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硝酸教学案例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策略
——以《氨气》一节教学为例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
张平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普通高中的常态课,我提前一周备好课。同时,通过平时学习的杜郎口、洋思、东卢中学的教学模式,我有很多体会,并致力于把这些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在魏宏聚教授《微格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在我校的第一次报告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如,什么才是有效的情景导入?
本案例以新课程《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中第二课时“氨气”内容为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针对问题,高校教学。以氨气泄漏为情境导入,设计问题,为整节课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为整节课铺下了一条线索,后续围绕此线索展开。
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案例主题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策略-以《氨气》教学案例为例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是一节常态下的课,课前,教室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振奋精神,顺利进行正常教学,我事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片断
1、【新课引入】
【视频】2008年11月01日凌晨2点多钟,松江区松汇路上一果品 冷库发生液氨气泄漏事故,由于抢险人员及时处理,近百户居民被紧 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距离现场还有二、三公里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 的一片,呛人的氨气扑面而来,令人窒息,厂区内寒气逼人。警察已 经封锁了现场,并在积极疏散围观人群。记者走到距离事故核心区几 百公尺的地方时,已经被氨气呛得眼泪直流、呼吸道也有一种灼热感。氨气是没有毒的,但高浓度氨气却有很强的腐蚀性。一名消防战士看 到脖子上挎着相机的记者后,塞给了一个口罩。但干口罩戴在脸上无 济于事。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 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抢险人员正戴着防毒面具在现场 排查泄漏点,并用水幕稀释空气中泄漏的氨气。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
【教师】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看完该报导后,你是否了解了一些有关氨气的内容?请讲讲氨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沸点和它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学生】报导中显示氨气为气体,可能溶于水,有气味,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果品冷库发生液氨气泄漏事故,厂区内寒气逼人,液氨可能是制冷剂。【教师】根据报导,你能否从中了解一些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生产厂家的余气能否随意排放?如不能,应如何进行处理? 【学生】氨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当然不能随意排放。报导中抢险人员用水幕稀释空气中泄漏的氨气说明氨气能溶于水也可能发生反应。可参照此法,将氨气通入水中进行处理。【教师】遇到氨气扩散的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学生】 报导中称:“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并报警。
【实物展示】接下来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一些学生兴奋地说,像夏天厕所的味道。这时气氛很活跃。片断2氨气和水的反应
【教师】 报导中称:“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并报警。氨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学生】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实验】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这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书上的“喷泉实验”。【学生】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
【讨论】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这里可以让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成功的关键进行总结,并且让学生设计实验:如何用更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开始学生没有思路,这时我拿出一只试管、水槽和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学生马上就有了灵感。有同学说,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有同学说,将矿泉水瓶收集满氨气,然后用注射器打入水,矿泉水瓶会瘪掉。接下来邀请学生演示这两个实验,学生感到很兴奋,学生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
【教师】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
情境导入是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
“导”在辞海中的释义是:引导、开导;启发;疏通。“问题导向学习”又称为“问题本位学习”或称“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材料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在课堂导入中,创设出与课本内容相对一致的课堂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思维调整到最佳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本案例以新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将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引入其中,为氨气的性质教学埋下了伏笔,并适时的结合材料和性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个新闻事件不仅可以引入新课,而且整个材料贯穿课的始终,做到了一料多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导入选材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中具体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往往会产生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造良好的环保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片断1。在学生看完发生在自已附近区域的时事报导后,教师引导提问氨气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学生们都能兴致勃勃地一一讨论回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轻松落实,环保意识的培养深入人心。
只有来自生活,来自科学、科技和社会实践的化学,才会使人产生共鸣,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描绘那些鲜活地发生在身边的有关化学的事例,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所在。
2、导入素材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与本节课内容关联度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能准确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能说出喷泉实验的原理,能说出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内容,在新闻素材中都有体现。如:颜色、气味、沸点、水溶性,能否污染。化学性质和处理氨气污染的方法,如:能否与水反应、水溶液呈什么性,如何消除氨气污染。遇到氨气扩散的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案例反思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职业。常教常新,才能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但是,有多少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重复着相同的过程,一本教案可用十年?这样的教师,埋没了多少人才?进入这个学校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每一堂课都不可能重新再来,每一堂课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精彩生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因此,课堂情境导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情境导入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但是,很多课堂的情境导入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导入形式单一,常用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为了导入而导入,与课堂内容关联度不大。如,导入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等等。我认为,情境导入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导入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
学生处于花样年华,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期望老师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见闻。因此导入要新颖。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期望能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导入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
2、导入情境围绕目标展开
高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所有的活动,脱离目标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
3、导入要有学生的广泛参与
学生广泛的参与,说明课堂情境导入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第二篇:《硝酸》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
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 结论 问题(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四、实验准备
浓硝酸、稀硫酸、铜片、锌片、铁片、铝片、木炭、烧杯、试管、滴管、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无色透明塑料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启发—掌握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三大强酸中的盐酸、硫酸我们已学过,今天来学习硝酸,硝酸除了具有酸性外,还有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性质,这些我们所不熟知的性质就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第三节 硝酸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硝酸(一瓶浓硝酸,一瓶稀硝酸)。
【板书】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要知道“发烟”硝酸及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三大强酸的物理特性。
【投影】右边表格
【实验】一位同学上台,通过实验(闻气味,打开瓶塞观雾,与水混合放热)总结、归纳。
【分析、总结】
硝酸
硫酸
盐酸
挥发性
(易)
(难)
(易)
沸点
(低)
(高)
(低)
【过渡】硝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 和。因为有,所以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书写】
【设问】从 来看,推测硝酸具有哪些性
质?
