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人生新篇章,演绎多彩辉煌梦
谱写人生新篇章,演绎多彩辉煌梦
开智英语学校
阳光学子,健康成长。5月31日下午,扶风伟思特学校300多名师生兴高采烈,载歌载舞,欢聚于学校多功能大厅,在嘹亮的队歌声中,拉开了庆典帷幕。
开幕式中,赵校长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向广大师生致词,对孩子们的节日表示问候和祝福,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这次大会扶风县教育局,扶风县政协,城关镇教育组及扶风县城关镇四家堡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和有关同志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会上,扶风县教育局付局长,城关镇教育组田专干,四家堡村党支部郭书记,村委会冯主任,八年级学生董家豪,六年级学生周宇豪的家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接收了陈伟力,饶雪静等多名新少先队员,表彰了校园十佳少先队员;随后,在悠扬欢快的乐曲声中,小演员们身着节日的盛装,用优美的歌声唱出了心中的无比喜悦,用欢快的舞蹈跳出了心中的喜怒哀乐,歌声舞声祝福声久久飘荡在校园上空,传递着伟思特师生动人的情谊。校鼓号队,拉拉队同学娴熟的表演也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文艺汇演活动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祝福六一好运第二乐章:一颗感恩的心;第三乐章:携手向明天)本次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有手语大合唱舞蹈(现代舞,民族舞,拉丁舞,街舞),独唱诗朗诵小品健美操哑剧等。其中的舞蹈《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手语《感恩的心》哑剧《请把垃圾送回家》等节目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中学部的同学们献计献策也精心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使活动锦上添花。小观众们个个兴高采烈,合着欢快的音乐,节拍声歌声掌声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鲜花与笑脸相映,歌声与笑声齐飞,整个大厅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最后,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的打分,评选出了本活动优秀节目班和优秀节目,优秀节目班为:三年级,六年级优秀节目为:舞蹈《数鸭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哑剧《请把垃圾送回家》大众健美操学校领导给获奖的班级和节目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此次活动既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艺术才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明天。
第二篇:道路运输谱写辉煌新篇章(模版)
道路运输谱写辉煌新篇章——四川道路运输行业60年变迁
60年看变
60年前全省60%的县不通汽车,大部分地区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全省仅有4000余辆汽车,且大多是拼凑起来的“万国牌”,车辆性能落后,运效极低。
截至2008年我省道路运输经营及相关业务经营业户32.2万户;营运客车8.1万辆,营运货车35.5万辆;从业人员逾百万,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蜀国多仙山。内陆大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路运输在全省综合运输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四川道路运输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过了风风雨雨,在全行业义无反顾、勇敢创新的探索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08年,我省道路运输经营及相关业务经营业户32.2万户;营运客车8.1万辆,营运货车35.5万辆;从业人员总计101万人,道路运输服务国民经济能力显著提高,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连接功能进一步增强,已基本形成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新局面,人民群众乘车难、出行难、运货难的状况得到根本缓解。
1949—1978年汽车从4000辆到6.05万辆
我省道路运输业眼前的辉煌让人振奋、喜悦,回眸60年前的情形,更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公路运输发展缓慢,全省60%的县不通汽车,大部分地区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全省仅有4000余辆汽车,且大多是拼凑起来的“万国牌”,车辆性能落后,运效极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公路运输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公路客货运输迅速发展。到1960年,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52万辆,完成社会客、货运量分别为1503万人次和1644万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2.1倍、77.3倍和42.8倍。
上世纪60、70年代,全省公路运输业有了更快的发展。1970年,全省民用机动车已达2.65万辆。其中,汽车2.59万辆,完成社会客、货运量2283万人次和2466万吨。到1978年,民用机动车发展到12.8万辆,其中汽车拥用量6.05万辆,比1949年分别增长25倍和11.3倍,社会客、货运量分别为7185万人次和4824万吨。
1978—2000年
道路运输承担新增客、货运量的95%和55%
忽如一夜春风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由此,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展开。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挺立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改革开放给四川公路运输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全省道路运输业面貌焕然一新。截至1997年初,重庆成立直辖市划出四川,全省民用机动车拥有量122.1万辆,其中汽车54.2万辆,比1978年分别增长8.5倍和8倍;完成社会客、货运量11.83亿人次和4.3亿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15.4倍和8.0倍;全行业拥有经营业户31.3万户,从业人员达88.2万人。公路运输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客运、货运、维修、搬运装卸、运输服务五大市场突飞猛进地发展,1996年驾驶员培训也纳入了交通行业管理。
“八五”期间,我省实施“一长一短一点”(超长客运、出租汽车客运、汽车站点建设)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九五”期间,为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客运市场,又提出并实施“三大
