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时间:2019-05-15 03: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篇: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考纲点击

1.功和功率

Ⅱ 三年6考 2.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三年12考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三年4考 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三年12考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三年8考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年3考 备考指导

1.准确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重要概念及相关物理量的判断和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并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3.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熟练利用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电磁学等相关内容处理综合性的问题.知识结构 复习指导

一、知识特点

1.功、功率、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等概念抽象、应用广泛、基础性强.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这部分知识常与力学中的其他内容及电磁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涉及本章内容的试题题型全、难度大、份量重、地位重要,是高考的热点.二、复习方法及重点难点突破

1.复习方法

(1)针对本章的知识特点,复习时应注意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重要概念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对功的计算,要注意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及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等角度进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内涵.(2)动能定理的复习首先使学生明确其物理意义及应用步骤,强调必须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总和才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其次要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特别是对复杂过程整体运用动能定理.(3)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要从受力角度和做功角度两个方面讲解;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可通过一道例题进行比较讲解,使学生理解几种形式的实质是相同的.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列式的繁简,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2.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变力做功问题,机车启动过程分析问题,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对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2)变力做功问题,通过分类讲练、等效变换、化变为恒进行突破.机车启动问题重在过程分析,结合过程分析流程图和 v-t图象更直观更形象.(3)对于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合理地把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正确分析各阶段的受力情况、遵循的物理规律及各阶段间的联系,特别是每个过程的始末状态及物理过程中加速度、速度、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过程中画好示意图,在图上标明必要的物理量,然后灵活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其他力学知识列式计算.(4)复习时要加大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电磁学等核心内容的综合训练,熟练地应用能量的观点求解各种问题.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整体设计

本课教学从动能和势能的复习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进而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要启发学生注意,势能的变化是由于重力或弹力做功而引起的.如果重力作为外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意味着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反之,如果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意味着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说的“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否正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

1.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2.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过程与方法

经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课前准备

1.自制课件、学案.2.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影片导入

课件展示翻滚过山车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情境设置: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

1212mv2mv1=WG 22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WG=mgh1-mgh2

1212mv2mv1=mgh1-mgh2 221212移项得mv2+mgh2=mv1g+mgh1

22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上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等号的左侧表示末态的机械能,等号的右侧表示初态的机械能,表达式表明初态跟末态的机械能相等.即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问题:此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吗?还是仅在只受重力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成立?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竖直上抛、平抛的过程是否成立.引导学生关注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思维拓展

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牨体系统内呢?

课件展示:展示弹簧振子(由于弹簧振子概念学生还没有接触,教师可以不提弹簧振子的概念)的运动情况,分析物理过程.教师设疑: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同样作为机械能组成部分的势能,是否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也能守恒呢?

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适当加以辅助推导.对弹簧与小球的运动过程简要分析,得到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并明确:在只有弹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通过上面只有重力做功与只有弹力做功两个部分的推导,师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k2+Ep2=Ep1+Ek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并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推导过程,加深认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思维拓展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但真正应用到解题过程还是有限制的.大屏幕投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不同颜色展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突出强调守恒的受力前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守恒的条件.D三项均错. 答案:C 2.解析:链条下滑时,因桌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整根链条总的机械能守恒,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整根链条质量为m,则单位长度质量(质量线密度)为m/L.设桌面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LmL1Lgmv2mg 4L822解得v=15gL.16点拨:求解这类题目时,一是注意零势点的选取,应尽可能使表达式简化,该题如选链条全部滑下时的最低点为零势能点,则初始势能就比较麻烦.二是灵活选取各部分的重心,该题开始时的势能应取两部分(桌面上和桌面下)势能总和,整根链条的总重心便不好确定,最后刚好滑出桌面时的势能就没有必要再分,可对整根链条求出重力势能.课堂小结

1.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3)判断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4)视解题方便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确定研究对象在始、末状态时的机械能;(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或再辅之以其他方程,进行求解.布置作业