【质疑】浓硫酸能氧化Cu和C等,硝酸是否也可以?
【演示实验1-7】硝酸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产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讲述】Cu与浓、稀硝酸在常温下都可发生化学反应,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讨论、回答】
在 中,氮元素呈现其最高价态+5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硝酸具有氧化性。
【观察、回答】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硝酸的试管,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板书】2.强氧化性
【质疑】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说明了什么?
【演示Zn、Al、Fe分别与浓硝酸反应】(增加)将Zn片插入一盛有少量浓硝酸的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立即拿出。再将Al片、Fe片放入浓硝酸中。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物质的量变能引起物质的质变。
【观察、分析、回答】
无明显变化。像浓硫酸能使Al、Fe钝化一样,在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之钝化。
【讲解】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都可被硝酸氧化,由于硝酸浓度不同,被还原为NO2或NO。
【指导阅读】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的混合物,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阅读课本(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阅读、领悟】
【演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增加)
在烧杯里盛10mL浓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把一块烧红热的木炭浸入热的浓硝酸中。
【提示】观察加热浓硝酸和加入红热木炭后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3.不稳定性
【观察、回答】
加热浓硝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加入红热木炭后,木炭继续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分析、书写】
【讨论、总结】
①进一步证明硝酸有强氧化性。
②硝酸不稳定,分解。
【分析、讨论、回答】
可能有NO2产生,并溶于硝酸中。
【启发】有 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有什么物质?
【分析、讨论、回答】
【追问】硝酸应如何保存?
【强调】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在硝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为+5价,均为其最高价态,氧元素为-2价,又因为生成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因而有O2产生。
【回答】
隔热、隔光处
第三篇:硝酸化学教案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 结论 问题(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第四篇:硝酸的教学设计
内容及解析 内容:
1、硝酸的通性及特性。
2、硫酸的运用。
硝酸
教学设计
解析:1.浓硫酸的特性在高考中具有一席之地,故不可忽视;2.在高考中浓硫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的计算是常见题型。
目标及解析
目标:1.让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2.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实际运用。
解析:浓硫酸的特性主要包括:难挥发性、吸水性
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实验和实际结合一一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氮之后的一节,安排在本节从顺序上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分析:虽然该部分知识简单,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特别差,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理解透彻,掌握牢固,那么在上该部分知识时有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复习巩固。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因为这节内容主要以理论概念结合实验为主,讲述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防止部分学生思路落差。
教学过程
1、稀硝酸
问题一:硝酸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预习书本 生:⑴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师:就物理性质逐一分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问题二:学习了硝酸的物理性质,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硝酸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回忆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酸的通性
生: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作用
(3)与金属氧化物作用(4)与碱作用(5)与某些盐作用
问题三: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出硝酸的不稳定性 生:看书思考
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硝酸分解产生NO2,NO2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现黄色。
2、硝酸的不稳定性
师:请问硝酸如何保存? 生:避光保存
师:肯定并强调:密封保存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问题四:请分析下来两个方程式,说说表现了硝酸的什么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得出硝酸的强氧化性
Cu+4HNO3(浓)=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4HNO3(浓)+ C = CO2 + 4NO2 + 2H2O 生: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出硝酸表现出了氧化性
3、硝酸的氧化性
师:鼓励学生分析过程,强调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问题五:为什么都是铜和硝酸反应,为什么产物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硝酸的氧化性与它的浓度有关。生:分析产物的化合价,判断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师: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氧化性:浓HNO3 > 稀HNO3 问题五:浓硝酸用什么来盛装?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浓硫酸的盛装容器 生:可以用铁、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师: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Pt、Au等少数金属外)反应。那么请问是不是就没有能溶解Pt、Au的物质了?
