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俊洁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他们在模仿的同时,也在用他们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用他们的小脑袋在思考问题。我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为使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摄取必不可少的补充,教师应该在学校和周围环境间绝对保持某种距离,以使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锻炼他们的批判意识。这段话的意味很深长。就是让学生远离那腐朽无用的知识,而尽量给学生以新鲜、实用的知识,使他们呼吸现代文明的氧气。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师要改变传统“布道者”的面孔,不要再唱“主角”,应该走下神圣的讲坛,来到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有学习的权利。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教案和课本走进六年级教室,那天我要上的是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正要上课时,我发现班里的几个女同学老是欲言又止,在座位上互相使眼色。我就问王冉冉:“有什么事么?”王冉冉红着脸小声的说:“老师,我们今天都想当小老师,你能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么?”“嗯?”“你就在旁边看,如果我们说错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再纠正我们行吗?”这事我可是头一回遇见,我倒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自己教自己的,于是我沉默了一会儿,就点头答应了。他们
高兴得跳了起来,然后大家围在一块,模仿我平时给他们上课的模式,轮流当起了小老师。王冉冉先站起来拿出自己的辅导书听写生字词,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然后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轮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学得还是挺像的。我不由得偷笑,这几个小家伙竟然把我教阅读课文的招数给摸透了,还活学活用起来。整堂课,我只是配角,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遇到争论时我不一锤定音,也不息事宁人,老给他们煽风点火,让他们多读课文,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最后,李毅把小练笔的题目告诉大家,看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鹿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样的事,把它写下来,或者写一篇读后感也行。哈哈哈,还真是模仿到家了。这次学生的自学效果并不比我给他们讲课的效果差。这件事让我学会了适当的放手,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里释放自我,展现风采。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北淮淀小学 李俊洁
第二篇:教学随笔李洁
学前班教学随笔
——李洁
今天科学课上《冬天用什么取暖》,我先是让孩子们说这是什么季节,许志扬回答:这个季节是冬天。我接着问:孩子们,你觉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李思蔓说冬天很冷,余彦杰说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要戴手套,王寒曦说冬天要围围巾还要戴帽子,肖希月说冬天树上白白的,下雪了。我接着问:这么冷的天气,你们知道可以用什么东西取暖吗?孩子们有的说用热水袋取暖,有的说用电火炉取暖,还有孩子说用空调取暖,陈枸燃说,跑步也可以取暖,哈,也许是幼儿园最近新推出的早操系列运动:广播体操、跑步、搏击操,自由活动的跳绳,让小家伙出汗不少得到的启发吧。想到自己冻僵的双脚,再看看孩子们蜷缩的小身子,我趁机煽风点火:跑步也能取暖?我不信,要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他说的对不对。于是让孩子们排好队,从前门出后门进,围着教室一个大圈,1、2、3、4、5,用手鼓打着激昂的节奏,孩子们跑了五圈。我问:孩子们你们暖和了吗?回答当然很肯定。因为连续停电四天了,我和孩子们讨论烤火炉、空调靠什么取暖,又问,今天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借机启发:用电取暖不是什么时候都方便,比如停电的时候,在野外的时候就派不上用场了,跑步取暖就没有这些顾及了。而且用电取暖我们得花钱去缴电费,跑步是不用花钱的(哈,让低碳概念从小灌入孩子们的头脑也不错的哦!)。跑的过程中我们身上的肥肉就变成了热量了,这些热量不但可以让我们暖和起来,让我们腿脚动起来,还能把我们身上的肥肉变成肌肉,让我们身体更强壮更健康。又指着钟灵俊说:小胖胖,你该减减肥咯(引
来一阵哄笑)。正要进入下一个环节,看到坐最后一排的刘俊汐在举手,我请他发言,他说,妈妈的怀抱可以取暖。哇!如果此时,孩子的妈妈听到这个答案会怎么样呢?可能跟我一样何止是激动,会有种自豪与怜爱交织在一起的暖流。是啊,在幼儿的记忆里,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可惜停电,要不可以把《帝企鹅的日记》搜出来。让孩子们了解,企鹅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中,用自己的体温保护小企鹅过冬的。让孩子们更深刻的体会父母无私的爱。回想起值午睡时,常常会批评那些翻来覆去都不能入睡的孩子,现在想来,我该伸出手去摸摸孩子的手脚冷吗?该去问问,孩子你的被子盖起来暖和吗?如果面前是自己的孩子呢?开学初在家长会上,我和马老师就承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将以神的标准去爱每个孩子。现在看来让我们受教育的,往往是这些让成人觉得十分幼稚的孩子呀!
