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
A 科学 B 艺术 C 专业 D 职业
2.最早明确提出教学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年。
A 1966 B 1983 C 1986 D 1999 3.澳大利亚专业委员会1对专业的界定是()。
A 为公众服务 B 寻求社会利益 C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 将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4.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在统计上()。
A 没有显著相关性 B 有显著相关性 C 有高相关性 D 有低相关性
5.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A 实践性知识 B 工具性知识 C 整合性知识 D 技术性知识 6.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学科性知识 B 教育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7.在专家型教师阶段,()占主导。
A 实践性知识 B 经验性知识 C 案例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8.学科性知识占主导的阶段是()。
A 职初教师 B 师范生 C 专家型教师 D 有经验教师 9.微格教学是一种()。
A 教学理论 B 教学方法 C 教学环节 D 教育理论 10.微格教学环包括()个阶段。
A 4 B 5 C 6 D 7 11.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
A 6 B 5 C 4 D 7 12.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指出,微格教学可以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
A 合格教师 B 高水平的教师 C 好的教师 D 好一点的教师 13.在微格教学环的角色扮演阶段,()是受训人员不需要扮演的。
A 学生角色 B 教师角色 C 行政人员角色 D 评价者角色 14.反思是一种()。
A 实践 B 经验 C 思考方式 D 教学活动 15()不是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
A 教学反思 B 从经验中学习C 实践者即研究者 D 教师即研究者 16.随堂听课是在行动研究的()模式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A 理论筛选 B 问题筛选
C 案例教学 D 实践后反思教师即研究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
A 行业 B 专业 C 事业 D 职业 2.科尔提出的专业特征是()。
A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B 终身投入的事业
C 为公众服务 D 将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3.教师追求的社会利益是()。
A 实现学生在知识、个性、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B 满足学生的需要 C 公众福利和健康 D 挑战学生的能力 4.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A 学科知识 B 文化素养 C 职业理想 D 进取精神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学科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6.条件性知识包括()。
A 人际交往知识 B 学与教的知识 C 学生发展的知识 D 教育评价知识 7.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是补充()。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8.实践性知识是指()。
A 课堂背景知识 B 与课堂背景知识有关的知识 C 教学实践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阶段。
A 师范生 B 职初教师 C 有经验教师 D 专家型教师 10.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基本特征。
A 知识中心 B 教师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11.案例具有()作用。
A 教学理论的源泉 B 教育机智的基础 C 教师成长的阶梯 D 解决问题的源泉 12.微格教学能够()。
A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 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 简化正规教学程序
D 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13.微格教学环中的事前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学习()。
A 教学技能的功能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 D 微格训练方法 14.在参与型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是()。
A 研究者 B 旁观者 C 参与者 D 评价者 15.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6.非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7.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有()。
A 记笔记 B 录音 C 录像 D 抄本 18.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类型有()‘
A 对实践反思 B 实践中反思 C 实践后反思 D 为实践反思 19.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A教案 B 认知成分 C 教师的陈述 D 批判的成分 20.以下()属于布鲁巴赫提出的反思的一般方法。
A 课堂观察 B 课前备课 C 开展行动研究 D 职业发展 21.案例的作用是()。
A 问题的源泉 B 高度的拟真性 C 典型性 D 启发性 22.案例的关键特征是()。
A 高度的拟真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23.行动研究是一种()。
A 研究方法 B 教学方法
C 改善教学的方法 D 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24.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
A 问题筛选 B 理论筛选 C 教学运用 D 总结反思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戴维斯认为道德理想是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2.艾利斯顿以为,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并不是专业所特有的特征。
3.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4.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6.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7.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8.“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被认为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
9.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10.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充分条件。11.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有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主要是案例性知识。
13.主要由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组成的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14.微格教学中的教案与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是由区别的。15.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6.反思就是通过课堂观察、对别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吸取经验进而改进自己教学成效的一种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
17.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18.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模式之一。
19.写反思日记是行动研究的必要环节和过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6 11 16 C C B B 2 7 12 C D D 3 8 13 D A C 4 9 14 A B A 5 10 15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 6 11 16 21 ABD BCD ACD ABCD BD 2 7 12 17 22 ABC BC ABCD ABCD BC 3 8 13 18 23 ABD ABC ACD ABD AC 4 9 14 19 24 AB BCD ACD BCD ABCD 5 10 15 20 AB BCD ABCD ACD
三、判断题 6 11 16 Y N Y N 2 7 12 17 Y N Y Y 3 8 13 18 N N Y Y 4 9 14 19 N Y Y N 5 10 15 N N Y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 记忆 B 想象 C 实践 D 感知 2.知觉比感觉()。
A 真实 B 准确 C 完整 D 直接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阶段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美的需要
C 心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不是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现。
A 自主性 B 主观性 C 能动性 D 创造性 5.关心属于()。
A 尊重需要 B 认知需要 C 安全需要D 归属与爱的需要 6.学生的成就属于()。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美的需要 7.《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提出的宣言。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8.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
A 左脑革命 B 右脑革命 C 全脑革命 D 计算机革命 9.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的。
A 奥托 B 维纳 C 叶弗利莫夫 D 加德纳 10.情感的诱导作用可以激发()。
A 好奇心 B 积极性 C 驱动力 D 想象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发展是指()。
A 身体的发展 B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的发展 D 思维的发展 2.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态度 3.记忆包括()三个方面。
A 识记 B 巩固 C 保持 D 再现 4.思维的类型有()。
A 感性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理性思维 5.情感对认知发展起()。
A 组织作用 B 诱导作用 C 驱动作用 D 调节作用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爱好 7.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脑潜能的关键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童年期
8.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
A 有洞察力 B 有创造性 C 有建设性 D 有抱负 9.学生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A 优秀学生 B 学业困难学生C 有争议学生 D 另类学生 10.以下()属于尊重的需要。
A 荣誉 B 信心 C 独立自主 D 接纳 11.信息素养包括(还有一个信息情感)。
A 文化素养 B 信息意识 C 信息态度 D 信息技能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学生发展必须要遵循教育方针。2.在学生发展中,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矛盾的,满足和个性需要就有可能违背社会需要,反之亦然。
3.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4.身体素质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5.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6.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7.思维和思考是一回事。
8.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9.在众多的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英国物理学家伯纳尔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思维,后者只凭本领。” 11.情感的驱动作用指激发个人的热情、好奇心,推动或抑制目的的达成。
12.因为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因此说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13.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排列的,例如,如果认知需要没有得到,就不会产生美的需要。14.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15.教学过程的反哺现象是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权。
16.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17.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6 D A 2 7 C C 3 8 D C 4 9 B D 5 10 D D
二、多项选择题 6 11 ABC ABCD ABD 2 7 ABCD BCD 3 8 ACD ABC 4 9 BC ACD 5 10 BCD ABC
三、判断题 6 11 16 Y Y Y Y 2 7 12 17 N Y Y Y 3 8 13 Y N N 4 9 14 Y N N 5 10 15 N N Y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
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2、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3、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华生 D 加涅
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是根据什么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A 按内容分类 B 按学习过程特征分类 C 按理解程度分类 D 按学生互动的情况
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创立者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加涅 D 奥苏伯尔
6、项目学习是哪一种学习中的一种
A 有意义接受学习B 有意义活动学习C 机械的接受学习D 机械的活动学习
7、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 A 个体的知识 B 群体的知识 C 社会的知识 D 间接知识
8、“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这是对什么概念的定义
A 表征 B 贮存
C 图像
D 图式
9、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 A 言传
B 内化 C 外显 D 意会
10、实验表明,儿童阅读—记忆的能力一般在智龄多大时开始出现 A 3岁2个月 B 4岁 C 5岁 D 7岁
11、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 积极主动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2、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 直觉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3、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属于
A 视觉型学习者 B 感觉型学习者 C 语言表达型学习者 D 直觉型学习者
14、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是 A 语言表达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5、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是
A 学习风格 B 认知风格 C 智慧特征 D 认知模型
16、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作为两种稳定的个体知觉或认知方式,是在二次大战时谁发现的 A 卡根 B 威特金 C 鲍尔 D 塔巴
17、在处境不明、难以作出抉择时,倾向于仔细考虑观察到的现象和面临的问题、与经验相联系、使思维更广阔和系统、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风格是
A 反省性认知 B场独立性认知 C 分析性思维 D 直觉性思维
18、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卡根 B 威特金 C 鲍尔 D 吉尔福特
1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
A 以归纳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B 是一种强调整体的思维形式
C 是一种强调精确的思维形式 D 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20、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为
A 合作学习B 竞争学习C 小组学习D 个别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 A 教育者 B 学习者 C 刺激情境 D 反应
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 A 加工系统 B 调节系统 C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3、通常认为学习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 学习者主体产生某种变化
B 学习者主体发生的变化能够持久保持
C 学习者主体变化是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D 学习者主体的变化是自己所愿意接受的
4、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 有意义接受学习B 有意义机械学习C 有意义活动学习D 有意义灌输学习
5、通常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是:
A 有意义的与机械的 B 发现的与接受的 C 个别的与小组的 D 试误的与顿悟的
6、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A 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 B 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 C 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 D 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师以外进行
7、知识的掌握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A 知识的理解 B 知识的巩固与记忆 C 知识的运用 D 知识的评价
8、按照来源划分,知识可以分为: A 理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直接知识 D 间接知识
9、BCD
10、A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D 20、AC
9、知识的性质与教育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知识的性质与学校的性质 B 知识的性质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C 知识的性质影响课堂内容的选择 D 知识的性质影响教学过程
10、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A 命题 B 网络 C 表象 D 线性序列
11、表象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 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
B 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
C 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模糊、更概括,或者说欠完整、欠精确 D 人对复杂图像形成的心理表象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
12、知识的冰山模型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A 就量上来说,明确知识只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大量的默会知识是不为人知的。B 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构成了知识的连续体。C 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D 默会知识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
13、体现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风格测验表主要从哪些方面测定学习优势 A 积极主动/深思熟虑 B 感觉型/直觉型
C 视觉型/语言表达型 D 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
14、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
A 群体 B 个体 C 合作 D 竞争
15、小组学习具有哪些优点 A 能激发学生发挥出最高水平B 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C 增进学生感情、改善学生人际关系 D 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16、增强小组学习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有
A 问题具有挑战性,以高质量的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B 合理分配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研讨具有民主性、超越性 C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D 扩大小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校园
17、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
A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B 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 C 有一定的条件 D 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8、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ACD
19、A 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C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D 保证小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9、学徒制的主要缺陷是
A 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 只限于小范围教学,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 只适合于手工操作,不适合现代工业生产 D 受师傅文化水平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 20、认知学徒制是
A 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 B 是与学徒制没有关系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C 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 D 认知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三、是非判断题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不是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也不代表学习的主要特征
2、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对教师来说,项目学习被视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合作性,增强教师的自立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4、项目学习是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一种。
5、知识的习得也称为知识的掌握,指个体学习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与结果。
6、知识可以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7、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8、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9、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10、程序性知识可以分为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11、可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运行速度极快、具有惊人的准确性。
12、明确知识是指存于个人经验、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的知识。
13、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通过意会完成,以听讲为主。
14、智力的准备对于儿童的各种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准备充分学习就会获得进步,准备不充分学习就会困难重重,一筹莫展。
15、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执拗,即执着于某一观点,不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反比例。
16、学习风格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
17、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18、发散性思维产生的是单一答案。
19、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
20、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一、单项
1、C
2、B
3、D
4、C
5、D
6、B
7、C
8、D
9、B
10、C
11、A
12、C
13、A
14、D
15、B
16、B
17、A
18、D
19、D 20、D
二、多项
1、BCD
2、ACD
3、ABC
4、AC
5、AB
6、ABC
7、ABC
8、CD
9、BCD
10、A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CD
19、ABD 20、AC
三、判断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错
19、对 20、对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这是对那个概念的定义
A 教育 B 教学 C 教育学 D 教学论
2、你认为教学是
A 教学是科学 B 教学是艺术
C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D 教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
3、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 B 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 C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 D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4、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对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A 30-34人 B 40-44人 C 50-54人 D 60-64人
5、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要求前排课桌距离黑板至少
A 1米 B 1.5米 C 2米 D 3米
6、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
A 最近发展区 B 教学目标区 C 教学可能区 D近期发展区
7、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A 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B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C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的过程 D 《学记》中提出,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层级性的模型构成的,其第二层次的主成分是
A 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 B 以判断因素为主要标志 C 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 D 以评价因素为主要标志
1、B
2、C
3、D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C
9、教学目标可以演化为
A学习行为(三种行为)×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B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行为(三种行为)C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D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行为(三种行为)×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10、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是指再认和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的教学被认为是那个水平的教学
A 记忆水平教学 B 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D 开放性转换教学
11、有目的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这样的教学是 A 记忆水平教学 B 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D 开放性转换教学
12、发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是
A 教学方法 B 教学目标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模式
