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摘要: 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往教学中一直采用分解教学的方法:即先模仿三级跳中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的动作,再做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最后再进行完整的三级跳远教学。古板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枯燥而沉闷,教学的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且教学时数至少5~6课时。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受传统游戏“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的启发,本人把三级跳远改编成跳房子游戏进行引导性学习,取得了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教学中通过一个“跳房子”游戏首先使学生都能完成三级跳远初步的完整技术动作,从而能使全体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再用分解法改进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技能。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爱,使其在快乐中学、在兴奋中练。使从小做的“跳房子”游戏形式成为三级跳远的载体,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三级跳远的初步技术,也是“完整”技术。
游戏具体做法是:如图1,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从起点行进间做一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接一个跳跃,双脚落入指定方格中,然后沿边线返回,依次连续做分组练习。教法: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不引入三级跳远的概念,甚至单足跳、跨步跳的概念也不引用;只是以引入一个新游戏元素的形式,通过一个完整的示范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简单强调“左(右)—右(左)—双脚落地”。也可以采用图2进行连续的练习。对游戏的效果进行质量性评价,以引起学生对动作的重视。课下练习时,仍然可采用跳房子游戏常用的组织形式: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游戏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给出场地图作为参考,游戏场地的大小、形状应由学生们自己设计,不予限制,以体现课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游戏中不突出成绩评价,应指出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之处,营造快乐氛围;
3.分组时,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体现团结),也可以由教师按能力分组,体现差异性。
当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连续跳以后,再把学生带到三级跳远沙坑场地做一个完整的三级跳示范,让学生体验游戏中得到的“成果”,从中延续快乐,培养成功感。如果在自然班中让男女生一起做,可以更大地激发女生运动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共同体验到快乐。在学生基本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以后,应不断提出新的练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挑战和进步中随时得到快乐。通过连续练习,对发现的问题慢慢解决,以表扬为主,逐步改善动作的质量,强调每一跳的动作和节奏,避免急于求成,让学生产生难以突破的运动障碍,影响课堂气氛。在随后的练习中也可以分解成单足跳、跨步跳的动作,逐步提高动作的各个环节质量,基本达到三级跳远的技术要求。使三级跳远的学习在快乐、主动、创造的气氛中完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个课时。
第二篇:游戏导入
一、游戏引入
1、说反话游戏
1)师生共同玩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齐声说)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说反话。”,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明白吗?
生:(觉得很简单,大声地回答)明白。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来试试?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故意找一位男同学,该同学起身拿起话筒)
师:可以开始吗?
生:可以。(很自信地)
师:我看天。
生:我看地。(觉得太简单了)
师:我朝左。
生:我朝右。(感觉一点难度都没有,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张嘴。
生:我闭嘴。(很多学生在窃笑)
师:(故意提高声音,大声地说)我是男的。
(全班同学立刻大笑,该男生憋了半天,很无奈地说了三个字)生:我是女的。(全场再次笑声四起。)师:(同样笑着说)请坐,不能再说了,都变成女的了。(同时,与该男生亲切握手。)师:(转向全体同学),谁愿意再来和老师比试比试?
(气氛开始活跃,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这次老师有意找了位女同学。)师:可以开始吗? 生:没问题。师:我朝右。生:我朝左。(满不在乎地。)师:我看地。生:我看天。(窃喜,觉得很简单。)师:(声音加重)我越活越年轻。
(众生大笑,该女生很无奈、不好意思说,老师紧追,快说快说。)生:(没办法,只好说)我越活越老。师:还有一句呢。我越长越漂亮。
(众生狂笑,该女生更不好意思说了,老师再次紧追)生:(举手做投降状,无奈地说出)我越长越丑陋。
(教师立刻走上前去,握住她的手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刚才仅仅是做了个游戏。继而转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笑了,可不能只笑。笑过以后要有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占着便宜,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老师 师:对,由于刚才都是老师先说,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就很容易把你们逼到不好回答的境地,想不想反一下? 生:(一起大声地喊)想。
师:好!咱们刚才说过的不重复,谁来试试?
(此时,一些聪明又调皮的同学有了鬼主意,开始举手。我在好几个地方与学生玩过该游戏,每到一处,学生总能带给我许多惊喜和精彩,我真的很佩服这帮小鬼。现摘录今年3月29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学生的绝妙表达)
一鬼灵精男生张嘴到:我来自天堂。
(全场笑喷,我只好笑答)
师:你什么意思,想让我下地狱啊!
