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分配
2课时
五、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节知识探索课,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本节设计时,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消化系统的组成是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学习,龋齿是通过播放龋齿形成过程来探究。本节的实验是通过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效果。总的思路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完成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大家一定吃饭了吧?吃了什么食物?你知道食物进入你的体内,要进行什么样的旅程么?它的旅程路线,及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历险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6-27消化系统的组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消化道和消化腺分别由哪些器官组成?
3、仔细观察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了解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
生:同学们积极阅读后回答第1、2题
师: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在人体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接下来将请七位同学上台来,拿着这些卡片以最快的速度站位,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试试
生:学生勇跃上台
师:同学们评判他们站的对不对
生:错了,王晶错了
师:我们再给给她一次机会,请一位同学上来拿王晶这张卡片,你帮肋他站位。
师:这回对了吗?
生:对了
师:我们掌声鼓励同学,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把消化腺的卡片放在相应同学的手里,如果你认为是在消化道内的,你就放在他的消化道器官的手里,如果你认为是在消化道外的,你就放在他的另一只手中,请同学们自高奋勇的上台
生:略
师:这位同学放的对不对?
生:对
师:请大家回去,通过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出,我们每一位同学看书都非常认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想大家会表现的更加出色。你们知道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是什么?
生:牙齿
师:对,它的功能是什么吗?
生:咀嚼和磨碎的功能
师:由于牙齿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工作,再加上有些人不注意保护它,所以它就会患病,常见的牙疾有龋齿,接下来就请各小组调查你们小组的龋齿发病率
生:调查
师:参与各小组的调查,统计全班的龋齿发病率,用数字来体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生:谈如何预防龋齿,不吃零食,早晚刷牙等
师:我每天都在刷牙,你知道刷牙也有正确的方法吗?请看资料
生:略
师:请你对照图片深入探究以下题目,进一步认识牙齿
1、略
2、患龋齿的人,会感觉牙痛,是由于伤及了什么部位?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内容自学的非常好,在平时同学们可能听老人们说,牙不好的人胃也不好,你认为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们来研究胃的结构和功能,看看二者有没有关系。首先请同学们指出你的胃在哪里?
生:个人指出自己胃的位置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么在刚才的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对胃的知识了解还有多少?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生:略
师:同学们谈的非常详细,现在同学们对牙不好的人胃也不好,这种说法可以做一判断了吧
生:同意这种观点,也就是平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师:那么为了不使我们得胃病,我们还应该在平时注意些什么呢?请看小资料,在看的过程中要将重点做成笔记,一会小组间进行交流
生:观看,交流
师:同学们请分析下面的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以下数量的消化液: 1500毫升唾液,2000毫升胃液、1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5毫升胰液生:小组讨论分析,小肠,因为唾液进入口腔,胃液进入胃里,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肠,胰液进入小肠,肠液进入小肠。小肠内有三种消化液。
师:再请大家观看人体消化道各器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表
探究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生:讨论、分析,小肠,因为在小肠内有有三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通过表格又可以看出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多。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正确,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一起小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生:略
师:本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希望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合作更加愉快。
第二篇:《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4.doc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外,其余的都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那么,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系统而被消化的呢?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吸收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师:人的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消化道和消化腺。师: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师:人体的消化腺有几大类?
生: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师:口腔中有些什么结构? 生:唾液腺、牙齿、舌。师:牙齿的结构如何? 生:牙冠、牙颈、牙根。师:牙齿为什么很坚硬?
生:牙冠的外面有牙釉质,呀釉质非常坚硬,但损坏后不能再生。师: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牙本质。师:牙痛是怎么回事? 生:得了龋齿。师:怎么会得龋齿?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关于龋齿的调查报告。生:早上不刷牙。生:吃多了糖。生:睡前不刷牙。生:饭后不漱口。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龋洞是怎样形成的?
生:口腔内的细菌能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釉质受到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由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形成龋洞。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餐后、睡前应注意清洁牙齿。师:牙齿的作用是什么? 生:咀嚼磨粹食物。师:舌有什么作用? 生:搅拌食物。
师: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二、消化方式
① 物理性 消化→牙齿 咀嚼、舌的 搅拌、胃肠的 蠕动、胆汁 的消化等
② 化学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质→ 小分子 物质
三、课堂练习: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要依靠消化系统进行_______和 ________,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2、口腔是消化道的______。口腔中_______的搅拌和______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
一、复习回顾
1、人的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二、学习新课
师:给学生吃事先准备好的没有放糖的馒头,让他们仔细咀嚼。师:有何感觉?
