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

时间:2019-05-15 03: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

第一篇: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

2002年3月在小学数学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县级)

说 课 教 案

说课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二册的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在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已初步的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编排了从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这样,不但加强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几何打下牢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3课时讲,我说的是第1课时。)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根据大纲的要求,能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直观认识所学图形的特点,能更好的区别他们。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儿童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矛盾。因为,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时我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首先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漂亮的图画入课,联系学生生活周围常见的物品举例等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次,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作条件。我注意运用直观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强化感性认识,为理解知识打下基础,并运用知识实践操作。最后,加强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学生有了操作兴趣,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会动脑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让他们通过多种练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迁移,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发酵状态。

学具准备: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纸,画有长与宽中线的长方形纸以及小棒。教具准备:挂图、正方体、长方体、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手绢、枕巾、大小各类盒子。(这些直观的物品能让学生很快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有几何图形的教学挂图,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

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书,用手模着其中的一个面,观察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方形(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长方形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然后,老师再拿出一张红色的长方形纸,问学生: “如果把这张纸横着放,它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把它竖着放,它又是什么形状的?” “斜着放呢?它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不同位置的变换,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最后,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手随意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借助长方体画长方形。然后,老师指出长方形的边,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条边。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这种利用具体的实物表面抽象出长方形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轻松的认识长方形的特点。)

2、认识正方形

老师拿出一块手绢,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拿出一个正方体盒子,用手随便指着一个面问学生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老师借助正方体画正方形。抽学生指出正方形的边,并且数一数共有几条边,板书在黑板上。

3、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动手折。观察后说说正方形对着的面有什么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让他们轻易的用自己的话得出结论:正方形四边相等。)教师板书在黑板上。(2)、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动手折,观察、比较,对着的两条边的特点,挨着的两条边的特点。(这种先认识正方形特点后认识长方形特点的方法,可让学生轻易的将两种图形的特征分开。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看一看、折一折,确定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1、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投影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后进行判断。

(这个练习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方的。)

2、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首先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生活周围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接着老师拿出枕巾、大小药盒、积木、火柴盒等给学生看,请他们判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潮,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10根小棒摆长方形

2、看图判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3、数一数下列图形各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这些练习都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概括、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四、总结

第二篇:认识图形教案说课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

(一)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二)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五、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正方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一些同样长的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主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课件出示)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认识四边形(课件出示)

出示两张图片实物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各是什么形。请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纸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摸一摸正方形纸的边,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在数学大家庭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板书:四边形)追问: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是几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里打“√”。

2()()()()

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用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例题2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图形纸片)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组织汇报。

提问:大家刚才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你知道这两类图形分别叫几边形吗?

要求学生分别举起手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教师讲解并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能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设计:

都是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都是五条边,都是五边形

都是六条边,都是六边形

《认识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一些简单图形的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图形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认识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平面图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数、比、拆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概念。

②: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去探索、实践、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五、说教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认识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我是先通过出示地砖模型让学生分别认识它们的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我首先出示例2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边,给它们分分类,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并全面检查学生的 学习情况。

第三篇:认识图形 说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篇:七一实验小学美术手工制作小组活动方案(王艳)

七一实验小学美术手工制作小组活动方案

实施时间:2011年春

方案制定人:王艳

活动方案的目的意义

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组织课外美术手工制作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学生对手工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手工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兴趣。

活动方案的具体目标

通过手工制作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与活动时间

1、适用于1—5年级。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

2、活动时间:每周二的下午

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和活动步骤

(一)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知道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

2、以环保为前提,教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卡纸进行手工制作。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二)活动步骤:

1、组织健全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

活动要固定,通常每周一次,活动制度化。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轻易暂停。参加成员坚持自愿报名,任课教师筛选,确保参加学员的水平,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2、定期举办学生手工作品展览。

举办手工制作做作品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精心制作,多出佳作,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3、组织观摩活动。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手工制作作品展和图片展,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感知。参观展览前,多介绍背景知识。参观中,边看边讲边记。使教学与观摩融为一体,同学们得益颇多。

4、举行手工制作比赛。

手工制作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训练比赛,大大促进了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

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第五篇:刘艳美术说课教案

金苹果尚城艺术幼儿园美术说课教案

刘艳

活动名称:《漂亮的瓶子》 领域:美术

一、说教材

活动背景:

我班的孩子是我从小班带到大班的,对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力发展我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担任美术领域的教学,通过小中班的积累,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比如:粘贴、泥塑、装饰等,但是在平时的艺术活动中,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错,但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的创意,表现形式单一。前段时间,老师都在进行户外器械的增补和区角材料的创设,当看到老师将一个个废旧物品变成了漂亮的器械、教玩具时,孩子羡慕极了,常常围在老师身边,也想来一试身手。“老师!这个是怎么做的呢?”“老师!我来帮你做好吗?”一言一行中表现出了对废旧手工制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我以此为契机,根据班上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点,选取了在幼儿生活中也是在区角制作中孩子们最常见、最易收集的瓶子作为活动主要的操作材料,并以促进幼儿在原有美劳创作技能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为目的,设计了本次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瓶子》。《纲要》中艺术领域提出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以及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积极参与瓶子的装饰、改造和制作,体验自主自由创作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发展动手和动口的能力。

