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用线条表现 (初中美术教案)
第4课用线条表现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把握新课标中提倡美术教育向多元化功能转化的指导思想,创设愉快、合作、探索、创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线条”打交道,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语汇,也是人类利用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从原始美术中,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的祖先用最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世界,在儿童美术、民间美术作品中极富表现力、装饰味浓厚的线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线条被提炼为程式化的造型语言,成为学习国画的基本功之一。在西方,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等著名画家都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过探索与研究。《用线条表现》一课,主要阐述了线条的形态,组合形式和对线的感受,并通过大量的范图、示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分析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尝试利用线条描绘不同的物体并进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对象分析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有了一定的美术的知识,但在接触素描这一画种时,对于光与影,物体的面、色、形、体之间的关系等常常难以接受或理解,他们还停留在以线造型的思路上,或者说他们还不理解线是从何而来,线与面是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已经对什么样的物体会带来线的感觉,线条有什么变化等内容有所了解,如果初中学习美术在内容没有突破,深度、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学生则易失去探索的兴趣。
由于所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刚结束小学的学习,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少年的抽象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做支柱。所以教师应把握好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运用形象直观的视听信息,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线条这一抽象的概念及线条的各种特性。
四、设计思路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为:以教材为基本结构框架,对所学内容进行添加和整理,使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上能够简单了解线条是人类用来表现自己看到的物象的工具,体会分析不同形态、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利用线条这一工具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还可以简单加入对东西方绘画不同之处的简单介绍。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导入阶段引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练习,然后体会感悟,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用线条来表现。
五、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用来表现自己感受的造型工具。2.欣赏理解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组合规律的线条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3.尝试巧妙运用不同特征的线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六、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多幅经过挑选的线感明确的美术作品、立方体模型、录音机与几段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磁带。
七、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阶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多幅精选的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有国画山水,线描人物,有西方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
提问:
①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什么技法表现对象的?
答:主要用线条来进行表现的,有的是用勾画轮廓的方法,有的是用线条的组合表现物体的形状与质感。
②我们看到这些作品画得很生动,线条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要问大家一个平时可能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们生活中有线条吗?
——引导学生在身边的事物、印象中找线条,学生会说桌椅的边棱处是线条,电线是线条,头发、毛线„„都是线条。教师耐心等待学生说完,问,这些东西真的是线条吗?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桌椅的边缘,它是线条吗?学生们会仔细的趴近去看,有的同学会发现它也是一个面,转折很快、极狭窄的面。教师继续引导:电线是线吗?谁都知道电线拿在手中是圆的有体积的,头发是线条吗?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它也同电线一样。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想到生活中并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认为的线条。那么,什么是线条呢?我们平时运用自如,甚至必不可少的线条是从哪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下研究。(出课题:用线条表现)
3.探索研究阶段
①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同学会很容易画成。
那么,我们刚才经过寻找,已经知道生活中没有线条,同样,这个立方体也没有线条,为什么他很迅速就用线勾画出这个物体的轮廓呢?教师用课件展示一幅照片,动画很迅速的在照片上用线条勾出景物轮廓。原来,线条是人类大脑对现实物象的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教师进一步讲解:就象说话一样,人类想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人交流,就创造了语言,人类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创造了一种简便利用的造型工具——线条。(出字幕: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②经过多年的运用和探索,线条已成为我们美术语言中最古老、最简便的造型语言,小孩子也会拿起笔来画一个圆,代表自己眼中的太阳。那么,我们来给线条分分类,想想、试试我们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线条.(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折线)③请同学们看书第10页,读课文。课件展示需思考的问题: 线条有什么变化?浓淡、曲直、刚柔、粗细„„。
