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名言30则

时间:2019-05-15 15:1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左传名言30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左传名言30则》。

第一篇:左传名言30则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第二篇:左传名言

《左传》名句选读

1.立德立功立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这是人生三种不朽事业的标准。

立德,是为社会创建做人的准则,社会发展的制度。包括道德、法律等。他舍弃个人利益使多数人受惠成为做人的榜样。

立功,是指使国家或集团脱离危险,解除大难,如大禹治水,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使齐免于亡国。

立言,是他的话(包括文章),准确扼要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态度,他的道理足以服众,即使他死去身体早已化成灰,他的话还被人传诵。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4.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疼爱子女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不使他们走上邪路。骄横奢侈,荒淫放纵,就会走上邪路。骄奢淫逸四种习惯都有,这是过分宠爱他们所造成的。

5.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敬:戒慎,不怠慢。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6.令名,德之舆也。德,国之基也。

美名,是德的车轿;道德,是国家的基础。7.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后世承前世之美,不败坏前世之人。

8.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贪图安逸必然败坏自己的名声。1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20.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有了德行,就叫人快乐;快乐了,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2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22.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资助困难的人毫不厌倦,勉励从善永不满足。23.惩恶而劝善

惩戒坏人坏事,劝导人们从善。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效法。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象山倒塌那样易。2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善事不可丢掉不作,恶事不可使之滋长。26.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成语‚欲盖弥彰‛)27.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28.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私仇不涉及公事,喜欢不放弃过失,厌恶不掩盖善行,这是义理的常道。经:常道。

29.生在勤,勤则不匮。

匮:缺乏。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30.弃信背邻,患孰恤之? 无信息作,失援必毙。

失去信用,背弃邻国,一旦遇到灾难,谁还同情你?不守信用而发生灾祸,又没有人援助,一定会灭亡。说明人必须守信用 3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3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救济灾荒,抚恤邻国,是符合道义的。施行道义,就有福禄。33.去疾莫如尽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这就是成语”除恶务尽"的出处。

34.临患不忘国,忠也。

第三篇: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后感

(一)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

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左传读后感

(二)《左传》作为史,在那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所记录的多是礼乐征伐;作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义”。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滕文公·下》)

撇开《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不谈,这里只是希望证明在《春秋》《左传》文字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思想理念。诚然,“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也”。但史官记录时所秉的原则必然体现了其时代的价值观。比如《左传》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写不是可录入《烈女传》的“好女”便是乱伦败德的劣女。再比如《左传》中对管仲知礼的不断描写。当然最着名的例子便是“郑伯克段于鄢”。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正因这样的时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无情,“赵盾弑其君”的描述曾让我感到战栗,史笔无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战栗过后,不禁为其热情所感动。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信念,很难让人无动于衷。在风云变革的社会,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这种信念,微弱但固执的守望着他们心中的大义。他们在写下“君子曰:„„”,内心平静否?写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时,是否感到苦涩和自我感动?

“南史氏”一段让人热血翻滚。突然觉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种殉道者的形象。他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也不能许诺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们的悲哀是时代给予的。孔子也为赵盾可惜,叹其“亡不过境”,可见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当时渐力不从心。宋襄公留给我们的便是那个已逝时代的背影。如今他看起来是如此的可笑,不知历史的车轮要踏碎多少执着的心。

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能引起读者的感触。文革十年将传统的根断了,亦将五四以来西学的根断了。块块伤痕挥之不去,中国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终极追问的冲动没有了,公正道义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识淡漠了。(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危机。这要修复,绝非一两本《左传》就能解决问题的。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贬善恶,欲以其仁义礼智信来匡正社会伦理纲常秩序,此中大义是值得借鉴的。

有人或许会问,泱泱大国风范,这传承了五千年的难道不是文化么?,若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解释,文化一直存在,甚至,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将我们新吸收的外来知识摧毁,只余下当时的激动或新奇。若从狭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在今天“拿来主义”的大潮下,已沦为一种工具。

文化同科学技术一样需要进化。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寻根,需要溯本,但这绝非简单的回归传统。

今天的人们所面对的困境与过去不同。古人“感慨所寄,不过盛衰”,而今人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来面对世界,他的孤独感、空虚感,他的压抑并不是传统的那一套所能够缓解的。

重塑价值体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价值体系应当是一种关心个体生存状况的思想,它应当是一种给与人应对苦难的力量和信仰。当人们心怀一种信仰时,尽管无法改变世界,但世界终究是不一样了。

怀揣春秋大义,《左传》中这些可敬可爱的史官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时代添上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或者单纯的感动。

第四篇:左传名句

《左传》中的名句选读

1.立德立功立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这是人生三种“不朽”事业的标准。

立德,是为社会创建做人的准则,社会发展的制度。包括道德、法律等。他舍弃个人利益使多数人受惠成为做人的榜样。比如,周公作礼,确立君臣,父子,夫妻等人际关系等准则(以后有修改),从周朝到清朝,三千年间遵守周公之法,社会就安定;周公之法被破坏社会就**。商殃变法,突出两条,贵族犯法与民同罪,平民立功可加官晋爵。使秦国日益强大,完成统一大业,保证了封建社会二千年发展。

