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一生来爱你

时间:2019-05-15 03:2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想用一生来爱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想用一生来爱你》。

第一篇:想用一生来爱你

想用一生来爱你

观庙高中

刘婷

汶川大地震中,有位伟大的母亲在临死前留给了她几个月大的孩子一条短信,他说:“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简单的文字,如古老魔咒般,敲击着每个人的弦。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心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简单的文字,我却想用最嘹亮的声音唱出它,把它唱出千里之外,穿越时空。停留在你身边,感谢你养我,育我,伴我成长。小时候,是你把我当成珍宝一样放在手心里护着,爱着,疼着。你说你爱我胜如爱你自己的生命,看着我笑,你也会笑,看着我哭,你会担忧。那时的我是否自豪过,我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引着你,心睡心动。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心安理得的享受过你给的爱,你有为何那般情愿呢?是否只因你的名字叫做母亲呢?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流年易逝,往事可堪回首。望尽天涯,回忆如潮涌,昔日的往事彷如还在昨日。十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可在你眼中我依然是个孩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日劳累,年年辛苦,你都不曾有过抱怨,不懂事的我曾经抱怨过你,伤过你,也许你从未怪过我,但我还是想求你原谅。原谅我年少时轻狂。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谢谢你多年来的照顾和默默支持。

外物皆有情,在冰心的《荷叶母亲》中我能看到荷叶对荷花的爱,他一直默默无闻,做着花朵的陪衬,终身无悔;藏领羊的跪拜,母爱情深,危急时刻,它用生命为母爱做了最好的诠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不要“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请对自己的母爱慷慨一点,给她一个更好的位置“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

我想对你说:“我想用我的一生来爱你。”(指导老师:余尚力)

第二篇:用一生来读的书

用一生来读的书

——读《育人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德阳市东汽小学王鸿波

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一本书,一本要用一生来读的书,它就是前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育人三部曲》。每次打开《育人三部曲》,夹在27页的书签都会把我的目光聚焦在这一页上,这一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不是这几个字震撼了我,而是写下这句话的人——前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一个真正把自己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人震撼了我,我从心底向他致敬。

这是一本要用心读的书。这本书几乎句句是经典,用心读,你会发现你是在大师亲切的话语中面对面地交流。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用如诗的语言、画般的意境将32年丰富的教育经验融成一曲曲教育乐章,描绘了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三个阶段的成才历程。尤其是《育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已深深印刻在心中。这是几十个有名字的男孩子、女孩子的童年和小学生活的缩影,是苏霍姆林斯基小学教学的施教历程,是快乐学校、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的真实写照。它打开了一个冰清玉洁的教育世界,教育教学思想的光辉如金色的霞光洒满这个世界。我被大师罕见的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所打动,被大师朴素、精辟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灵活、机智的教育实践所吸引。

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用心读,你会发现这是一本让人心静的书。它像清清的溪水流进心灵,让人心静。读完它,留在脑中挥之不去的不仅仅是大师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敬业精神,更多的是在此中的幸福感受。他在书中写到: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是什么让他在农村学校也能感受到这无与伦比的幸福?是什么让他把自己的一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想大师说的这段话就是答案了——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他爱孩子,爱得纯粹,不搀杂一点点功利。正如他书中所言:“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不仅赢得了孩子的心,也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我不禁问自己:走过的十多年的教学路程幸福指数有多高?尤其是这学期进入毕业班最后的工作,各种压力多少使自己有些心浮气躁。焦虑的情绪正悄悄转嫁到课堂,我也开始在急躁中抱怨这个曾经令我多么热爱的教师工作的艰辛。敬业的教师有很多,但是能从中感

受职业幸福的却不多。在我们的身边,衡量知识掌握多少的分数已成为人们用来认识、评价、发展学生的重要手段,多种因素又让我们常常会加大成绩和分数在教育天平上的重量,不仅成了挥向儿童驱赶学习的鞭子,也成为教师心理疾病的源泉。问题出在哪里?大师春风般的话语告诉我: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上,精细小心地使用分数,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读到这里,浮躁的我渐渐平静:学生认识世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衡量知识多少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分数,像大师那样真正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用心读,你还会发现这是一本让人心明的书。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样:教师的一座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而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从教十多年,我也常常在教学的困惑中茫茫然不知所措。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的一席话拨开了我迷茫的纱帘,他说:小学的任务不仅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巩固知识和技能,还要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们一分钟也不能忘记的是——在小学里,教师是在同孩子打交道,儿童不只是为明日掌握知识做准备,而是今天就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这本书要用一生来读,用一生的行动来读。大师写在书中的“快

