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

时间:2019-05-15 03:1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

第一篇: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

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

荣维东

【专题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 【专 题 号】G311 【复印期号】2010年09期

【原文出处】《课程•教材•教法》(京)2010年5期第27~31页

【作者简介】荣维东(1967-),男,山东济宁人,西南大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上海 200062 ◆概述:三种写作范式的演进

国内外对写作的认识大致有三种:(1)从结果上,把写作看作“写文章”;(2)从过程上,把写作看作“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3)从功能上,把写作看作“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1] 与此相应,写作教学也大致经历了:传统的“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教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倡导的基于具体语境的“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教学。我们将它们称为写作课程和教学的三种范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主要以静态语言学、文章学知识为主体,重视写作结果即“文章”的制作和分析,以“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为主要课程概念和要素,采用的是“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范文揣摩、机械模仿的“结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模式。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信息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西方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写作模型。这些模型大都把写作看成是作者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写作即过程”的观念在西方流行起来,进入各国的课程标准、写作教材、作文教学之中。“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成为主流的写作教学模式。我国20世纪80年代一些专家和特级教师也开始重视“写作过程”的教学。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功能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写作不仅仅可以看作是“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它更应该是一种真实或具体语境下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基于这种视角,当前的写作教学理论比较关注写作的目的、对象(读者)、功能等交际语境要素的作用。“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受到重视。

上述三种范式之间,写作观不同,理论基础不同,课程要素不同,教学方法迥异。虽然具有库恩说的范式之间的“不同通约性”,[2]但更体现着人类对写作本质和写作教学有效性认识的逐渐深化过程。三种范式三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不断补充、拓展和包容的关系,可用图1示意。

图1 写作观的三种范式转型

◆三种写作范式

就上述三种写作教学范式所关注的知识、概念、原理、教法、模式等的演进轨迹进行梳理,这对重构我们新的作文课程和教学体系有重要意义。

(一)“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课程

“写作”最原始和普泛的含义是指“写文章”。中国古代的“八股文”写作,欧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的写作教学以及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其实质都是以训练学生“写”或“制作”出“好文章”为目的的。

这种写作教学,依据的是语言学、文章学知识体系。比如,从语言学角度,评判文章要“文从句顺、合乎语法”;从修辞学角度分析文章的表现方式、表达技巧;从文章学角度,分析文章的“内容、中心、结构、语言”等等。我们把这种以“关注写作结果”为中心的课程形态,称为“文本—结果”取向的写作。目前,它仍是我国作文教学的主流范式。

这种写作教学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布置写作题目或学习课文(范文)——分析讲解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最后批改评分。整个写作过程就是要制作出一篇合格的“文章”。

在这样的思路下,教材里的写作内容以所谓的“八大块”知识为主。教师传授的是关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详略得当”“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学生们所关心的是得个好分数,演练的是“应制”作文的本领。这种写作训练除了应付考试外,几乎毫无实际功能。这种写作教学有如下缺陷。

1.严格控制,没有自由。这种写作多采用命题的形式,讲究“审题立意” “按要求作文”“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代圣人立言”,不考虑学生的心理、言语表达的欲望和实际交际需要。作文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下完成的。

2.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这种写作教学以范文阅读和机械模仿为特征。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结构机械,表达平淡,主题、内容、材料、手法都惊人地相似,千人一面,万口一词,没有个性和创造活力。

3.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这种写作教学,教师除了布置题目,在具体写作环节上基本撒手不管。学生写作时得不到及时、具体、有效的指导。

4.只看文本,不问情境。这种写作教学只关心是否写出了“好产品”。衡量这产品“好”的标准往往是一般通用文章的指标。至于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境下写的,写给谁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何用,一概不考虑。

5.教师辛苦,学生徒劳。这种写作教学范式,往往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撰写的评语往往流于“例行的套话”和“正确的废话”,基本属于无效“劳动”。

这是一种不问目的,不管过程,只看结果,不考虑写作的目的、对象、动机和实际用途的写作。除了应付作业和考试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最终成为一种教学生写假话、套话的技能训练,导致学生“伪圣化”畸形人格。这严重背离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现代教育的宗旨。

(二)“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课程

从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一些研究者纷纷将写作看作是“认知和思维”“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写作过程模型。[3]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劳尔和海耶斯(Flower & Hayes, 1980)写作过程模型。