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3、4题.2.观察记录生活中其他的物理情景,判断其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重力做功:动能←→重力势能 弹力做功:动能←→弹性势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1.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的物体.2.除重力(弹力)以外还有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如做单摆运动的物体.活动与探究

课题:从能量的角度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目的: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自主设置情景,自主探究,重温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发现的过程,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设置情景,从能量的角度判断机械能守恒.参考情境: 1.瀑布是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的美丽自然景观,水流在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不计一切阻力)

设计点评

本节课通过教师给出撑竿跳、滑雪、过山车等材料,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能的转化以初步认识,然后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进行猜想,为定量探究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来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探究过程中,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对守恒条件的教学,本教学设计采用了逐步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向守恒条件步步靠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具体展示了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有助于探究过程方法的学习.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与课堂训练,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加深,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篇:必修2→广东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1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您快乐成长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

例1如图5-47,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拴在长l的细线上做成一个单摆,把小球从平衡位置O拉至A,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然后轻轻释放.若在悬点O′的正下方有一颗钉子P,试讨论,钉子在何处时,(1)可使小球绕钉来回摆动;

(2)可使小球绕钉做圆周运动.

分析小球摆动过程中,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当不考虑细线碰钉时的能量损失时,无论小球绕钉来回摆动,或绕钉做圆周运动,小球的机械能都守恒.

解(1)小球绕钉来回摆动时,只能摆到跟开始位置A等高的地方,因此,钉子P的位置范围只能在过A点的水平线与竖直线OO′的交点上方(图5-48),即钉子离悬点O′的距离h应满足条件0≤h≤lcosθ.

(2)设钉子在位置P′时刚好使小球能绕钉做圆周运动,圆半径R=P′O,设小球在最高点C的速度为vC,并规定最低处O为重力势能的零位置(图5-49),由

A、C两位置时的机械能守恒EA=EC,即

又因为刚好能越过C点做圆运动,此时绳中的张力为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即

所以钉子P′离悬点O′的距离

如果钉子位置从P′处继续下移,则小球将以更大的速度越过圆周的最高点,此时可由绳子的张力补充在最高点时所需的向心力,仍能绕钉子做圆周运动.所以,在绕钉做圆运动时,钉子离悬点的距离h′应满足条件

说明由本题的解答可知,位置P是小球能绕钉来回摆动的最低位置;位

置P′是小球能绕钉做圆周运动的最高位置.如钉子在PP′之间,则悬线碰钉后,先绕钉做圆运动,然后将在某一位置上转化为斜抛运动.

例2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1、m2、R与v0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

分析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由外壁对它产生的弹力NA和A球重力m1g的合力作为向心力,即

A球对外壁产生的压力NA′大小等于NA,方向沿半径背离圆心(图 5-50).

要求对圆管的合力为零,B球在最高点时也必须对外壁(不可能是内壁)产生一

个等量的压力NB′.因此,B球在最高点有向外壁挤压的作用,由外壁对它产生的弹力NB和球重m2g的合力作为向心力(图5-51).设B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B,据向心力公式和机械能守恒有

根据题意 NA′=NB′,即要求

例3如图5-52所示,半径为r,质量不计的圆盘盘面与地面相垂直,圆心处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滑水平固定轴O,在盘的最右边缘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在O点的正下方离O点r/2处固定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B.放开盘让其自由转动,问:

(1)当A球转到最低点时,两小球的重力势能之和减少了多少?

(2)A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是多少?

(3)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分析两小球势能之和的减少,可选取任意参考平面(零势能位置)进行计算.由于圆盘转动过程中,只有两小球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即可列式算出A球的线速度和半径OA的最大偏角.

解(1)以通过O的水平面为零势能位置,开始时和A球转到最低点时两球重力势能之和分别为

EP2=EPA+EPB=-mgr+0=-mgr.

所以两球重力势能之和减少

(2)由于圆盘转动过程中,只有两球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因此,两球重力势能之和的减少一定等于两球动能的增加.设A球转到最低点时,A、B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A、vB,则

因A、B两球固定在同一个圆盘上,转动过程中的角速度(设为ω)

得 vA=2vB.