A、线条有什么作用?表达情感、限定轮廓、描绘阴影、表达情感„„等。B、三幅中国画作品与凡·高的《有柏树和小麦的田野》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区别,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中国画中的线条每一条本身就具有顿挫、起伏的动态美感,凡·高的作品中多通过线条的组合来实现想描绘的景物。简单介绍11页右上角小资料“十八描”的内容。④有的同学会说:我们会用线条画具体的事物,会用线条描绘阴影,如何用线条表达情感呢?下面,我将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新奇的体验,我要放几段音乐,同学们先准备几支粗细不同的笔,然后在听的同时,把你当时对音乐的感受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你的手要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顿挫、疾缓。(教师放音乐《二泉映月》《卡萨布兰卡》《好汉歌》的片断)。音乐停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换所画的线条,并进行评价。教师应指出这些线条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却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
⑤看书12页,体会画面触感,说出与线条的哪些因素相关。
⑥12页下方,将你对线条的感受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并说出为什么。⑦小金鱼是什么样子呢?轻松休闲的在水里游来游去。鲨鱼是什么样子?威武的充满侵略性的动物。
请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小金鱼和鲨鱼。力求表现你对它们的不同感觉。完成后对照13页下角的自我评价部分进行自评。
4.小结
我们这节课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研究了线条是从何而来,有什么变化、作用,又体会了用线条表达对音乐与情感的感受。我们对线条这种简便的造型工具又加深了了解。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用线条更加熟练的创造出美丽的图画。
八、课后总结
在上课前曾经很是犹豫,因为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说明线条是人类创造的造型语言,讲的太专业化大部分学生会不会难以接受,对线条的感受与表达学生能理解得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试讲,事后学生的反映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对教学目标中前两条所涉及的知识基本掌握,对用线条尝试表达部分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好,有的学生手绘能力稍差,学生反应想画但画不出来。经过总结,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他们的领悟力与接受力很强,教师应大胆的进行教学设计,从各个角度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二篇:第4课用线条表现
第4课用线条表现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把握新课标中提倡美术教育向多元化功能转化的指导思想,创设愉快、合作、探索、创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线条”打交道,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语汇,也是人类利用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从原始美术中,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的祖先用最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世界,在儿童美术、民间美术作品中极富表现力、装饰味浓厚的线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线条被提炼为程式化的造型语言,成为学习国画的基本功之一。在西方,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等著名画家都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过探索与研究。《用线条表现》一课,主要阐述了线条的形态,组合形式和对线的感受,并通过大量的范图、示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分析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尝试利用线条描绘不同的物体并进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对象分析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有了一定的美术的知识,但在接触素描这一画种时,对于光与影,物体的面、色、形、体之间的关系等常常难以接受或理解,他们还停留在以线造型的思路上,或者说他们还不理解线是从何而来,线与面是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已经对什么样的物体会带来线的感觉,线条有什么变化等内容有所了解,如果初中学习美术在内容没有突破,深度、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学生则易失去探索的兴趣。
由于所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刚结束小学的学习,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少年的抽象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做支柱。所以教师应把握好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运用形象直观的视听信息,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线条这一抽象的概念及线条的各种特性。
四、设计思路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为:以教材为基本结构框架,对所学内容进行添加和整理,使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上能够简单了解线条是人类用来表现自己看到的物象的工具,体会分析不同形态、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利用线条这一工具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还可以简单加入对东西方绘画不同之处的简单介绍。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导入阶段引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练习,然后体会感悟,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用线条来表现。
五、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用来表现自己感受的造型工具。2.欣赏理解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组合规律的线条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3.尝试巧妙运用不同特征的线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六、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多幅经过挑选的线感明确的美术作品、立方体模型、录音机与几段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磁带。
七、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阶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多幅精选的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有国画山水,线描人物,有西方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
提问:
①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什么技法表现对象的?
答:主要用线条来进行表现的,有的是用勾画轮廓的方法,有的是用线条的组合表现物体的形状与质感。
②我们看到这些作品画得很生动,线条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要问大家一个平时可能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们生活中有线条吗?