生:老师,开始馒头一点味也没有,现在有了甜味了。师:为什么呢?
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组织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师: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和牙齿把食物嚼粹是不是一回事? 生:不是,前者有分子结构的改变,后者没有。师:根据这,消化分为几类? 生:两类,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师: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
生:物理性消化没有消化酶的参与,化学性消化有消化酶的参与。师:举例哪些是物理性消化。
生: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乳化作用。师: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在哪储存? 生:胃。
师:胃有什么作用?
生: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师:胃为什么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生:胃腺能分泌胃液,内含消化蛋白质的酶。师:食物主要在哪儿被消化? 生:小肠。
师:小肠是消化液的大本营。
师引导学生边思考边讲解:小肠中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还有肠腺分泌的小肠液。
师: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生:胰液和小肠掖中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各种酶。师:为什么肝病患者不能吃油腻食物?
生:肝病患者分泌的胆汁减少,胆汁能乳化脂肪,如果减少就影响了脂肪的乳化。师:胆汁在哪儿储存? 生:胆囊。师:如何进入小肠? 生:通过胆管进入小肠。
师:胰腺分泌的胰液如何进入小肠? 生:通过胰管和小肠相通。
师: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脂肪、淀粉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脂肪变成了甘油和脂肪酸、淀粉变成了葡萄糖。师:已被消化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呢? 生: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师:营养物质如何进入循环系统? 生:通过吸收过程。
三、营养成分的吸收: 师:何为吸收?
生: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叫吸收。师: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哪儿? 生:小肠。
师组织学生观察小肠的结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师:观察到了什么?
生:小肠内壁上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师:这就是小肠绒毛。它与吸收营养物质有什么关系呢? 生:增大了食物与小肠的接触面积。师:增大了多少倍? 生:600多倍。
师: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吸收营养物质有关? 生:小肠很长。
生: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生:绒毛壁很薄,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生: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师:小肠能吸收哪些物质?
生: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师:这些营养物质如何进入循环系统?
生: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
生:只有甘油和脂肪酸大部分先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师:消化道中还有哪些器官有吸收作用? 生:胃、大肠。师:胃能吸收什么? 生: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师:为什么成年人喝酒会脸红? 生:胃吸收了大量的酒精。师:大肠能吸收什么?
生: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绝大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吸收,所以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第三篇: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
丁愉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是重点内容,虽然跟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理解起来依然很抽象,只有通过学习,学生才会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人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为自身在饮食、生活习惯中增长知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观察和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片;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总结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情感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突破重点的方法有体验、探究、观察相结合
2、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2、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初次接触生理知识,而且消化系统是人的重要的一个系统,就知识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却是他们人人向往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我觉得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两个优势
(1)教材上、下节知识体系联系紧密,过渡自然。(2)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这是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先期储备。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一部分文字叙述简单,只是图片较多,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且知识点多知识体系构建得较乱,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条件分析设计思路如下:
1、在教学时,要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讲解知识的教学模式,采取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检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所以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学习的目标、学习指导方法、自学检测和多媒体资源,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直观化。
2、在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这部分已经大大简化,目的是减少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通过资料分析活动明确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通过解读图片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学生会从观察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四、教法、学法:
(1)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边学边练完成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等方法综合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的材料。(3)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结合《消化系统模式图》和文字解决以下问题或者教师播放消化系统解说视频或课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1)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化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请一位同学吃馒头,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看能否吃出味道来。学生尝出馒头有甜味,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 探究实验严格按照步骤来:
(1)作出假设: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有关。
(2)制定计划:根据教材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
请一位同学把他们组的探究方案向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评价学生的设计并提出建议。(3)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指导、答疑。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操作之后,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学生总结主要从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等几个方面着手。请几位学生谈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并作出解释。
(三)、设疑答疑: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摄氏度为试管保温?
2、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
(四)、教师点拨:
1、消化腺一共有几个?其中那些在消化道内,那些在消化道外?分别分泌那些消化液?各含有那些消化酶? 哪种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五)、对照《消化系统模式图》读出以下信息:
1、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食物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了完整的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了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酶、能消化的营养物质。设计意图:只有知道消化系统各大器官的功能才能进一步的学习食物的消化,所以本题设计尤为必要,既进一步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为学习后部分奠定基础。
(六)、课后提升:
1、在四支试管中注入等量的植物油,然后分别滴加下列几组消化,振荡并静置于37℃温水中,观察发现植物油最先消失的是(。A.胆汁、唾液、胃液 B.胆汁、唾液、肠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胆汁、胰液、肠液
第四篇: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南桥中心小学 陈甜
教学目标
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3、懂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能暴饮暴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馒头 人体平面图 一.情景导入
二.公示任务 明确目标
1、西瓜子丢丢经过了哪些地方?