(3)设半径OA向左偏离竖直线的最大角度为θ(图5-53),该位置的机械能和开始时机械能分别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1=E3,即

即 2cosθ=1+sinθ.

两边平方得 4(1-sin2θ)=1+sin2θ+2sinθ,5sin2θ+2sinθ-3=0,

第四篇: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 追寻守恒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7-1追寻守恒量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章节内容分析】

在老教材中,本章的教学流程主线是:先学习功的概念,再了解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学习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我们强调方法的教育、观念的教育,就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根据这样的思想,新教材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能量概念之前,并把它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这实际上是还原了能量概念在科学史上本来的位置。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5、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铁架台,小球与细线,滚摆。【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1、寒假期间,邻居的两个小孩被你领进一个小房间里下棋。你关上房门外出办事回来后,发现棋子散了一地。你带领两个孩子一起收拾棋子,把棋子在盒子里排放整齐后,发现还缺少6颗。你们一起找啊找,门后有1颗,墙角有1颗,杯子里面也有1颗,还有3颗就是找不到。但是你们还是继续找,地毯下又找到了2颗。最后一颗在哪里呢?你发现窗户打开着,探出头一看,草地上还有一颗!

支撑你们继续寻找的信念是什么?

2、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设计说明〉第1个问题选自浙江省编的《作业本》,本人认为是个非常经典的守恒问题,所以拿来让学生在新课之前先预热一下,既有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新课的期待。

第2个问题也可以在新课中直接给出,不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证明,只是关注一下: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是可以进行证明的,然后马上提出如果斜面是曲面的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一种想要证明的冲动,这会使下面的课堂过程难以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作为课前练习,由于是针对著名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问题,又是利用已学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著名的问题应该是有兴趣的。再说,让学生事先证明过之后,课堂上提出“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时,学生心里也更踏实了。

(二)课的引入

提出课前练习中的第1个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支撑我继续寻找下去的信念是:棋子的个数是不变的,是守恒的。”

给出以下问题:

1、一个采购员,带着1000元现金到一些商店采购了几样物品,但未即时把购买每件物品所用的钱记在笔记本上,回单位报帐时,从口袋时搯出了6张发票,合计金额为650元,而剩下的现金只有280元。你认为他将会去做什么?促使他去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里不要在学生提出采购员“可能要做哪些事情”上消耗时间,要很快地转入后一个话题,得出采购员的思想依据是“现金与花出去的钱的总量应该不变”。设计本问题的意图是渗透“守恒”思想,同时对后面将要发现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中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存在某种不变的因素”起到暗示作用。最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许多种守恒的因素。

2、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曾用“斜面理想实验”说明小球在不受摩擦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他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复习已学过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回忆或教师提示,回想起伽利略的依据是小球总要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伽利略小球”是有某种 “灵性”的小球,是“有记忆”、“有愿望”的小球,当它从斜面滚到水平面上时,总是“想着”回到原来的高度,当前方存在上倾的斜面时,小球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一直都是水平面,那么小球就一直带着这个“想要”回到原来高度的“愿望”一直运动下去„„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这一事实被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3、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1)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求出小球到达在各个位置的运动情况?你能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吗?

(2)如果两个斜面是曲面呢?

〈设计说明〉可课前让学生先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后一问。第二问有难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难题,让学生难住了,或者是让他们觉得要用微元法求解太繁琐,从而引出是否存在其他解决问题的捷径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可以想象,伟大的牛顿正是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发明了微积分的,也许正因为牛顿有非常好的数学天赋,反而使他没有发现更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神奇的规律——能量守恒!

本问题的关注点是: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各个位置时“是否始终存在某种不变因素?”

