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时间:2019-05-15 03: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第一篇: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

——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 原则、原则、原则和 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幼儿教育

3、观察法

三、问答题:

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

一、填空题: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 和。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一是。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 和 法则来进行的。

二、名词解释: 1. 心理发展 2. 年龄特征 3. 社会性 4. 性别化 5.关键期 6.最近发展区 7.观察 8.感觉 9.知觉

10、记忆 10.想象 12.个性 13.性格 14.情绪和情感 15.思维 16.遗传素质 17.动作思维 18.具体形象思维 19.抽象思维

三、选择题: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四、简答题: 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为什么说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

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人对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会有怎样的影响?

5.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 6.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试述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8.试述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9.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特点? 10.试述幼儿性格发展特点? 11.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12.试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3.试述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的发展特点? 14.幼儿时间知觉有何特点? 15.幼儿观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五、综合分析题:

1.教幼儿儿歌或复述故事,有几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教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另一种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看图片,然后再全文跟念,哪一种方法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说明。

2.你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你认为过早地强迫幼儿接受正规的学科教育对幼儿有什么不良影响?

3.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3个长方形后又说,这是一个宝盒,在纸的空白处画了许多玩具、糖果,嘴里不停地叫着:“变吧,变吧!”,这些玩玩具和糖果画得比盒子还大,画完后,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小伙伴:“我们家里有一个宝盒,已经变出了好多东西”。请从这一事例中分析幼儿想象的特点。

4.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一般人都认为,幼儿园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6.两个小朋友刚刚因争执而打架,可转眼就和好了,常常眼泪未干又笑了;幼儿刚入园时,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大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试分析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

7.离异家庭的幼儿莹莹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他们禁止与母亲接触,可是莹莹非常想念她的母亲,于是她常常与小朋友说她常能看到她,她她给她买来了许多东西。请你从幼儿德育的角度谈谈,这位幼儿的表现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帮助她?

8.为什么幼儿园体育、舞蹈等活动中,教师宜采用“镜面示范”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学习

2. 强化物

3. 发现学习

4. 接受学习

二、简答题

1.幼儿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2.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3.什么是强化物?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教师、同伴等对幼儿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5.简要解释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第1-3章)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2.客观性 发展性 实践性 综合创造

3.轶事记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行为核查 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4.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

三、问答题

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

(3)提高教师素质

2.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3.(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3)幼儿的心理健康

(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4.观察法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误差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P10)

2.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

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

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1.保持、重现 2 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

3.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4.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5.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从上到下法则、从中心到边缘法则

三、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C

四、简答题(略)

五、综合分析题(略)第3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

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

二、简答题(略)

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一、填空题

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 和,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 的一种独特的,也是促进幼儿 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 游戏、游戏和 游戏。

4、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三个环节入手。

5、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游戏地点、游戏 和幼儿游戏的 等。

6.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7.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8.游戏的主要特点有、、、、。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10.角色游戏的特点是、、。11.结构游戏的特点是、。

12.表演游戏的特点是、、。

13.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和 四个部分。14.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等几类。15.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三个环节入手 16.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

二、名词解释:、、1、游戏:、2、创造性游戏:

3、角色游戏:

4、结构游戏:

5、表演游戏:

6、有规则游戏:

7、智力游戏:

8、平行游戏:

9、合作游戏:

10、指导游戏:

三、选择题

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四、是非判断题

1.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

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

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

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

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五、简答题

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

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

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

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

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

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

六、分析论述题

2、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

3、创编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各一,并指定游戏的目的、规则、玩法等。

第四章答案:

一、填空题

1、知识 语言 心智活动

2、幼儿特点

活动方式

心理发展

3、角色

结构

表演

4、游戏中的观察

教师介入游戏

5、时间

材料

经验准备 6.陶行知 陈鹤琴

朱智贤 7.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

8.自由性 趣味性 虚构性 社会性 实践性

9.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10.印象性 自主性 想象性

11.材料多样性 造型性

12.表演性 自娱性 自创性 13.目的 玩法 规则 结果

14.智力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15.游戏的准备工作 游戏中的观察 教师介入游戏

16.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 指导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 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

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

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9、合作游戏:它是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

10、指导游戏:它是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

三、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四、是非判断题

1、非

2、非

3、非

4、是

5、非

6、非

7、非

8、是

简答题

1、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

2、P36--38答:

(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

(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

(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3:P38—40答: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 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 意志、性格。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答: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其主要特点: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

其主要教育作用: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5、答: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

其特点:材料多样性、造型性。

教育作用: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

6、答: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其教育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7、答: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

(一)、定型材料的指导

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 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

(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

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建立必要的规则。

六、分析论述题

1答: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

(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

(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

(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

第五章 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一、填空题

1、动机是指发动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的。2、和 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与 与。

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是幼儿、但需要 和 才能解决的。

5、尊重的需要包括、自重和。

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名词解释

1、动机:

2、需要:

3、内部动机:

4、外部动机:

5、学习动机:

6、认知的动机:

7、附属的动机:

8、自我提高的动机:

9、问题情境:

10、诱因:

三、非判断题

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

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

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

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

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

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

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

四、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A、推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动机?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

六、分析论述题

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

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4、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

第五章答案

一、填空题

1、维持

一定目标

动力机制 2、需要

诱因

3、社会性动机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4、疑难情境

力所能及

一定努力

投入

问题状态

5、自尊 受人尊重

6、生理 爱和归属 尊重 学习动机

二、名词解释

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

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8的动机是指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地位、威望的动机。9.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

10.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判断题

1、非

2、非 3.非 4.是 5.非 6.是 7.非 8.是

四、选择题

1、B

2、B

五、简答题

1、答:动机是它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 急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行为或活动反映出来。

作用:

(一)、激活作用。

动机可以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冲无到有、从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二)、指向作用。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或对象。

(三)、维持作用。

动机不仅可以激发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

2、答: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3、答: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以幼儿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社会赞许需要等。比如在幼儿园里,偶尔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有交往和归属的需要。

4、答:内部机动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趋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六、分析论述题

1、答;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可能是因为

(一)学习任务的特点

首先,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都无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其次,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平有关。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再次,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期待着一个好的成果,学习起来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兴趣与投入自然增加,兴趣就很难维持。

(二)教师的行为与态度

(三)基本需要的满足

2、答: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由于幼儿学习动机处于幼儿需要满足之上所以要使幼儿产生学习动机,首先要满足幼儿需要。当幼儿需要满足时,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有助与学习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态度。

3、答: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使需要能得到满足。一方面,没有需要或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则个体就不会趋向相应的目标。另一方面,没有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同意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体的活动曲解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

4、答:

(一)、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二)、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三)、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四)、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运动技能有时也称、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 构成的,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2、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分为、和。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 和

4、根据 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徒手型运动技能和器械型运动技能。

5、幼儿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 的发展,为幼儿从事各种活动、发展心理机能提供了保证。

6、幼儿期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运动技能,另一是。

7、对于幼儿来讲,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过 模仿、和熟练四个阶段。

8、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可以采用、练习、等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9、外反馈是指由、等提供的反馈,如教师或其他幼儿的评价,内反馈指由 或 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幼儿动作的自然结果。

二、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 2.动觉 3.整合 4.体育

三、选择题

1、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2、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3、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C、要求4—5岁的幼儿两脚能换着轻轻地跳着走 D、要求3—4岁的幼儿能从30CM的高处跳下来。

5、对幼儿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几个阶段依次是()

A、定向、整合、模仿、熟练 B、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C、模仿、定向、整合、熟练 D、整合、定向、模信、熟练

6、动觉体验增多,依靠动觉对动作进行控制的能力有所增强,这是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熟练

7、()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熟练

8、通过()幼儿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经验 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熟练

9、下列哪种教学方式在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不适合采用()A、示范与讲解 B、练习C、及时反馈与强化 D、机械重复 10.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运动技能是哪两种?

A、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B、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C、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D、徒手性运动技能与器械性运动技能 11.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这是幼儿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四、判断题

1.像穿衣,写字,走路等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不包括运动技能.()2.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则形成了运动技能.()3.骑车既是粗放型运动技能又是间断型运动技能.()4.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幼儿意味着做事自信心也强.()5.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6.幼儿在定向阶段没有实际地做出或练习运动技能,因此这一阶段对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作用不大.()

7.在模仿阶段,幼儿运动技能的稳定性,准确性与灵活性都较差.()8.在整合阶段,幼儿的动作已相当稳定.()9.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一般讲解多与示范.()10.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被称为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11.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划分根据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12.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划分。