第三篇:总结 宋俊洁
2012-2013学年 硕一总结
宋俊洁
时间过得飞快,当我开始思考自己这一年的总结与收获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从考研初试的考场中走出来,看到守候的考场外的亲人担忧却期待的眼神时的情景.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这就一年多过去了.这一年多,我经过初试,复试,选择导师,最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这一年来,我收获良多……有关于人生成长的,也有专业知识层面的提高.时间退回到2012年9月15日,这一天,我和爸爸离开老家来到太原,说来惭愧,上大学时,就是爸爸妈妈送我来的学校,几年过去,到了上硕士的时候,依然是爸爸送我来到这个并不陌生的城市和学校.到了今天,我依然记得爸爸看我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的激动心情,也许这世上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如此:无关于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自己的孩子,有了怎样的进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为自己曾经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而让我在两次失败后,还能咬牙继续考研的,就是爸爸妈妈那失望之后又饱含期待的眼神.考研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尤其是像我这样曾经失败过,背上的压力不言而喻.考试的那个晚上,我甚至根本无法入睡,只怕再一次失败,将会带给父母怎样的失望.如果说之前的我还在为未来感到迷茫,在为跟父母的分歧而深感无奈,那么之后的我,开始慢慢理解父母的苦心.我一直在想,只是因为血缘亲情,就能这样一如既往的付出吗?那么换做是我,我也能向我父母对我那样的对待我自己的孩子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在此时,我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无私亲情和付出.我想,硕士生涯开始的第一份感悟,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之恩,无以为报,只能希望自己变得优秀,成为他们的骄傲.学期开始的时候,记得当时的我很迷茫.不只是我,大家都一样.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想最令大家感到困惑的是,硕士跟本科到底区别在哪.为什么我们经过苦苦努力来到了硕士阶段,却感觉不到跟本科时候的任何差别.一样跟本科时上课和考试,老师一样要点名,我们一样没有任何实践.那么这样的硕士,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和求职真的有帮助吗?我们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第一个学期,应该说是在这种迷茫下慢慢摸索的阶段.上完课,跟同学相跟着去图书馆看看书,不管是人文类的还是专业类,都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心里,还是想要去找一份工作锻炼锻炼.后来米俊老师开始带我们,他教我们阅读期刊,筛选文献,并给我们指了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知识管理.在米老师的培养下,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知识管理的专业文献,了解了世界管理学前沿热点,并且开始慢慢向专业化道路靠拢.值得一提的是,学期末的时候,米老师带我们申请了两个课题,一个是人文社科类的,一个是青年基金的课题.虽然我并不知道最终申请结果是怎样,但是在这个申请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离真正的课题研究又近了一步.第一学期的五门课,除了英语,其他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前沿这三个专业课,我最收获多的是卫虎林带的管理学前沿.而由于我的经济学基础不太好,所以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会感到吃力.在管理学前沿课上,卫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管理学世界里最新最热的知识,比如知识管理,管理红利,外包业务等等.除此之外,他还教会了我们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例如,怎样在社会中拥有一定威望,怎样成为社会名流,怎样被提拔,进入常委有怎样的渠道等等.卫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播放了一些他曾经当嘉宾的电视节目,让我们领略他在课堂之外的风采之余,看到了一些与社会打交道的技巧.到了第二个学期,已经不像刚上学时那么迷茫,自己的脑海中慢慢开始有了关于未来的打算.一开始我是想考公务员的,为的是一份体面跟稳定.但是家人对我的选择做出了很明显的反对,经过反复商量与沟通,最终,我的选择依旧是考博,然后圆我当老师的梦想.所以第二学期课程开始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观察各科老师是怎样开设一门课,又怎样深入讲解这一门课程,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去搜索查询相关内容.另外,我还有意在课下把老师在上课时讲过的有趣的案例重新查询,以了解更多,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在我看来,上课的艺术,是比专业素养更深层次,影响更多的.这一学期的课程中,有邰苎老师的管理心理学,有尹春兰老师的市场营销学,有孙国强老师的管理研究方法论,还有宋瑞卿老师的战略管理.其中最有收获的是市场营销学.尹老师通过很多很有趣并且我们耳熟能详的案例,寓教于乐,让我们在哈哈一笑中就领悟了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技巧.