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为我们展开了如童话般的学习生活。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用不同的解题方式促进数学思维。孩子们眼前有大自然,有“幻想角”,每个孩子都会编故事、唱歌,每个孩子都是画家,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泉,走向孩子的心灵。在欢乐中,孩子们走进小学学习生活。多么令人神往的教育!读到这些,怎能按捺得住亲自尝试的冲动?立刻行动起来,让孩子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

《育人三部曲》是苏霍姆林斯基从教三十五年对众多教育难题的研究写出来的,是丰富的教育经验的积累,是有着深远意义的教育遗产。尤其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不是空而大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我终生将学习的。

《育人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将用一生来读的书,它将陪伴我走完我的教育生涯,因为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看孩子,能帮助我们看到培育儿童这一复杂、艰巨的事业的新途径和新境界。

2012年4月

第三篇:想用电影分级制度

想用电影分级制度,还缺一套明确成熟的标准

若启用电影分级制代替审查制,会对中国电影产生多大的影响?

邓胜,影视制ZUO人,不ZUO死,就不会死的ZUO

这是一个倒果为因的问题,审查制度的终结,必然源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深入到某种程度。社会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中国电影要是想不改变,恐怕都不可能。

但是讨论电影分级制度这么久,焦点都放在用分级制度取代审查制度,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门能否取消审查制度的问题上。似乎没有太多议论从分级制度的缘起来看问题。张小北的答案 是触碰了分级制度的缘起的。分级制度的本质,是电影产品的技术规范。这种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主要依赖于行业协会。更准确地说,制订和执行这样的规范,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维基百科:美国电影协会(英语: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MPAA)是由美国六大电影公司所成立的商业交易协会。最早成立于 1922 年,原名“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英语: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其成员之间提供交流平台,后成为一个依靠电影制作守则规范电影制作,并形成了今日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从这段对 MPAA 的介绍里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电影分级制度的市场属性。在美国限制级电影并非被禁止上映,但市场空间一定会受到局限。因此,选择制作更大观众群的主流电影,还是针对特定观众群体精耕细作,完全是一个市场的选择行为。

不好意思,我要把题主的问题,变形成在今天中国的审查制度之下,电影分级作为一个行业规范是否有出现和成长的空间。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一个判断是,在今天中国的审查制度之下,能够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是否都是老少咸宜的。如果都是老少咸宜的,那么这样的分级制度无意义。反之,则分级制度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价值的事情,就有出现的可能。我看到有在影院工作的知友举过《西游降魔》吓哭孩子的例子,我在看《白日焰火》时也有看到无知家长带着 4 岁小孩在影院里看得嗷嗷叫的经历。我自己就曾经制作过一部恐怖片,我很清楚那部电影要是按照 MPAA 的分级制度,就算不是 R,也得是个 PG13 什么的。所以,我认为在今天的审查环境下,分级制度仍然有存在的价值。第二,有没有操作性。尝试建立分级模式的主体,可能会出现在某些院线或是时光网、豆瓣电影这样的电影推介与购票服务网站里。在现阶段中国电影还需要苦苦通过审查方能上映的现实环境下,对电影进行映前分级可能会遭到很多片方的反对。但是在电影的点映阶段,参考 MPAA 的分级制度,由小范围的专业人士对影片进行分级,用来向购票观众提供观影的指引,并非不可操作。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在购票前会参考网站的评分。为何不能让观众同时参考分级建议?

第三,有没有成长性?我特别同意张小北在他的答案里说的这段话:

「惊悚片」和「恐怖片」一直是审查制度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尺度,所以大家随时受不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明确的行业规范告诉生产者,如果有刀子或针管刺入人体的特写镜头,这部电影就是 2B 级;如果电影中死了孩子或小狗就是 34D 级;如果死了 10 个以上的成年人就是 AAA 级;如果出现了黑色丝袜就是 XX 级;如果有女性背部全裸镜头就直接枪毙整部电影;如果有青年男性裸露臀部就是 XXX 级;„„

