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s教学3
、打开原图素材,执行:图像——计算,参数设置如下:
源1,通道:红。源2,通道:绿。混合模式:叠加,不透明度75%。点确定后会在通道面板看到alpha1通道。
2、点RGB通道,回到图层面板,再执行:图像——计算,参数设置如下: 源1,通道:红。源2,通道:蓝。混合模式:叠加,不透明度81%。
3、点通道面板,选择Alpha 1通道,按Ctrl + A 全选,按Ctrl + C 复制,点红色通道,按Ctrl + V 粘贴。然后选择Alpha 2通道,按Ctrl + A 全选,按Ctrl + C 复制,点绿色通道,按Ctrl + V 粘贴。
4、回到图层面板,图层——创建调整层——曲线,RGB通道亮部略微提亮,暗部略微降暗(就是说曲线是一个斜着的S型,不过弯度没那么大),红色通道微微提亮(就是把曲线中间部分微微向左上方拉一点)。蓝色通道曲线右端点向下拉三分之一格(一共不有4个格嘛)。完工。
后期就能达到清凉的漂亮效果哦!
所以利用Photoshop后期制作各种效果已经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拿手好戏了!因此,初学者不能错过这个教程哦!
(人像的片片当然要先处理一下脸部的皮肤,瑕疵之类啦,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一.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图层。
大概地调一下曲线亮度(自己掌握),色相/饱和度(+12,具体自己掌握,因为没有一张图片是完全相同的,达到鲜艳的效果就可以了)
二.把图片模式转为Lab模式(不需要拼合),图像——应用图像(a通道,柔光,60%),再把图像模式转回RGB
三.最后,稍微调整一下图片的颜色之类的参数,使之颜色更和谐!(如果已经满意,也可以不调),合并完成!
C41显影药水来冲洗,产生色彩上的冲突,造成影像高反差、色调偏离、高色彩饱和与粗粒子,让影像色调变的格有一番风味,用PHOTOSHOP也可以制作出同样效果。
1、新增一个色彩平衡的调整图层,分别把中间调、高光、阴影加入大量的蓝、绿色。中间调:0 47 64 高光: 0 40 48 阴影: 0 49 25
2、完成后再将图层混合模式设为【叠加】。
3、再新增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分别把亮、暗部的对比提高。就是让上部曲线向上弯曲,让下部分曲线向下弯曲,一点点就够了。(对于接触过一段时间PS的人这个地方很容易,但是因为留言不能截图,所以我一直很头疼曲线这个问题怎么用文字去表达,如果有好的办法请留言给我,我就暂且先这么说吧)
4、打开图层面板将二个调整图层的眼睛关闭,再执行 菜单选项 / 选择 / 色彩范围,并将选择设为【中间调】。
5、按下【确定】后,中间调的部分就会被选取起来,这时再新增【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
6、将饱和度向右拉,提高色彩饱和度,完成后对着背景层按Ctrl+J再复製一层来、养成好习惯,复制一层。
2、新建调整层——色阶(0 1.08 255)
3、新建调整层——通道混合器(红:76 0 0 常数:28),图层不透明度44%
4、再次新建调整层——通道混合器(红:96 0 0 常数:0),图层不透明度 54%
5、新建可调整层——可选颜色,数值如下: 红色:-60 29 86-14 黄色:-100 50-51-41 绿色:-100-1-86 6 白色:100 0 0-23 中性色:6 0 0 0 6.、再次新建图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30%,数值如下: 白色:16 0 0 0 勾选“绝对”
7.、新建调整层——照片滤镜(加温滤镜(85),数值默认)
8、新建调整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9%,数值如下: 红色:-37 5-68-66 白色:89-100-79 33 中性色:-35-22 16-37
8、再次创建调整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53%,数值如下: 红色:92-15-5-45 黄色:15 20-16 5 绿色:-65 4-100 40 青色:29 37 24 65 蓝色:0-100 100 39 白色:48-15 5 12 中性色:-10 5-4 0 黑色:-10 5-4 0
10、加上字会更有意境,还是那句话,教程是死的,数值肯定有所不同,不要死搬教程。、打开原图素材,选择菜单:图像 > 模式 > Lab颜色,确定后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执行:图像 > 应用图像,参数设置如下: 通 道: 明度 混 合: 柔光 不透明度: 40%
2、创建渐变映射调整图层(颜色为#2A0B85~~~#FD7B01),确定后把图层的不透明度改为:40%,3、合并所有图层,选择菜单:图像 > 模式 > RGB颜色,确定后再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绿色:输出150 输入128 蓝色: 66 64(这个输入输出必须要动一下曲线才会出现,随便动一下就好啦)
4、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5、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对红色进行调整,加大饱和度,参数设置如下: 红色:0 36 0
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按Ctrl + Shift + U去色,然后把图层不透明度改为:15%。
7、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适当锐化一下,再用加深工具把边角部分加深一下,完成。、打开原图,执行 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数值设置如下: 红色:-100 32 100-46 黄色:-100-34 100 100 黑色: 20 23 100-23
2、进入通道面板(找不到通道面板?执行 窗口-通道),复制绿通道,得到“绿 副本”通道,选择“绿 副本”通道,执行 图像-计算,源1和源2的通道都是“绿 副本”,图层不一样对吧?不用管,得到我们想要的选区就可以了,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100%。点确定后出现alpha1通道,这部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天空选区。点击RGB通道,回到图层面板。
3、把我原图相册里的叠加素材打开,拉到这个图里面。(不会拉?就是用移动工具,快捷键为V,按住左键拉到这张图上就行了),拉过来后调整位置和大小(调整大小的快捷键是ctlr+T,调整好大小后ctrl+回车确定。),摆在哪自己喜欢就好。图层模式改为叠加。
4、回到通道面板,按住ctrl左击alpha1通道载入选区,出现蚂蚁线了吧?然后回到图层面板,对新拉进的那个滤色图层添加蒙版,添加蒙版就在你背景层下面那一行工具里面,左数第三个,就是一个方块中间是圆圈那个小工具。这样滤色素材的颜色就盖到了云彩上。
5、接着把我原图相册里的滤色素材拉到这张图里面,调整位置和大小。图层模式改为滤色。
6、做一个圆角相册边的效果,选择矩形工具,快捷键为U,在最上面的一条工具里选择圆形圆形矩角工具,在图中拉出你想要保留的地方,ctrl+回车建立选区,ctrl+shift+I反选,编辑-填充-白色。这一步完全个人爱好,不喜欢可以不做,完工。
要突出的部分,如果觉得色调单一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补色。
1、打开原图素材,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下: 红色:23-22 38-41 黄色:0 0-26 0
2、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450D7D,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图层不透明度改为:50%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021D60,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排除”,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
4、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
5、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37 4 9 0)确定后用黑色画笔把背景及人物皮肤部分擦出来
6、把当前图层复制一层,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
7、创建曲线调整图层,稍微调亮一点。
8、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适当给人物磨下皮,选择减淡工具把人物脸部的高光部分涂亮一点。
9、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调整(左上半格,右下半格)确定后再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0 6)
10、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021D60,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排除”,图层不透明度改为:10%
11、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部分的选区,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5%。