系统(跨省超长客运系统、直达快速客运系统、农村客运系统)发展战略。“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建立以外出务工人员疏运为主的跨省超长客运系统。1993—1997年,跨省超长客运共创营收10亿多元,其中,企业纯利润达1亿元以上。截至1998年底,全省已开通20个省(市、自治区)的跨省客运班车,省际客运班线发展到297条、1584班,最长的班线成都—伊宁单程达3445公里,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年疏运量近200万人次。1998年以后发展以高速公路为龙头的直达快速客运系统。直达快速客运以成都—重庆、成都—绵阳、内江—自贡高速公路为载体,实行高速公路客运经营权有偿使用和客运线路专营,并将一流的车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以及“航空式”优质文明服务引入公路运输。拓展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结点,站场为依托,干支相连,乡村相通的农村客运系统。目前,农村客运已成为新的运输经济增长点。
2000年以来,四川道路运输能力明显增长,全省道路客运量增长逾20倍,旅客周转量增长近22倍,道路货运量增长逾15倍,货物周转量增长逾36倍。道路运输在四川综合运输体系中独占鳌头,承担了社会新增客、货运量中的95%和55%。
2005年至今道路运输进入新时期
2005年以来,进入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新时期,客运市场的内涵不断丰富,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全省快速客运网络辐射到了18个市(州);以旅游包车为主、旅游班车为辅的旅游客运网络形成,旅游客运车辆发展到2563辆;跨省超长客运线路延伸到了24个省(区、市);出租汽车发展到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和142个县级城市,车辆达3.18万辆;农村客运车辆发展到2.62万辆,乡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到了99%和88%。
货运市场的外延逐步扩展,综合物流、快件运输、商品配送、汽车租赁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公铁、水陆联运等不断拓展,快运网络覆盖了全省100%的市(州)、70%的县,辐射全国22个省(区、市)。省内外44家运输企业开展了“四川大网小件快运”业务。近年来,大件运输异军突起。2006年顺利完成重量达439.4吨的三峡转轮运输任务,实现了我省大件运输企业承运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重量最重和外廓尺寸最宽的特大件货物的能力。
运输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汽车站场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全省共有等级汽车客运站273个。全省已累计完成10个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项目35个。县级车站累计建成273个,实现了全省181个县(市、区)都有一个新的县级车站;全省51%的乡镇新建了农村客运站,总数达2247个。初步形成以枢纽站为龙头,县级站为结点,农村客运站为补充的三级道路运输站场网络。运输辅助服务蓬勃发展。全省集整车销售、汽车维修、配件服务、信息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维修4S店发展到350家,机动车维修行业年维修量达1980万辆次。社会化、市场化的驾驶员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全省345所驾校培训驾驶员达84万人次。
运输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运输企业规模扩大,社会融资能力显著增强。45家客运企业和7家货运企业达到二级以上资质;一类维修企业发展到674家;一级驾驶培训学校发展到63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每年吸纳社会资金近80亿元,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75%。对外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外资企业发展到22家。车辆结构日趋合理,4.9万辆大中型客车中,中高级客车比例占总量的37%;35.5万辆货车中:集装箱专用车1200辆,大件货运牵引车1253辆,危险品运输车7564辆,厢式货车3.64万辆,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
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战备、应急运输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在信息传递、指挥调度、运输组织、部门协作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有效制度,应急运输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在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治理超限超载、抢运电煤、大件运输和春运、黄金周运输以及处置群体事件等历次重大运输保障中,道路运输都经受住了考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道路运输行业迅速行动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中,迅速调集客车近2万辆次,运送抗灾人员和转运受灾群众约110万人,调集货车4.6万辆次,运送救灾物资约47.3万吨,圆满完成了运输保障任务。
尾声
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在60年的风风雨雨中摸爬滚打、勇往直前,千千万万的道路运输工作者用汗水和辛劳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责任压肩,动力尤在。如今我们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随着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号召,四川道路运输行业正凝心聚力,为未来描绘一幅气势恢宏的蓝图。
第三篇:谱写中国梦扶贫新篇章
谱写中国梦扶贫新篇章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刘永富
——新年寄语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告别不平凡的2013年,中国扶贫开发事业阔步跨入新的一年。
2013年,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一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扶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并通过会议、文件等多种形式高位推动扶贫工作,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这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成为岁末重要的话题。全党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思路和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年,围绕创新机制、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工作力度普遍加大,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取得新的显著成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农村扶贫对象持续减少,重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超过全国农民人均增长水平。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中国梦绚丽的一幕。诚然,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扶贫从来都是攻坚克难。数十年扶贫开发,一路闯关夺隘。面对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放眼过去扶贫开发的丰硕成果,我们理当精神振奋;面对未来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我们尤需乘势而上。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稳步实施片区规划。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动员,巩固完善大扶贫格局,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更大合力。
