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制左传学习教案
2014.4.12
郑伯克段于鄢
(二)一.复习
复述上节课学习文章的大意;检查重点字句的掌握情况。二.主要学习内容 1.正音
①遗 wei ②翳
yi ③语
yu ④洩 yi ⑤施 yi ⑥匮 kui 2.通假字,古体字
①舍通捨 ②锡通赐,给予 3.重点字词
①遗,给
②隧,挖隧道 ③洩洩,形容快乐的样子 ④纯,笃厚 ⑤施,延,扩展 ⑥ 匮,尽 4.语法
①翳我独无 翳,句首语气词 ②敢问何谓也 敢,表谦敬的副词 ③语之故 之,间接宾语
④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⑤其谁曰不然 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然,代词,指黄泉相见
⑥其是之谓乎 其,表委婉的语气副词;是,这个,作“谓”的宾语;之,代词,复指“是” 5.重点句子
①尔有母遗,翳我独无 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③爱其母,施及庄公 ④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引导学生翻译:
①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6.知识扩展 ①古代官吏名称
②《左传》中常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其它类似书籍,如《史记》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周郑交质 一.介绍背景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主要学习内容 1.正音
①虢 guo ②畀 bi ③筥 ju ④潢 huang ⑤潦 lao ⑥泂 jiong 2.通假字
①中同衷,内心 ②羞同“荐”,进献 3.重点字词
①畀,给予 ②要,约 ③菜,野菜 ④荐,享祭 ⑤羞,进奉 4.语法
①“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王子狐于郑为质,郑公子忽于周为质”
②“要之以礼”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要之” ③“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可于鬼神荐,可于王公羞”
⑤“又焉用质?”焉,疑问词,相当于“怎么”“如何” 5.重点句子
①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②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6.知识拓展
何为质子,质子的政治作用
小结:
《左传》的思想是传统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是要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以达到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目的。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春秋初期出现的道德危机与政治危机,《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郑庄公为了权力不断地纵容其弟犯下大错,最后以伪善的姿态解决了威胁郑庄公权力的最大隐患,并且在后来与其母姜氏两人虚伪地演绎一场母子情深。书中的篇名叫郑伯克段于鄢就很有力地讽刺了这场闹剧中的三人,作者的鄙夷之情跃然纸上,这是社会不尊“礼”的结果。而《周郑交质》中主人公同样是郑庄公,以及周平王,一个是王室,而一个是分封国,但是由于地位和现实的不平等,发生了交换质子这件事。文章讥讽为“二国”,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国之间的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
第二篇:自制左传学习纲要1
2014.3.29
郑伯克段于鄢
(一)一.介绍背景
1.简要说明四书五经有哪些,及其主要内容;其中的《春秋》和《左传》的关系。2.讲述关于《左传》这本书的成书,流传和影响。
3.《左传》作为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解释编年体及其作用。4.介绍第一篇文章的背景。二.主要学习内容 1.正音
①鄢
yan ②共
gong ③寤
wu ④亟 qi ⑤为 wei ⑥虢 guo ⑦大 da ⑧廪 lin ⑨寘 zhi 2.通假字,古体字
①寤通啎,逆,倒着 ②佗同他 ③无通毋,不要 ④暱通黏 ⑤帅通率,率领 ⑥弟通悌 3.重点字词
①恶,憎恨
②亟,屡次
③岩,险要
④厌,满足 ⑤缮,修理 ⑥乘,兵车 4.古今异义字
①弊 古:倒下去 今:死 ②贰 古:两属 今:表数量③兵 古:兵器 今:士兵 5.语法
①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②佗邑唯命 唯命,应为“唯命是听”的省略句
③焉辟害 焉,疑问代词,哪里,起强调作用
④姜氏何厌之有 之,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何厌”,宾语前置句 6.重点句子 ①佗邑唯命。
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④不义不暱,厚将崩。⑤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引导学生翻译:
①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②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④无庸,将自及
⑤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7.知识扩展
①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②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③《左传》之类书籍对已婚妇女的称呼方式,女子无性名,冠夫姓和父姓。④古代对人的尊称:子,汝,君 三.学习过程
介绍相关书籍内容;讲解篇名;进入课文学习,逐字逐句解释,对重点字词重点解释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进行个别字句的解释;拓展延伸相关历史政治知识;帮助理解作者思想,文中人物性格和政治意图。
第三篇:教学法自制教案
《教学法》课程实习教案
班级: 09级机制教育班
授课人:
孙秀春
教学主题 液压传动
一、调速回路
(1)节流调速(2)容积调速(3)容积节流调速
(一)节流调速 教学内容
1.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2.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3.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1.知识方面: 最基本的节流调速 教学目的2.能力方面:分析油路和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与要求 3.思想方面: 工作稳定可靠 1.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教学重点 2.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1.油路分析 教学难点 2.性质的比较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配合、师生互动 多媒体资料、教室、教案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导入
