课时
一、题解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篇:2006年河南地区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06年河南地区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投影片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在感情。抓住关键词语点拨讨论,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境美,加深诗意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的背景材料,了解五言诗的特点。识记有关文学常识。2.理解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3.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白马篇》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和谐统一。《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教学媒体
投影片、田园风光图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汉代乐府诗的影响下,在东汉末年的**生活中,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诗”出现了,其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也开“建安文学”之先声。
(二)品味《迢迢牵牛星》 1.演示背景材料(投影)。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做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饱满的思想感情,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这两方面表现了《古诗十九首》共同的时代主题,也概括了诗作者的共同遭遇。
2.介绍有关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略)3.学生熟读成诵。要求:通过节奏感知诗句。4.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注意诗句中的景、物、人,情是如何转换的,怎样达到情景交融。(2)构思的层层深入特点,如何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语上。(3)叠字的使用对创造氛围、表现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用叠词“迢迢”“皎皎”既写星光之亮,又写两颗星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全诗从远景写起,由远及近。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状形、摹声,由远及近,由人及物,形声生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织成布,才能同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出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水清又浅,又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这里由事而人,再到人之忧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盈盈”与“脉脉”,水貌与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这两句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情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共得,堪为诗歌上乘。
5.结合板书,试背全诗。
(三)鉴赏《白马篇》 1.演示背景材料(投影)
曹植,字子建,曹丕同母弟,与父曹操、兄曹丕合称“三曹”。生前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少时聪慧,很有文学才华,颇受曹操宠爱;后期则是在曹丕父子两代皇帝迫害下度过的。
曹植前期诗歌多描写在邺城的安逸生活和对壮烈事业的憧憬,是抒发志趣和抱负之作;后期由于生活处境的剧变,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期又有进步。他的诗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乐府民歌和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曹植是建安时期最副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高度概括了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诗题又作《游侠篇》。曹植诗歌后期代表作有《七哀》、《七步诗》等。
2.读课文、品形象。
3.鉴赏艺术手法,交流学习体会。
(1)借物写人,以少概多的写法。诗歌开头写金羁白马,连翩飞驰,马的装束如此华美,奔驰又如此轻捷,可以想见骑马者是多么英姿飒爽、勇敢善骑。借物写人,以少概多,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铺陈描述,语言丰富。为了表现游侠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作者先用八句排比,展现游侠的骑射风采,辞藻华美,语言丰富;接着连续用对仗、用警句来夸饰他的英勇无畏的雄姿和崇高无私的心灵。
(3)用字精当,准确生动。如“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破”“摧”“接”“散”写出了战场上的这位英雄少年辗转腾挪,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细加品位,足见作者炼字的功力。
(四)课堂总结
品味古典诗歌,欣赏诗歌艺术大致过程:认识言语文字——了解背景知识——进入言语情境——再现人物动作——想象人物形态——体味人物情感——构建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意图——分析艺术手法。
第二课时
(一)演示图片,导入新课
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自然美。打开另一幅“田园风光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诵读课文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点拨] “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是陶渊明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浓荫密盖,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雅趣、激情、诗意全在这“狗吠”“鸡鸣”的声响中。这四个意象,构建了优美而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三)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景与情的融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欣赏意境美,不能停留在品味物象上,更应探求意蕴。
(四)展示背景材料
陶渊明(36—427),东晋大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他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较贫寒,他写的《五柳先生传》就是其生活的自况。少时虽有“大济苍生”之志,然家道的没落,社会的动荡,注定他得不到朝廷的重用。29岁才出仕的他,官场中降志辱身的周旋,使他早年就有的爱慕自然,企慕隐逸的思想每每滋生,致使他时隐时宦,年过不惑,大悟人生世道,终于弃印归田,耕隐山林,并写下了许多田园诗歌,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
(五)研读诗歌 [思考] 1.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2.陶渊明回归自然的原因? 3.哪些诗句表示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 [明确] 1.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误落尘网中”说明人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2.陶渊明归隐田园,固有仕途坎坷之故,但更主要的还是自己归隐田园的志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复”相对道出,足见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久蕴心中。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比喻手法言其厌恶官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几多后悔,几多怅惘,足见官场不可久留之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后的喜悦,难以饰掩,自然率直地表述出来,这些均源自其对官场的厌恶。
(六)鉴赏诗歌 [提示] 1.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特点。诗歌中间从“方宅”起八句叙写田园村居之景,先近景写村居的整齐、安逸,后用远景写村居处于幽静、清美的环境之中。农村景物的生动描绘,正是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心理反映,写景是为了表达摆脱尘网、归园田居的喜悦心情。
2.语言朴素、简洁,比喻形象、自然。整首诗如叙家常,用语极为自然朴实,真情真意,直朴感人。古人曾说:“语俗而意愈雅”,正是说到了点子上。诗中以鸟以鱼设喻,选择村居生活中常见物作比,更是自然、形象,与全诗意境十分吻合。
(七)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明确]这里的“俗”指社会时尚,就读书人来说,即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这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这两句诗是说诗人从小就缺乏适应世俗的能力,本性是喜爱山林自然的。
2.诗中说:“守拙归田园”,诗人为何要说“守拙”? [明确]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守拙”就是“傲然自足,抱璞求真”和“抱璞守静”的意思,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这时的诗人是以此引以自慰的。