生:Pt、Au不与硝酸反应,但能与王水反应。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氧化Pt、Au等极不活泼金属。
师:强调王水的记忆方法 : 王水:“三言(盐)一笑(硝)” 问题六:请问硝酸有什么用途? 设计意图:了解硝酸的工业运用
生: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燃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化学试剂。
师:带着学生分析 小结:
1、氧化性酸小结: 硝酸(浓或稀)、硫酸(浓)、次氯酸、王水(硝酸和盐酸)等,都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
2、易钝化物质小结: Mg、Al在空气中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Al、Fe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3、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硝酸的不稳定性(3)硝酸的强氧化性
第五篇: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北中学 王城 【】新教材所提供的实验装置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不易操作,浪费药品,现象有的不明显,再加上反应的产物有毒,尾气不易处理,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
做,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合作与探究的作用和效果。在符合独创性、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的要求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独特、巧妙,现象明显,效果显著,便于操作,推广为学生分组实验的装置。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教案,能充分发挥
实验教学效果,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互动性增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改、新课标落到实处。【】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是在元素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之后学习的 最后一族元素化合物,是元素化学知识网一根重要经线,通过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实验、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 物。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含氧酸。在教学大纲中硝酸的化学性质是C类要求。【】 :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类比浓的硫酸的强氧化性,掌握浓、稀硝酸的氧化性,能够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掌握硝酸的热不稳定性,写出其分解反应的方程 式。了解硝酸保存的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硝酸的反应原理。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 程和乐趣。通过类比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探究硝酸性质的相似性。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通过介绍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 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类比法 【】
1、多媒体投影 课件
2、改进的铜与硝酸反应分组实验装置及药品 注射器、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 简述:盐酸、硫酸激发学生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 的性质 学习本节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
引入新课 课的强烈不会也像盐酸、硫酸一样也有自身 的某些特性呢? 兴趣。第1页
提问: 1.浓硝酸、盐酸、硫酸状态
一、硝酸思考 回答 阅读激发学生如何? 的含量和课文交流讨论 强烈的求2.工业硝酸、盐酸、硫酸浓物理性质 知欲 度多大? 3.工业硝酸、盐酸、硫酸颜 色是? 4.浓硝酸、盐酸、硫酸挥发 如何? ……… 投影比较
用根据P图4-16原理改进装10
1二、硝酸的自己动手实验 培养置进行实验: 强氧化性 观察 讨论 评学生的实铜与浓硝酸反应(NO的制取及2探究浓硝价 验探究能尾气处理)NO的制取:在5ml2酸与铜的 力情感态的注射器中放入一小片铜,如反应 度与价值下图左所示,然后用温度计测观;一下浓硝酸温度,再吸入1ml 浓硝酸,利用向下排液收集NO2 气体,如下图中。观察气体的 颜色,溶液的颜色,反应后溶 液的温度。
观察 思考 回答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1)液面进入注射器,1、为什么此装置能用来制取现象具体慢慢上升,试管中培养学生NO? 2分析得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分析问题
2、温度计变化与反应速率变
实验结果()能力。化之间有何关系?这说明什么 原理?(2)溶液由无色变为绿
3、溶液和气体是什么颜色? 色,生成
4、产物是什么?(3)溶液温度升高(放
热)
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第2页
分析: 浓硝酸与铜发生装置 里发生如下反应:
1. 结合书本书写化学培养学生
1、浓硝酸方程式 解决问题与铜的反能力。应 2.处理:实验结束时,小心
向下排出注射器中的液体(不让气体逸出),然后吸 入适量NaOH溶液,小心震 荡即可。
2NO+ 2NaOH = NaNO+ NaNO+ 2 3 3 HO 2 从上面可知与能反思考;回答:通入 过渡 应,但不能被完全吸收转化为氧气 HNO,怎样可使NO完全转化为32 HNO? 3 用根据P图4-16原理改进装101 自己动手实验 通过 置进行实验: 探究稀硝观察 讨论 评实验培养
一、铜与稀硝酸反应(NO酸与铜的价 学生的科 的制取及尾气处理)反应 学探究能 在5ml的注射器中放入一力,让学生 小片铜,如下图左所示,在实验中 然后用温度计测一下稀硝掌握科学 酸温度,注射器先吸入少探究的方 量水排尽空气,再吸入1ml法,体验科 稀硝酸,利用向下排液收学探究的 集NO气体,如上图中。观过程,享受 察气体的颜色,溶液的颜探究的乐 色,反应后溶液的温度。趣。培养合 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 思考 回答 培养学生
1、为什么此装置能用来制取现象具体
1、液面进入注射器,慢分析问题NO? 分析得出慢上升,试管中有无色能力。
2、温度计变化与反应速率变
实验结果 气体产生()化之间有何关系?这说明什么 原理?