尤其是最后我们自己做的百雀羚的案例,从4P角度进行分析,更是对我们这一学期课程的检验与总结.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了专业知识,更是被勾起了浓浓的兴趣,并深深的为那些成功的营销案例所震撼.宋老师的战略管理课,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只是也许是因为我天生感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是吃力.这种吃力,相比较基础薄弱的经济学而言,更像是一种对于选择和未来的迷茫.尽管宋老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为我们讲解了这门课程,可是,我想我在战略管理的道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像宋老师说的,战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而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制高点.大概终我一生,都将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战略管理以及哲学的原理吧.但愿我的一生能少走弯路,积累生命的厚度,多领略自然的美景,并实现自我的价值.由于我的个人原因,这一学期在图书馆看的书没有上学期多.所以眼下之际,我应该多看书,多积累,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一年过去了,我真的有种脱胎换骨之感,对未来不再那么迷茫,而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勇往直前.希望自己剩下的两年里,能更有信心,更有激情!
第四篇:教学叙事 李彩霞
悦读的魅力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李彩霞
题记:真正的阅读并不神秘,她的本质是快乐,即悦读。悦读会让我们的生命产生奇妙的光合作用,她将使我们的人生之路充满盎然春意,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从教十五年来,我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其中第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学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高迪是从一个外县学校转来的学生,是班里有名的“学困生”。他的作业没有不出错的,对老师的管理也从来不服,挨多了批评,就索性不交了。学习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能超过三十分就算“重大突破”了。他唯一的强项是体育,特别喜欢打篮球,是学校的体育特长生。
老师们曾对他的“一致声讨”,让我这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倍感压力,于是我开始认真观察高迪,并开始实施我的挽救大计划。有一次,我特意布置了一些很简单的作业,高迪按时交了作业,而且没出错。上课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他,并不失时机的拿出事先给他买的冰心的《寄小读者》,作为奖品奖励他,并要求他在一个月内读完。他低着头来领取了奖品,我正为自己的精心安排而得意。可是,我分明听到他在坐下的一瞬间轻轻地嘟囔了一句——“垃圾”。我顿时血脉胀,狠狠地拍了一下讲台,“啪”的一声闷响,粉笔盒也几乎被震得弹了起来。要不是怕违反学校的规定,我肯定会狠狠地把他臭骂一顿,我强忍怒火,勉强把课上完。一下课,我立即把高迪叫到办公室,准备好好“收拾收拾”他。我怒气冲冲地对他说:“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垃圾?难道老师为了提高你的语文水平,自己花钱买的课外书籍,在你眼里,竟然是‘垃圾’?你知不知道这本冰心的《寄小读者》是让多少人感动的经典?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垃圾!”说完最后这一句话(这一句我差点在课堂说出来),我的内心感到一种暂时的复仇的快意。过了一会,谁知他竟说:“这本书,我家里早就有了。”“那你为什么不看?”“没意思。”这个意外的回答让我方寸大乱,一时语塞,只好让他先回去上课。同办公室一位老师了解原委后,只是淡淡的说:“你这么说学生也有点过分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大人认为是经典的,小孩未必就认可啊。”
是呀,多简单的道理啊。对,要给他感兴趣的奖品,他才会欣然接受,教育才会产生效果啊。他对什么感兴趣呢?我又认真把高迪的在校表现好好梳理了一遍,他最感兴趣的是篮球,要从篮球入手。
回到学校,我从他的校篮球队的队友那里了解到,高迪最喜欢球星乔丹,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想办法买了一本乔丹的自传准备送给他。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还有点慌乱,以为我还要为“垃圾”的事教训他。我和颜悦色的对他说:“那天老师对你说的话很不礼貌,老师当时太冲动了,你能原谅我吗?”他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我又问他:“你的偶像是谁?”他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迟疑了一会儿,还是低声说:“乔丹。”“你知道他是怎么成为篮球高手的?”“不知道。”“你想知道吗?”“想!”“那我送你一本书,乔丹的自传。”我把书放在他手上。我看见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刚进办公室时的惊恐,而是充满了惊喜。我们又约定在一个月之后,他要把乔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