该模型认为:写作包括“写作任务环境”“作者的长时记忆”“写作过程”三大系统。“写作过程”系统包含一系列“问题解决”活动,如计划、转换、回顾以及监控等目的导向的步骤和环节。继弗劳尔和海耶斯后,波里特和斯卡德玛丽亚(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古尔德、海默(Gould、Hume, 1980, 1983)等人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写作模型,虽然他们看法不同,但都体现出“写作是问题解决过程”这一基本思想。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90)认为,问题解决活动具有目的指向性、子目标分解和算子选择三个基本特征。梅耶(Mayer, 1994)等人把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表征问题,确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与调节。皮连生将写作过程分为“构思、表达以及复看和修改”三个阶段,认为“有效写作”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4]既然写作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那么,学生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程序就可以顺利展开写作活动了。

“过程写作”由过去对写作结果的研究转向对写作过程的研究,由关注写作产品到关注写作主体,这是写作范式的重大转换。具体来讲,“过程写作范式”存在不少优点:

1.强调写作过程,使作文可教可学

正如“过程教学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道格拉斯(Wallace Douglas)指出的那样:“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授的应该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5]。过程写作法最典型的是将写作过程分为“预写—起草—修改—编辑—出版”五个环节。这样写作教学就可以克服过去那种“神秘主义”和“玄妙笼统”做法,写作可学可教,便于管理和实施了,因而有人说“过程写作教学法最终打破了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写作过程这一魔咒”。[6] 2.重视写作思维和写作策略开发

过程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相应的写作思维方法和策略。比如,预写(即构思)阶段可以采用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集束思维(clustering)、快速自由写作(rapid free writing)、自我提问、列提纲、思维图、RAFT等行之有效的写作策略。3.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过程写作更强调作者的作用和作者“内心世界”。诸如作者的自我发现、作者触发或生成写作内容,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计划、执行、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等都有许多有效的策略作保障。这样作者的“主体地位”就落到了实处。4.强调写作过程中的互相激发、相互配合

过程写作中学生、老师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发、互相配合。这是一个课堂环境下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共同体或者“写作工作坊”。

然而,过程写作也存在一些不足:

1.容易忽视基础训练,忽略写作基本技能的教学。

2.各类文章都采用同样的写作过程,忽略了不同文章体裁之间的区别。3.过程写作费时费力,学生自主写作的时间没有保证。4.不利于限制性作文能力的培养。5.过程写作容易变成机械的流程操作,这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冲动。

其实,写作并非一个线性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应当回环往复,这是一个类似“弹球游戏”似的随机触发。写作是作者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物质和文化世界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另外,过程写作虽然实现了由重“文本中心”向“过程中心”“作者中心”的转变,但从实质上看,仍是脱离具体语境的写作。它尽管操作性强,但容易流于机械操练,与具体语境下的交际写作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三)“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课程

“写作即交流”的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在欧美语言教学中流行。与此观念相应的“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培养学生特定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为主的新的教学方法。它已超越了教学法领域,进入了课程论领域。“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基础十分复杂,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理论,海姆斯(Hymes)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等都是它的理论来源。它的主要观点是:①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②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③语言教学应遵循“语言交流”的原则,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某种真实的或模拟的“交流”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行为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交际写作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斯皮维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写作做过如下隐喻:浪漫主义写作理论将写作喻作植物的生长,信息加工理论将大脑比作计算机,而建构主义则把“写作和理解都可以看作意义的建构、休整和形成”[7](243)。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写作不是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作者总是以特定的角色,面对特定对象,为达成特定目的,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下面是我们构建的“基于交流取向”的写作要素模型[8]:

图2 基于交流的写作要素模型

如上图所示:一旦话题(写什么)、角色(我是谁)、读者(写给谁)、目的(为什么写),这些问题——即“交际语境”确定下来之后,写作就变得相对轻松起来了。写作时,之所以容易出现障碍,很大程度上是“写之前”的这些潜在问题没有解决。试想,为什么大多数人几乎都可以自如流畅地说话,却不能自如流畅地写作呢?为什么有的孩子说道来头头是道,网上聊天轻松自如,却总是写不好文章呢?这可能是因为说话的时候,话题、听众、目的等构成的交际语境是相对明确的,而作文时却不然。