13、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属于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4、社会探究模式属于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8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5、凯程序属于哪一种教学模式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6、经典教学模式中概念形成模式是谁创立的
A 塔巴 B 罗 C 布鲁纳 D 萨奇曼
17、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谁的实验以及主张提出来的
A 塔巴 B F.谢夫特和G.谢夫特 C 马夏拉斯和考克斯 D 萨奇曼
18、包括了定向、假设、定义、探索、证明、概括等程序和策略的教学模式是
A 探究训练模式 B 程序教学模式 C 角色扮演模式 D 社会探究模式
19、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谁根据自己心理治疗经验而建立的一种灵活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A 斯金纳 B 凯 C 罗杰斯 D 克劳福德 20、衍枝式程序是谁提出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
A 斯金纳 B 凯 C 罗杰斯 D 克劳福德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二者的对象不同 B 范畴不同、方法不同 C 侧重点不同、来源不同 D 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2、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密切联系与相互补充表现在 A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构成教学的整体
B 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必须符合教学科学揭示的规律 C 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是在教学发展中统一起来的 D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验的生命力
3、构成教学的主要要素包括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媒体 D 教学环境
4、构成教学的动态要素包括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环境 D 心理环境
5、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媒体 D 教学环境
6、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 A 计划 B 组织 C 辅导 D 评价
7、教学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
A 文化环境 B 设施环境 C 自然环境 D 时空环境
8、最重要的两个教学空间变量是
A 教室的大小 B 班级规模 C 座位编排方式 D 教师的容积
9、常见的几种典型座位编排形式是
A 秧田式 B 马蹄式 C 讨论式 D 模型排列式
10、良好师生关系的两个特征是 A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B 学生对教师的敬畏
C 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 D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11、从教师角度上讲,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交流的几个方面 A 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特征
B 教师关心学生进步,根据学生需要和理解开展教师,多种形式评价和指导 C 教师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
D 师生之间平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关系
12、在师生双方的教学关系中
A 教师是主导性主体 B 学生是发展性主体 C 教师是教学的唯一主体 D 学生是教学客体
13、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性主体表现在
A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教导行事 B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知识的优势 C 对施予学生教学影响的控制作用 D 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4、在教学中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的含义包括
A 学生是教学的要素 B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C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D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5、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的相互联系是
A 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教学水平上的操作 B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依赖的,两者必须匹配 C 教学水平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D 教学内容包括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
16、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
A 说明性理解 B 封闭性理解 C 探究性理解 D 开放性转换
17、一个完整教学模式包括的要素是
A 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条件 B 教学程序、师生角色 C 教学安排、教学方法 D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18、教学模式的功能包括
A 构造功能 B 解释功能 C 启发功能 D 推断功能
19、先行组织者模式的程序与策略包括
A 形成概念 B 讲解先行组织概念 C 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 D 强化认知组织 20、直线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
A 解释 B 问题 C 解答 D 确认
三、是非判断题
1、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教学的“两翼”,只有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成功地迈向理想的彼岸。
2、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3、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其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商与所取的成绩是完全一致的。
4、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5、作为的马蹄式排列有利于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控制班级。
6、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
7、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
8、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力主义、强迫命令的教学相对立的全新教学观。
9、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10、记忆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记忆和模仿。
11、记忆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是同一层次的三个教学目标。
12、在概念获得模式中,教师并不直接将概念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对或一组正反例证,让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分析正反例证的属性,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最终对概念进行命名。
13、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14、探究训练模式是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15、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16、行为控制教学模式依据的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7、衍枝式程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
18、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19、教师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20、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需要。
答案
一、1、B
2、C
3、D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C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二、1、ABC
2、BD
3、ABCD
4、ABD
5、AB
6、ABCD
7、BCD
8、BC
9、ABD
10、CD
11、BCD12、10
AB
13、CD
14、BCD
15、AB
16、AB
17、ABD
18、ABCD
19、BCD 20、ABCD
三、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10、对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15、对
16、错
17、对
18、对
19、错 20、对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一、六、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
A 勤学、博学、眼学、实学 B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C 勤学深思、博学求精 D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2.基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课堂交往研究模型是
A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 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 罗的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 人种志交往模型分析 3.杜威所主张的课程是
A 七艺课程 B 尚武课程 C 经验课程 D 百科全书式课程 4.“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哪种关系模式的特点: A 二元论模式 B 联锁模式 C 同中心模式 D 循环模式
5.斯宾塞论证和建立起的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体系所依据的课程本质是 A 课程是经验 B 课程是知识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情感体验 6.“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哪种课程设计模式:
A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B 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C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D 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7.从课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下那种课程的历史最为久远?
A 分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8.教师的行为举止、期望、态度、教学风格可以被称之为
A 显性课程 B 核心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校本课程 9.评价者只关注课程计划设计本身的优劣,这种评价叫作
A 结果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内部评价 10.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 颜师古 B 颜回 C 颜真卿 D 颜之推 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 《礼记·学记》 B 韩愈的《师说》 C 韩愈的《进学解》 D 孔子的《论语》 12.《大教学论》是哪位教育家的作品
A 夸美纽斯 B 苏格拉底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13.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A 柏拉图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4.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科书中心”三中心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陶行知 C 凯洛夫 D 巴班斯基 15.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 实践性智力 B 创造性智力 C 分析性智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16.要想获得一个班级内学生间的社会关系,从下面选择一个最佳方法
A 实地笔记 B 录音 C 录像 D 社会人际关系图解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
A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 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 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3.以下属于王夫之教育教学思想的是
A 知行并进 B 学思相资 C 因材施教 D 积渐不息 4.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因材施教 B 手脑并用
C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 D 强调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5.顾泠沅的“尝试教学—效果回授”教学法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A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B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C 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 D 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 A 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B 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 采用直观教学
D 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7.以下描述符合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是
A 赫尔巴特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B 赫尔巴特提出了以“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程序为基础的教学法
C 赫尔巴特的弟子又提出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段教学法” D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8.凯洛夫“知识教育”教育思想强调的教学的“三中心”是
A 以教师为中心 B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C 以教科书为中心 D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9.克拉夫基、瓦舍根因的“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提出的三个质的规定性是 A 基本性—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
B 基础性—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 C 范例性—利于学习的迁移 D 超越性
10.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 B 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D 强调“从做中学”
11.以下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思想的说法有 A 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使接受学习有意义
B 强调“先行组织者”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C 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不断分化和总和贯通的方法 D 接受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机械学习12.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感觉领域 13.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学生为中心 B 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 C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D 提倡意义学习14.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是指
A 分析性智力 B 创造性智力 C 实践性智力 D 言语性智力 1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有:
A 积极的学生观 B “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C 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D 言语逻辑一元的测量观 16.交往在教学中作用表现在
A 达成认知与情感沟通 B 达成信息的交流
C 达成(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的交流 D 只会对学习产生阻滞作用
17.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将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
A 过程问题 B 结果问题 C 教师说话 D 学生说话 18.研究课堂教学常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
A 实地笔记 B 录音、录像 C 访谈、调查问卷 D 社会人际关系图解 19.以下关于人种志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A 强调研究者亲自经历教育现象
B 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研究 C 所得的结论一般具有普遍性 D 不太强调一系列具体程序
20.对课堂交往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有
A 认知障碍 B 注意的分配 C 兴趣与动机 D 交往技能障碍 21.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
A 物理环境 B 班级规模 C 座位模式 D 时间因素 22.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情感领域里的策略主要有
A 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 B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
C 加强非言语交流 D 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 23.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教学领域里的策略主要有
A 进行有效的提问 B 提供即时的反馈 C 强化课堂语言的使用 24.以下关于课堂中的反馈说法,哪些是对学生有益的 A 学生必须对班级讨论的氛围感到适宜 B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 C 教师的表扬或批判要有针对性 D 教师应讲究表扬艺术
25.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新趋势主要包括 A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B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D 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6.奥利瓦总结出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有
A 二元论模式 B 联锁模式 C 循环模式 D 同中心模式 27.关于课程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
B 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递文化和选择文化
C 课程通过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而影响社会
D 课程通过直接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促进经济发展 28.以下属于“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是
A 科目设计 B 学科设计 C 大范围设计 D 生活领域设计 29.以下属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是
A 生活领域设计 B 核心设计 C 科目设计 D 学科设计 30.关于“活动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B 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 C 又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D 杜威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31.关于“外围课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 B 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
C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相应的变化 D 与核心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32.从教材开发的主体看,可以把课程分为
A 国家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校本课程 33.以下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建立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上
B 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研究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 C 实现知识迁移
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4.关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以下说法争取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开放性
B 课程内容的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 C 课程组织的合作性与独立性的结合 D 评价方式上的过程性 35.课程改编的基本假设是:
A 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在课程中发挥作用 B 允许教师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的人 C 课程内容的不可变更性 D 学生接受程度的划一性 3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A 课程变革的特征 B 学区的特征 C 学校的特征 D 外部环境的特征 37.影响课程实施的课程变革特征有:
A 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B 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C 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D 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 38.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
A 校长的角色 B 教师之间的关系 C 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39.课程评价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指
A 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 B 对学生成绩的判断
C 对社区支持程度的判断 D 对教师“效能感”的判断 40.课程的“外观评价模式”强调应该从那些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 A 前提条件 B 相互作用 C 结果 41.以下说法属于《学记》教育思想的是
A 教师应善喻、及时施教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藏息相辅 4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体现在:
A 因材施教 B 手脑并用 C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D 开展创造性活动 43.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有
A 生活展现 B 实物演示、图画再现 C 音乐渲染 D 语言描述 44.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方法有: A 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 B 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C 以广远的意境,激起学生拓展课文的想像力
D 以蕴含的意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45.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时,应充分发挥哪些作用: A 旧知识的基础作用 B 准备题的引导作用 C 课本的示范作用 D 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46.“青浦实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所确立的历来片基础有哪些: A 情意原理 B 序进原理 C 活动原理 D 反馈原理 47.以下哪些教育家强调启发诱导方法
A 孔子 B 苏格拉底 C 朱熹 D 陶行知 48.关于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做中学 B 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 C 提倡在活动中学习D 采用启发式教学
49.赞可夫认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 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 B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C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D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50.要促进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A 重视学习的内部诱因,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B 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C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D 精心设计练习
51.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包含以下哪些因素
A 根据教学规律所引出的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B 既考虑教学的外部条件,又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C 随时控制和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进程
D 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最大可能(教养、教育、发展)的效果 52.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B 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并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 C 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 D 考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师自身的可能性
53.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这些评价主要有: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指导性评价 54.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种人的显著特征是: A 有洞察力 B 有创造性 C 有建设性 D 有选择性 55.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态度品质是 A 对课堂严格的控制能力 B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C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
D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56.实地笔记的主要用途有
A 记录某一时间的特定主题和教学行为 B 反思课堂的整体印象及其气氛
C 提供关于某一个案进展中表现的描述 D 记录一个教师的进步轨迹
57.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 访谈者应富有同情心,专注、欣赏被访谈者 B 对某一主题应抱有中立的、尊敬的态度 C 访谈者要保持轻松、平和的态度 D 访谈前要拟订问题提纲
三、是非判断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2.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3.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4.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5.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6.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8.杜威的教育方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9.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15