12、用钢笔勾出嘴唇部分,适当羽化一下,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稍微调亮一点
13、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0 3)
14、创建曲线调整图层(蓝 右下半格)。
15、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0-5 0)
1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加上图层蒙版只保留顶部,其它部分用黑色画笔擦掉。最后调整下整体颜色,完成最终效果。
模式和图层不透明度即可。不过为了配合这种效果,还需要加上一些装饰元素,如星光及一些梦幻装饰笔刷。人物部分也需要简单的美白及磨皮。
topaz滤镜和一些常用的笔刷在www.xiexiebang.com上都有下载,也可以百度搜索。
1、养成好习惯。复制一个图层(ctrl + J),然后对复制后的图层进行滤镜处理,本文运用到的是Topaz滤镜,设置参数如下:锐利:2.10,范围:1,边角脆化:2.23,噪点密度:1.57。
2、选用橡皮,然后给该图层添加蒙板,对蒙板处理:把不需要用滤镜的地方用橡皮简单的擦拭一下,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这里我只对连部小小的修改,避免让脸部太多滤镜后的效果。
3、添加色彩平衡调整图层(-30,26,37)
4、添加一个彩虹的渐变,透明度75%,模式设为:柔光(这个彩虹渐变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由七个颜色组成的渐变,在渐变里面系统给了一个,如果颜色不满意也可以自己新建一个,如果不会新建的话请留言。)
5、最后就是点缀了,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刷随便刷几下,关键是要有梦幻的感觉,这就需要模糊了,新建一层用笔刷刷好对这个层进行高斯模糊就好了。、打开原图素材,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适当的给人物磨皮(磨皮的方法千千万,就不再细说了,网上有很多图片辅助处理软件,NIKON自带那个就不错,新手建议美图秀秀,光影之类的,能快速处理皮肤,然后再进入PHOTOSHOP进行区域处理。)
2、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红色及蓝色进行调整(红色微亮,蓝色微淡,简单的说就是红色曲线偏上,蓝色偏下)
3、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按Ctrl + Shift + I 反选,然后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进行调整(输入:231 输出249 这个数值要你动下曲线才会出来,还不懂的话这样讲,就是左端点靠上半格,右端点靠下半格)
4、新建一个图层,用白色到透明的渐变拉出径向渐变,然后把图层填充改为:31%。
5、新建一个图层,还是用白色渐变,位置在画面的右上角也就是照射人物来那不的方向,图层填充改为:78%。
6、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选择黑色,数值为:黄:-5/白:-6/黄:+7
7、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选择高光,数值:黄:-5,红:+5,确定后完成最终效果。、打开原图,复制一层。
2、隐藏背景景副本(复制的那层),选择背景图层,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点击“着色”,数值默认)。
3、显示背景副本,设置该图层混合模式为柔光。
4、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彩平衡(-55 30 28)。
5、图层=新建调整图层=照片滤镜(加温滤镜(81))。
6、图层=新建可调整层=通道混合器(蓝:0 0 80)
7、新建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8、设置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在新建图层拉出渐变(径向渐变),调整不透明度。(目的是为了四周暗角突出中间,不拉渐变也可以做,随意发挥)。完成。、首先打开图片,进行进入通道面板,选择“绿”通道,ctrl+a全选,ctrl+c复制,然后选择RGB通道,返回图层面板,新建一图层(什么叫新建一个图层,找不到小图标的点击图层—新建—图层—确定),ctrl+V粘贴,然后设置混合模式为“滤色”,并调整“不透明度”为10%。
2、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点击“确定”,设置如下: 红色:-100-56 48 0 黄色:-100-50 +100 0 绿色:-100 100-100 0 白色: 0 0 0-30 中性色: 0 0 0-26 黑色: 0 0 0 10
3、图层-新建调整图层-通道混合器(蓝:-54 48 84 14)
4、新建一图层,按下Ctrl+Shift+Alt+E快捷进行盖印,然后选择“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命令,光照类型选取全光源,然后把园拉到跟图片差不多大(园周围有小点点,拉动那个就可以了),然后按住园中心的圆圈,把它拉到右上角,也就是图中高光的部位。曝光度调整为10。设置该图层混合模式为:变暗。(有好多人问我图层混合模式在哪,就在写着“正常”那个地方)。
5、加字,完工。、首先打开原图,对皮肤和一些瑕疵进行修片,做渐变映射调解层,颜色设置如图,这个颜色系统自带,原理在上一个教程己经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混合颜色透明度27%,接下来做色彩色平衡调解层,中间调,0/+4/-20/,不保持亮度,做好这2步之后就得到右边图样效果
2、完成上面两个步骤之后,你可以选择合并图层或不合并,我在做侬个教程的时候为方便截图把图层的全部合并了,我们继续,新建空白图层,默认前景色,设置渐变工具如图所示,在空白层拉渐变,混合模式变暗,不透明度视你渐变轻重而定,这一步的目的是压暗角,接下来做色阶调整:5/1.13/248,是为发轻微加反差,结束步暂时得到图片效果
3、合并,复制背景,色彩平衡调整,不保持亮度,中间调:-19/+16/0,为发保留细节我们继续改混合模式为颜色,曲线调整如图(186.200/67.56)改不透明度 60%,最生币制背景副本,适当进行锐化处理,改画布大小排版,本例效果就做好了,这晨主要还是说渐变映射工具的运用,数值只针对本教程素材而言
PS调色教程,主要是利用PS通道把图片调出很好看的色调。
1、打开原图,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在lab模式下进入通道,选择a通道(什么叫选择a通道,很多新手不明白这个问题,导致选择的图层出错,所谓选择a通道,就是你要用鼠标左击那个通道图层,让那个通道成为当前工作通道),再按住ctrl 鼠标左键点击a通道载入选区
3、选择反向(Ctrl+shift+I),然后复制(Ctrl+C),选择b通道,按住ctrl鼠标左键点击b通道载入选区 然后粘贴(Ctrl+V)图像模式 回到RGB颜色
4、图像——应用图像——通道(蓝)——混合(变亮)
5、图像——调整—— 照片滤镜——深黄——浓度——15 ——保留明度,调色完成。1.打开图片,拖入天空素材,将不透明度设为20%,并用蒙版进行溶图(这步可以省略,但大片空白天空的一定要加哦)
2.新建一层,盖印,执行通道混和器操作,将蓝色通道值设为0,0,85
3.执行色相/饱和度操作,将饱和度值降低到-15
4.发现效果图较灰,执行亮度/对比度操作 亮度:-8 对比度: 5
5.新建一层,填充为白色,图层模式为叠加,不透明度设为30%
6.复制白色图层,并将其图层模式改为柔光,不透明度改为20%
7.新建一层,设置前景色为白色,用前景到透明渐变从天空向人物斜拉渐变
8.新建一层,盖印图层,执行应用图像操作,数据设置如下 通道:红 混色:实色混合 不透明度:8%
9.增加效果图层次,执行再次色阶调节 输入色阶 : 29 1.32 255 10.上文字,完工。
、打开原图素材,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红色:-2-11 28 0 黄色:0-10 9 0 绿色:91-18-100 29 白色:-19-22 4 0
2、再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绿色:100 35-30 0 黄色:-7 0 49 0
3、建立曲线调整层,提亮。(让曲线略微向上弯曲即可,否则会造成曝光过度)
4、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5729CE,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40%
5、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
6、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7、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进行调整(输入:230 输出:255)
8、8、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0%
9、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用加深工具把边角部位加深一点,再适当锐化一下,完成。、打开原图,发现脸部有点过红,所以通过可选颜色来降低脸部的红色。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 红:0 0 0-93 洋红:0-100 0-100
2、新建图层(图层-新建-图层-确定),填充颜色(编辑,填充,颜色,确定。)#350636,混合模式为:排除。不透明度80%。
3、新建图层,填充颜色# dfdaa3,混合模式为:柔光,不透明度50%。
4、再新建图层,填充颜色# e2aab0,混合模式为:柔光,不透明度50%。
