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3:4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第一篇: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_美术论文

西安小学

王鸿芳

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者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可是由于绘画知识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原理。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度推移》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第二篇:电教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1)——

亚洲之声教学设计

肥城市王庄中学郝丽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等。

2、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钢琴、录音机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2、感受、体验、辨别日本朝鲜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听亚洲音乐来导入本课,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导入)师:同学们、五一、十一假期你们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旅游),师:(抽学生介绍自己曾游过的地方),有同学出国旅游过吗?能不能介绍哪里的民俗风情?好!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一次环球之旅,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吧!

(二)介绍东亚音乐:

欣赏日本名歌《樱花》(多媒体投影图片富士山)师:同学们看图片猜猜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是哪个国家?生:(日本)

1、(短片介绍日本)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有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三味线音乐等。

2、通过课件来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二个半音,三种级进:L大二度67(760;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朴素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或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的朗诵诗歌,启发想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声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

(四)朝鲜半岛音乐包括:雅乐(管弦合奏音乐与管乐合奏音乐、吹打、歌乐)、民俗音乐(包括唱乐、农乐、杂歌、民谣等)。主要乐器为弦琴、伽倻琴等。伽倻琴在女性中广泛流传。无半音的五声音阶:la、do、re、mi、sol、la为常用的。(1)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罗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罗鼓乐节奏。让学生听倻琴音乐片段。(2)小结朝鲜音乐。

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3)师生互动: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朝音乐及各个国家的传统乐器的音色。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基本能有感情的演唱该歌曲。

第三篇: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平果县第一小学 唐凤兰

【内容摘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应用到音乐课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还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乐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课上,恰当介入经典就能形象地表现音乐,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身心健康 兴趣 感受能力 难度 情感

【正文】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倡导诵读传统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而音乐则是人类共有的语言,真正走进心灵的是音乐,这是无可否认的。我们通常认为:音乐代表的是文化,但是也不尽然,音乐更多地代表着精神和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动。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儿童的文化积累,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效果,研究音乐与经典诵读如何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典融入音乐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吟诵歌唱唐诗宋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教学实践证明,把唐诗宋词谱以优美的旋律,让儿童歌唱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和延长对古诗词的记忆,让儿童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喜爱读诗和唱诗,令学习效率大增,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语言文字记忆在左脑,音乐记忆在右脑。我们每天左脑接受的新的语言文字信息量太大,这些干扰促成了语言文字记忆信息的迅速遗忘;而我们每天接受的新的音乐信息却很少,所以,右脑中的音乐记忆不易遗忘。

2、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使孩子们的记忆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经典融入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现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体制,使孩子们得到训练、开发更多的是左脑,他们很少获得训练、开发右脑的机会。但是,右脑的记忆能力与运转速度要远远超过左脑:左脑记忆是通过语言词汇一个一个地处理信息,速度相当慢。而右脑记忆则是通过将看到、听到的事物图形化处理后全方位地记忆,速度快得多。

3、孩子们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并且更富有创造力 :这些短小精悍的百首唐诗,虽每首只有几十个字,但人文容量却是巨大的。这些内容被广泛储存在大脑的各个神经元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孩子们在唐诗演唱过程中,不仅联系左、右脑的胼胝体中的连合纤维得到了锻炼与活化,而且联系大脑皮层中各个神经元间的大量突触也得到了锻炼与活化。

二、利用音乐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以情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美动听的音乐总是能激起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如果能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悠悠的乐曲声中投入地诵读,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增加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更加深切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经典音乐作品是情感传播的途径,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黄河大合唱》中那悲壮浓郁又鼓舞人心的爱国情,《白毛女》中那催人泪下的父女情,《静夜思》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还有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音乐作品《命运》;宁静柔和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欢娱优美的音乐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委婉细腻的音乐作品《鳟鱼》等。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每天不同内容的诵读,都有不同的音乐与之相配,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这样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三、经典音乐配乐诵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绝对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而是给予学生音乐的启蒙教育的,那么,音乐家由谁来培育?学生音乐学习的归宿在哪?我们是满足于学生的唱唱跳跳,调节学习气氛,还是立足于让学生生成艺术的品位,成就艺术的深厚积淀?当学生都会哼《大长今》《披着羊皮的狼》,而不知《将军令》《流水》为何物时,可以说,音乐教学正在失去它的作用,已经被学生所抛弃。音乐理应带给学生古典的气质与艺术的情怀,给予学生最真实的天真和自由,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积淀。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经典作品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经典作品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四、音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效果。

