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壶趣——教学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壶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欣赏茶壶这一民间工艺品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能用泥巴塑造出造型各异的茶壶。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茶壶的结构特征,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茶壶。
2、难点: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装设茶壶,表现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教师:一些茶具,超轻泥,多媒体课件。
2、学生:塑料垫板、超轻泥。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导入 ① 出示实物茶壶
师:茶壶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生:(泡茶喝水)
师:说的对,茶壶同学们熟悉,可是茶壶在我们国家,不仅仅是喝水用的,它有它的文化!③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小茶壶的世界,感受茶壶文化的魅力!出示课题《 茶趣》(板书1)
<设计说明>
利用实物的展示,给同学们一个直观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探究学习:
1、了解茶壶的结构
出示图片: 看一看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图片里是大型的茶壶图案)生:壶身、壶嘴等。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茶壶有壶身,壶嘴、壶盖、壶柄四个部分组成(媒体演示)
2、根据壶柄造型给茶壶分类 侧提型:出示图片 提梁型: 出示图片 飞天型:出示图片
3、认识茶壶的造型
出示图片:找一找茶壶有哪些造型?(图片里有多种茶壶的形状)生:正方形、圆形等。
师:同学们说了些,现在老师补充完整。茶壶造型一般分为几何形、仿真器、提梁器、筋纹器。(媒体演示,老师讲解)
几何形 仿真器 提梁器 筋纹器
4、装饰茶壶
茶铭装饰 图案装饰 色块装饰
5、小组讨论
小组里说一说,如是你有一团泥巴怎样做?它的顺序怎样? ①
生:搓圆球,捏,把壶身做好再添加壶嘴等。
②
师:同学们说了,那到底怎样,请看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录像(老师事先已拍的制作过程))
③
小结:搓泥球、捏出造型,加上壶嘴和壶柄,壶盖,(板书2)
<设计说明>
通过探究学习——看一看茶壶构造,找一找茶壶造型,说一说茶壶制作,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茶壶的文化及特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降低作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部分 创造学习(1)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欣赏这些精美各异的茶壶,想不想过把瘾,那现在就可以行动,不过在制作之前有些问题要知道,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想想老师在这些茶壶中为什么用红线划出壶嘴壶口相平或略高。(媒体演示)小结:防止壶里的水溢出
(2)启发联想:(做茶壶的要点知道了,还不能制作,老师还有一点提示,再看看茶壶,像什们?像人是不是,它的壶嘴像……)
生:(壶嘴像鼻子,壶盖像小帽子,壶柄叉着腰)(3)小试身手:学生创作(图片滚动,古筝音乐)
(4)基本作业要求:1、造型各异 2、色彩鲜艳(板书3)
3、装饰茶壶(拓展)(1)对比欣赏
师:刚才我们动手动脑创作了茶壶造型,非常好,茶壶做好了,如果现在和大师作品比较一下,我们的茶壶表面少了什么? 生:(不漂亮,少了图案)师:(有了图案,茶壶怎样?)生:(漂亮)(2)大显身手(图片滚动,古筝音乐)
师:现在就动手来装饰你们的茶壶,让它美丽起来。(3)发展作业要求: 使用线条或图案装饰 <设计说明>
创作学习,是这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易学、易懂、易做。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中了解茶壶的特点和文化魅力。在动手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来塑造茶壶,并根据自己能力装饰美化茶壶,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自主创造、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评价
1、作品展示(播放优美的我是一只小茶壶歌曲)
生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
2、学生自主欣赏评价(放上五角星)
A、趣味星
B、创意星 C、美丽星 D、色彩星 学生作品: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是评论阶段,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评价,让学生在一种悠闲的氛围中来欣赏美和感受美。在优美的歌曲声中,学生放上五角星,找出自己以及他人作品的精彩之处,互相交流体会和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再一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设计分析】
1、选材分析
茶趣教学设计的理由:
一把看似简单的茶壶却烙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壶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它还是一种祖国艺术文化。本课以壶为对象,在对学生进行泥塑方面训练的同时,既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又提高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美术五年级下造型广场这一单元中,有包和代教学设计,是用陶泥作为材料,让学生学习,依据这课,我认为,陶泥在色彩上单调,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儿童的世界是多彩的。还有在创作内容上还可以丰富,比如用超轻泥来让学生学做小茶壶,它的特点有色彩,延展性好,不用哄立竿见影。能拿着自己作品欣赏,是再好不过的。小茶壶比包和代更有意义。茶壶是生活的中的物,也是中国的文化,若是在造型上让学生随意创造,同时渗透民族文化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动手动脑,培养创造,同时热爱和继承发展文化。所以造型广场这一单元里可以拓展《小茶壶的世界》
2、学生分析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童年都是美好的,它天真无暇,充满乐趣,出于对童年的怀念,玩起了泥巴。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开始了解生活和社会。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好赞赏,泥巴对学生来说是最轻松愉快,一团泥巴捏出形状就是成功,为此学生自主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都应是一种探索,一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因此,我们应该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创设每一个环节的,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主创新,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环境,采用有效地教学策略培养着学生的能力,如在《小茶壶的世界》一课,在欣赏图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特点、形状,观察比较,还启发他们看茶壶像什么,联想它们与人和动物等其它物体相似之处。思维的缺口被打开后,学生的创作思维异常的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所观察到的及所联系到的:把茶壶与人联系起来,壶盖也成了小帽子;由壶嘴想到了鼻子……。有了这样的启发引导,孩子们便在观察中大胆想象,塑造了一个个奇异的童话世界。如大象壶,海宝壶,双龙壶,兔子壶、舞蹈壶……。教学中的引入犹如发酵粉,使学生想象的细胞迅速膨胀,使他们有意识地把不同形状的物体连在一起,创造出崭新的形象。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美术第四课《壶趣》说课稿
第四课 壶趣 说课稿
碾子镇中心小学