5、到了这一步会发现图像的基本颜色是有了,但是有点偏白,没有层次感,所以我没在创建一个曲线调整层,图层-新建调整图层-曲线。把高光略微拉高,暗部略微降低,其实就是拉成一个斜着的S形,完工。、打开你的素材
2、复制2次背景层,图层一去色(ctrl+shift+u)
3、图层二的模式为滤色 降低透明度为60
4、在图层二上面新加一个色彩平衡,色阶数值为0 21 0,与图层二编组(ctrl+G)
5、添加一个纯色,数值R:67 G:44 B:0 ,模式为强光 降低透明度为50
6、完成了,简单吧?、打开通道面板。
选择蓝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应用图像”设置如下: 通道:蓝 勾选“反向” 混合:正片叠底 不透明度: 50 %
选择绿色通道选择“图像/应用图像”设置如下: 通道:绿 勾选“反向” 混合:正片叠底 不透明度: 20%
选择红色通道选择“图像/应用图像”如下图设置: 通道:红 不要勾选“反向” 混合:变暗 不透明度: 100%
2、图像现在层次感不明显。色彩饱和度太低。接下来分别调节各色彩通道的色阶。选择蓝色通道, 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21 0.76 151)
选择绿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45 1.36 211)
选择红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51 1.28 255)
3、增加图像对比度,增加图像层次。选择菜单“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10,11)
4、最后让图像更鲜艳一些。选择“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1 27 0),如果颜色不满意自己再调一下就完工了。
第二篇:PS案例教学3
Photoshop快速去除地上的杂物
本教程主要是介绍怎样把照片中角落的一堆鞋子去掉,思路:利用复制相同背景的素材去覆盖原来的地方,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和方法,当然碰到不同的图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本教程需要用到photoshop cs2及
以上版本.原图
最终效果
1、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柜子的鞋子 我们首先把遮住柜子的那部分鞋子去掉。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或者Shift + M,画一个较大的选区,然后点击菜单栏中→选择→变换选区,顺时针旋转选取,使其下边缘与柜子的下边缘重合。点击回车,确定选区。
2、点击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 Alt键,鼠标变为“瞄准”型,在下图中所示处点击,选择源图像点,松开鼠标,鼠标变为方形,按住鼠标左键,慢慢移 动鼠标,擦除遮住柜子的鞋子,注意源图像点也在跟着移 动。这时看到选区的必要了吧,它可以避免选择区外的图像也同样受到图章工具的影响。
3、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或者Shift + M,激活选区后用鼠标向下拖动选区,使其上边缘与柜子的下边缘重合,如下图所示:
4、创建消失点滤镜面板 点击菜单栏中滤镜→消失点滤镜(Vanishing Point),或者Alt + Ctrl + V。进入消失点滤镜(Vanishing Point)窗口,点击左边工具栏中创建面板工具,如下如所示:
5、在地板上,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地板砖十字交汇处开始,沿着缝隙,依次点四个点, 因受到视觉的影响,连成一个梯形,在现实中应该是一个长方形。
6、我们可以托拽上面四条边的中心点,在托拽中,你会发现,对应的线段始终保持现实中的平行关系,换句话说,这就是透视画法的具体应用了,无论你怎么托拽,这个梯形始终保持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比例!我们向左边拉伸面板,使面板完全覆盖左边的鞋子。
7、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点击左边工具栏中的图章工具(Stamp Tool), 按住Alt键点击图像中绿色十字的点或者任何地板砖十字交汇处,选取源图像点,所谓源图像点就是要复制克隆的图像片断。绿色十字变红后,代表选取完成,这时你会发现,你可以控制一片图片,这片图像是源图像点的克隆
8、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9、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10、将这片十字图像与选区内的任意地板砖十字交汇处相重合,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在鞋子上滑动,你会发现所移 动区域已经被克隆成为源图像点,而且角度和比例不变,自动适应透视画法。选区的作用是防止选区以外的部分也被覆盖
11、我们慢慢移 动鼠标,把鞋子擦去,就得到我们的最后图片了。如下图所示
第三篇:ps教学
第一章 ps 概述
1、当前市场中ps的使用范围
1)配合Coreldraw或AI实现平面设计:包括图片处理、绘画、制作传单等
2)配合3D或SU实现装潢设计
3)配合AE或FLASH实现动画设计
2、软件版本: 1)2003年前叫ps1、、、、、、8 2)2003年后叫ps cs,现在pscs2、cs3是常用版本。
3、位图和矢量图:Ps是标准的位图处理软件。
1)位图:一般常见的图片都是位图标准,一般对于颜色要求较为高的图片会使用到。它的致命弱点是存储时容量较大,并且放大后会失真,所以一般在制作大型的招贴或海报时可以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操作。
2)矢量图:利用Coreldraw或AI等矢量绘图工具制作的图形,其特点是大多数图片需要用专门的软件打开,所以在流通上比不上位图,并且其支持的颜色较少;但是它在进行放大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的失真,故更适合在户外大型广告中使用。
4、ps界面: 1)标题栏 2)菜单栏 3)工具属性栏
4)工具箱面板 5)浮动面板
6)灰色区域:文件图像放置区域
5、如果面板找不到:
1)窗口菜单——>找到你想恢复的面板 2)窗口菜单——>工作区——>复位调板位置
6、新建文件
方法:文件菜单里新建
Ctrl+n
Ctrl+双击左键
1)预设:纸张的介绍(A4、A3)/平时我们创建练习,使用像素。常见尺寸:
一寸照片尺寸:2.5×3.5cm 二寸照片尺寸:3.5×5.3cm 名片尺寸:90mm×55mm 8开纸宣传单:8开(285mm×420mm)≈A3(297mm×420mm)16开纸宣传单:16开(210mm*285mm)≈A4(297mm×210mm)2)分辨率:单位面积里存在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图片越清楚,反之越模糊。
写真分辨率是35-72像素/英寸
喷绘分辨率是25-35像素/英寸
电脑上图像分辨率是72像素/英寸
输出打印大于等于300像素/英寸 3)喷绘与写真的区别:
喷绘是喷绘机出,采用油性墨水,不怕水,多用于户外广告、围挡等,也可用于室内的背景等,优点是价格便宜,可出的面积大,一般机器3.2米宽,也有5米的宽度,不过贵点,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儿,画面精度稍差,表面不光滑。
写真是写真机出,当然有室内写真和户外写真之分,这里说室内写真,用水性墨水,怕水,因此得覆膜,亮膜或者亚膜,多用于室内的一些画面制作,易拉宝(海报架、展示架),X展架,也可以做背景,不过大面的需要拼接,也可以覆板,KT板或者冷板出图。优点是精度高,无异味,缺点是价格较喷绘高一些。
还有户外写真,差不多就是喷绘的墨水,加上车贴,喷绘布等材料,价格比室内贵一些,优点是不怕水了。
4)色彩模式(常用)RGB:支持颜色最广;ps默认色彩模式
CMYk:印刷模式
5)存储预设
7、打开文件:
1)文件菜单中的打开 ctrl+O或双击左键 2)打开多张图像文件:配合ctrl、shift
8、保存文件:
文件菜单中的“存储”命令: ctrl +S 存储为/另存为: ctrl +shift+S:在旧版的基础上另存新版,继续画新的内
容。
第二章 ps 选区工具
一、工具箱面板简介
1、图像选择、选区工具、移动工具
2、图像编辑、处理、美化绘制的工具
3、路径工具、矢量工具:绘制复杂图像、添加文字
4、辅助工具:
1)放大镜工具(快捷键Z:默认是扩大视图,配合alt键是缩小视图)注意:视图扩大(ctrl+“+”)、视图缩小(ctrl+“—”)的妙用:在不改变正在使用的工具的前提下,缩放视图。
2)抓手工具(快捷键H)
3)按屏幕大小缩放:ctrl+0;按图像实际大小缩放:ctrl+alt+0 4)区域缩放:放大镜工具拉框 5)空格键的妙用:
在使用其他工具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可以暂时切换到抓手工具,这样可以在不退出正在使用的工具的情况下,拖动视图。
5、背景色填充:ctrl+del
前景色填充:alt+del 按字母D可设置默认黑白色 按X键可切换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位置
注意: ctrl+z是退后一步操作,ctrl+alt+z可以退后多步
6、图像文件全屏显示
二、选区
1、选区的概念:
选区的作用是确定我们要操作的工作范围,将所做选区内部的图片进 行处理,而其他地方不受影响。
2、规则选区工具组: M
1)包括:(矩形、椭圆、单行和单列选取框:制作一个像素的选区)2)矩形选框工具:
a、按shift键拖框是以对角点为固定点画正方形
b、按shift+alt键以中心点为固定点画正方形
c、在已有选区的基础上,选区的加减:按shift键加选区;按alt减选区; 按shift+alt是交叉选区(在选项的最左边按钮选中后有同样效果)
d、羽化属性:可以形成边缘模糊的选区 实例:画梦幻气泡