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部署,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此举标志着全国各地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迈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音乐可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例如,在传统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多次分声部指导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则往往只顾及单个声部而忽略整体和声感,各声部喊唱,或低声部跟唱高声部旋律。教师可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二声部合唱的效果来突破这一难点。根据音色不同,也可以模仿经典作品选取不同动物来表现不同的演唱效果,高声部选用清脆的小鸟叫声,低声部则用低沉的老牛叫声,让学生通过对小鸟的歌声和老牛的叫声来理解高、低声部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从而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形象地感知高、低声部的特点,并对合唱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对于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由不同音乐要素构成的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情绪以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渲染,学生将逐渐感受经典诗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鉴赏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例如,诵读《百家姓》,是比较难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的,因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配上优美的音乐,把诵读内容变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就能大大提高诵读的效果。还可以把《百家姓》里的一些内容改编成一个故事、一个小品、一段相声、一段快板等等,如此开放的诵读形式,如此有趣的诵读活动,如此丰富的诵读内容,当然会增加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增强诵读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诵读的效果。

五、倾听经典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心倾听,没有比倾听更好的方式了,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鳟鱼》时,我说:“我们都渴望自由,望着天空飞翔的鸟儿,看着水中游动的鱼儿,我们好羡慕啊!那么鱼儿真的无忧无虑吗?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音乐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当我以悲痛、低沉、哀婉、缓慢的语调和着音乐引导着学生倾听时,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鳟鱼的悲惨遭遇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示儿》、《满江红》,有深厚的友情《赠汪伦》、《送元三史安西》,有浓浓的亲情《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充满哲理的《登鹳鹊楼》、《小池》,有深刻道理的《长歌行》、《锄禾》等等,在诵读这些经典诗文时,教师如能播放相关的曲子,让音乐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境界中,学生就能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就会深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音乐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还能启迪人的心智,在诵读活动中,教师运用音乐渲染气氛,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用音乐陶冶学生性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真正与文本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圣贤对话,以达到培养学生崇高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目的。

总之,经典音乐作品以潺潺细流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进而达到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目标。“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敬业的姿态,积极投入到“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双文素养”的课题研究中,努力探索,充分利用音乐的优势,辅助诵读活动,丰富诵读活动,发展诵读活动,与经典诵读活动有机结合,使经典诵读更加有趣,就一定能提高诵读活动的效果。

第四篇: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摘要: 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只有融入文化教学,才能把语言教学落到实处。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意识薄弱的特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农村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阐述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融入; 西方文化常识; 农村初中生; 英语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试行,英语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也进入了重要时期。目前的外研版新标准英语课程,强调英语学习内容中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结合逐步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把相关文化知识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怎样加强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预期的语言目标,这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再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一系列原因对西方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文化意识薄弱的原因

1.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生产力和社会方式的关系精湛见解。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意识淡薄,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需求上并不如城市般有那样的多元化、深层次、多角度,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如何促进经济上的富裕、生活上的满足以及空闲时刻通俗易懂、简单有趣的娱乐活动。

2.农村的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文化功底薄弱。大部分的农村英语教师整天忙于课程的教授以及作业的批改,尤其作为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更加把大

部分精力用于调皮学生的管理上,根本无心顾暇于文化的摄入,教了多年的书,可脑子里的文化素养仍旧是以前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多年的“教学磨砺”后也所剩无几。根本跟不上快步向前的教学改革步伐。