()13.幼儿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运动技能,另一是下肢的身体运动技能。()14.3-4岁的幼儿能助跑跳过不少于50CM的宽度。()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运动技能?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2、简要说明运动技能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六、论述题

1.教授幼儿使用剪刀来说明,体现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有效教学措施。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和 四个阶段。

2.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 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3.智力是由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智育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 和运用 的基本能力,增进对 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

5.人们常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比喻来说明智育有助于幼儿 的形成。6.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巩固与 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7.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

8.幼儿园中采用的直观方式主要有、模象直观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9.理性认识阶段是领会知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 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阶段,是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是对 加以改造形成的。

10.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记忆的过程来完成,记忆主要包括识记、、、和回忆。11.根据人的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1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运用 提问的方式;可以讲故事去激发联想,还可以腊助艺术教育,此外,丰富多彩的 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13.对问题作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只是拘泥,于某一个范围或维度,这描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 特点。

14.认知是指 的总称,又称,是人对 和 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15.幼儿智育是根据幼儿 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 对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来开启幼儿 的教育。

16.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 与 的掌握方面。

17.知识的领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实现的过程,它分为 和 两个阶段。18.遗忘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9.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它的特点有四个:一是,二是新颖性,三是,四是。

20.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具体方法:、、功能扩散、.二、名词解释

1、认知:

2、智力:

3、幼儿教育:

4、领会:

5、实物直观:

6、模象直观:

7、言语直观:

8、差异律:

9、活动律:

10、组合律:

11、知识系统化:

12、保持:

13、过度学习:

14、再认:

15、回忆: 16 创造性思维

二、选择题

1、对智力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智力与知识是相同的范畴 B、智力与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知识可以说等于智力 D、知识丰富的孩子一定是高智商的

2、智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列不是它的具体表现是()A、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 B、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 C、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D、有助于幼儿更快地成长

3、下列不属于知识掌握的最基本环节是()A、巩固 B、领会 C、整合 D、应用

4、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教学方式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5、在白布上,显示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运用了()感知规律 A、相似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物直观可以使人观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B、实物直观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C、模象直观能够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大小比例 D、言语直观比实物直观更生动形象

7、下列对幼儿理解的特点,错误的是()

A、孤立地理解具体事物,不会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出发 B、对事物的理解主要靠具体事物的形象 C、对事物的理解都是直接理解

D、幼儿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必须依靠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

8、()是反复认识某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多一步。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9、下列不属于影响幼儿的再认和回忆的条件是()A、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 B、幼儿的心理状态

C、幼儿回忆的侧性及自觉程度 D、能否运用正确的回忆方法

10、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

A、知识的理解 B、知识的领会 C、知识的巩固 D、知识的应用

11、下列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连续性 B、新颖性 C、灵活性 D、精密性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为几岁到几岁?()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岁以后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是属于哪个运算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幼儿园教学中最常使用直观方式,其中通过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而进行的是哪种直观方式?()

A、实物直观 B、摸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15.()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是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是属于哪种感知规律?()

A、差异律 B、活动律 C、感知律 D组合律

三、判断题

1.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各种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2.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从别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问题.()3.幼儿的智力发展指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发展.()4.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也是相同的.()5.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儿阶段,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6.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幼儿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

7.从幼儿记忆的表现看,幼儿的有意识记忆占优势.()8.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9.如果幼儿记忆10遍就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识记10遍,则更有利于加深幼儿的记忆痕迹.()10.对幼儿来说,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回忆方法.()

11.重复性训练,即让幼儿一次又一次地感知所要记住的事情,也即机械训练.()12.一般说,儿童与成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1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四、简答题

1、认知和知识含义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2、简要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智力的含义是什么?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月高。”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4、什么是智育?智育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试述对幼儿进行至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简述幼儿形成的基本认知能力。

6、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之间有何关系?