10.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强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11.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12.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来进行反馈和纠正。()13.课堂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人际互动。()14.课堂当中师生、生生之间多维度的交往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5.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模型是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模型。()16.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的模型。()17.罗的“提问策略分析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分析模型。()18.人种志研究不太强调一系列的具体程序,它是各种研究方法整合的过程。()19.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20.学生成绩的差异与跟教师交往行为系统的差异相关。()21.向学生提问分析、理解等需要高级思维的问题时,不能使用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方法(X)22.一般说来,教师的即时反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23.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是教师有即时反馈就是有效的。()24.教师单独给成绩差的学生以高出他实际表现的表扬总是有益于学生的发展(X)25.在教学中,只要是表扬就是有效的。()26.中国周代的“六艺”课程是指礼、乐、射、御、书、数。()27.西方中世纪的“七艺”课程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28.“课程即教学科目”的课程观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的培养。()29.“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课程观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体验上。()30.“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观极大地体现了对隐性课程的关注。()31.“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的课程观的实质在于使学生能够适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32.“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课程观认为学校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摆脱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批判意识。()33.20世纪的教育基本上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3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即活动”的课程本质的体现。()35.“课程是知识”的课程本质观过分强调了客观学科教材,而“课程是经验”的课程本质观则过分强调了主观学习经验。()36.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培养人。()37.课程的文化功能既体现为文化的传递,又体现为文化选择()38.“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对课程组织的作用。()39.“大范围设计”的课程设计能够提供足够的机会来实现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过程目标。()40.“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41.“活动—经验”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合作计划。()4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
4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都根植于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理念。()
44.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45.核心课程强调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46.我们可以把学生从学生团体交往、校园文化中所获得的经验称之为“显性课程”。()47.学生在隐性课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48.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49.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50.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51.科学主义的课程评价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并常常把测验分数作为主要数据。()52。科学主义主张评价者的中立态度,而人文主义主张评价者与实际情境的融合。()53.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量的分析,而人文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性的分析。()54.在课程评价中,持“结果评价”的人强调对课程计划本身优劣的考察。()
55.一般说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关注课程计划的改进,而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评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效果。()
56.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的实质,就是要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57.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58.课程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了“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59.CIPP课程评价模式的四个步骤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60.普罗弗斯提出的差距课程评价模式包括设计、装置、过程、产出、成本效益分析等五个阶段。()61.朱熹把教育活动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6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
63.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注重在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4.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65.凡是有意义学习都是发现式学习。()66.凡是接受式学习都是机械学习。()67.布鲁姆认为,教师必须“为掌握而教”。()
68.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分等,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69.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过程中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70.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是否具有达成目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71.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的前提。()72.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多元智力()
73.一般说来,学生在短暂的“等待时间”中对问题能够做出极有深度的回答。()
74.一般说来,教师将低认知水平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75.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期望效应。()
76.积极的教师期望就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同样的高期望。()
77.一般说来,在同等智力的学生中,内控型学生的成绩会优于外控型学生。()78.教师过多的评判与指令容易形成学生的内控观。()79.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做法最适宜于提记忆性问题。()
答案
一、1.B 2.C 3.C 4.C 5.B 6.A 7.A 8.C 9.D 10.D 11.B 12.A 13.C 14.C 15.C 16.D
二、1.AB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ABC 10.AB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 15.ABC 16.ABC 17.AB 18.ABCD 19.AB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C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 28.ABC 29.AB 30.ABCD 31.ABCD 32.ACD 33.ABCD 34.ABCD 35.AB 36.ABCD 37.ABCD 38.ABC 39.AB 40.ABC 41.ABCD 42.ABCD 43.ABCD 44.ABCD.45.ABCD 46.ABCD 47.ABC 48.ABCD 49.ABCD 50.ABCD 51.ABCD 52.ABCD 53.ABC 54.ABCD 55.BCD 56.ABCD 57.ABCD
三、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对
21、错
22、对
23、错
24、错
25、错
26、对
27、对
28、对
29、错 30、错
31、对
32、对
33、对
34、错
35、对
36、对
37、对
38、错
39、错 40、对
41、对
42、对
43、对
44、对
45、对
46、错
47、错
48、对
49、错 50、错
51、对
52、对
53、对
54、错
55、对
56、对
57、对
58、对
59、对 60、对 61、对 62、对 63、对 64、对 65、错 66、错 67、对 68、错 69、错 70、错 71、对 72、对 73、错 74、对75、错 76、错 77、对 78、错 79、错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评价诞生的标志是: A《史密斯――泰勒报告》; B《民主主义与教育》;C《大教育论》;D《学记》 2.最早提出教育评价概念的的人是:.17
A泰勒;B艾钦;C杜威;D古巴
3.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影响评价对象的思想、品质、思维的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4.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的功效与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5.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6.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上进的功效或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7.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是:
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8.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共同趋势是:
A注重教育的外在价值;B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C注重教育的经济价值;D注重知识的价值
9.教育评价的指标和我们真正要评价的属性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的,这在评价中必然要涉及到评价特性中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具有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特点的评价是: A他人评价;B自我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11.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2.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3.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内的全面状况所进行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4.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所作的鉴定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5.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改进手段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6.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反馈调控、改进完善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7.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8.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的评价,被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9.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评价中,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以及各种竞赛性考试,应归属于: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20.侧重于反映和测量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情景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被称为: A第四代教育评价;B另类评价;C古典教育评价;D形成性评价
21.在教育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被称为: A卷宗评价;B实作评价;C另类评价;D第四代评价
22.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以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的评定方法,通常被称为: A卷宗评价(档案袋评价);B实作评价;C另类评价;D第四代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评价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一般包括:
A价值目标子系统;B组织管理子系统;C技术方法子系统;D社会心理子系统;E评价操作子系统
2.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 3.早期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故其教育评价表现为:
A偏重于鉴定、选拔功能;B偏重于相对评价;C偏重于总结性评价;D偏重于改进、激励、导向功能;E偏重于绝对评价;F偏重于形成性评价
4.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现代教育评价表现为:
A偏重于鉴定、选拔功能;B偏重于相对评价;C偏重于总结性评价;D偏重于改进、激励、导向功能;E偏重于绝对评价;F偏重于形成性评价 5.传统评价的实质是:
A以学业性评价为主;B过分注重测验和量化C过分重视形成性评价 6.就传统的教育评价而言,以下哪些方面体现了传统教育评价的特点:
A追求控制B追求认知兴趣;C追求一元化标准;D追求科学范式下的量化;E重结果轻过程 7.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三种价值取向,它们是:
A社会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取向;D知识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
8.纵观历史,主要有三种教育价值观,它们是:
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9.纵观历史,主要有三种教育价值观,它们是:
A外在价值观;B内在价值观;C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辩证统一观;D知识本位的价值观 10.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A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B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C过分强化终结性评价;D过分强调诊断性评价;E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F主要用于鉴定、选拔学生 11.按是否采用数学方法,教育评价可分为:
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12.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通常可称为: A目标参照评价;B绝对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到达度评价;E相对评价 13.另类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下列哪些方面体现了另类评价的特色:
A反映了真实生活及跨学科解决问题;B呈现给学生的任务是复杂的、模糊的、开放式的且整合了知识和技能;C承认和尊重学生的能力、学习风格、背景的差异;D反映了学生的优点而非弱点;E鼓励自我评价;F反对不必要的和令人泄气的比较;G按照明确陈述的操作标准而非常模评分;H倡导“为测验而教”; 14.根据档案袋的不同功能,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理想型;B展示型;C文件型;D评价型;E课堂型 15.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
A系列作品;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C学生的反思;D目录
三、是非题
1.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有评价。
3.教育评价在西方首先起源于在英国20世纪初叶兴起的教育测验运动。
4.教育史上有名的“八年研究”中的评价委员会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领导下开展的。
5.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在教育评价中,同一教育行为对不同教育对象,其效用是不可比的。
7.在效用评价中,它注重一定教育行为方式下教育对象或群体发生的变化程度,效用本身与受教育对象的感受,与社会价值没有必然联系。
8.定性评价必须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也必须在取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作了科学判断。
9.定量评价因为排除了评价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运用了数学方法就是实现了评价的客观化。10.档案袋评价就是把学生的一些作业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进行的评价。
答案
一、单项
1.A 2.A 3.B 4.A 5.C 6.D 7.A 8.B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A 16.B 17.C 18.A 19.A 20.B 21.B 19
22.A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C 4.DEF 5.AB 6.ABCDE 7.ABC 8.ABC 9.ABC 10.ABCF 11.AB 12.ABCD 13.ABCDEFGH 14.ABCDE 15.ABC
三、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计算机中,那些呈现在人眼前和送至耳边的文字,被称: A文本;B字节;C比特;D网点
2.超文本是多媒体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它组织信息的单位是: A文本;B字节;C结点;D网点
3.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构成要素中的: A硬件;B软件;C信息输入设备;D信息处理设备
4.现代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首先要决定于其所具有的: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和情感;C信息技能;D信息开发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比特,作为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如下的性质:
A没颜色、尺寸、重量;B能以光速传播;C是一种存在状态;D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E可无限复制;F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 2.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是:P295 A多媒体计算机;B网络技术;C印刷技术;D.CDMA 3.多媒体本身是计算机技术与视频、音频和通信等技术的集成产物,多媒体通常包括: A文本;B图形;C图像;D声音
4.超文本中使用链将结点连接起来,一般来说,结点间连接方法有: A索引链;B结构链;C链源;D网络
5.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的主要方面有:
A信息游览与查询;B进行远程教学;C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D开展教育评价 6.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未来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具有特点主要有:
A虚拟性;B互动性;C多元性;D快捷性;E开放性;F全球性;E自主性;F创造性 7.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指:
A多媒体计算机;B教室网络;C校园网;D因特网
8.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通常包括:
A对信息的需求能力;B对信息的检索能力;C对信息的评价能力;D对信息的有效使用能力 9.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它的内涵通常包括: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开发能力 10.信息系统通常由下列的要素构成: A硬件;B软件;C人;D计算机
11.硬件是对信息系统的所有物理的实际设施的通称,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A信息存储设备;B信息输入设备;C信息输出设备;D信息处理设备;E信息传输设备 1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指:
A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B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C计算机素养;D数字化生存 13.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通常包括: A网络环境资源;B网络信息资源;C网络人力资源;D网络物力资源
三、是非题
1.比特是信息的最小单位。2.比特没有颜色、尺寸和重量。3.比特能以光速传播,可无限复制。
4.比特能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5.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8个比特。
6.简单而言,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多媒体技术加计算机网络。
7.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进度莱达到同一学习目标。8.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之一就是教学形态将从班级制走向个别制。
9.由于个人的学习需要与接受教育的时间地点以及发展的目标差别很大,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个别化教学对学习内容的要求。
10.在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中,人是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1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育。
12.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13.因特网教育资源呈现出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14.信息处理设备除了CPU外,还有声霸卡和视霸卡等压缩图形和声音信息的设备。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F 2.AB 3.ABCD 4.AB 5.ABC 6.ABCDEF 7.ABCD 8ABCD 9.ABC 10.ABC 11.ABCDE 12.AB 13.ABC
三、是非题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一、判断题(每题1分)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2、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5、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6、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7、教学论的三大教学流派包括范例教学、学科基本结构思想和一般发展性教学。()
8、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这一思想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的。()
9、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10、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
1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12、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14、以问题筛选、理论筛选、运用与反思作为基本模式的是反思教学的思想。()
15、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
16、学习指的是凭经验产生的,按教育目标要求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17、下课时,同学A咳嗽了一声之后,同学B也紧跟着咳了一声,这时我们可以说,B的这种反应是因为学习A所产生的结果。()
18、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19、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20、有的接受学习属于有意义学习。()
2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22、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
2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4、教学模式是具体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25、教学模式是各项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26、非语言行为的交流在师生课堂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7、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28、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29、学生往往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0、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正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
31、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理是基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问题解决为主线。()
3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都属于特定的评价方法之一。()
3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上。()
34、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5、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36、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题1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颜之推
1、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颜之推
3、提出“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的是()
A、赫尔巴特 B、莱因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杜威
5.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A、加涅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罗杰斯
6、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
A、斯腾伯格 B、加德纳 C、罗杰斯 D、比内 7.教师作为职业的最基本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8、作为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9.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0、由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A、言传 B、内化 C、外呈 D、意会
11、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
A、具有明确知识 B、具有策略性知识 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2、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
A、职初教师 B、经验教师 C、专家教师 D、发展性教师
13、对于专家教师而言,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类型是()
A、学科性知识 B、案例性知识 C、经验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4、“S—O—R”中的“O”变量指的是()
A、刺激 B、反应 C、能力与倾向 D、环境
15、项目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16、采用联想的方法来记住电话号码,这是属于()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17、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性 D、发散性
18、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A、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性 D、直觉性
19、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
20、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A、解释功能 B、构造功能 C、启发功能 D、推断功能
21、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是()
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布—古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22、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A、内控 B、外控 C、物控 D、自控
23、与课程相比,教学是解决下列哪方面的问题?()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什么教
24、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为()