我们认为“写作是语境要素之间的潜势互动”,“语境要素(具体情景、目的、作者)塑造并规约着语篇的具体形态”,“语篇是交际语境运行的结果(产品)”。“真正的任务是具有凝聚性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由于其“真实性”而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9]如果写作时建立一个真实或模拟的交际情境,进行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真实的写作”,写作的很多深层次问题,比如动机缺失、内容贫乏、语体文体不当等问题,就有可能解决。

斯皮维说,“作者都是为读者而不是他们自己创作文本”。[7](241)从本质上说,交流取向的写作是“读者中心”的写作。写作作为意义建构的方式,要通过作者和读者、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写作不是作者一个人在制作、在倾诉,读者或读者群的知识、需要和文化一直在以“隐秘的形态”规约着作品的内容、结构、文体和语言。而写出的文本也只有像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才具有价值一样,作品也只有到了读者那里,才能获得其真正的意义。

◆结语:构建基于整合取向的写作课程

综上所述,写作不是“结果写作”范式认为的脱离环境,模仿范文、机械训练,强调“刺激→反应”的文本制作;也不仅仅是过程写作认为的,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个人“思维”和“问题解决”;而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特定读者、有目的的书面语言交流和生命意义建构。

上述三种写作范式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果说“结果(文本)中心”范式关注的是写的结果即“好文章是什么样的”;那么“过程写作”范式关注的则是“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即写的方法、步骤、策略;而“交际写作”范式则重点关注“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由“写作即文章”,到“写作即过程”,再到“写作即交流”,这是写作教学理论发展的一次次飞跃。

虽然每种范式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写作观、写作要素和教学方法,具有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但孤立的某种范式都不能根本解决写作课程重建问题。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课程的三种不同的维度(如图3所示),而绝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上述三种写作范式思路,可供写作课程重建参考。

图3 三种写作范式的整合同构

[1]Keith Johnson, Helen Johnson.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42-347.[2]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8.[3]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4-26.[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0-152.[5]Judy S N, S J Judy.An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M].Illiono is: Scott, Foresman Company, 1981.[6]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4.[7]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李海林,荣维东.关于“写作”和“写作教学”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9,(9):25-28.[9]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2:301.^

第二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第三篇:商务英语写作中的礼仪范式范文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礼仪范式

论文简况:

商务英语写作随着传真及电子邮件的普及正在进一步改善。成千上万过去为节省时间而改用电传或电报传递的商务邮件,现在改用传真或电子邮件传递。因此,对于商界人士来说,尤其是从事商务英语写作的人,如果不具备写作的能力,那么就注定无法在客户、竞争对手或者自己的上司面前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然而,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更是人际关系时代,且我国又是礼仪之都,人与人之间最注意的就是以礼相待,在商务英语中更是如此。如何加强商务英语写作,特别是商业书信写作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商务英语写作的结构入手,针对写作的组成部分、格式及框架,提出了合理布局以吸引读者,从多个方面讨论商务英语写作内容上的礼仪技巧,介绍写作中的基本原则和语言的运用技巧,并提出一些列在写作中遭遇困难时有效化解危机的方法,以提高写作质量。本文论述写作措辞上的礼仪,措辞要明确、简洁有力、确切有礼貌。因为语言的力量在于表述而不在于炫耀。这是交流的基本原则,然而很多时候会去使用华丽的辞藻、复杂的句子,可以表达出来的意思却让人费解。所以,如何在占用对方最少时间的前提下,把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对方式必须注意的礼仪问题。本文在论述商务英语写作的礼节时,重在阐述礼节方面。除必要的客套话外,还要注意强调对方的重要性。因为书信语气反映着写信人与读信人的关系。商务英语写作是一种通过纸墨商务联系和交流的方式,所以语气得当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名家谈写作

名家谈写作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老舍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 美的文学语言,应当是形象化的、准确和精炼的、富有表现力的。——茅盾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叶圣陶

文章应该这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时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是方法的。

凡是有评定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传给子孙的了。„„鲁迅

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不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余秋雨

“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张爱玲

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细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像菌类在那上面繁殖一样。„„屠格涅夫

第五篇:谈写作三要素

谈写作三要素

2012-11-冬爸

写作有几要素: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等。评判一个作文好坏基本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比如济南市中考作文一类文(30-40分)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其中思想健康讲究的就是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考验的是孩子对应试要求的理解,锻炼的是孩子的理解力;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等考验的是孩子文章构思能力;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畅考验的是孩子选材及语言运用能力。