答:认知能力的形成包括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7、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8、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取得最佳识记效果的条件。

四、分析论述题

1.举例说明培养幼儿求知兴趣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简述培养幼儿智力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第六章答案

一、填空题

1.操作技能 肌肉动作

2.细微型运动技能 粗放型运动技能 3.闭合型运动技能 开放型运动技能 4.操作对象 5.健康个性

6.全身性的身体运动技能 7.定向 整合

8.示范与讲解 及时反馈与强化 9.视觉 听觉 肌肉 关节

二、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2.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3、整合是指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

4、体育是发展体力、增强健康、增强体质的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及卫生保健,以增强人们的体质;狭义的体育则专指在体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智育、德育、美育的基础。

三、选择题

1.A 2.B 3.D 4.C 5.B 6.C 7.D 8.B 9.D 10.C 11.C

四、判断题

1.非 2.是 3.非 4.非 5.是 6.非 7.是 8.非 9.非 10.非 11.非 12.非 13.非 14.非

五、简答题

1答: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类型: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划分的;

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 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2、(一)、促进幼儿体格的健康发展。

运动技能对于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使幼儿身体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对生理机能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1)促进认知发展。

首先,适当的运动技能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的外部动作是人的内部认知发展的起点,儿童的嫩部思维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再次,由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对事物的认识。

(2)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由于幼儿运动机能的不断增强,这为他们独立活动、扩展活动的范围都提供了基础,对个性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影响。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幼儿良好的社会能力不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第七章答案

一、填空题

1.感知运动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感觉

3.注意力 想象力

5.感官 语言交往 环境 动手能力 5.基本技能 6.领会 应用 7.感知认识阶段 8.实物直观 言语直观 9.本质特征 感性材料 10.保持 再认 11.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12.启发式 游戏活动 13.灵活性

14.全部认识过程 认识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注意 思维 言语 15.身心发展 逻辑特点 语言 传授知识技能 智慧 16.知识 技能

17.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8.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19.思维过程 流畅性 灵活性 精密性 20.材料扩散 结构扩散 组合扩散

二、名词解释

1、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幼儿教育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

4.领会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5.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

6、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

7、言语直观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

8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

9.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10.组合律是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11.知识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12.保持是指对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13.过度学习是指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14.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识记过的。15.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16.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三、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B 7.C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B

四、判断题

1.是 2.非 3.是 4.非 5.非 6.是 7.非 8.是 9.非 10.是 11.非 12.非 13.是

五、简答题

1、答: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知识是人们在创造世界的时间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关系:知识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已有的知识又是认识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智力或思维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认知的主要发展是能够运用语言、符号、图画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能够通过游戏来模仿见过的人或重演经历过的事在

具体的运算阶段,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出现了逻辑思维。思维是可逆的。在形式运算阶段,开始根据各种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运算。

皮亚杰认为,以上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他们之间的顺序不会颠倒,也不会省略。

3、答: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各个成分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关观、独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想加,相反是互为条件、互为依存、互为制约的一个整体。所以智力的发展是指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成分或要素的发展。

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越高。”这句话不对。

因为:智力和知识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相互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往往水很不 相同的。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仅能够迅速而广泛地吸收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答:答:幼儿智育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事实的一种教育,(1)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

(2)智育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智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

智育能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3智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生理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育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期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大脑皮层细胞的分化在晚期以基本晚场。婴幼儿时期的大脑结构和技能的迅速发展,为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从幼儿认识发展的情况来看,注意、记忆、想象等都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抽象概括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多半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发生的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对此,则需要成人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育。逐步地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对幼儿进行智育。

5答:(1)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初步掌握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探索。(2)幼儿能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回根据物体的名称及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并逐步过度到会丛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4)学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见两的差异。

(5)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 发现,并能根据某些事物表象进行的初步猜想。

6、答:认知能力的形成包括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关系: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有密切关系。知识的领会和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知识的应用又使知识的领会和知识巩固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是在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

7、答: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感知的效果。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使幼儿能察觉到、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的声音不宜太大和太小,是每个幼儿都能听的到即可。

要考虑知觉的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被感知。教师在上课、板书、制作挂图、运营焦距时都应当遵循感知规律。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理解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幼儿的表象,丰富幼儿各反复面的生活经验,为理解打下基础。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扩大幼儿视野。

8、答:要保持对识记材料的记忆,防止遗忘,其主要方法就是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等的,即先快后慢。为了避免一开始的大量遗忘。应及时,复习的次数先多后少少,复习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

六、分析论述题

1、答:培养幼儿求知兴趣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幼儿的直接兴趣向间接的有意兴趣发展,提高兴趣的稳定性,为日后树立定向的学习兴趣大下基础。具体可考虑以下措施与方法:

(一)、设置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正确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一道的求知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体温是幼儿求知兴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幼儿体温,对体温的幼儿要机遇鼓励并要正确机智地解答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幼儿提问。

(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小实验、游戏等,以及在生活中灵活的方式方法等,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和求知欲。

(四)、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培养幼儿的兴趣。

(五)、各种各样的直观材料、玩具是帮助幼儿探索、主动发现的工具。

2、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要选择有效途径,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幼儿的求知兴趣,b)培养幼儿感知观察力。

措施和方法: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正确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的求知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小实验、游戏等,以及在生活中灵活的方式方法等,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和求知欲。

提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培养幼儿的兴趣。

各种各样的直观材料、玩具是帮助幼儿探索、主动发现的工具。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措施和方法:

要注意保护和及早训练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注意力。

要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观察。

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记忆力的措施和方法: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学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积极的思维活动能高度的集中注意,所以体温的防止能电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措施:建立自由创造的环境。爱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应用多种训练方法。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一、填空:

1、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或者、等都是 的社会规范。

2、社会规范是成人要求 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 的准绳。

3、是非观是幼儿形成、的主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4、幼儿的最先交往的对象是,父母、、、的等,都可能是幼儿学习的内容。

5、社会规范应该是 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

的必要条件。

6、规范行为的 与 的接受程度是一致的。

7、品德是一个人 和 的简称,人的品德反映了、是 的组成部分。

8、品德是一生都需要锤炼的,幼儿期是构建 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9、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 做起,在 中进行;以 为主,以 为辅。

10、讲解要在 中进行,、,这样易于调动幼儿内部的积极性,主动接受。

11、幼儿模仿行为的特点:、、;服从行为特点:、。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

2、是非观:

3、社会化:

4、品德:

5、规范行为:

6、他律:

7、自律:

8、德育:

三、问答题:

1、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在理解品德概念时,应把握哪几点?

3、教师应帮助幼儿接受哪些方面的规范?

4、幼儿接受社会规范,应对幼儿提出哪写具体的行为要求?

5、怎样促进幼儿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法律规范 家庭规范 学校规范 各种类型

2、幼儿各行 自己各行

3、道德认识 道德判断

4、父母 人格 信仰 价值观 行为方式

5、幼儿素质教育 健全人格

6、稳定性 社会规范

7、品行 德性 价值观 人生观 人格

8、心理品质 品德结构

9、具体的小事 日常生活 塑造 纠偏

10、良好的气氛 情景交融 情理交融

11、主动性 模糊性 次稳定性 盲目、被动性 工具性

第九章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一、填空:

1、美既不是 的属性,也不是人的 的产物,而是在人的客观的 中产生的。

2、美的特征: 性、性、性、性、3、美的表现形态有、、三种形式。

4、美感的特征:、、、。

5、音乐教育是让幼儿在既 又 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和,以此获得、、、的良好发展。

6、美术活动包括、、等,其中 是基本内容。

7、审美心理层次有审美的、审美的、审美的。

8、幼儿的审美能力不是 就有的,而是由 的教育影响和 的认识能力提高所决定的。

9、幼儿美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性、性、性、性、性、性。

10、美育是对幼儿形成 的教育过程,它培养幼儿、和 的能力教育。幼儿美感的形成受、、、等心理因素影响。

11、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必须保护好幼儿的,通过 来训练幼儿的,充分发展幼儿的。

12、为使幼儿真正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

,观察 和 的情景,为幼儿 的发展提供 的土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

二、名词解释:

1、艺术美:

2、美感:

3、美育:

4、表象: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美具有社会性?

2.什么是美感?请举例说明它的特性?

3.什么是美育?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4.什么是美?美的特征和表现形态有哪些? 5.简述幼儿应形成哪些基本美感?