类似这样的细节规定,只要是量化的、明确的、一视同仁的,如果那电影生产者一定有办法在拍摄阶段就规避开这个禁区,或者是多拍摄几个不同景别的镜头供分级时选择。分级制是一种工业化体系下的思路,它是标准化的,尽量排除掉人性弱点的,相信制度的,组件式的,这种思路对于艺术电影并无任何帮助,但无论有没有分级制,艺术天才都可以拍摄出牛屄的电影;可是如果没有分级制,大多数类型片就无法按照一个恒定的标准去进行批量生产。

前面我说的是参考 MPAA 的分级制度。但是 MPAA 的分级制度是否就是完全适合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的呢?恐怕未必。分级制度,应该结合观众的感受来进行更新迭代。这套技术标准的制订、迭代,只可能依靠民间完成。在互联网时代,标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完全可以根据每部电影上映后的观众评价,对标准进行修正。这套民间标准越完善,对于中国类型片的形成会越有帮助。这套标准越成熟,我们就越有底气去说,审查制度可以终结了。

第四篇:感恩节作文:用一生来感恩父母

感恩节作文:用一生来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十月怀胎,给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长;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深切教诲,教会了我做人。父母给予了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这些作子女的却不知从何做起。也许,没事时为父母分担些家务,父母下班后为他们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时为他们充一杯牛奶,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父母苦恼时为他们分忧解难,父母高兴时与他们分享快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却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此之多,而我们却只给父母做了一点,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们要用一生来感恩父母。

父母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如梦的童年,无知的我却因为一时的贪玩,而给父母添乱,让父母操心,生气。

还记得那个晚上,我因为作文没有完成而被老师留了下来。别的同学早早的就离开了,我却被留了下来独自写作文,这又能怪谁呢?只怪我白天匆忙之中没有写作文,明明知道老师晚上会跟我要作文,却还没有写。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作文还是没有结束,心想,这时父母一定在家焦急地等我。我的心也开始慢慢焦急起来,可越急越写不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师叫我打电话给父母,叫他们来接我。我知道只要我打了电话,父母一定会生气,也一定不会来带我,弄不好还不许我回去。我在紧张中拨通了电话,又支支呜呜地说了几句话,果然不出所料,母亲在那边正对我发火,我挂了电话。又继续写,写好后只好一人回家。

夜晚的风很大,我知道回去后免不了受父母的批评,又怕父母着急,还是及忙赶回去。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是父亲,父亲居然骑着车来接我。路上,父亲顶着风在努力地骑着车,我觉得是自己连累了父亲,让夫亲在晚上来接我,还顶着大风。到家后母亲狠狠地批评了我,我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严厉也是一种爱,他们希望我能够成才,能够有出息,而我却时常让他们伤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茶余饭后,总是喜欢与父母聊天,有时谈我在学校的烦恼,有时谈我的成长经历,有时谈父母的创业的艰辛。我渐渐地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在今后的日子里,应该尽我的所能来感恩父母;在父亲母亲需要帮助时,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们。

感恩父母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就让儿子用这一生来慢慢地去完成吧!

第五篇:用一生来学习艺术杂文随笔

我念过文科,也念过理科。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到艺术这个词。还是理科的老师次数更多: 化学老师说,做实验有实验艺术。计算机老师说,编程序有编程艺术。老师们说,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则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够潜移默化。这些都是理科老师教给我的,我觉得比文科老师讲得好。

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比有科学知识的人更容易犯错误;但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就没有这个缺点,他还有容易满足的好处。假如一个社会里,人们一点文学修养都没有,那么任何作品都会使他们满意。举个例子说,美国人是不怎么读文学书的,一部《廊桥遗梦》就可以使他们如痴如狂。相反,假如在某个国家里,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那就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我想,法国最有资格算作这类国家。一部《情人》曾使法国为之轰动。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刚去世不久的杜拉斯。这本书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最好的当属王道乾先生的译本。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

有位作家朋友对我说,她很喜欢《情人》那种自由的叙事风格。她以为《情人》是信笔写来的是自由发挥的结果。我的看法则相反,我认为这篇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静心的安排:第一次读时,你会感到极大的震撼;但再带着挑剔的眼光重复几遍,就会发现没有段落经不起推敲。从全书第一句“我已经老了”,给人带来无限的沧桑感开始开始,到结尾的一句“他说他爱地得一直爱到他死”。带来绝望的悲凉终,感情的变化都在准确的控制之下。叙事没有按时空的顺序展开,但有另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做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的创造。我对这件事很有把握,是因为我也这样写过,把小说的文件调入电脑,反复调动每一个段落,假如原来的小说足够好的话,逐渐就能找到这种线索,花上比写原稿多三到五倍的时间,就能得到一篇新小说,比旧的好得没法比。事实上,《情人》也确实是这样过,一直改到改不动,才交给出版社。《情人》这种现代经典与以往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更多的心血。我的作家朋友听了以后感觉有点泄气: 这么写一本书,也不见得能多赚稿费,不是亏了吗? 但我以为,我们一点都不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杜拉斯,有了《情人》,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给我们一个范本,再写起来已经容易多了。假如没有范本,让你凭空去创造这样一种写法,那才是最困难的事: 六七十年代,法国有一批新小说作家,立意要改变小说的写法,作品也算是好看,但和《情人》是没法比的。有了这样的小说,阅读才不算是过时的陋习一一任凭你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看电影的感觉终归不能和读这样的小说相比。