创新分共10分,分为三部分: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其中思想深刻指的就是立意的问题;构思新颖指的是选材和文体结构的问题;语言生动指的是语言的运用和文采。具体包括:(1)见解新颖;(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3)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4)材料丰富。(5)构思精巧;(6)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7)形象丰富;(8)有个性。(9)词语丰富;(10)句式灵活;(11)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2)文句有意蕴。

能把一个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语言写活的学生不多,所以有文采的学生不多,这需要学生平时就注意好词好句的搜集和记忆以及高频度的写作锻炼,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孩子本身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强,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背诵和运用所学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训练也只是在应付老师作业时才做,加之孩子本身课业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不多,对事物观察不细,思想分析不够透彻,由表及里的能力不强,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孩子写作水平的发挥,往往50分的作文止步在40分。

针对大部分同学的现状,如何在平时就引导他们爱上习作,学会写作。其实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有具体措施可以落实的。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爱好学习,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容易满足于小的成就感。他们所欠缺的是细心的观察、由表及里的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做教师的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让孩子爱上写作,从写作中感受美和成就,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的内力,主动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对情感的感悟,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立意。

首先,来看立意。一篇文章,立意非常关键。立意的深刻,会使文章脱俗,让评委眼前一亮。孩子们较少接触生活,本身经历的事情并不多,能记住的就更少了,加之老师要求大家尽量写实,所以孩子经常会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过程、流水账,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要想在平凡的事情描述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有较高的立意。如果仔细审阅最近几年孩子的作文,你会发现因为文采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多,而因为情节构思新颖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少,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缺乏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构思创作的能力。

立意来自于哪里?立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现状。建议孩子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政治,多读报,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取根本无需亲自经历,是适合学生的。

一篇文章是否有生命力,在于这篇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否能准确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来,生命、死亡和爱就是世界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莫言的致辞评语中这样写道:“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围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的谬误和贫乏,声讨政治的虚伪和妄言。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对历史的评价,对当下社会现状,人们生活状态的准确到位的描述,对社会不公平的抗争都能激发人的斗志,使社会前进,人格升华,使人在社会的反思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立意,是站在世界文学创作角度上看来的立意。此立意可谓大了,作为学生,首先要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一种思想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缩小命题和立意,纵观历年中考或高考的高分作文,不外乎就是对社会现象的准确到位的描写、总结,不外乎对高尚情感的呈现和宣扬。

三篇中考满分作文:《偶然的发现》讲述的是祖孙三代人于车灯上系红绳的生活细节,文章围绕这个细节写亲情;《又是一年风起时》讲述的是饭后妈妈提议散步而引发的与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争议,透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来反应生活,表现母子间浓浓的爱;《几分释然在心头》通过描述蚕生,来讴歌生命。生活不像电视剧,总是很平淡,不甘平淡的是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善于提炼美的心灵,一根系在车前灯上的红绳让作者想到了爷爷对父亲的牵挂;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让作者看到了失望的母亲;一次心灵的驻足让作者发现了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尊贵而高傲活着。

一篇介绍传统地道美食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美食文化即将流失的遗憾,结果,他把怎样制作这种吃法的过程,介绍的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在这篇文章里立意已经被哗而不实的文字描述挤兑没了。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篇,最后也只能归并到二类文里。

立意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决定了同一篇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下面看一个故事: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溺水者要送他一头牛,他不想要。如果故事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只表达了“君子不谋财”立意。接下来,孔子说,你要下这头牛吧,因为,你一旦要下了这头牛,鲁国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你,去勇敢地救溺水者了。通过延伸,文章的立意接着就升到了一个高度。子路不收牛,意为“君子不谋财”,小智慧,可取;子路收牛,意为“以己立标,影响社会”,大智慧,正道。

再比如,“当洪水来了……”,一个孩子写: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大家是如何团结的,这是正面描写,符合大部分人的思路;但另一个孩子写:洪水来了的背后的原因所在,指出人类过度地破坏环境,呼吁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同的角度所阐述出来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一件事物多从几个角度出发,就会让文章更有新意。从这个角度看,文章写不好与孩子的思维是相关的,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几乎成了定势,不具有可扩展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孩子生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与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知识面狭窄,三是与家长引导不够有关。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家长的即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成就一种好的思维习惯。

二、选材

都说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棋。很多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告诉孩子:选材新颖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新颖的题材?不是吗?有很多同学拿了一个例子写N多遍,反复地写,从小学到初中,从平时作文到小考,到大考;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拾人牙慧,乔装打扮,完全嫁接别人的情节,导致评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给打低分了。