第九章参考答案:

1、天生自然 主观意识 社会实践

2、形象 感染 社会 创造

3、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4、个人直觉性 社会功利性 愉悦性 多样性

5、美好 有趣 创作 表达 欣赏 身体 精神 个性

社会性

6、绘画 手工 美术欣赏 绘画

7、感知 情感 创造

8、先天 成人 幼儿本身

9、情绪 差导 多样 表面 行动 直率

10、美感 感受美 爱好美 表现美 感知觉 表象

思维 情感

11、各种感官 各种途径 感知觉 感知能力

12、日常生活 自然 社会 创造思维 丰富 创造力

第十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

1.1908年3月,美国人比尔斯出版了根据自身经历编写的著作《_______________》.此书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使得心理卫生运动在全球逐步开展起来.2.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层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面向全体幼儿.4.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次级预防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诊断和治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所依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二、词解释 1. 心理卫生

2. 心理健康 三.简答题

1.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又有哪些?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基本原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3.家长应如何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4.家长应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快乐的孩子? 5.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6.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交朋友? 7.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8.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9.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 10.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

简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03)年,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动机(2)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4)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作征与教师角色的认识。(1)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养护”不仅指对幼儿生理、生活上的照料,而且包含着对以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主要标志。

2、欧文1816年就在苏格兰设立(幼儿学校),这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

3、福禄培尔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命名为奖(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即“(恩物)”。

4、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创办了(“儿童之家”)。

5、卢梭是

6、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爱弥尔》)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7、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比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等。

8、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奥苏贝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

9、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0、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主要的两派理论是(信息加工学习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12、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因素有(兴趣)、(好奇心)、诱因。

13、布鲁纳的三种表征系统是:(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

13、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14、幼儿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等。

15、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手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

16、柯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他运用(实证)方法建立起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7、多彩光谱评价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

18、婴儿学习的发展表现出三个不同层次:(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或操作条件反射、(模仿)。

19、评价幼儿学习水平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20、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1、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主要由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等专业素质组成。

二、名词解释

1、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

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就是支架式教学。

2、掌握学习:也可称完全学习、精熟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必须掌握本阶段的学习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没有达到标准水平的儿童要接受额外时间的指导,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3、动机: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4、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5、幼儿社会性:是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

6、行为实践原则:是指教师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向幼儿传递社会认知观念、技能、知识,而且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并对其行为实践进行指导。

7、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8、习得性无助:是指在经历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景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体验。

三、简答

1、讲解式教学的特点是什么?奥苏贝尔强调讲解式教学。他认为这种教学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二是要有大量利用例证。三是教学是演绎的,从最一般的蕴含的概念最初呈现中引出特殊的概念。四是有序列的。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这些步子中首先是先行组织者。

2、简述一下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科学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

(2)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3)运用科学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3、简述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1)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

性的发展

4、简述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5、简述一下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1)资源利用模式(2)补偿模式(3)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模式(4)个别教育方案

6、简述一下全语言教学理论。(1)全语言教学观(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7、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8、简述一下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2)有助于为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性教学提供依据(3)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4)有助于改进教育过程

四、论述题

1、论述一下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1)设置“问题情静”,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在面临认知冲突时,儿童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会被激发起来,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活动内容与幼儿已有的认知结构间产生一种“矛盾”,还要设计有趣的活动内容,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其“心、手”都动起来。(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形式多样的游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淡化教育痕迹。(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获得成功与快乐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当幼儿成功时,教师给予内部归因评价,失败时给予外部归因评价,有助于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谈一下你对幼儿年龄特

他们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的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品质与行为以至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心理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呵护。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教师要维护、保障儿童主动活动、学习与发展的权利,教师的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原则。教师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与温馨健康的精神环境。

(2)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是儿童中与生活中的亲近者与权威者,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榜样,教师要在各方面为儿童示范,积极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

(3)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教师为幼儿与社会的交往创设桥梁,为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

3、论述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它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是主动地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积极的探索者与追求者。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幼儿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机系统所激发的,其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及其情感因素。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创造性学习目标主要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能力与水平。

4、幼儿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第三篇:幼儿教育心理学

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教育情景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教育的本质?是造就和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幼儿教育?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和非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在幼儿园情景中传递各种经验、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系统,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教师及其活动与幼儿及其活动的交互作用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其次,幼儿必须受教师或成人的合理指导,而非自然、自发地进行学习。总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2,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2,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导论2幼儿心里发展与学习3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4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维护。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3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综合创造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作品分析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进而客观地评价幼儿。第二,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几种基本的观察形式?1轶事记录2时间取样3实践取样4核查表。作品分析法的作用?1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第二基于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预方案,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矫正幼儿的身心疾患。