A、教学科目 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预期的学习结果 D、学习经验
25、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
A、塑造人 B、培养人 C、传递文化 D、选择文化
26、“活动——经验”型的课堂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
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27、无计划、无意识,并获得非学术性知识的课程类型是()
A、综合课程 B、外围课程 C、隐性课程 D、校本课程
28、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哪种思想的课程?()
A、学科逻辑体系 B、学生兴趣 C、问题解决 D、地方发展需要
29、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0、主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1、注重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及其找到造成差距的原因,这种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2、注重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处理手段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静态评价 D、动态评价
33、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参照性评价
34、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处理
三、多选题(每题1分)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 B、学思结合 C、长善救失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
2、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之 E、颜之推
3、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之 E、陶行知 4.提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这五段教学程序的是()
A、赫尔巴特 B、莱因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E、巴班斯基
5、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A、教师 B、学生 C、课堂 D、活动 E、教科书
6、范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质包括()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指导性 D、范例性 E、动机性
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 B、运动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 D、内省性智力 E、实践性智力
8、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
为公众服务 B、终身投入 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 E、注重服务质量
9、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发展性知识 E、经验性知识
10、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策略主要有()
A、微格教学 B、课堂观察 C、反思教学 D、形成教学案例 E、开展行动研究
11、学习的特点包括()
A、它是知识的习得 B、是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是经验的累积 D、是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结果
12、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3、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4、默会知识的特点主要是()
A、可言传的 B、格式化的 C、存在于个人经验中的 D、本质上是理解与顿悟 E、可反思的
15、教学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教学方式 E、教学环境
16、从性质与归属上看,班级规模与座位编排方式是属于()
A、设施环境 B、时空环境 C、组织环境 D、物理环境 E、教学环境
17、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E、评价与判断水平
18、经典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 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 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
19、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概念获得模式 B、探究训练模式 C、认知发展模式 D、社会探究模式 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0、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往是多维度的 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 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 D、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E、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21、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
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 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C、少语言交流 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E、多非语言交流
22、为诊断课堂教学情况,可选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有()
A、实地笔记 B、录音 C、学生日志 D、录像 E、案例研究
23、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噪音 B、班级规模 C、采光 D、座位模式 E、疲劳
24、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
A、合适的期望 B、进行有效的提问 C、提供适时的反馈 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E、加强课堂语言修养
25、课程设计的原理主要有()
A、以科目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E、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26、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国家课程
27、影响课堂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A、课程本身的复杂性 B、社区支持的力度 C、学校的风气 D、行政的领导与政策 E、技术的支持
28、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差距评价模式
2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教育功能 B、管理功能 C、激励功能 D、甄别功能 E、选拔功能 3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情感 E、信息处理
答案
一、判断题
错 错 对 对 对;对、对、对、错、错;对、错、对、错、错;错、错、错、错、对; 对、错、对、错、对;对、错、对、对、错;错、对、错、对、错;对
二、单选题
A;D;A;B;D; A;A;A;C;D; D;B;D;C;B; A;B;D;B;B; A;B;C;B;B; B;C;C;A;B; D;B;A;B;
三、多选题
BD;ABCD;DE;AB;ACE ABD;ACE;ABCDE;ABC;ABCDE; ABCD;ACD;BE;CD;AB; BDE;ABC;ABCD;ABC;ABCDE;
ABD;ABCDE;ABCD;BCE;ABC ACD;ABD;ABDE;ABCDE;ABCD;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
1、“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是中国古代哪一位教育家倡导的? A、孔子;B、颜之推;C、韩愈;C、王夫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这八字教学法是哪所学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的? A、上海市育才中学;B、上海市大同中学;C、上海中学;D、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4、“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 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5、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6、“提出了系统改造旧教育的主张,形成了具有其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的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顾泠沅;C、段力佩;D李吉林
7、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8、将教学看成是“把一起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A、杜威;B、夸美纽斯;C、布鲁姆;D、布鲁纳
9、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运动技能领域;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D、运动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10、布鲁姆的掌握教学认为,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掌握教学的评价由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组成
A、形成性评价;B、实作评价;C、卷宗评价;D、常模参照测验评价
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合作学习理论
12、美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心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C、创造性的能力;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13、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14、一般来说一节课当中,回忆性的问题不要超过()为宜。A、20%;B、30%;C、40%;D、50%
15、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16、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
A、学科性知识占主导;B、案例性知识占主导;C、策略性知识占主导;D、创造性知识占主导。
17、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的气氛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25
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A、自我觉察;B、教学能力;C、思维能力;D、组织能力。
19、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 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20、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A、思维;B、判断;C、运用;D、理解。
21、人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体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脑,控制论创始者维纳认为:“即使做出过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分之一。”这一事实说明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B、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C、学生具有情感发展需要;D、学生具有个性发展需求。
22、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
A、另类学生;B、学生困难学生;C、好学生;D、优等生。
23、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五类,分别是表征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与创造。A、概念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个别学习。
24、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质也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知识价值大小的标准,知识的性质的两个标准影响 A、教育的目的;B、课程内容的选择;C、教学过程;D、教学对象。
25、从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必须通过 A、言传(讲授的方式为主);B、内化(融会贯通的方式为主);C、外显(逐步清晰化的方法为主);D、意会(做中学的方式为主)。
26、儿童语言的学习和()的发展,是智力准备状况的主要标志。A、思维能力;B、联想能力;C、记忆能力;D、推理能力。
27、从古代一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学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艺术,17世纪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把教学称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A、《大教育论》;B、《教育学》;C、《教育学讲授纲要》;D、《普通教育学》。
28、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A、教学手段;B、教学内容;C、学生;D、课程。
29、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他(她)的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辅导和()A、评价;B、备课;C、评价评价;D、科研。30、同等智力水平下,造成学习成绩显著差异的是
A、知识结构;B、智力水平;C、遗传;D、情意品质。
31、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设施环境是学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A、时空环境;B、物理环境;C、自然环境;D、教学环境。
32、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紧密联系是()的两个重要特征。
A、良好的班风;B、和谐的课堂气氛;C、健全的班风;D、学校文化心理环境。
3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具有创造性说明学生是
A、学习的主体;B、自我教育的主体;C、学生是发展的主体;D、学生既有受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
34、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是
A、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B、尊重学生的人格;C、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生学习共同体。
35、合作教学的空间是
A、教材的难度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B、克服困难;C、强烈的认知欲望;D、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6、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能够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教师从“教人”到“终身学习”。这是()的教学原理。
A、教学相长;B、合作教学;C、师生互动;D、循序渐进。
37、记忆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性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理解性水平的教学这三个等级是指 A、教学水平;B、教学方式;C、教学行为;D、教学内容。
38、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
A、教学程序;B、教学策略;C、教学评价;D、教学目标。
39、教学模式的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是
A、师生关系;B、教学理论基础;C、教学目标;D、教学程序。
40、教学模式以实践中的案例提供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的参考,所以,教学模式科研帮助教师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模式的()功能。A、构造;B、解释;C、启发;D、推断。
41、美国乔以斯和韦尔通过对80多种教育理论学派的研究及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系统地概括了几类几种教学模式。
A、三类、23种;B、四类、23种;C、四类、32种;D、三类、32种。
42、探究训练模式是属于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43、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最为典型是
A、创造历程模式;B、意识训练模式;C、课堂会议模式;D、非指导学教学模式。
44、程序教学模式是()中最为典型的模式。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45、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策略是()。其中“1”是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2”是指讲解先行组织概念;“3”是强化认知组织。
A、1-2-3;B、1-3-2;C、2-1-3;D、3-1-2。
46、着眼于人格()、行为()的两类教学模式。
A、发展、关系;B、关系、控制;C、发展、控制;D、发展、处理。
47、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和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师师关系;D、教师和家长关系。
48、清晰、成功的教学,还必须以特定的概念或术语来实现师生对具体内容的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认知交往地理解。这种交往是()的过程。
A、认知、情感沟通;B、信息交流;C、符号交流;D、多维度。
49、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变革
A、主客体关系;B、交往关系;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内容的选择。50、学生成就与教师的关系是由()进行研究。
A、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B、弗兰德互动分析模式;C、罗的体外策略分析模式;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式。
51、问题的答案是事实性的,回答的正确率很高,这似乎可以让教师体验到“让学生大面积成功的同时把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感受,但却没能帮助不同学生检验和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是()A、过程问题 B、结果问题 C、程序问题 D、回应式问题
52、人种志交往模式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报告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的观察、反思和反应的有些方法,它是在观察记录基础上的课后进行及时整理。这种报告方式称为()A、录音 B、实地笔记 C、访谈 D、调查问卷
53、教师研究课堂社会关系结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A、调查问卷 B、录音 C、录像 D、社会关系图
54、布罗斐和古德曾经将由教师的的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的恶行循环称为()A、消极循环 B、失败循环 C、退步循环 D、期望循环
55、获取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经常与学生沟通和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是有效课堂交往情感领域策略中的()A、合适的期望 B、少说不(少否定)C、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D、鼓励学生自治、树立自尊心
56、课程的本体功能是()
A、传递文化 B、选择文化 C、培养人 D、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57、“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重在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程设计是()
A、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 B、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C、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 D、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58、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
A、课程与教学 B、教学与课程 C、课程教学 D、教学课程
59、()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认为,评价应该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即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
A、外观评价模式 B、差距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60、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是:“确定并分析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方案,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选择评价开始时间”----“分析评价信息,()”----“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A、提供依据 B、进行统计 C、整理信息 D、形成评价结论
6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
A、主导性、创造性 B、发展性、主导性 C、主导性、发展性 D、创造性、发展性
62、另类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主要目的,可解释性、监控、安置的基础上增添了另外一个目的是()A进行整体判断 B、提供榜样 C、培养良好的教与学 D、为检测而教
二、是非判断题
1、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2、成功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的方法测出其中有意义的内容()
3、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传授和掌握知识()
4、微格教学中的教案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是相似的,都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
5、反思性教学时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时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时间前反思。()
6、“S---R”强调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即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由克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这是认知论学习观的观点。()
7、“S---O---R”的学习活动公式中,O称为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人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8、学习的类型按学习的载体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9、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是等同的两组概念。()
10、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陈述性知识。()
11、由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一个人的默会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
12、现代学者用“知识的冰山模型”说明,只有借助于默会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明确知识才有可能,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可能。默会知识是明确指示的“向导”和“主人”。()
13、情感上易于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而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
14、执拗是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
15、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16、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倾向于用有层次的步骤和严格的逻辑来理解课程材料;总体统揽型学习者倾向于以跳跃式,几乎不关注概念间的联系。()
17、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时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18、要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学好的学科,冲动性风格的学生更利于学习;但对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任务,深思性(反省)风格的学生往往更利于完成。()
19、学生的竞争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20、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21、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2、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3、马蹄式的坐位编排方式,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于控制全班。()
24、教与学的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应用和教学评价。()
25、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26、教学模式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表达一种教学思想和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为某一教学思想或理论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型结构,并指明了该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这是教学模式的解释功能。()
27、角色扮演模式是属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28、概念获得模式是属于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29、教学的本质即为交往,师生关系就是通过师生交往实现的。()
30、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学生,才能将所理解的“文本”注入学生头脑,这是教学最终目标。()
31、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32、在提问策略分析模型中,教师第一个问题回答后等待提出第二个问题的时间称为“等待时间1”,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称为“等待时间2”。()
33、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34、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反馈机制。()
35、研究发现,当教师提供信息丰富的反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更高一级水平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6、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是一种二元论模式。()
37、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更多地具有个人主义的观点,而不强调集体。()
38、活动课程在所有的课程类型中,历史是最为长久的,从学校教育产生即已存在。()
39、核心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外围课程。()40、与核心课程互补的是外围课程。()
41、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42、研究表明,隐性课程含有消极效果,必须注意改变和削弱其消极影响,依据一定的价值和规范,建构起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关系结构。()
43、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不适宜运用过程性的评价,而应该运用目标评价。()
44、课程改编的关键原因仅仅是生态与社会文化的不同。()
45、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46、课程评价主要是指教育过程(校内)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
47、在课程的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48、CIPP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四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
49、目的游离评价是针对差距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50、差距评价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其它评价模式所不及的。()
51、教育评价的历史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
52、“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是指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53、早期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故教育评价偏重鉴定、选拔功能,所以,在评价方法上偏重于实施绝对评价、形成性评价。()
54、传统评价从评价的标准看,追求的是科学范式下的量化。()
55、从评价关注的焦点看,传统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所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
56、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57、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5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5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整合,即通过技术促进多学科综合;二是横向整合,即将技术融合于一门课程。