(三)新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牛顿定律很神奇,因它阐明了自然界的前因后果关系,人们还可用它预见一些简单事物的未来!但是牛顿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遇到困难?物理学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要能运用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可是自然界的运动千变万化,如果都用牛顿定律来研究,有时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现在就开始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捷径吧。

二、初步猜想与实验“验证”

你对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猜想?你能证明这一猜想吗? 学生很自然地还会猜想: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是H 有部分学生提出:可用微元法证明,但很麻烦。课件展示:伽利略的斜面(曲面)理想实验的动画

〈设计说明〉用微元法证明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没必要进行,学生有这个思路就可以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产生创新思维——追寻守恒量。

演示:由于实际的斜面(曲面)存在摩擦阻力,实验结果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实验来说明问题:如右图装置中,小球所受的阻力很小,大家看到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高度不变,或说高度守恒。

三、设置疑点

教师引导:这一说法只是关注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初、末两个状态,实际上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高度是在变化的,怎么能说“高度守恒”?

四、重要探究点1——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什么因素是守恒的?

〈设计说明〉这个探究点是教材中没有提及的,是教材内容的一个拓展点或者说是一个加探点,经教学实践,许多学生由衷地感叹说:物理学怎么这样有趣!分析来分析去的居然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原来能量的概念与力的概念是可以这样联系起来的!

学生小组活动:

〈设计说明〉教师可以暗示:在“课的引入”问题1中,采购员不但是最终余下的现金与所花的钱之和应该等于起初所带的钱,其实在他不断花钱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下,这个和总是不变的,也就是守恒的!

在后面的一系列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一些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否则很可能得不到比较理想的探究结果。不过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横加干涉”,要把握好引导的度。

学生经探究发现:小球高度减小时,速度就增大;反之,高度增大时,速度就减小。似乎“高度”和“速度”可以相互转化?似乎存在一个什么不变的因素? 在较短时间内,若没有学生提出,则由教师提出:是不是高度与速度加起来是守恒的?(多数学生表现:?)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有了单位制的概念,即使有了这个灵感,也不太可能会提出这个想法,灵感在瞬间被抹杀!所以,必要时教师可以替学生再次提出这一想法,目的是让学生提出疑义,同时激发他们产生更深入层次的灵感——“高度”与“速度”以某种方式加起来应该是守恒的——这实际上已经为本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关键问题:高度与速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加起来是守恒的?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转化?

〈设计说明〉从“加起来守恒”的思想,变成“相互转化”的思想,从而在稍后的探究中想到速度平方公式,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需要在设计问题时做一些铺垫。后一问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继续探究:„„

教师视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如下思路的引导,这些引导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关系,使思维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

参考引导1:人们在研究某些复杂问题时,可能很难找出其中的规律,很自然就想到在这些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守恒的量,如果存在,则可能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方便。刚才我们考虑小球高度与速度大小之和守恒,是个有创意的想法,只是两者不属于同一类物理量,其大小之和是没有意义的。能否想办法联系到同一类物理量上去?

参考引导2:若在已知的量中找不出合适的,就可以考虑再定义一个新物理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参考引导3:根据我们已学的物理知识,高度可以联系到位移量上去,而位移与速度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参考引导4:我们寻找的是某种守恒量,而守恒(或说不变)就意味着存在某种等式,所以我们所要寻找的“某种联系”应该可以用等式(公式)来表达,如果存在这种等式,那这个等式的两边所对应的“量”必然是单位相同的,是同一类的“物理量”。请问:在我们已知的物理公式中是否有涉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

学生探究结果的演进: „„v2-v1=2ax„„

„„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有v=2ax„„ „„在斜面上有v=2gh„„

„„进一步猜想: 2gh与v之和是守恒的„„

教师赞扬:非常好!这个猜想是否合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研究,但至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

五、了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发现,一切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规律。例如刚才讨论的问题,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这个守恒规律的?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2的第四~六自然段(约2分钟),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刚才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守恒量”叫做什么?(能量或机械能)

2222②当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一定高度时,我们赋予小球什么能?(势能)

③小球沿斜面A往下滚时高度在减小,它的势能守恒吗?怎样解释?沿斜面B往上滚时又怎样?(不守恒,势能在减小,但动能在增加。沿斜面B往上滚时,动能在减小,而势能在增加。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能量只是在转化来转化去,但并未丢失。)