第二章 幼儿教师心理 幼儿教师的角色?1国民素质的奠基人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一幼儿教师的品德,二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三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四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品德?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2团结互勉,善于合作:首先,幼儿教师与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其次,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密切合作。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1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3坚强的意志4健全的性格。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1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2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能力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1)正确的教育观念(2)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4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措施?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三掌握沟通的技巧:1使用适当的语言2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3进行有效的提问。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培训?成长?第一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第三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布鲁巴奇提出四种有助于反思的方法?1记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幼儿教师的培训?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讨论法5演示法

第四篇: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强化:正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的奖励性刺激。;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先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得到了接触。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2什么操作性条件反映,应答性条件反映:个体主动发出的、收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映称为“应答性反映”。

3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4自我效能感:只指儿童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种行为的主观判断。

5习得性无助:是指经历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类似的情景时个体产生了一种无能为力的行为表现。

5关于幼儿学习困难、障碍: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6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是个体不断的收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去习惯化是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7替代学习: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的学习的现象。

8班级管理只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班级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过程。

9微格教学:只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20世纪60年代 10教学实践: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

12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儿童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一种学习节约了另一种很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13补偿模式:通常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改由另一方面的长项去补偿。

论述题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征?如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答1新手—动机阶段2适应—观念困惑的阶段3稳定—行为缺失阶段4停滞—缺乏动力阶段5更新—动机增强阶段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及其幼儿教学实践的启示:每个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从量上加以排序分类。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智力强项。启示: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加以强项带动弱项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3惩罚对于负强化吗?惩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何重要影响,如何让恰当使用惩罚措施。谈谈看法。

4创造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5如何理解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6庞丽娟将幼儿同伴关系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帮助被忽视性的幼儿更好的融入到同伴集体中:

第五篇: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幼儿教育

3、观察法

三、问答题:

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2、为什么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5、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2.客观性 发展性 实践性 综合创造

3.轶事记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行为核查 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

4.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

三、问答题

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

(3)提高教师素质

2.略

3.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4.(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3)幼儿的心理健康

(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5.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误差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理论知识复习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福禄倍尔 D.卢梭

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3.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福禄倍尔

4.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即学校 B.生活即教育 C.从做中学 D.教、学、做合一

5.《爱弥尔》这部著作明确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观,其作者是。

A.裴斯泰洛奇B.洛克C.卢梭D.福禄贝尔

6.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教师的教学任务有三个,分别为。

A.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B.观察指导、准备教具创设环境

C.制定教育目标、准备教具、示范

D.制定教育目标、创设环境、示范

7.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黄炎培 D.梁漱溟

8.教育家在勃兰根堡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A.杜威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福禄倍尔

9.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

A.1837年 B.1840年 C.1842年 D.1903年

10.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创立。

A.武昌B.北京C.上海D.广州

11.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6 B.2 C.3 D.4

12.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A.教育 B.文字 C.交流 D.生存

13.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何时。

A.福禄倍尔创设幼儿园后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14.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何时开始实行。

A.1995年1月1日 B.1996年7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3年7月1日

15.“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话出自。

A.苏霍姆林斯基 B.杜威 C.陶行知 D.蒙台梭利

16.1928年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试验,创办乡农学校的是。

A.陶行矢 B.晏阳初C.叶圣陶D.梁漱溟

17.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D.1998年

18.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9.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A.张汉良 B.张之洞 C.张宗麟 D.张雪门

一、单项选择题

1.C.福禄倍尔建立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幼儿园。

2.D.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3.B.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和谐教育,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4.C.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5.C.卢梭所著的《爱弥尔》。

6.A.这三个任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任务。

7.A.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平民化教育。

8.D.福禄倍尔建立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b

9.B.1840年由福禄倍尔提出。

10.A.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11.C.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

12.A.教育是对人进行的社会活动。

13.A.幼儿教师逐渐从教师中分离出来。

14.C.1994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5.A.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观点。

16.D.梁漱溟创办了乡农学校。

17.B.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正式实施。

18.B.“感、前、具、形”四个阶段。

19.D.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下载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

    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

    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 目录 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幼儿心理学发展学的发展阶段 3.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有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5.人类......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最佳途径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教材分析: 课程教材采用的是......

    心理学练习题

    六、中学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对比 2.人能够感受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是(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共5篇)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 2.学习 3.强化 4.消退法 5.程序教学 参考答案: 1.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第六章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 教学目的 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B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 3、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 1、3-6岁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称为幼儿期,又称()。 A、婴儿期B、儿童期C、学前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