译《情人》的王道乾先生已经在前几年逝世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是我真正尊敬的前辈。我知道他原是位诗人,四年代末曾到法留学,后来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一生坎坷,晚年搞起了翻译。他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已使我终身受益。另一篇使我终身受益的作品是直良铮(穆旦)先生译的《青销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的,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 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当年我在美国留学,向一位老太大学英文,她告诉我说,不读莎士比亚,不背弥尔顿,就根本不配写英文——当然,我不会背弥尔顿,是不配写英文的了,但中文该怎么写,始终是个问题。

古诗是讲平仄的、古文也有的律,但现在写这种东西就是发疯;假如用白话来写,用哪种白话都是问题。张爱玲晚年执意要写苏白,她觉得苏白好听。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文章里的那些字我都不知该怎么念。现在作家里用北方言写作的很多,凭良心说,效果是很槽心的。我看到过的一种最古怪的主意,是钱玄同出的,他建议大家写《儒林外史》那样的官话。幸亏没人听,否则会把大家都写成迂夫子的。这样一扯就扯远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字正腔圆的文学语言,用它可以写最好的诗和最好的小说,那就是道乾先生、穆旦先生所用的语言。不信你去找本《情人》或是《青铜骑士》念上几遍,就会信服我的说法。

本文的主旨是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前辈,但却从科学和艺术的区别谈起。我把杜拉斯、道乾先生、穆且先生看做我的老师,但这些老师和教我数学的老师是不同的一前者给我的是一些潜移默化,后者则教给我一些法则。在这个世界上,前一种东西更难得到。除此之外,比之科学,艺术更能使人幸福,因为这些缘放,文学前辈也是我更爱的人。

以上所述,基本上是我在文学上所知道的一切。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孤陋享闻,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为了我知道的这些,我要感谢杜拉斯,感谢王道乾和穆旦——他们是我真正敬爱的人。

王小波

下载想用一生来爱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想用一生来爱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定要爱你 歌词[五篇范例]

    一定要爱你 虽然我们相识的热子是的话短暂的可是我一深深把你来爱了 你的天真和你的纯情已我吸引了你就是我梦中美丽的天使 我知道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的女孩真的希望自己......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从a口出来的气体有水、HCl气体,二氧化碳。要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碳首先除HCl气体,若用碱性试剂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用硝酸银溶液;接下来除水,用酸性溶液弄硫酸......

    理想用青春诠释散文

    我有理想,那就是成为作家和一名精英语文教师。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曹延标老师,他在语文课上读他发表的文章,我听得如痴如醉。看着他充满笑意的眼......

    生来孤寂杂文随笔

    昨晚又是一夜未眠 夜深人静 惴惴不安 每次和母上说我失眠 容易噩梦 她总是笑笑 然后问我 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 可是天知道 我真什么都没干 而且连念想都没有这半年来 我越......

    母亲的爱,穷尽一生来读的书的杂文随笔(精选)

    印象中,童年生活是在流徙中度过的,跟在母亲的身后,从包头到石家庄,再到遵义,之后又是在遵义的大山里流转……不停地搬家、转学,不停地变化着老师、同学、朋友,变化着一个又一个的陌......

    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至于这节课的教案

    有效教学之有效备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女人,生来就不是弱者》演讲稿

    女人,生来就不是弱者 当岁月奔向希望的曙光,当历史踏上开拓的征程,我们又迎来了又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里,我向全体女同胞道一声:“节日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

    2012年新生来校参观

    2014年新生来校参观、入学报名接待工作实施方案根据2014年集团招生工作的基本安排,结合今年各地州生源市场的特性,预计从6月21日开始,新生及家长来校参观考察和入学报名工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