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意见》,重学习增强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激发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抓重点推进落实,跳出扶贫抓扶贫,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使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得实惠,防止浮在面上,搞形式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扶贫队伍的执行能力;加强宣传工作,凝聚正能量,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今正如地平线上跳动的朝阳,喷薄而出。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共同富裕,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们扶贫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扶贫改革创新的各项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谱写中国梦的扶贫新篇章!
第四篇:辉煌历程三十载谱写发展新篇章
辉煌历程三十载谱写发展新篇章
——水塔街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回顾
尧都区水塔街办事处位于临汾市区西北,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5866户居民,常住人口19032人,流动人口18000余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脚步,水塔街这片热土在3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社区经济、社区服务、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社区党建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水塔街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商业兴旺,学校云集,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水塔街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30年,也是社区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一、立足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水塔街办事处辖区内有龙潭、水塔和阳光三个社区。这三个社区的纯居民,大都是原鼓楼北村委会的村民,他们依靠城边的土地种植蔬菜、在集体企业务工、在城里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居民可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到了2005年,市政府把仅有的500余亩滩涂地也征收了;原来集体的几家企业也因环境综合整治关闭了。居民的经济收入成了困扰办事处和社区干部的一大难题。办事处党委在经过调查研究、多方论证之后,决定充分发挥水
1塔街独特的地理优势,引导广大居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办事处辖区内有临汾一中、平阳中学等7所学校,各县市的有很多优秀学生慕名到这里学习深造。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在学校周围租赁房屋,陪伴孩子读书上学。我们利用这个独有的条件和优势,引导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房屋租赁,为学生提供饮食、洗浴、课外辅导等服务。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陪读经济”现象。去年,临汾晚报曾以整版篇幅进行过报道。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辖区内纯居民当中有80%开展房屋租赁,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以上。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了更好地在辖区内发展好以房屋租赁为主导产业的社区经济,成立了水塔街办事处房屋租赁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规范管理。现在,房屋租赁户已经开始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初具规模的房屋租赁户已经达到20余户,由此带动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课外辅导等行业也加快发展,广大居民自主就业的比例随之不断提高。
二、高度关注民生,搞好社区服务
在改革开放初期,水塔街还没有成立街道办事处,只是一个城中村。到了80年代中后期才成立了办事处,后来发展成了11个居委会。那时的办事处和居委会负责户口管理、婚姻登记、优军优抚、环境卫生等政府交办的各种社会管理工作,社区服务还是个很生疏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路子,2001年底至2002年5月,根据单位型、地缘型、纯居型特点,把原来的11个居委会合并为3个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党委为社区居民开展了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困难救助、社区医疗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美化生活环境等多项社区服务。有条件的居委会还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比如,龙潭社区居委会,近几年来,投资100余万元,购买图书、健身器材,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娱乐服务,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各种福利,向困难户提供各种生活救助,等等。
三、坚持科学发展,抓好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水塔街辖区内的纯居民已经由原来的村民变成了城市居民,社会身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许多“单位人”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了社区居民的行列,社区内居民成分变得复杂了。广大居民的诉求和需求也越来越多了,最为突出是对生活环境的诉求和需求。近几年来,办事处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各种内容的城市建设工作。从2005年至今,办事处和社区的广大干部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对城市街巷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改造,对城市居民进行集中供暖,对大街小巷、居民小区、辖区单位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现在,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居民小区或者单位的办公区内,工作和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了调动各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办事处每年都