——引导学生在身边的事物、印象中找线条,学生会说桌椅的边棱处是线条,电线是线条,头发、毛线„„都是线条。教师耐心等待学生说完,问,这些东西真的是线条吗?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桌椅的边缘,它是线条吗?学生们会仔细的趴近去看,有的同学会发现它也是一个面,转折很快、极狭窄的面。教师继续引导:电线是线吗?谁都知道电线拿在手中是圆的有体积的,头发是线条吗?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它也同电线一样。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想到生活中并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认为的线条。那么,什么是线条呢?我们平时运用自如,甚至必不可少的线条是从哪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下研究。(出课题:用线条表现)
3.探索研究阶段
①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同学会很容易画成。
那么,我们刚才经过寻找,已经知道生活中没有线条,同样,这个立方体也没有线条,为什么他很迅速就用线勾画出这个物体的轮廓呢?教师用课件展示一幅照片,动画很迅速的在照片上用线条勾出景物轮廓。原来,线条是人类大脑对现实物象的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教师进一步讲解:就象说话一样,人类想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人交流,就创造了语言,人类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创造了一种简便利用的造型工具——线条。(出字幕: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②经过多年的运用和探索,线条已成为我们美术语言中最古老、最简便的造型语言,小孩子也会拿起笔来画一个圆,代表自己眼中的太阳。那么,我们来给线条分分类,想想、试试我们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线条.(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折线)③请同学们看书第10页,读课文。课件展示需思考的问题: 线条有什么变化?浓淡、曲直、刚柔、粗细„„。
A、线条有什么作用?表达情感、限定轮廓、描绘阴影、表达情感„„等。B、三幅中国画作品与凡·高的《有柏树和小麦的田野》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区别,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中国画中的线条每一条本身就具有顿挫、起伏的动态美感,凡·高的作品中多通过线条的组合来实现想描绘的景物。简单介绍11页右上角小资料“十八描”的内容。
第三篇:美术教案《用线条表现》
美术教案《用线条表现》
课 题
用线条表现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够感受、体验线条的不同形态、质感与组合形式,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2过程方法 能用语言表达经典艺术作品中画家是如何利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特征的
3情感态度 提高对美术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1欣赏理解不同形式,不同质感,不同规律组合的线条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尝试运用不同特征的线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在以前的美术知识中,我们了解了绘画是运用点、线、面、空间和色彩等艺术语言塑造物体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今天我们一起重点学习绘画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的。用线条表现。板书
线条 : 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生活。文学艺术,感受线条表现的魅力。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线条的魅力,体会自然中的物象所具有的线感。出示图片,海平线,地平线,树林山坡、海螺河流„„。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形态的线,引导学生描述线条的特征及感受并在黑板画下来。
作业展示分析: 教师小结
这些图片我们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竟然创造出如此多的优美而生动的线条,让我们走进生活中看一下智慧的人们如何运用线条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2 出示课件,在生活中,纪念碑、鸟巢。检察院,楼梯的图片„„。
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的建筑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高耸挺拔的纪念碑,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让人肃然起敬。富有个性的鸟巢给于我们简括,挺拔的一种力度美和时尚感。检察院的建筑给人公正公平的法律的威严。旋转的楼梯运用多种线条的组合更富于视觉欣赏„﹙身边的一幅图片欣赏﹚
学生描述观察感受:教师分析并总结。﹙线条基本形态的性格及其情感。﹚ 线条的基本形态的性格和情感特征
水平线 开阔,平稳,稳定,肯定 广阔 宁静感 垂直线 高耸,硬直,庄重,庄严 升腾 挺拔感 斜线动感,不安定,刺激 危急 空间变化感 线条的基本形态的性格和情感特征 自由曲线 放松个性,时尚,随意 几何曲线 优雅,柔软,动感
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在音乐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出示课件
梁祝和赛马的音乐片段 学生尝试画出线条感受,在文学中感受线条的魅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小活动鲨鱼与金鱼 :通过这组图片的强烈对比,再次体现线条具有的思想和情感性。鲨鱼的强悍,流线型的身体,具有杀伤力的锯齿状的牙齿,像尖刀的背鳍。与金鱼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体现线条的性格魅力。赏析中外画作感受线条的艺术生命力。
东西方画家都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过探索与研究。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去感受一下艺术家是如何驾驭线条,来抒发感情的。
同学们感受到线条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是一种可以与人交流的艺术语言。它作为最基础的,最单纯,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广泛使用。学生欣赏,试着描述自己对画中线条的感受,三、课堂小结
大家在这节课中的收获是什么呢?﹙学生复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种新的美术语言,用线条的表现,再现我们看到的事物,课堂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握了这一原则。本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以活动教学为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学生表现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到黑板画出线条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运用对比的观察方法,为学生充分的感受线条的表现力,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顾虑,使学生敢想敢说。学生在古诗词中寻找线条之一环节中,我的初衷是让学生体会线条的情感,学生的作业效果不是很好,线条的运用不是很熟练,所以表现小金鱼和鲨鱼线条的不同就没有要求动笔画,这样难度就降低了,学生能够再充分感受一下课件中的线条,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第4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三、新授
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鸟的变化图案》、《巢中的母子俩》、《热带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作画步骤:
(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设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展示:
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4课 前前后后 彩石镇大龙小学 康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其实是要让学生建立绘画的空间感。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进行实物拼摆来感受视觉变化,了解改变物体前后视觉变化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欣赏作品中的前后视觉变化来加深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