立功,是指使国家或集团脱离危险,解除大难,如大禹治水,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使齐免于亡国。

立言,是他的话(包括文章)准确扼要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态度,他的道理足以服众,即使他死去身体早已化成灰,他的话还被人传诵。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4.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疼爱子女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不使他们走上邪路。骄横奢侈,荒淫放纵,就会走上邪路。骄奢淫逸四种习惯都有,这是过分宠爱他们所造成的。

5.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敬:戒慎,不怠慢。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6.令名,德之舆也。德,国之基也。

美名,是德的车轿;道德,是国家的基础。

7.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后世承前世之美,不败坏前世之人。

8.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实行,观察并掌握时机而采取行动。9.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前瞻后顾,畏首畏尾,一身还余几何?既畏首又畏尾,一身不畏之处尚余多少?

10.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祁大夫十分公道)对外举荐不嫌弃他的仇敌,对内举荐,不遗漏他的亲子。

典故: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1.信,国之宝也。

信义而善待邻邦,是一个国家的国宝。

12.师直为壮

‚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13.宽以制猛

用宽大调剂严厉,用严厉调剂宽大(政事因此而和谐)。宽:宽大。济:调剂。猛:严厉。

14.众怒难犯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6.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善:称道,赞许。恶:憎恶(wù)。根据人家的褒贬,发扬优点,改正错误。

17.不以一眚(shěng,过失)掩大德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18.怀与安,实败名。

贪图安逸必然败坏自己的名声。1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

20.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有了德行,就叫人快乐;快乐了,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2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22.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资助困难的人毫不厌倦,勉励从善永不满足。

23.惩恶而劝善

惩戒坏人坏事,劝导人们从善。

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效法。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象山倒塌那样易。

2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善事不可丢掉不作,恶事不可使之滋长。

26.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成语‚欲盖弥彰‛)27.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28.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私仇不涉及公事,喜欢不放弃过失,厌恶不掩盖善行,这是义理的常道。经:常道。

29.生在勤,勤则不匮。

匮:缺乏。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

30.弃信背邻,患孰恤之? 无信息作,失援必毙。

失去信用,背弃邻国,一旦遇到灾难,谁还同情你?不守信用而发生灾祸,又没有人援助,一定会灭亡。说明人必须守信用。孰:谁。恤:体恤,同情。作:发生。

3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3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救济灾荒,抚恤邻国,是符合道义的。施行道义,就有福禄。恤(xù序):抚恤,救济。

33.去疾莫如尽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这就是成语“除恶务尽”的出处。

34.临患不忘国,忠也。

面临着患难而不忘记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忠。35.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有了善行就赞扬它,有了过失就纠正它,有了危难就救助它,有了错就改掉它。赏:宣扬。匡:纠正。革:改变。

3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37.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

喜好所应当喜好的,厌恶所应当厌恶的,老百姓也就知道了行动的方向,这样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愆(qiān迁):过失,过错。适:归向。济:成功。

38.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筚路(辂)是荆柴做的大车,蓝缕是褴褛的衣衫。当年的楚国先民,就是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

3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同‚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亦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40.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4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典故: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伙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4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43.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战士竭尽全力才在战场上把他们捉住,但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妇人,指文嬴。暂, 谎话。)

第五篇:《左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②堧垣:宫外的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②其意常在沛公

B.①不来,且斩通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D.①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③(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④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⑤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⑥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多已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试题答案:

11.D

12.C

13.A

14.B

下载左传名言30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左传名言30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制左传学习教案

    2014.4.12 郑伯克段于鄢(二) 一.复习复述上节课学习文章的大意;检查重点字句的掌握情况。 二.主要学习内容 1.正音 ①遗 wei ②翳yi ③语yu ④洩 yi ⑤施 yi ⑥匮 kui 2.通假......

    自制左传学习纲要1

    2014.3.29 郑伯克段于鄢(一) 一.介绍背景 1.简要说明四书五经有哪些,及其主要内容;其中的《春秋》和《左传》的关系。 2.讲述关于《左传》这本书的成书,流传和影响。 3.《左传》......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

    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 摘要: 《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摘要 《左传》是中国首部规模宏大的叙事作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以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理论入手研究,对《左传》......

    《左传》战争描写价值探微

    《左传》战争描写价值探微 马祥林 甘肃省礼县实验中学邮编742200 电话*** 摘 要:《左传》以大量的篇幅描写战争,开我国战争文学的先河。它对战争理性的思考、独特的......

    读《春秋左传》有感800字

    读《春秋左传》有感800字大兔儿《春秋左传》,刚开始看的时候,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文言文,我想当然地理解着,可是看着看着就看不通了。好在有注释与翻译,理解倒是......

    《左传》与《诗经》意境解读(5篇)

    中华文化名家选讲读书笔记 ——定公十年--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一:《左传.定公十年》原文及翻译 1.1齊魯夾穀之會(定公十年)原文: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