(怕他再说出什么旁门左道,赶忙让其坐下,请了一位老实的女生,没想到,她一点也不肯嘴下留情。)
小女生:(声音小小的)我很温柔。
(全场再次爆笑,我只好苦笑着回答)
师:看看你什么意思,我不就是长得表面粗鲁了点吗,有话就直说呗。
(女生坐下,最后请了一位小个子的男生,满指望他能说点正统的,让我喘口气,没想到他更“狠毒”。)
小个子男生:我长寿无疆。
(有的听课老师眼泪都笑出来了,我也差点笑喷,假装生气地说)
师:你这个小鬼,什么意思,想让我英年早逝啊!行了,不说了,我到徐州来上一节课连家都回不去了。(再次笑声)2)小结游戏
(此时,学生已相当兴奋,完全没有了课前的紧张感觉,而我则趁热打铁,取消了上课、起立、坐下等常套的礼仪,立刻转入正题。)
师:看来呀,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时先说和后说结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生:(满脸兴奋地大声答)好!
第三篇:巧用古诗词 导入新课堂
《教育学》期刊2010年10月刊推荐文稿
巧用古诗词 导入新课堂
张兴瑞
摘 要:本文谈的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中的古代诗词,来巧妙导入新课的简单方法。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会对课堂的导入精心设计。本文就是这个方面的一个小小的尝试。
关键词:导入 古诗词 课堂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故而,导入的方法有好多,我今天谈的是运用古代诗歌导入课文的这一种。我们深知,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词汇量、精炼我们的语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让我们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能增强自己的文学基础,而且诗的韵律也可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会不知不觉的产生灵感。相应的,倘若我们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巧妙利用古诗词来导入新课,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一、运用古诗词,导入记叙文
在记叙文导入时,可以精心选取那些和文章内容精密相关的古代诗词,不仅可以高屋建瓴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而且触类旁通,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如在教授《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望岳》一时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非常适合这篇课文导入的。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和文章题目“在山的那边”给我们以无限遐思、让我们要急于读完全文心情,二者有着相沟通的地方。二者互为印证,互为补充,用其来导入这篇课文,就不止是单纯的导入了,而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诗歌主题要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历经千辛万苦,唯有不怕苦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这和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不谋而合。再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时,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非常适合此文的导入。文章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困难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从脚下做起,无
论什么艰难险阻都将被踩在脚下。而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的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二者同样有着互为印证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记叙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古代诗词,确实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二、利用古诗词,导入说明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起学习的高度热情,用古代诗词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让学生觉得说明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说“屏”》一文时,教师通过PPT展示大量跟屏风有关的诗句,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白居易的《琴曲歌辞·昭君怨》中的“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冯延巳的《蝶恋花》中的“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等等,这些诗句能让让学生对屏风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我们屏风美的特色,为课文的理解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浓厚。再如教授《大自然语言》一文时,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自然引入大自然的语言。同时与文中开头对四季描写语言目的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说明生动性语言的目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可读性。
三、应用古诗词,导入文言文
文言文和古诗词在语言形式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同一作家的作品更在内容、感情方面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古代文言文时,巧妙利用古诗词,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利用他的《桃花源诗》《教育学》期刊2010年10月刊推荐文稿 就可以恰当的导入该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教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诗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能恰当的导入该课的学习。其诗句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
诗句内容有助于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其优美的形式,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内涵以及对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的深远影响,使得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巧妙利用、合理利用,对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大有裨益。
第四篇: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
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
语篇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境创设,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牛津教材可以说从三年级就开始出现了语篇,随着年级的增加,语篇的难度不断增加。以往我们都先教B和C板块,再教语篇板块,而且语篇板块的教学都是把语篇肢解成一个个语法点教学,不是当做一个阅读语篇整体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做语法题,不会说写。现在我们采用语篇整体输入教学法,先教语篇板块,让学生对语篇有个整体理解,再详细处理文中的语言点细节。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语篇中有很多生词和句型,使学生理解语篇形成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熟悉话题导入语篇,轻松感知语篇主题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诸如数字、电话、颜色、食品、学科、业余爱好、季节、问路等话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语境中感知对话文本。英语对话课的导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话题,谈话导入。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5B The new term这篇语言材料主要讲解学生所学的课程,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课程表,针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如: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What day is it today? 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What are they?学生很快就明白“what subjects”和“how many lessons”的意思,为阅读课文轻松排除了语言障碍。在很清楚自己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学生对英国学生的课程迫切想知道,于是就很有兴趣阅读课文,捕捉语篇中的信息。
2.按照话题,情境导入。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创设恰当的情境能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语言材料。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如在教学Unit1 Public signs这篇语篇时,我让学生看了我去常州淹城动物园的一些图片,特别是带有一些公共标志的图片及人们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讨论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了标志的意思,我就自然引入公共标志的语篇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语篇的主要意思。
3.按照话题,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例如: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A holidays课文主要讲解中西方的节假日及人们的活动。由于节假日在五年级5A Unit 4 Halloween出现过,我就利用对话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复习万圣节在什么时候,人们通常干什么,由此引入其他节假日的日期及人们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探索。这种前后衔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自信、更积极地走入语篇文本。
4.设疑导入法。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提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6A At Christmas这课主要讲解圣诞节家人相互送礼物的故事。于是我在介绍完圣诞节的文化后马上呈现一棵圣诞树,上面挂满了礼物,同时呈现Jim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让学生挖掘一家人互送的礼物是什么。学生好奇心很强,非常有兴趣地阅读文章寻找各自的礼物。
二、根据话题分段解读,分化过长语篇
牛津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的对话篇幅长,语言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对话文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导入对话后教师还要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解读对话文本,以此达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理清脉络的目的。一般而言,语篇可按话题的转换或场景的变化进行分段解读。如6A Unit 7 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语篇可作如下处理。
1.Look and match 教师完整播放对话动画,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做人物和所得礼物的匹配练习。
2.Look and answer观看背景部分动画并回答相关问题。
Q1.Where were Jim’s family on Christmas Day?