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活动涉及环境卫生、平安稳定等多方面的内容。每年到了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奖励、惩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始终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大于天。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八十年代,办事处辖区内只有有几家国营企业和几家村办企业。现在各种餐馆、商店、旅社等经营性场所骤然增多,监管难度增大。我们牢牢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把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这几年,办事处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安全监督。为了及时地掌握安全生产信息,办事处实行了主干轮流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主干值班,随时掌握安全生产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随时处理。特别是每年的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或者在中央、省、市、区有重大活动时,就重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检查。进行安全生产排查、检查、处理,这已是办事处日常工作的常态了。几年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办事处辖区内没有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五、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最小单位,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集体企业破产,私营企业发展,个体经营繁荣,进入社区的许多单位、经营
户、居民户,成分变得复杂、利益诉求增加、矛盾纠纷加剧,社区稳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几年来,办事处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切实维护辖区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拓宽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了办事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了办事处主干、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办事处、社区、单位、居民小区信访信息网络,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健全了“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几年,我们社区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邻里纠纷、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都进行了妥善处置,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六、抓好党建工作,提高执政能力
多年来,办事处党委一直把建设好社区党支部,加强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社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作为党委工作的重点,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我们切实加强对社区干部监督
管理力度,严格用党员干部的标准衡量他们的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用党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切实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办事处领导班子发展社区经济社会的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辖区范围内每个党支部每年开展的“两定一查三评”工作,办事处都要严格把关,“两定”内容都必须有新的内容,都必须是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是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龙潭社区党支部狠抓落实,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支部。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如今的水塔人踌躇满志,锐意进取,已经踏上新的征程,抒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第五篇:用青春谱写多彩人生
用青春谱写多彩人生
——记汨罗市新塘乡漂亮宝贝幼儿园园长 黄丹 黄丹,1977年出生,大学专科,从事教育16年,一直倾注于幼儿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凭借着对教育事业满腔热血和不懈追求,她白手起家建起新塘第一所幼儿园——漂亮宝贝幼儿园。把新塘的幼儿园教育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壮大,如今已是江北地区最有名的一所二星级幼儿园。
走进漂亮宝贝幼儿园,就象走进一个美丽的大庄园,一栋栋整齐的建筑,一行行茂盛的树木,一片片稚嫩的草地,一簇簇美丽的鲜花,无不让你赏心悦目;一件件大型玩具,一张张夸张可爱的卡通,一幅幅雅致的装饰图画,又仿佛让你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
在明亮整洁的会议室,到处挂满了“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市民办教育先进个人”、“市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等荣誉奖牌。
一、春风化雨培桃李
96年,年仅18岁的黄丹刚从学校毕业,带着对幼教事业的憧憬,她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学校——赤卫小学,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走向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她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幼小的肩膀是那样的沉甸,从此在她的心里便深深埋下了扎根农村为幼教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壮志。
幼师的工作繁琐而辛苦,从走向讲台的那一刻,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和家长们期望的目光,她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纯朴的愿望,决心成为一名孩子喜欢和家长满意的教师。她虚心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备 课、上课、自制教玩具、写教学反思,一丝不苟,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这一干便是八年,八年里,凭借自己对工作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她多次代表乡参加过教学竞赛,并累累获奖,特别在98、99年连续两年她辅导的幼儿舞蹈节目在市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然而,面对着乡村小学简陋的教学环境,简单的幼儿玩具,陈旧的教学理念,的确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靠单一的学前班教育是不够的,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幼儿园。