3)针对选区的调整:
①
移动选区:
a、移动条件:只有在选区工具组、套索工具组、魔棒工具组下才可以移动选区。
b、移动方法:鼠标移动/键盘移动(配合键盘方向键移动选区:配合shift键是每次移动10个像素)。
② 修改选区:“选择”菜单栏——>修改
a、作用:主要是精确修改当前已经建好的选区
b、“边界”命令:用扩大的选区减去原选区,形成包围原选区的条形选区。
c、“平滑”命令:把直角选区变成圆角选区
d、“扩展”命令:使原选区扩大
e、“收缩”命令:使原选区收缩
f、选区的羽化:把直角选区变成圆角选区,且使用前景色、背景色填充时,边缘模糊。
③变换选区:作用:不精确的修改选区。
“选择”菜单栏——>“变换选区”命令:控制框 a、“随意”变换:拖住控制点
注意:“回车键”是确认选区变换完成,“esc键”是取消正在进行的变换。
b、“等比例”变换:配合shif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c、“中心”变换:配合shift+al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d、“扭曲”变换:配合ctrl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e、“斜切”变换:配合ctrl+shift键拖动中间控制点,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斜切
f、“透视”变换:配合ctrl+shift+al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选区产生透视效果
g、鼠标放在顶角的控制点外,出现“旋转符号”,可实现选区的旋转,配合shift键是每次旋转15度。
4)关于选区的其他命令:
a、全选 ctrl+a
b、反选 ctrl+shift+i
c、取消选区 ctrl+d
5)实例
三、不规则选区工具组:L:
1、作用:制作不规则选区
2、分类:A、套索工具(常规套索)B、多边形套索工具C、磁性套索工具(有吸附性,适合对前景和背景反差较大的图片进行选区制作)
3、工具组所包含工具:
1)套索工具:选择工具后,按左键连续拖动松开后自动闭合形成选区。
2)多边形套索:选择工具后,在页面中连续单击确定多边形的角点,双击 闭合或按回车闭合。
3)磁性套索:
a、选择工具后沿图形的边缘移动则自动添加定位点,按delete键或退格键可删除多余的定位点,双击或按回车闭合。
b、使用工具建立选区,配合空格,可以既实现抓手功能,又不取消正在使用的工具。
4、实例:扣取荷花
四、魔棒工具:W
1)一次性将画面中与“单击处”相同或相近颜色区域选中
2)原理:适用于与单击点颜色相近的区域,选项栏中的容差值
决定选区的精确性,值越低越精确,反之数值越大范围越大,默认值为32.3)连续选项命令:
取消选项中的连续复选框,使用魔术棒时就可以将所有的相近颜色(无论连续与否)都一并进行选中。
4)实例图片
五、移动工具:v 1)作用:实现图像的位移移动 2)操作:
a、拖动时,配合alt=图像的复制
b、可以跨文件拖图像/配合alt+shift键盘拖动是图像的居中复制。
3)实例:面具的制作
a、选区与图像的描边:“编辑”菜单——>描边
b、变换选区的应用
六、“色彩范围”选区工具:
1)“选择”菜单——>色彩范围
2)“魔棒工具”与“色彩范围”的异同: a、两者都是根据色彩来建立选区
b、魔棒工具抠图不如色彩范围选区工具精细
c、魔棒工具只能一次选择,色彩范围工具可以多次选择
d、色彩范围工具比魔棒工具功能强大
七、图像的变换:
1、“编辑”菜单——>“自由变换”(ctrl+t):它的操作和“变换选区”一样,只是“变换选区”变换是选区,自由变换变换的是图像。注意:大尺寸的图片缩小后,如果再扩大,图像会变虚、失真。
2、“编辑”菜单——>“变换” ——>缩放/旋转/斜切/扭曲/透视:与自由变换实现的功能一样。
3、“编辑”菜单——>“变换” ——>变形:只是控制点多了一点,与自由变换实现的功能一样。
4、“编辑”菜单——>“变换” ——>再次(ctrl +shift+t):重复你上次所做的变换操作。
5、ctrl +shift+alt+t(三键加t):再次变换并且复制出一个新的图像。实例:三键盘+t
八、图层的基本操作:
1、背景层:永远在图层面板的最底层、不能调顺序、不能移动、不能描边,操作很不方便,所以要转化为普通层或者复制出层。注意:绘制图形的时候,要新建层;调图的时候要复制层。
2、背景层与普通层的相互转化:
1)“双击背景层”可以将背景层转化为普通层
2)普通层转化为背景层:图层菜单——>新建——>图层背景
3、新建图层:图层面板——>创建新图层:创建出来的都是透明图层即没有背景的图层
4、给图层改名:双击图层缩略图后的名字
5、删除层:拖动层到垃圾桶
6、复制图层:把要复制的层拖动到“创建新图层”的按钮上
7、选择多个图层:配合ctrl/shift点选
8、找到图像所在图层:
1)法一:移动工具:勾上“自动选择”属性——>点击图像——>系统自动找到图像所在图层
2)法二:移动工具:如果不勾“自动选择”属性——>右击图像——>自己选择图像所在图层
9、改变图层的上下顺序:
1)作用:通过调整图层上下顺序实现图像的相互遮挡,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2)方法:
a、法一:托住图层,往上/下拖动
b、法二:ctrl+[ 下移图层
ctrl+] 上移图层
ctrl+shift+[ 把图层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把图层移动到最上面
10、把图层中图像范围转化为选区/载入选区:
配合ctrl键——>点击图层缩略图: 图层中的图像范围就转化为了选区。
11、合并图层:
1)向下合并可见图层:ctrl+E 2)合并所有可见图层:ctrl+shift+E 3)集合可见图层的所有图像,复制出一个新的图层:ctrl+shift+alt+E(三键加E)
12、1)通过拷贝的图层ctrl+j:要是没有选区,是复制当前图层;如果有选区,就把选区里的内容复制出新层。
2)通过剪切的图层Ctrl+shift+j:把选区图像剪切成图层:主要用来分层
13、链接图层:选择你要链接的图层——>右击图层空白处——>链接图层:被链接的图层就可以一起选中拖动了
14、打开/关闭所有图层:配合Alt键单击“小眼睛”/右击选择“显示隐藏所有其他图层”
九、裁切工具:c 作用:用于画面的裁切:双击结束裁剪。
第三章 ps 工具箱第二部分工具讲解:主要是用来修图
一、污点修复画笔:J
1、选择工具后点击瑕疵,适合对较小的瑕疵进行修复
2、画笔的笔触越大,误差会越大
3、实例图片
二、修复画笔工具:
1.选择工具后使用Alt键在要修复的位置最接近的地方单击进行拾取颜色,然后以单击的方式或者拖动的方式在其位置进行修复。
2、以“单击方式”修复画面时,“拾取点”始终保持第一次拾取的位置。
3、在进行修复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拾取点的更换,以配合不同的待修复区域的不同颜色和纹理。
4、修复时,工具会考虑被修复区域的光影,并不会照搬拾取位置的图像。
5、修复画笔可以实现跨文件的拾取、修复图像。
6、实例图片
三、修补工具:
1、源模式:指你开始选中的位置是需要修复的位置,拖动到的位置是取样区域(图像中的画面好的区域):ctrl+d取消建立的修复区域。
2、目标模式:是把好的区域拖放到需要修复的位置
3、实例图片
四、红眼工具:点击红眼位置即可
五、画笔和铅笔工具:B
1、笔触大小:【调小画笔; 】调大画笔。
2、不透明度:不透明度调小,画出的图像变浅。
3、流量:笔墨水流出的速度,与不透明度相似。
4、喷枪功能:柔化的笔触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喷枪功能实现笔触不断扩大。
5、实例:logo倒影制作:画笔:虚化大笔触——>不透明度降低
六、颜色替换工具:用前景色替换画面颜色
1、作用:给物体上色
2、模式:选择“颜色”即可
3、取样:决定被替换颜色的区域
a、连续方式:画面中的所有颜色只要在笔触下都被替换
b、一次方式:以鼠标第一次单击的颜色为被替换的颜色
c、背景色板:以背景色为被替代的颜色。首先要设置图片的背景色
4、容差:容差越大,被替代的颜色越多
5、实例:玻璃球上色
七、仿制图章工具:S
1、选择后使用Alt件在要修复的位置最接近的位置的地方单击进行拾取颜色,然后以单击或者拖动的方式在其位置进行修复。
2、仿制图章工具与修复画笔工具的区别:仿制图章工具照搬拾取位置的图像,不考虑被修复区域的光影。
八、图案图章工具:是以图案绘制到画面上,不用取样。
九、历史记录画笔工具:Y
1、作用:1)历史记录画笔能够记录画面过往的状态
2)历史记录画笔涂过的区域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
2、实例:照片磨皮
1)打开图片——>复制出新图片——>高斯模糊
2)历史记录面板:历史记录画笔放到高斯模糊层上(系统自动记录了画面模糊的这个状态)——>点击复制图层——>使用历史记录画笔开始
磨皮。(注:a、使用柔性画笔,把该画笔的不透明度改为40%左右。数值再稍微低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注意不要磨得太过分,这是新手在做这个教程中最常犯的毛病。适可而止,保持皮肤一定的质感。b、注意不要触及不需要磨皮处理的五官及其他部分。)
3)对磨完皮的图片进行色彩及明暗的调节
十、历史记录艺术画笔:产生艺术效果。
十一、橡皮擦工具:E 作用: 实现画面擦除
十二、背景色橡皮擦:
1、根据十字光标所处的位置进行区分擦除,擦除后显示透明区域(选项:取样——背景色板;限制—不连续;勾选保护前景色)
2、实例:扣头发
十三、魔术橡皮擦:
1、实质是橡皮擦与魔棒工具的结合体:系统自动选中图像中相同或者相近颜色的区域,然后加以擦除。
2、实例:魔术橡皮擦抠图
十四、渐变工具: g
1、可创建直线形、放射形、斜角形、反射形和菱形的颜色混合效果。在渐变工具的选项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渐变类型,并且改变渐变混合颜色的方式。
2、默认渐变是创建一个从前景色逐渐混合到背景色的填充,点按渐变色板旁
边的三角形以挑选预设渐变填充。单击这个色板将打开渐变编辑器。
3、在渐变色板的右边是代表5种渐变类型的图标,我们选择一种类型来指定所需要的渐变生成方向。
(1)线性渐变
以直线从起点渐变到终点。(2)径向渐变
以圆形图案从起点渐变到终点。(3)角度渐变
围绕起点以逆时针扫描方式渐变。