60、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提示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多项选择题
1、朱熹是我国南宋的教育家,它的学生将他的读书归纳为六条,称为朱熹读书法。朱熹提出了哪些相当有效的学习方法: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教学做合一。
2、教育家与所在的国籍正确的是
A、捷克、夸美纽斯;B、美国、赫尔巴特;C、德国、瓦根舍因;D、美国、奥苏伯尔;E、前苏联、凯洛夫。
3、被称为“新赫尔巴特主义”的教学论三大流派的代表是 A、前苏联的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B、前苏联的赞科夫(一般发展教学);C、德国的瓦根舍因(案例教学);D、美国的布鲁纳(发现式教学)。
4、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6、教师主要对教学活动中哪些内容进行反思
A、认知的成分; B、批判的成分;C、教师的评价;D、教师的陈述。
7、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三个质的规定性是 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典型性);D、启发性。
8、教学案例是对一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描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教学案例的作用是
A、高度的拟真性;B、灵活的启发性; C、鲜明的针对性 D、开展行动研究。
9、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观念是
A、从经验中学习;B、民主讨论;C实践者是研究者;D、集体研究。
10、在家庭和学校中,“文化反哺”现象变得愈加明显,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思文化。
11、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且有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是
A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B、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C、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D、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
12、学生之间的交往存在()三种形式 A、合作;B、小组研讨;C、竞争;D、个体。
13、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C、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D、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4、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主要表现在
A、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B、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的基础和依据;C、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践的生命力的体现和升华;D、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实践的生命力的体现和升华。
15、哪些因素有利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A多些高级认知的问题;B、延长提问等待时间;C、回忆性的问题不少于70%;D、要求学生的回答要简短且答案唯一。
16、三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
A知识;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
17、教学的整体视野是将()整体考虑。
A、教学内容;B、教学方式;C、教学目标;D、教学水平。
18、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的教学目标有
A探究性理解;B、开放性转换 C、封闭性转换;D、说明性理解。
19、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变式是
A、直线式程序;B、曲线式程序;C、衍枝式程序;D、凯程序。20、在课堂交往中,存在两种信息交流和互动,它们是
A,技能信息;B、知识信息;C、心理信息;D、实践信息。
21、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有四种水平的问题,它们是辨认、()、推断(推论)、()。A、解释;B、记忆;C、理解;D、概括。
22、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是
A、生理因素;B、班级规模;C、心理因素;D、环境因素。
23、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中教室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 A、噪音;B、采光;C、班级规模;D、温度。
24、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是指
A、访谈的策略;B、调查的策略;C、情感领域的策略;D、教学领域的策略。
25、一般来讲,儿童的发展初期通常是外控型的,经常因为某个不如意而报怨别人。随着他们的成熟长大,大多数孩子认识到生活当中的许多经历实际上要靠他们自己来把握。教师促进这种转变的主要方法是 A、教师与学生分享学习的责任;B、让学生表现出责任感;C、教师要少做一些批判;D、教师要多做些批判。
26、对于课程的本质,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观点,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是哪三种 A、课程是社会改造;B、课程是知识;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
27、课程的基本功能是
A、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培养人;D、社会文化的在生产。
28、在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中,三个具体设计的例证是
A、科目设计;B、学科设计;C、时间顺序设计;D、大范围设计。
29、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它也常常被称之为
A、儿童中心课程;B、实践课程;C、体验课程;D、经验课程。30、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科研将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研究型课程;D、校本课程。
31、上海市中小第二轮课程改革,将整个学习课程的结构按功能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活动型课程;D、研究型(探究型)课程。
32、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教育评价强调()等功能。A、改进;B、激励;C、导向;D、选拔。
33、传统评价的弊端是
A、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B、造成大量的成功者;C、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D、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34、理想型档案袋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
A、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B、系列作品;C、以及学生的反思;D、事件任务。
35、信息即使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是
A、学习方式革命;B、学习时空革命;C、学习内容个性化;D、资源共享。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D;A;A;D;A;C;B;B;A;A;A;C;B;C;C;A;A;D;A;A;A;A;B;B;D;A;C;C;D;B;C;A;A;A;A;A;D;A;D;B;A;D;D;C;C;A;C;B;B;B;B;D;B;A;C;B;C;A;D;C;B.二、判断题
Y;N;N;N;N;N;Y;N;N;N;N;Y;N;Y;N;Y;Y;N;N;N;Y;N;N;Y;Y;N;N;Y;Y;N;N;N;N;Y;Y N;N;N;N;Y;N;Y;N;N;N;N;Y;Y;N;Y;Y;N;N;N;Y;N;Y;Y;N;Y.三、多项选择题
ABC;ACDE;BCD;AC;ABC;ABD;ABC;ABC;AC;ABC;ABD;ACD;ABD;AC;AB;BCDE;ABD;AB;ACD;BC;AD;ACD;ABCD;CD;ABC;BCD;AB;ABD;AD;ABD;ABD;ABC;ACD;ABC;ABC.模 拟 试 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对,就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就打 “×”,空着不得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
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
4、韩愈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又称为“青浦实验”()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8、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
中学”。()
10、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
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1、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12、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发现式教学”,他认为要重视学
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
1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
质还不充足。()
14、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
提高学历的培训。()
16、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
识。()
17、能言传的是明确知识,不能言传的是默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明确知识要远多于默会知识。()
18、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模式,这是造
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
19、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 + 发思
= 经验”。()
20、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
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21、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学生发展包含:身体素质、道德素养、认
知能力、情感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22、一般地说,中小学生自己的个性还没有形成。()
23、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在教师。()
24、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25、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26、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 的运用等几类。()
27、项目学习是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一种。()
28、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理性知识。()
29、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
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
30、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
31、儿童兴趣的发展是突进的。()
32、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发散思维”。()
33、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34、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35、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36、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37、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
环境等几个基本要素。()
38、课堂交往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
过程。()
39、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有不少人把它称为学科课程。()40、超文本是多媒体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呈现线性的网状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
A.主导作用 B.中心作用
C.决定作用 D.重要作用()
2、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奥苏伯尔()
3、发现式教学的倡导者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鲁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学习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5、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A.优秀学生 B.后进学生
C.每个学生 D.特长学生()
6、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
7、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的
A.发展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学习过程()
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形式()
9、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
A.明确知识 B.案例知识
C.策略知识 D.默会知识()
10、教学形态从班级制走向个别制,教学形式更能体现
A.自主学习B.因材施教
C.应试教育 D.兴趣教学()
11、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综合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2、《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
A.学思结合 B.“善喻”
C.勤学深思 D.博学求精()
13、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韩愈
C.颜之推 D.王夫之()
14、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
A.《学记》 B.《进学解》
C.《师说》 D.《大教学论》()
15、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A.对学校的责任感 B.对社会的责任感
C.对家庭的责任感 D.对自己的责任感()
16、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
功能
A.30% B.10% C.20% D.40%()
17、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过程,称之为
A.并喻文化 B.前喻文化
C.文化反哺 D.传承文化
18、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这样的学习者,其类型是
A.积极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型 D.直觉型
19、《大教学论》是谁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巴班斯基 20、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A.理论体系 B.策略体系
C.中介体系 D.实践体系、班级规模要适宜,据我国有关规定,在容量上每班学生为 人 B.45-50人
人 D.55-60人、我国周代以什么为课程
《六艺》 B.《春秋》
《中庸》 D.《论语》、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是
核心课程 B.外围课程
校本课程 D.显性课程、教育评价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泰勒 B.布鲁姆
C.豪斯 D.克龙巴赫、标准参照评价是一种什么评价
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整体评价 C.形成性评价、另类评价又称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常模参照标准评价
B.真实性评价 D.单项评价、校园网是一种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宽带网 D.窄带网、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正式于哪日开通
A.1995年10月 B.1994年10月
C.1996年9月 D.1995年9月、在计算机中,CPU是指
A.硬盘 B.主板
C.中央处理器 D.服务器、教育部已决定,从2001年起,用几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
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A.5到10年 B.3到5年
()
()
()
())))())()
()
()
()
A.30-35 B.50-54(22 A.C.(23 A.C.(24 25 A.C.(26 27 28 29 30
C.5到8年 D.4到8年()
31、Photoshop是一种什么软件
A.动画制作软件 B.图片制作软件
C.常用工具软件 D.网页制作软件()
3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孔子 B.韩愈
C.颜之推 D.王夫之()
33、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A.朱熹 B.韩愈
C.孔子 D.颜之推()
34、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
A.段力佩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35、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育”的学者是
A.邱学华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36、提出“知行并进”教育理论的古代学者是
A.王夫之 B.孔子
C.韩愈 D.朱熹()
37、“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腾伯格 B.罗杰斯
C.加德纳 D.加涅()
38、“人的需要说”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A.罗杰斯 B.马斯洛
C.加纳德 D.夸美纽斯()
39、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
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这样的学生被称为
A.好学生 B.有争议的学生
C.另类学生 D.普通学生()
40、“学者怎么搞科学研究”属于
A.明确知识 B.默会知识
C.直接知识 D.间接知识()
三、多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全部符合题目要求,可能全部不符合,也可能有几项符合,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隐性课程也称
A.潜在课程 B.隐蔽课程
C.无形课程 D.自发课程()
2、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
A.教育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研究功能()
3、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是重视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数量化评价()
4、另类评价包括
A.实作评价 B.卷宗评价
C.个体评价 D.自我评价()
5、多媒体的含义包括
A.计算机交互综合技术 B.数字通信技术
C.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 D.局域网()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资源共享 B.更快地传送信息
C.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D.联结因特网()
7、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A.虚拟性 B.情感性
C.开放性 D.创造性
8、信息系统中的人包括
A.信息系统开发者 B.信息系统管理者
C信息系统使用者 D.信息系统得益者
9、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A.勤学深思 B.及时施教
C.博学求精 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10、斯腾伯格提出了
A.三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数理智力理论
1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
A.职业道德 B.学科知识
C.教学能力 D.科研意识
12、教师的数学、英语知识等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3、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是知识的什么过程
A.言传 B.内化 C.意会 D.外呈
14、教学案例的作用有
A.拟真性 B.启发性
C.实践性 C.针对性
15、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
A.道德常识 B.道德态度
C.道德行为表现 D.道德品德
1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 B.气质
C.特长 D.性格
17、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是
A.教材包含了课程和教科书 B.教科书包含了课程和教材C.教材、教科书是课程的环境 D.三者是平行的关系
18、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发展性主体,包括
A.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B.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C.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主体 D.学生是班级的主体
19、教学模式的功能有
A.构造功能 B.启发功能
C.推断功能 D.综合功能 20、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
A.交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B.交往是单维度的
C.交往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D.交往是策略形成的过程 答案
一 判断题 Y 2 Y 3 N 4 36))())))
())))))))
N 5 Y
((((((((((((11 16 21 26 31 36 Y N N N N N Y 7 12 17 22 27 32 37 N N N N Y N N 8 13 18 23 28 33 38 N N N Y N N Y 9 14 19 24 29 34 39 N Y N N N N Y 10 15 20 25 30 35 40 Y N N Y N Y N 二 单项选择题 6 11 16 21 26 31 36 A D A B B B B A 2 7 12 17 22 27 32 37 A A B C A B C C 3 8 13 18 23 28 33 38 B A A D A B A B 4 9 14 19 24 29 34 39 B C C A A C A B 5 10 15 20 25 30 35 40 C B D B B A B B 三 多项选择题 6 11 16 ABCD ABCD ABCD ABD 2 7 12 17 ABC ACD A 无 3 8 13 18 无 ABC D AC 4 9 14 19 AB ACD ABD ABC 5 10 15 20 ABC ABC ABC AC
本复习题集主要功能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并有效巩固书中的内容和知识要点。
敬请不要误解其与考试有令人信服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由误解造成的结果,编者遗憾地告诉您将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您的理解决定您的判断,建立在准确理解基础上的判断是取得成功前提。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
一、是非判断题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3、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
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4、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5、“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6、“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8、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9、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0、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1、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2、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13、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18、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19、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0、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1、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B、2000学时C、1800学时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B、10学时C、8学时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B、6—8门C、5—7门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B、接受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2、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3、学与思的关系是()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4、被动信息是()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
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A、斯金纳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6、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卢姆
17、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8、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
20、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A、先行组织者模式B、掌握学习C、程序教学D、教育过程模式
21、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22、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2、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
A、“套餐式”课程B、限制性选修课程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D、“拼盘式”课程
3、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4、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
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前瞻性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6、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7、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
A、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B、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
D、考虑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A、少而精B、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统一C、处理好教科书与其它参考资料关系D、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9、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10、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B、注意逻辑和结构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D、语言要有艺术性
11、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B、讨论前要准备C、讨论中要引导D、讨论后要总结
12、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B、编写或选择习题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D、即使反馈评价结果
13、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感知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设计性实验D、观察性试验
14、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毕业设计B、毕业论文C、教育实习D、生产实习
15、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培养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的情况D、学校的教育条件
16、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A、词汇B、语言C、符号D、模型、图像、实物
17、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A、规范、简明B、幽默、风趣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D、生动
18、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规范、简明B、简洁、明了C、系统、清晰D、讲究艺术
19、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简洁B、与讲授相结合C、讲究展示的方法D、讲究艺术性
20、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21、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非指导教学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D、程序教学