二、润物无声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变目标为现实,她艰难的迈出了第一步。“有心人做有心事”,通过多次考察,咨询,她了解到乡畜牧站的房屋是空着的,无论是地理位置,人文环境,都符合办幼儿园的标准,说干就干,在老公的帮助下,她迅速地把整个畜牧站承租下来,为了节省资金,她和老公一起自己设计,自己购买装潢材料,自己动手拌和水泥沙浆,经过一个多月漫长的装修,2003年正月,幼儿园顺利开园了,并取名为新塘乡漂亮宝贝幼儿园。开园之前,她最担心的是生源问题,因为新塘乡地域偏远,交通信息不够发达,人文素质跟不上,特别是遇到新鲜事物,老百姓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于是她亲自骑着摩托车,走家窜户,一个一个的向家长灌输幼儿园办园理念及适龄儿童接受前学教育的必要性。一个多月时间,她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摔倒,然后又一次次站起来,她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终于“工夫不负 有心人”,开园第一天,就招收了近八十名幼儿,看到满园欢声笑语的孩子,听着一声声清脆的童音,望着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漂亮宝贝幼儿园这个名字做大做响。一晃三年过去了,幼儿园规模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多,她深深感觉到,无论是园内硬件建设,设备设施,还是环境美化,还远远不够孩子的健康发展,于是,2005年下半年,她又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新塘建造一所正规化的幼儿园。
三、与时俱进写春秋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在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百般周折,终于找到了建造幼儿园的地址,那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记得那是一个阴雨天,她独自站在那片荒地跟前,泪水和雨水,从内心深处让她感到浑身透凉,她深深感到创业的艰辛,但敢于创业的人是应该不畏艰难的,2006年新园建设终于破土动工,从选址到办手续,从蓝图的设计,到房屋建造,从装修到环境布置,从幼师的培训到幼儿的招生等等,几次累得她住进了医院;其中的酸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白手起家,为了筹划建园资金,她几乎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求尽了各方神圣,终于贷到了60万元现款。一年下来,工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正月,耗资近一百万元的“新塘乡漂亮宝贝幼儿园”新园终于如期开园了。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早晨,伴着小鸟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漂亮宝贝幼儿园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一个好的开端不容易,但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更难。随着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幼儿园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一所新建幼儿园,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壮大?这是摆在她面前的又一难题。为了把幼儿园做得更强更大,向着正规化、现代化的教办学模式迈进,她有了自己的思想。
首先是努力学习,明确办园方向;健全属于本幼儿园的管理机制。黄丹园长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断规范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努力优化幼儿园常规管理,坚持内部层层管理和密切家园联系的“无缝对接”管理网络。与全园员工之间切实做到通力协作,勤政廉洁,扎实高效,并对各岗位进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常抓不懈。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因为管理环环紧扣,幼儿园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社会声誉逐年提升,幼儿园入园就读率逐期增加。
其次是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必要因素。她积极倡导一讲奉献,二讲创造性开展工作,三讲团队协助的三讲精神,并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学习与交流,坚持从自身做起,并带动全员幼师到各级各类学校进修,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课程研究方面的大胆尝试,使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完全走出了传统模式的教学。
第三是努力创设优良环境。从办园开始,黄丹园长便一直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今年她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办园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投资近十万余元,建起了一栋阴雨活动室和花园式户外活动场地,班班新添置了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电子琴等。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 儿童化,进一步拓展了活动的空间;把幼儿园真正办成孩子们心中的乐园。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2010年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新塘漂亮宝贝幼儿园在汨罗市首轮星级评估中,评为汨罗市二星级幼儿园(全市仅三所)。
四、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时间就象一支飞行的小鸟,漂亮宝贝幼儿园在它的翼下幸福欢乐的度过了八年艰苦的岁月。八年来,漂亮宝贝幼儿园以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理解。并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2007~2010年幼儿园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卫生保健先进单位”,2008年,漂亮宝贝幼儿园被评为“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岳阳市人大.政协若干领导在市教育局仇喻局长的陪同下视察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12月黄丹园长被评为市“民办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10月汨罗市人大何主任在教育局仇喻局长的陪同下来幼儿园调研,对幼儿园“无缝对接”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好评,同年,幼儿园再次被评为“汨罗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在汨罗市首轮幼儿园星级评估中被评为“汨罗市二星级幼儿园”。2011年4月,岳阳县幼儿教育考察团一行八十余人专程来幼儿园调研,并赠送了“一流办学,幼教楷模”的牌匾。2011年10月,黄丹园长被评为“岳阳市民办教育先进个人”。
也许这些荣誉算不了什么,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她崇高的人生价值!创业的天空,并非总是一派晴朗,创业的路途,并非没有坎坷崎 岖,黄丹用女性的细腻.聪慧.胆识以及顽强的奋斗精神,谱写和创造了她人生中最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