2、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溶液和气体是什么颜色? 生成
4、产物是什么?3
3、溶液温度升高(放热)反应速率加快 第3页
分析:
1、稀硝酸与铜发生装
置里发生如下反应:
2、稀硝酸结合书本书写化学方程培养学生与铜的反式 解决问题应 能力。
2、实验结束时,小心向下排 出注射器中的液体(不让气体 逸出),先吸入过量空气,然 后吸入适量NaOH溶液,小心 震荡即可。
NO+ NO+ 2NaOH = NaNO+ HO 2 2 2
3、钝化 浓HNO可使Fe、Al钝化 3 和浓HNO都具有强氧化稀HNO33过渡归纳了解 思考: 性年,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稀HNO和浓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3(除了金、铂等)浓HNO氧化3HNO的性质 3性比稀HNO强,不仅能与金属3NO,化合价变化1;稀2 反应还能与非金
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属反应 化合价变化3,所以说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
酸的氧化性强
4、浓硝酸思考 找规律 类推 与非金属的反应
S+6HNOHSO+6NO?3(浓)242 +2HO 2
P+5HNOHPO+5NO?3(浓)342 +HO 2 4HNO====4NO?+O?+2HO3222思考硝酸如何保存 培养知识
三、硝酸的 应用能力 不稳定性
四、硝酸工观看 思考 结合书本知感受科学业生产及 <<硝酸工业生产>> 识回答: 地使用化尾气对环<<硝酸工业生产流程>>
1、工业生产如何实现学物质的境影响 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意义.的
2、硝酸工业能发生那 些反应?写出工业上 制备硝酸的化学方 程式
3、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 成哪些影响? 第4页
工业制
1、讨论,培养学生催化剂 ?4NH+5O4NO+6HO 322? 法: 选几位代表发言。环境保护
2、方程式 意识,形成?2NO+O===2NO 22
3、形成酸雨 与自然友?3NO+HO===2HNO+NO?223对臭氧层破坏 好相处,促 形成光化学烟雾 进对可持 续发展的 正确认识 小结
练习投影练习练习巩固 落实
课后任务 培养学生以”硝酸全面素质 对化工的 影响”为 题写一篇 短文 投影练习
下列溶液:?BaCl溶液、?溴水、?AgNO溶液、?浓硝酸、?氯水、?稀23 硫酸,可以用无色玻璃滴瓶长期存放的是 A.?? B.?? C.?? D.?? 下列化学反应中,硝酸只表现了氧化性的是 A.3Cu+8HNO(稀)=3Cu(NO)+2NO?+4HO 3322 B.CuO+2 HNO(稀)=Cu(NO)+HO 33 22 C.C+4HNO(浓)=CO+4 NO?+2HO 3222 D.3Ag+4 HNO(稀)=3 Ag NO +NO? +2HO 332 右图装置可用于 A.加热NaHCO制CO 32 B.用Cu和稀HNO反应制NO 3 C.用NH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 水 43 D.用NaCl与浓HSO反应制HCl 24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铜跟浓硝酸反应?铜跟稀硝酸反 应;?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第5页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途径?>途径?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途径?>途径?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
38.4g铜与适量浓HNO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3(不考虑NO转化为NO),则反应消耗HNO的物质的量为 2243 A.1mol B.1.6mol C.2.2mol D.2.4mol
7、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u + HNO B.C + HNO C.CuO + HNO D.FeO + HNO 3333 硝酸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为(2)若铜有剩余,则临近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硫酸,现象为 原因是
9、若将12.8gCu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5.6L(STP)气体。则所消耗的HNO物质的量为多少?所得气体的平均式量为多少? 3 第6页 1 42 00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