22、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B、高难度教学C、暗示教学D、程序教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错;
18、错;
19、对;20、对;
21、错。
二、单项选择题1、2、3、A4、5、C6、7、8、D9、C10、11、12、C13、D14、15、C16、B17、A18、19、D20、21、A22、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BC3、ACD4、ABD5、ABCD6、ABCD7、CD8、A9、A10、ABCD11、BCD12、BCD13、ABC14、CD15、ABCD16、BCD17、ACD18、AC19、ABC20、CD21、BD22、ABC
第三篇: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4、朱熹(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六步)读书法”。()
6、“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教学活动的五个阶段)。()
7、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8、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陶行知)。()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克拉夫基)提出的。()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个性)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杜威)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8、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D)。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9、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C)。(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0、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B)。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11、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D)(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12、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A)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13、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C)(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
14、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B)。(A)赫尔巴特(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
15、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A、杜威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奥苏伯尔
16、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A)。(A)发现(B)探索(C)创新(D)背诵
17、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C)。(A)先导内容(B)桥梁者(C)先行组织者(D)前言
18、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19、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A)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
(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
7、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
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10、斯腾伯格提出了(AB)。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身正垂范)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联合国1966年明确)()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3个方面,条件性知识)。()
6、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7、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原理知识)为主。()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9、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漏了反馈评价)、修改教案。()
10、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A)。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11、“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D)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B)斯金纳(C)波斯纳(D)勒温
12、(D)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ABCD)。
(A)职业道德(B)学科知识(C)教学能力(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ABCD)。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3、微格教学能够(ABCD)。
(A)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简化正规教学程序(D)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4、“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重视教师的讲授,强调外在动机,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等,它的代表人物有(BC)。(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
5、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BCD)。
(A)教案(B)认知成分(C)教师的陈述(D)批判的成分
6、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ABC)。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学科知识
7、教学案例的作用有(ABD)。
(A)拟真性(B)启发性(C)实践性(D)针对性
8、关于“接受式”教学理论,正确的说法是(ABC)。P74
(A)好学生(B)有争议的学生(C)另类学生(D)普通学生
4、关心属于(D)。
(A)尊重需要(B)认知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5、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功能(B)。(A)30%(B)10%(C)20%(D)40%
6、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C)。(A)左脑革命(B)右脑革命(C)全脑革命(D)计算机革命
7、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A),后者为教师倾听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A)后喻文化(B)思想文化(C)历史文化(D)文化差异
8、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倘若对教师在很多方面要向学生学习这一现象进行归类,应属于(C)。(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喻文化
三、多选题
1、情感对认知发展起(BCD)。P87(A)组织作用(B)诱导作用(C)驱动作用(D)调节作用
2、信息素养包括(ABD)。P90(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ABC)。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4、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BD)。P88(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5、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ACD)。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8、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1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20、有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注意人的面部,注意社会环境,具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自己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有场依存性的人,则倾向于更主动,更自尊等。(反了)(×)
21、分析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22、一般说来,儿童的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发展具有迅速增长的特征。(第一句反了)()
23、智力的发展和生理上的发展一样,一般在18岁左右结束。()
24、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P131
25、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26、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27、项目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活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系统性不如书本学习强,是它的缺陷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项目学习和书本学习的恰当结合。()
28、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29、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命题)的形式来表征。()
30、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差别不大)。()
31、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32、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它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和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二、单选题
1、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C)。(A)个体的知识(B)群体的知识(C)社会的知识(D)间接知识
2、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过程中,除了S和R之外,还有一个中间变量0,即形成S-O-R的关系,其中O是指(C)。(A)教师(B)观察(C)学习者(D)组织
1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 13、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C)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B)尼采(C)波兰尼(D)费希特
14、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人脑中以(A)表征形式来表示。
(A)产生式(B)命题(C)表象(D)线性序列
15、学徒制度的优点有(D)。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BCD)。(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BCD)。(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3、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ABCD)。
(A)有一个共同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4、“学习”的要点主要有(ABC)。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5、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
第四篇: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概论》总复习
一、是非题,在题后的括号上划上“√”或“×”
1.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资格包括四个方面的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
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你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4.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性、技术应用性、依赖性和实践性(√)
5.一般认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了中世纪的欧洲国家(√)6.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7.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8.19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9.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10.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书院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1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12.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13.卢梭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的物,离开了社会,个人是无意义的。(×)
14.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
15.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大学理念是传授知识。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理想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
16.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 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7.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学习化社会最早是196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提出。(√)
18.“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的。(√)19.洪堡认为科学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惟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与科学打交道,对整体世界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20.1810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创始人洪堡率先提出了大学具有学术责任的理念,即“洪堡理念”。(√)
2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 范海丝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创立了威斯康星模式,认为“服务应该是大学的唯一理想”。(√)
22.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正式的学校制度有助于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23.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满意度的一种表现。一般而言,对社会公平满意度越低,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就越高。(√)
24.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展报告:公平与效率》中指出,“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上 1
述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
25.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于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6.美国的社区学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
27.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接受学历教育。(×)28.教育基本法律的法律效力高于教育单行法律。(√)
29.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因此高等教育要远离市场,保持象牙塔的纯洁性。(×)30.知识的积累并不会自然导致智能的提高。(√)
31.心理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能力、交际能力。(√)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一部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的专门法律,标志着民办教育立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截止2009年6月,全国已有民办普通高校334所。3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不是政府的附属物。(√)34.研究生的身份仍然是学生,而不是科研人员。(×)
35.现代大学的专业设置直接指向社会的某一个具体的行业。(×)
36.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
37.决定一所大学能否办成一流大学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38.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39.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教学、科研、产业发展并重原则。(√)
40.高等学校实行学年制的优点之一是:高等学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较高。(√)
41.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42.我国的学位授予工作由国务院设立的学位委员会统一领导与管理。(√)
43.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44.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方式。(√)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6.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国民高等教育事业基本组织制度的总称。(√)47.高等学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利于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48.现代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首先以学科为基础,同时,又要适应和满足一定社会对专门人才和专门技术的需求。(√)
49.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为: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50.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定,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51.高等教育地区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不同而划分出来的结构。(×)
52.经过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学专业人员。(×)53.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就是评聘合一,教师的任职资格与职务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54.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等可以归入社会科学。(×)55.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知识财富。(√)
56.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57.进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校应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应用研究方面,以期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58.目前,进行学术交流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59.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是:科研能力较强,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研究,有一定科研成果。(×)
6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我国已经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
61.高校教师应具备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民主观、个性化的教育观。(√)62.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往往是存在矛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很难将二者结合起来。(×)63.制度建设的滞后和创新乏力等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64.一般认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较明显,因此,《高教法》并未对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作出规定。(×)
65.学缘结构是指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目前我国教校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的突出问题是“近亲繁殖”。(√)
66.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方式。(√)
67.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是不同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等指的都是专业硕士学位。(√)
68.教师的专业信念是由教师个人进行自身修养而形成的,不属于高校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
69.开展、举办各种知识讲座、讲习班、研讨班也是目前高校培养教师所采用的形式之一。(√)
70.高等学校实行学年制的优点之一是:高等学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较高(√)71.学生成长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智育起主导作用。(×)72.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73.独立感和自主感不断增强,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个特点。(√)74.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先导性的特点。(√)
7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76.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强调个人奋斗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一个特点。(√)77.校园的制度文化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包括执行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78.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9.依法治教的主体是指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
80.1950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制定了《高等学校暂行规程》。(√)81.1978年,我国恢复到高考制度,1980年,恢复了研究生招收制度。(×)8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博士后也是一种学位类型。(×)83.我国第一部关于学位的法律是198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T 8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高等教育法律。(√)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颁布。(√)
8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这标志着教师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教师聘任工作在法律上有了保障。(√)
87.1998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88.《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的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9.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90.198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引发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
91.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跨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战略。(√)
92.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一主多元”,即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种办学模式共同发展。(√)
93.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全面推行聘任制。(√)
94.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三定一聘”,即定编、定岗、定职责,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
95.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社会评估监督;行政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学习者责、权、利分明。(√)
96.教育的功能有三:教人懂事(知识);教人做人(知识、能力的应用);教人做人。(√)97.传统教育观在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以知识为主,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本;在教学模式上,是刚性而不是弹性的教学计划,学生没有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繁、难、窄、旧的弊端,人文教育薄弱;在教育方法上,单项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在考试内容上,以考记忆性的知识为主。(√)98.现代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从重育才向重育人转变;在教学目的上,从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能力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繁、难、窄、旧向精、宽、复、新转变;在教师角色上,从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观;从教学模式上,从刚性向弹性转变,把统一性与多样化、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从单向性、封闭性向互动性、开放性转变;在考试方式上,从记忆性知识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转变。4
(√)
99.胡锦涛同志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100.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四个重视、四个忽视: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心理素质的提高;重视教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重视了有形的、显性课程的作用,忽视了隐性课程的作用。(√)101.探索式教学方法的重点,是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质疑、探索和讨论,使他们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不同方式的学习沟通活动和过程,理解和学习已有的知识。(√)
102.从根本上说,研究性学习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模式,一种理念。在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于2002年发布的《博耶报告发表三年后报告》中,将大学生参与科研列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1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大战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104.19世纪末,美国首次将研究生教育从高等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命名为“学士课程后教育”,并成立单独的培养机构——研究生院,这种模式为许多国家所效仿。我国对研究生教育的理解更加接近美国的“学士课程后教育”。(√)
105.1892年,成立的芝加哥大学,在威廉·哈珀的领导下提出了三项办学原则:第一要向每个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第二要积极努力地把知识用于为人类服务的活动;第三要有比以往更多的途径使人们更容易进入高校,使得大学有更多的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的渠道。(√)106.1906年到1910年,美国康萨斯大学的化学教授巴特·当康与企业签订了协作研究计划,从而开创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先河。(√)
107.1951年,在当时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的倡导和努力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学院——硅谷。(√)