3.农村信息闭塞。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变得频繁,如圣诞节、万圣节、足球运动、肯德基麦当劳饮食文化等传入中国并流传开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正在逐渐被缩小,但这仅仅是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在农村,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相关的节假日,到目前为止,笔者的学生听说过圣诞节,但不知道圣诞节是个什么节日,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圣诞节意味着什么等等诸多因素,在农村孩子们的心中只有模糊的概念。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应用新标准英语的失败,因为它强调把生活融入学习,而事实上农村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

4.难以营造一个语言氛围。经验表明,整节课纯英语教学在农村初中很少见,那么农村初中的西方文化氛围更是难以营造,让学生体验西方文化的活动不多。

学习语言,需要不断的聆听、揣摩、学习、练习。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熏陶、学习、体验和使用过程,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那要求学生能做到流畅的听、说、读、写是不现实的。

二、如何把西方文化常识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由于上级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物尽其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使原本单一的讲解变得图文并茂,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片,让学生更深切真实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例如在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八年级下册Module6 Entertainment中学的内容是关于一部叫做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的电影评论,老师单纯的讲解授课,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因为这部西方电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太远,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在给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索性安排在当日的晚自修时安排看这部电影,后来发现学生对电影里面的有些人物非常感兴趣,比如他们认为主演Jack的演员演的太精彩了,简直出神入化,是一位英雄,进而对该节课也来了兴趣。后来再回头上这节评论课时也表现的异常活跃,似乎亲身经历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上课的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查阅资料。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8 My past life Unit1的Activity1中出现三个名人,袁隆平大家都知道,Bill Gates部分学生也听说过, 至于Stephen Hawking无人知晓。当看到对比尔盖茨的描述中有这么一句话:He was born in Seattle ,USA.看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我知道学生们肯定对Seattle没概念,不知道在美国的什么位置,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地方。这时班里的捣蛋鬼叫了一声“老师,百度一下”。大家也都满怀希望得看着我,与其浪费大家的表情不如遂了大家的心愿。于是我适时打开教室中电脑的百度页面立即搜索到美国地图,指出Seattle在美国的所在的位置,这时孩子在认真追随我搜索的同时感到一片释然。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使学生感受到上网查阅资料带来的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一)农村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消除英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便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文化知识又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礼仪等多个方面。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的学习,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机会来补充在文化意识方面的缺失,相关课程可以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在对比中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学习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灯。

(二)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长期以来,学生往往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把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转移到英语表达中去。他们误以为文化的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这就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高、英语产出自觉性不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以便提高文化素质,能够准确的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5的练习中出现了一篇有关Solomon的阅读理解,在分析题目时我告诉学生

Solomon中文翻作所罗门大帝,这时有个男生觉得很兴奋,嚷嚷着“老师我知道所罗门大帝”。当我邀请他给同学们介绍一下Solomon时,他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具体我也说不上„„”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给同学们介绍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实孩子们都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我们老师在讲解枯燥的习题中何不穿插些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中可以出英文黑板报,张贴英文海报、英文名言警句或者激励语,教室内留有“英语角”,方便粘贴英语国家名人的,并且顺带英文介绍或者外国某国的风俗介绍等 ;每学期可举行一次英语节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或者组织“英语角”口语交流活动等 ;遇到重要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这几年,本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记得在八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中,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自己布置教室。如果用几张对联式的写有中文字样的卡纸往墙上一贴,似乎不能突出英语老师的特色。于是我决定,用具有西方文化风韵,西方文化特色的英文来装扮我的教室。说干就干。在教室前黑板上方贴上复印店制作的Times New Roman字体的几个英文字“One Class, One Family”(一个班级,一个家)。在教室两边的墙上分别挂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美国演员卓别林的画像,并且分别在两张画像下面附有该名人的名言。如富兰克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Never leave that until tomorrow , which you can do today.---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B.);卓别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rles Chaplin(你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关键。---美国演员卓别林)。在教室前门进门处的墙上附了“English Corner”的字样,并且在该栏目下贴着一些西方各个节日的图片并附有相关的英文介绍,并且该介绍都是本班同学手抄的,让中国本土的同学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在我们的精心布置下,整个教室焕然一新,而且具有浓郁的英语氛围,使学生有了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就想用

语言和文化的唇齿相依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而且课堂中穿插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农村中学的条件虽没有城市中学那么优越,但我们也要尽全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得心应手地开展交际活动,进入一种像使用母语一样熟练、自然、自如应用英语的境界,为培养和造就一流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国家骨干英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2012.[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J],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M],国外外语教学,2009(2).[5]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995.