Q2.When did they open the presents?
Q3.Where were the Christmas presents?
Q4.Who was very excited?
3.Look and choose观看对话第一部分,做选择题。
(1)Who is Jim’s grandpa’s present from?
A.Jim’s grandma.B.Jim’s parents.(2)Did Jim’s grandpa like his present?
A.No,he didn’t.B.Yes,he did.(3)What does Jim’s grandma like drinking?
A.tea.B.coffee.(4)Who opened Jim’s grandma’s present?
A.Jim.B Jim’s grandma.4.Look and judge 观看对话第二部分,做判断题。
(1)Jim got two presents from his parents.(2)The skateboard and the calculator are Jim’s birthday presents.(3)Jim only opened the present for his father.(4)Jim’s mother likes the watch very much.5.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dialogue by themselves.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整段对话。
以上设计,在对话教学“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原则的统领下,将整篇对话文本分解成背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三大块,并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侧重、有层次的解读和梳理。当然,分段突破、解读文本的练习形式可依据文本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如重点内容可采用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少而精,紧扣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把握,同时尽可能避免“Yes”或“No”问题,填空练习要凸显关键信息。对于对话文本中的非重点内容则可选用判断、选择、打勾等形式。
三、巧用话题、走进生活,拓展语篇教学
许多教师往往奉对话文本为“圣经”,视学生能否进行对话表演为检验教学成果好坏的“试金石”。因此“表演对话”被视作对话教学的“压轴好戏”,许多教师都自我陶醉于学生一字不差、无可挑剔的对话背诵表演之中。然而细细分析,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教学实际,又歪曲了对话教学的本质。语篇只是个载体,语篇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更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小学高年级的对话教学篇幅长,句式复杂,要求学生在新授课上当堂背诵不切实际。因此,笔者提倡在对话教学最后的巩固操练阶段,尽量避免模式化的课文表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丰富对话文本。
1.巧用话题,开展话题讨论。教材中的许多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的模式,鼓励学生围绕话题,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性活动中把文本语言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如:6B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讲述的是学生的周末计划,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马上就让学生Do a survey about their plans for May Day,因为五一即将到来,有三天的假日,因此我让学生分组调查各个同学的假日计划,并用书中所学句型汇报所调查的同学的计划,这样既让学生学有所用,又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巧用话题,概述语篇。概述对话是培养学生提炼、归纳文本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这一对话文本时,有位教师作了如下设计:It is ?摇 ?摇 afternoon.School is over.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摇 ?摇.Wang Bing ?摇 ?摇 the ?摇 ?摇.Sometimes he goes ?摇 ?摇.He plays ?摇 ?摇.Mike likes ?摇 ?摇.He often ?摇 ?摇.Sometimes he ?摇 ?摇 or ?摇 ?摇 the ?摇 ?摇.Helen likes ?摇 ?摇 TV at home.Yang Ling ?摇 ?摇.Su Hai?摇 ?摇.这一练习内容上突出重点:个人的业余生活;形式上切合学生实际:填空练习,学生容易完成。因此这一练习对学生掌握对话文本起到了较好的检测、反馈作用。开放、自由的“对话创编”较之封闭、严谨的“对话表演”更具语言的鲜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巧用话题,走进生活。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多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所体验过的生活,兴趣会非常浓厚。6B Seasons讲述季节及人们的活动,学完后我就让学生结合丹阳本地的季节和自己的活动讲解,学生们都有话讲,而且讲解得非常好。例如有学生讲完后写下的稿子如下:In Dan Yang,it is sunny and warm in spring,sometimes it’s rainy.People like flying kites.I like going fishing.In summer,it’s very hot most of the time,as hot as in Nanjing.It is sometimes rainy.People usually go swimming.In autumn,it is usually cloudy and cool.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farms and pick fruits.It is cold in winter,sometimes it snows.I put on warm clothes and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I can have a long holiday in summer,and eat watermelons and ice creams and go swimming.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了有话讲,愿意讲,能够讲。
语篇教学作为整体的阅读教学才起步没多久,许多东西还在摸索中。我只是从语篇的话题功能探讨语篇教学,使学生不再一见长篇文章就打退堂鼓。所以教学中做好导入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恐惧感,拉近与文章的距离;化长为短,化解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就掌握文章大意,很有成就感;巧妙地拓展语篇教学内容,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以致用,既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提高了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要利用好语篇的话题充分丰富语篇教学。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游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游戏”