一个月后,高迪没有爽约,如期读完了这本书,在他告诉我一些关于乔丹的故事的时候,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对乔丹的崇拜,也似乎看到他在阅读这本书时的喜悦。在这以后,我又送给他姚明、奥尼尔、艾弗森等人的传记,他都很高兴的接受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高迪慢慢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了,包括当初的那本他认为的“垃圾”——《寄小读者》。虽然阅读的范围还很小,阅读速度还不算快,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尤其是语文成绩,已经可以达到五十分上下,有时还能及格呢。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相信,只要高迪继续阅读,继续快乐地阅读,继续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那他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充满盎然春意。
后记:我很庆幸,没有在课堂上对他说那句话;可是,我又很后悔,后来还是在办公室说了伤害他的话。是的,阅读是有无数的好处,她可以穿越时空,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通向伟大的心灵。可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领悟到阅读的妙趣,无法体验阅读的快乐时,那么阅读只能成为他的“没意思”的负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而尊重的基础就是理解: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唯此,你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做钥匙,引领他们去领悟悦读的无穷魅力。
第五篇:教育教学叙事马俊萍
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马俊萍
在网络的学习交流中,我对各位教育专家的讲解记忆犹新,他们的话语在我的心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解除了我在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使自己对新的理念有了全新的领悟,我深切的体会到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施加人性化的关怀,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积极、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建构知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留给学生自主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诠释着我对新理念的理解,彰显了我的教育教学追求和个性。
快下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我正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两个短语区别,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我发现陈雪樊同学正低着头,瞧她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顿时,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怎么搞的?听到我叫她,她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暗自思索:是让她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学生的发展,我只要加以引导,她一定会知道。“那‘havehas ’用法有什么不同?”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可谁知她牙齿咬住嘴唇又低下了头一言不发。我耐住性子,重复了我的问题,这下她涨红了脸,但仍旧没吐出半个字。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你能用‘havehas’举例子吗?”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了。可她用那双蓄满泪水的眼睛看了看我,仍保持沉默。最后,我以“我们找个机会谈谈!”结束了这段“对峙”。回到办公室,我独自反思。陈雪樊同学是一名心思细腻的学生,平时性格内向,和她交流更是“惜字如金”。第二天,我们坐到了一起,她不安地绞着手,“老师,我不是故意那样做的。”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一震,不知说什么好,却不由自主地连连点头。“有什么原因吗?”我带深深的歉意,依旧是惯有的寡言,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们来个约定,下一堂课,我还要请你发言。当然,我更希望你自己举手。”她诧异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依旧沉默,但从她的点头中我还是发现了她眼睛后面隐藏的一丝笑意。第二天上课,我偷偷观察她的“动静”,等待着„„她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她微笑示意。我请她回答问题,尽管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我们俩会心一笑。我如释重负,我真不该那样逼她!我告诫自己,我再也不要这样的约定!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富有生机的教育,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每当上课看见学生交头接耳时,我就全忘了他们的闪光点,真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总忍不住“咆哮”起来,学生就在我严厉的目光下开始躲躲闪闪,在我转过身的时候做鬼脸,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始终没看见自己所希望的“风平浪静”。