2、这些器官在身体内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学生猜想)
三 自主学习尝试新知
1.学生体验: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切断、磨碎,大块的馒头变成碎小的;(2)通过舌头的搅拌,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三.合作探究 知识生成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它会像西瓜子丢丢一样在我们的身体里做怎样的旅行呢?
2、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贴出咀嚼后的馒头在我们人体中的旅行图,并用箭头标出旅行线路。
3、投影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汇报
4、课件展示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图。
5、播放视频: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6.师生小结: 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消化器官都有哪些作用?(学生自由发言)现在食物走进人体内和你玩捉迷藏,凭每次的提示小锦囊,你能猜出食物躲在哪个器官吗?
7、归纳消化和吸收的定义
8、倾听诉说,思考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2、消化与吸收
(粘贴食物消化顺序及消化作用图)2
第五篇:飞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3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消化与吸收》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5课内容。本课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什么?保护好消化器官很重要,健康的饮食也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彼此各有功能,又相互合作,最终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3、能够结合图片,认识各种消化器官,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 :
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组成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通过知识的学习,关注自身健康,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个馒头。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教师:3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桑克陶瑞斯教授曾做了一个很奇特,而又十分“舒服”的实验:把一只椅子挂在一杆巨大的称上,自己整天坐在椅子上,不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体重。他发现,坐的时间越久,他的身体越轻。当他饱吃了几个馒头后,体重又增加了。但是,再坐一会儿,体重又渐渐少了。(教师边讲边板画)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 学生:(变成营养了、吸收了,变没了、食物被消化了、„„)教师:我们推测食物是被消化了,这与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板书:消化与吸收)
(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
1、初步认知。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现在请各位同学们来说一说,饭进入人体后,会到哪些消化器官那里呢?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饭到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学生也许还能说到肝、胆、胰腺等器官,也可以先写在黑板上,但是讲到了心脏、肺等非消化器官则要及时纠正。)
教师相机肯定:饭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教师:从同学们刚刚的交流,老师发现,大家对于自己吃下去的饭的去向还是很关注的。相信大家还是很想确切的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人体的几大消化器官的名称以及它们各自所在的位置吧。
教师:(演示课件——消化系统的图样。让学生对照图示与之前的板书,看看知识上的错误之处,有则改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器官是彼此联系的。)
学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教师:比对这幅消化系统的图样,大家对于自己已有的一些认识有了一些改变了吧,不要彷徨与烦躁,我们就是要不断的发现错误然后改正,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既然我们已经了解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组成的,当食物旅行到这些消化器官时都会经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馒头的旅行记录吧。
2、活动中探究,加强认识。
教师:请六位同学走上讲台来,其中五位同学分别代表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这五种消化器官,一位同学代表馒头。这六位同学的职责就是真实再现馒头在体内的消化过程。(请这六位同学知道自己角色之后站好。)讨论交流:①要表明食物是按照什么顺序进入人体的,他们所站的位置需要进行哪些调整?(问题导向食物从口腔进入,按照顺序,分别是食道→胃→小肠→大肠。)②要表明这些器官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彼此连接的他们应该怎么表示呢?(引导学生答到用手拉手表示他们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
学生:(表演)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在馒头同学进入“人体”的时候请在你所到的消化器官稍作停留,在座的同学来说一说馒头在这里是如何被消化的,在这个位置的消化器官请根据描述形象表演出对食物的消化作用。然后馒头再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讨论交流代表不同消化器官的同学要如何真实表现出消化器官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表演活动中,随着馒头进入人体以及学生对作用的阐述,及时通过课件总结阐述消化器官的作用。)
3、小结:消化器官在身体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教师:整理总结如下:
口腔——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牙齿磨碎食物,舌头帮助牙齿咀嚼并将食物压进食道。
食道——长约25厘米的管子,位于胸腔里面,将食物送到胃部。胃——胃在腹腔的上部,像一个大袋子,不断收缩蠕动,揉搓食物,食物在这里被分解与磨碎,同时胃分泌大量胃酸将食物分解成半流质状的食糜。
小肠——小肠在腹腔的下部,食物在小肠中被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盘曲在肚子里,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多加强调)
大肠——大肠比小肠粗,大约5——6米长,没被小肠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并再吸收少部分水和维生素等。粪便是在大肠形成的。
(三)、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四)、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教师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五)、总结拓展。板书设计: 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