第五篇:试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试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陈明华

摘要: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呢?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致来设计不同的情境。本文从创设情境的内涵、创设情境的基本途径和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反思等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以求共鸣和探讨。

关键词:情境创设 愉悦 反思

一堂美术课要上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要营造一种吸引氛围,让学生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及成功后的喜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点,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了解什么是情境创设的内涵、途径、注意问题和意义。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呢?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致来设计不同的情境。

一、创设情境的内涵

“情境创设”的内涵是从整体考虑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各种方式,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主动体验的氛围。也可从字面上作简单的理解: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结合,从而形成美术教学特有的感观世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营造出愉悦的情境,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的基本途径

(一)环境布置,创设情境

即通过对美术教室的环境的布置来营造艺术氛围。美术室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活动场所,美术室布置得既美观又充满艺术气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有意地根据教学内容来装饰美术教室,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这无疑是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如在教《剪窗花》一课时,我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和学生历年来的优秀作品,精心布置在教室的墙上,使学生一进

教室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如此浓郁的艺术氛围,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想要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好的作品,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们启动了创造性思维,进入自主探究的创造性世界。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激发学习兴趣,用故事串联教学中的几个切入点,让孩子在倾听中轻松地学习。通过讲故事营造情境,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实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巧设情境,感染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健康发展。在教《手指玩偶》一课时,就利用了故事启发。它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因此,在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并且,激发兴趣,引起联想,自由创作。

(三)表演展示,创设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与展现自我的欲望的。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表演的情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受了新知识。例在《服装贴花设计》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表演游戏。开始我就让一个学生戴上漂亮的贴花走模特步,极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评比表演这一环节中设最佳演绎奖,小小组评比,推荐一位同学上来表演,组成'模特队',教师放音乐,学生排队表演,并由学生当评委给每组打分,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通过表演,不仅活跃了气氛,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游戏竞赛,创设情境

在作业练习中,学生往往会为了应付教师而机械地临摹,长期如此,势必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因此作业也要采用各种新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作业中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并发展审美能力。福禄培尔可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游戏列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例在教学《走迷宫》一课中,课前设计出许多不同的迷宫,我分发给每组的学生,然后进行走迷宫游戏比赛,要求用最少的时间走出迷宫,获胜的将予以奖励。学生在此比赛中思维活跃,动手积极。这种比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上好新课打下了基础。例在二年级《下雪天》剪纸教学后,我采用游戏竞赛形式的集体作业,让各小组的学生分别将剪好不同的雪花,各贴于教室内的大黑板上,再添加学生能想到并

剪出的事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最好。一幅幅优美的“白雪世界”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讲评每幅作品。这样学生练习一开始就在热烈的比赛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五)儿歌猜谜,创设情境

在教学环节的首要开头——导入中用儿歌猜谜激趣,在如此轻松的情境中,学生更易接受。例在教学《小闹钟》时,我运用小朋友喜欢儿歌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闹钟,不胡闹,准时打铃把我叫。催我早起做早操,天天上学不迟到。见我进步快,它就眯眯笑”。学生跟读,兴趣浓厚,同时,又能将闹钟的作用讲的直接明了,易接受。同样,在《好大的向日葵》一课中,巧妙的运用了猜谜激趣,“圆圆的脸儿围着太阳转。追到东,追到西,它的籽儿大家都爱吃。——打一花名”。学生踊跃发言,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使学生增长了知识。

(六)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等元素巧妙组合在纸上的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触动观者的心灵。而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的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第一个真正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艺术家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将绘画音乐也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3] 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教学《奇妙的字母》一课中,教学生以唱字母歌的形式导入,音乐激趣,学生兴致高涨,在学生作画时,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饱满,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七)道具演示,创设情境