我深思什么是孩子们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我总是问自己。听了专家讲解后我才明白,自己真的错了!知识和能力固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需要一种老师从心底流淌出的温情关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蹲下来看孩子”。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像盆栽一样循规蹈矩呢?人为地修剪或移栽,如果过分抑制了自身的天性,结出的果子只可能是苦涩的。载歌载舞、琴棋书画,我也并非无所不能,学生又怎可能是全面发展呢?明白了这一点,看待学生的目光就宽容多了。有人交头接耳,稍停片刻,当作是课间的歇息,然后俯身探询:“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大家帮你参谋的?”回应我的多半是羞涩不好意思的微笑,战战兢兢的眼神,“对不起,老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钻石。再把他们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阳光中去吧!让钻石的光芒不仅点亮他人的眼,更让阳光的温度暖透钻石的心。传递给学生一片温情,这一缕温情将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做有爱心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我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我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我的影响下,一些顽皮的学生也变得懂事起来,倔强从头也开始耷拉下来,仇视目光也变得感动起来,闪动着信任的光芒,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没有必要与他们“怒吼”,采取粗暴或强硬的手段,他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在我这样的老师面前狡辩、放肆。记得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王泽的,起初他对我充满着敌意,令我十分的苦恼!我开始关注他,尽可能的帮助他,用自己的一腔真情去感化他,用自己广博的爱心去温暖他,经过我的努力,我们化“敌”为友,我知道是我的真诚和爱心感动了他,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师德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真挚!在人师的字典中不应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爱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学习劣等生,一视同仁,断不可厚此薄彼,学生心中一杆秤,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要求被爱的心,人人都有自尊心的。人之初,性本善,后天学习能改变先天的一些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事物不是绝对的,但相对的来说是有根据的,如:端纳通过自我努力成为成功人士,天生愚笨的陈正之后天努力成为博学之人,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更不用赘述„„孩子如果出生就是天才还用师之育吗?!所以师要以博爱灌之,以高才育之,以深情感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宝藏。师要慧眼识珠,不戴有色眼镜。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血肉之躯,别看人小,但都有思想,都有内涵,都有情感,都有良知;每一个教师也会为人父为人母,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视若掌上明珠,怎可不把他人骨肉看得举足轻重呢?!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同情心,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情,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男孩整天脏兮兮的样子,令我直皱眉头,这违背了我的誓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了解到那个男孩的简历:初一男孩被老师评价为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大家都喜欢他;初二时老师的评语是他是一位学习勤奋的孩子,可母亲的病让他深受其累;初三时老师说他是一个可怜又可惜的孩子,母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我试图用爱去烘烤,坚冰也会熔化。而父亲又放弃了他其他学科教师说他上课睡觉,不合群,是大家讨厌的孩子。从那一时起,我用充满爱怜的眼神去关注那个男孩子。不久后,我收到男孩的第一封信:老师,你是世上最好的老师!你真像我的亲人!后来,男孩上了高中,大学,我每次都会收到一封信,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里面总有一句话:老师,你是世上最好的老师!这就是真情的力量!作为教师不要老摆出师道尊严,不要总板一张冷面孔,多一些慈爱,多一些微笑,与学生成为朋友,以诚心取信之,以师亲换亲师而信道。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我知道教育就是要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打开一扇扇心灵的大门,让温暖的阳光呵护童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