好人好事一定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给他补课?其实题材来源于生活,要想发现新颖的题材,一定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如果有一颗能善于挖掘美的心,所有你看起来并不经意的小的生活细节都会成为写作的好的题材。看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哪部没有生活?于平凡处体味不平凡,于无声处聆听有声,这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他一定是有事情要去做;一只鸟落在树上,生活的维度里一定有关于这个鸟的一段故事;一件事情发生了,它一定会有前因和后果。素材是生活给予的,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平凡的素材按照一种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有冲击力的新颖的素材,这个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这是一种用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结果,这是一种通过所学知识挖掘事物更深层更内在含义的结果,这是思维角度变换激发创作火花的结果。组合和嫁接出来的新颖的素材只要符合常理都可以用,《小小说》《微小说》《读者》等杂志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平日里多看这样一些小品文有助于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

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能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不能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为什么不能是去医院给他补课?题材的新颖还表现在对旧题材的利用和挖掘上。题材之所以不新颖,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选材,按照“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常理,新颖应该是出在作者的笔触上。当一个经常路过的小店门上突然贴了一张“家中有事,暂歇业一周”,你能不能成文?老板回家省亲?逃避债务?又或是自作主张外出游玩?每一个思路都能写下去,具体写什么就要看自己比较熟悉哪方面,又或哪方面有更深的立意了。

再比如,有个孩子写“奶奶的唠叨”,他说,奶奶爱唠叨,我对她发火了,但是事情过去后感觉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回过头来向奶奶道歉,说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估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过。但是,只这样,不够新颖,也没有比较深的立意。另外一个孩子,写的是“爷爷的习惯”。他说,奶奶去世后,爷爷爱看电视,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电视还开着,爷爷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刻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爷爷并不爱看电视。他继而延伸开来,说我们平时太忙了,没时间陪爷爷说话,其实他只需要声音就可以。引出一个很高的立意:呼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旧材料、小细节都有其背后很深的可以挖掘的立意。就看你能不能从小事中,挖掘出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无关乎选材。

旧的题材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创意完全可以体现出新意。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讲,如果孩子单单描述让座的过程,无论文字如何生动,圈定的情节圈定了阅读者的思路,无论如何是引不起阅读兴趣的。如果孩子这样写:一位老爷爷上了车,我没有让座,坐在我后面的女孩让了座,当车停靠在下一站时,女孩下了车,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原来是个腿部有残疾的人。这种描写一下子就让人从情感的平淡中跌进洪流里,让题材变得生动,让情感萌发了新意。

旧的题材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思维转换获得新意。比如“我从未如此快乐”,大家都写自己是如何得到快乐的,你却可以写自己付出获得了快乐;再比如“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写自己的同桌或者知己,你却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记得济南2012年年底期末考试考过一篇阅读:《一只空瓶子的温暖》,故事通过对父亲和闺女在处理空瓶子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比,给捡垃圾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赋予了新意,当然立意也更高了些。

写作是一种生活话的艺术。所以写作中的材料尽量要真实,但并不要求亲历。你听到的,你看到的,你想到的,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但切记所有虚构的材料一定要符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三、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但有深意的动作,一个意外而又合理的情节。扩大开来,细节的描述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的新意。细节也最能体现文章特性,突出文章立意。毫不夸张地说,在描述情感和爱的写作中,细节几乎决定了这些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

所谓细节描写,其实就是对有针对性的中心句子或者形象,进行扩句的过程。这种扩句的练习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种扩写不局限于动作、语言和心理,甚至在状物上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这些拟扩的句子加以六种感觉的描述: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感觉,并配合各种文学修辞和描写手法,比如排比、拟人、通感等。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描写下雨时,爸爸来接她放学回家,这个例子不能不说俗气。但是一加上细节,文章就显得丰满多了:“爸爸就站在雨伞下,异常拥挤的人流里,佝偻着身躯,焦急地等待着我。穿的衣服因不停地张望和探头而淋湿了一大半,我忽然发现,爸爸的头上多了几根银发,我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看着那风中瑟瑟抖着的银发,我的鼻头一酸。”表情、动作、心里活动、景物都写的比较细致,爸爸为这个家的付出、对我的关爱无须过度修饰,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是场景和心理描写,当然,也可以写动作细节,比如:“我不由地伸出手来,想拉着爸爸,爸爸猛得把手缩了回去,他淡淡地说:“我的手太凉。”顺势从我肩膀上卸下了沉重的背包。”如果没有雨中的这些细节,接孩子回家就成了每一个孩子都会碰到的最俗气的事情了。俗事之所以不俗,是因为普通的事物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情感,孩子应该学会从小事里挖掘这些难得见人的感动。