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思路。哪种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根据这一现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利用学生“兴趣越高,动力越大,效果越好”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游戏 教学
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下课学生飞快地跑入机房,迅速打开计算机,就开始玩游戏;当教师在上面讲基本操作、做演示时,学生却偷偷地在下面玩游戏;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当老师上课前告诉学生,操作完成之后可以打游戏,这节课纪律格外好,学生学习格外认真„„这一切似乎说明:学生对游戏兴趣大于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兴趣。
很多的家庭,父母谈“游戏””色变。惟恐坏了孩子视力,误了孩子的前程。游戏真的那么可怕吗?真的会让我们的学生从此“堕落”吗?归其原因,是我们不了解游戏。游戏是一种由道具与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有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利用游戏不当,当然就会把电脑当玩具,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游戏”也就不会是“洪水猛兽”,它会为我们所用,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电脑的最初兴趣,带小学生走进“电脑”世界。
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一、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问、好奇,喜欢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东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波、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好。”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因此,学生爱玩游戏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如果开始就讲理论知识,单击、双击的操作技巧,让孩子们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也不可能很认真的听讲,甚至让孩子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厌倦情绪。我们可以下载一些鼠标游戏,例如《救救小兔子》,这就是一个专门练习单击双击的小游戏。一上课,老师就把游戏发到每一个孩子的电脑里,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玩一玩。有的孩子根据提示,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玩,而有的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老师指出,第一关是单击,只要鼠标单击小兔子,小兔子就跳过去了,躲开了大灰狼的追击;第二关是双击。孩子们看着老师熟练的操作,羡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老师再教他们单击双击操作要领,他们就格外用心了。
在给三年级学生上指法课时,如果单纯的照书本练习,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我们一般利用的是金山打字通来了练习打字。而学生一开始接触电脑,就想打游戏,那么老师就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几个他们认为的电脑高手跟老师来一场打字游戏比赛,显而易见他们会输给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什么会输给老师呢?让他们自己去找原因,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最后他们会得出:原来是他们不熟悉键盘,练习得少,指法不正确等,所以就输给老师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认识到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当然一味的让孩子们练习指法也是枯燥的,老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例如:《太空大战》,只见字母符号从“天”降,由慢到快,这时需要学生快速按下相应的键,才能击落它,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也将枯燥乏味的指法课变得有趣起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输入速度。
二、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凝聚力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幼稚不成熟,不会主动的相互帮助,但是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要想他们主动团结起来,老师要动一番心思。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分小班教学,每个小班可以选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任小班长。很多新课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不必要太多,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每个任务都要求小班全部完成,然后才可以打游戏。每个小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很快完成任务,但是他们不能马上就打游戏呀,因为老师要求小班全部都会操作之后才能玩游戏。这些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毕竟一个老师要辅导全班同学,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直接“操刀”代劳,要让他们帮助不会的同学。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团队不知不觉就有了凝聚力。
三、游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游戏,我们也允许他们打游戏,他们如此热爱的游戏,我们老师何不加以利用,玩游戏的同时,让他们动脑筋设计游戏。我们学校现在开设一款Scratch游戏设计软件,Scratch是 MIT(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很适合8岁以上儿童使用,完全支持中文界面,更方便使用,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关键的关键,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创造过程,是最让人快乐的。
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有益之处,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也要认识到电脑游戏存在的种种弊端。教师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务必选择益智游戏,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教育学生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决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玩游戏的“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真正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参考文献】
[1] 钟芳青 浅谈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06年6月 [2] 陈炎 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 2002(5)