3.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明确]不相同。陶渊明诗中的“旧林”、“故渊”就是篇末的“自然”,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而陆机和王赞诗中所说的“旧林”、“故林”是指故乡,他们在诗中是单纯地思乡怀旧,而陶渊明是借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后,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
(八)回顾总结
古人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品味陶渊明的诗,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画所以似诗是情在诗中,诗所以成画,是读者或作画人的用情结果,读书品诗全在一个“情”字。
(九)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四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迢迢牵牛星》
一、引入:(1分钟)
汉末魏晋时期,文人的诗歌创作开始有意识地向民歌发展,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走向成熟。之后被南朝的萧统选编一起的《古诗十九首》更是五言诗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的背景:(4分钟)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其内容有的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有的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有的抒发亲人离别愁绪,有的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这些诗歌集中表现了“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叙事特点,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九首》作为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古诗》中的《迢迢牵牛星》。
三、齐读《迢迢》(3分钟)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纤纤、水间、脉脉)
四、逐句解释重点字词和意思(2分钟)迢迢、河汉女、河汉、章、脉脉
五、给古诗分层(学生自主分层,讲明分层原因,及各层的意义)(10分钟)第一部分:(1~6)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节,她由于思念牛郎,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第二部分:(7~10)照应诗的开头,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六、手法欣赏(5分钟)
叠词的运用:是本首诗最大的亮点,(PPT展示六个叠词的用法)这些叠音词即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七、探究活动(15分钟)
本首诗中无一字直写思,字字含思? 环境渲染,情态刻画,动作描摹
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 作神态寄哀怨。
《短歌行》
一、引入(1分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荡孙刘势力。那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赋诗吟唱千古名作《短歌行》。
二、齐读古诗(5分钟)
注意易读错字:譬如、呦呦、子衿、但为、鼓瑟、可掇、越陌、度阡、三匝、吐哺
三、讲解重点字词,理顺文意(5分钟)当歌:应当高声歌唱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四、分层解读(2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划分层次,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
学生小组内部分析每层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内涵
五、分析诗中的情感(10分钟)
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找诗眼:忧
句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进一步引出,作者忧什么?(结合诗句分析)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六:检查背诵
《归园田居》
一、介绍陶渊明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义熙元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人儿”而选择离职回乡。是年41岁。之后陶渊明终身不仕。
二、齐读课文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带着PPT展示的问题细读古诗
三、给古诗分层,概括每层的内容 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
主要是描写了归园田前的情况 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写回归园田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
写出了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回答人们的疑问
四、具体分析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如何理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无”字表明诗人未曾学会适应世俗的情趣和本领,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
“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园田
表明诗人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第二层:找出句中的景物: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请同学们运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这些诗句
艺术手法欣赏:白描手法、远近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
前四句是近景:描写的是自己屋前的景色
后四句是远景:描写远处可见的炊烟和村落
以动衬静:周围环境安静宁和,连深处巷子里的狗吠也可以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把田园生活与复杂的官场做了无形的对比,表明了诗人厌恶官场,追求舒适了田园生活的情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表明诗人的立场
“樊笼”与开篇的“尘网”都是指官场的牢笼和罗网,艺术手法:首尾呼应
五、总结
第五篇: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第二课时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2.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诗经》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
(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
1.学生给生字注音
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三)学生分别将三首诗口头译成现代汉语(可分组进行,每两至三组负责一首诗的翻译)。
五布置作业
1.熟读三首诗,掌握诗的内容。
2.预习课后练习一、二两题。
板书设计 《诗经》三首
一题解:1.《诗经》简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风、雅、颂; 赋、比、兴。
2.各诗内容:《氓》家庭生活; 《无衣》军旅生活; 《静女》爱情生活。
二分析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由解答《氓》所运用“兴”的手法一题而导入)
二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删去《氓》的三、四章,即“兴”的内容,是否会影响本诗的艺术效果和思想性的表达?《无衣》和《静女》在上述两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三教师点拨归纳
1.艺术性:《氓》在第三四章所使用的起兴诗句是在用自然现象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变化,而从“其叶沃若”到“其黄而陨”,是否恰恰象征着恋爱生活有幸福到痛苦的巨大转变呢?由此还可生发出诸多联想。《无衣》运用反复吟唱的手法,意在强化那种军人责任感的目的。《静女》在细节描写上既做到了丝丝入扣,又为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天地。
2.思想性《氓》中夫妻情感上的危机;《无衣》中军人特有气质的显现;《静女》中青年男女恋情上的真诚,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无衣》《静女》全诗和《氓》的前两章。(根据课时情况,亦可当堂布置背诵并加以抽查)
板书设计
艺术性:“兴”反复吟唱细节描写
思想性:《氓》痛斥了负心丈夫的薄情寡意
《无衣》歌颂了军人的伟大精神
《静女》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世界 教案点评:
我们所接触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和所知道的当时的某些概况,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紧紧扣住两个字——“了解”:了解那时的语言,了解那时的文学,了解那时的风土人情。为此,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品读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介绍,诵读品味,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