一、调速回路
(1)节流调速(2)容积调速(3)容积节流调速
(一)节流调速
1.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2.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3.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结课
节流调速的三种方式适用各自不同的场合。教学小结
作业布置
节流调速的优缺点 与思考题
左边内容,中间回路,右边公式换算 板书设计
师生时间活动 分配 3 5 5 2 2
教学后记
第四篇:自制晾衣架教案
自制晾衣架教案
教学内容:自制晾衣架
教学目的:1.学生能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晾衣架;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架钩、架翼、架心的制作过程。教具准备:1.材料:12号铁丝(120m左右)
2.工具:尖嘴钳、卷尺、小锤 教学时间:1课时(60分钟)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老师: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一样必不可少的常用品-------晾衣架。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咱们衣服不传了,可以用衣架挂起来,避免褶皱。洗了衣服,咱们用衣架晾晒,这样衣服既能干得快,又能使衣服平整。我们今天就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晾衣架。(板书课题:自制晾衣架)二.演示制作过程
1.介绍材料、工具:做一个自制的晾衣架(出示样品)。需要的工具有:铁丝、尖嘴钳、卷尺、小锤等。大家注意观察一下,这个晾衣架有几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组成:架钩、架心、架翼)。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折叠,占有空间少,便于随手携带。野炊、外出旅游是可以用)。现在,老师分别演示一下各部分的制作过程,大家注意观察。
2.做架构:用15cm 长的铁丝弯成一个“?”形的架钩。(如图1)
3.做架翼:将长约44cm 的铁丝弯成架翼(如图2),注意架翼要做两个。
4.做架心:用76cm 的铁丝弯成一个闭口的“s”形架心。
5.组装:各部分做好以后,先将架翼分别反扣在架心中心轴两侧,将开口砸合。
6.涂漆美化工作:晾衣架做好以后,咱们可以用油漆来进行美化,但是要注意两点:新铁丝要擦干净再涂漆,旧铁丝应先除锈(用细砂纸打磨),擦干净后再上漆(课后进行此项工作)三.动手实践
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组分发两把尖嘴钳,一根120cm 左右的铁丝,一个卷尺,一个小锤。让学生合作一个晾衣架,提出安全注意事项,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学生制作完毕,组织评比、演示。
总结本课内容,清点工具、收回材料。安排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
第五篇: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
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智),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汉族,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出自《左传》的成语
1.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及瓜而代:等到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4.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5.魑魅魍魉:《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6.狼子野心: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7.外强中干: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8.表里山河:泛指外有山内有河,地势十分险要。
9.厉兵秣马:厉:磨,砥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0.困兽犹斗:《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1.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2.剑及屦及: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13.鞭长莫及(鞭不及腹):《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4.城下之盟:《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现指事发因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15.尔诈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6.贪天之功: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17.居不重席(居不重茵):《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18.一之谓甚(一之为甚):《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19.假途灭虢: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20.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2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的事情做多了,会自取灭亡。
22.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3.居安思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4.一问三不知:《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子产,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他是郑穆公的孙子,东周春秋后期郑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公元前554年郑简公杀子孔后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信的。”
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照这些话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