生活中的细节你真的注意了吗?每一个细节你真的思考了吗?有一个孩子写晚自习的时候妈妈给自己送牛奶,他是这样说的:“妈妈送完牛奶、走了、然后又回来了,她转了一下杯子后又走了,原来,杯子刚才对着自己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豁口。”一个举手投足的简单的动作,牵出了一个仔细的孩子,也牵出了一个细心地充满了爱的母亲。

儿子去北京参加二胡比赛,妈妈在家给爸爸埋怨似地唠叨着:“这小子,去了北京这么多天,只发过一次短信。”其实,去北京的时间只有2天。一句朴素的语言里包含了多少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爱啊。孩子坐晚上的火车,早上5点多才能到家。5点刚过,平日里懒床的爸爸也一骨碌爬起来,催促母亲说:“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咋这么晚了还没有回来?”平凡中的爱才更显得伟大和感人。

如果一个作文题目《我从未如此快乐》,我们把题材定位到学游泳上。你认为一定要写游泳池周边的场景吗?写老师如何教孩子游泳的场景吗?还是写自己在泳池里的感受呢?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爸爸把我带进水里,然后就放开了,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努力挣扎着学会了游泳,但是,当我转过身后,却发现,爸爸一直偷偷地跟在我身后,从来都没有离开。”这是一种快乐,作者把这种快乐上升到了父亲的爱,从而抬高了立意。

很多孩子从来不知道细节可以让材料出新。有一个孩子特别倔强,跟父亲闹矛盾以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于是,这个孩子就一气之下出走,去同学家住了两天。第三天回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上面有一层灰尘,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灰尘,而是白发。他出走的这三天,父亲为了找到他,受尽了心灵和身体上的折磨,自己的置气让父亲几乎是一夜白了头,爸爸见到他回来,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不停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仿佛是给儿子说,也仿佛是给自己说。当父亲回到卧室,儿子的心里五味杂尘,孩子一瞬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平淡的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思考,有一些东西不是非要经历山崩海裂才能得到证实。

其实,写作就是成长,写作就是生活。孩子的成长往往在于一个动作:懂得、学会、理解、明白、领悟。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有点酸酸的或者甜甜的或者辣辣的,那么它也一定会给某些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一篇文章有价值的体现之一,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的要素还有很多,一个好的立意,一个新颖的选材,加上恰当的细节描写,一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增色不少。还等什么呢?把这些想法用到你的下一篇周记或作文里吧。

备注1:

文章中大部分例子取自于学而思网站巧玲老师的聊天记录 附录1:

三篇济南市中考作文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080bb0100pt9f.html

下载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大雅思写作备考策略

    三大雅思写作备考策略雅思写作备考是所有雅思考试项目中耗时最多也是最不容易在短期内出效果的,所以大家在备考自己雅思写作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些原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

    2013考研写作三大写作技巧

    2013考研写作三大写作技巧 写好考研英语作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考研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好作文应该是紧扣文章主题,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选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组织......

    简历写作的三大弊端

    1、空洞、缺乏事实和数字支持。如写了很多长处,做事认真,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等等。这些空洞的词句hr是比较反感的。与其写这些,还不如......

    网页三大标签写作要点

    网页三大标签写作要点—SEO十日谈之四 网页三大标签的写作要点,其实属于关键词布局的内容,这个内容是网站页面优化的重点,将在连载之五《网站页面优化》中再次谈到关键词的布局......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以为会议报道太简单了,无外乎拿个材料,抄抄弄弄,最后检查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无漏报,排序有无错位的认识是片......

    自我评价写作三大要点

    自我评价写作三大要点1、实事求是简历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在求职者书写“自我评价”时,千万不要有虚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优点或工作经验等。经验丰富的hr......

    英语六级作文及英语议论文写作基本范式

    分数与能力 The argument whether high grades indicate high ability has lasted for quite a long time. Until now, people will agree that there is some relation bet......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5篇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100 理论:60 实践:40 适用专业:广告专业 装潢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