利用体现情境效果的教具、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制的学具等道具,创设演示情境。在学习《童话和神话》时,学生自选角色,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形象逼真的头饰扮演角色,能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表演时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神奇 的童话般世界。还利用了现代的多媒体器材制作课件,如《瓶子变个样》中,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造型的瓶子,同时又有音乐的伴奏,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听觉上的享受,以及思维上的开发与拓展,在《吹泡泡》一课中,课前导入运用了颜色的混合实验来创设实验情境。

(八)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优美的语言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可以吸引学生并将其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加快了学生的理解,使其身临其境,尽情参与。学习《奔跑的动物》一课时,教师首先用童话般的语言描述了一群住在森林里的动物们,结果有一天森林里突然着火了的情境,教师因势利导,说:“小动物们此时会怎样做呢?”学生很快做出各种动作:有的大叫,有的焦急的跳来跳去,有的哭着喊妈妈,有的朝各个方向跑,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了。

(九)设置空白,创设情境

高明的画家在作画时,常常在画面上煞费苦心地留下一处或几处空白,以显示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如马远就因常常只要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在文章中也可以设置空白,借以让读者去想象,以达到似无还有的效果;在电视电影中也是如此,特别是结尾处,常常会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受,留下思考的空间。那在教学中,也可设置空白创设情境,给学生以适当的生理休息和心理调整的同时,使他们自由地进行自我想象、自我创新。

(十)教师仪态,创设情境

教师的仪态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元素,忽略了它的价值及它对课堂和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记得听过一位美术教师上构图这一课时,只见她面带笑容,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当时,我就发现学生们一看到老师也面露笑容,整个教室的气氛给人感觉很温馨,如沐春风,不似平常那么呆板,在师生问好这一环节,教师的声音洪亮有力,学生的回答也因教师的关系变的铿锵有力,个个精神饱满,还有教师在进教室前,故意将一个卡通戴在胸前,让学生来评价并找出适合的位置去摆放,利用自身的衣着将知识用于生活,更直观地来解释构图的含义,学生浅显易懂。

(十一)趣味评价,创设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能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

[4]

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对学生的作业或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作为教师首先要会欣赏学生的作品,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眼光对待。而且评价不能仅针对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意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如评价《美丽的丝巾》这一课时,我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打分,让学生将染好的丝巾装饰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展示,而且,给他们每个人都拍了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表演自然显得非常自信。获胜的同学还会得到“小小优秀设计师”的荣誉称号。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需要,从上述基本途径中选择几种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证明,滥用情境不仅不能收到启蒙、诱导的效应,反而易使学 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情境创设应遵循主体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其它方式创设情境,不管哪种方式都要遵循主动化、个性化、活动化的主体教学原则,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二是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情境创设,要逐渐拓展延伸,控制情境导入的节奏。三是情境创设要与教材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美术教材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多情况下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教师应捕捉教材内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设计出相关的情境,借助情境因材施教,使儿童的认知过程和活动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绘画与丰富内在的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玩”的心态逐渐向着有意学习的方面转化,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四是情境创设要符合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均处于幼稚水平,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直观性、片面性。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可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他们既能感知又能接受的情境,既不能超越学生的心理范围,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无所适从,又要具有经验和经历的难度值,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五是情境创设有益于多种感官的参与情境教学是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活动融会在一起的,从而得出正确的体验与判断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利用情境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想方设法地向着预定的目标再前进,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传播的方式趣味化;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能够变灌

[5]

输为主动,变注入式为自主式,改变单一的灌输知识的观念,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能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012.6.17

下载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心得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但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手段及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使他们......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精选5篇)

    数学论文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卧龙区谢庄乡中心学校 王 蕾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模式 健全评价......

    试论小学音乐美术在动漫教学中的互融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小学音乐美术在动漫教学中的互融 随着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举办,杭城的动漫气息越来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罗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使学生被动学习,养......

    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 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本人认为,教育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维,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

    农村小学 中高年级 美术 情境教学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美术课情境教学的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临摹、口授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换,情境教学在美术课中越来越......

    融音乐教育于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融音乐教育于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显示着法则的严密和逻辑;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活泼,充满着激情及想象。然而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