邓翠萍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的这课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四课的第一课时。课本14和15页。
2、教学目标:
(1)、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2)、尝试运用中国画中字与画结合的构图方式画壶。(3)、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
3、教学重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4、教学难点:运用中国画中字与画结合的构图方式画壶。
二、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材料。
三、说教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讲授茶文化导入:茶文化和壶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代通《茶经》懂茶道的文人喝茶是很有讲究的,好茶要用好壶沏,中国的壶文化源远流长,你对壶文化有多少了解呢?
其次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壶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造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欣赏:
(1)引导学生欣赏画家齐白石、吴昌硕、朱建新画的壶。(2)总结:吴昌硕的画风格独特,多辅以长题,构图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画壶时中锋行笔,流畅生动,画面纯真朴素,真诚天然。第四步 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画,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采用多种方法和墨色浓淡表现壶的不同形状。以壶为主,文字或其他物品为辅,注意形状大小、线条疏密变化,构图美观大方。
第五步 创造表现
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以壶为主的中国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六步 作品评价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五、说板书设计:
壶盖
壶 壶把
作画的画纸
壶身 壶嘴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 年级 1-6 班
课 题
3、《遥远的地平线》
美术 学科
第 3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型 主备人
6号选手
张紫皓
总 4 课时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 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 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 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 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教 学 过 程
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 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 2 分钟)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 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 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2)作业讲评。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 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 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 2-3 个。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 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 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 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 境。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 一些。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 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 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 2-3 个同学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 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 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 面物体的前后空间,3、拓展: 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 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 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 瞧!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 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第五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王朋春
一、指导思想
美术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该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在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的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已经不具备儿童性的绘画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童趣,没有想象力。
2、从掌握知识情况分析与措施:
这次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四、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招贴画和广告。学习习近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有规律变化,画出形或色的作品。
(二)难点: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并能设计简单作品。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成就,了解中国历史画,提高欣赏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六、教学措施
1、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
4、利用班级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七、评价工作安排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期末组织测试,平时重点考察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指标与权重:
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占30% 2.学习态度(工具的准备)占20% 3.期末测试占50%
八、教学进度 课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2 课时 第二课 俯仰之间 2 课时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1 课时 第四课 壶 趣 1 课时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瓶花与水果 1 唱大戏 1 标签与品牌 1 发现美丽 1 图画书 1 巧用肌理 1 吉祥宝贝 1 走向明天 1 考核检测 2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