108.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民国时期。1931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学位授予法》,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特种学科仅设二级或一级学位。(√)
109.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至此,我国正式建立起自己的学位制度。(√)120.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培养出29万名博士和210万硕士。(√)
121.德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纯理论的研究,并主张学问的自由,因此除了医学外,研究生教育一般不与产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
122.我国现行授予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1991年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硕士学位。(√)
123.1995年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建筑学学位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博)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博)士、公共管理硕士、5
口腔医学硕(博)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军事硕士等专业学位。(√)124.英国于1826年创立伦敦学院,20世纪70年代初创办了可获得学位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是世界上较早的高等职业教育。(√)
125.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的机器、先进的生产设别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提倡职业教育,开设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专科学校——实业学堂。(√)
126.清政府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都有开办实业教育的规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的层面上明确要开展职业教育。(√)127.1997年UNESCO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UNESCO1997)将教育氛围七个等级,其中大学教育(五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两大类。(√)128.2006年教育部高等高等教育司16号文件首次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129.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很大区别。普通本科教育是从学科专业出发以研究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的,而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能力,是从职业能力出发,而不是从学科专业的系统理论出发的。(√)
130.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从学制和层次上,分为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学制有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从学习文凭认证或学业认定划分,分为学历性高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性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
13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三至四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和三年制职业学院两种。前者注重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课程偏重于应用技术,办学宗旨为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32.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把学历性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结合起来。(√)133.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概括为“1221”人才培养模式。(√)
134.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135.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布的《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
136.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是以学科专业本位构建的,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则是以职业能力本位构建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教学计划上还有一个区别,就是要制定“双证融通”的教学计划。(√)
137.中国公学、复旦公学等都是较为著名的私立大学。(√)
138.1947年,全国有专科以上学校207所,其中私立院校79所,占总数的38.16%,有些地方的私立高等学校比公立高等学校还多。(√)
139.1982年12月,全国第一所民办开放性大学——中华社会大学(现名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在北京成立。(√)
140.1984年3月,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名北京城市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首家民办高校。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海淀走读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民办高校的发 6
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41.1987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这是国家教委对民办教育所制定的第一个基本规章,从此民办教育开始走上依照规章办学的轨道。(√)
142.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杭州成立,这是首家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现称独立学院)。(√)
143.仰恩大学是第一所具备独立办法本科学历文凭资格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
144.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有民有民办、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办学形式,所以一般将它英译为“non-state/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与国外的私立高等教育(private higher education)有所不同。(√)
145.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模式和机制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独立学院必须采用七个独立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民办机制。(√)
146.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民办教育立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47.2007年1月,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148.截止2009年6月,全国已有民办普通高校334所。2008年民办普通高校的校均规模已经达到6269人。(√)
149.《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一人。(√)150.《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董事会的组成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
二、单选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高等教育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有所不同,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主要强调。
A.平等的受高等教育权 B.扩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C.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D.效率平等 C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确切地是指。
A.举办高等教育的学校 B.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
C.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 D.高等学校的老师、学生 C 3.一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初创阶段是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C.80年代末期 D.90年代初期 B 4.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诸多观点中,一般认为,“个人本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卢梭 B.涂尔干 C.罗素 D.杜威 A 5.根据马丁·特罗的相关理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应为。A.15%以内 B.15%~50% C.50%以上 D.75%以上 B 6.以下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C 7.欧美教育史家将以下哪所大学称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A波隆亚大学 B.阿资哈尔大学 C.赫克迈大学 D.雅典大学 D 8.以下关于计划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弊端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国有化的办学体制 B.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
C.高度自主的办学管理模式 D.单一的培养模式 C 9.“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表述说的是。
A.高等教育的任务 B.高等教育的性质
C.高等教育的目的 D.高等教育的内容 A 10.以下各法规中,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初步确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
B.《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高校60条”)
C.《高等教育管理暂行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 11.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采取的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是。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负责制 B 12.按不同的学科领域来对高等教育进行划分,指的是高等教育的。A.形式结构 B.地区结构 C.科类结构 D.层次结构 C 13.在世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A 14.下列关于高等教育教师职业的性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专门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稳定性 D 15.高等学校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中,表述不确切的是。
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素养 D 16.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措施不包括。
A.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 B.外源选录,合理流动
C.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D.全面推行聘任制 A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校职务设置的方法的是。
A.学科法 B.职称法 C.任务法 D.结构法 B 18.目前高校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辅导员评价 B.考试 C.考查 D.答辩 A
1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现代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是。A.在功能定位上,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 B.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教学
C.在结构上,由讲授为主向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为主
D.在教师作用上,从强调教师作用向淡化教师作用转化 D 20.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首先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基本职能的是。A.纽曼 B.约翰·霍普金斯 C.洪堡 D.范海斯 C 21.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这是按 来划分的。
A.科研的性质 B.科研的作用
C.科研活动的对象 D.科研的功能 A 22.下列关于高校科学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高校科研。A.是学校声誉的重要源泉 B.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C.是国家科研体系的主体 D.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C 23.下列关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世界各国把高等教育视为关系国家安危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B.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 C.受人口规律影响,高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高校数量迅速减少 D.高等教育功能日益扩大,地位和作用更趋重要 C 24.美国”赠地学院“的典范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大学的 这一职能。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文化交流 C 25.高等学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观念,其中不包括。A.“从属论” B.“抵消论” C.“法德论” D.“首位论” D 26.西方学者对高校的组织特征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认识,其中不包括。
A.作为民间的社会组织 B.作为科层组织的高等学校
C.作为松散结合系统的组织 D.作为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的组织 A 27.“教,上所施,下所教也”是我国古代 中对教育的界定。
A.《学记》 B.《大学》 C.《说文解字》 D.《论语》 C 28.“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主张是由 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亚里士多德 C.卢棱 D.杜威 D 29.终身教育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国的有关教育法规中出现是在 年。
A.1992 B.1993
C.1997
D.1999 B 30.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他的很多治校思想是吸收 的思想。
A.剑桥大学 B.牛津大学 C.柏林大学D.威斯康星大学 C 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权利决定某一学科应该得到怎样的发展。
A、教育行政部门 B、国家 C、社会 D、高等学校 D A、私学 B、辟雍 C、泮宫
D、太学 D 3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议,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33.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
A、柏林大学 B、霍普金斯大学C、芝加哥大学D、威斯康星大学 B 34.在高校教师职务设置中,根据二级学科学科点的现状、发展趋势,配置不同数量的高、中、初各级岗位的方法称为。
A、任务法 B、结构法 C、分层法 D、学科法 D 35.依法治教的客体是。
A、学校办学 B、教育经费C、教育费附加D、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活动 D 36.1862年设立的 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A、广州同文馆 B、上海广方言馆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D 37.国家主义教育目标价值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让·雅克·卢梭B、涂尔干C、赫伯特·斯宾塞D、费希特 D 38.下列不属于大学的理念的是。
A、探索真理 B、人才培养 C、服务社会 D、实现盈利 D 39.近代最早的大学波隆亚大学属于。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C 40.美国第一所高校是由英国移民的清教徒于1636年开办的。A、哈佛学院 B、耶鲁学院C、威斯康星大学D、麻省理工学院 A 41.建国后首次明确以校长(或院长)负责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是。
A、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1956年)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B 42.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体制是。
A、高等教育领导体制 C、高等教育教学体制
B、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D、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A 43.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国际惯例是。
A、单位自评 B、国家评价C、同行专家评价D、领导评价 C 40.1919年成立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D 45.是指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
A、学历结构 B、职务结构 C、专业结构D、学缘结构 D
46、下列各项,不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的是。
A.开放性 B.教育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D
47、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尊奉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发展目标等,体现的是。A.校园的物质文化 B.校园的制度文化
C.校园的精神文化 D.校园的思想文化 C 48.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 原则。A、方向性B、趣味性C、系统性 D、连续贯性 A 49.具有理论性和自由性特点的科学研究是。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工程研究 A 50.校园文化是。
A、校园物质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D、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D 51.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
A、清朝末期 B、民国时期 C、建国初期 D、改革开放初期 B 5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较具代表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是。A.德国的学徒式 B.美国的专业式
C.日本的论文式 D.英国的导师式 D 53.大学被称为美国硅谷创业者的摇篮。
A、斯坦福 B、哈佛 C、威斯康星 D、麻省理工 A 54.承担把科学技术原理变成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在科学发现和产业化之间假设桥梁的是。
A、基础研究B、工程科学研究C、人文科学研究 D、社会科学研究 B 55.学科是一个 范畴。
A、教学 B、专业C、知识 D、课程 C
56、体现“一个人受过教育的年限和层次”的概念是。
A.学位
B.学历
C.学力
D.学士
B 57.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的标准是。
A、学位 B、学历 C、职称 D、薪金 A 58.学位授予的批准必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 以上通过。A、全体 B、2/3 C、半数 D、60% C 59.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的形成。这是在。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C 60.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是在。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C 61.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实现招生收费并轨是在。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D 6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日是。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1月1日
C.1998年7月1日 D.1999年1月1日 D 63.《高等教育法》从酝酿起草到最后通过,前后历时 年。A、10 B、11 C、12 D、13 D 6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教法》确立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原则的是。A.积极发展原则 B.协调、均衡发展原则
C.多主体多形式共同发展原则 D.公平与平等相统一原则 B 65.下列有关《高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法所指的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B.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但必要时可抽回其投入的办学资金 C.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D.高等学校的校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B 66.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德国主要通过 来实施职业教育。
A.社区学院 B.高等专科学院(FH)和职业学院(BA)B C.多科技术学院 C.短期大学和学制为五年的高等专门学校,67.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 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三大支柱”,是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基本结构形态。
A.职业水平B.职业精神 C.职业道德 D.职业素质 D 68.高等职业教育有三种类型课程,即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
A.通识课程 B.研究性课程 C.实训课程 D.实践性课程 C 6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论思想中,提出了项目、模拟、表演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五种教学方法。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澳大利亚 B 70.我国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国家承认学历的首家民办高校,______的成立,标志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A.中华社会大学 B.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C.仰恩大学D.北京海淀走读大学 D 71.由母体学校从校园内规划处一块土地、校舍,或者拿出一个闲置的校区作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学费收入由母体统一管理,或拿出20%-25%的学费给母体学校作为管理费,这种独立学院的形式是。
A.民有民营 B.国有民营 C.公有民营 D混合民营 B
三、多选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
1.我国高等教育除了面临着高新科技大发展的挑战外,还面临着。
A.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 B.全球经济大开放的挑战
C.知识经济大崛起的挑战 D.多元文化大汇合的挑战 ABCD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其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
A.办学形式多样化 B.教育目标多样化
C.教学内容多样化 D培养方式多样化 ABCD 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世界今天和明天》一是提出 三个基本概念。
A.终身教育 B.学会学习 C.终身学习D.学习化社会 ACD 4.大学的除了要有有大师、大学生外,大学还要。
A.有大业 B.有大度 C.有大雅 D.有大爱 ABCD 5.现代大学的性质除了体现在大学的学术性和大学的综合性外,还体现在。
A.大学的社会性 B.大学的自主性 C.大学的开放性 D.大学的国际性 ABCD 12
6.现代大学功能除了大学的教育功能外,还有。
A.大学的服务功能B.大学的产业功能C.大学的创新功能D.大学的交流功能 ABCD 7.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展报告:公平与效率》中,认为对公平的理解应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即。
A.公平的机会 B.避免绝对的剥夺 C.效率平等 D绝对平等 AB 8.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趋势,除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外,还有。
A.加强筹资体制改革 B.加强学术组织结构改革
C.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D.加强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ABCD 9.教师职业特点除了体现在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外,还体现在。
A.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和艰苦性 B.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C.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C.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和榜样性。ABCD 10.德育工作除了面临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德育的挑外,还面临着。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对德育的挑战; B.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趋势对德育的挑战; C.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德育的挑战;
D.青年学生的现状对德育的挑战。ABCD 11.深化教学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具体措施是。
A.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础教育
B.在教学模式上,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C.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D.在考试方法上,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ABCD 12.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A.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提倡教学模式的研究
B.在教学方法的功能定位上,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 C.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D.在教学方法的结构上,由讲授为主转向以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为主 BCD 13.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C.是完善我过高等教育体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D.是国家上普遍做法 ABC 14.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除了研究生生源质量、导师水平外,还有。
A.培养体系 B.科研环境 C.学术氛围 D.学科建设 ABCD 15.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创新计划的主要形式有。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B.博士生挂职锻炼
C.博士研究生国内访学 D.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ABD 16.下列关于如何学习高等教育学的论述、正确的有。
A.要结合现行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进行学习
B.可以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C.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D.应积极借鉴和吸收当今西方发展国家的经验 ABCD 17.按社会职能分,教育分为。A、家庭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ACD 18.高等教育与中、初等教育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有。
A.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
B.处于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
C.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
D.教师的学术水平高 ABC 21.一般认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有。A.自主管理型模式 B.中央集权型模式
C.权力分散型模式 D.集权与分权结合模式 BCD 22.基于价值观角度来认识教育本质,有以下几种教育本质论。A.个人本位 B.国家本位 C.社会本位 D.文化本位 ACD 23.赞同个人本位论的有。
A.罗素 B.斯宾塞 C.涂尔干 D.卢梭 ABD 24.我国明末清初书院的特征是。
A.机构精干 B.教学与研究结合 C.重视自学