(4)对称渐变
使用均衡的线性渐变在起点的任一侧渐变。(5)菱形渐变
以菱形方式从起点向外渐变。
4、编辑渐变:“渐变编辑器”
(1)在渐变色板内单击就会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渐变编辑器既可以编辑已有的渐变,也可以定义新的渐变,并添加到列表上。我们也可以从渐变编辑器或预设管理器中保存和装入整个渐变调板。
(2)要想给渐变添加一种颜色,单击预览栏的下面,一个新的颜色色标就会出现。如果要想删除添加的一个颜色色标,只要点按该色标并向任意地方拖出即可。要更改一个色标颜色只要单击“颜色”色样,打开拾色器对话框,从中选择一个颜色。
(3)单击位于渐变条上方的不透明度色标,选中后不透明度色标下半部分的三角形会变黑,色标上半部分为黑色表明不透明度为100%。如果在编辑器下面的“不透明度”后面输入数值50%,不透明度色标的方形部分会变成灰色,表明颜色是半透明的,其对应的渐变条可见表示透明的方格出现。移动不透明度色标之间的中点可以重新分布透明在渐变中的比例。
5、反向:反转渐变填充中的颜色顺序。
仿色:用较小的带宽创建较平滑的混合。
透明区域:勾上后,渐变编辑器里的不透明色标才起作用。
6、实例
十四、油漆桶工具:
1、作用:以前景色或者图案填充画面中与单击点颜色相同或者相近的区域
2、实例:铺设地砖
(1)定义图案:编辑菜单——>定义图案(2)图层样式 ——>图案叠加(3)删除已定义的图案
十五、模糊工具:R 作用:使画面中被鼠标涂抹过的区域变得模糊 实例
十六、锐化工具:
(1)作用:与模糊工具相反,使画面中被鼠标涂抹过的区域
变得清晰
(2)使用前提:图像像素还在,只是有些不清晰
实例
十七、涂抹工具: 作用:实现手指涂抹的感觉 实例:给马画绒毛
十八、减淡工具:O 作用:使画面中被涂抹过的区域颜色变淡,而且变亮
十九、加深工具:
作用:与减淡工具相反,使画面中被涂抹过的区域颜色变深,而且变暗。
二十、海绵工具:
作用:模式:(1)去色:是吸走画面中的颜色。
(2)加色:加重画面中的颜色。第四章 ps工具箱第三部分工具:路径工具组的讲解
一、钢笔工具:p
1、作用:
1)用来建立复杂的选区 2)用来绘制复杂的图像
2、绘制基本的直线/曲线:
1)钢笔工具属性栏:工具属性栏上选“路径”——>点击是画直线(配合shift键画水平/垂直/以及45度线)——>拖动是画曲线——>esc键是结束不闭合的路径绘制
2)锚点(贝塞尔点/角点)、线段、手柄的概念 3)实现路径的“曲直转变”:转换点工具
a、作用:实现角点与贝塞尔点的转化,以实现所绘路径的曲直转变 b、在钢笔工具下——>配合alt键——>可以暂时切换到转化点工具:使上下曲线的效果不相互影响
3、自由钢笔工具:勾上“磁性的”属性,就相当于磁性套索工具,拖动绘制可以建立路径
4、添加锚点/删除锚点工具:
使用条件:在已经绘制的路径上,可以使用
二、路径选择工具:A
1、作用:可以选择整个路径,移动整个路径的位置。
2、复制路径:路径选择工具+ALT键单击拖动
三、直接选择工具
1、作用:可以选择路径上单个锚点,选中的锚点呈黑色,就可以移动这个锚点的位置,同时可以拖动控制柄,实现路径形态的修改。
2、全部锚点被选中时=路径选择工具,可以移动整个路径的位置。
3、按ctrl可从“钢笔工具”暂时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方便我们在绘制路径的同时,修改路径。
4、复制路径:直接选择工具+ALT键单击拖动 实例:扣取汽车
四、钢笔工具属性栏:形状图层
作用:以前景色填充我们画出的路径区域
五、路径面板的讲解:
1、用前景色填充路径
2、用画笔描边路径:必须在画笔工具下才能描边
3、将路径转化为选区载入
4、从选区生成工作路径
5、新建路径:新建的是永久路径
1)我们用钢笔工具所画路径,在路径面板中自动生成工作路径,工作路径是临时路径,当我们点击路径面板空白处,再次用钢
笔工具绘制新路径时,系统会自动取消原来的路径,所以说工作路径是临时的,容易丢失。
2)
永久路径:我们在路径面板新建的路径是永久的,即使用钢笔工具重新绘制新路径,它也不会丢失。
6、删除当前路径
六、钢笔工具的综合应用:各种logo的绘制
七、形状工具组:系统自带的一系列路径: 实例:baidulogo
七、文字工具:T:
1、包括: 横排文字工具/直排文字工具/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2、文本的分类:单行文字和段落
3、单行文字的输入:在绘图区单击——>输入文字——>ctrl+回车:结束文字输入
4、段落文字的输入:拉框输入
5、路径文字的制作:先绘制路径,选择文字工具靠近路径,当光标变为一个特殊符号时,落入光标输入文字
6、字符及段落的修改:在属性栏右侧
7、改“文字颜色”的快捷方法:选择文字层——>ctrl+退格键:把文字颜色变为背景色/Alt+退格键:把文字颜色变为前景色
8、渐变文字:要先栅格化文字(使用“文字层”变成“图像普通层”):右击文字层空白处——>栅格化文字
9、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作用:输入完成后,形成文字选区。
10、综合练习:传单的制作
1)查看图像尺寸/改变图像尺寸:
“图像菜单”——>图像大小:像素大小/文档大小
注:改变图像大小只能使图像尺寸变大变小,但不能使不清楚的图片变清楚。而且图像尺寸变大,文件所占容量会变大。
2)利用钢笔工具制作表格
第五章 ps工具箱第四部分工具:辅助工具
一、标尺:ctrl+r
1)作用:测量图形,产生辅助线
2)配合移动工具,拉出/拉走辅助线
3)辅助线:移动工具配合alt点击可将水平辅助线变成垂直的,反过来也可;移动工具按shift拖动可强制对齐标尺上的刻度。
二、吸管工具:
1)I
2)作用:用来拾取图像中单击处的颜色作为前景色使用,alt单击作为背景色使用
三、颜色取样器:
1)I
2)作用:用来拾取单击处的颜色RGB数值显示在“信息面板”上,一次最多吸取4种颜色,按alt,鼠标会变成剪刀 ,去除你单击处RGB数值。
四、度量工具:
作用:可以量取图片的倾斜角度
实例:倾斜图片的纠正
五、注释工具/语音注释工具:
作用:添加文字及语音注释,以提醒他人。第六章
图像明暗与色彩的调整
一、概述
(一)图像的明暗:
三大面:亮部、暗部、灰部;
五大调子:其中暗部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二)颜色HSB:
H代表色相(表示不同的颜色)、S代表饱和度(颜色的浓度)、B代表颜色的亮度
二、直方图:
x轴由左至右是由暗到亮;y轴是颜色分布多少(峰值代表颜色较多,若信息较紧密是颜色较多,反之是颜色较少)
三、调整图像的明暗的方法:
1、曲线:图像菜单——>调整——>曲线:ctrl+M 1)曲线最左端是设置暗部、中间是灰部,右边是设置高光
2)配合alt键按取消,可以复位操作
3)曲线面板会有3个吸管工具,黑场设置工具,灰场设置工具,白场设置工具。
a、选黑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黑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黑的都变黑色)
b、选白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白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白的都变白色)c、选灰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灰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灰的都变灰色)
2、亮度/对比度:
作用:拉开图像明暗层次
实例:戴帽女孩
3、自动色阶
4、色阶:ctrl+L
5、阴影/高光:
1)作用:调整缺少中间过渡色的图片,它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让图片中的颜色亮的暗一些,暗的亮一些。
2)给图片添加阴影/高光命令后,图片就进行了自动修复。
3)阴影数值越大,阴影部分越亮;高光数值数值越大,高光部分越暗。4)逆光照片的修正
6、实例:照片
四、调整图片的偏色
1、色彩平衡:ctrl+b
实例:带草帽的女孩
2、色相/饱和度:ctrl+u
实例:夜视照片/小黄猫照片
五、其他调整图片颜色的方法
1、去色:做黑白照片
2、匹配颜色:
将两种不同色彩的图像,匹配起来,使其中的一张图像照搬另一张图像的颜色
3、替换颜色:
1)将吸管选择的相似色彩进行一次性颜色的替换; 2)在缩略图中所有白色的地方都是要替换的区域,可通过颜色容差进行选区大小的调整;
3)下半部分为替换颜色,可以直接通过拖动滑块进行颜色的调整。
4)它适合画面中有大面积纯色的图片替换颜色
4、变化:
1)图像菜单——>调整——>变化 2)作用:直观的调节图像的明暗和色调
3)给图像添加“变化”命令后,图片就进行了自动修复。4)“原稿”是没调整前的图像,点击它可恢复图片原来的效果 5)“加颜色”、“较暗”、“较亮”不断点击,它就给系统不断的加上效果。
5、照片滤镜:
用于调节色温使用,在面板中,可以直接使用加温或冷却滤镜,颜色可以不用做调整,直接更改色彩浓度即可;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颜色进行特殊效果的处理。
6、反相:ctrl+I:颜色的反相
例如黑白色的反转
第七章
图层的高级应用
一、图层样式
(一)作用:图层样式是图层的各种效果,常用在做文字特效。
(二)投影效果:
1)距离:影子距原图像的远近
2)扩展:影子的范围
3)大小:投影的模糊程度
4)等高线:投影的浓淡变化
5)杂色:影子产生杂点效果
6)全局光:表示灯光的方向
7)混合模式色块可以调整影子的色彩
(三)内阴影效果:产生内部投影效果
1)影子如果为黑色,字体不能再是黑色,要调成别的颜色,2)大小:影子的大小
3)例子:字体:华文行楷、字体颜色:黄色、内投影红色
(四)外发光
1)混合模式“滤色”情况下看不到发光效果:切换混合模式/新建一个不是白色的背景
2)扩展:发光的范围
3)大小:发光的模糊程度
4)因素:方法:柔和(柔光);精确(尖锐的光)
5)品质:
范围:发光范围大小
6)拖动图层样式,可以实现图层样式在不同图层间的切换;ALT加拖动是复制图层样式。
7)“外发光”效果除了可以发出纯色的光,也可以发“混合的光”
(五)内发光:“内发光”效果除了可以发出纯色的光,同样可以发“混合的光”
(六)斜面和浮雕效果
1)样式:浮雕的样式
2)深度:字体的凹凸程度
3)柔化:浮雕的凹凸效果柔化一下
4)光泽等高线:给浮雕添加一些阴影效果