六、联系生活实际与解题应用

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的例子是否向我们提示,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学生举例:„„

参考例子:游乐园中的海盗船,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船在摇摆时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演示:滚摆实验

教师: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发现,有了能量观念,在解决某些力学问题时,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七、重要探究点2——造成能量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个内容也是教材中没有提及的。但是,关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问题,学生通过初中学习是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学了动能定理后,有些学生会为功、能这些概念的抽象而感到头痛,所以在本节课内容不多的情况下,让学生讨论一下造成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原因,从而对“功是能量转化的原因”,直到后来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打下基础。再说,在接下来的一节课就要学习功的计算了,所以在本节课中,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有必要探究一下,“为什么要建立功的概念?”,至于负功问题可以留到下一节再考虑。

思考与讨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引入能量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势能和动能可以定量地量度吗?这个问题有难度,我们可以先搁置一下。但是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一下,造成势能和动能发出转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针对前面的例子或你自己刚刚举出的例子分析一下。

学生:初中学过,是因为有力(重力)做功。

教师:为什么有力做功能使势能和动能发出转化?仅凭对初中知识的记忆来研究高中问题是不够的,现在还是根据刚学的高中知识来一步一步地推理分析吧!

小组讨论:„„

学生A:是因为有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的作用,小球不会滚下来,势能就不会变。学生B:有重力作用不一定就能使小球的高度下降,例如小球放在水平面上。只有放在斜面上的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势能才会减小,同时动能增加。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C:小球不一定要放在斜面上,刚才实验中的摆球,其势能和动能也能相互转化。学生D: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时,势能也转化为动能。

学生归纳:当物体受到重力,而且造成物体的高度下降时(也就是有重力方向上的位移时),物体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也就是说,当重力有做功时,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很好!大家发现了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通过重力做功来实现。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推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快,它的动能怎样变化?势能是否减小?怎样解释?

学生E:动能增加,而势能不减小,是因为推力对物体做功,能量来源于施加推力的物体。

教师:看来,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可能是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的,也可能是通过其他力做功实现的,总之,为了定量地表示各种能量以及这些能量的转化情况,必须首先研究力以及力的做功情况,因此,我们下节就先来研究力做功的问题。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规律——守恒规律。这种守恒思想也是一种信念,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

2、大家还要知道,能量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能量守恒定律不仅在力学中适用,而且在物理学的其他部分,甚至在物理学之外的各个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所以本章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3、在总量守恒的前提下,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造成能量转化的原因是有力做功,因此下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功的问题。

第五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模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力势能、动能表达式是什么?动能定理表达式什么?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如图,试分析:

1、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2、哪些力对小球做功?

3、能量如何转化?

你还能举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二、进行新课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阅课本70页图7.8—3的问题,学生自主推导)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A处的机械能和B处的机械能相等. 引导1:请写出推导过程:(学生讨论推导)引导2:根据推导的结果用文字叙述应该是什么? 引导3: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 典型例题分析:

例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例题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下列情况下机械能是否守恒?(A.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物体以8m/s2在空中下落过程

C.物体作平抛运动过程

D.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在竖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练习: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只受重力时,物体机械能才守恒

例题

2、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倾角为θ.小球到达最底端的速度是多大? 引导1:请写出解答过程:

引导2:请你总结一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三、达标训练(学生练习)题在学案中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创新方案》课堂达标

思路:

下载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2《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沪科版必修2)

    4.2《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什么叫机械能守恒,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能从理论上分析自由落体的机械能守恒;会通......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范围内的具体体现,是能量守恒的特殊形式,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机械能守......

    历史必修2教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考点解读】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向 经济发展。 地域差别:北方以......

    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在离地面高h的地方,以v0的速度斜向上抛出一石块,v0的方向与水平成角,若空气阻力不计,求石块落至地面的速度大小.(看例题课......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共五则)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织金三中 王丹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过程与......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 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

    鸿门宴》教案(语文版必修2)

    《鸿门宴》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一、二段 【教学难点】同上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