D.师生关系融洽 ABCD 25.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哪几所高校组成的。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北京师范大学 D.南开大学 ABD 26.下列著名大学中,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创立的有。
A.意大利的波隆亚大学 B.英国的剑桥大学
C.法国的巴黎大学 D.德国的柏林大学 ABC 27.古埃及、巴比伦等国先后设立过 等学校。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寺庙学校 D、文士学校 ABCD 29.下列国家中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有。A.美国 B.加拿大
C.英国
D.韩国 ABCD 30.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的表现有。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解色
C.研究者角色 D.社会服务角色 ABCD 31.高等学校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适时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ABCD 14
32.从广义上看,高校的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层次 B.制度文化层次
C.精神文化层次 D.审美文化层次 ABD 33.“依法治教”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是。A.以“法”代“管” B.“以法治教”
C.以“管”代“法” D.“以罚治教” BD 34.1999年 等文件的颁布,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D A、学校的性质 B、培养目标 C、学生的兴趣 D、学科自身发展水平ABD 36.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有。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为社会服务 D、为学校创收 ABC 37.对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A、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ABD 38.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以下弊端。
A、高度集中 B、统得过死 C、包得过多 A、财政性教育经费
C、社会捐集资
D、条块分割 ABCD 39.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是。
B、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投入
D、学费 ABCD 35.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与专业设置,主要由 来决定的。
40.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
A、教育认识能力 B、教育实践能力 C、教学演讲能力 D、教育机智能力 ABCD 4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
A、学科齐全 B、人才集中 C、基础研究实力雄厚 D、信息来源、广泛 ABCD 42.威斯康星大学的服务内容有。
A.培养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陶冶公民的道德情操 C.发展和创新知识 D.传播和推广知识 ACD 43.高等教育体制的内容包括
A.国民高等教育事业基本组织制度 B.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 C.学校隶属关系的确定 D.相关机构职责与权益的划分 BCD 44.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专业结构 45.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是。
A.高等教育多样化 B.高等教育经济化
C.高等教育产业化 D.高等教育国际化 AD
D.学缘结构 ABCD 15
46.我国高等教育在多样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有。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 C.教育目标多样化
A、自然科学研究 C、社会科学研究
D.教学内容多样化 ABCD
B、工程科学研究
D、人文科学研究 ABCD 47.按科学研究的对象分,可以把科学研究分为。
48.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有。
A.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B.关于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规律 C.关于教育与科技进步的规律 D.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AD 49.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
A.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 B.经济全球在与教育国际化
C.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D.办学模式多元化与个性化 ABC 50.以下关于大学基本功能的认识,正确的有。
A.大学具有育人的功能 B.大学具有交流的功能
C.大学具有科研的功能 D.大学具有产业的功能 ABCD 51.我国高等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有。
A.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优先发展教育
B.坚持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
C.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性
D.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ABD 53.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一职能型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ABCD 54.完善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措施有。
A.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B.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C.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D.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ABCD 55.目前高校培养教师普通采用的形式有。
A.岗前培训 B.单科进修 C.社会实践 D.现场观察 ABC 56.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ABCD 57.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
B.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
C.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
D.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 ABCD 58.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整体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管教结合原则 ABCD 59.从学科自身的角度看,一个学科能否在高校得到专门设置和发展,取决于。
A.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B.高校是否有该学科的带头人
C.学科的现实和社会效应 D.学科的发展潜力 ACD 60.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有。
A.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的统一
B.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C.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D.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 ABCD 61.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这是因为。
A.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
B.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C.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自行决定上课时间
D.学生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体现 AB 63.目前高等学校主要的科研基金有。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B.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C.国家高校科研专项基金 D.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基金 ABD 64.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
A.面向社会转化科学成果 B.进行产学研合作
C.建立完善重点科研基地D.通过“技术加资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ABCD 65.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A.雄厚的师资力量 B.稳定的课题来源
C.大量的资金投入 D.社会的大量需求 ABC 66.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A.培育良好校风 B.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C.兴建各种运动设施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BD 67.今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有。
A.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
B.毕业生应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C.采取“宏观统筹、分级管理、放权地方”的管理模式
D.逐步实现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 ABC 68.下列各项属于智力的属性的有。
A.持久性 B.理想性 C.敏感性 D.思维性 BCD 69.我国的学位分为。
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博士后 ABC 705.人的大脑功能包括。
A、感受 B、储存 C、判断 D、想象 ABCD 71.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A、力量素质 B、速度素质 C、耐力素质 D、大脑素质 ABC 72.诺贝尔奖有()等奖项。
A、物理学 B、化学 C、数学 D、生理学和医学 ABD 73.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论述,正确的有。
A.标志着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的形成B.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C.为正确管理高等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D.对民办高等学校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ABC 74.《高教法》关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是指:。A.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逐步增长
B.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C.教育财政拔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D.在校学生的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BCD 75.《高教法》第53条规定的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主要有。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B、否决学校处分的权利
C、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的权利
D、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权利 ACD 76.《高教法》确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大原则是。
A、积极发展原则
B、多主体、多形式发展原则
D、量力而行原则 ABC C、公平和平等原则
7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
A、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
C、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D、思想与学术自由 ABC 78.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多类型。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主要有。A.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 B.培训机构
C.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 D.自考助学教育机构 ACD 79.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高校依法履行下列职责有。A.办学许可证管理与 B.民办高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的审查 C.民办高校的检查 D民办高校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ABCD 80.目前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类型有。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制 C.校长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ABC 81.董事会的职责是负责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主要有。A.聘任、解聘校长
B.修改学校章程与制定发展规划 C.审核预算、决算
D.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ABCD 18
82.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除了滚动发展模式外,还有下述模式。A.注入发展模式 B.改制运作模式 C.附属再生模式 D.中外合作模式 ABCD 83.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除了执行学校董事会的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外,还有。
A.实施发展规划,拟定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B.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C.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D.董事会的其他授权 ABCD 84.民办高校在办学机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化运作特征,具体表现在。
A.办学资金以自筹为主,办学的经济特性比较明显 B.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 C.培养模式灵活自主,集约型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D办学定位以市场为依托,以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点 ABCD 85.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现称为独立学院,即“名校办民校”的独立学院。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形式有。
A.民有民营 B.国有民营 C.公有民营 D混合民营 ABCD 86.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共同点有是。
A.依靠一所名校、老校的资源优势办学 B.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维持学校运行 C.主要是职业教育 D.本科学历教育 ABD 87.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地位问题外,还有 需要正确面对并予以解决。
A.法律保障问题 B.办学公平问题
C.办学自主权问题 D.质量保障和评估问题 ABCD 88.民办高校教育的内部管理面临的问题有。
A.领导体制问题 B.产权界定问题 C.经费筹措问题 D.运营机制问题 ABCD 89.我国大学文化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A.大学人文精神滑坡 B.大学功利化倾向明显
C.大学行政化倾向严重 D.大学主体意识、办学特色缺失 ABCD 90.《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原则是。
A.公平与平等相统一的原则 B.积极发展的原则
C.多主体、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D)和谐发展的原则 ABC 91.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除了强调学术性、注重教育性外,还要坚持。
A.把握方向性 B.突出个性 C.强调创新性 D.坚持开放性 ABCD 92.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环境除了涉及到地位问题外,还有。
A.管理体制问题 B.法律保障问题 C.办学公平问题 D.办学自主权问题BCD 94.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课程,即
A.普通教育课程 B.专业课程 C.专业基础课程 D.实训课程 ABD
《高等教育学概论》总复习答案
二、单选题,1—5CCBAB 6---10CDCAB
11---15BCADD
16----20ABADC 21---25ACCCD 26---30ACDBC 31---35DDBDD 36---40DDDCA 41----45BACDD 46---50DCAAD 51---55BDABC 56---60BACCC 61---65DDDBB 66----71BDCBDB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ABCD 7AB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BCD 13A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CD 18ABC 19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D 24ABCD 25ABD 26ABC 27ABCD 28ABC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D 33BD 34CD 35ABD 36ABC 37ABD 38ABCD 39ABCD 40ABCD 41ABCD 42ACD 43BCD 44ABCD 45AD 46ABCD 47ABCD 48AD 49ABC 50ABCD 51ABD 52ABCD 53ABCD 54ABCD 55ABC 56ABCD 57ABCD 58ABCD 59ACD 60ABCD 61AB 62ABCD 63ABD 64ABCD 65ABC 66ABD 67ABC 68BCD 69ABC 70ABCD 71ABC 72ABD 73ABC 74BCD 75ACD 76ABC 77ABC 78ACD 79ABCD 80ABC 81ABCD 82ABCD 83ABCD 84ABCD 85ABCD 86ABD 87ABCD 88ABCD 89ABCD 90ABC 91ABCD 92BCD 93ABC 94ABD 95AB
第五篇:教育法规概论--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教育法规概论
1. 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而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是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有力保证。
2. 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 3.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德国最早推行义务教育
4. 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
5. 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
6. 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最早的职业技术教育法是伴随着封建行会中的学徒制的没落而出现的有关产业工人教育的法律
8. 我国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9. 狭义的特殊教育主要包括盲、聋、哑教育和工读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身心超常和身心有缺陷少年儿童的教育。
10.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义务性规范(关键词“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授权性规范(关键词“可以”、“有权”、“不受······的自由”)。
12.教育法律关系有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13.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人和组织;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和精神财富。物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精神财富包括智力、教案、教法、教具的发明。
14.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15.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以下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权;招收学生权;教职工的聘任和奖惩权;设施和经费的管理、使用权;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预的拒绝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民事权利等。
16.教师教育权利的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权;获取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权。17.案例分析:(1)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育法规的要求;(2)他违反了相关的《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财产权》《身体健康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3)学校应该立刻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并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道歉;(4)学校的相关责任人员应担负相应的行政(民事)法律责任;(5)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也要受到相应的批评和纪律处分。如果是意外死亡的:学生发生意外没有与老师有必要的直接的因果联系,不用负刑事法律责任,学校及其老师要负民事赔偿责任。
教师职业道德
1. 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
2.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型
3.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明显标志。
4.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形成的时期:奴隶社会
5. 孔丘要求教师在道德教育上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良好品德。
6. 唐朝时我国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
7.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
为恶善的最高道德标准。
8.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
本原则。
9.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
心内容
10.忠诚于人民教师事业是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11.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有效的形式和最高境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12.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5.依法执教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1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方向,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所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
17.1997年8月,国家重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特意加进“廉洁从教”的师德规范。
18.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个人礼仪、学校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礼仪。
19.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0.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管理学生的权利;自身的素质和言行。
21.教师劳动即是个体劳动,又是集体劳动。22.团结协作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23.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24.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地的试金石。
2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26.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27.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严禁教学是责任感最直接的体现。
28.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积极倡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视之为从师立脚的前提。
29.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历史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30.勇于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也是21世纪师德修养中应当涵盖的内容,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1.教师网络道德修养: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恰当地运用网络技术;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32.环境道德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与人)。
33.教师良心的特点: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34.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35.职业道德案例分析:a.依法执教b.热爱学生c.尊重长辈d.睿意创新
(1)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某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教育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要对学生进行惩罚。教师违背了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相关《教师法》、《教育法》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到教育的权利。尊重家长,教师要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3)作为教师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
教学方法导论
1.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分为四大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2.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言准、语言精、语言美、语言活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1.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烦死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2.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艺术。
3.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4.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
5.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训练、微格教育
6.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的多少,可以把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教案)。
7.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8.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
9.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戏。
10.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11.说课与备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
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说课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2)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
备课主要是教师解决怎样上好一节课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怎样上好一节课的问题,而且主要回答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3)说课与备课的对象不同(4)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12.说课的基本内容:(1)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2)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该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3)说学生情况(教师应首先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学生群体中学习基础不同);(4)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趣味练习法);(5)说教学程序设计(新课的导入);(6)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13听课的基本要求:要认真记录;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