5)勾选“等高线、纹理”选项,也可以调节斜面和浮雕效果。
(七)光泽效果:产生字套字的效果
(八)颜色叠加效果
(九)渐变叠加效果
(十)图案叠加效果
(十一)文字的描边效果
二、图层蒙版:
1、作用:
1)通过建立图层蒙版实现图层间的相互遮挡的关系 2)实现图像的隐现
2、建立图层蒙版:先建立选区——>选区是留下的部分,在图层蒙版中显示为白色区域:黑透白不透——>“选区以外的区域”在图层蒙版中显示为
黑色,就能透过去看到下一层的图像。
3、配合画笔工具修改图层蒙版:
选中图层面板中的图层蒙版,用黑色画笔绘制,黑色画笔涂过的区域,可以看到下一层的图像。
4、实例:鱼缸里的书:滤镜——>扭曲——>水波
5、实例:做电视海报特效
三、快速蒙版:Q
1、作用:“快速建立选区”的一种方式,其中白色形成选区、黑色形成非选区。
2、实例1:使用快速蒙版抠图
1)
首先Q进入快速蒙版——>配合画笔建立选区:使用黑色柔性、硬度为50%的画笔涂抹——>按Q键退
出快速蒙版,回到图层面板,按Delete键,删除选区(呈蚂蚁线状态)的图像
2)按Ctrl+D取消选择,选择“橡皮擦工具”,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柔性笔头,把多余的图像擦除掉。
实例2:艺术照片
1)新建文件——> 进入快速蒙版——> 使用黑色硬性画笔工具,在窗口画“心”形
2)退出快速蒙版,形成选区
3)在选区内任意填充颜色——> 滤镜:扭曲:波纹 4)打开素材中任意一张照片——> ctrl+A选中整个图像—
—> ctrl+c拷贝图像
5)选择——> 色彩范围:建立心型选区
6)“编辑”菜单——>“粘贴入”:crtl+shift+v(把刚才复制的照片,粘贴入心形选区)
四、图层组的使用:
作用:创建新组可以方便管理图层
五、调整层的使用:
1、作用:和调整图像明暗和颜色作用一样,只是调整层易于删除。
2、注意:添加调整层,它会对它下面的层都起作用。
六、图层的混合模式:
1)概念:
所谓“图层混合模式”就是指一个层与其下图层的色彩叠加方式,平时我们常用正常模式,除了正常以外,还有很多种混合模式,它们都可以产生迥异的合成效果。2)常用混合模式
a、正常模式,也是默认的模式。不和其他图层发生任何混合。b、正片叠底模式:产生变暗效果 c、叠加模式:使暗的更暗、亮的更亮 d、柔光模式:产生柔光效果 3)平时都是一个个试效果 4)
实例1:利用“混合模式”和“调整层”给衣服换颜色
步骤:选中要换色的衣服——>点击“调整层”,选择“纯色”:设置颜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 ——>把图层“不透明度”降下来 实例2:利用混合模式调整效果图(使效果图线条精细、明确)
A、调整好效果图明暗和色调后,合并出新图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B、混合模式改成柔光——>不透明度降低
C、三键加E合并出新图层——>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混合模式:叠加
七、图层的不透明度和填充
1)不透明度:“图层本身”和“图层样式”的不透明度都降低
2)填充:只降低“图层本身”的不透明度 实例:做影子
第八章
通道
1、通道:
1)定义:通道把图像分解成一个或多个色彩成分,图像的模式决定了颜色通道的数量。RGB模式的图像有4个通道,1个复合通道(RGB通道),3个分别代表红色、绿色、蓝色的通道,CMYK图像由5个通道组成:一个复合通道(CMYK通道),4个分别代表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的通道
注:改变图像的模式:“图像”菜单——>模式
2)作用:
① 存储图像的色彩资料
② 存储和创建选区:在通道中白色为选区,黑色非选区,灰色半透明。③ 抠图
3)Alpha通道:所有新建的通道都是Alpha通道,作用存储选区。
4)载入通道选区:按Ctrl键加单击通道
2、通道实例: 通道抠图的步骤: 1)2)3)4)5)6)复制图层
在通道面板中,复制出蓝色通道
使用“色阶”命令调节黑白程度——>使用色彩范围建立选区 回到图层面板——>删除背景天
复制出绿色通道——>色阶调黑白程度——>使用色彩范围建立选区 回到图层面板——>在图层上建立“图层蒙版” ——>选中图层蒙版——>使用画笔涂抹(黑透白不透)——>使要显示的图像显示出来
3、浮动面板其他命令 1)颜色/色板:用来设置前景色
2)样式:电脑自带的一些“图层样式”
第九章
滤镜
一、滤镜的概念:
1、滤镜的原理:模拟相机中的镜头出现一些特殊的效果,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效。
2、分类:内置滤镜(PS自带的滤镜)和外挂滤镜(网上下的滤镜)
二、常用滤镜
1、抽出:
1)作用:进行精细的抠图操作
2)
实例: 扣取狮子
修边:图层——>修边——>去边/移去黑色杂边/移去白色杂边
2、液化:
实例:制作瘦脸效果
3、“图案生成器”滤镜: 制作无缝贴图
作用:图案生成器滤镜可以把选中的图像作为样本纹理扩展填充到更大的区域,也可根据纹理的类型创建无缝拼贴图案。注意:
1)平滑度:控制拼贴的平滑程度。
2)样本细节:控制样本的细节,若值大于5,会大大的延长生成图案的时间。
3)显示:选择显示原稿还是显示生成的图案效果。4)拼贴边界:勾选此项可以显示出拼贴边界。
5)更新图案预览:勾选此项将自动更新图案的预览效果。6)控制生成的拼贴图案:最多生成20次。4、5、6、滤镜——>扭曲:主要用来做图像变形 滤镜——>模糊:动感模糊/高斯模糊 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
作用:用来使效果图线条明显
第十章
动作
一、作用:ps动作适合于批量处理图片的大小
二、把两张图片变成一样的尺寸
1)打开图片——>打开动作面板:新建动作——>系统自动记录——>开始修改图片尺寸:“图像”菜单:图像大小:约束比例勾去;宽高都要设置尺寸——>停止记录。
2)打开另外一张要调整尺寸的图片——>动作面板——>播放选定的动作(播放选区):系统自动修改图片的尺寸。
三、成批的处理图片
1)打开图片——>打开动作面板:创建新组(创建新设置)——>新建动作——>系统自动记录——>开始修改图片尺寸:“图像”菜单:图像大小:约束比例勾去;宽高都要设置尺寸——>停止记录。2)把要处理尺寸的图片新建一个文件夹
3)“文件菜单”——>“自动”——>“批处理”:点击“选取”找到你新建的存放要处理尺寸的图片的文件夹。
第十一章
ps命令补充
一、画布的调整:
1、画布概念:相当于我们绘图的纸张
2、实例:通过设定画布大小为照片添加白色边框:“图像”菜单——>画布大小
3、旋转画布:“图像”菜单——>旋转画布
二、图层间的对齐:
移动工具下——>选中你要对齐的图层——>移动工具工具属性栏:顶对
齐/底对齐/右对齐/左对齐、、、、、、三、选取相似:
1、作用:在原有的选区基础上扩大选区
2、“选择”菜单——>“选取相似”
四、选区的储存:
建立选区——> “选择”菜单——>存储选区——> 载入选区(和Alpha通道功能一样)
五、建立选区抠图的方法总结
1、规则选区工具
2、不规则选区工具
3、魔棒工具
4、色彩范围
5、钢笔工具
6、快速蒙版
7、载入选区
8、通道抠图
9、滤镜——>抽出
>“选择”菜单——
第四篇:PS教案2和3
课题:项目二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教材分析] 工具栏是Photoshop的核心组件之一,其中集齐了创建各种图形和制作各种效果的常用工具,要学好Photoshop,就必须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材处理] 通过本项目学习,我们将掌握移动工具以及图层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可以用教学软件控制。
任务一 移动工具及图层的使用(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反选命令和移动命令,了解图层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 掌握移动工具并使用图层
3、情感目标: 创作自己风格的图片 [教学重点] 各种移动工具的使用以及图层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套索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看到一些不同的图片,如何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并显得协调? 【提出问题】——如何把图片中自己不要的部分删除?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选择工具,可以方便的选择图片,其属性栏参数如下:,选择此参数可以方便的选择图像及图层,如果不选择,只能选择 1.所在图层上的图像
2.,选择此参数可以在选择的图像上显示出8个句柄,并可以进行大小调整
3.按住ALT键拖动时可以复制图像 【学生活动】
讨论选择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教师活动】
二、图层基础知识:图层是一些可以绘制和存放图像的透明层。图像是由一个或我个图层组成的,上方图层中的图像将以一定的方式覆盖其下面图层中的图像,将这些层叠放在一起显示在图像窗口中,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PS中图像可以分为6种:
1.基本图层: 它是最基本和最觉的图层,对图层的许多操作都可以在基本图层上进行 2.背景图层:它是位于“图层”面板的最底层,并且处于锁定状态,在该类图层上很多操作都不能进行。
3.文字图层:它是使用“文字”工具创建的图层
4.形状图层:它是使用路径工具创建的图层
5.填充图层:它是一种可能指定填充内容的图层,填充内容包括纯色、渐变和图案
6.调整图层:它是利用色彩调整功能创建的图层,可以调整各图层的色彩而不影响图层中的内容 提出思考问题:
各种图层有什么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运用图层?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三、选框和移动操作
1.选框工具
2.变换选区
3.移动工具
4.自由变换 提出思考问题:
变换选区与自由变换的区别是什么?
