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案例——李俊
关于《我的兴趣》的作文教学案例
一、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这是班学生平时写作文字数少,所写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设计了一堂作文教学课。
二、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增强学生的信心,力求拓展学生作文的思路,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范文学习一种表达方式。表达的是否不重要,只要学会表达出来,才有修改和完善的机会。
教学难点:学生平时对作文没有信心,一听作文就头痛。需要设计内容贴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即兴说、想说爱说,让他们通过畅所欲言萌发写作的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于是我就选取了“兴趣”这个话题。
五、教学过程
作文课上,当我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时,突然有两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打打闹闹。我站在讲台上,平静地望着他们,直到教室完全安静下来,我便微笑着说:“初三即将毕业,老师以前对你们关心不够,没有过多地与你们交流沟通,今天想跟同学们聊聊天,好吗?”学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于是,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下面说了起来,这时我要求学生一个个清楚地告诉我。“最喜欢打篮球、最喜欢看NBA;最喜欢踢足球;最喜欢看电视;最喜欢上网;最喜欢看小说;最喜欢逛街„„”也许是找到了学生说话的兴奋点,学生们在下面显得格外起劲。看到这种情景,我又欲擒故纵,“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事,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话刚完,下面学生安静下来了,没过多久,学生又开始“动作”了,我抓住这一时机,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学生平时非常喜欢打篮球,一起来,那学生语出惊人:“打篮球给我自信,使我快乐,所以篮球是我的最爱”,说得好,我立即鼓掌叫好,下面同学也拍手叫好。由于开了一个好头和对学生的鼓励,接下来学生都积极配合,思维活跃,说话热情高涨。
“足球是男人的运动,踢足球可显示一个人的风采,足球使我找到感觉”,“逛街,让我边散步边欣赏风景,让我没钱的人能大饱眼福。”“上网,能让我一网情深,使我跟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上网查各种有用的资料。”“读书,使我不出家门了解天下,使我感受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
这些即兴的发言使我一下子惊呆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出色表现感到兴奋,于是我因势利导,抛出早已准备好的话题作文——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上我们每个同学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说得非常精彩,只要我们每个同学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好,说具体,就可以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
写兴趣,第一步要告诉别人你的兴趣是什么;
第二步需要介绍你是如何拥有这个兴趣的,如何保持这个兴趣的;
第三步,最关键要写出你对这个兴趣的体验,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等。就举我们同学刚才的例子,如“篮球”这个话题,其实大家只要写清楚你从什么时候就喜欢打球、看篮球,篮球怎么成了你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块,同时还要写从打球中学到哪些对人生有益的知识,获得哪些人生的感悟,如„„”这时我又发问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请你说说,从打球中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你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话一完,学生就低头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开始举手发言了:“打球讲究的是配合,我们同学在平时也应相互支持鼓励。”“打球最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遇到困难挫折,打球使我懂得如何对付这些困难挫折。” „„“说了这么多,我们要对“兴趣”这个话题拟个题目,先看老师的,《我的兴趣爱好》,大家说好不好?” “不好,这个题目太一般,不能吸引人。” “不好,这个题目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不好,这个题目太笼统,不能突出自己的哪个兴趣爱好。” “不好,不如改为《噢,我的篮球!》” “可改为《音乐,让我与你相伴》”
“《生活因篮球而精彩!》”„„„„当学生说出《生活因篮球而精彩!》时所有学生都拍手叫好,有了这个好题目,作文就已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进行作文开头结尾辅导,我给他们作了两组示范:
1、开头:“阳光、空气、水是人类生存的三元素,在我每天的生活中,也有一样少不了,那就是篮球,它陪伴我每一天,给我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在此,让我慢慢告诉你。”
结尾:感谢你,是你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是你给了我快乐和幸福;是你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软弱走向坚强;感谢你,篮球,你是我一生的最爱!
2、开头:“音乐一直是我的挚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迷。音乐已融入我的生活,我实在无法想像要是没有音乐,我的生活会成什么样。我经常光顾音像店,那些美妙的声音从而陆续流进了我的家、流进了我的心中。”
结尾:生活,成长,在音乐中,我觉得自己在音乐中永远是一个孩子,一直跟着它一起哭、笑,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灿烂。听音乐时,闭上眼睛,放飞心灵吧!
