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与生命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与生命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2.学生: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中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
(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脉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怎样使水变清
一、教学目的: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
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
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推测。
4.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2)实验二:
a.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
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
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
2.讨论后,合作做一做。
3.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离子交换等。
4.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鸡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研究身边动物的乐趣。
2.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鸡的外部特征。
3.能按照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开展研究。
4.知道鸡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羽毛,有喙,繁殖方式是卵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活鸡或鸡的剥制标本、课件、鸡的生活习性场景、小鸡、养鸡场等。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地观察鸡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鸡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学生回顾关于鸡的已有认识。
1.教师出示:有关鸡的图片和鸡的生活资料,提问:说说这些鸡在做什么?
2.教师提问:除了鸡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鸡的哪些事情?
(二)观察鸡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获得对鸡的整体认识。
1.出示活鸡,学生观察,说出鸡的身体特点。
2.联系生活,回顾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鸡的生活习性。
(三)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1.通过观察.了解,关于鸡,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2.整理问题,指导学生将问题分成两类:一是本节课可以研究的问题;二是课后可以在家里或者到养鸡场自行研究的问题。
(四)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设计研究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8课《水与生命》教案
8、水与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教师准备: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教学过程:
⒈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⒉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⒊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⒋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⒌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课后: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教学过程:
一、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1.猜谜 ——水 评: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2.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3.学生分组交流。4.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二.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想办法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① 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② 学生分组讨论。③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④ 教者提问: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⑤ 学生分组讨论。⑥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捣碎、布拧等。⑦ 教者提问: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⑧ 指名回答
原因可能有: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2.动手做
① 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
② 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塑料袋,报纸等。
每组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手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塑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来,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③活动注意:
在桌上掂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④填写活动记录表。三.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⒈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⒉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说明: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量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⒈教者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⒉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⒊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及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⒋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⒈教者提问:
① 小草体内有水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新-课-标-第-一-网 ② 怎样使我们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 ⒉学生讨论:
小草放在什么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也可直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⒊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学生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以记住了多少条知识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而今的科学教育就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改革原有的考核制度,培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同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⒋安装装置。
学生分组,在课堂内安装装置,并做好第一次记录。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固定小草的装置及如何防止水蒸发。师:你们会将小草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呢? 生:放在瓶子里。
师:什么样的瓶子呢?能不能用广口瓶呢或大瓶子呢?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瓶子太大,小草会掉下去的。师:该用什么样的瓶子呢? 生:用口小一点的瓶子。师:有哪些瓶子是这样的? 生:小瓶子。生:还有试管。
师:怎样做才能保证瓶子里的水是小草喝的呢? 生:可以用盖子把瓶口盖起来。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盖盖子,水就会蒸发掉了。师: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防止水蒸发掉呢? 生:油。师:什么油呢? 生:汽油。
生:还有菜油和花生油。
师:菜油花生油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用汽油,汽油里有化学成分,如果用汽油,小草会被毒死的。接下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将小草固定住不会掉下去呢? 生:用胶带纸。生:还可以用双面胶。生:还可以用湿泥土。生:还可以用橡皮泥。课后小记:
第五篇:鄂教版小学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3、情感与价值观: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意识。教学准备:
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饮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说水的作用),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饮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
(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教学后记:
本课尚需开发更丰富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