变换选区是调整选区的大小,自由变换可以调整图片的大小
效果如图: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四、生日蛋糕的制作
1.新建文件
2.利用“选框”工具画出矩形并填充天天玫红色,前景色填充ALT+DELETE,背景色填充CTRL+DELETE 3.变换选区后自由变换CTRL+T确认后再填充淡粉色
4.利用选择工具将蛋糕移动进来,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5.输入文字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
移动工具使用时的注意点以及图层的变化如何?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五、制作水果捞
1.新建文件
2.利用“选框”工具画出矩形并填充浅绿色,前景色填充ALT+DELETE,背景色填充CTRL+DELETE 3.利用选择工具分别将各种水果移动进来,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4.输入文字
效果如图: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
三、课堂小结
掌握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和图层工具协作。
四、作业布置
1、在使用移动工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图层应该如何调整?
任务二 移动工具和图层的使用(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 Photoshop中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磁性套索、反选命令和移动命令
2、技能目标:掌握几种移动工具操作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套索、魔棒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几种移动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移动工具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有2张漂亮的图片,我想把它们放到一起,应该如何操作呢? 【提出问题】——如何使用Photoshop将两图片拼合?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套索工具:自由手绘选取工具,用户只需按住鼠标左键手动鼠标沿着需要选取的范围边缘绘制,鼠标松开选区自动闭合
多边形套索:用于在图像上绘制任意开关的多边形选取区域
磁性套索:主要用于图像的选取 提出思考问题:
各种套索的适用范围以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二.更换背景(套索工具的使用)
1.利用套索工具抠汽车
2.将羽化值设为10像素
3.移动图像
4.ctrl+T 自由变换,水平翻转
效果如图:【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活动】
三、更换背景(多边形套索工具的使用)
1.利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抠房屋
2.移动图像
3.ctrl+T 自由变换,调整大小及位置
效果如图:提出思考问题:
套索和多边形套索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四、更换背景(磁性套索的使用)
效果如图:
三、课堂小结
更换背景时主要运用套索工具中磁性套索工具、反选命令和移动命令。
四、作业布置
1、套索、多边形套索、磁性套索三者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应用?
任务三 移动工具及图层(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磁性套索、反选命令和移动命令,了解图层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 掌握套索抠图的方法并使用图层
3、情感目标: 创作自己风格的图片 [教学重点] 各种套索的使用方法以及图层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套索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看到一张漂亮的图片,但只想要其中的一部分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如何把图片中自己不要的部分删除?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利用套索修改图片背景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
在使用套索工具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二.简易拼图
1.磁性套索
2.ALT键的复制作用
3.水平翻转
4.魔棒+反向选择 SHIHT+CTRL+I 5.橡皮工具的使用
6.移动工具的“自动选择”图层选项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移动图片后,图层有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 三.复杂拼图
利用各种选择工具将水果拼接成一幅厨师图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在本实例的操作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工具?图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三、课堂小结
Photoshop的选取工具操作以及图层的工具在整个学习当中至关重要,一定要好好掌握
四、作业布置
1.套索、磁性套索、多边形套索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怎样选择三种套索的使用
时机?
课题:项目三 图像的选取
[教材分析] 图像的选取和移动是深入学习Photoshop 中图像合成与设计的基础。选区的操作在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多,经常根据设计需要,用不同的选取工具来建立选区。
[教材处理] 在本项目中,将详细讲解有关选取工具和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可以用教学软件控制。
任务一 选框、套索和魔棒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固定选取工具、不规则物体选择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 各种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 选取自己喜欢的元素移到新的图像上 [教学重点] 各种选取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怎样把其他图片中喜欢的元素选取出来再移到新的图像上?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固定选取工具的应用(选框工具)
1.矩形选框工具: 可以方便地在图像中制作出长宽随意的矩形选区。其属性栏的各参数为:新选区按钮,清除原有选择区域,直接新建选区。
添加到选区按钮,指在原有选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选择区域,形成的选择范围。从选区减去按钮,指在原
与选区交叉是指有选区中,减去与新的选择区域相交的部分,形成最终的选择范围。原有选区和新建选区相交的部分成为最终的选择范围。
可以有效地消除选择区域中的硬边界并将它们柔化,使选择区域的边界产生朦胧渐隐的过渡效果。取值范围0~250像素
正常可以用鼠标创建长宽任意的矩形选区 可以为矩形选区设定任意的长宽比
可以通过直接输入宽度值和高度值来精确定义矩形选区的大小
2.椭圆选框工具:可以在图像中制作出半径随意的椭圆形选区。方法类似矩形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可得到正圆。
3.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可以在图像中制作出1像素的单选选区。【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活动】
二、不规则物体的选取
1.套索工具:用于任意不规则选区;用于有一定规则的选区;边缘比较清晰,且与背景颜色相差比较大的图片的选区 2.魔棒工具:
制作
可轻易得到基于颜色的选区,能把图像中连续或者不连续的颜色相近的区域作为选区的范围,以选择颜色相同或相近的色块。是用来控制魔棒工具在识别各像素色值差异时的穿着范围,0~250之间,取值越大容差的范围越大,相反取值越小容差的范围越小。它能够有效地控制魔棒工具的选择灵敏度。
3.描边:就是做出边缘的线条,即在边缘加上边框
提出思考问题:
固定选取工具和不规则物体选取工具有什么异同?应该如何合理选择使用?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三、使用固定选取工具制作明星相册
效果如图: 【学生活动】
在制作明星相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教师活动】
四、选框工具的使用以及橡皮擦的简单使用
效果如图:
三、课堂小结
Photoshop中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以及魔棒工具
四、作业布置
1、制作明星相册
2、制作手托地球
任务二 选区的调整与填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选区的调整的四种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目标: 各种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 将不同的选区进行调整 [教学重点] 选区的调整、填充以及选区的载入 [教学难点] 选区的调整、填充以及选区的载入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怎样利用选区制作出一些标志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选区的调整
1.选区相加
2.选区相减
3.选区相交
4.固定大小选区利用选区和填充工具绘制脸谱
效果如图: 【教师活动】
二、绘制月亮
1.新建图层填充黑色背景,命名为月亮
2.然后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在文档中间绘制一个圆形选框。
3.选择颜色,填充颜色,然后取消选择
4.在属性栏中设置羽化参数为10像素,然后再绘制一个瓣的椭圆选框选区,删除。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
四种选项有什么区别?如何灵活运用?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三、选区填充
1.颜色填充:填充前景色ALT+DELETE;填充背景色CTRL+DELETE;
使用直接在选区中填充,填充颜色为前景色
编辑-填充-使用-颜色 2.图案填充:编辑-填充-使用-图案 3.选区的存储与载入:选择-存储选区
选择-载入选区,或按住CTRL单击图层面板上的缩略图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用新的图案进行填充?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四、使用使用定义图案时行填充
1.将图案用魔棒选取,然后编辑-定义图案
2.用选框工具选取要定义的范围,编辑-填充-使用-图案找到刚定义的图案即可
效果如图:
【学生活动】
如何定义图案并用定义的图案填充,用定义图案做邮票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结
Photoshop中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以及魔棒工具,注意选区的调整以及定义图案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脸谱及三原色的制作
2、邮票、信纸的制作
任务三 选区的综合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图像的移动和裁切的应用
2、技能目标: 掌握几种选区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3、情感目标: 掌握不同选择工具之间的添加与修减 [教学重点] 选区的综合运用,颜色、选区的调整 [教学难点] 选区的添加与修减 [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观察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小讨论】——我们常常在公车站、商场外看到一些制作精美的旅游海报,漂亮的背景加上一些地方标志性建筑、文字和人物,很吸引人。那么类似这样的旅游海报是怎么制作的呢?