即兴开了两组开头结尾,是让学生明白,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一定要把这种强烈的感受抒发出来,尽可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尽管要求过高,但要让每一个同学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尝试着去写,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围绕“兴趣”写一篇作文,采用开门见山、“先情夺人”的开头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新奇感;中间的叙事也做到了选材于生活,真实生动感人,在叙事中表现这个兴趣所带来的启示或感悟;结尾采用抒情式结尾,亦显得感情浓烈,得以升华。在学生已充分理解作文目的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写下刚才说的话,写得认真快速。
六、作业设计:
课后围绕自己的兴趣写一篇短作文。
七、板书设计:
写兴趣,取个饱含情感的题目。开头:抒情。
第一步要告诉别人你的兴趣是什么;
第二步需要介绍你是如何拥有这个兴趣的,如何保持这个兴趣的;
第三步,最关键要写出你对这个兴趣的体验,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等。结尾:抒情。
第二篇:读后感——李俊峰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评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滔滔长江东逝水…”这一类到处颂扬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全国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士、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士,来论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没有能力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宇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
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万分态。这些个人士给了我很深的教诲。虽有这些个人士,但最令我有所感触感染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士。
下印象最深的人士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厥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动静,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厥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年龄》,刮骨疗毒不惮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全国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荩臣,需要一个可以或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荩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
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个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认为这类人应该相貌不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有多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气量宽宏,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全国就承平了。厥后又发明刘备也不是一般人士,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全国也承平了。目光短浅,宇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谋杀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个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感染,她们很值得我学习。
李俊峰
章丘市官庄镇孟家峪小学六年级
第三篇:李俊华演讲稿
爱生如子 一路花香
常乐集镇李楼小学 李俊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生如子 一路花香》。
2013年的9月份,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光荣的使命,我从家乡东明来到了曹县的小学,过惯了城里生活的我初到乡下,要说不苦那是假话,尤其是我还带着五个月大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生活上很不方便,每当襁褓中的女儿生病时我无暇顾及,只能愧疚心疼的悄悄落泪。最痛心的是后来父亲因病残疾,我只好把不满一岁的女儿放到家中,以便更专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初次来到孩子们中间,他们好奇的望着我,怯生生的眼睛里满含着求知的渴望,初为人师的我在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神里感受到了满满的阳光,那一刻班里五十六个孩子犹如五十六朵鲜花,瞬间绽放在我的心间;他们和我的女儿一样令我欣喜、感动;从那一刻开始我深深的爱上了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对待每个学生都像对待我的女儿一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如何爱护儿童”他们真的需要爱,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用“经常”一词造句的时候,有个孩子这样说:妈妈我想你,你能不能经常回来陪陪我。我的心被触动了,我仿佛看到是女儿站在那里对我说一样,我不由自主的走进了他的生活,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或许更久„„通过家访,我得知班里竟然有五六个这样的孩子,父母平时很少回家,更谈不上关爱。我决定倍加关爱他们。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的找机会接近他们,聊天,辅导作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以消除他们的不良情感体验,很多时候都是用眼神的交流,给他们信任、帮助、爱护、鼓励。我还经常利用休息日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慢慢的,他们变得坚强起来,稚嫩的脸上浮现了更多的笑容。后来有一次用“好像”一词造句时,有个孩子舞动着小手跳起来说“老师好像妈妈一样”顿时,我的心暖暖的,一种叫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夏沔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我把这份爱洒向孩子的时候,我发现,我收获了更多的爱。当当我身心疲惫听到学生那一声深情的问候时,当我教师节收到学生送给我那张大大的写满祝福语的贺卡时,当我把一条新裙子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她悄悄的唤我一声“妈妈”时,我又怎能不全身心的爱他们?我的心时时刻刻被孩子们感动着,而我,就在这份感动中回味着 幸福!
有位教育家说过,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并非易事,而做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更是难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各位老师们,在漫漫的教育道路上,让我们一起奋起 奔波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
第四篇:教学案例李菁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柔缓的《鸟语花香》轻音乐声中,孩子们走进《鸟的天堂》,恍若欣赏大榕树蓬勃旺盛的风姿,又若观赏群鸟雀跃的热闹盛会。尽管是想象中的,但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千姿百态的鸟儿飞翔时欢愉的情景,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召唤着孩子们再次诵读课文,寻求更真切的心灵体验。当既往经验与当前学习一次又一次联系并撞击,于是孩子们开始疑惑“这棵大榕树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引领下,孩子们经历着师生、生生、生本等之间多元多向的学习、交流活动。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耀眼,绿得逼人,墨绿、深绿、青绿、淡绿、新绿交织在一起,把全部生命展示给了我们。”
“瞧,叶儿们,有的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好象在舞蹈;有的左摇右曳,好象在甩动自己绿色的衣裙;有的沙沙的,好象在说着悄悄话;有的相互簇拥着,亲密无间,好象要把大榕树的每一空隙都填足绿色。”
孩子们就这样或投入地说着,或用心地听着,那惟妙惟肖的描述让我脱口而出:“真是独木成林哪!”孩子们一听意犹未尽,抢过话题:
“我愿是鸟的天堂的一只小鸟,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我,唤醒我酣睡中的伙伴。”
“我们站着、飞着,扑翅膀,谁都想把最美的姿态献给自然,用最美的歌声感动人心。”
“我们中有的朝出暮归,有的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乐哉乐哉。”
“假如我是鸟的天堂的一只小鸟,我愿做天堂卫士守护着它,让他永葆青春,绿意永恒。”
点评“大榕树绿得发亮,把全部生命展示给了我们。”孩子们用精美的语言表述着自己对宇宙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从更广博的视野进入到“一物一世界”的境界,是文本唤醒他们最基本的生命意识。领悟到大榕树的生命存在后,孩子们渐渐地自发拥有生命的责任和义务,以他们最纯稚的童心和所有智慧,去探寻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已有的生命意识得到了提升。
此时的孩子们虽身处有限的空间,但“阅读”已使他们披文入境,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
可以说,正是学生的“阅读”给予学生主体体验生命成长意义,培养友善人格的机会,也正是“阅读”使阅读充满生命活力、创造潜能。课堂只有这样真切的“阅读”,教师和学生才不是在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他们可以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由此,从“人”的基点出发,在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上思索,“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它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是主体心智、主体情感、主体体验和个性品格的涵融和凝结。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真谛,追求学生主体“阅读”活动的课堂教学,让教学成为欣赏的过程,成为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成为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获得愉悦,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精神的自由,实现课堂真阅读。
第五篇:李长荣教学案例
《1—5的认识》教学案例 C类
贾郢小学
李长荣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字。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的意义。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什么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用1个手指,2头牛用2个手指。3匹马用3个手指,4只小鸟用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2、3、4、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
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5前面有1、2、3、4 4个数。
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
1后面有2、3、4、5、4个数
师:打好、大家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都是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4,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习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习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习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习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习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3,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习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近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