活动重点:

1、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主题式”的装饰。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

在选取材料时,幼儿可能会出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范围,比如:幼儿想用卡纸装饰瓶子,但卡纸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练,势必影响卡纸使用,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我将“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作品完成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能增强幼儿总结的能力,强化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技能技巧的掌握。

难点:采用“主题式”的装饰对瓶子进行装饰。

在平时的积累中,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构图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创作时还是有主题不鲜明,作品表现内容太零散。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中,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观察范例发现某些作品中“主题式”的装饰形式,但更多的孩子可能孩子只是停留在对瓶子进行点缀性的装饰上,因此,可以通过让孩子看范例和欣赏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学习采用“主题式”的装饰对瓶子进行装饰。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活动前准备: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各种塑料瓶子,并把它清理干净。幼儿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请家长协助准备材料时我特意提出孩子们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须是塑料瓶子,因为塑料瓶子不会破碎,能保证孩子们操作的安全性。

活动中的准备: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各种塑料瓶子,并把它清理干净。幼儿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请家长协助准备材料时我特意提出孩子们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须是塑料瓶子,因为塑料瓶子不会破碎,能保证孩子们操作的安全性。

活动中的准备:

1.各色水粉颜料、棉签、卡纸、剪刀、胶泥、双面胶、抹布、废报纸。

这是一堂幼儿自主自由的美术活动,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虑孩子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满足全体幼儿的选择需要。颜料用于绘画,对瓶子进行平面装饰;卡纸可以满足幼儿剪、贴的需要,对瓶子进行立体的装饰;胶泥可用于对瓶子进行立体装饰,提高幼儿压、捏的技能。

2.根据活动内容,我创设了“瓶子变变变”的情景,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暗示,为活动展开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兴趣,为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幼儿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情景的创设能马上抓住每一个孩子的视线与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与暗示,我创设了“瓶子变变变”的情景。

2、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老师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同时也便于掌握幼儿在操作中的随机信息,然后老师再把这些信息抛给幼儿,让幼儿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让幼儿的实践操作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突显老师在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学法: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至于使幼儿学起来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以装饰活动为主线,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的语言活动相融合。

此外,活动还将适时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对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运用观察法、操作法、师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这个环节我以一个魔术师的身份出现,通过“瓶子变变变“的魔术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通过瓶子前后变化发现瓶子的外观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时,老师顺势介绍:“有的瓶子上还藏着故事呢!你发现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瓶子的主题式装饰,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品,让幼儿感受瓶子“变废为宝”的美,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赏完瓶子前后的变化后,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被激发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也来尝试一下。我以:“你想让瓶子有什么变化?”“你想要什么材料装饰瓶子呢?“让幼儿通过讲述来明确装饰的不同方法,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创作设想和制作思路,是很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个,第一,它可以帮助孩子明确主题,为创作提供内容。第二,它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纳别人的创意的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主题。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平时会画什么,今天都可以画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师帮你做一个形状,你来添,使它变的更加漂亮。”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主题较鲜明创作内容典型的案例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这一环节既包括活动的重点,又含有难点在里面,在教师的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引导下,活动的难点:主题式装饰,很轻松就可以克服了。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

四、延伸活动:

1.在自由活动中,继续让幼儿制作,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材料装饰后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贴了胶泥的瓶子能做花瓶用,宽口瓶可以当笔筒,用颜料装饰的瓶子可以放进豆粒做响筒等等“

2.继续在班中开展各类“变废为宝”的制作活动。

3、结合活动中幼儿个体能力进行提升,投放各类操作材料在美工区,提升幼儿综合运用能力,由本次的个人创作过渡到集体创作。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环保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家,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人人都爱上创造!

下载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 课 教 案《认识图形》(安县七一实验小学:王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地球说课教案

    认识地球(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框题,本框题设计安排了“从太空看地球”,“神奇的陆地与海洋”,“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三个板块,通过学习能让学......

    《认识钟表》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

    图形的变换--教案、说课、反思

    图形的变换 授课人:郭芳芳 地点:多功能厅 时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

    聋校数学一年级下学期《认识图形》说课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顾寅 这次评优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聋校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7—98页上的内容。学生前面有了基本认识。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行面积......

    说课方案 认识水生动物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说课方案认识水生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水生动物》是大班下册第六单元科学领域中的活动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水生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要求幼......

    §5.1《认识分子》说课教案

    §5.1《认识分子》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

    《回忆那一刻》说课教案——汪小艳

    第一次“握手” 说课教案(第1课时) ——《回忆那一刻》 (吴都中学 汪小艳)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回忆那一刻》是围绕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