【提出问题】——如何把其他图片中喜欢的元素选取出来再移到新的图像上?如何拼贴呢?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制作游厦门:新建图像文件,填充渐变;将抠取的茶具素材移入图像中,使用选取工具复制茶具素材中的一个部分;将风景素材选中移入固定的选区中,添加文字,为图像建立边框。
效果如图:
提出思考问题:
移动素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教师活动】
二、制作北极熊:建立文件800*600,利用选区工具设计背景,利用磁性套索将北极熊素材抠出,并建立柔和的选区边缘。然后添加文字标题,最后利用选框工具和图层混合样式为其制作图标。
效果如图: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
三、课堂小结
图像的选取和移动是深入学习Photoshop 中图像合成与设计的基础。选区的操作在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多,经常根据设计需要,用不同的选取工具来建立选区。在本项目中详细讲解了有关选取工具和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请重点掌握。
四、作业布置
1、制作游厦门
2、制作北极熊
第五篇:ps证件照教学
教你用ps制作证件照
要做证件照,首先要了解证件照的尺寸,下面列出我们常见照片的尺寸:
1英寸=25mm×35mm 2英寸=35mm×49mm 3英寸=35mm×52mm 港澳通行证=33mm×48mm 赴美签证=50mm×50mm 日本签证=45mm×45mm 大二寸=35mm×45mm 护照=33mm×48mm 毕业生照=33mm×48mm 身份证=22mm×32mm 驾照证照=(22mm×32mm)车照=60mm×91mm 结婚证照(40mm×60mm)
在PHOTOSHOP中把一张普通的照片变成一张证件照,看似简单,这里有许多诀窍,如背景处理、光照设置、排版布局等,一招一式都有其中的窍门。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用PS制作证件照片。
一、裁切一步到位
在制作证件照时,有的人喜欢先裁剪,然后再调整大小,其实完全可以一步到位。方法如下:
打开素材图片,在工具面板中选择裁切工具,然后在裁剪属性面板中将宽度设成2.5CM,高度设成3.5CM,分辨率设成300像素/英寸,然后在照片上直接拉出你要裁剪的范围(如下图)。最后双击裁剪区域即可。
二、背景的自然过渡
到换背景,许多人由于使用PHOTOSHOP的技术不好,换过的背景有明显的边缘。下面就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做到很自然的过渡。用磁性套索工具将人头选取后,按快捷键“CTRL+SHIFT+I”(反选),接着按“CTRL+ALT+D”组合键将羽化值设成“1”,填充红色(也有的证件照要求为蓝色)。现在可以看到有的边缘部分留有一些较生硬的残边,现在可以用画笔工具,将前景色调成红色,选择一个柔和的笔头小心涂抹,即可做到很自然的过渡(如下图)。
三、给面部来点灯光
一般处理证件照都要调整亮度,这里我们使用光照滤镜比直接调整亮度效果要好得多。点选菜单“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在弹出的控制面板中选择右上方点光。相关参数设置如图所示。
四、科学的留边方法
一般证件照都需要留有一定的白边。主要是方便后期的裁剪。有的人喜欢用裁剪工具靠感觉来留边,这样很不科学,科学的方法应该这样:先将背景色调成白色,点选图像菜单下的画布大小,将画布大小设成3.2CM*4.3CM,然后点击“确定”结束设置,这样均匀的白边效果也就出来了(如下图)
五、奇妙的拼版技术
点选菜单“编辑-定义图案”,将做好的证件照图案定义。然后新建宽度为12.7CM、高度为8.9、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的白色文档。执行图像菜单下的填充,单击“SHIFT+F5”组合键,选择刚才定义的图案,在文档中点击,看最后效果(如下图),哪里用得着一张一张去手动拼版呀。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知识点是:1英寸=2.54CM,我们实际做照片时将1寸照片尺寸设成2.5×3.5CM,2寸照片设成3.5×4.5CM,一般普通照片都是5寸的,规格是12.7×8.9CM。还有一点就是最好选择高清晰度的图片。
首先我们介绍3R照片上排1英寸证件照:
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已裁剪好的1英寸证件照,尺寸规格:2.2cmX3.2cm,分辨率为320像素/英寸,如图1:
图1
为证件照设置白边:执行“图像>画布大小 ”的命令(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画布大小设置为2.5cmX3.5cm,如图2:
图2
打开调色板菜单里面的动作面板:执行“窗口>动作”(快捷键为“Alt+F9”),单击最下面一排的“创建新动作”按钮(在垃圾桶左边),弹出“新动作对话框”,在“名称”栏里可以输入标题:“3R排版1英寸”,在功能键栏内单击,选择“F2”(可随意选,但有些功能键如果是你经常要用的就不要选),最好再勾选右边的“Shift”小方框,点击“记录”,如图3:
图3
再设置画布大小(同上,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尺寸:宽12.5cm,高8.0cm,原证件照定位左上角,为了精确,在标尺上横向拉出2.5cm、5.0cm、7.5cm、10.0cm的参考线,纵向拉出4.0cm的参考线,如图4:
图4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矩形选框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M”),框选画布左上角图像,如图5:
图5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移动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V”),左手按着“Alt”键不放,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右手送开“Alt”键,再重新按着不放,再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直到复制完为止(复制的过程要好好看,可不能出错啊),如图6:
图6
取消选区(“Ctrl+D”),再设置画布大小(同上,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尺寸:宽12.7cm,高8.9cm(标准3R照片的尺寸),定位中心。如图7:
图7
点击动作面板最下面一排(在左边第一个)的“停止播放”按钮,此时,在它右边的“记录”按钮由红色变为灰色,如图8:
图8
到这里,所有的设置全部完成了。你可以试一试啦:重新调出一幅1英寸的证件照,按(我们上面自己设置的)快捷键“Shift+F2”,排版一步到位,够爽的吧!
只要你的电脑不恢复,系统不出问题,这个快捷键就永远有效(在我们上面动作的记录过程中,不能出错,不能有多余的操作步骤)。证件照的数量无论是多是少,快捷键一按,顷刻完成。
同样道理,如果你有台6色的4A家用喷墨打印机,也可以设置快捷键。还是以1英寸证件照为例:
从开始到弹出“新动作对话框”的几个步骤同上,在“名称”栏里可以输入标题:“4A打印排版1英寸”,在功能键栏内单击,这里选择“F3”,再勾选右边的“Shift”小方框,点击“记录”。再设置画布大小,尺寸:宽20cm,高3.5cm,原证件照定位左边,为了精确,在标尺上横向拉出 2.5cm、5.0cm、7.5cm、10.0cm的参考线,如图9:
图9
下面的步骤就不用再教了,复制好全部图像(一排一共能排8个1英寸证件照),再设置画布大小:尺寸:宽21cm,高29.7cm(标准A4相纸的尺寸),图像定位最上一排,如图10:
图10
关闭动作记录按钮,大功告成,接下来的就是调一幅1英寸证件照试一试啦。
驾驶证标准照规格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人员的相片标准
相片应为,持证者本人近期免冠1寸相片。
1.白色背景的彩色正面相片,校正视力者须戴眼镜。
2.其规格为32mm×22mm 人头部约占相片长度的三分之二。身份证标准照规格
《居民身份证》(第二代)照片标准
照片标准为〔公安部制定《居民身份证》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标准(GA461-2004)〕:
1、照片规格:358像素(宽)×441像素(高),分辨率350dpi,照片尺寸为32mm×26mm;
2、颜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
3、要求: 公民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 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不着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居民应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
4、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脸部宽207像素±14像素,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7像素~21像素,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当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距离与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特殊情况下可部分切除耸立过高的头发。
护照标准照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新版)
今年7月17日起,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将开始受理、签发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这也也是我国建国以来使用的第13版护照。
1.着白色服装的请用淡蓝色背景颜色,着其他颜色服装的最好使用白色背景。
2.人像要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
3.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儿童不系红领巾。
4.尺寸为48毫米×33毫米,头部宽度21至24毫米,头部长度28至33毫米。签证标准照规格
非移民签证申请照片要求
每一份申请都需附申请人正面,无边框的,拍摄于最近六个月的照片一张。“正面”是指申请人拍照时需要正对照相机,眼光不能向下看或斜视,脸部需占整张照片的50%。虽然由于发型的不同,很难严格地定义“脸部”,总体上说,是指申请人的头部,包括脸和头发;上下从头顶到下巴;左右至两边发际,如露出耳朵则更佳。关键的要求是从照片可以清晰地辨别申请人。
照片的尺寸为2x2英寸(大约为50毫米x50毫米正方形),头像居于正中。头部(从 头顶至下巴底)在1英寸至1 3/8英寸之间(即25毫米至35毫米),眼睛到照片底部的 距离为1 1/8 英寸至1 3/8英寸。(即28毫米至35毫米)。可以是白色或浅色背景的 彩色或黑白照片,照片无边框,需被订在或粘贴在护照或非移民签证申请表格上。如照片是被装订的,钉子必须尽量远离申请人脸部。照片背景如有花纹或图案或呈深色将不被接受。编辑本段尺寸一览
1英寸证件照尺寸: 25mm×35mm 在5寸相纸(12.7X8.9厘米)中排8张
2英寸证件照尺寸: 35mm×49mm 在5寸相纸(12.7X8.9厘米)中排4张
3英寸证件照尺寸: 35mm×52mm
港澳通行证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赴美签证证件照尺寸: 50mm×50mm
日本签证证件照尺寸: 45mm×45mm
大二寸证件照尺寸: 35mm×45mm
护照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毕业生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身份证证件照尺寸: 22mm×32mm
驾照证件照尺寸: 21mm×26mm
车照证件照尺寸: 60mm×9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